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批评理论概述..共22页

合集下载

翻译批评理论

翻译批评理论

翻译批评相关理论1.什么是翻译批评?(翻译批评的定义)翻译批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并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某一译作所作的评价。

这种评价必须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杜绝胡批乱评和感想式的点评,应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系统地去观察和分析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必须尽可能做到客观、科学和公正。

从事翻译批评的人必须对翻译本身,对它的实质、可行性、原则、方法、目的、作用等基本问题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他不仅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严肃认真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而且应当同时是一"译者、译文阅读者、译文分析家、翻译理论家与翻译史家"(Berman,1995)(许钧,袁筱一:"试论翻译批评",《翻译学报》1997年第1期)。

2.翻译批评的目的翻译批评就其目的而言可分为两类:1)为欣赏而作的翻译批评;2)为纠正错误而作的翻译批评。

前者重在分析出自优秀翻译家笔下的模范之译作,评价其艺术价值、所遵循的翻译原则及采用的相关技巧,意在立为范文,为翻译界同行或初学者视为楷模而学之;后者则重在剖析粗制滥造之译作,分析并纠正其中的错译和误译,意在警示他人以此为鉴。

不过,这两类翻译批评并不能截然分开,因为二者之间有时也会出现互相交叉的现象(如为欣赏而作的翻译批评有时也带有一点有关误译或败笔的批评)。

3. 翻译批评的思想方法翻译批评就其思想方法而论可分为3类:1)功能性批评(functional approach), 2)分析性批评(analytical approach)和3)对比性批评(comparative approach)。

功能性批评在分析和评论译文时较为笼统,其重点在整个译作的思想内容而不顾及语言细节。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一个主观的批评方法,类似老师凭印象给学生打分。

分析性批评则是较为细致客观的剖析,译文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每一语段和段落都会对照原文加以对比和分析,错误的译文被分门别类地挑出来加以评论,并提出改进意见;好的译文挑出来加以褒扬。

翻译批评论——纽马克翻译理论评述

翻译批评论——纽马克翻译理论评述

作者: 余曦
作者机构: 四川外语学院应用外语学院,重庆40003I
出版物刊名: 外国语文
页码: 126-128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B07期
主题词: 翻译批评论;目的;标准
摘要:严复的“信、达、雅”在我国翻译界长期受到无数学者的推崇和尊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了不少国外翻译理论和标准,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就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彼得·纽马克提出的一些翻译理论,如“语义翻译法”、“交际翻译法”和“关联翻译法”,这些翻译理论和标准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翻译理论,对我们的翻译实践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在继以上翻译理论之后,他又提出了特有的“翻译批评论”,这一理论为我们明确指出了评价译文的质量的方法和标准,本文简单介绍纽马克的这一理论。

第八章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及翻译批评案例

第八章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及翻译批评案例

▪ 文本的重要因素并不仅仅局限于单词或其他语言单 位,还可能是文本的语气、文体、形式、隐喻或音 韵的效果。
▪ 紧贴翻译:最贴近字字对译的翻译。它要保持词的 外延和内涵意义,不但要保存原词、词语等的意义, 还要保留其用法。贴切是和准确、对等联系在一起, 紧贴的程度因上下文而异。
▪ 从词汇上说,最常见的紧贴翻译是字对字翻译,可 采用转化、归化、直译和释义的方法达到对等。
翻译的语言学派
▪ 代表人物: ▪ 卡特福德(John Cunnison Catford) ▪ 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 ▪ 奈达(Eugene Albert Nida)
Peter Newmark(1916—)
▪ 交际翻译、语义翻译、关联翻译法 ▪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1973 ▪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1988 ▪ About Translation, 1991 ▪ 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1993
▪ 5、语义翻译是一门艺术,只能由一个人单独承担, 所以翻译比较准确,但由于造成了认知意义和语用意 义的走失,语义翻译一般不及原文。交际翻译是一门 技巧,有时可由多人承担。由于交际翻译具有重效果、 简洁明了的特点,弥补了语义翻译中意义的走失,又 经过了适当的润色,交际翻译译文一般优于原文。
翻译方法与文本功能的关系
▪ 关联翻译法:原作或译语文本的语言越重要,就 越要紧贴原文翻译。
▪ 他对重要的界定是指语言标示出“特别有价值、 特别有意义、特别必须、或永恒”的事物。如莎 士比亚的名言“to be or not to be”,而“water consists of hydrogen and oxygen”一句中, “consists of”就不那么重要,完全可以用”is composed of ” ,“constitutes”, “comprises”, 甚至“is the equivalent of ”来替换。

