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发展生态旅游中存在的问题
崇明岛生态旅游标准化建设研究

态 旅 游 的核 心 内容 和 特 征 ,不 同标 准 间 的交 流 和
质龋与标准化 @ - - - 一 一 2 1 . 0 18 1 4
渐 成 为 人们 关 注 的 问题 。生 态 旅 游 就是 在这 样 的
T es论 文・ hs i 圈
态 旅 游 相 关 奖 项 和 称 号 的 授 予 等 ,这 些 都 为 各 地
学
术I
身 特 色 ,没 有 形 成 产 、供 、销 一 体 的 经 营体 系 ,
区范 围 内生 态旅 游 标 准 的 制 定 提 供 了宝 贵 的 实 践 旅 游 经 济 效 益 较 弱 。其 五 是 岛 内接 待 能 力 逐 步增 经 验 ,也 为 崇 明 岛 生 态旅 游标 准 体 系 的 建设 提 供 强 ,但 应 加 强 布 局 的 合 理 性 。崇 明 岛 内 宾 馆从 规
崇 明 岛 的开 发 定 位 为 绿 色 开 发— — 建 设 世 界级 现 代 化 生 态 岛 ,即在 维 护 原 有 生 态 环 境 系统 的基 础
上对 岛内旅游 资源 进行 开发 。
1生 态旅 游发 展现 状分 析 .
崇 明 岛作 为 上海 2 世 纪 可 持续 发 展 的重 要 战 1
金 水 道 的 交 汇点 ,特 别 是 长 江 隧 桥 贯 通 之 后作 为
上 海 与长 三 角北 部 以 至我 斟北 方 往 来 的一 个 重 要
崇明中小河道现状和河道生态治理的对策

崇明中小河道现状和河道生态治理的对策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中河道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
崇明作为上海的重要生态屏障,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崇明地处长江入海口,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湿地资源,同时也面临着水污染和湿地破坏等问题。
本文将就崇明中小河道的现状和河道生态治理的对策进行深入探讨。
一、崇明中小河道现状1. 水质污染严重:崇明的中小河道水质普遍受到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城区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河道水质恶化的现象日益严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2. 河道生态系统破坏: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崇明的中小河道生态环境受到了较大的破坏。
许多河道被填埋或者被围垦,原有的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造成了湿地物种的消失和湿地功能的丧失,导致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3. 城市排水问题: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城市排水问题也日益凸显。
崇明中小河道的排水系统滞后,雨水无法及时排除,导致城市内涝现象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工作。
二、河道生态治理对策1. 加强水质治理:针对中小河道水质污染问题,需要加强水质治理工作。
首先要加强源头治理,对工业和农业废水进行严格管理和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也要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污水处理水平,确保城市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还需要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排污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让排污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2. 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对于河道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需要进行生态恢复工作。
可以采用植被恢复、湿地修复等手段,重建湿地生态系统,增加湿地的面积和功能,提高对水质的净化和调蓄能力。
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生态劳动,如清理水生植物和水域底泥,清理垃圾等工作,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良好状态。
3. 完善城市排水系统:为了解决城市排水问题,需要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改造。
对于现有的排水设施,需要进行维护和更新,提高排水效率。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生态旅游成为了人们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的新选择。
然而,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分析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以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1.景区环境保护不到位随着乡村生态旅游的兴起,一些原本平静宁静的乡村景区面临着环境保护的挑战。
景区内部的垃圾处理、原生植被保护、水资源利用等问题日益凸显,给游客带来了不好的印象。
2.旅游设施滞后一些乡村景区的基础设施滞后,缺乏完善的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导致游客的出行体验大打折抠,影响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服务水平不高一些乡村景区的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导致游客在游览过程中遇到诸多不便,服务态度不好、导游水平低、购物环境差等问题使得游客体验不佳。
二、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1.缺乏长期规划许多乡村景区的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往往只是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2.投入不足乡村景区的投入不足也是导致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缺乏资金用于环境保护、设施升级和服务水平提升,使得景区难以得到有效改善。
3.管理和监督不到位一些乡村景区管理者对于环境保护和服务水平提升的意识不够强烈,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导致了景区环境保护和服务水平存在缺陷。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1.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督政府应当加强对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引导和监督,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重视乡村旅游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增加投入,提升服务投入是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保障,政府和企业应当增加对乡村景区的投入,提升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3.加强宣传,提升游客文明素质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提升游客的文明素质和环保意识,共同维护乡村生态旅游环境的整洁和美好。
崇明岛生态旅游开发

建设完成岛内主干道路——陈海公路 ; 网是扩电, 除配 合越汀通道建 设沪崇送电主回路外 , 加快建 设由南通 至崇明的 20 伏第 二同路 , 2 以解决崇明电力供应 问 题. 这些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 疑为崇明岛总体规划
的实施 打 下扎 实 的基 础.
