历史视角下职技高师发展的比较研究
“工学结合”职教理念下师范教育转型中的思考

21 0 0年第 1 期 源自J un lo u n d n oye h i r lU iest o r a fG a g o g P ltc n cNoma n v ri y
No1 2 1 ., 0 0
“ 工学结合" 职教理念下师范教育转型 中的思考
革传统模式下 的教育成 规 .实 现教育 理念和行为的现代
转 型 ; 一 方 面 , 在 职 教 理 念 下 如何 把 握 师 范 教 育 独 特 另 是
资源 , 根据需要 成立 师范教 育类专业 , 其办学体式基本上 还是依循传 统高师模 式 。地方师范教育 的培养 目标通常
是 小 学 教 师 , 在不 同 区 域 条 件 下 情 况 不 一 , 些 教 育 欠 但 一
目前 ,地方师范教育仍然延续着 传统体式下的高师 教 育模式 。师范教育如何在传 统高师模式和 当下高职模 式 中间探 寻出一条 自身发展的独特路径 ?就此可对传统
模 式 下 的 师 范教 育 和新 兴 的 高 职 教 育 的 办 学 特 征 进 行 一 番 比 照 。 ( 表 1 见 )
世 纪初 新办起来 的 . 主要 培养生产 、 建设 、 管理 和服务一
线 的高 级 应 用 型 人 才 。 与 此 相 对 , 由政 府 办 学 、 应 地 方 适 基 础 教 育 需 要 的 一 些 师 范 院 校 ,则 伴 随 高 职 院校 的兴 起 和一些较为发达 地方基础教 育的 师资需求逐步减 少 , 大 多被 归 并 到新 兴 的 地 方 高职 院校 中 。目前 , 方 师范 教 育 地 办学 主要 有 这 样 几 种 情 况 :一 是 高 等 师 范 专 科 学 校 或 教 育 学 院与 其 他 非 师 类 专 科 学 校 合 并 改 制 ,整 合 为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范类 专业 仍 然保 留 旧制 : 是 中等 师 范 学 校 升 师 二 格 并 入 新 成立 的 职业 技 术 学 院 ,承 续 传 统 模 式 下 的 高 师 教 育 :三是 由 新 成立 的 职业 技 术 学 院 分 解 吸 纳 地 方 中师
苏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2022年苏州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

苏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2022年苏州高职高专教育研究
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苏州市教育局
•【公布日期】2023.05.15
•【字号】苏教高〔2023〕9号
•【施行日期】2023.05.1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正文
苏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2022年苏州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优秀论
文评选结果的通知
苏教高〔2023〕9号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各在苏州高职高专院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各在苏州分院:
根据苏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苏州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优秀论文评选工作的通知》(苏教高〔2022〕4号)精神,在各高职高专院校推荐申报的基础上,苏州高职高专院校联席会议“产教联盟”组织专家组进行了评审,评出特等奖10篇、一等奖20篇、二等奖30篇。
经市教育局审核,现将结果公布如下(详见附件,获奖时间为2022年12月31日)。
附件:2022年苏州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优秀论文评选评审结果
苏州市教育局
2023年5月15日附件
2022年苏州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优秀论文评选评审结果。
论“大国工匠”视角下职业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论“大国工匠”视角下职业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以“大国工匠”为目标,职业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成为业界热点话题。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职业院校需要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工作,推行新的培养模式,培养更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首先,职业院校需要建立系列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这些模式可以分为学术型、实践型、项目型等不同形式。
