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花菊花神马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切花菊的繁殖方法和栽培管理

切花菊的繁殖方法和栽培管理

综合防治措施
加强植物检疫
在引进切花菊种苗时,应选择无病虫害的健康植株,避 免引入病原菌和害虫。
01
合理栽培管理
定期清理切花菊的枯叶和残花,保持 植株通风透光,合理施肥和浇水,增 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02
03
使用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和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方法, 如放养瓢虫、使用生物农药等,减少 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切花菊的繁殖方法和栽培管 理
2023-10-29
目 录
• 切花菊的繁殖方法 • 切花菊的栽培管理 • 切花菊的病虫害防治 • 切花菊的采收与保鲜
01
切花菊的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
01
02
03
繁殖时间
操作方法
优缺点
分株繁殖通常在春季或秋季进行 ,此时温度适宜,且菊花处于生 长旺盛期,分株后容易恢复。
将菊花整棵挖出,分开根系,保 留部分根土,然后分别种植在新 的土壤中。
常见虫害及防治
蚜虫
蚜虫主要危害叶片和花蕾,吸取汁液,导致叶片皱缩和花蕾发育 不良。防治方法包括增加通风、定期喷洒杀虫剂等。
红蜘蛛
红蜘蛛主要危害叶片,吸取汁液,导致叶片失绿和脱落。防治方 法包括增加湿度、定期喷洒杀虫剂等。
夜蛾
夜蛾主要危害叶片和花朵,幼虫会啃食叶片和花朵,成虫会产卵在 叶片上,导致叶片受损。防治方法包括增加光照、定期喷洒杀虫剂 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选择含有氮、磷、钾等主要元素的肥料,并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以满足切花菊 生长的需要。
施肥频率
根据切花菊的生长阶段和需要,确定施肥的频率。例如,在生长初期可以多施一 些肥,而在开花期则需要适当减少施肥量。
03

切菊花的栽培技术的要点

切菊花的栽培技术的要点

切菊花的栽培技术的要点
1、定植。

切花菊是喜肥忌涝的植物,宜深沟高畦,施足基肥,沟面高差30-40厘米,每亩施4吨腐熟的猪粪。

露地栽培,畦宽为120厘米,沟宽50厘米,保护地栽培则根据设施情况而定,例如6米×30米标准大棚,栽植3畦,畦面宽1.2米,沟宽0.5米。

定植适期因品种栽培的株型、摘心的次数和供花期的不同而差异。

一般夏菊、早菊或多花型的定植适期为5月下旬,秋菊、冬菊或大花型的定植适期在6月上旬。

露地栽植,定植密度为20株/平方米;塑料大棚内栽培,每畦宽1.2米,每行种6株,行距20厘米。

2、主柱张网。

切花菊的高度一般在80厘米左右,需要在畦的四周立支柱作为固定网络用,网宽同于畦宽,网眼为20-25厘米见方,当菊株生长到20-25厘米高时,在30厘米高处张第一层网,以后随着菊株不断长高,在60厘米处张第二层网。

3、整枝、抹芽、疏蕾、换头。

切花菊多本栽培经过摘心萌芽多个分枝,选留3-4枝,其余全部疏除,及时抹去分枝上的腋芽。

现蕾后及时剥除菊株顶端主蕾以下的所有侧蕾。

出现“柳叶头”现象,应及早摘心换头,将枝条顶梢的柳叶部分连同1-2片正常叶剪去,待其下部萌发的侧枝长成代替主茎,以后在短日照条件下花芽分化。

4、病虫防治,菊花常见病害有叶斑病、黑斑病、白粉
病、锈病等,运用轮作清除残体;通气结合运用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有效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脐螬,用氧化乐果、敌杀死、呋喃丹等防治。