经济与管理
砷
崇 明 岛 生态 旅 游 开发
朱宏达 贺 玲 余文卿 杨 莹 , , ,
( 上海交通大学 a 电子信息与 电气 工程学 院 ; . . b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 上海 20 4 ) 0 20
摘要 : 年来 , 近 崇明岛的发展越 来越 为世人 关注, 中央政 府和上海市政 府正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
心、 国际教育 机构 、 题会 展 等 落 户 崇 明 , 办 教育 科 主 创
1 旅游发展概 况
对崇明岛旅游产业现状的优势 、 劣势 、 机会和面对 的挑战进行分析 , 即进行 S T分 析 , WO 是确定其 开发 战略的基础. 经过调研和预测 , 完成了崇明岛旅游产业
S T分析 ( WO 见表 1 _ 、
度假 岛功 能 , 是崇 明生 态岛 的产 业特 色. 这 通过 引进 一
为主导 , 以优美 的生态环境为品牌 , 以发达的清洁生产 为支撑 , 环境优美、 经济发达、 文化繁 荣、 保障健全 、 城 乡融合的上海国际大都 市的综合型生态岛区, 之成 使 为西太平洋沿岸的海上 花园、 连接 长江三角洲和沿海
大通 道 的北 翼 纽带 .
这一发展 目标顺应 了世界城市化发展新阶段 中 口 益显现的生态化趋势. 笔者仅对实现 这一 目标 的崇明 岛旅游资源开发和创新利用问题 , 进行分析和探讨 .
农村生态旅游发展遇到的挑战有哪些

农村生态旅游发展遇到的挑战有哪些近年来,农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在我国发展迅速。
它依托农村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生态环境,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机会。
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是农村生态旅游面临的首要问题。
许多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不佳,道路狭窄、崎岖,甚至有些地方还没有通公路,这给游客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此外,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也不够完善。
一些农村地区的住宿条件简陋,卫生状况差,缺乏现代化的设施和服务。
餐饮方面,虽然能提供一些农家菜,但种类单一,难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而且,公共卫生设施不足,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农村的整体环境质量。
农村生态旅游的产品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
由于缺乏创新和规划,很多地方的农村生态旅游项目大同小异,无非就是采摘水果、品尝农家菜、参观民俗展览等。
这种同质化的旅游产品难以吸引游客的长期关注和多次光顾,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
同时,旅游项目的季节性特征明显。
例如,某些采摘活动只在特定的季节进行,其他时间则缺乏有吸引力的项目,使得旅游旺季和淡季的差距过大,影响了农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人才短缺也是制约农村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村地区往往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
当地的从业者大多缺乏专业的培训和知识,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较低,无法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
而且,由于缺乏专业的营销人才,农村生态旅游的宣传推广效果不佳,很多优质的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难以被广大游客所了解和接受。
资金投入不足是农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又一难题。
开发和建设农村生态旅游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项目开发、宣传推广等方面。
然而,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薄弱,资金来源渠道有限,政府的财政投入往往难以满足需求。
同时,由于农村生态旅游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风险较大,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也不足,导致资金短缺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崇明生态岛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崇明生态岛的现状与发展思路崇明县位于上海北部、长江的入海口,由崇明岛、长兴岛和横沙岛组成。