学术型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通过专业课程、研究生课程、实验和项目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实践型培养模式强调学生技能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教学、工业技能竞赛、企业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
项目型培养模式则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通过项目课程、创新实践基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
各个模式之间可以互相衔接,构建起完整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其次,职业院校需要推进校企合作,打破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壁垒。
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实践,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有才之士。
为了加强校企合作,职业院校需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与企业共同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创新成果,同时也可以运用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和定向化招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
最后,职业院校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师资支持。
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是成功推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和保障。
职业院校需要实行“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既让教师在学术研究上有所突破,同时也要在实践教学方面有所发展,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让教师越来越具备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和培养的能力。
总之,在“大国工匠”的目标下,职业院校需要建立系列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中国高等院校职业指导的历史演变

2 0 1 4 年 ・ 5 月 ・ 下 期
学 术・ 理 论 现代衾 案
中 国 高 等 院 校 职 业 指 导 的 历 史 演 变
《 教育与职业》 杂志上 发行 了 《 职 业指导 号》 ,从 介绍 西方 国家 职业
指 导的理论 与经验人 手,结合 当时 的经济 与社会状 况 ,提出 了在我国 开展职业指导 的必要性 。1 9 2 0年 ,中华职教社成立了职业指导部 ,组 织力量对社会 职业状况进行调查 ,对职业选择方法 进行演讲 。开展了 系列 职业指导 活动 ,如,1 9 2 4年在上海 、南京 、武汉举办对 中学生 的升学 与就业指 导。1 9 2 5年清华 学校庄 泽宣 老师 编写 了 《 职业指 导 实践》 ~书 。1 9 2 7年中华 职业 教育社 创办 了我 国第一个 为社 会服 务 的组织 “ 上海职业指导所” 此后 ,各地又建立了一批职业所 ,为发展 我 国职业指导事业奠定 了基础 。1 9 2 9年当时的南京政府全国教育会议 通过 了 《 设立职业指导所及厉行职业 指导方案 》,规定 了一些实施 职 业指导 的办法 。1 9 3 1年 ,南京国民政府 成立了全国职业指导机构联合 会 。但 旧中国,经济凋 敝,职业指导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 2 .就业指导 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至 2 0 0 3年 为第二 阶段 ,即就 业 指导 阶段 。改革 开放 以后 ,党 和政 府从 国情 出发 ,开辟 多 种 就业 渠 道 ,创建和发展劳动服务公 司,并通过这一机构组织 、培训 、协调 劳 动力的供求 ,职业指导也 随之发 展起 来。1 9 8 3年 国家 颁布 了 《 关 于 教育体制改革 的决定》,为大学 生就业制度 的改革 奠定 了基础 。随着 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就业 制度发生 了根 本变化 ,逐渐形成用 人单 位和 劳动 者双 向选择 、合理 流 动的 就业机 制 ,为职业指导提供 了良好 的发展机遇。1 9 8 6年 ,劳动人事 部培训 就 业局编写 了就业训练教材 《 就业指导》供各地 对求职人 员开展职业 培 训时使用 ,并通过职业介绍机构开展 了初步 的职业指导工作 。