常见的切花菊品种及其栽培技术

常见的切花菊品种及其栽培技术
夜蛾
夜蛾主要危害菊花叶片和花朵,幼虫蚕食叶片和花朵,成 虫产卵在叶片上,导致叶片出现黄色斑点。防治方法包括 灯光诱杀、人工清除虫卵、喷洒杀虫剂等。
04
切花菊的采收与保鲜
采收时间
采收时间
切花菊的采收时间通常在早晨或傍晚 ,此时温度较低,花朵较为饱满,能 够保证切花菊的新鲜度和观赏性。
采收时机
切花菊的采收时机通常在花朵开放至 八分时最为适宜,此时花朵尚未完全 开放,花瓣紧实,不易脱落,且观赏 价值较高。
复瓣型切花菊的花瓣数量通常在20片以上,花瓣层次分明,形态各异。花径较大,一般在10-15厘米左右。常见 的复瓣型切花菊有“粉面金鳞”、“红面绿鳞”等品种。由于其形态美观,复瓣型切花菊常用于制作大型花坛、 花境和园林景观。
球型
总结词
球型切花菊的花朵呈球形或半球形,花瓣紧凑,形态圆润可爱,适合用于制作 花篮和花瓶。
施肥
在生长期间适时施肥,以有机肥和复 合肥为主,遵循少量多次、勤施薄肥 的原则。
03
切花菊的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01 02
白粉病
白粉病是切花菊常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和茎部,导致叶片出现白 色粉状物,影响光合作用。防治方法包括加强通风、降低湿度、及时清 除病叶和喷洒杀菌剂。
黑斑病
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导致叶片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病斑,影响 植物生长。防治方法包括加强管理、增施有机肥、喷洒杀菌剂等。
详细描述
单瓣型切花菊的花瓣数量通常在5-15片之间,花径较小,一般在8-10厘米左右 。花瓣颜色丰富多样,包括白色、粉色、紫色、红色等。由于其形态简单,单瓣 型切花菊容易栽培和管理,是菊的花瓣数量较多,层次分明,形态丰富多样,观赏价值高。
详细描述

切菊花栽培技术要点

切菊花栽培技术要点

常见虫害及其防治
蚜虫
蚜虫主要危害切菊花的叶片和嫩梢,吸取汁液,导致叶片皱 缩、花朵畸形。防治方法包括利用黄色板诱杀、使用马拉硫 磷或抗蚜威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红蜘蛛
红蜘蛛主要危害叶片,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出现黄白色小点 ,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防治方法包括保持环境湿度适中、 及时清除落叶杂草、使用三氯杀螨醇或哒螨灵等药剂进行喷 雾防治。
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对切菊花长期栽培效果的跟踪 研究,以更全面地评估切菊花的生长潜力。
深入探讨切菊花的抗逆性
建议进一步深入研究切菊花的抗逆性,了解其在 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适应性,为其在实际应 用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持续优化切菊花的栽培技术
未来的研究应继续优化切菊花的栽培技术,以提 高其生长速度、观赏效果和抗逆性,为切菊花的 广泛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加工方法与流程
晾晒
将采收的切菊花平铺在干 净、通风的地方晾晒,避 免阳光直射,以免影响品 质。
干燥
待切菊花晾晒至半干时, 可移入干燥室进行干燥处 理,直至含水量降至10% 左右。
筛选
剔除残次、病虫害的切菊 花,整理成捆,以便后续 包装和销售。
贮藏与运
贮藏
干燥后的切菊花应存放在阴凉、干燥、 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和阳光直射。
VS
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免 挤压和碰撞,以确保切菊花品质。
05
切菊花栽培的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
01
切菊花栽培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能够为种植户带来
可观日和庆典期间,价格
相对较高,为种植户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会。
03
切菊花栽培技术简单易学,且成本较低,降低了种植
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切花菊栽培技术总结

切花菊栽培技术总结

切花菊栽培技术总结一、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生长习性以及市场需求的高品质、高产量、抗病性强的切花菊品种。