三岛陆域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其中,崇明岛面积1267平方公里,长兴岛面积88平方公里,横沙岛面积56平方公里。
岛域土壤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一等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天数稳定在90%以上。
2002年,崇明被国家环保局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目前,崇明户籍人口70.4万人。
现辖16个镇、2个乡。
一、生态岛现状2004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崇明视察工作时,对崇明的开发开放作出了许多重要的指示,对崇明建设生态岛的功能定位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并要求认准了方向就不要动摇。
2005年5月,国务院批准将原属宝山区的长兴、横沙两岛划入崇明县行政管辖。
根据崇明县行政区域调整的实际,崇明县政府对原崇明岛域总体规划纲要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崇明三岛总体规划。
2005年10月,“三岛联动”战略付诸实施。
崇明、长兴、横沙三岛在坚持功能、产业、人口、基础设施联动的前提下,分别建设综合生态岛、海洋装备岛和生态休闲岛。
1、农业现状:近年来,崇明在加快推进生态岛建设各项工作的同时,立足于发展地方经济,努力促进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
崇明农业依托中华绒螯蟹、白山羊、特色蔬菜、优质大米、花卉林果等资源优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全力打造高效生态农业。
除外崇明绿色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除开河蟹、优质水稻、花菜、柑橘和白山羊外,还有金瓜、绿芦笋、白扁豆、刀鱼、凤尾鱼、米酒等,加大了市场化营销力度,生产逐步走向规模化、标准化。
2、工业现状:崇明工业按照生态岛建设的产业导向,重心在长兴岛,使之逐步形成以先进海洋船舶制造业和大型港口机械制造业为核心的海洋装备岛。
其中,现代船舶制造业基地是上海重点培育的六大产业基地之一。
目前,振华港机、中船、中海等大型企业相继在长兴岛建设生产基地。
3、旅游现状:主要是利用崇明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
上海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上海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一、现状分析上海是中国的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同时也是中国的商贸、金融、信息中心,因此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号召力。
旅游业一直是上海市的重点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上海国际化的不断加深和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上海的旅游业逐渐壮大,但还存在以下问题:1. 旅游景点过于集中上海的旅游景点主要集中在市区,特别是浦东新区,这导致游客的时间分配、交通安排等方面存在很大困难。
同时,这也促使市区内的旅游景点出现了“人挤人”的情况,不仅影响旅游体验,还会给游客带来安全隐患。
2. 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虽然上海旅游业发展历史悠久,但旅游设施和服务的质量不够统一,有些景区、酒店、餐饮企业等仍然存在价格不透明、服务不规范、环境脏乱差等不利因素。
3. 旅游模式单一上海的旅游模式以观光旅游和商务旅游为主,缺少对休闲度假、文化教育、自驾游等多种旅游模式的开发,这导致游客对上海的印象不够全面,遗憾而离开。
二、问题分析1. 文化传承方面的问题上海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很多传统的文化元素慢慢淡化,甚至有一部分已经失传。
这对上海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为游客来到上海并不是单纯为了赏览美景,更多的是希望了解上海的历史和文化。
而如果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很容易使游客对上海失去兴趣。
2. 旅游服务的问题上海的旅游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景区、酒店、餐饮企业等仍然存在价格不透明、服务不规范、环境脏乱差等不利因素。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而且会影响上海市的形象。
另外,旅游服务需要持续的投入和更新,而上海的旅游服务业还需要加强专业化和标准化的运作。
3. 旅游资源的问题上海市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和管理,使之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
