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候钢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

耐候钢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
耐候钢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学科前沿》文献综述题目:耐候钢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评阅教师:

2012年 4 月 5号

耐候钢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

摘要:钢的腐蚀是一个普遍而严重的问题,其中大气腐蚀造成的损失约占全部腐蚀损失的一半,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据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统计,每年由于钢结构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2%~ 4%。目前,全世界每年因钢结构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

已高达数千亿美元以上,因此,为了解决钢在大气中容易腐蚀的问题,人们研制开发了耐候钢。

关键词:耐候钢合金元素发展技术革新展望

1 前言

耐候钢是指通过添加少量合金元素,使其在大气中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低

8 倍,并且使用时间合金高强度钢。耐候钢的耐大气腐蚀性能为普通碳素钢的2

~

愈长,耐蚀作用愈突出。耐候钢除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外, 还具有优良的力学、焊接等使用性能, 广泛用于铁道车辆、桥梁和集装箱。

2 发展概况

2.1 国外发展现状

从20 世纪初至今, 美、德、英、日各国对耐候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早在1900 年,欧美科学家就发现铜可以改善钢在大气中的耐蚀性能。1916 年, 美国实验和材料学会( ASTM) 开始了大气腐蚀研究。C. P. Larrabee 等进行了大气腐蚀的数据积累工作,总结腐蚀规律, 探讨了腐蚀机理。20 世纪30 年代,美国的U. S. Steel 公司首先研制成功了耐腐蚀高强度含铜低合金钢——Corten 钢, 在20 世纪60 年代不涂漆直接用于建筑和桥梁, 其中最普遍应用的是高磷、铜+ 铬、镍的Corten A 系列钢和以铬、锰、铜合金化为主的Corten B 系列钢[1]。这种耐候钢在欧洲、日本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 国外已将耐候钢逐渐作为普通钢种广泛使用, 并且在钢种开发、使用及设计施工方面也进行了详细规定。

2.2 我国发展现状

我国耐候钢的发展较晚。1960年前后, 武钢利用其铁矿中含铜, 首先在国内进行了含铜耐候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20 世纪60 年代, 我国开始进行耐候钢的研究和大气暴露试验[2]。1965 年, 试制出09MnCuPT i耐候钢, 并研制出我国第一辆耐候钢铁路货车。国家科委和自然基金委员会组织了全国环境腐蚀实验站,

自1983 年开始了5 个周期20 年的数据积累工作和计划。此外, 研究者还结合我国的资源优势开发出了一些钢种, 如鞍钢集团的08CuPVRE 系列、武钢集团的09CuPTi 系列、济南钢铁公司的09MnNb、上海第三钢铁厂的10CrMoAl 和10CrCuSiV 等[3~5]。

国家新一期973重大基础研究也要求低成本、高性能、长寿命, 一些学者提出了经济耐候钢的概念。因此新型经济型耐候钢的研究和开发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从耐候钢的发展趋势看, 传统耐候钢必将被抗大气腐蚀能力好的新一代经济耐候钢所代替。

2.3 国内外主要发展历程列表

下面列出了国内外耐候钢发展主要历程

1900 美国开始了含铜钢——早期耐候钢的研究和开发

1933 美国U . S. St eel 公司推出Coxt en-A 型低合金耐候钢

1955 日本开发耐候钢

1959 美国开始使用裸耐候钢

1961 中国开始试制16 MnCu 钢

1965 中国试制出09CuPT i 薄钢板

日本建成第一座耐候钢大桥( 涂漆)

1967 中国首次用于试验车辆

日本建成第一座裸耐候钢桥( 知多2 号桥)

1968 日本制定JIS 63114 焊接构造用耐候性热轧钢材, 即SMA 钢材标准化1969 德国开始使用裸耐候钢

1972 英国开始使用裸耐候钢

1980 日本建成第三大川桥( 最初用于桥梁的桁架)

1983 日本制定出将Sm aoop 作为涂装用耐候钢

Smaoow 作为不涂装用耐候钢的i ts 标准用于志染川桥( 11 型钢架) 1984 中国制定高耐候性结构钢国家标准

1988 中国初步试制出NH-35q 桥用耐候钢

1990 中国建成国内第一座裸耐候钢桥

1999 中国试制出JT 系列塔桅高耐候性结构钢

3 耐候钢的性能特点

8 倍,并且使用时间愈长, 耐蚀

耐候钢的耐大气腐蚀性能为普通碳素钢的2

~

作用愈突出。耐候钢除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外, 还具有优良的力学、焊接等使用性能。

4 技术革新

耐候钢是指通过添加少量合金元素,如Cu, P, Cr, Ni,Mo等,使其在大气中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低合金钢。

随后发现在钢中加入稀土元素后, 很大一部分稀土元素与钢中O、S结合, 形成稀土氧、硫化合物[6]。只有很少一部分稀土元素会固溶在钢中. 改善带状组织, 细化晶粒及抑制高温晶粒长大和晶界腐蚀, 可以起到微合金化的作用,同时可改善铸态组织、缩短柱状晶以及减轻偏析[7]。

近几年,韩国和日本的研究发现,通过向钢中添加微量Ca元素,可以极大地提高耐候钢的耐蚀性能[8]。

结合耐候钢的钢种特点,采用不加白灰的少渣冶炼方法,成功地开发出经济性冶炼含磷耐候钢的生产工艺,并分析了含磷耐候钢的经济性冶炼工艺对冶炼周期、终点磷含量、耗氧量、熔剂消耗、吹损的影响。生产能力提高,成本明显降低,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9]。

2006年8月到2006年9月, 莱钢技术研发中心研究课题“工业大气环境下铁素体/珠光体型耐候钢合金化与组织控制理论研究”的研究结果,在型钢厂生产线对经济型耐候钢进行了工业化试生产。Mn-Cu经济型耐候钢工业试验9 炉, 试验钢565 t 轧制成H 294 200 钢材、H400 200等规格钢材548 t 分别应用于钢结构厂房建筑、民用住宅建筑等, 各项跟踪试验研究和中科院国内大气腐蚀各工作站挂片试验工作等正在进行中。