在选择品种时,应充分考虑其花色、花型、生长周期以及市场行情等因素。

二、繁殖方法切花菊的繁殖主要采用分株繁殖和扦插繁殖两种方法。

分株繁殖在春季进行,将生长健壮的植株挖出,分割成若干小株,分别栽种即可。

扦插繁殖在夏季进行,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嫩枝,截取10-15厘米长的小段,插入土壤中,保持湿润,约10-15天即可生根。

三、整地作畦切花菊适宜生长在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

在种植前,应对地块进行深耕细作,施足基肥,并作畦以便灌溉。

畦宽一般为1.5-2米,长度根据地块大小而定。

四、移栽定植在适宜的种植时期(一般为春季或秋季),将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的幼苗移栽到畦内。

株距一般为20-30厘米,行距为30-40厘米。

移栽后及时浇足定根水,以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五、田间管理在移栽后的生长期间,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浇水施肥等田间管理措施,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施肥一般采用多次少量施肥的方法,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

同时,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适时进行修剪、摘心等措施,以调节植株高度和形态。

六、病虫害防治切花菊常见的病虫害有白粉病、锈病、蚜虫等。

在病虫害防治中,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枝残叶,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做到安全、有效、经济地控制病虫害的危害。

七、采收与保鲜切花菊的最佳采收时期为花朵开放至半开状态时,此时花朵色泽鲜艳,品质最佳。

采收时应避免在阳光强烈或雨天进行,以免影响花朵品质。

采收后的花朵应及时进行整理、分级和包装,并进行保鲜处理。

常用的保鲜方法有低温保鲜、保鲜剂处理等,以保持花朵的新鲜度和延长保鲜期。

切花菊花神马栽培技术

切花菊花神马栽培技术

切花菊单头大菊主力品种——“神马”的稳定生产技术-、前言当今切花菊单头大菊(日本称轮菊,下同)品种中,“神马”无论在我国还是在日本都是主力品种。

在日本,“神马”、“精兴之诚”、“岩之白扇”是产销量前三位的品种。

占轮菊总量的一半以上。

其中“神马”独占30%居首位。

在我国,“神马”约占80%左右是第一大品种。

“神马”品种是1987年由日本静冈县滨松市的特花园培育成功,品种权未注册保护,该品种在日本各地很快推广种植,面广量大,替代了原有轮菊主力品种“秀芳之力”。

我国近几年在掀起以出口日本市场为目标的切花菊生产热潮中,“神马”因其特性优良、需求量大和品种权不受保护等原因,理所当然地成为生产的首选品种。

我国的花卉业是个新兴产业,步入切花菊设施栽培为时不长,栽培水平较先进发达国家落后得多,生产的“神马”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日本市场上属低档货,价位低下,销售单价约为日本自产品的一半左右,生产者的经济效益普遍不高。

为有助于提升切花菊产业的水平,提高生产者的栽培技术,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笔者抛砖引玉,向大家介绍一点“神马”稳定生产技术,供参考,谬误之处望批评指正。

“神马”在日本各地广泛种植多年,为适应各地气候环境和种植习惯,各地研究机构和生产者对品种进行不断改良,已派生出许多“神马”品系。

如“神马66”、“神马25”、“神马一号”、“神马二号”等等,其生长特性和栽培技术都有所差异,笼统称为“神马”的稳定生产技术没有统一的数据积累。

我国各地生产者从日本引进品种来源不一,加上我国地域辽阔,南北纬度差和种植环境差异均很大,从东北到海南都在种植“神马”,这就要求在品种选择和栽培技术上都应有相应的不同,不能划一化,所以本文只能介绍“神马”品种的基本特性和一般栽培技术要点,以及在稳定生产中带共性的问题,本文提供某些试验数据也有一定区域局限,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地区。

望生产者在实践中按引入品系的特性和当地气候环境条件因地制宜作试验调整,形成一套适合自身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栽培操作规定,确保稳定的优质高产。

