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潜血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分析

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在进行尿液潜血检验过程中按照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的效果。
方法研究选入患者为70例,为本院在2021年2月至12月需要进行尿液潜血检验患者,本组患者均进行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分析检验结果。
结果结合对临床最终检验相比可以发现,在阳性检出率上,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较高,P<0.05。
按照两种方式联合检验,可以进一步提升检验的准确性。
结论临床在进行尿液潜血检验的过程中,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均存在有一定的检出率,按照两种检验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共同进行检验,可以进一步提升检验的准确性。
关键词: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尿液潜血检验尿液潜血检验为临床最为常见的检验方式,该检验方式在诊断泌尿系统感染以及肾脏功能性疾病方面存在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促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确诊。
其中,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属于目前使用率较高的两种方案。
本次研究就侧重对两种检验方式的具体运用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选入患者为70例,为本院在2021年2月至12月需要进行尿液潜血检验患者,本组患者均进行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
在患者组成方面,对照组中存在有男性34例,女性36例,年龄分布在55—79岁间,对应均值为(63.23±1.47)。
1.2方法在进行显微镜红星欧宝计数检验的过程中,需选择待检验的尿液样本10ml,将其注入到试管中,并在常规离心机上进行离心处理,将转速设定为2500r,对应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随后需将上层透明液体取出,保留下层沉淀物质。
随后将沉淀样本均匀的涂抹到载玻片上,并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先使用低倍镜进行观察,随后调整为高倍镜进行观察,针对样本中的红细胞数量以及对应形态进行评估,并做好对应的记录工作。
尿液潜血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尿液潜血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尿液潜血是临床常规检验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肾脏功能和疾病状态。
尿液潜血检验是通过尿液中隐性血红蛋白的检测,来反映尿液中是否存在红细胞的排出。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存在血液成分,因此如果尿液中检测到潜血阳性,就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评估患者的病情。
潜血阳性可能表示尿液中存在红细胞的渗漏或溶解,这可能是由于肾脏疾病,泌尿系统感染,尿路结石,肾脏肿瘤等原因引起。
尿液潜血的临床检验结果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指标和病史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病因和诊断。
在临床实践中,尿液潜血的检验结果可分为阳性和阴性两种情况,下面将对这两种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一、尿液潜血阳性的临床意义及分析1. 肾脏疾病:尿液潜血阳性是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的指标之一,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等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疾病、肾囊肿等肾脏疾病也可能导致尿液潜血阳性。
2. 泌尿系统感染:尿路感染是尿液潜血阳性的常见原因之一,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尿路感染,会导致尿道、膀胱、尿道球腺等器官受累,进而导致尿液潜血阳性。