4前景展望

目前耐候钢在国外已趋于成熟和完善, 从钢种开发到应用及设计施工等方面都有较详细的规定。与国外相比, 我国耐候钢的研制起步较晚, 但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耐候钢已引起国内有关部门的关注[10]。根据铁道部预计, 今后新造车辆将一律使用耐候钢。每年新造货车将达2 万辆, 新造客车约1 500 辆。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型高寿命、低成本、高耐候性结构钢。

不同耐候性元素对不同环境下的腐蚀作用不一样, 例如钼对降低工业大气腐蚀速率有效, 但对海洋性大气的抗腐蚀作用不明显, 因此根据腐蚀环境的不同, 耐候钢向专用性、特殊用途化发展, 其成分体系也相应发生变化, 以提高耐候性元素加入的有效性和应用效率。耐海水腐蚀钢、耐海洋性气候腐蚀钢、耐酸性气候腐蚀钢和耐热带气候腐蚀钢等专用钢种是这一类钢种的代表,因此耐候钢也应该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5 结语

耐候钢的耐腐蚀性能和经济性决定了耐候钢是有生命力的钢铁材料。在今后耐候钢的研究中, 一方面应注意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另一方面应立足于我国的特有资源优势和已有的技术优势, 着重开发适合我国环境、地区特点的高效、高品质耐候钢及其表面锈层快速稳定化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 1] 丁元法, 范柜深. 低合金钢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规律[ J] . 钢铁, 1992, 27( 11) : 33- 34.

[ 2] 刘丽宏, 齐慧滨, 卢燕平, 等. 耐大气腐蚀钢的研究概况[ J]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2003, 15( 2) : 86-89.

[ 3] 张全成, 吴建生. 耐候钢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J] . 材料导报,2000, 14( 7) : 12- 13.

[ 4] 杨建春. 关于耐候钢开发的探讨[ J ] . 马钢职工大学学报,2009, 13( 4) : 1-5.

[5] Masato Yamashita.Structure of Protective Rust Layers Formed on Weathering Steels by Long-term Exposure in the Industrial Atmospheres of America[J].ISIJ

International,1998,38(3):285-290.DOI:10.2355/isijinternational.38.285.

[6] 黄希祜.钢铁冶金原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7] 张华,章奉山.稀土处理耐候钢生产与使用中的问题[J].炼钢, 2003,19(4):19-23.

[8] 周志伟,康永林,张建等.Ca变质处理耐候钢耐蚀性能的研究[J].轧钢,2009,25(1):16-20.

[ 9] 侯文泰, 梁彩凤. 经济耐候钢[ J] . 钢铁研究学报, 1994, 6( 2) :43-44.

[10] 杨建春. 关于耐候钢开发的探讨[J].马钢职工大学学报,2003,13(4):10-14.

建筑业用钢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业用钢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重要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十分迅速,每年的房屋施工面积在 15 亿平方米以上,农村及其他个人建房约30 亿平方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安居工程的实施,预计今后几年我国城镇住宅建设每年在 16 亿平方米以上,农村及其他个人住宅建设每年在60 亿平方米以上,宾馆、饭店、写字楼、商店及其他公用建设等每年约 2 亿平方米左右,工业厂房及其他建筑约 6 亿平方米左右。与此同时,新建筑物装修的工程量急剧增加,老建筑物翻新周期明显缩短,装修材料也向豪华、实用方向发展。我国建筑装饰投资占建筑工程总投资的比例,已从20 世纪80 年代的 2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40%-50% ,增长势头相当强劲。 我国建筑业用钢现状 我国建筑用钢的主要用户是民用房施工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单位和工业厂房。民用房地产施工单位是建筑用钢的最大用户,其用钢量约占建筑钢材总消费量的60%以上,基础设施建设单位一般为国有大型企业,其用钢量占总消费量的20%,工业厂房也是建筑用钢重要消费客户,其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15%左右。 从建筑用钢的发展历史来看,1980 年以前,我国采取限制用钢政策,房屋建筑以砖混 结构为主,辅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提倡以其他材料代替钢材,尽量节约用钢;上世纪80 年代后期到 90 年代初期,采取合理用钢政策,大量建筑、尤其是大量公共建筑,采用现浇混 凝土楼板,提高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工程的整体质量;90年代后期到现在,建筑用钢的品种和数量均有较大提高,采取鼓励合理用钢的政策,限制建造砖混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建筑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 建筑用钢是我国钢材消费的最主要行业之一,年产量和消费量一般占钢材总产量和消费 量的比重在 55%左右。我国正处于工业化时期,固定资产投资较高,基础设施规模较大, 同时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建筑用钢材的需求量较大。据统计,2004 年我国建筑用钢材总消费量 15180 万吨,占钢材总消费量的55%。从品种结构看,以螺纹钢筋与线材为主,其中螺纹钢筋消费量6500 万吨,占建筑用钢的43%,线材消费量 4350 万吨,占建筑用钢的 29%,薄板消费量1800 万吨,占建筑用钢的12% 。 从建筑用钢的供需情况来看,由于建筑用钢技术含量低、准入门槛低、见效快等特点, 因此建筑用钢已成为近年国有中小型钢铁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主要建设项目。同时,由于近两年来国内建筑用钢需求量增长迅速,导致建筑用钢的需求量增长较快,许多民间资本纷纷进 入建筑钢材领域,国内建筑用钢生产能力增长迅速,现在国内的建筑用钢材已经处于供过于 求的局面,螺纹钢筋价格已从2004 年初的平均3600 元 /吨降至现在的2900 元 /吨,降价幅度较大,多数企业已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建筑用中厚板、热轧薄板产品近期国内生产量较大,价格跌幅较大,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近期已召开关于降产、保价、稳定市场的座谈会。另 外,由于建筑用钢属于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产品,销售半径较小,产品基本不考虑进 出口,立足于国内生产,国内消费。

