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版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版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名称与建设单位

1.1.1 项目名称

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设项目

1.1.2 承办单位、法人代表及项目负责人

项目承办单位:某某县民政局

法人代表:罗某某

1.1.3 项目拟建设地点

某某县某某村

1.1.4 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某某县工程咨询中心

1.2 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组成

某某县工程咨询中心接受某某县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委托后,即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勘察,收集相关资料,并依据国家及省市有关文件、规范、协议,对该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后,形成此报告。

1.3 研究的依据与范围

1.3.1 研究依据

1、承办单位对此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委托书

2、《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

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 号

4、《某某省殡葬管理办法》

5、《某某市殡葬管理办法》商发[2015] 号

6、《某某县殡葬管理办法》民发[2015] 号

7、《某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发展规划》

8、《某某县“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

9、《某某县北关镇等80 个村镇发展总体规划》

10、有关设计标准与规范

11、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与基础数据

1.3.2 研究的范围

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范围和

深度规定,本报告在对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了实地查勘,对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建设条件、建设内容与

规模、建设方案、环境保护、消防安全与节能、项目管理与

实施、组织机构和定员、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重点研究和论述项目

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建设的内容、方案、投资、资

金筹措和效益评价,为项目的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1.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某某县殡葬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化,全县火化率居某

某市前列。尤其是解决好占总火化总量80%以上的农村死亡

人口的骨灰安葬和处置问题,则是殡葬改革目标最终能否实

现的关键。解决好农村骨灰安葬和处理问题,不仅对深化殡

葬改革有着深远意义,也是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社

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单纯靠行政

手段,也不能单靠说服教育,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

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解决群众安葬和处置骨灰的实

际问题。建设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是国家政策所鼓励

的,有着占地小,对土地的需求有限,维护费用较低(不需

要大量的水、电和采暖),可循环使用,且距离群众较近,

方便群众祭祀等优点。建设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不仅

可以解决长期以来农村骨灰安葬和处置的问题,也可使群众

逐步形成一种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彻底解决农村骨灰

寄存难问题,有效遏制农村骨灰二次土葬,有力地推动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

从全县实际情况看,县城居民死亡人口的骨灰基本都寄

存在县殡仪馆和公墓,而农村死亡人口骨灰95%以上是被丧属带回农村进行安葬。将骨灰带回农村安葬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群众“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还根深蒂固,认为人死后

即便是火化了也应该将骨灰埋葬起来;二是农村没有骨灰寄

存设施,而大多数群众居住地距离县殡仪馆(公墓)较远,

把骨灰寄存到县殡仪馆(公墓),祭祀不方便,往返时间长,

花费也较高。因此,全县农村每年有近3000 具骨灰用或大

或小的棺材进行“二次土葬”,使耕地里出现大量坟头。

这不但没能节约土地和木材,反而使群众经济负担加重,也

使充满封建迷信色彩的丧葬习俗死灰复燃,与殡葬改革的本

义背道而驰。“二次土葬”成为伴随殡葬改革的老大难问题。

建设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不但减轻了县殡仪馆

或公墓骨灰寄存的压力,解决了农村群众骨灰寄存难的问

题,方便了群众祭祀,从根本上也解决了散埋乱葬和骨灰装

棺二次土葬问题。对破除封建迷信陋习,节约土地,引导群

众树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

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建设是切实必要的。

1.5 建设内容与规模

根据某某县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设规划,全县

共建设80 座公益性骨灰堂(公墓)。一般2-3 个连片的行政村,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较集中的地址建有一所公益性骨灰

堂(公墓),骨灰堂(公墓)占地面积控制在10000 平方米(折合15 亩),其中骨灰堂建筑面积为200 平方米,2000 个格位。公益性公墓占地面积为9200 平方米,安葬骨灰的单人墓穴占地不超过 1 平方米,双人合葬墓穴占地不超过 1.2 平方米,墓碑要小型化,尺寸不大于40CM×60CM。

具体到每座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其主要建设内容为:

1、骨灰堂占地800 平方米,骨灰堂主体建筑面积200

平方米

2、大门:主入口设计为一座仿古牌楼,牌楼高 3.5m,宽4m 。

2、祭祀炉2 个

3、门卫室,面积8 平方米

3、绿化工程:绿化率大于40%。

4 、服务设施:设置消防和电子防盗等配套设施,以保障寄存骨灰安全。

5、供电及给排水配套建设工程

村级公墓(骨灰堂)要按“五个一”的建设标准建设,即一个大门、一条道路、一个醒目的标志或标志

性建筑、一个规范的名称、一个明晰的界线(四边)。四边可以建砖石围墙,也可以栽种花椒树、冬青树、

槐树等组成篱笆墙。公墓应当保持整洁肃穆,墓区规划人行道和绿化带,墓穴排列整齐,标准统一,做到

墓区规划合理,环境园林化;骨灰堂外观上要区别于居民住房,设置祭奠台,骨灰存放架要摆放整齐,院

内要美化绿化。选用废荒瘠地及村庄改造废弃地

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原则上在瘠地和不宜耕种的土地选址,不得在河流堤坝、

铁路、公路两侧和开发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内选址。,提倡以卧碑为主。

1.6 环境影响

项目建设期间和运营期间对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建设

期间应加强管理,对物料堆放点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多余

土方及时清运,要采取设标牌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人群环保意

识的宣传教育。

1.7 项目管理与实施

本项目承办单位为某某县民政局。为做好建设项目的各

项工作,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各项手续的办理、设

计、报批与实施等工作。

项目建设期 3 年。

1.8 项目招投标方案

招标的范围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的勘察设计招标、施工监

理招标、施工企业选择招标三项,拟全部面向社会进行公开

招标。

1.9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4000 万元,其中申请彩票公益金3400 万元,地方配套600 万元。