此外,上海的旅游资源相对单一,需要加强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户外运动等各种旅游项目的开发,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三、对策建议1. 多点开花,充分利用资源上海需要开发不同类型的旅游景点,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使游客在选择上海旅游时多种多样的选择。
论崇明生态旅游开发和规划

困难 和问题 , 主要 表 现 在 : 明经 济发 展 后劲 不 足 ; 态 环 3 对 崇 明生态 旅游 的 规划分 析 与建 议 崇 生 境保护 和建设 的任务 十分 艰 巨 ; 基础 设施 建设 欠 账较 多 , 交
中 图 分 类 号 : 5 F9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0 1 0— 1 10 1 7— 1 8 2 1 ) 50 3— 1
1 引 言
通不便 的劣势 依然存在 ; 全县 财 力 比较薄 弱 , 重大 基础 设施
社 生态旅游从 概念提 出至今 , 经 成为 人们 了解 新知 、 已 复 和重点 工程 的建设 资金 筹 措 困难 ; 会治 安 综合 治 理 尚需 加强等 等 。面对 新 的形 势 , 只有 紧紧抓 住发 展机 遇 , 积极 应 苏 心 灵 和 完 善 自我 的 迫 切 需 求 , 全 世 界 范 围 内 被 广 泛 接 在
崇 明 拥 有 土 净 、 净 、 气 净 的 良 好 生 态 环 境 , 且 历 水 平 。宾 馆 饭 店 、 路 等 设 施 的造 型 、 局 以 及 观 景 线 路 的 水 空 而 道 布
( ) 态 旅 游 资 源 比 较 丰 富 : 明 境 内 的东 平 国 家 森 林 3生 崇
届政府 领导对 崇 明生 态 环境 有 着 超 前意 识 的保 护 和 建设 , 选 择 和 景 物 观 赏 点 的 设 置 , 与 自然 、 文 景 观 和 谐 一 致 , 应 人 上海 长江隧道 的建成更使 崇 明通 江达 海的 区位 优势更 加 凸 给 人 美 感 情 趣 。导 游 服 务 要 善 于 传 递 审 美 信 息 , 调 游 客 协 的 审美行动 , 动 游 客 的审 美想 象 与 期待 。这 种 美学 保 护 调 现 , 崇 明 生 态 旅 游 发 展 进 一 步 拓 展 了空 间 。 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明发展生态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根据《崇明岛域总体规划》所明确的,崇明未来的规划目标定位建成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保障健全、城乡融合的现代化综合性生态城市和上海最优美的“海上花园”,成为国际一流的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示范区。
2004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崇明视察时指出,生态农家乐前途无量。
2005年3月,上海市政府在崇明县召开“推进郊区农业旅游工作会议”,进一步推进上海郊区(崇明)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目前崇明生态旅游正处于一个较快发展阶段。
本文就崇明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为促进崇明的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面对岛域发展的新形势,崇明旅游业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打造生态旅游品牌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一)生态旅游的含义“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生态旅游”是绿色旅游,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它强调以一颗平常心尊崇自然的异质性,把自然作为有个性的独立生命来看待。
参加生态旅游的人们在欣赏自然美色的同时,要注意不以个人一己意志强加于自然和其他生命,如见到野兽不要去打扰,更不可去捕捉,学会静观默察、敬天惜物,认真听取周围的天籁之声,并通过摄影、写生、观鸟、自然探究等活动,充分感悟和审美自然。
“生态旅游”不仅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欣赏美丽的景色,更强调的是一种行为和思维方式,即保护性的旅游。
不破坏生态、认识生态、保护生态、达到永久和和谐,是一种层次性的渐进行为。
生态旅游促进生态保护,以生态保护促进旅游,准确点说就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还会使当地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
(二)崇明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1、理论意义生态旅游能够满足人类对生活品质的不断需求。
马斯洛(Maslow,1968;1971)提出的人类需求层级中,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 (Self-actualization),以及求知、求美的需求。
无疑的这是真善美的境界。
旅游活动包括在大自然环境中的自然欣赏以及在文化环境中,对人文景观的欣赏。