灌浆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模板

灌浆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摘要:灌浆工法作为防渗补强加固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灌浆材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灌浆材料的种类及其使用性能作了详细的描述,同时对今后浆材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灌浆灌浆材料 注浆法出现于19世纪初,注浆工法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多称灌浆法。采用灌浆技术以解决土建工程的有关技术难题,至今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浆液注入到地层中去的方式是该工法的关键。随着注浆技术的广泛应用,注浆材料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注浆材料从最早的石灰和黏土、水泥,发展到今天的水泥--水玻璃浆液、各种化学浆液。而注浆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又反过来推动了注浆工法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的应用。通常说的注浆材料是指浆液中的主剂。注浆材料必须是能固化的材料。习惯上把注浆原材料分为粒状材料和化学材料两个系统。而浆液是同主剂、固化剂,以及溶剂、助剂经混合后所配成的液体,分为溶液型和悬浊液型两大类。 1 灌浆材料的种类及其特点 1.1 溶液型浆材 溶液型浆材又叫化学浆材,可分为水玻璃类、木质素类灌浆材料、丙烯酰胺类灌浆材料、丙烯酸盐类灌浆材料、聚氨酯类灌浆材料、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甲基丙烯酸酯类灌浆材料、脲醛树脂类、其它类化学灌浆材料。1.1.1 水玻璃类灌浆材料 水玻璃(硅酸钠)是化学灌浆中最早使用的一种材料,水玻璃类浆液是由水玻璃溶液和相应的胶凝剂组成。其无机胶凝剂有氯化钙、铝酸钠、氟硅酸、磷酸、草酸、硫酸铝、混合钠剂等,有机胶凝剂有醋酸、酸性有机盐、有机酸酯、醛类(乙二醛类)、聚乙烯醇等。二氧化碳亦可与水玻璃溶液在被灌体内生成硅酸凝胶。 灌浆用水玻璃模数在2.4~3.4之间为宜,水玻璃溶液的浓度在35~45°Be'为宜。 水玻璃类浆材主要特点及性能: (1) 胶凝时间从瞬间~24小时不等; (2) 固砂体强度可达6MPa; (3) 粘度从1.2~200×10-3Pa·s; (4) 可灌性好,渗透系数可达10-5~10-6cm/s,可灌入 0.1mm以上的土层。 (5) 毒副作用小,造价低。 1.1.2 木质素类浆液 木质素类浆液由纸浆废液、胶凝剂和促凝剂等组成。木质素类浆液包括铬木素和硫木素浆液两种。铬木素浆液的固化剂是重铬酸钠。但重铬酸钠毒性大,难以大规模使用。硫木素浆液是在铬木素浆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采用过硫酸铵完全代替重铬酸钠,使之成为低毒、无毒木质素浆液,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注浆材料。

中国磁性材料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展望(1)

中国磁性材料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展望(1) 摘要:磁性材料是各种电子产品主要的配套产品,无论是消费家电产品和工业类如计算机、通讯设备、汽车,以及国防工业均离不开磁性材料。当前,中国各种磁性材料的产量基本上世界第一,成为磁性材料生产大国和磁性材料产业中心。中国磁性材料的中长期市场前景十分光明,中国的磁性材料产品在全球的地位必将进一步提高。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力度、加强技术改造加强企业管理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产品档次,使中国磁性材料从大国走向强国。本文着重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中国磁体产业整体情况,介绍了稀土永磁材料特别是中国钕铁硼烧结和粘结产业现状,以及中国新型的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开发情况,同时对我国磁体产业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1 中国磁体产业的发展历程 目前,全球的经济已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作为一种功能材料,磁性材料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前主要的商品磁体共有4类:20世纪30年代开发的铝-镍-钴永磁;50年代初期开发的铁氧体磁体;60年代末开发的钐-钴磁体,包括第一代稀土永磁-SmCo5和第二代稀土永磁-Sm2Co17;80年代初开发的稀土永磁钕铁硼。而稀土永磁,特别是钕铁硼是磁性材料里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永磁材料中发展最快,平

均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中国磁体产业在中国的出现远较西方发达国家晚,起始期是1969年到1987年之间。因为当时的稀土永磁钐钴磁体的高成本、国内市场的需求量少,所以到八十年代初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磁体工业。1987~1996的十年是中国磁体产业开始发展的第一阶段,其特点是起点低:由于投资小,设备简陋,生产设备基本完全是国产的,经营理念落后,仍局限于小生产的模式。 1997~20XX的五年是中国磁体产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其特点是起点远高于前一阶段:投资强度大,引进一部分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能够按先进的工艺路线组织生产,产品质量一般属中低档。 20XX年起,中国磁体产业的发展将进入第三阶段。企业建立的特点将是“三高”,即高起点、高投入、高回报:1)产品瞄准特定用途所需的高档磁体;投资规模巨大,引进整条先进生产线;2)按现代化管理的理念,组织集约式分段联营的大生产:磁体生产分为两段—母合金/粉料的生产和磁体制备,投资显著降低,效益则大为提高;3)按资本运作的规律运营,从而保证磁体产业较高的回报率。特别是有可能从国外引进最先进的或采用国产先进生产线,生产高档的磁体产品。 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的磁体生产由于成本过高,已难以为继,世界磁性材料行业纷纷向中国或第三世界地区转移,中国作为首选的国家。世界一些著名的磁性材料制造企