1 9 8 9年 国家教委人事部 印发 了国务院批准的 《 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 革 方案》,贯彻了近四十年的高校毕业生 由国家 统包统 配的就业 制度终 于被改革 的利剑击破 。随后 ,清华大学 、上海交大等院校 开始进行毕 业生就业工作改革试点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 的不 断深入 ,大学 生就业指导教育 问题引起高校 的注意 。在 以后的几年 间 ,全 国许多 高 校都开始对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 指导。1 9 9 5年 ,国家教委下 发通知 , 要求各普通高校正 式开设 就 业指 导课 ,同时加 强教 材 编写工 作。这 样 ,以就业指导为重 点的职 业指 导成 为 当前 我 国教育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1 9 9 7 年 ,国家教 委颁发 了 《 普 通 高等学 校毕 业 生就业 工作 暂行 规定》 ,对 高校就业 指导 工作出 了明确的规定 ,各高校 纷纷建 立 了相 应的机构 。到 2 0 0 1 年 ,国内各高校普 遍将 就业指 导设 为必修 课 。这 样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也进入 了一个新的阶段 。 3 .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并举 阶段。2 0 0 3年开始 为就业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历史演进和内涵发展

职 业 为 姓 氏成 了 常 见 的 现 象 . 如 . ・ 奇 既 是 广 比 达 芬
受赞 誉 的艺术家 。 是 非 常著名 的能工 巧匠 。 时 , 又 当 手 工 业 行 会 迅 速 发 展 起 来 . 东 本 人 是 参 加 劳 动 的 行
关 键 词 : 技 能 人 才 : 养 方 式 ; 涵发 展 高 培 内
基 金 项 目 : 文 是 两 个 资 助 项 目 , 深 圳 高 技 能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研 究 》 深 圳 “ 一 五 ” 育 科 学 规 划 研 究 本 《 ( 十 教
项 目) 《 务 引领 型 一体 化 训 练 模 式 的 高技 能人 才 评 价 研 究 》 深 圳 高训 基 地 研 究 项 目) 阶段 性 研 究成 果 。 和 任 ( 的
的 培 养 方 式 成 为 热 点 问 题 。从 历 史 演 进 和 发 展 的 视 角 , 究 高 技 能 人 才 培 养 的 起 源 、 展 、 富 和 超 越 的 演 研 发 丰 进 过 程 , 不 同 阶段 高技 能人 才 的培 养 方 式 进 行 了 分析 . 纳 了高技 能人 才 培 养 的 内 涵发 展 。 对 归
贱 的 : 工 业 文 明 时 代 。 工 业 者 被 操 作 大 机 器 的 在 手
技 能 工 人 替 代 了 . 然 其 地 位 有 所 提 升 。 是 在 主 虽 但 流 教 育 者 的 心 理 . 他 们 并 没 有 获 得 平 等 的 社 会 地 位 。 即 使 在 今 天 。 种 “ 斥 心 ” 然 影 响 着 高 技 能 这 排 仍 人 才 的 培 养
最 初 . 艺 的传 授 在 奴 隶 之 间 并 不 存 在 有 意 识 技 的 组 织 . 种 比较 简 单 的手 工 技 艺 是 在 劳 动 过 程 逐 那 渐 模 仿 而 成 的 。 种 所 谓 的 “ 工 技 艺 模 仿 ” 实 仍 这 手 其 然 是原始 社会体 力 劳动和技 能传 承方式 的延 续 。 但
我国职业教育兴衰的成因研究综述

1职 业 教 育 的高 成 本 . 与 普通 教 育相 比 ,职业 教育 是 高成 本 的教 育 , 除 了基 本办 学 条件 外 , 业教 育 还需 要 专业 实验 设 职
备 、 习场 所 以及 实验 实 习耗 材 等 支 出 , 多专 业 实 许 设 备 十 分 昂 贵 , 且 更 新 周 期 短 , 本 开 支 大 。以上 而 成 海 某 示 范 性 职 业 学 校 为 例 ,0 3 本 部 在 校 生 2 0 20 年 4o 人 , 经 费 支 出 l0 万 元 , 生 学 费 、 宿 费 收 入 不 年 90 学 住 足 l0 万 元 , 额 7 多 万 元 , 额 部 分 必 须 由 政 府 20 差 0 差
一
、
经 济 学 视 角 下 的 分 析
因是 民间投 资 职 业 教 育 必 须 面 对 以 下几 个 客观 事
实 :
( ) 业教 育 公 共 投 资 严 重 不 足 一 职
有 研 究 者 指 出 , 育 投 入 虽 有 所 增 长 , 政 府 教 但 对 职业 教 育 公 共 投 资仍 严 重 不 足 ,地 区 间 差异 显 著 。 2 0  ̄ 0 2 , 国教 育 经 费 总 投 入 由 3 4 .亿 00 2  ̄ 全 8 91
等 视 角 出发 , 从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内部 寻 找 原 因 。视 角 的 多样 化 决 定 了结 论 的 多样 化 , 深 入 研 或 为
究拓 展 了思 路 。但 其 中 关 于 职 教 兴 旺 的 原 因 分 析 较 少 涉及 , 乏 一 种 新 的历 史社 会 学 的视 野 。 缺 关键 词 : 业教 育兴 衰 ; 究视 角; 职 研 多样 化 中图分 类号 : 1 文 献标识 码 : G7 0 A 文 章 编 号 :0 8 3 92 0 )5 0 3 0 1 0 — 21 (0 6 2 — 01 — 5
