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合集下载

国家海洋局关于定期发布《中国海洋环境年报》的通报

国家海洋局关于定期发布《中国海洋环境年报》的通报

国家海洋局关于定期发布《中国海洋环境年报》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海洋局•【公布日期】1990.04.20•【文号】国海管字[1990]196号•【施行日期】1990.04.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新闻出版正文国家海洋局关于定期发布《中国海洋环境年报》的通报(1990年4月20日国海管字(1990)196号)国务院、军队有关部门,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各海洋产业部门:随着我国沿海经济建设、海上生产作业及国防建设事业的发展,海洋环境状况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特别是海洋灾害问题日益为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所关心与重视。

为顺应客观需要,开拓更为广泛的海洋公益服务领域,我局根据多年及当年的近海污染监测、近海标准断面监测、船舶测报、海洋浮标监测、沿海海洋台站观测,以及各类专项调查所获资料,结合海洋环境的研究、预报和警报等综合分析结果,于每年第一季度末发布上一年度的“中国海洋环境年报”,以便各部门及时了解、掌握这些情况,并对当年可能出现的异常与灾害及早作准备,以保障沿海及海上生产、开发活动的安全、海洋环境的保护、预防和减轻海洋灾害等工作的正常开展,并为海上执法管理提供依据。

在此基础上,还将编制内容更详细、信息量更大的三份专项公报或年报,即“中国海洋灾害公报”、“中国海平面公报”及“中国近海海域环境质量年报”。

这三份材料社会更为关心,定于每年五月份发布。

鉴于“年报”的使用范围较大,为不断改进并完善此项工作,望各部门及时将“年报”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反馈我局,同时还望各部门将自行开展的海洋环境研究、调查所获成果通报我局,以期使“年报”内容更充实、服务效果更好。

来函或材料请寄:天津市七十五号信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邮政编码:300171。

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18年修正)

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18年修正)

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18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11.30•【字号】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7号•【施行日期】2018.11.30•【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洋环境保护正文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04年9月23日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根据2012年1月13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山东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等二十五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6年3月30日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等九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8年11月30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四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污染损害,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管辖的海域以及沿海陆域内从事影响海洋环境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在本省管辖海域以外,造成本省管辖海域污染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和本条例执行。

第三条海洋环境保护应当遵循海河统筹、海陆兼顾、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

第四条沿海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依法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对重点海洋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海域实行严格保护。

第五条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湾长制,实现区域内重要海域全覆盖。

各级湾长应当分级分区组织、协调、监督海洋空间资源管控、污染综合防治、生态保护修复、环境风险防范等工作,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维护海洋生态安全。

胶州湾海域生态问题及解决对策

胶州湾海域生态问题及解决对策

胶州湾海域生态问题及解决对策齐衍萍;杨晓飞;宋文鹏;尹维翰【摘要】分析2010~2014年胶州湾海洋环境监测及文献数据,发现胶州湾海水质量下降主要由陆源排污及突发污染事件引起;四类和劣四类水质主要集中在胶州湾底部;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与人均 GDP 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胶州湾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自然岸线消失、海域面积萎缩、湿地功能退化和生态灾害风险高,并提出胶州湾海湾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对策:立法保护、划定生态红线、实施严格的污染防治政策和海洋环境风险管理措施。

%In this paper,based on marin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literature data in 2010~2014,the decrease of sea water quality in Jiaozhou Bay is due to the land sewage emission and sudden polluted accidents.Grade Ⅳ and inferior Ⅳ mainly exist on the bottom of Jiaozhou Bay.Chemical oxygen demand of pollutants and GDP per capita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On the basis of results,the major ecological problems in Jiaozhou Bay include disap-pearing nature shoreline,shrinking sea area,degraded wetland function and high risk of eco-logical disaster.The countermeasures for establishment of Ba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re il-lustrated including legislative protection,designated ecological red line,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ict pollution prevention policies and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期刊名称】《广西科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3页(P94-96)【关键词】胶州湾;生态文明;海湾环境;生态问题【作者】齐衍萍;杨晓飞;宋文鹏;尹维翰【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山东青岛 266033; 国家海洋局海洋溢油鉴别与损害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33;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山东青岛266033; 国家海洋局海洋溢油鉴别与损害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33;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山东青岛 266033; 国家海洋局海洋溢油鉴别与损害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33;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山东青岛 266033; 国家海洋局海洋溢油鉴别与损害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33;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50 引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都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海洋生态也越来越引起业界的关注。