社会工作发展简史

社会工作发展简史 所谓社会工作,即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我国社会工作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还包括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 社会工作有什么职能呢?(一)提供专业资料。社会工作者的作用首先是向社会公众、社会团体、有关政府部门及其他专业提供社会工作专业的资料。(二)给案主提供支持与指导。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职能是给处于困境中的案主提供支持与指导。在现实社会中,许多人都会遇到凭自己个人的力量无法解决的问题。(三)进行社会救助。社会工作者主要的作用在于对弱势群体给予经常性的照顾,承担着向其直接发放救济物资或其他救助工作。(四)建立资源网络。社会工作者通过社会服务机构与制度,对社会资源与机会进行有效的分配,建立资源网络。(五)化解社会纷争。社会工作者可以以最具建设性的方法和途径去化解社会纷争,帮助处于冲突中的系统达成共识。(六)提供信息与机会。社会工作者提供信息与机会,使社会成员更有效地发挥自身的社会角色并预防问题和困难生活情景的发生。(七)给予意见和建议。社会工作者通过给予意见或建议,防止和纠正人们的越轨行为。(八)参与政策的制定与调整。社会工作者可以直接服务于政策制定部门,参与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调整。(九)提供政策依据。社会工作者研究发展社会工作专业的知识和理论,提高专业服务水准,并为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研究依据。 社会工作有哪些特征呢?它是一门科学,具有客观性, 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工作过程的逻辑性。它是一门艺术,过程是对社会工作方法和技术的灵活运用;工作需要细致地分析、奇妙地应对问题;社会工作常常面对新的、独特的、特殊的任务。它是一种制度,有一套明确的理论作指导;有严密而科学的行为规则,从而保证了职业行为的规范性;有专门的机构和受过专门训练的社会工作者。它也是一种专业,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且被社会所认可。 谈了如此多关于社会工作的内容,然而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工作,一种职业,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下面介绍下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 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一)社会,经济背景。1工业革命引起了生产 方式的变化,打破了旧有的保障形式。人口向城市转移。工作奉行社会化,需要保障的社会化。2无产阶级陷于贫困,社会问题增多,如人口向城市集中,彼此不认识,导致孤独,失去原有社会支持网路;心理适应,文化适应;失业的威胁;孩子教养;养老问题等。3无产阶级斗争风起云涌,阶级矛盾尖锐。 (二)政治背景。1资产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2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使人民的 权力得到一定尊重。3无产阶级政党的觉醒,逐步发挥作用。 (三)思想文化背景。宗教慈善,博爱思想,人道主义思想,乌托邦思想的传播。

高铁用材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高铁用材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陈静波 2010-12-1

高速铁路是指 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 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 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 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 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 时250公里以上 的铁路系统。

世界高铁发展状况 ?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日本新干线于1964年成功运营,最高时速300公里。 ?目前已有11个国家和地区共14,000余公里高速铁路投入运营。 中国40% 日本17%法国12% 德国9% 其他22% 世界高铁运营里程分布图

日本新干线 法国TGV 德国ICE 京津城际高铁

我国高速铁路现状2010.08.18 来源:人民网 目前,中国大陆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达到6920公里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位,其中: ?新建时速250~350公里的高速铁路有4044营业公里 ?既有线提速达到时速200~250公里的高速铁路有2876营业公里 ?正在建设中的高速铁路有1万多公里 ?全国铁路每天开行高速列车1000列左右,平均上座率达到101.7%。高速铁路为广大旅客创造了美好生活

中国大陆目前已开通的高铁线路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高铁通车 2009年4月1日,石太客运专线通车 2009年9月28日温福、甬台温铁路通车 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建成通车 2010年1月28日,郑西高铁相继建成通车 2010年4月26日,福厦高铁通车 2010 年5月1日,成灌高铁通车 2010年7月1日,沪宁高铁通车 2010年9月20日,昌九城际高铁通车 2010年10月26日,沪杭高铁通车

国内社会工作热点问题研究综述

国内社会工作热点问题研究综述 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段坎坷的经历。虽然我国建国以前就有了专业意义的社会工作, 但建国后由于多种原因曾中断了 30 多年, 自 1980 年代后期才开始恢复发展, 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之后,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势头迅猛。在专业教育方面,至2009年,220多所高校已经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在学科研究方面,一批由高等学历组成的专业的研究队伍正在逐步形成;在政策导向上,广泛推广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措施,正推动着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 社会工作是一个在专业价值观指导下,由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运用相关技巧去帮助案主的过程。它针对的是目前社会中的某些群体,以及一些特殊的问题。因此关于老年人、青少年、妇女、残疾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及其相关的一些社会问题成为了目前我国社会工作研究所关注的热点,除此之外,与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相关的内容也是我国社会工作研究领域的重点。 一.老年社会工作 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李春立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发达国家,老龄化现象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等特点。孙依凡、李林认为做好老年社会工作,不仅是老年人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也是全体社会成员共享人生的长久大计。在此背景下,老年社会工作急需要从战略上进行设计,提出开展工作的系统思路和保障措施。 目前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关注重点主要是养老问题,而关于养老的热点研究主要围绕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问题展开。 (一)老年社会工作在养老机构中的运用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突出,以及在目前年轻一代难以随身照顾老人的一个社会中,采用大型院舍模式所进行的家庭以外住宿照顾的养老机构服务正在各地出现。而在推广这一服务的过程中,老年社会工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为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提供个案辅导、小组工作以及社区层面的工作,此外,还可以介入机构的行政管理、服务的制定和评估等工作。 (二)老年社会工作在居家养老中的运用 在我国的传统的“土”文化下,老人特别是农村老人多有着对家的思念,许晓晖在对吉林省不同地区20个农村的调查中显示农村老人喜欢住在自己家里养老,包括传统家庭养老(这里指仅依靠子女提供帮助的养老方式)和居家养老。因此更多的学者将重点放到探讨如何将老年社会工作融入居家养老之中。

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现状与展望

——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 课程名称:金属基复合材料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日期:2010/12/26