3. 尿路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等尿路结石的形成及排出过程中,可能导致尿液中出现血液成分,从而造成尿液潜血阳性。
4. 肾脏肿瘤:肾脏肿瘤的发生也是导致尿液潜血阳性的原因之一,尤其是肾细胞癌等恶性肿瘤。
尿液潜血阳性通常反映了患者可能存在泌尿系统疾病或肾脏疾病,因此在临床中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以明确病因和制定治疗方案。
尿液潜血阴性通常意味着尿液中不含有血液成分,这是正常情况下的检验结果。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尿液潜血阴性并不完全排除患者存在泌尿系统疾病或肾脏疾病。
1. 早期肾脏疾病:某些早期肾脏疾病可能并不会导致尿液中出现明显的潜血阳性,因此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指标和病史进行评估。
2. 膀胱癌:尿液潜血阴性并不排除膀胱癌的可能性,因为膀胱癌并不一定导致尿液中出现明显的血液成分。
尿液潜血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尿液潜血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尿液潜血是临床检验中的一项指标,指的是在没有肉眼可见血尿情况下,尿液中存在
红细胞的情况。
潜血可以分为微量潜血和大量潜血两种情况。
1. 正常范围:
正常人的尿液中红细胞数目非常少,通常在极低水平,即0-5个红细胞/高倍视野。
当尿液中潜血的数量在这个范围内时,可以认为该结果是正常的。
2. 微量潜血:
当尿液中潜血的数量较多时,达到5-50个红细胞/高倍视野,可以认为是微量潜血。
微量潜血的出现可能与以下疾病有关:
- 尿路感染:尿液中的细菌感染可以导致尿液中的红细胞增多。
- 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结石的存在会导致尿液通过时刺激尿道黏膜,导致出现微
量潜血。
- 膀胱肿瘤:膀胱肿瘤的存在会导致膀胱黏膜破坏,从而引起尿液中的红细胞增多。
除了上述疾病外,尿液潜血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药物的使用、月经等。
在对尿
液潜血的结果进行分析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疾病史以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
分析,以确定具体的病因。
根据分析结果,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进行进一步
的诊疗。
尿检蛋白、微量、白细胞、潜血解读

蛋白、微量、白细胞、潜血本例检测报告中,有4项指标超出正常参考范围,分别是蛋白质(±)、微量白蛋白(120)、白细胞(+)、潜血(+)。
其中蛋白质(±)约相当于尿液样本中蛋白质含量在0.15~0.3g/L范围,超过用该方法检测尿蛋白的正常参考范围,本方法的正常参考范围是<0.15g/L,属轻度异常增多,或称轻度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是蛋白质中的一种,蛋白质包含了微量白蛋白,用试纸条方法所检测的蛋白质及微量白蛋白,所检测的成分几乎是一致的,只是二者的检测灵敏度上有差别,微量白蛋白(120)表示尿液样本中白蛋白含量在≥120mg范围。
白细胞(+)约相当于尿液样本中白细胞含量在70~125个/μL范围,超过该检测方法的正常参考范围(<15个/μL),属轻度异常增多。
潜血(+)约相当于尿液样本中红细胞含量在25~80个/μl,超过用该方法检测红细胞的正常参考范围(<10个/μl),属轻度异常增多。
本例检测报告蛋白质、白细胞、潜血同时异常,属于较为典型的尿路感染尿检结果,主要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等,当然也不排除肾病合并尿路感染。
肾盂肾炎包括急性和慢性,急性时一般会伴有全身感染症状(如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及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
慢性时可能全身症状不明显,或只有轻度发热,膀胱刺激症状也可能不明显,或可能只有轻度的排尿不适及尿检异常。
膀胱炎也包括急性和慢性,急性发作时会伴有明显的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但全身感染症状一般不明显。
慢性时可能没有任何不适症状或只有轻度排尿不适及尿检异常。
本例检测报告如果是已婚女性,膀胱炎的概率相对较高,已婚女性是该疾病的高发人群。
如果是老年人,因老年人普遍存在各种基础疾病或长期服用药物,也存在肾损害合并尿路感染的可能,老年人既是肾损害的好发人群,也是尿路感染的好发人群,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年长者。
对于中老年男性,由于前列腺疾病或结石等容易引起尿路梗阻,从而引起尿路感染也较常见。
