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书目
国际关系阅读参考书目

1、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三联出版社,2001年版。
2、[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版。
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约翰•伊肯伯里:《大战胜利之后:制度、战略约束与战后秩序重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7、罗伯特•考克斯:《生产、权力和世界秩序:社会力量在缔造历史中的作用》,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8、[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年版。
9、[美]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 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10、唐晓:《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11、时殷弘著:《国际政治与国家方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著:《现代世界体系》(一、二、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3、(加)罗伯特•W•考克斯著:《生产、权力和世界秩序:社会力量在缔造历史中的作用》,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14、(英)爱德华•卡尔著:《20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15、(美)罗伯特•基欧汉著:《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6、秦亚青:《霸权体系与国际冲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7、李道揆:《美国政府与美国政治》,商务印书馆,1999 。
18、[法]托克维尔著,冯棠译:《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19、[法]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0、[美]詹姆斯·多尔蒂著,邵文光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87年版21、A.J.P.泰勒著,潘人杰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国际关系史参考书目

国际关系史参考书目一、国际关系史:1、国际关系史/王绳祖主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2004。
2、国际关系史:近代卷;现代卷;当代卷/方连庆, 王炳元, 刘金质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从16世纪到20世纪末/时殷弘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二、国际关系理论:1、国际关系基本理论/楚树龙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国际关系基本理论导读/杨曼苏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3、国际关系理论史导论/(挪威) 托布约尔·克努成著;余万里, 何宗强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4、国际关系中的思想流派/(美)肯尼思·W.汤普森(Kenneth W.Thompson)著;梅仁,王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5、陈乐民主编:《西方外交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三、国际关系资料:1、国际条约集,世界知识出版社.—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22、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专著]:1945-1980/何春超,张季良,张志编.—修订本.—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6(1996重印)3、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17世纪中叶--1945/王绳祖,何春超,吴世民编选.—修订本.—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1996重印)三、对外关系:1、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美)孔华润(沃伦·I.科恩)(Warren L.Cohen)主编.—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2、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1840-1949·第二分册/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组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3、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1-9)/世界知识出版社编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1959)4、纵横捭阖:俄罗斯外交新战略/袁胜育等著.—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5、资中筠主编:《战后美国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国际关系 书单

国际关系书单
- 《英德对抗的兴起,1860-1914》:首部将英德关系作为整体进行全面研究的论著,也是保罗·M.肯尼迪的代表作。
- 《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1848-1918》:以“势力均衡”为主题,评述欧洲自1848年革命到1918年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和威尔逊“十四点”倡议的提出这七十年中,英、法、德、奥、意、俄等国武装冲突,特别是运用外交计谋争雄称霸的情况。
- 《决策的本质:还原古巴导弹危机的真相》:古巴导弹危机已成为激发人们不断深思的事件。
1962年10月,在那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十三天中,美苏站到了核大战悬崖的边缘;在此之前,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像这样如此多的生命在瞬间就可能会灰飞烟灭的危险。
- 《中国政治认识论》:杨光斌著,从政治认识论的角度研究中国政治现象,探讨中国政治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 《世界政治理论》:杨光斌著,对国际关系的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阐述。
国际关系类书籍种类繁多,建议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适合的书籍。
如想了解更多相关书籍,可继续向我提问。
国际关系理论阅读书目(系统书目)

国际关系阅读书目一、建议必读书目(含国内外译著)1.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二版)(十七世纪中叶——一九四五年)&(一九四五年——一九八O年),法律出版社,1986年12月第2版。