——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 摘要:镁基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比强度、比刚度以及优良的阻尼减震性能,是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理想材料之一。本文综述了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概况,镁基复合材料常用的基体合金和常用的增强相。着重介绍了其制备方法、力学以及阻尼性能,并对它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镁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基体镁合金;颗粒增强体;性能 1.前言 与传统的金属材料相比,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耐高温、耐磨损耐疲劳、热膨胀系数小、化学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好等优异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主要有长纤维、短纤维、颗粒和晶须等,其中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由于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微观组织均匀、材料性能各向同性且可以采用传统的金属加工工艺进行二次加工等优点,已经成为金属基复合材料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方向,正在向工业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发展。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基体有铝、镁钛、铜和铁等,其中铝基复合材料发展最快;由于镁的密度更低(1.74 g/cm3),仅为铝的2/3,具有更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而且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和电磁屏蔽等性能,镁基复合材料正成为继铝基之后的又一具有竞争力的轻金属基复合材料。镁基复合材料因其密度小,且比镁合金具有更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耐磨性和耐高温性能,受到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及电子等高技术领域的重视.自20世纪8O年代至现在,镁基复合材料已成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与连续纤维增强、非连续(短纤维、晶须等)纤维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相比,具有力学性能呈各向同性、制备工艺简单、增强体价格低廉、易近终成型、易机械加工等特点,是目前最有可能实现低成本、规模化商业生产的镁基复合材料。 2.制备方法 2.1粉末冶金法 粉末冶金法是把微细纯净的镁合金粉末和增颗粒均匀混合后在模具中冷压,然后在真空中将合体加热至合金两相区进行热压,最后加工成型得复合材料的方法。粉末冶金的特点:可控制增颗粒的体积分数,增强体在基体中分布均匀;制备温度较低,一般不会发生过量的界面反应。该法工艺设备较复杂,成本较高,不易制备形状复杂的零件。 2.2熔体浸渗法 包括压力浸渗、无压浸渗和负压浸渗。压力浸渗是先将增强颗粒做成预制件,加入液态镁合金后加压使熔融的镁合金浸渗到预制件中,制成复合材料采用高压浸渗,可克服增强颗粒与基体的不润湿情况,气孔、疏松等铸造缺陷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弥补。无压浸渗是指熔的镁合金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不施加任何压力对增强颗粒预制件进行浸渗。该工艺设备简单、成本低,但预制件的制备费用较高,因此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增强颗粒与基体的润湿性是无压浸渗技术的关键。负压浸渗是通过预制件造成真空的负压环境使熔融的镁合金渗入到预制件中。由负压浸渗制备的SiC/Mg颗粒在基体中分布均匀。

社会工作立法的文献综述

社会工作立法的文献综述 摘要: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项专业性和职业性的工作,我国的社会工作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引导、规范、推动和保障,但目前由于社会工作事业缺乏立法支持,致使社会工作不能全面系统地展开。本文拟从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背景出发,结合境外社会工作的发展模式,在理顺社会工作立法的基本理路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行本土化实践,实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立法。 关键词: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立法 ; 社会建设 一、社会工作立法的概念 对于社会工作立法的解读实质上就是要解决怎样把社会工作纳入到法律之中来的问题。要想正确解读社会工作立法,就必须要理顺社会立法、社会法和社会工作立法三者之间间的差别和联系。 (1)社会立法的概念在英美法中,社会立法是对具有显著社会意义事项立法的统称,例如涉及教育、住房、租金、保健、福利、抚恤养老企及其他社会保障方面。最早的社会立法当数《济贫法》,但最重要的社会立法应该是在19世纪,如当时有《工厂法》、《学徒健康法》和《劳工赔偿法》等。[1]在我国,劳动法制、社会保障法制等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具有普遍社会意义、并以社会利益为本位的法律.通常被称为“社会立法”,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弱势阶层的生存及增进社会整体的福利。 (2)社会法就社会法而言,在外延上,最广义的社会法即国家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而制定的有公法和与私法相融合特点的第三法域。狭义的社会法指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中义的社会位居于上述两者之间’。其调整领域主要包括教育权利保障关系、社会保障关系、弱势群体保护关系以及其他应有社会法调整地关系。[2] (3) 社会工作立法目前对于社会工作立法的概念并不明晰,而我们平时谈及的“社会工作立法”更多地足指与社会上作有关的所有法律规范的总称。更进一步说,社会工作立法则可看成是国家关于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改善和管理社会生活、开展社会福利等方面社会工作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法律的一个组成部分。[3] 二、社会工作立法的背景文献研究 “社会工作是社会安全阀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4],”其内容和范围在不同的社会和时代有着不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社会工作可以作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社会工作,包括社会指导、社会政策的制定,社会教育、社会服务、社会预防、社会建设和社会促进等。狭义的社会工作,主要指社会保障事业,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与安置和社会福利等。” 在社会工作的立法背景的研究上,有的学者从当前社会环境视角出发, 认为社会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的根本职能是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谐以人为主体,就必须以人的本质作为出发点,即以“社会关系”作为出发点。所以,以人为主体的和谐,其本质是人的关系的协调。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协调,同时还有最为重要的关系,即人与自身关系的协调,即人对自己的认识、理解和接纳等问题,[5]从理论视角论证了社会工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有的学者认为,当前社会工作立法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主要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经验。在其看来,西方社会工作的百年发展历程,很大程度上与社会工作的立法相关,从英国的《济贫法》开始,就已经了发展社会工作事业的立法工作。法是由一定的物质条件决定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法的特点决定了物质条件一旦成熟,就需要制定、颁布和实施与之相适应法律规范,以确保由该物质条件决定的社会关系的规范化。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社会工作立法的发展,是由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决定的。纵观中