山东省海洋环境公报

山东省海洋环境公报

山东省海洋环境公报【篇一:海洋环境公报】近五年我国海洋环境状况对比报告我国是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面积为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6 900余个,管辖海域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入海河流众多,流域范围广阔,有鸭绿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1 500余条河流入海。

海洋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已记录的海洋生物22 629种,分布有红树林、珊瑚礁、滨海湿地、海草床、海岛、海湾、入海河口和上升流等多种类型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资源环境为沿海经济社会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全面掌握我国管辖海域环境状况,国家海洋局组织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了海洋环境质量、海洋功能区、入海污染源及海洋环境灾害监测工作,推进了全海域海-气二氧化碳交换通量专项监测工作。

2010年,在我国管辖海域开展了海水环境质量监测。

各季节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

夏季全海域海水中营养盐、酸碱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和重金属等指标的监测结果显示,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

2011年,我国海洋环境状况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

全海域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等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依然严重。

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

2012年夏季,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等监测要素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依然严重。

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

2013年夏季,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等要素的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依然严重。

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

海岸环境数据分析报告(3篇)

海岸环境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海岸环境是人类重要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海岸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了解海岸环境现状,为海岸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报告对海岸环境数据进行了分析。

二、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我国沿海地区各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监测部门等公开的统计数据、调查报告以及相关学术论文。

数据涉及海岸线长度、海岸带面积、海滩侵蚀、水质、生物多样性、污染排放等多个方面。

三、海岸线长度及海岸带面积分析1. 海岸线长度根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数据,我国海岸线总长度为3.4万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长度为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长度为1.6万公里。

从沿海省份来看,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和海南省的海岸线长度较长,分别为4312公里、3322公里、3111公里和2444公里。

2. 海岸带面积我国海岸带面积约为18.6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陆海岸带面积约为10.6万平方公里,岛屿海岸带面积约为8.0万平方公里。

沿海省份中,广东省、浙江省和海南省的海岸带面积较大,分别为4.6万平方公里、3.7万平方公里和3.2万平方公里。

四、海滩侵蚀分析1. 侵蚀现状近年来,我国海滩侵蚀问题日益严重。

根据《中国海岸侵蚀监测报告》数据,2018年我国海滩侵蚀总面积约为6450平方公里,其中侵蚀严重区域约为2470平方公里。

海滩侵蚀严重影响了海岸带生态环境、旅游业和沿海居民的生产生活。

2. 侵蚀原因海滩侵蚀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质构造、海平面上升、风暴潮等;人为因素主要有海岸工程、过度开发、海洋污染等。

五、水质分析1. 水质现状根据《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数据,2018年我国沿海地区海水水质总体良好,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海域总面积的78.1%,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海域总面积的21.9%。

部分海域存在污染问题,主要污染物为氮、磷、有机物等。

2. 污染原因沿海地区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陆源污染、海洋污染和船舶污染。

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青岛作为我国一个发达的沿海城市,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天然的地理条件。

本文对青岛的海洋资源概况入手,对青岛海洋经济这几年来发展的状况通过分析,指出目前青岛海洋经济发展的状况,指出其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结合当今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的趋势,为使青岛成为一个真正的以海洋经济为依托的海滨城市提出一些建议和见解。

关键字:海洋经济、海洋资源、协调发展一、海洋经济的定义及内容依据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中对海洋经济的定义,海洋经济是指人类开发利用海洋形成的各种海洋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

海洋经济是活动场所、资源依托、销售或服务对象、区位选择和初级产品原料对海洋有特定依存关系的各种经济的总和。

一般意义上理解,海洋经济包括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

所谓海洋产业是指人类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进行生产和服务活动形成的部门集合。

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有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海水制盐业等传统产业部门,随着空间科学技术和海洋科技的进步,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新型海洋产业在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逐步产生了海洋资源利用开发、海洋能利用、深海采矿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

二、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2007年,青岛港口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港口吞吐量2.65亿吨,增长18.26%;外贸吞吐量1.9亿吨,增长12.97%;集装箱吞吐量946.59万标准箱,增长22.93%。

为了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青岛市政府对于渔业生产进行了统筹规划,限制海洋渔业的盲目发展,把海洋渔业与海洋科技相结合,与2006年相比,青岛渔业生产产量下降,海洋生态渔业规划取得明显成效。