2.《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
3.《邓小平文选》第1、2、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第1版及1994年10月第2版。
4.《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
5.李宝俊著:《当代中国外交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6.梁守德、洪银娴著:《国际政治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7.[美]詹姆斯. 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阎学通、陈寒溪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8.王圣诵主编:《国际关系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9.陈向阳著:《中国睦邻外交:思想、实践、前瞻》时事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10.鲁毅等著:《外交学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7月第2版。
11.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12.秦亚青:《权力、制度、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3.[美]威廉·内斯特(William Nester)著:《国际关系:21世纪的政治与经济》, (姚远、汪恒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14.[美]斯蒂芬范埃弗拉著:《政治学研究方法指南》(陈琪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15.秦亚青:《国际关系理论:反思与重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6.康绍邦、宫力著:《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理论》,九洲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17.康绍邦、宫力等著:《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理论》,九州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18.颜声毅著:《当代中国外交》,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推荐国际关系阅读书目

文学1、[希]荷马:史诗《奥德赛》与《伊里亚特》2、[意]但丁:《神曲》3、[西]塞万提斯:《堂吉珂德》4、[英]莎士比亚:《哈姆雷特》5、[德]歌德:《浮士德》6、[俄]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7、曹雪芹:《红楼梦》历史8、[罗]凯撒:《内战记》9、[比]亨利.皮朗:《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10、[瑞]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11、[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1-3)12、[法]米涅:《1640年的英国革命》13、[美]威尔•杜兰的《世界文明史》14、史马迁的《史记》宗教与哲学15、《圣经》16、《古兰经》17、《金刚经》18、孔子:《论语》19、《老子》20、[希]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21、[英]休谟:《人性论》22、[德]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23、[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24、[奥]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社会学25、[法]涂尔干:《社会劳动分工论》26、[法]帕累托:《普通社会学》27、[德]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28、[德]齐美尔:《货币哲学》29、[德]韦伯:《经济与社会》30、[美]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31、[美]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经济学32、[英]斯密:《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33、[德]马克思:《资本论》(卷1)34、[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35、[英]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36、[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自由宪章》)37、[美]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法学38、[罗]西塞罗:《论共和国论法律》39、[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40、[美]《联邦党人文集》41、[法]《拿破仑法典》42、[英]梅因:《古代法》43、[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政治学44、[希]柏拉图:《理想国》45、[希]亚里士多德:《政治学》46、[意]马基雅维里:《君主论》47、[英]霍布斯:《利维坦》48、[英]洛克:《政府论》(下卷)49、[法]卢梭:《社会契约论》50、[英]伯克:《论法国大革命》51、[英]密尔:《论自由》52、[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53、[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54、[法]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55、[美]斯特劳斯等:《政治哲学史》56、[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57、[美]罗尔斯:《正义论》58、[美]麦金太尔:《德性之后》59、[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60、《顾准文集》(只借到《顾准笔记》)国际政治61、[希]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上、下)62、[英]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上、下)63、罗贯中:《三国演义》(黄金书屋至第70回)64、孙膑:《孙子兵法》65、[英]爱德华.卡尔:《二十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66、[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国际纵横策论一争强权,求和平》)67、[美]肯尼思.沃尔兹:《人、国家与战争》68、[美]肯尼思.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69、[英]赫德利.布尔:《无政府社会》70、[英]马丁.怀特:《权力政治》71、[美]卡尔.多伊奇:《国际关系分析》72、[美]莫顿.卡普兰:《国际政治的系统和过程》(图书馆)73、[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74、[美]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75、[美]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76、[美]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77、[英]苏珊.