秦汉时期的职业技术教育

秦汉时期的职业技术教育前言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具有实践性的教育,在人类历史上已经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古代,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有了一些与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有一定相似度的现象存在。
本文就将着重分析探讨中国古代秦汉时期的职业技术教育,并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秦汉时期的职业技术教育形式;第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第三,秦汉时期职业技术教育重要的影响。
秦汉时期的职业技术教育形式秦朝时期的手工业水平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这就构成了此后历史上手工业不断发展的基础。
而此时期,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形式为师徒制和家庭传承。
在此时期的家庭教育中,都将家族的技术技能作为珍贵的传承。
这一传承方式在乡间特别普遍,并且实行着世世代代相传的原则。
此外,如今的手工艺家族也存在着这一方式。
因此,在这个时期,学徒与师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另一个秦汉时期职业技术教育的形式是由家族长辈领导的宫廷工艺传承。
这些贴耳的教育是最受重视的,因此生活在宫廷中的工匠们也是职业技术教育最重要的批受者。
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在三国时期,各大教派逐渐兴起。
佛教是最早的,其传入中国后很快就在社会中盛行。
这种扶升教育也成为了一种涉及家庭和国家命脉的技术教育。
到了唐朝时期,古代的手工业再次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也催生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培训体系”。
此时期,取得了学术成绩的人很容易进入内堂里面学习技术,以此与公务员一起服务于国家。
而到了宋朝时期,累积下来的职业技术教育也成了社会经济的支柱。
在此期,经营手工业的协会悄然兴起,同时制造重心则由工匠转移到商家手上,且职业技术也更加的规范化。
明清时期,职业技术教育迎来了巨大的变化。
许多家族比较开明的商人开始采用现代的工厂,并深入开展工艺技术的教育培训,以此来提高工匠技术水平,并在对外贸易时占有一席之地。
秦汉时期的职业技术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影响秦汉时期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不以技术学科为主的,其重心是以师徒制的方式和家族传承为基础的。
历史视角下的美国教师专业规范研究

历史视角下的美国教师专业规范研究摘要教师专业规范是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具有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不断有效拓展的专业标准。
本文在美国基础教育发展的背景下,沿着教师资格审查制度和教师教育这两条线索,从建立、形成、发展和新趋势四个方面,展开对教师专业规范过程的历史考察。
关键词美国教师专业规范教师资格审查制度教师教育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1 美国教师专业规范制度的初步创建(19世纪20年代-80年代)19世纪是美国在教育发展史上也是一个充满变化和进步的世纪。
为限制不合格的人员进入教师职业,开始教师证书计划,为满足教师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在同一时期产生了培训教师的师范学校。
1.1 教师资格审查制度的初步创建1825年美国制订了第一个规范教师资格的教师证书法令,教师专业规范从此开始。
俄亥俄州第一个教师证书法令由州立法部颁布生效。
①通过考试来考察教师的资格成为当时控制教师质量的重要手段。
但此时的地方证书只规定了教师要在普通知识和教学实践方面应达到的要求和得到的培训,这些规定标志着对教师进行专业规范的开始。
1864年俄亥俄州出现了终身证书,这一新证书对教师教学经验的要求也有明显增加,而且要求也多样化了。
接受过师范学校或学院系统学习的申请者,在学校已学到一些教育理论,故无须参加考试。
这是对接受师范学校教育的要求和鼓励,是公立学校发展、对教师进行职业培训的需求增加的结果。
1.2 师范教育的初步创建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教师职业发展的监督和保障系统,对教师入职条件进行严格的审查,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这一制度代表着教师职业的实际需求,一定程度上规范着教师教育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教师职业专业化从根本上取决于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