尿液潜血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尿液潜血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作者:王军伟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29期【关键词】潜血反应;镜检红细胞;尿液分析仪;显微镜尿液潜血检查是尿液检验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常用的检验方法有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和尿液显微镜检查红细胞(镜检RBC)两种。
近年来随着尿液分析仪的迅速普及,测量参数向着快速、简便、准确的方向发展,为临床提供了更好的诊断依据。
笔者对284例门诊患者的随机尿样,用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和尿液显微镜检查红细胞两种方法进行检验,并对两种方法的符合程度进行比较。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随机选取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尿液检查标本284例,其中男127例,女157例。
每例标本均在15 min内分别进行尿液化学分析仪检查和显微镜检查。
1.2 试剂和仪器本检验室所用仪器为长春迪瑞实业有限公司型尿液化学分析仪,所用试纸为长春万成生物电子工程有限公司11 d(100人份/瓶)。
电镜显微镜为奥林巴斯CX21生物显微镜。
1.3 检验原理尿液分析仪使用的是干化学试纸法,是根据多联试带上各模块与尿液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后颜色变化的深浅来检测尿液中的某化学物质,如直接检测红细胞、白细胞的胞质内涵物,问接推断细胞的有无。
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原理是:血红蛋白(Hb)中亚铁血红素的过氧化物酶样活性可使过氧化物分解释放出新生态[O],后者氧化底物邻甲苯胺变成邻联甲苯胺发生上由黄色→草绿色→深蓝色的颜色变化。
尿液显微镜检查则是通过显微镜的放大作用直接将细胞等有形成分直观真实地呈现在镜下,是对底物的真实反映。
1.4 检验方法1.4.1 尿液分析仪检测于混匀的10 ml新鲜尿液中浸入尿试纸条1 s后取出,上仪器进行测定,自动打印结果。
结果报告分为:、、+、++、+++、++++。
1.4.2 显微镜检测取尿液10 ml于试管中,在水平离心机1500 r/min条件下有效离心5 min。
弃去上清液,留沉淀0.2 ml。
充分混匀后,取出约20 ul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2.0cm×2.0 cm),然后用较弱的光线以低倍镜观察全貌,以免漏掉量少而有意义的物体,再转用高倍镜辨认细胞,记录10个视野的红细胞数,并计算出平均值。
显微镜检验与分析仪检验对尿液潜血临床检验的效果分析

显微镜检验与分析仪检验对尿液潜血临床检验的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1-05-20T11:15:57.687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2月24期作者:李婧[导读]李婧(黑龙江省延军农场医院;黑龙江鹤岗154231)摘要:目的:对尿液潜血实施临床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
方法:将我院收集的140例泌尿系统病变患者纳入本研究分析,随机分对照组70例和研究组70例,分别对其尿液施行显微镜检验和分析仪检验,比较两组检验的结果。
结果:经不同检验方法对患者尿液进行检验之后,对照组患者尿液检验有78.57%呈阳性,研究组患者尿液检验有81.43%呈阳性,两组对比的区别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并不明显(P>0.05)。
结论:显微镜和分析仪对于尿液潜血检验都可取得较好成果,建议结合两种方式进行检验,从而提高检验结果准确度。
关键词:尿液潜血;临床检验;显微镜检验;分析仪检验对泌尿系统病变的检验中,潜血检验是必不可少的,且检验的结果对临床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当前临床上潜血检验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分析仪检验,另一种是显微镜检验,其中,尿液分析仪当前已经逐渐投入到临床使用,其具有经济实惠、操作简单、检验时间短及准确性高等优点,是一种较具优势的检验方法;而显微镜检验可以检验患者的红细胞,检验的结果更加准确,但是因其价格较高,所以在推广上有一定的阻碍[2]。
现将我院收集的140例泌尿系统病变患者纳入本研究分析,对比显微镜检验与分析仪检验对尿液潜血临床检验的效果,报道见下文:1.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两年间我院收集的140例泌尿系统病变患者纳入本研究分析,将140例泌尿系统病变患者随机分对照组70例和研究组7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和女性的例数比例是48:22;年龄构成为19~71岁,平均值为(45.3±2.9)岁;患者的病症情况中,有16例为膀胱结石,有18例为肾结石,有13例为肾小球肾炎,有8例为尿道感染,有10例为急性前列腺炎,有5例为肾盂肿瘤;研究组男性和女性的例数比例是45:25;年龄构成为21~70岁,平均值为(44.6±3.2)岁;患者的病症情况中,有18例为膀胱结石,有15例为肾结石,有15例为肾小球肾炎,有9例为尿道感染,有11例为急性前列腺炎,有2例为肾盂肿瘤;将对照组与研究组的性别年龄及病症情况等相关临床资料对比,未见显著统计意义(P>0.05)。