切花菊的育苗方法与定植管理

切花菊的育苗方法与定植管理
切花菊的育苗方法与定植管 理
汇报人: 2024-01-08
目录
• 切花菊的育苗方法 • 切花菊的定植管理 • 切花菊的养护管理 • 切花菊的采收与保鲜
01
切花菊的育苗方法
种子繁殖法
通过播种切花菊种子进行繁殖的方法
种子繁殖法是切花菊繁殖的常用方法之一。首先将种子播撒在土壤中,保持适宜 的温度和湿度,待种子萌发后进行正常的养护管理,直至幼苗长出。这种方法简 单易行,但生长周期较长。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扦插繁殖法是切花菊繁殖的常用方法之一。选择生长健壮的母株,剪取其带有芽点的茎叶,插入土壤中,保持适宜的环境条 件,待新植株生长稳定后即可进行正常养护管理。这种方法繁殖速度快,但需要选择生长健壮的母株。
组织培养法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切花菊快速繁殖的方法
组织培养法是一种高科技的切花菊繁殖方法。将切花菊植株 的茎尖或叶片等组织接种在培养基上,通过控制适宜的环境 条件,诱导组织分化形成完整植株。这种方法繁殖速度快, 但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施肥与除草
在切花菊的生长过程中,要根据需要 追施肥料,以补充养分。同时,要及 时清除杂草,防止与切花菊争夺养分 。
03
切花菊的养护管理
切花菊的养护管理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4
切花菊的采收与保鲜Leabharlann 采收时机与方式采收时机
切花菊的最佳采收时机是在早晨或傍 晚,此时温度较低,花朵开放度适中 ,能够保证花朵新鲜度和质量。
添加保鲜剂
可以在水中添加适量的保 鲜剂,如糖、维生素C等 ,以补充花朵所需营养, 延长花朵寿命。
运输与销售注意事项
运输方式
运输切花菊时应选用适当的包装材料,保持花朵不受挤压和碰撞,并保持适当的温度和 湿度。

切花菊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及方法

切花菊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及方法

切花菊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及方法引言。

切花菊是一种美丽的花卉,具有丰富的花色和花型,深受人们喜爱。

在进行切花菊的栽培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术措施和方法,以确保切花菊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本文将介绍切花菊栽培管理的技术措施及方法,希望能够对切花菊的种植者有所帮助。

一、土壤选择和改良。

切花菊喜欢生长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在进行切花菊的栽培前,我们需要对土壤进行选择和改良。

首先,选择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

其次,可以在土壤中添加有机肥料,如腐熟的畜禽粪便、腐熟的秸秆等,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二、适时播种和定植。

切花菊的播种和定植时间是影响切花菊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切花菊的播种时间为每年的3月至4月,定植时间为每年的5月至6月。

在播种和定植时,我们需要选择一个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时机,以利于切花菊的生长和开花。

三、科学施肥。

切花菊的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因此科学施肥是切花菊栽培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切花菊的生长期间,我们可以根据切花菊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进行适量的追肥。

一般来说,可以在切花菊生长初期追施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促进切花菊的生长和开花。

四、及时浇水。

切花菊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因此及时浇水是切花菊栽培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切花菊的生长期间,我们需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的湿润度。

在高温干旱的天气中,可以增加浇水的频次,以保证切花菊的生长和开花。

五、病虫害防治。

切花菊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因此病虫害防治是切花菊栽培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切花菊生长期间,我们需要定期对切花菊进行病虫害的巡查,一旦发现病虫害,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剪除病叶等,以保证切花菊的健康生长。

六、修剪和整枝。

切花菊的修剪和整枝是影响切花菊生长和开花的重要因素。

在切花菊的生长期间,我们需要定期对切花菊进行修剪和整枝,以促进切花菊的分枝和开花。

一般来说,可以在切花菊生长初期进行修剪,保留主蔓和健壮的侧蔓,促进切花菊的分枝和开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花菊单头大菊主力品种——“神马”的稳定生产技术-、前言当今切花菊单头大菊(日本称轮菊,下同)品种中,“神马”无论在我国还是在日本都是主力品种。