美国在1823年就出现了培训教师的私立师范学校,1827年出现了第二所这样的学校,但这些完全是学术性的教育机构。
②1839年7月,美国第一所州立师范学校在马萨诸塞州创建,它开创了美国教师在专门教育机构中接受职业培训先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排序的原因大致有二 : 第一 , 专业设置的早 晚有 年江技师毕业生数和江苏高校毕业生数做相关性
8 6
江 苏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1 8卷
分析 , 到 二 者 的相关 系数 为 09 , 明江 技 师 毕 得 .5 表
的水 平 。如果 按 照 目前 江 技师 毕业 生 规 模 年均 增
多 ,在毕业生总量 中所 占的比例也就越高。事实
上 , 业 生规 模 排 在前 四的 专业 , 是 学校 最早 开 毕 就 设 的几 个 本科 专 业 。第 二 ,专业 的社 会 需 求 量不 同。社 会 需求 量 大 的专 业 , 生 数量 大 , 业 生规 招 毕
设 的专 业本 来 就很 少 ,加 之处 在 高 等教 育 大众 化 模 扩张 快 。如 同为 19 9 8年开设 的英语 和应 用化学 专业 ,英语 专 业 的毕业 生 规模 超 过 了早 于 其 开设 本科新专业 的增设速度对学校本科教育规模 的发 的艺术设计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而应用化学专 展 必然 产 生直 接 的影 响 。当然 , 他原 因也 可 能导 业毕 业 生 规模 反 而 小 于其 后设 置 的市 场 营销 和通 其 致 这种 现 象 , 比如本 科 院校 对专 科学 校 的合并 。这 信 工程 专 业 。 因社 会需 求 小 而使 发 展受 到制 约最 种 合并 大 幅增 加 了毕 业 生 中专 科 生 的 比例 ,本科 明显 的是 ,9 7年 就 开设 的汽 车 服务 工程 专业 , 19 从 生 的 比例 自然就 会 下 降 。 图 1 示 , 管 自 2 0 如 显 尽 01 年 以来 ,江 技 师 每年 都 有新 增 的本科 专 业 对 外 招 20 — 09年 的 9年 间仅 培养 毕 业生 3 1 , 0 1 20 0 名 发展
业生规模 的发展 与全省高 等教育 的发 展高度一 幅高 于全 省 9个 百 分点 的发展 速度 ,那 么 可能 在 致。但是 , 对江苏省和江技师毕业生规模年际增幅 2 1 年后 , 毕业 生规模 就会 稳超 全省 均值 。 0 1 其 进行相关分析 , 得到 的相关系数为 一 . , 01 即二者 2 ( ) 二 毕业生学历构成 比较 :9 8 2 0 19 — 0 9年。 本
江 苏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18 9 5年 正 式 开 始 招 生 , 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发展对职教师资的大量需 求, 我国从上世 纪 7 0年代末 , 开始发展高等职业 18 9 8年培 养 出第 一批 (3 15名 ) 业 生 。年 毕业 生 毕 技 术 师 范教 育 ( 下简 称 “ 以 职技 高 师 ”。根 据 设 置 规 模 突破 1 0 ) 0人 ,用 了 1 的 时 间 ,0 1 达 0 3年 20 年 方 式 的不 同 , 职技 高师 可分 为 两种类 型 , 类 是独 到 1 0 一 5人 ;突 破 200人规 模 ,用 了 5年 时 间 , 0 0 立 设 置 的职 业技 术 师范 院 校 ( 国 目前有 8所 ) 全 , 20 0 6年毕 业 23 4人 ;0 9年毕 业生 规模 达 到 2 20 另一 类 是在 综合 性 大 学 、普 通师 范大 学 及理 工 学 29 1人 (0 0年 已 突破 300人 )是 18 0 21 0 , 9 8年 的 院 内设 置 的职业 技术 师范 学 院( 目前 有 3 ) l l.9 。可见 ,9 82 0 间 , 2所 。_ 翻 7 倍 6 18—0 9年 江技 师毕 业生 规 广 大职 业技 术 师范 院校 ,尤 其是 独立 设 置 的职 技 模 呈 加 速 发 展 的势 头 ,2年共 培养 毕 业 生 2 8 2 263
规模呈加速发展的势头 , 服务全省职教师资需求 的功能非常突出。 职技 高师在发展非师范教育 的同时 , 必须继续 发展师范教育 , 才能巩固职教 “ 机” 母 地位。 关键词 : 职技高师 ; 江苏技术师范学 院;比较研究
中 图分 类 号 : 6 83 G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17 — 5 2 2 1 )1 0 8 — 5 6 4 8 2 (0 2 0 — 0 4 0
3 00 2 . 00 1. 00 00
图 1 本科 生 占比与本科 专业设置关 系图
4 年后 ( 一个本科培养周期 ) 本科生在 当年毕业生 别。专业设置得越早 ,该专业 的毕业生数量就越
中所 占的 比例 上 升不 大甚 至下 滑 。比如 , 技 师 自 江 18 开设 2个 本 科 专业 以来 ,随后 5年 里新 增 98年 专 业数 为 0 直 接造 成 19 — 9 7年本 科 生所 占毕 , 9 3 19 业 生 比例 下 降明显 。学 校 在本科 教 育发 展之 初 , 开 步 伐加 速 , 大学 招 生 规模 急 剧 膨胀 的宏 观 背景 下 ,
