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理解性默写
《涉江采芙蓉》中运用比兴的手法斜抒情主人公形象地雅洁及 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的诗句是?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涉江采芙蓉》中写两个相思相爱的人不能相聚相守的诗句是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主题思想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写一个游子采芙蓉却不 能送给家乡的亲人,表达了游子对家乡以及亲 人的浓浓思念之情。
再次朗读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拓展积累
古 人 采 摘 香 草 赠 亲 友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
——《庭中有奇树》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赠范晔诗》
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欢欣
失望
赏析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请简要赏析“还顾”“漫浩浩”两词。
这两个词传达了主人公极其痛苦的心情, 但是没有直接表明主人公的痛苦,给读者 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赏析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最后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彼此感情深厚,但相爱不能相守,想念不 能相见,表现了同心离居的痛苦与无奈。
思考
4.有人认为这首诗歌主人公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是女子,你怎 么看?
主人公是女子。
女子采摘荷花,想送给远离家乡的心上 人。此时远离家乡的心上人也在遥望家 乡,但长路漫漫,心上人欲归不得。
理解性默写 《涉江采芙蓉》中运用设问的手法,写主人公内心的凄凉寂寞 的诗句是?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涉江采芙蓉》中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

(优质课件)人教版必修2语文《涉江采芙蓉》(23张ppt)

(优质课件)人教版必修2语文《涉江采芙蓉》(23张ppt)
• 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 心情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 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 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 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 ”之“忧伤”。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两句表 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天地之间 一声幽叹
不思量 自难忘
名家观点
Ø 我选择了第二个注解(注:“还顾”者就是 所思者,不是“涉江”者)。这其中有两点 理由。头一点:“远道”与“旧乡”是对立 的,离“旧乡”而走“远道”的人在古代多 为男子,说话的人应该是女子,而全诗的情 调也是“闺怨”的情调。
Ø 其次,把“还顾”借“所思”,作为女子推 己及人的一种想象,见出女子对于男子的爱 情有极深的信任,这样就衬出下文的“同心 ”不是空话。而“忧伤”的也就不是女子一 个人。照这样的解释,诗的意味也就深刻些 。 ——朱光潜
对写手法
• 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 自己某种情思时,不直接 从自身写起,而是想象对 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先 描述自身情形,突然调转 笔墨,描述对方情形,以 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情 感,并形成含蓄曲折的艺 术效果。
谢谢观赏
诗歌讲究“起、承、转、合”, 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 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 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 垫。
3.手法—效果—情感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还顾”“漫浩浩”这两个 词含蓄的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 苦的心情, 不直写,给读 者留下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 尽的艺术效果。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4、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 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 么?
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 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 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 “终老”之“忧伤”。
问题探究
有人认为抒情主 人公是男性,“涉江” 者和“还顾”者都是 男子;也有人认为抒 情主人公是女性, “涉江”者是女子, “还顾”者则是“所 思”的男子,你怎么 看?

【语文高中】《涉江采芙蓉》优秀课件(61张PPT)

【语文高中】《涉江采芙蓉》优秀课件(61张PPT)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
陶渊明(365--427)
又名:潜 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 谥号:靖节先生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他的 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 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开创田园诗一体,为古典 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青少年时代有“大济苍 生”之壮志,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 时仕。在39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 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 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他便解职而归, 从此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死后,友人私谥“靖 节”,所以后代也称他为“靖节先生”。
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促的感慨,但并(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第二层: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
译文: 你那青青的衣领啊, 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 虽然我不能去找你, 你为什么不主动传给我音信?
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 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yōu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duō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bǔ,天下归心。
抓题目
鉴 赏 诗 “四抓” 词 方 法
抓作者 抓注释 抓内容
写了什么 三
抒写诗人对犹豫不决的贤才的关切和渴望天下贤才尽 归自己的抱负。
研读探究
人生短暂
忧 求贤不得
功业未就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38张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38张

评价
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
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被称为“五言之冠 冕” “惊心动魄,几乎可谓一字千金。”
——钟嵘《诗品》
03
知识拓展
汉魏晋诗的发展源流及文学地位
诗经 四言叙事民间汉乐府 五言叙事文 学
楚辞 汉赋
杂言抒情
文 人
四六文抒情
创 作
汉末 魏 晋
文人有意识向民 歌学习,创作五言抒 情诗,五言诗走向成 熟,同时出现七言诗。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往往暗关着“夫荣”, “莲子”即“怜子”。
3.所思在"远道",离旧乡而走远道的人在古代大半是男子,那我们就可以 由此推想说话人应是女子。
这两句的语气如何?你从“远道”一词品出 什么?
自问自答,语气缓和。
“远道”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一些消息。把人 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独自怀远 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议论、抒情(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