在日本,“神马”、“精兴之诚”、“岩之白扇”是产销量前三位的品种。

占轮菊总量的一半以上。

其中“神马”独占30%居首位。

在我国,“神马”约占80%左右是第一大品种。

“神马”品种是1987年由日本静冈县滨松市的特花园培育成功,品种权未注册保护,该品种在日本各地很快推广种植,面广量大,替代了原有轮菊主力品种“秀芳之力”。

我国近几年在掀起以出口日本市场为目标的切花菊生产热潮中,“神马”因其特性优良、需求量大和品种权不受保护等原因,理所当然地成为生产的首选品种。

我国的花卉业是个新兴产业,步入切花菊设施栽培为时不长,栽培水平较先进发达国家落后得多,生产的“神马”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日本市场上属低档货,价位低下,销售单价约为日本自产品的一半左右,生产者的经济效益普遍不高。

为有助于提升切花菊产业的水平,提高生产者的栽培技术,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笔者抛砖引玉,向大家介绍一点“神马”稳定生产技术,供参考,谬误之处望批评指正。

“神马”在日本各地广泛种植多年,为适应各地气候环境和种植习惯,各地研究机构和生产者对品种进行不断改良,已派生出许多“神马”品系。

如“神马66”、“神马25”、“神马一号”、“神马二号”等等,其生长特性和栽培技术都有所差异,笼统称为“神马”的稳定生产技术没有统一的数据积累。

我国各地生产者从日本引进品种来源不一,加上我国地域辽阔,南北纬度差和种植环境差异均很大,从东北到海南都在种植“神马”,这就要求在品种选择和栽培技术上都应有相应的不同,不能划一化,所以本文只能介绍“神马”品种的基本特性和一般栽培技术要点,以及在稳定生产中带共性的问题,本文提供某些试验数据也有一定区域局限,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地区。

望生产者在实践中按引入品系的特性和当地气候环境条件因地制宜作试验调整,形成一套适合自身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栽培操作规定,确保稳定的优质高产。

二、“神马”在栽培上的优缺点表一“神马”栽培上的优缺点如表一所示,“神马”的优点很多,消费者对“神马”从开始开花就一直是纯白色,花径为14-15㎝大轮系品种,花姿丰满度好,吸水性好,瓶插期长等给予好评。

从生产者角度来讲,其茎的伸长性好,特别是低温伸长性好,加温成本可降低,栽培期可缩短。

易实现密植栽培和易栽培成优质花从而获得优质高产等优点如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神马”确是很具魅力的品种。

同时,“神马”在各地栽培中也发现不少问题点,这些问题因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发生的程度和状况各异,应针对原因采取对策。

三、“神马”的基本特性与栽培类型“神马“是秋菊品种,自然开花期是10月下旬,其基本生态特性与秋菊品种群相同,是质的短日性品种,见表二表二秋菊品种群的主要生态特性表“神马”既可作季节性栽培,也适宜进行电照抑制栽培和遮黑,加温促成栽培。

采用不同栽培类型可实现从9月到次年6月比较长的时间段出花。

在日本轮菊生产者,由于品种的更新,已从过去一年二茬“秀方之力”+ 一茬“精云”,转变为二茬“神马”+一茬“岩之白扇”,或“精兴之诚”+“优花”,甚至在某些夏季气温不高,冬季不冷的地区可作周年性品种用,可周年出花。

图1、图2是日本鹿儿岛农试场根据当地气候环境条件汇总所采用的栽培类型图。

◎:定植☆:電照開始★:消灯再:再電照 GA:赤霉素处理□:收穫图1作型圖Ⅰ 11-4月开花栽培图1再電照[10-③]表示消灯10日後3日間再電照◎:定植★:消灯再:再電照 GA:赤霉素处理﹋ :遮黑□:收穫图2作型圖Ⅱ遮黑栽培图2再電照[10-③]表示消灯10日後3日間再電照四、“神马”的日长管理有研究机构对“神马”的界限日长作测定。