一
年 份
10O 0 , 9 00 8 . 00
70 O
2
—Ⅶ
. 6
1 8
i 水引争I『 I I 、手 _ f
l + 奉科 所 占比例 l I i
6 . 丑 0 0
5 隶 0 0 4 胁 0 0
! r0二 ! 7二 。 :。 二二
8 8 8 9 91 9 9 9 O 2 3 9 4 9 5 9 6 9 7 9 9 0 0 0 8 9 0 1 2 0 O4 0 3 5
王继 国 褚亦平 : 历史视角下职技高师 发展 的比较研 究
簌
∞ 佰 仲 0
8 5
5 .%; 2 0 累计 培养 本 科毕 业 生 1 7 2 9 到 0 9年 636名 , 占全 部 毕业 生 数 量 的 7 .%, 占 同期 (9 2 20 22 19— 0 9
学 思 想 的体现 。
第 1 卷 第2 月 8 期 21 年 1 02
江 苏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JANGS I U TEACHERS UNI VERST OFTEC IY HNOLOGY
Vo. 8No 1 11 . . Fe b一 2 2 01
历 史视 角下职 技高师发展 的比较研究
高师 , 经过 3 O多年 的发展 , 不仅在办学规模 、 专业 人 。 数量 方 面有 了长足 的发展 ,而且 在人 才 培养 方 面 从 毕业 生 规 模 增 长 的年 际变 化 来 看 ,1年 中 2 也探索并形成科学合理 、 特色鲜明的体系与模式 。 的 1 5个年 份为 正增 长 , 均增 幅 2 .6 有 1 年 22 %; 4个 本 文 以独 立设 置 的 8所职 技 高 师之 一— — 江苏 技 年份增速大于 1%, 个 年份增速 大于 2 %, 0 8 0 4个 术 师 范学 院 ( 以下 简称 “ 技 师 ” 为 研究 对 象 , 江 ) 采 年份增 速 大于 5 %;92年增 幅最大 ,比 19 年 0 19 91 取文献检索 、 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 , 将其发展置于 增加 了 14 9%。毕业 生人数 增 加最 多 的是 20 05年 , 时 空立 体 坐标 中进 行 分析 ,以客 观呈 现 江技 师 近 比 2 0 增加 了 5 3人 。 0 4年 6 3 0年 来 的发展及 其特 征 。 ( ) 业 生 本 专 科 构 成 的 变 化 :9 8 2 0 二 毕 18— 09
( 课题 批 准 号 : J 0 0 9 ) CA 7 10 作者简介 : 王继国(9 7 )男 , 17 一 , 山西柳林人 , 助理研究员 , 主要研究 方向为职业教育 ; 褚亦平 (9 4 )男 , 1 6一 , 江苏宜兴人 , 中 学高级教师 , 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第1 期
2 .6 22 %
一
届 本 科毕 业 生 只有 13名 ;9 9年 本 科 毕 业 生 2 19
数 量 超 过 专 科 毕 业 生 , 占到 当 年 毕 业 生 总 量 的
收稿 日期 : O 10 — 2 2 l - 5 1
基金项 目 :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青年 基金专项 “ 历史视角下职技高师职教 师资培养 的实证分析 ”项 目编号 : Y 0 0 2 ; ( K Y 86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十一 五” 规划教育学 2 0 0 7年度国家青年基金课题 “ 三元共 生职教师资培养模式 的研 究”
年 , 业生 中本科 层次 占总数 的 7 .% 毕 22
一
、
江技师发展 的 自身时序 比较
18 9 8至 20 09年 , 技 师共 培养 毕业 生 2 8 江 263 人 ,其 中专 科 生 637人 ,占到 毕 业生 总规 模 的 0
( ) 一 毕业 生数 量变 化 : 9 8 2 0 1 8 — 0 9年 , 毕 业 2 . 本科层次的教育开始于 18 年 ,92 年 7 %。 8 98 19 年第 生规 模 扩 大 了 1 .9倍 , 到 2 0 66 达 9 1人 , 均 增 幅 年
明显 滞后 。
生, 专业总数也越来越 多 , 但是 2 0 —0 9年问 , 05 2 0 本科生所 占毕业生 的比例上升却不明显 ,甚至下
滑 ,主要 原 因就 是 ,0 4年 1 常州 会计 学 校 并 20 2月
人 ,扩 大 了学 校专 科 生 的规模 和 比例 。一 般 情 况
二、 省域 高等教 育发 展下 的江技 师发展 比较
( ) 业 生发 展规模 比较 :9 0 2 0 一 毕 1 9 — 0 9年 , 毕 业 生数 量 年 均增 幅 高 于全 省 9个 百分 点 。但 其 年 均 规模低 于全省 1 _ 百分 点 7个 7 江 苏 省 高 等 教 育 毕 业 生 规 模 19 90年 为 43 .4 万 人 , 20 到 0 9年 增 加 到 4 .7万 人 , 19 1 2 为 9 0年 的
.1 90年有 毕业 生 13 ,0 9年 9 人 20 毕业生总规模 的 1. 其次为会计学 、 6 %, 4 电子信息 95 倍 。江技 师 19 1 是 90 9 53 0 9 0 20 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 。导致这种 由大到 为 2 0 人 , 19 年的 l. 倍。把 19 —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