3.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
巧 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 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爱眉,爱眉,爱眉 徐志摩
至爱妻眉: 今天是九月十九日,你二十八年前出世的日子,我不在家中,
不能与你对饮一杯蜜酒,为你庆祝安康。这几日秋风凄冷,秋月 光明,更游子思念家庭。又因为归思已动,更觉百无聊赖,独 自惆怅。遥想闺中,当亦同此情景。今天洵美等来否?也许他们 不知道,还是每天似的,只有瑞午一人陪着你吞吐烟霞。
A.“影伴身”不直言孤单,却更显独处的寂寞。 B.“想得”从对方着笔,转入虚写,耐人寻味。 C.此诗塑造了漂泊异乡却恬然自安的诗人形象。 D.本诗抒写了诗人的羁旅之思,感隋朴实真挚
(2)“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一句抒发感情的方法奇特,为后人 所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诗人运用想象(对写),巧借家人坐在灯前,诉说远行人直到深 夜的情景,更加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深,也给读者留下无穷的 想象空间。
⑨白描。“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作者以简练的笔法勾勒出一 幅渡江采芙蓉的美景,意境清幽高远。
⑩象征。“芙蓉”即荷花,清幽高洁、气质优雅、姿态优美、仪表 庄重。“兰泽”即兰花,清幽、高雅。“芳草”美好、芳香、高洁。一 二句通过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夏日采莲图。象征主人 公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和内心的欢快之情。
课堂总结
自古至今,诗论家对《古诗十九首》赞誉不断,钟嵘 评其“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 金”。透过《涉江采芙蓉》我们可略窥《古诗十九首》的 精妙。
巩固练习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③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主人公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 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可是又能送给谁呢?这一朵朵美好的鲜花 送不到远方的爱人那里!将人物放置在欢乐美好的背景中,抒写了 独自怀远的忧伤,正是以乐衬哀的效果。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配乐朗读,把握节奏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wèi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huán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读顺畅, 解其意
渡水
低湿之地 兰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赠欲送遗wè谁i ,所所思念思的在人远道。犹遥言远“的远地方方”。, 回顾,回头看 hu还án顾望旧故乡乡,长路漫浩浩。形漫容,路路途长的貌广。阔浩无浩边,。
• 《古诗十九首》 最早载于南朝梁代 萧统 编的《文选》, 是 东汉 (时间)末年文人 五 言诗的选辑,既无题目,也
不知作者,是东汉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代表(地位),标志 着我国古代五言抒情诗已经成熟。
文学常识
•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 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
《古诗十九首》
主要抒写游子失志伤时之感和相思离别 之情,突出
内 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
容 上
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
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叙事)和《楚辞》(浪漫主
艺 术 义抒情)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 上 特的艺术风格。
子还顾望,含蓄表达思乡的痛苦情感。
“漫浩浩”:写主人公环 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 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
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 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 可是又没有直接点明主 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 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 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 艺术效果。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忧伤痛苦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两句表现了主人公怎样 的心情?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18张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18张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相交干政,官僚集团垄断仕途, 中下层士子为谋求前程,只能奔走交游。 他们背井离乡,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 无罪无辜,而亡命是效”( 徐干《中论·谴交》) 。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西洲曲》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主人公难道不知道要送给谁吗?为何还要发问呢? 不是自问自答,是一句话,是自诘自嘲。——朱自清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请大家运用想象,描摹你所看到的人物与情境, 增加一些人物的动作、情绪、心理描写。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既然同心,为何不归家呢?
《古诗十九首》节选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行行重行行》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柏》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生年不满百》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冉冉孤生竹》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明月何皎皎》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 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钟嵘《诗品》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远离家乡, 他一步三回头,不舍地看向送别的妻子......
他的妻子站在门边, 忧心忡忡地看向远行的丈夫......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wèi赠送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回头看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形容路途漫长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广阔无边
作业:
请大家阅读《古诗十九首》的其他篇目,进一步体会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的特点,感受其时代意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 (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 1.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描述了怎样的意 境?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 【明确】(1)意象:“芙蓉”“兰泽”“芳草”。
• (2)意境: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 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 (3)情感: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 纯洁、美好。
• 课题解读
• 《涉江采芙蓉》选自《文选》中的《古诗十九首》。 • 这19首诗不是一人一时所作,也不是有机构成的诗集;有 的来自民间,有的则是文人模仿民歌所作,且没有题目,在 被选入《文选》时,编者一般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作为诗的题 目。
• 写作背景
•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 上层士族结党营私,文人士子备受压迫。在这样的形势和风 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只得奔走交游 。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妻子,“亲戚隔绝,闺门分离”。因 而也就有了“游子”的乡愁和“思妇”的闺怨。这首诗就反 映了游子思乡及怀念爱人的痛苦。
六、思考探究
• 有人认为这首诗歌主人公是男子,也有人 认为是女子,你怎么看?
?(
主( 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看法一:主语都是男子。本诗全为实写,写他采花送花望乡思 人。
看法二:前四句的主语是女子,后四句的主语是男子。但前四 句是男子想象家乡的爱人在采莲,并思念自己的情景;后四 句是他自己在想心事。前虚写,后实写。
三、读诗诵韵 一读正音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wèi)谁?所思/在远道。 还(huán)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芙蓉
芙蓉意象:荷花、莲花、芙蕖、菡萏等。