从这种活动中不仅获得适当的身心运动和锻炼体魄,使身体更加健康;更因为活动中的静态休闲活动以及净化心灵满足人们生理上及心理上的需求,获得的各种感受(feeling),而使他感觉幸福(Sense of well-being),培养人们高尚的情操,自尊的情怀,以及对精神上的追求。
这些都是人类经验(experience)的有益面,强烈的使人获得满足感,强烈的使人感到幸福,使人快乐。
除了这些身心所获得的感受之外,同时也获得知识、记忆、价值、态度、信仰、感动、欲望、情调等内心的成长。
这些感受的获得正是情意教学的目标,也正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行追求的成果。
再者,旅游资源所提供自然实习是大众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好教材与教学环境,也是对书本教材的有益补充。
最后,由于从事旅游活动的增加,人们对于生态旅游和环境品质重要性的普遍了解,人类要求清新的空气和纯净的水源,以及减少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破坏的诉求。
由此可见,人类的生活需要生态旅游进行调剂,为了满足人们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需求,人类情愿花钱去获得更好的旅游质量。
总之,不管时代多么进步、工商业多么发达,人类对生态旅游的需求是不可能降低的。
2、实践意义崇明三岛总体规划提出:崇明的发展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三岛功能、产业、人口、基础设施联动,依托科技创新,推行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产业,努力建成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岛区。
按照规划要求,未来崇明将建成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森林花园岛、生态人居岛、休闲度假岛、绿色食品岛、海洋装备岛和科技研创岛。
世界级生态岛的功能定位,决定了旅游业在崇明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结合生态岛建设,崇明旅游项目聚焦生态休闲旅游及农业旅游,崇明旅游业将着力建设崇西湿地健康旅游体验区、崇中森林休闲娱乐旅游区、崇东休闲运动会展旅游区、长兴岛工业科普教育旅游区、横沙岛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等重要区域,努力打造崇明“生态休闲”旅游品牌,高标准开发产品,大力度提升服务,全力推动崇明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旅游业具有显著的辐射性和带动性,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扩充就业渠道,而且还可以联动发展其他相关产业。
对于崇明而言,发展旅游业还具有推动农业经济的重要意义。
正如副县长杜松全所说,生态旅游将崇明的优质农产品推介出去;优质农产品又将吸引更多游客来到崇明,两者形成的是一个良性互动。
二、崇明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一)崇明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背景1、资源优势崇明岛水土洁净,空气清新,景色秀丽,风光旖旎,自然环境洁净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生。
没有喧嚣与污染,只有心灵的宁静与生命的安详;民风淳朴敦厚,充满了理解与宽容的祥和氛围。
这里还有肥沃的土地孕育了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一只只螃蟹悠闲地从洞中爬出来觅食;浩翰的长江养育了各种水产,鱼肥蟹壮;纯洁的土地种植出了各种无污染蔬菜、瓜果;东滩候鸟保护区位于崇明岛东部,它由长江里的泥沙不断淤积而成,总面积45万亩,现在还在以每年150米(大约13亩)的速度不断向外延伸。
3万公顷滩涂也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野生鸟类乐园,春秋两季时这里群鸟飞舞、天鹅游曳,被列保护之列的珍稀候鸟就有130多种,边境鸟类数量达100万左右。
尤其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天鹅在东滩越冬数量曾达3000至3500只,还有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的过境栖息候鸟总数达二、三百万。
其中有白额雁、绿鹭、中白鹭、黑脸琵鹭、赤腹鹰等一、二类保护鸟类。
岛上有众多的历史名胜和人文景观。
有面向浩瀚江水的瀛洲公园;千姿百态的城桥镇澹园;还有金鏊山、寿安寿,有面积达5400多亩的华东地区最大的人造森林——东平国家森林公园。
有位于崇明岛中北部,全村面积为2.5平方公里的崇明前卫生态村。
中南部文化旅游区;西部绿华水上游乐度假区;东部东海瀛洲大乐园旅游区,并逐步建设成为大上海富有特色的休闲旅游胜地,世人称之为长江中的一颗明珠、上海的香格里拉。
2、区位优势上海在未来发展中,急需具备生态优势,环境良好的发展空间,而崇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突出生态功能,实行综合开发,必将给崇明岛带来极大的发展空间和综合放大效应。