水产品总产量120.52万吨,下降3.6%,其中,捕捞产量37.51万吨,下降3.3%;养殖产量83.01万吨,下降3.7%。

海、淡水养殖面积5.84万公顷,下降5.8%。

2000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海洋环境监测

2000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海洋环境监测
2000 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国务院赋予的职责,国家海洋局在继续加大 对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环境监测投入力度的基础上,坚持海洋环境监测必须为社会经济 发展、海洋行政管理和群众生活服务的方针,组织实施了 2000 年全国海洋环境质量监测 工作,对我国管辖海域的海洋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全面的监测,特别是对近岸重点海域 进行了高密度、高频率的监测,基本掌握了我国海洋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根据监测结 果和其它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编制了 2000 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现予以发布。 在 新千年到来之际,我们希望通过《2000 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的发布,使全国人民 更加认识了解海洋,合理开发和科学保护海洋,为建设海洋强国而共同奋斗。
• 营养盐污染
2000 年我国近岸和近海海域继续受到营养盐的严重污染,海水中无机氮含量劣于一类 海水水质标准的区域面积达 16.4 万平方公里。其中,二类水质区 7.3 万平方公里,三类水 质区 4.2 万平方公里,四类水质区 2.2 万平方公里,劣四类水质区 2.7 万平方公里。磷酸盐 含量劣于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区域面积达 17.8 万平方公里。其中,二、三类水质区 12.9 万平方公里,四类水质区 3.5 万平方公里,劣于四类水质区 1.4 万平方公里。
省(自治区、直辖市)
倾倒区数量 (个)
倾倒量 (×106 米 3)
辽宁 河北 天津 山东 江苏 上海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合计
4
2.78
4
8.20
2
3.65
11
5.37
2
8.63
8
33.49
8
3.62
3
1.58
13
26.83

东海区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东海区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2.1 海水环境质量状况2009年,东海区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为91 950平方公里(黄海中南部23 760平方公里,东海68 190平方公里),其中较清洁海域面积40 120平方公里,轻度污染海域面积16 460平方公里,中度污染海域面积13 800平方公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21 570平方公里。

东海区超标污染物分别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近岸海域超标污染物还包括铅和汞。

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站位分别占总监测站位的67.4%和55.1%,严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射阳河口、长江口、杭州湾、舟山群岛、乐清湾等海域。

近岸海域铅、汞超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站位分别占监测站位的41.9%和27.8%,铅的超标区域主要集中在海州湾、长江口和杭州湾局部海域;汞的超标区域主要集中在海州湾和长江口海域。

2009年东海区海域水质等级分布示意图2.2 海洋沉积物质量状况2009年,东海区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

近岸局部海域受到铜的污染,个别站位硫化物、汞、石油类、滴滴涕和多氯联苯超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上述监测指标超标的站位占总监测站位的比例分别为11.2%、3.28%、2.46%、2.46%、4.96%和1.65%。

近岸沉积物污染主要表现为:江苏连云港局部海域受到石油类的污染;上海奉贤、金山局部海域受到铜的污染;浙江温州局部海域受到铜的污染;福建宁德近岸局部海域受到滴滴涕和多氯联苯的污染,硫化物超标;福建厦门局部海域受到汞和滴滴涕的污染,硫化物超标。

2.3 近岸海域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状况2009年,东海区对近岸海域缢蛏、僧帽牡蛎、泥蚶、牡蛎、紫贻贝等贝类体内污染物的残留量进行了监测。

结果显示,监测的贝类体内的铅、石油烃残留量普遍超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局部海域监测的贝类体内镉、砷、滴滴涕残留量超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个别站位贝类体内石油烃和滴滴涕的残留量超第三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