斯特兰奇:《国际政治经济学导论一国家与市场》78、[美]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79、[美]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80、[美]罗伯特.杰维斯:《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81、[美]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一、二、三)82、[英]R•J•文森特:《人权与国际关系》83、[波]尤.库库尔卡:《国际关系学》84、[美]罗伯特.考克斯:《生产、权力和世界秩序》85、[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一、二、三)87、[美]马汉:《海权论》88、[英]麦金特:《历史的地理枢纽》89、[英]哈特:《战略论》90、[英]汤因比:《历史研究》(上、中、下)91、[美]约翰•加迪斯:《遏制战略: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92、[美]威廉森•默里等:《缔造战略:统治者、国家与战争》93、[英]泰勒:《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94、[法]让-马蒂斯特.迪罗塞尔:《外交史》(上、下册)95、[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96、[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97、[美]丹尼尔•布尔斯廷:《美国人:民主历程》98、[美]杰里尔•罗蒂尔:《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学》99、[英]詹宁斯.瓦茨:《奥本海国际法》,(第一卷1、2分册) 100、列宁:《帝国主义论》。
参考书目

国际关系理论/历史综合参考书目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国际条约集》(1648-1871),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年版。
5、《国际条约集》(1872-1916),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版。
6、《国际条约集》(1924-1933),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
7、《国际条约集》(1934-1944) ,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
8、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共十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
9、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上下册),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3年版。
10、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1、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共三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金重远主编:《20世纪世界史》(上下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时殷弘:《新趋势、新格局、新规范》,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4、何顺果:《美国史通论》,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
15、李滨:《国际体系研究:历史与现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颜声毅主编:《当代国际关系》,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7、方连庆主编:《现代国际关系史》(1917—1945),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8、方连庆、刘金质、王炳元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上下两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9、资中筠主编:《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三联书店2000年版。
20、张宏毅编:《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1、张季良主编:《国际关系学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
22、李植、高明振、唐希中主编:《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湖南出版社1990 年版。
23、崔丕:《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国际关系学名著系列

国际关系学名著系列
国际关系学名著系列包括以下书籍:
《二十年危机:国际关系研究导论》爱德华卡尔
《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汉斯·摩根索
《国际政治理论》肯尼斯·华尔兹
《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罗伯特·基欧汉
《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罗伯特·基欧汉、彼得·卡赞斯坦
《国际政治理论的探索与争鸣》罗伯特·基欧汉、斯蒂芬·克拉斯纳《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大卫·鲍德温
《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亚历山大·温特
《国际关系分析》卡尔·多伊奇
《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罗伯特·杰维斯
《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戴维·赫尔德《现代世界体系》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詹姆斯·多尔、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芙《国际关系理论史导论》托布约尔·克努成
《国际关系精要》明斯特
《大国政治的悲剧》约翰·米尔斯海默
《美国总统及其外交政策》约瑟夫·奈。
如需获取更具体的信息,建议到图书馆查阅或咨询相关专家。
国际关系史推荐书目:

国际关系史推荐书目:1、周桂银:《欧洲国际体系中的霸权与均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3、保罗·肯尼迪:《战争与和平的大战略》,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4、加迪斯:《遏制战略史: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5、加迪斯:《长和平:冷战史考察》,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5、克雷格和乔治:《武力与治国方略》,商务印书馆,20046、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7、让—巴蒂斯特·迪罗塞尔:《外交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8、巴里·布赞、理查德·利特尔:《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研究的再构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0、布热津斯基:《大失控与大混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11、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导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12、科勒:《20世纪的世界——1900年以来的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群言出版社,201113、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14、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15、威廉森·默里等编:《缔造战略:统治者、国家与战争》,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16、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17、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18.卡伦·明斯特:《国际关系精要》(第三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9、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20、泰勒:《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1848-1918)》,商务印书馆,1987年欧洲一体化[法]布里斯·拉哈《欧洲一体化》(1945-2004)皮埃尔·热尔贝《欧洲统一的历史与现实》丘吉尔《欧洲联合起来》彼得·本德尔《盘根错节的欧洲》路易·巴尔齐尼《难以对付的欧洲人》戴维·卡莱欧《欧洲的未来》汉里德《西德法国和英国的外交政策》阿登纳《阿登纳回忆录》马西普《戴高乐与欧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关系书目(16本)以下16本书选自主题“大国博弈与大国关系”,解读大国博弈与大国关系的智慧书单,帮助我们建设一个新世界——一个更美好的新世界。
——荐书堂《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遇:航海时代奇异的中美关系史》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作者:【美】埃里克·杰·多林(Eric Jay Dolin)关注19世纪上半叶新兴的美利坚合众国,跻身于列强对古老的中华帝国的贸易,从而发生的一系列富于传奇色彩的历史事件及其人物、场景。
叙述了早期中美关系史的细节,对19世纪早期的历史事件和场景叙述生动、有趣,同时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认识客观、合理,而且从西方视角对晚清另有一种别开生面的描画,全书提供的历史事实和评论既有利于中美关系的再检讨,也对晚清史的新解读有一定参考。
作者还谴责了早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美国对南太平洋地区、美国西北部太平洋沿野生动物的过度捕杀、珍稀树木的毁灭性砍伐等行为,凸显了作者环境保护意识。
总之,该书具有较好的学术价值,兼具良好的可读性。
《剑拔弩张的盟友:太平洋战争期间的中美军事合作关系1941-1945》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作者:齐锡生太平洋战争爆发及中美建立军事同盟关系,不但使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和西方强国形成实质性的政治军事合作关系,而且在抗日战争的最后四年中,帮助中国从一个在生死边缘挣扎的半殖民地国家跃升为世界四强之一。
这个变化如何产生?其过程有怎样的特色?中美两国处理同盟关系的基本态度有哪些不同?二者之间的互动行为对于同盟关系的效率产生何种影响?本书作者针对上述重要问题,以大量原始资料为依据,全面检验过去历史论著的客观性,进而提出与既有研究成果迥然不同的叙述、分析和诠释。
《世界大时局:各国经济改革得失》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作者:高连奎什么才是主流的文明,什么才是文明的逆流?哪个国家才是中国的榜样?哪种道路才是中国的追求?为什么有的国家享受着高福利,经济也可以大幅领先,而有的国家福利平平却欠债累累,为什么有的国家的人民可以轻松快乐,而有的国家的人民却要吃苦受累,是谁在调动民愚,又是谁在挑动民粹,关于世界我们到底了解多少?我们如何才能将中国建设成一个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好社会”?自由、民主、文明这些理念应该以什么样的路径实现才对?本书是一部对当今“ 世界大时局” 进行通盘战略性分析的著作,详细讲解了北欧、德国、美国、英国、日本、拉美、东南亚、冰岛,北非、南欧等世界十大经济变革的典型案例,不仅对这些国家经济变革的经验得失进行了总结,而且为中国在未来实现“ 长久繁荣” 开出了药方,并指明了未来50 年世界发展的“ 大趋势”,以供中国参考。
(推荐书单,提升阅读能力,欢迎常到荐-书-堂看看~)《我们为什么要谈东亚》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作者:孙歌内容围绕着近几年我所关心的一个主要的问题展开:怎样看待历史与政治?对我而言,历史与政治无法分开,这是因为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同’一个对象:流动着的状况本身。
因此,它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经验学科处理的对象。
不过,比起这一有关学科分类的讨论来,更重要的问题是,实际上仅仅依靠学院学术的定义,我们无法理解历史,也无法理解政治。
在这两个语汇被不假思索地使用的时候,我们其实并没有真的追问过,它们到底意味着什么?《中国大时局Ⅱ:未来二十年的大趋势与变革方略》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作者:高连奎、秦逸飞著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居于世界第一,如今中国又重新回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
根据世界银行的算法,中国不仅经济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一,而且实体经济的总量已经是美国的2~5倍。
没有了标杆的中国如何改革将是一个更难的问题。
中国如何才能从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变成引领全球进步的世界第一“文明大国”?这是本书所思考的问题,也是中国未来二十年所面临的问题。
本书以世界大潮流为背景进行分析,梳理了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兴衰变迁,分析了世界五次大变革的潮流大势,解析了当下中国各个阶层的现状,指出了隐藏在中国改革背后的阻力和动力,展望了中国变革的目标,解答了中国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作者认为中国只有迎合世界级潮流大势,才能真正走到世界的前面,成为世界文明的领导者,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
这不仅关系到当下中国的变革方向,也关系未来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位置。
《中国大视野:国际热点问题透视》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作者: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本书选取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最热门的若干个问题,深入浅出地进行阐释和回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每一个国际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说清楚,讲透彻。