崇明生态岛“森林花园”是立岛基础,将通过大面积植树造林,大规模整治水系、保护湿地,建成高标准的以森林、水系、湿地、田园风光为主体的森林花园岛;“生态居住”功能即通过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将崇明基本建成示范性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产业转型、生态文化培育的生态居住岛;“旅游度假”功能是崇明生态岛的产业特色,将通过引进一系列世界级的主题乐园项目,建设大型的公共高尔夫城等户外运动场所,发展森林型度假疗休养基地,培育成以假日休闲、运动娱乐、森林疗养和高档居住为主体的国际性旅游度假区;而“科技研发”功能是崇明生态岛的理想境界,将通过吸引各类主题展览会落户崇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旅游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农村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旅游业是开发崇明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随着沪崇苏越江通道的通车和中国沿海大通道崇明岛桥地位的确立,崇明将凭借特殊的岛屿格局、近便的理想位置、良好的生态环境、广阔的土地资源四大优势,在上海城市整体布局中发挥后发效应,成为上海21世纪初期选择的战略重点地区之一。
到2020年,将崇明基本建设成为以优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保障健全、城乡融合的上海世界级城市的生态岛区和最优美的“海上花园”,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人类生态环境与生态活动示范岛区,同时也是上海连接长江三角洲和沿海大通道的北翼纽带。
(二)崇明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过程崇明生态旅游的发展始于东平森林公园。
1993年6月,崇明东平林场被林业部正式命名为“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崇明旅游业从此进入了实质性的启动阶段。
“九五”期间,崇明采取财政拨款、内引外联、企业挖潜等措施,先后组织投入了近两亿元资金,对东平国家森林公园的内外环境、基础配套设施进行全面的建设改造。
其中,按四星级硬件标准建造的宝岛度假村、掩映于绿林之间的22幢森林度假村小木屋和沙滩排球场、跑马场等一批有影响的设施和景点的相继建成,提高了森林公园休闲娱乐和旅游接待的档次。
经过多年的努力,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已成为崇明旅游发展的龙头。
园内森林繁茂、绿草如茵、湖水澄碧、野趣浓郁。
为了适应都市人休闲度假的需求,东平森林公园不断增加新的景点和节目。
1998年引进了有“岩壁上的芭蕾”之称的攀岩,这是目前华东地区最符合国际比赛标准的两条赛道,当年就成功举办了全国第六届攀岩锦标赛,第二年又举办了上海市首届攀岩、越野挑战赛,大大提高了知名度。
崇明地处我国东部黄金海岸和长江黄金水道交汇处,素有“东海明珠”之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为了把这一优势转化为旅游产品的优势,崇明建起了沿江旅游观光带。
这一结合防汛工程建设的百里江堤观光带,大堤为开放式,每隔15米有下堤处让游客亲近江水。
大堤上铺设彩色路面,配上灯光、音乐,安装休闲椅、电话等配套服务设施,堤内建成绿化带,设置标志性雕塑。
从已经先期开放的部分观光带的接待情况来看,这一别具一格的景观增加了崇明旅游的魅力。
人们在这里眺望大海,悠然自得。
除此以外,上世纪末崇明又开发了两项新的旅游项目。
一是东部东滩候鸟保护区的观鸟旅游。
东滩3万公顷滩涂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野生鸟类集聚栖息地之一。
这里群鸟飞舞,天鹅游弋,珍稀候鸟就有130多种。
近两三年来,每年5月、10月观鸟最佳季节,总有许多游客自发前来观赏。
二是前卫村的“农家游”,让城市居民学农家活、吃农家菜、享农家乐,欣赏田园风光。
进入了21世纪。
按照崇明生态岛的功能定位,积极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
2005年新建了崇明西沙湿地生态修复实验基地和世界河口沙洲展示馆,新辟了明珠湖等旅游景点。
利用节庆活动的契机,打造崇明旅游品牌,成功举办了“环岛驾车游”、“森林嘉年华”、“明珠湖杯垂钓赛”、“前卫金秋生态文化节”、“渔家欢乐节”、“农家乐风采摄影展”等主题活动,吸引岛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三)生态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绩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特别是近几年的努力,旅游业逐渐开始成为全县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主要取得了这样一些成绩:现已初步形成了已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和前卫生态村、宝岛度假村为中心的中北部旅游区;崇明学宫、寿安寺城区的极其沿江观光工程为主的中南部文化旅游区;以东滩鸟类保护区和瀛东生态村为主的东部休闲旅游文化区;以明珠湖为主体的西部休闲观光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