特点: 品质高洁 气质优雅 姿态优美 仪表庄重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芙蓉”“兰 泽”“芳草”等意象。 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 江采摘芙蓉的情景, 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 气氛。表达出诗人情 怀的高雅,感情的纯 洁、美好。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这一问一答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是否 有变化?
1.读顺畅,通大意; 2.找诗眼,抓主旨; 3.依景情,析手法; 4.找意象,品意境。
1.读顺畅,通大意
这首诗怎样诵读更有情味?试着读一读。
●女读: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男读: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合读荷花,生有兰草的沼地长着许 多香草。 采摘荷花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长 道。 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又渺 渺。 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 老。
涉 江 采 芙 蓉
• 《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这一 时期,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 路,上层士流结党吹捧,文人士子备受压抑。 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 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只得奔走交游。他 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 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思妇的闺怨和游子的 羁旅乡愁。这些人文化素养较高,熟悉《诗 经》和《楚辞》的传统,又能吸收汉乐府的 营养,来抒写自己的人生。
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 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1 汉代文人作家的作品合称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2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3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4 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失志伤时、人生无 常的感慨。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3、游子思 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 诗人从对方设想,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 而忆长安,而诗人自己“独看”长安之月而 忆鄜州已尽在其中。写妻子心焦丈夫,正是 诗人牵挂妻子,这样思亲之情抒发得更为深 沉,更为曲折。
——全诗运用悬想。
4.找意象,品意境。
⑴本诗一二句中的意象有哪些?
芙蓉、兰泽、芳草。
⑵其中哪个意象是最重要的?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 什么作用?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 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 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
• 采莲的是 少年的女 子,她们 是荡着小 船,唱着 艳歌去的。
西洲曲
开门郎不至, 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 莲子青如水。
轻松欢快
黯然销魂
这种不知不觉情感的变化在古典诗歌中称为 “转”。
诗歌讲究“起、承、转、合”
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 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 然销魂作铺垫。
把人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 抒写独自怀远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 “哀”的强烈效果。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还顾望旧乡的人是 男子
• 这里诗人想象故乡兄弟们因佳节缺少一人 未能完全团聚而遗憾,其实这也正是诗人 自己的遗憾;故乡的兄弟思念自己,也正 是诗人自己渴念着故乡的兄弟们。这里的 悬想,使得普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曲折有 致,也更为浓烈。 ——这是中间穿插运用悬想!
• 杜甫 《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2.找诗眼,抓主旨;
⑴什么是“诗眼”?找出本诗“诗眼”并根据 “诗眼”概括主旨。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形式有二)
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 个字;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 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本诗的“诗眼”是 “忧伤”
2.找诗眼,抓主旨;
(2)问题探究: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 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 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 “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 的男子。你怎么看?
子”即“怜子”; 《古》是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可以用悬想的方
式,以女子的口吻来写。因此思念的应该是双方, 正如李清照《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所以诗中有游子思乡思亲之缠绵,也有 闺女思念情人之真挚。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 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 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 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 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结语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绝美的诗,看到他, 就像看到了一种中国式乡情、亲情、爱情的 缩影,横亘于历史时空之中,《涉江采芙蓉》 的文字绝没有浮躁的华美,仅用清淡自然地 笔触,写出了一世的悲苦。
尽管千年前的那个采莲的人和被他思念 的人都早已消失了。但是,只要有人,只要 有诗,只要有四季的变换,在这世间就会存 在着一种思慕的情怀,永远也不会改变,永 远也不会消失。
3.依景情,析手法;
❖“悬想”:对某种未知情状作设想或悬 拟的手法。
❖具体来说: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自 己某种情思时,不直接从自身写起, 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先描 叙自身情形,突然调转笔墨,描叙对方 情形, 以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情感。 这里的悬想侧重于空间转移。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 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 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游子思乡怀人。
2、女子思夫。
游子思乡怀人
1)诗人远离家乡,与思念的人分离。
2)他想回到家乡,但长路漫漫,欲归 不得。
3)他与思念的人都深爱和思念对方,但 又不能相聚。
女子思夫
• 古代一些诗评家大都认为主人公是女子,理由 有三: 当时男子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 女子采莲是旧俗,“芙蓉”即“夫容”,“莲
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 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 想象的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
同心而离居, 漂泊异乡两地相思,在思念的 忧伤以终老。 愁苦中忧伤以致终老。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 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 情,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 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 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 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 伤”。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悬想法) 虚写
画面一
一位怅立船头的女 子。她与众多女子 的嬉笑不同,她注 视着手中的芙蓉默 然无语。
画面二
身在“远道”的游 子。“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这两句里“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巧妙, 请简要分析,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 很强,让人仿佛看到主人公孤单、 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 浩”一词,读起来给人以路途绵延 无尽的感觉,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 到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