试验方法是采用12月开花作型(栽培类型下同)品种,在定植后50天开始延长早晨与傍晚的日长,分别将日长延长到12h,12.5 h,13 h,13.5 h,和14 h进行试验,结果如表三所示。

由于“神马”品系太多,日长反应也有差别,他们推测“神马”的界限日长在13 h-14 h之间(即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的界限),见表四。

从到花日数(周数)和切花品质的角度考虑,每个品种都有其最适合的日长,叫“适合日长”,即在比“适合日长”还长的日长下,开花延迟易出柳芽;在比“适合日长”还短的日长下,切花品质下降,腋芽旺盛。

一般认为“神马”的适合日长为12 h。

从表五可以看出,不同的日长时间对到花日数(或周数)和切花品质的影响,一般是日长时间(明期时间)越长,开花越迟,到花日数越长,其切花长度和花首长度也越长。

表三不同日长时间对发蕾、开花率的影响注:1)定植:9月5日,日长处理开始:10月25日2)发蕾率、开花率调查分别在12月15日和12月30日3)2001年日本宫崎综合农试场试验表四消灯消灯(停)照后的日长操作对开花的影响注:1)定植:10月18日,消灯及日长操作开始12月13日2)温度管理:夜温14℃加温表五不同的日长时间对采花日、切花形态特性的影响注:1)定植:9月5日日长处理:10月25日2)90㎝调整重量:将切花调整为90㎝长后,去除下部20㎝的叶片后秤得重量。

界限日长和适合日长是指其花芽分化过程要求的日长,此过程除日长反应外,也受其他栽培环境和植株生长活性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温度,适合日长往往随温度变化而有所改变,如在夏季高温期的遮黑栽培中,日长在10.5 h—11 h为宜,而在低温低照期栽培的2-3月开花作型和在消灯后的11月下旬—1月下旬早晨进行电照作型时的适合日长定在12h 为宜,甚至有定为12.5h,这就需要生产者按栽培品系和当地不同季节栽培的实际情况经试验而定。

此外,“神马”对光很敏感,消灯停照后应注意不能从邻近温室有光线泄露过来。

菊花对光照的反应部位在植株上部的成熟叶片,而最上位的未成熟叶和植株下部老化叶片反应迟钝,日长光照感应在植株上部7片叶就可以了。

菊花花芽分化分两个阶段:花芽创性(花芽启始,发蕾)和花芽发育(小花发育),有人试验在出蕾后(花芽创始后)进入花芽发育(小花发育)的后阶段,其界限日长可比前阶段要长,即使定在14h的日长,花芽也能发育开花。

五、“神马”的温度管理总体上讲“神马”与其他菊花一样,较适宜的生长发育温度范围是15℃-25℃,实际上不同品种在不同生长发育期对温度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如切花生产中植株营养生长期,包括电照栽培的电照期温度,花芽创始界限温度,小花发育适宜温度等,其中影响花期控制、切花品质和切花一致性的关键是花芽分化期的温度。

而且决定花芽分化的主要是夜温,这对生产者来讲夜温管理至关重要。

如表二所示秋菊的花芽分化温度一般在15℃以上,“神马”也是这样,多数品系的“神马”是16-17℃。

“神马‘的低温伸长性良好和在低温条件下栽培不易引发高位莲座的特性,营养生长期的夜温在12-13℃情况可节省加温能耗。

但为了不引起开花延迟,尤其是保持开花的一致性,在进入生殖生长期时,在电照栽培电照停止前后得提高夜温,有研究机构试验认为“神马”在电照期恒温16℃或电照中后期提高到16℃,可顺利开花,避免开花延迟,能达到开花一致的目的。