每个主题按问题的起源、问题演变的历史、问题的现状、解决思路或未来展望等结构进行编写。
《大外交》出版社:海南出版社作者:(美)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纵观近三百年的历史,从现代国家制度之父红衣主教黎塞留,到罗斯福、斯大林;从德国的统一、德国的两次战败,到战后冷战的开始与结束;本书旁征博引地论述了权利的均衡与外交的艺术塑造了我们这个世界的格局。
亨利基辛格凭借其致力于国际事务的经验,运用丰富的历史知识及智慧幽默的文笔,描述了世界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分析了各国外交风格的差异,重点揭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思想渊源,是一部了解近现代世界史的必读之作《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3:中国周边》出版社:九州出版社作者:王伟著在《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前两部总销量突破50万册之际,作者王伟再续精彩,从地缘政治、金融经济、军事战略三方面,分别讲述了中国与周边日本、俄罗斯、朝鲜、蒙古等邻国错综复杂的历史矛盾、领土争端、政治博弈等多角度的国际关系。
全书用事实和数字说话,以全球金融时政热点为背景,既包括了美国发起“货币战争”、中日钓鱼岛之争、朝鲜半岛核危机、克里米亚脱乌入俄等焦点新闻背后的大国博弈,也涉及了中国“辽宁号”航母的战略意义、由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引出的大国之战的三种模式等。
详尽的资料,鲜明的观点,将大国博弈的阴谋和真相赤裸裸地展现给读者,让我们在深入浅出的说理中找到了影响世界格局变迁的历史规律。
《网络强国:中美网络空间大博弈》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作者:方兴东,胡怀亮著斯诺登事件引爆了全球对网络空间战略的关注与觉醒。
作为拥有庞大网民数量的国家,中国如何完成网络空间战略的设计,并部署实施,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重大议题。
《网络强国:中美网络空间大博弈》分析了斯诺登事件背后的复杂成因、各国网络空间战略,并从政府背景、行业发展以及制度设计等不同的维度做了深入思考,以大量的数据、翔实的资料为依据,试图从不同的层面梳理出一个清晰的网络空间战略脉络,提出了我国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路径,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冷战时代的我们》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作者:袁晞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西方开始了冷战,新中国成立后也处在冷战的大背景中,本书描述了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两个阵营在全世界的斗争,有在各个地区的争夺,有在各方面施展的谋略,还有一定的妥协。
同时叙述了中国政府在这些事件中的所作所为,重点介绍了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为代表的中国媒体对大量国际事件的报道,还有中国民众在那个时期通过媒体对国际事件的了解情况。
书中结合最新的国际资料和各国解密的档案,披露了很多一般所不知道的内幕。
《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无法回避的大国冲突及对地理宿命的抗争》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作者:[美]罗伯特·D.卡普兰(Robert D.Kaplan)著同为金砖国家,中国比巴西更具发展潜力,是地理位置决定的?北京和新德里的新型竞争是战争技术和财富发展的共同表现?崛起的中国和印度,何以格外推崇马汉的海权论?“辽宁号”航母的诞生是否意味中国海军正在走向深蓝?作为北约成员国,土耳其为何要推动以色列和叙利亚的和谈,并率先与阿萨德作对?它为何又要在加沙以巴勒斯坦人的保护者自居?麦金德准确遇见了北约与苏联的对抗以及前苏联的解体?德国的中心地理位置及其内在文化态度讲怎样决定欧洲的走向?卡普兰在本书中以地理为主线,通过地图导出地缘政治,并将地理作为手术刀,结合其毕生观察、发现和相关理论来剖析国际关系和全球化中无法解释的冲突。
同时,他以地理的逻辑解释历史现象,解析当前世界地缘政治热点,预测未来全球事件的演变。
通过对气候、地势和地理位置的考察,卡普兰回顾和分析了欧洲、俄罗斯、中国、印度、土耳其、伊朗和中东等地的历史热点和潜在危机,并全面地预测了欧亚大陆的下一个冲突周期。
本书睿智地辩驳了那些认为全球化会战胜地缘的观点,告诉读者地理对于塑造历史有多么重要,并进一步指出那些永恒的真相和地理的事实是如何能够帮助人们避免本世纪即将发生的灾难。
《从雅尔塔到板门店:美国与中、苏、英(1945-195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作者:华庆昭著《从雅尔塔到板门店:美国与中、苏、英(1945-1953)(修订本)》是作者在长期从事美国研究,特别是潜心研究美英两国原始档案的基础上的力作,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
它以杜鲁门总统当政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和行动为经,以当时美国、中国、苏联和英国之间的关系为纬,起自罗斯福在雅尔塔会议后匆匆去世,终至朝鲜战争在板门店停战落幕,气势磅薄地叙述了二战后最初8年中错综复杂、纵横捭阖的全球大局;在结论中分析了影响杜鲁门外交的诸种因素。
注解部分的厚实使读者眼睛一亮,其中也不乏精彩的叙述和披露。
《从雅尔塔到板门店:美国与中、苏、英(1945-1953)(修订本)》既是关于冷战初期美国外交和大国间关系的叙事史,也是对于美国外交政策规律性的总结。
1992年先出了中文版,又由美国康奈尔大学东亚丛书于1993年出了英文版,在中外学术界和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广泛推介,以迄于今;有的大学在有关课程教学大纲中将它列为必读参考书,有的评论者将它誉为本领域的“扛鼎之作”。
《战后西欧国际关系(1945-1984)》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作者:陈乐民“陈乐民作品”专著之一种。
含《战后西欧国际关系(1945—1984)》、《东欧巨变和欧洲重建(1989—1990)》两部书,集中于作者对战后欧洲国际关系的梳理工作。
《1500年以来的英国与世界》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作者:陈晓律著以时间顺序为轴线,分别涉及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的三个重要领域:英国史、现代化和资本主义史。
作者以英国为出发点,首先叙述了1500年以来英国历史上的重大问题;继而从历史的角度,解读欧美主要国家的发展史,并对第三世界国家在现代化浪潮冲击下,如何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其中许多问题如马来西亚政治现代化研究等在国内尚少有人涉及。
《国际战略研究丛书:大国的亚太战略》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作者:周方银《国际战略研究丛书:大国的亚太战略》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与相关机构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客观、翔实地阐述了美国、日本、印度、俄罗斯、欧盟等的亚太战略,以及中国作为亚太大国崛起的影响和所面临的复杂局势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