1997~2009年东海区近岸海域贝类体内污染物的残留量变化趋势海域石油烃总汞镉铅砷六六六滴滴涕多氯联苯苏北近岸⇔⇔⇔⇔⇔⇔⇔⇔杭州湾和宁波近岸✍✍⇔⇔⇔⇔⇔⇔台州和温州近岸⇔⇔⇔⇔⇔⇔⇔⇔宁德近岸⇔⇔⇔⇔✍⇔⇔⇔闽江口至厦门近岸⇔⇔✍⇔⇔⇔⇔✍2.4 主要港湾环境状况2009年,对东海区12个主要港湾进行监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动奥帆赛区海洋水文、水质监测暨预报系统建设项目,确保2008年奥帆赛顺利举办
为保证奥帆赛在青岛的顺利举办,青岛市海洋局会同北海分局编制了《2008年奥运会青岛帆船赛区海洋水文、水质监测暨预报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项目已经由青岛市政府批准实施,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四个浮标站和两部高频地波雷达;定制一部车载快艇和一部移动监测车,并配套快速监测设备及相关设施;建立信息网络中心,对各监测系统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搜集、处理、传输和发布;依托现有的海洋水文气象预报系统,建立满足航海运动需要的专业海洋水文气象监测预报中心,完善和提高现有的海洋水文气象预报系统。
进一步加强赤潮防灾减灾工作,有效保护海洋生态
2003年,青岛市进一步加强了赤潮防灾减灾工作,完善了《青岛市海洋赤潮防灾减灾工作方案》,加强了赤潮知识的宣传普及,健全了海洋与渔业污染事故举报暨赤潮监视信息网,形成了三级监视网络,极大地提高了赤潮应急反应速度。
强化涉海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全过程管理,切实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
2003年,青岛市强化了对涉海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全过程的管理。严格控制海岸、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程序,加强了对环评单位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和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的管理,切实开展了工程建设对海洋生态和海洋资源的影响评价,并强化了对海岸、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和跟踪监测,保证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准确性和严肃性,有效地保护了海洋环境和资源。
2003年
青岛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
2004年3月
序言
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
2003年,青岛市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大城市的目标,牢牢把握承办2008年奥运会帆船赛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技、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实施科技兴海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了海洋、港口、旅游三大特色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03年,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联合国土资源、海事、边防等有关部门,建立起联动共管机制,采取“集中打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的形式,强化执法监察力度,对前海海域实施了24小时不间断巡查,重点打击破坏海洋生态及环境、海洋水产资源的违法行为,共查获“苏连海528号”、“春洋1号”、“苏连海3号”等四起盗采海砂船只,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了处罚,有效地保护了海洋环境和资源。
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健康指数统计图
青岛第一海水浴场水质监测统计图
对第一海水浴场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浴场87%以上的时间健康指数超过80(优),比上年增加12个百分点。
对产于薛家岛和红岛的杂色蛤、红螺和紫贻贝等海洋生物质量监测结果表明:生物体内DDT和重金属含量偏高,应予以高度重视。
2003年,青岛市使用的2个海洋倾倒区,总面积16.9平方公里,疏浚物倾倒量778.1×104立方米,骨灰倾倒120具,详见统计表:
监测结果表明:2003年青岛市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较清洁海域面积约为3,240平方公里,比2002年增加140平方公里;符合国家三类海水水质标准的轻度污染海域面积约为150平方公里,比2002年增加10平方公里;劣于国家三类海水水质标准的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约为55平方公里,比2002年减少15平方公里,其中胶州湾和即墨鳌山湾附近海域污染最为严重。其余海域均为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清洁海域。
通过综合执法和专项整治活动,集中解决了当前执法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提高了执法效能,维护了国家海域使用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的合法权益,保护了海洋环境,为青岛经济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截至目前,青岛市的海域使用证年审率达到了100%,重大海岸工程确权发证率达96%,均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建立联动机制,打击盗采海砂行为
崂山区近岸海域
麦岛到石老人一线近岸海域铅浓度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属于较清洁海域;麦岛和赤岛间近岸海域汞浓度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属于较清洁海域。其它近岸海域海水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属于清洁海域。
黄岛区近岸海域
前湾和唐岛湾海域海水中铅浓度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属于较清洁海域。其它近岸海域海水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属于清洁海域。
沉积物各项指标都符合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海洋底质环境质量较好。
和2002年相比,奥帆赛区及其邻近海域海水中汞含量有所上升,其它因子变化很小;沉积物中铅和铜含量有所上升,其它因子基本持平。
奥帆赛区及邻近海域海洋沉积物污染指数统计图
奥帆赛区及邻近海域海水污染指数统计图
监测结果表明,第一海水浴场泳期68%的天数水质为优,30%的天数水质为良,2%的天数水质为差,主要原因是粪大肠菌群超标。监测中发现,浴场海面仍偶有废弃物出现,浴场环卫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叶绿素a