菊花栽培夜温16℃已属高温(15.6℃是高低温的分界点),在许多地区的设施内要保持这个夜温,都需加温,加温温度愈高,加温成本就愈高。

因此许多生产者为了降低成本而采取了变温管理。

例如电照终止后实行13℃(17:00-22:00)、18℃(22:00-3:00)、20℃(3:00-9:00)的变温管理,结果花芽分化都正常,而给暖成本比20℃恒温管理要下降20.8%(见表六、表七),这种操作麻烦一些,也有生产者采取消灯后3天,从13℃加温到20℃直到出蕾,出蕾后再降至13℃到破蕾露色又升到16-17℃,既提高了切花品质又降低了成本。

也有生产者认为“神马”在电照终止后让花芽分化这段时间实行高夜温管理,直到摘蕾结束(大概电照停止后25-30天)这点非常重要。

影响切花开花迟早和品质好坏,还与用于切花栽培插穗的母株栽培温度有关,在16℃夜温栽培的母株上获取的插穗,定植后切花的开花时间虽能提前,但切花长度较短,品质稍差,使用无加温栽培母株上获得的插穗来定植的切花,开花时间稍迟,但切花长度够长,切花重量也较重,品质提高。

这与切花栽培时,16℃恒温管理开花最早,切花重量轻,而13℃恒温管理时,开花延迟,品质较好是一致的。

这说明提前开花,缩短栽培期,降低成本与追求品质是有一定矛盾的,须两者兼顾。

有研究机构试验认为采用无加温栽培母株获取插穗,直插定植后立即加温到13℃,使之初期发育,从电照停止前的20天起加温到16℃的管理方法较为适宜(见表八)。

操作简单,成本与品质兼顾。

总之,生产者要依据选用品系和当地气温条件选择最佳的温度管理方案。

表六“神马”花芽分化时的变温管理与切花品质注:1)日本长崎农试场2001年2)定植2001年11月6日电照中止12月29日3)16-18-20℃ 16℃ 17:00-22:0018℃ 22:00-3:0020℃ 3:00-9:004)13-18-20℃ 13℃ 17:00-22:0018℃ 22:00-3:0020℃ 3:00-9:00表七 1月份平均每天的燃料消耗量预算值注:1)温室面积1000㎡,聚乙烯薄膜一层,最低温度2.1℃2)日本长崎农试场2001年表八 3月开花作型的“神马”在电照期间的加温方法与发育、开花的关系注:1)日本长崎农试场2001年,母株为无加温栽培2)直插2001年11月30日无摘心栽培3)电照:2001年11月30日-2002年1月23日,前10天、前15天:指消灯前10天、前15天此外,除重点做好夜温管理外,白天的温度管理也应注意,尤其是早晚气温较低夜昼温差大的地区,早晨开窗换气不能太早,要等到室内外温度相当的时候再进行。

傍晚关窗时,在温室内气温尚未完全下降前进行。

早晨开窗过早,室外气温低,冷风吹到菊花上,会致使低温开花延迟的“神马”茎杆产生花青素而形成红色茎杆。

六、电照与再电照电照补光在切花菊栽培中主要具有三方面作用:第一是电照补光加强植株的光合作用,促进和改善植物的生长发育,可缩短栽培期;二是电照补光形成长日照抑制菊花花芽分化,调节开花期;三是改善植株形态提高切花品质。

切花菊栽培在其营养生长期电照补光的作用就是上述第一点,至于这个阶段是否一定要进行电照补光主要应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栽培当地和当茬季节的日长和光照度是否够,如日长在14h以上,雨阴天又较少,光照能满足植株营养生长的需求,为节省加光成本可以不补光。

如不够或要求尽量缩短在温室的栽培期。

则在定植后即行电照补光,例如日本、荷兰处纬度较高地区,又要尽量缩短栽培期,大多在定植后进行电照补光,作长日处理,加速植株伸长,待植株长到一定高度,“神马”为55-60厘米,或植株有一定的叶片数,称之为长日照叶片数(LDLM),才消灯停照,进入短日处理期,诱导其花芽分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