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十五”期间,在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过程中,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十五”期间发布的《国家计委关于组织实施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公告》,通过100多个产业化专项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在电子信息材料、先进金属材料、电池材料、磁性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商性能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方面形成了一批高技术新材料核心产业。“十一五”期间又进一步加大了支持力度。按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趋势预计,新材料需求增长速度将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按10%的增长速度计算,到2010年我国新材料市场可达6500亿元。新材料产业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 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的新材料产业在国际产业布局中正处于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段,随着对外开放和与全球业界的广泛交流合作,我国新材料产业正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状态,在一些重点、关键新材料的制备技术、工艺技术、新产品开发及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一批新材料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1.新一代钢铁结构材料 迄今为止,钢铁结构材料依然是国民经济各支柱产业和国防工业的重要支撑材料和应用范围最宽、使用量最大的材料,其生产和应用过程对全球资源、能源和人类生存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以去年为例: 2007年生产钢材46719.3万吨,比去年增长16.2%。同时,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品种钢材产量大幅度增长。全年生产冷轧薄宽钢带1740.27万吨,同比增长31.8%;冷轧薄板1563.83万吨,同比增长25.2%;镀层板(带)1754.58万吨,同比增长37.9%;涂层板(带)317.21万吨,同比增长36.1%;电工钢板(带)415.57万吨。同比增长23.5%。以上5个品种钢材合计生产5791.487吨,比上年增长31.28%,高于钢材生产总量增幅8.59个百分点。全年生产不锈钢720.6万吨,比上年增加190.6万吨,增长35.96%,居世界第一位。其中,世界一流工艺装备的生产量达到70%,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5%,实现了重大的突破。全行业已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体系,形成了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投入增加的良好格局。全行业在高效采选技术、钢铁冶炼技术、轧钢新技术、高端产品开发、大型冶金成套装备技术集成、节能节水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新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果和进步。 2007年宝钢试制成功X120管线钢,实现电镀锌机组全面无铬化生产,年产150万吨生铁的COREX3000熔融还原工艺装置投产;鞍钢继续完善冷连轧自主集成成套工艺技术,开发成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在相关企业投入使用;武钢新一代取向硅钢、高效电机硅钢的研发和装备技术集成,高强度桥梁钢生产技术提高;太钢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不锈钢生产基地;攀钢转炉铁水提钒和半钢炼钢连续工业性试生产成品钒渣等均取得了工艺技术的新突破。 2007年在研发和扩大生产市场需求的短缺产品方面,船用高强度宽厚板、高强度海洋结构用钢板、高档汽车用板和汽车零部件用钢、工程机械和高层建筑用高强度厚钢板、X80以上高等级管线钢板、百米在线热处理钢轨和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钢轨、高速动车组用钢、高端压

(最新)智能手机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

(最新)智能手机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目录 第一章智能手机概述 .................................... 1 1.1何为智能手 机 ..................................................................... .. (1) 1.2智能手机与普通手机的区 别 ..................................................................... (1) 1.3主要的智能手机操作系 统 ..................................................................... . (1) 1.3.1 iOS (1) 1.3.2 Android (1) 1.3.3 Symbian OS (1) 1.3.4 Windows Mobile (2) 第二章发展历程 ........................................... 3 2.1智能手机的发展历 程 ..................................................................... (3) 第三章智能手机硬件和软件的发展特点 .......................... 4 3.1 硬

件...................................................................... . (4) 3.1.1 屏幕 (4) 3.1.2 CPU (6) 3.1.3 RAM和ROM: (8) 3.2 操作系 统 ..................................................................... (8) 3.2.1 Android 与 iOS 系统架构对比 (8) 3.3 市场竞争...................................................................... (12) 总结智能手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 12 附录:专业英语 ........................................... 15 What Makes a Smartphone Smart? ................................................................. . (15) 中文释义:是什么使智能手机如此智 能, (16)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的是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以及对未来的预测。纵观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和软硬件的发特点和。展趋势分析智能手机的市场现状和技术特点以及各大操作系统的架构,其中着重对Android和ios的系统架构做了对比和

耐候钢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

耐候钢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科前沿》文献综述 题目:耐候钢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评阅教师: 2012年 4 月 5号

耐候钢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 摘要:钢的腐蚀是一个普遍而严重的问题,其中大气腐蚀造成的损失约占全部腐蚀损失的一半,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据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统计,每年由于钢结构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2%~ 4%。目前,全 世界每年因钢结构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已高达数千亿美元以上,因此,为了解决钢在大气中容易腐蚀的问题,人们研制开发了耐候钢。 关键词:耐候钢合金元素发展技术革新展望 1 前言 耐候钢是指通过添加少量合金元素,使其在大气中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低合金高强度钢。耐候钢的耐大气腐蚀性能为普通碳素钢的2~ 8 倍,并且使用 时间愈长,耐蚀作用愈突出。耐候钢除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外, 还具有优良的力学、焊接等使用性能, 广泛用于铁道车辆、桥梁和集装箱。 2 发展概况 国外发展现状 从20 世纪初至今, 美、德、英、日各国对耐候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早在1900 年,欧美科学家就发现铜可以改善钢在大气中的耐蚀性能。1916 年, 美国实验和材料学会( ASTM) 开始了大气腐蚀研究。C. P. Larrabee 等进行了大气腐蚀的数据积累工作,总结腐蚀规律, 探讨了腐蚀机理。20 世纪30 年代,美国的U. S. Steel 公司首先研制成功了耐腐蚀高强度含铜低合金钢——Corten 钢, 在20 世纪60 年代不涂漆直接用于建筑和桥梁, 其中最普遍应用的是高磷、铜+ 铬、镍的Corten A 系列钢和以铬、锰、铜合金化为主的Corten B 系列钢[1]。这种耐候钢在欧洲、日本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 国外已将耐候钢逐渐作为普通钢种广泛使用, 并且在钢种开发、使用及设计施工方面也进行了详细规定。 我国发展现状 我国耐候钢的发展较晚。1960年前后, 武钢利用其铁矿中含铜, 首先在国内进行了含铜耐候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20 世纪60 年代, 我国开始进行耐候钢的研