尿常规检验报告单解读

尿常规检验报告单解读尿常规检验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一种检查手段,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人的肾脏和泌尿系统的健康状况。
而对于病人来说,了解自己的尿常规检验报告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本文将对尿常规检验报告进行解读,帮助病人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检验结果,以及意义和可能的健康问题。
1. 尿液颜色:正常尿液呈浅黄色或淡黄色。
深黄、浑浊、暗红或深褐色可能表示蛋白尿、胆红素尿、白细胞、红细胞和结晶等异常情况。
2. 尿比重:正常尿比重在1.010-1.025之间。
高于1.025可能表示脱水或糖尿病,低于1.010可能表示肾功能异常或肾小管功能障碍。
3. 尿酸碱度(PH值):正常范围在4.6-8.0之间。
PH值异常可能表示尿路感染、代谢性酸中毒或碱中毒。
4. 尿蛋白:正常成年人尿中含有少量蛋白质。
高蛋白尿可能表示肾小球滤过膜损伤、肾小球炎或感染。
5. 尿糖:尿中糖含量正常应为阴性。
出现阳性可能表示糖尿病或其他代谢性疾病。
6. 尿胆红素:正常尿液中不应存在胆红素。
出现阳性可能表示肝功能异常或溶血性贫血。
7. 尿胆原:正常尿中不应含有胆原。
胆原尿可能源于溶血性贫血。
8. 尿潜血:正常尿中不应含有潜血。
出现阳性可能表示泌尿系统肿瘤、输尿管结石等情况。
9. 尿酮体:正常尿中不应含有酮体。
出现酮尿可能表示饥饿、糖尿病或高脂血症。
10. 尿亚硝酸盐:正常尿中通常不含亚硝酸盐,出现阳性可能表示尿路感染。
通过以上对尿常规检验报告的解读,可以帮助病人更好地了解自身尿液检查结果,并向医生询问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也提醒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饮水和生活习惯,以维护健康的泌尿系统。
尿干化学法检查尿潜血与尿液红细胞镜检的结果分析

细胞检测 , 对 尿 干 化 学 法 检 测 尿 红 细 胞 和 尿 显 微 镜 镜 检 红 细 胞 作 了 对 比分 析 。尿 液 分析 仪 与 尿 显 微 镜 镜 检 联 合 检 查 尿液红细胞 , 能 提 高 尿 液 红 细 胞 检 验 的 质 量 。尿 干 化 学 法 不但能提高红细胞检测 的灵 敏度 , 而 且 对 尿 液 红 细 胞 被 破
又 可 以 避 免 尿 液 中 大 量还 原 性 物 质 的存 在 所 造 成 的 假 阴性
结 果 。这 2种方 法 互 有 优 缺 点 , 为 探 讨 它 们 的 联 合 应 用 价 值, 笔 者 使 用 桂 林 Ur i t e s t 一 2 0 0 B 尿 液 分 析 仪 和 奥 林 巴 斯
mm o l / L造 成 了假 阴性 结 果 。微 量 符 合 率 为 8 0 . 9 , 其中8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 1 标本来 源 : 临 床 上 申请做 尿 液 化 学 分 析 的 门诊 患 者 新 鲜尿液标本 2 0 0份 。 1 . 2 实验器材 : 奥 林 巴斯 C HK 显 微 镜 , 桂 林 Ur i t e s t 一 2 0 0 B 尿液分析仪及分析仪专用配套试带 , 尿沉渣定量计数板 。 1 . 3 实验方法 : 用 一 次 性 塑 料 尿 杯 随 机 收 集 患 者新 鲜 尿 液 3 0 mI , 充 分 混 匀 后 上 机 操 作 。操 作 时 严格 按仪 器使 用 说 明 书进 行 , 每 天 开 机 后用 标 准 试 纸 条 及 纯 水 对 仪 器 进 行 校 正 , 标 本 在接 收后 1 h内 完 成 检 测 , 尿 液 试 纸 条 应 恢 复 到 室 温 ( 2 O ~2 5℃ ) 后 才 能 使 用 。尿 试 纸条 在 全 部 浸 入 尿 液 2 S 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液潜血的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尿液潜血临床检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方法对于2008年7月至2011年5月间在我院就诊的30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尿液样本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300例就诊患者中,117例患者为男性,183例患者为女性,年龄为28-67岁,平均年龄为(46.7±1.8)岁。
通过尿沉渣显微镜检查以及尿常规检查对300例患者的尿液样本进行检验。
结果通过显微镜对尿液检验所得结果与通过尿常规对尿液检查所得的结果存在差异。