(完整版)翻译理论概括

(完整版)翻译理论概括

翻译理论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尤金·A·奈达(Eugene A。

Nida)(1914—2011),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

1943年获密歇根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长期在美国圣经学会主持翻译部的工作,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1980年退休后任顾问。

奈达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他到过96个国家,在一百多所大学做过讲座,来中国有13次之多,直至2003年,奈达89岁高龄时,仍到非洲讲学。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尤金最有影响的著作是1964出版的《翻译的科学探索》其次要数《翻译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系与查尔斯·泰伯合著(1969)。

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

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A·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

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 , P65).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

“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 词汇对等;2。

句法对等;3。

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 , P67)。

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

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为了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和消除文化差异,译者可以遵循以下的三个步骤。

翻译概述及翻译批评的方法和步骤(课堂PPT)

翻译概述及翻译批评的方法和步骤(课堂PPT)
Translation may be defined as follows:The replacement of textur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SL)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TL). (Catford)
"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 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谭载喜:《奈达论翻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p.10)。
5
二、翻译的性质
什么是翻译?
有人认为翻译是一门科学,因为它有着自己的内在 科学规律;
也有人视翻译为一门艺术,因为翻译好比作画,先 抓住客观人物的形态和神态,然后用画笔把它惟妙 惟肖地表现在画上;
15
一、以译出语或译入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 (the source-language-oriented or the target-language-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
16
以译出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唯原文的形式 是举,惟恐译文失真,有违原文作者的原 意,因此翻译时完全采取词对词、句对句 (word for word and line for line)的死译方 法,而且常多用音译法。例如把the Milky Way(银河)直译为"牛奶路",把the apple of my eye(珍爱物;珍爱之人,宝贝)直 译成"我眼的苹果";把"Every dog has its day."译为"每只狗都有它的日子"(正确的译 法应为"人人皆有得意之日")。
22
这一原则既考虑到作者又同时考虑到读者, 比较全面。持这一原则的人在西方的有十 八世纪末的英国学者亚历山大·泰特勒 (Alexander Fraser Tytler,1747-1814)。他 在《论翻译的原则》(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一书中提出了著名 的翻译三原则。

翻译批评理论概述讲解

翻译批评理论概述讲解
精通源语及其目标语的语言文化,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他们的批评具 有相对客观性、研究性、开放性和权威性的特点。然而,其批评往往会模式 化,成为概念堆砌、术语泛滥、孤芳自赏的“八股文”因而失去批评的个性, 缺乏活力和生气。
2. 读者
读者批评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指导以点评实式或随感式进行多视角分析, 具有随意性、开放性和广泛性的特点,是翻译批评研究最为雄厚的基础。
季羡林曾指出:“翻译事业要发展,要健康地发展,真 正起到促进中华文明发展的作用,就不能没有翻译批评。”
——季羡林、许钧《翻译之为用大矣哉》
☆ 中国翻译批评发展情况
中国的翻译批评发展历史悠久,古即有之。早在三国时期, 支谦便在《法句经序》中对翻译原则进行讨论;后历代佛经翻 译家对翻译方法、技巧和性质等,均有过论述。进入近代以来, 辜鸿铭、严复和林纾等人都有译论传世,后王国雄、鲁迅和郭 沫若等人皆写过译评。尤其是鲁迅在《为翻译辩护》译文中, 明确提出了翻译批评的重要性。但这些评述和讨论多为经验总 结和有感而发,缺乏系统体系和理论框架。
翻译批评理论概述
主讲人:杨柳
☆ 翻译批评(Translation Criticism)的概念
翻译批评是以跨文化交际为背景,以内容、表达、风格、语言及生动性等 为切入点的翻译评论和翻译欣赏的结合。
——《翻译理论与实践简明教程》(张万防 黄宇洁,2015:80)
从广义上讲,翻译批评即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翻译过程及译作质量与价值
☆ 翻译批评的客体
翻译批评的客体即批评的对象。包括译文、译事、译者、 译评等几个方面。“译文”是批评中最重要的一个领域;“译 事”则指翻译界的活动,包括翻译界的风气、翻译的规模和质 量、译品的出版情况、人们对翻译的态度等。“译者”则包括 译者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质量等。“译评”包括微观 批评、中观批评和宏观批评。总之,翻译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成 为翻译批评的对象。