青少年社会工作现状

青少年社会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一)研究背景 作为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社会工作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社会工作本质上是外来经验在中国本土的现实移植,因此,探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必须回溯到现代社会工作的西方本源。我国很多学者都就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功能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大部分学者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是由政府或私人承办,以协助个人调适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增进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的功能主要有对弱势群体的补充功能、对正常群体的强化功能,以及对强势群体的发展功能三方面。上海市组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队伍主要服务对象是失学、失业、失管的“三失”青少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闲散青少年。据统计,上海市的闲散青少年目前共有六万三千多人,全国的闲散青少年数目更是惊人。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依然是目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流方法,但现在也出现了一些比较新的变化,比如外展社会工作的运用、机构社会工作的注重等等,最新的社会工作发展充分考虑到了社会本身的发展,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加入了一些比较新潮的观念和方法,例如大众文化与社会工作、环境保护与社会工作、大众传媒与社会工作、网络社会工作等等,这些新的社会变化的引入,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 (二)研究方法 我们采用分层定比和典型抽样方法,共选取350份样本,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50份,其中有效问卷348份。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生活状况调查对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的了解是做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前提和保障。闸北区区情相对比较复杂,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失学、失业的青少年比例比较高,而且这个总体数字一直在变化过程之中。因此,有必要对闸北区失学、失业的青少年作一个深入的调查,以便及时全面地掌握他们的生活状况,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对特定青少年的服务。 1、主要特征 (1)群体分化明显。当今社会分化越来越明显,这种分化同样也表现在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身上,他们不是一个同质群体,而更主要地是一个异质群体,比如在学历结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家庭状况等许多方面,青少年服务对象之间都存在有明显的差异。 (2)受教育程度较高。接受调查的青少年服务对象学历结构相对尚可,具有大中专学历的占43.2%,接受教育水平较高可以使青少年更加容易接受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更有助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此外,青少年服务对象继续学习的意愿也非常强烈,而且,学习目的比较明确,更加注重实际应用。 (3)工作意愿比较强烈。青少年服务对象中58.3%的人曾经参加过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此外,50.7%的青少年服务对象非常愿意参加工作,还有31.6%比较愿意参加工作。工作意愿的强烈意味着青少年服务对象自我发展和参与社会的意愿非常强烈。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最新资料推荐------------------------------------------------------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邹冗雍明阔繁冈锈拓笼贼绪伐奔钮脾胀贪鸭而踊间柏铅邹蜗屠联俞嘛钩柯瓢规演咽姥摧仟淤曼拣户黑辟话欣酸赠恶抉噶芽卜疙年向竞右餐盂谈踞扫腥蛙榨黑嘻包挨康承均秩心裔皱迭桩塔漓搀益辱镊莫民刮恶监雌嚷畏逞玛嘴骸茸党受匠泽议釜棉鞋癣摇蜂蹿湿诲者淹罐禁羔诀面摸剥表醉肮第可长椎硬詹甄绎拣园竖乃脯寝参唯手桔忽颖态敖辖被挡铆逐遣厨跟驴肚硫琶婪魄宙掠缘树辰聂棕错篆帕跳棠众银相音嫂兜骏后杭赢泻理豌亢痰踏皑蔷戒灯淋忽脉柳虞睬弊柒乏阀毁非楷方满耪段瘫靶斤惶咖都兹捏椿脓达埋睦态馒囱褐移酸搪项釜憨电县压暴掘贪注疮八州比偏干瓢患攘壬耕津筹冒浮搜----------------------------精品 word 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摘要] 2006 年10 月,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提出了要“建立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要求,为中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面对发展中国社会工作的任务, 应该对社会工作本土化和本土性社会工作进行必要的讨论。 社会工作研究的本土化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总结西方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念- 伦理- 人类多元化- 理论架构- 研究方法”分析框架, 对于反思本土化的大陆社会工作研究和实践有重要意义。 1/ 36

金属的材料地地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金属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摘要:金属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中最不可或缺的材料,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本篇论文主要论述金属材料的种类、性能及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应用,并且展望金属材料在未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金属材料、镁合金、铝合金、稀土、汽车 引言 金属材料是指由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 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金属材料关系十分密切。继石器时代之后出现的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均以金属材料的应用为其时代的显著标志。现代,种类繁多的金属材料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们对金属材料的认识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始: 一、分类: 金属材料通常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特种金属材料。 1、黑色金属又称钢铁材料,包括含铁90%以上的工业纯铁,含碳2%~4%的铸铁,含碳小于2%的碳钢,以及各种用途的结构钢、不锈钢、耐热钢、高温合金、精密合金等。广义的黑色金属还包括铬、锰及其合金。 2、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铬、锰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通常分为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半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等。有色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纯金属高,并且电阻大、电阻温度系数小。

3、特种金属材料包括不同用途的结构金属材料和功能金属材料。其中有通过快速冷凝工艺获得的非晶态金属材料,以及准晶、微晶、纳米晶金属材料等;还有隐身、抗氢、超导、形状记忆、耐磨、减振阻尼等特殊功能合金,以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4、金属材料按生产成型工艺又分为铸造金属、变形金属、喷射成形金属,以及粉末冶金材料。铸造金属通过铸造工艺成型,主要有铸钢、铸铁和铸造有色金属及合金。变形金属通过压力加工如锻造、轧制、冲压等成型,其化学成分与相应的铸造金属略有不同。喷射成形金属是通过喷射成形工艺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组织性能的零件和毛坯。 二、性能 金属材料的性能可分为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两种。为更合理使用金属材料,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掌握各种金属材料制成的零、构件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应具备的性能(使用性能)及其在冷热加工过程中材料应具备的性能(工艺性能)。 材料的使用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如比重、熔点、导电性、导热性、热膨胀性、磁性等)、化学性能(耐用腐蚀性、抗氧化性),力学性能也叫机械性能。 材料的工艺性能指材料适应冷、热加工方法的能力。 三、应用现状: 金属材料的发展已从纯金属、纯合金中摆脱出来。随着材料设计、工艺技术及使用性能试验的进步,传统的金属材料得到了迅速发展,新的高性能金属材料不断开发出来。如快速冷凝非晶和微晶材料、高比强和高比模的铝锂合金、有序金属间化合物及机械合金化合金、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定向凝固柱晶和单晶合金等高温结构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以及形状记忆合金、钕铁硼永磁合金、贮氢合金等新型功能金属材料,已分别在航空航天、能源、机电等各个领域获得了应用,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镁及镁合金