结论显微镜检查与尿常规检查都是尿液潜血临床检验的有效方法,为能够达到更为准确可靠的检查结果,医院应该对两种方法进行合理的联合利用。
【关键词】尿液潜血;尿常规检查;显微镜检查;分析
尿液潜血检验属于尿液检查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检查项目。
尿液显微镜检验红细胞以及通过尿液分析仪对潜血反应进行检验是尿液潜血检验最为常用的检验方法。
这其中,通过显微镜对尿液潜血的检验相对更多的得到了临床上的认可,这主要是因为患者非肾小球性血尿和肾小球性血尿通过显微镜检验可以得到准确可靠的临床结果,所以临床上的相关专家提出将显微镜检验尿液潜血的结果可以视为尿液潜血检验的标准结果,这是尿液分析仪所不具备的优点。
但是,现阶段尿液分析仪在临床上的普及速度大大加快,其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并且测量参数向着快速、简便、准确的方向发展,能够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的诊
断依据。
而通过显微镜对尿液潜血进行检查则较为消耗时间和精力,很多患者不愿接受显微镜尿液沉渣检查。
以下对于2008年7
月至2011年5月间在我院就诊的300例肾脏、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尿液样本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探讨尿液潜血临床检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于2008年7月至2011年5月间在我院就诊的30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中,183例患者为男性,117例患者为女性,年龄为28-67岁,平均年龄为(46.7±1.8)岁。
300例患者中,65例患者为肾小球肾炎,87例患者为肾结石,52例患者为膀胱结石,38例患者为尿道感染,21例患者为肾盂肿瘤,33例患者为急性前列腺炎。
1.2 方法 300例患者的尿液样本先通过显微镜进行检验,再通过尿液分析仪进行检验。
1.2.1 分析原理尿液血红蛋中含有亚铁血红素,亚铁血红素中的过氧化物酶如果发生活性反应,就能释放分解出新生斛,后者氧化底物邻甲苯胺变成邻联甲苯胺发生由黄色-草绿色-深蓝色的颜
色变化。
尿液显微镜检查则是通过显微镜的放大作用直接将细胞等有形成分直观真实地呈现在镜下,是对底物的真实反应。
1.2.2 分析仪检验尿潜血将所用试纸条浸入到10ml已混匀的尿液标本中,之后通过尿液分析仪对浸入尿液标本后的试纸进行检验。
1.2.3 显微镜检验尿液潜血先将10ml尿液样本置于试管中,再以1500d/min的离心速度离心5min,然后将尿液样本的上清液去除,将0.2ml的沉淀留下。
之后对样本沉淀进行充分混匀,再取出约20ul 置于载玻片,接着加2.0㎝×2.0㎝的盖玻片,加盖完成后,为避免有作用物体遗留,应先通过低倍显微镜对样本全貌进行观察,之后再通过高倍显微镜对细胞进行辨认。
2 结果
本组300例患者的尿液样本通过两种方法检验的结果,见表1。
表1 显微镜检验与分析仪检验尿液红细胞分布对比
检验方式患者例数(n)阴性阳性阳性率(%)
显微镜检验 300 86 214 71.3
尿液分析仪检验 300 77 223 74.3
通过以上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两种尿液潜血检验方法存在差异。
3 讨论
要想很好地对尿隐血阳性患者出现血尿状况的原因进行准确的
分析,则应该通过两种检验方法联合的方式进行。
患者尿液中的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在含量、大小等方面发生改变,是在其通过肾小球基底膜裂孔时出现的,改变后的红细胞一般称之为肾小球性红细胞,其中包括大红细胞、胞质丢失畸形红细胞、皱缩红细胞胞质有葫芦状外展等。
另外,患者出现毛细血管破裂会导致泌尿通路以及肾小球以下的部位出血,在这种情况下红细胞的形态可以保持正常化。
通过尿液分析仪对尿液中红细胞的检验,其结果有时会与显微
镜的检查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所以要对影响检验的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还应将临床上具体症状相结合,结合临床从而做到全面的分析。
一般情况下显微镜检查一般都会在分析仪检查后进行,这样可以保证检查结果的质量。
对于尿液分析仪法测定的阴性结果与显微镜检查不一致的也应复查,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可靠。
参考文献
[1]刘丽萍.尿液潜血临床检验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0,4(7):157-158.
[2]刘玉华.尿液千化学分析的常见影响因素[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6,17(2):116.
[3]袁凤荣,孙艳萍.尿液分析仪法潜血反应和镜检红细胞关系的分析[j].哈尔滨医约,2002,22(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