1.10 效益评价

项目建成后,可免费为农村群众提供骨灰寄存服务,同

时为村民提供了一个祭奠先人、寄托哀思的文明场所。不仅

可以减少群众办理丧事费用,还可以节约大量土地,促进社

会风气和殡葬改革工作健康发展,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1.12 结论与建议

项目的实施,对破除丧葬陈规陋习,建立完备殡葬服务

设施和殡葬管理服务网络,反对封建迷信,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将产

生深远的影响。无论从工程技术上,还是从我国当前大环境

方面都是可行的。

建议建设单位加快项目的前期工作进程,积极落实建设

资金,落实设计及施工单位,尽早开工,保持保量按时完成

工程建设,及时投入使用,尽快发挥项目应有的效益。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建设必要性

2.1 项目背景

以人为本,把握难点,确立建设乡镇骨灰堂的科学思路。

随着殡葬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化,全县火化率基本达到了100%,实现了殡葬改革目标的第一步。但如何解决大量骨灰

的安葬和处置问题,尤其是解决好占总火化总量80%以上的农村死亡人口的骨灰安葬和处置问题,则是殡葬改革最终目

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从我县实际情况看,城市死亡人口的骨灰基本都寄存在

县殡仪馆(公墓),而农村死亡人口骨灰95%以上是被丧属带回农村进行安葬。将骨灰带回农村安葬的主要原因是,一

是群众“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还根深蒂固,认为人死后即

便是火化了也应该将骨灰埋葬起来;二是农村没有骨灰寄存

设施,而大多数群众居住地距离县殡仪馆(公墓)较远,把

骨灰寄存到县殡仪馆(公墓),祭祀不方便,往返时间长,

花费也较高。因此,全县农村每年有近3000 具骨灰用或大或小的棺材进行“二次土葬”,使耕地里出现大量坟头。

这不但没能节约土地和木材,反而使群众经济负担加重,也

使充满封建迷信色彩的丧葬习俗死灰复燃,与殡葬改革的本

义背道而驰。“二次土葬”成为伴随殡葬改革的老大难问题。

面对这一实际问题,县民政局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

一致认为:解决好农村骨灰安葬和处理问题,不仅对深化殡

葬改革有着深远意义,也是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社

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单纯靠行政

手段,也不能单靠说服教育,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

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解决群众安葬和处置骨灰的实

际问题。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认为建立农村骨灰堂(公墓)是国家政策所允许的,虽然前期建设投入大一些,也存在后

续管理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农村骨灰堂(公墓)占地面积

小,对土地的需求有限,维护费用较低,可循环使用,且距

离群众较近,方便群众祭祀。不仅可以解决长期以来农村骨

灰安葬和处置的问题,也可使群众逐步形成一种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

和促进作用。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农村骨灰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影响面

大,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

近年来,我县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设取得了很大成

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村乱建墓地,墓

穴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墓碑越建越高;存在着在耕地上乱埋

滥葬骨灰的问题;上坟祭奠存在着引发火灾隐患;丧事大操

大办,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上述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了城乡规划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因此,加强和规范城乡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的建设和管理,推进殡葬改革事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和政府各级职能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的重要工作,努力创造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文明城市环境;积极稳妥地推进节约丧葬用地等优良作风,革除丧事大操大办、棺椁二次下葬等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加快全县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设是必要的,而且迫在眉睫。

第三章建设条件

4.1 地理位置

某某县80 个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利用脊地,或经土地流转后废弃荒地,同时,尊重当地群众的意见,在选

定公益性骨灰堂(公墓)时,邀请当地有影响的村民代表参

与一道择地,便于大多数人接受,交通相对便利。

4.2 自然条件

4.2.1 气象

项目区所在地位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区,属暖温带季风

气候,四季分明。形成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

季寒冷、温暖适中的气候特征,各主要气候数据如下:

年平均气温

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13.9℃27.1 ℃-9℃ 43℃

极端是低气温-18.9℃

多年平均降水总量711.9mm 平均相对温度69%

无霜期206d

年平均日照时数4430.7h

年平均日照百分率57%

主导风向 E.N

年平均风速 3.2m/s

4.2.2 水文

项目区所在地地处黄河巨大冲积扇的中部,豫东平原的

中部偏北。该景区地形平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坡降1/5000 左右,海拔高度在40.1~66.7m,相对高差26.6m。附近有贺李河、扬河等骨干河流,为季节性河流,水量不丰,其水量

补给主要依靠黄河引水。

4.2.3 地质地貌

据工程地质分析,旅游区所在地地层属第四系全新河流

相沉积层,主要为粉质、粉土、粘土层,地基承载力在

100~150Kpa 之间,地质条件较好。

4.2.4 地震烈度

据《中国地震列度区划图》(1990),该区地震基本烈度

为7 度。

4.3 基础设施条件

本项目位置交通比较便利,水电设施比较完善,均可满

足项目需求。

1、供水

项目所在地基本实现了自来水供应,敷设有给水管,可

满足用水需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