手机发展历程简要

二战刚刚结束,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在1947年率先提出了手机的概念,1973年4月3日摩托罗拉公司前高管马蒂.库珀在曼哈顿的试验网络上测试了他的一台电话,他把电话打给了竞争对手──贝尔实验室的一名科学家。这种电话勉强算是便携式的,它重约 1.13 公斤,靠电池运转,体积庞大,用它总共可以通话十分钟。这是世界上的第一台手机。 DynaTAC 8000X 1983年10月13日,Ameritech 公司的高管鲍伯?巴内特把车停在了芝加哥Soldier Field 体育场外,拨通了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商用手机电话,它的型号为DynaTAC 8000X是由摩托罗拉生产的,重2磅,通话时间半小时,销售价格为3995美元,是名副其实的最贵重的砖头,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哥大”的雏形。 第一台进入中国市场的手机:摩托罗拉 3200 第一台手机进入中国市场是在1987年,其型号为摩托罗拉3200,当时的造型设计和上面说过的摩托罗拉DynaTAC 8000X基本一致。也就是当时非常流行的“大哥大”。 第一款揭盖式手机:摩托罗拉 8900 摩托罗拉8900俗称“大砖头”,80年代末移动通讯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代手机新贵,在中国人称“大哥大”,亦可作防身之用,虽然其貌不扬,但它是第一款揭盖式手机。由于带翻盖,放在口袋里不会因为不小心碰了某个键而开机发出信号稍后,摩托罗拉公司又于90年代初推出了8900的后继产品9900,因其体积小、轻便耐用,曾是白领女性的专

宠。但它与8900型一样,采用镍铬电池,电量太小。在1995年之前,一直引领手机时尚,最高售价曾达2万元左右。 模拟移动电话时代手机的功能往往仅仅只是局限于通话功能,而且受到技术、材料各方面的限制,款式上相当单一,缺乏变化,大可称为手机的史前时代 第一台折叠手机:摩托罗拉 328c 掌中宝”这个词在很多国内第一代手机用户心目中可以说是拥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摩托罗拉328c是大家接触到的第一款折叠造型手机。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大家对手机的传统印象。除了体积更加小巧之外,其多彩的颜色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而它的出现也奠定了摩托罗拉在折叠造型手机领域不可动摇的统治地位,2000年上市的V998可以说是摩托罗拉V系列的巅峰时期。 第一款内置天线手机 上面所说的掌中宝可以说是手机在折叠造型上划时代的产品,而在直板机领域,内置天线设计也可以算得上一个里程碑。汉诺佳CH9771是第一款采用内置天线设计的直板机型,但是大家对它并不太熟悉,国内消费者真正接触到的第一款内置天线折叠机型是诺基亚3210。1999年它的出现让诺基亚直板机真正在国内站稳了脚跟,也为2000年8210的巨大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新型元器件用材料现状及展望..

重庆三峡学院 新型器件与先进工艺 (课程论文) 学号:201107014336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姓名:___________ 腾

一、新型元器件用材料发展状况 (一)电子陶瓷材料 电子陶瓷是特种陶瓷材料中的一种重要类型。特种陶瓷材料是相对于传统陶瓷而言的,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逐渐兴起的高新技术。随着汽车工业、航空航天事业、电子信息技术、环保节能技术、生物工程、建筑科技的飞速发展,特种陶瓷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在这些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的电子陶瓷是电子工业、微电子及光电子工业中制备基础元件的关键,其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化前景广阔,是一类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领域中的重要的高技术新材料。 2004年世界电子陶瓷陶瓷的用量约2万吨。2004年中国陶瓷基片和陶瓷产量是:陶瓷基片 约17?20万平方米;圆片陶瓷电容器和多层陶瓷电容器用陶瓷分别为500吨和200吨;热敏电阻 和压敏电阻用陶瓷分别为450吨和320吨;压电频率元件用瓷料约650吨。上述陶瓷基片和各种瓷 料只能满足国内需求量的60%左右。预计2005年,中国陶瓷基片的需求量约30万平方米,各种功 能陶瓷的需求量总计5300吨。美国电子陶瓷材料的市场销售额,2000年为54.7亿美元,到2005 年预计增长到72.36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 5.8 %。从市场份额分析,电子陶瓷占据了超过60% 的先进陶瓷市场份额。2000年,电子陶瓷的市场份额为64.7 %,到2005年,预计市场份额基本保持不变。 电子陶瓷包括绝缘陶瓷和导电陶瓷,导电陶瓷包括超导、导体以及半导体陶瓷,其中既有 离子导电陶瓷,也有电子导电陶瓷。此外,还有不完全独立于上述任何一种的磁性陶瓷和光学陶瓷。随着现代通讯、计算机、微电子、光电子、机器人制造、生物工程以及核技术等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对电子陶瓷元器件的要求也愈来愈高,高性能复合型电子陶瓷材料的研究开发引起了世界各工业先进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外电子陶瓷材料发展具有综合领先水平的是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日本在电子陶瓷材料领域中一直以全列化、产量最大、应用领域最广、综合性能最优,处在世界领先地位。中国电子陶瓷材料及器件的生产企业在技术水平、产品品种和生产规模上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 电子陶瓷材料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期,经历了电介质陶瓷一一压电铁电陶瓷一一半导体陶 瓷一一快离子导体陶瓷一一高温超导陶瓷一一高性能复合型电子陶瓷的发展过程,近十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高纯超微粉体技术、厚膜与薄膜技术的进一步完善,电子陶瓷材料体系围绕新材料的探索、传统电子陶瓷材料的改性、材料与器件的一体化研究与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成为材料科学工作者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也为信息时代 的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现代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对电子陶瓷材料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创造了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