翻译批评与赏析概PPT课件

翻译批评与赏析概PPT课件
第33页/共82页
若是用这样的眼光来看翻译的话,任何合法又合乎道 德的手段,只要达到委托人的目的,都是合理而且应该 的。于是历来被尊崇为金科玉律的种种翻译标准,有时 都被丢在一旁,例如按照“ 忠信” 的原则,译文应该 代表了原文的全部信息,也没有原文本无的信息,按照 “ 通达” 的原则,译文应该写得浅显易懂,可是符合 了这样的标准,译文未必能达到委托人期望的效果,反 而不忠信又难以看得明白的译文,却是好的译文。因此, 译得“ 好” 的译文未必就是成功的翻译任务。译文是 否具有可读性,跟翻译任务的成败无必然联系,甚至有 时译得“ 不好” 的译文,反而达到了原定的目标。
principle);以美学为取向的翻译原则(the aesthetic-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以社 会符号学为取向的原则(the sociosemiotic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不同的翻译标准 对译者、翻译过程和结果影响极大。因此,翻译批评标 准的确立和选择往往也是因人而异,因时空条件而异, 因原作的体裁和内容而异。所谓因人而异,主要是指不 同的翻译批评者在确立翻译批评原则时往往带有一定的 个人主观色彩:例如文学家批评翻译作品时往往自觉或 不自觉地遵循以美学为取向的翻译批评原则,而传播学 家则
1. 监督目的
• 审校译文。翻译批评可以为各种机构部门如出版部门 提供对翻译作品质量的监控信息,检查有没有误译、 漏译、不恰当的表达方式、错别字、语病等问题。
• 欣赏介绍。翻译批评有对读者进行引导的功能,可以
推崇介绍,突出翻译工作的成就,分析其过人之处及
其原因。
第10页/共82页
•考核。为译文评分,判断优劣,例如翻译课程的习作、 测验、毕业考试或者专业资格考试、翻译比赛、招聘 中的笔试等。 • 教学示范。在培训译员过程中,需要大量学习、揣摩 的译例,来说明各种翻译方法的效果以及翻译功力高 低的比较。 2.理论研究目的

文学翻译批评的理论框架

文学翻译批评的理论框架

文学翻译批评的理论框架摘要\本文是对文学翻译批评的一种界定性研究,旨在卉清文学翻译批评究竟是什么这一雕沦¨题。

叟学翻译足翻译的重要组成}}Ij分,文学翻译的研究具有重大理论价值。

然iflJ,^‘种较为普遍的脱象足人们往往把翻译研究默认为文学翻译研究,从】『ii混淆了翻译研究与文学翻译研究的K别。

I刊样,在文学翻泽批评领域,池存在类似的iI口J题,即人们倾向f把翻泽-JLL.I,'Iz默认为文学翻泽JLL4.。

i£o此外,文学翻泽批评的丛础理论研究,1i够,比如,文学翮泽批评究竟足4t么。

存基础_li论研究0i充分的情况下研究其他问题,jwE沦价值难免受到影响。

、l,l然,…r翻泽批评也括文学翻汗批评,还山j二订螳学肯研究的剐湃j11:i.Ii实酗:上班圮怂义。

产黜浑批计,凼Ifu他们射翻译批计的研究刈本文研究文学翻译-l!:t7'1:仍有指导意义。

虽然彳f些资料对文学翻译批评的研究不够全面,但是把这些资料综合翱;起来面,它们仍刘‘文学翻译批评的研究具有理论价值,从,1i同力‘面揭/J÷了文学翻译批评的性质。

I-10口所收集到的资制表nJJ,i2,仃研究人多集t}uI在罨封译批pFfl9内部系统这一方面。

畅晓荣,I:恩琵,郏海凌,PeterNewmark,Bemoan等对翻译批评’r}:质,类型,功能,标准,方法等的研究,初步构建出翻译批计的基本理论框架。

明:钧的《文学翻洚.ILLi.'I'-I,Tf',D)。

fS作为H内较‘,tfl',j以“文学翻译jILLl.,'1…’冠名f14j.nlt沧著作,体现.广训『究的准确,rL,对该领域的研究起J’示范作用。

他在。

Ⅲ},探讨了文学番4j译jLLi4"fl;J一些艇本问题.,f结合实践进行了批评。

在外部系统方曲,个【[1i而理论性较强的研究还不够。

4;过,有些学者x·tili4=l译jLLLtz在翻译教学cp运用的研究,如马红军的《翻i晕JLLkti散论》,赵桂华的《翻溽理沦‘j技巧》,为本文研究文学翻i罩-Jl:l:i.'lz与lU关理论的关系作了理沦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