青岛近岸海域海水中叶绿素a平均含量以胶州湾海域最高,其次为胶南近岸海域,崂山区近岸海域最低。
青岛近岸海域海水平均叶绿素a含量统计图
2003年与2002年相比,无机氮在胶州湾西南部海域有一定幅度下降,即墨近岸海域较大幅度上升,其它地区近岸海域变化不大;磷酸盐在胶州湾海域有一定程度下降,其它地区近岸海域变化不大;汞在奥帆赛区、胶州湾东部和西南部以及崂山、胶南近岸海域有所上升,即墨近岸海域下降较大,其它近岸海域变化不大;铅在胶州湾北部和东部海域有所下降,胶南近岸海域有较大上升,其它近岸海域变化不大;叶绿素a在胶州湾东部和北部海域下降幅度较大,胶南近岸海域有较大上升,其它近岸海域变化不大。
即墨市近岸海域
即墨近岸海域海水中汞和铅浓度均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属于较清洁海域,其中鳌山湾海域浓度较高。其它近海域海水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属于清洁海域。
胶南市近岸海域
灵山卫镇、大港口和琅琊台近岸海域海水中铅和汞浓度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属于较清洁海域,其它近岸海域海水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属于清洁海域。
实施联合执法“蓝箭行动”,进一步提高执法效能
为进一步加强海洋管理,提高全社会海洋国土意识,促进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实现海洋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自2003年8月27日起,中国海监青岛市支队联合中国海监北海总队及各市(区)海洋监察大队首次开展了为期15天的大规模集中综合执法行动——保护海洋国土“蓝箭行动”。
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奥帆赛区及其邻近海域海水受到轻微污染,主要污染物是铅和汞。全部海域铅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小青岛南部和太平角南部海域浓度较高;燕儿岛南部附近海域汞含量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其它海域水质符合一类标准。
6月份,麦岛东侧和石老人海水浴场中部海域粪大肠菌群较高,海水中粪大肠菌群超过一类标准;青岛湾外南部、太平角南部和石老人东部近岸海域细菌总数相对较高,其它海域海水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8月份,麦岛附近局部海域海水中粪大肠菌群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浮山湾西部、石老人南部海域海水中细菌含量较高;其它海域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2003年青岛市海洋倾倒区统计表
青岛胶州湾外
疏浚物倾倒区
35º59´24"~35º59´39"
120º18´00"~120º20´00"
3.4
4375.7×104(m3)
778.1×104(m3)
青岛骨灰
临时倾倒区
36º00"~36º02"
120º24´~120º26´
13.5
1214(具)
120(具)
2003年6月11日,青岛市政府正式批准成立青岛大公岛自然保护区筹建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正式对青岛大公岛岛屿生态系统省级自然保护区实施保护管理,并将依据《青岛大公岛岛屿生态系统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开展各项建设工作,尽快恢复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为规范和加强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2003年,青岛市成立了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这是我国首家省(市)级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机构。新成立的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依法承担起了全市水生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管理工作,对于保护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三大特色经济发展,确保“海上奥运”的举办和青岛生态城市建设,进而加快实现现代化国际大城市的整体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青岛市进一步加强了全市近岸海域的环境保护工作。2003年,结合全市海洋环境的实际情况和奥帆赛对海洋环境的需求,强化了对近岸海域环境的巡航监视,加强了近岸海域趋势性监测、奥帆赛区及邻近海域环境监测、重点海水浴场泳期海洋环境监测和重点养殖功能区环境监测,启动了奥帆赛区海洋环境(水文、水质)监测暨预报系统建设工作。
2003年青岛市近岸海域海洋环境监测站位分布示意图
2003年奥帆赛区及邻近海域海洋环境监测站位分布示意图
胶州湾海域
胶州湾污染仍然较严重,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磷酸盐、铅、汞。无机氮污染最重的是胶州湾东部近岸海域,浓度超过三类海水水质标准;胶州湾东部近岸海域磷酸盐、汞,西南部近岸海域铅浓度较高,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其它海域海水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勘பைடு நூலகம்海域行政界线,推动海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2003年6月,青岛市正式成立海域勘界联席会议,标志着全市海域行政界线勘定工作全面启动。本次海域勘界工作主要采取了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的方法进行,勘定的界线包括我市与相邻地市(日照、烟台)和各区、市间海域行政区域界线。海域行政界线勘定后,将有利于海上管理范围的明确,化解和避免矛盾,促进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沿海地区社会稳定,推动海洋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003年10月21日,青岛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在即墨市鳌山成功组织放生了当地渔民正常作业时捕获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蠵龟。
2003年,青岛市投资近50万元用于渔业资源增殖工作,在胶州湾和鳌山湾共放流中国对虾3000万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自2002年开始,我市还进行了全国首次南美白对虾增殖试验,在胶州湾放流南美白对虾130万尾,回捕商品虾9.6吨,投入产出比1:10,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为今后大规模开展南美白对虾增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对渔民增收、渔业增效具有积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