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
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每章课后习题答案全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分)1. GDP2.均衡产出3.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平”4.流动性偏好5.通货膨胀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2.下列项目中,()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B.股息;C.企业对灾区的捐献;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3.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
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A.2/3;B.3/4;C.4/5;D.1;4.假设消费者在T年(退休前)时预计退休后每年可得额外的退休金10 000元,根据生命周期假说,该消费者与原来相比较,将()。
A. 在退休前不改变,退休后每年增加10 000元消费;;B. 在退休前增加10 000元消费,退休后不再增加消费;C. 以T年起至生命结束每年增加消费10 000元;D. 将退休后可得到的退休金额均匀地用于增加T年以后的消费中。
5.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大变动;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的影响;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6.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A.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B.消费需求变化得反复无常以至于影响投资;C.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D.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
,净税收T=20,投资I=70-400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IS曲7.若消费函数为C=40+0.8Yd线().A.右移10单位;B.左移10单位;C.右移40单位;D.左移40单位.8.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不是其职能.A.制定货币政策;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C. 发行货币;D. 为政府赚钱9.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10.在下述何种情况下,会产生挤出效应().A.货币供给的下降提高利率,从而挤出了对利率敏感部门的私人支出;B.对私人部门税收的增加引起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下降;;C. 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提高,从而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支出;D.政府支出的下降导致消费支出的下降。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高鸿业.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高鸿业.答案详解第一章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作业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2.当消费函数为c=a+by(a>0,0<b<1),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3.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这将导致均衡收入GDP增加:D.200亿元计算过程:投资等于储蓄,所以储蓄增加60亿元,边际储蓄倾向为0.3,所以收入增加=储蓄增加/边际储蓄倾向=60/0.3=200亿元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等于零,但非计划投资必然为零。
因为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即等于消费加计划投资的产出,因此计划存货不一定为零。
但是非计划存货投资如果不为零,则产出与需求不一致,不是均衡产出水平,因此在均衡产出你水平,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5.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不能。
根据c=c(y)消费曲线的图形可以看出,随着消费曲线向右延伸,这条曲线和45°线的距离越来越大,曲线上个点的斜率越来越小,说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同时曲线上各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也越来越小,说明平均消费倾向也递减,但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由于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一部分,所以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但平均消费倾向则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因为消费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收入。
6.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凯恩斯定律: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这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社会经济背景: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时,面对的是1929-1933年的大萧条,公认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的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能保持不变。
(完整版)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和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一、选择题1.国内生产总值表示一定时期内的某一国家或地区领土范围内( D )的市场价值总和.考察GDP的概念A。
所有经济交易 B。
所有市场交换的最终商品和劳务C.所有商品与劳务D.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2.已知某个国家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时为2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折旧是300亿美元。
这样,这个国家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A).总投资500=净投资+折旧300A.500和200亿美元B。
2500和2200亿美元C. 500和300亿美元D.1500和2200亿美元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支出是指(C)。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转移支付之和C.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D.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转移支付以及公债利息等之和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故政府支出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4.在二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等于(A )。
A.C+IB.C+I+GC.C+I+G+X-M D。
C+I+G+X5.在四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等于(B)。
A.C+I+G+X B。
C+I+G+X-MC.C+I+G+M D。
C+I+G+M-X6.下面哪一部分收入不是居民挣得的但他们却拿到了?(A)。
A.转移支付 B。
利息C.租金D.利润7.假如某人不出租他的房子而是自己使用,这部分房租(B )。
A.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出租房子不属于生产行为B。
算入国内生产总值,按出租可以得到的租金计算C。
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房子由房主本人居住D。
不算入国内生产总值,因为没有经过市场活动8.下列何种行为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 D )。
A。
购买公司债券 B.购买公司股票C.购买国债 D。
上述都不是9.根据国民收入核算的法则,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 A )。
高鸿业人大最新版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 (产出) 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 (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二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而且曲线的变动趋势相同。
(2)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 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 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 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 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习题(1)

(1)B(2)B(3)A(4)B(5)B(6)A(7)C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一、选择题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A、政府转移支付B、政府购买C、消费支出D、出口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A、政府支出增加B、政府税收增加C、政府税收减少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B、缓和了萧条也减少了政府债务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4.商业银行之所以有超额储备,是因为:A、吸收的存款太多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二、计算题1、假设一经济有如下关系:C=100+0.8Yd(消费)I=50(投资)g=200(政府支出)Tr=62.5(政府转移支付)t=0.25(边际税率)单位都是10亿美元(1)求均衡收入;(2)求预算盈余BS;(3)若投资增加到I=100时,预算盈余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4)若充分就业收入y*=1200,当投资分别为50和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为多少?(5)若投资I=50,政府购买g=250,而充分就业收入仍为1200,试问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多少?答案:(1)Y=C+I+G=100+0.8Yd+50+200=100+0.8(Y-0.25Y+62.5)+250 解得Y=1000(2)BS=tY- G- TR=0.25×1000-200-62.5=-12.5(3)Y=C+I+G=100+0.8(Y-0.25Y+62.5)+100+200 解得Y=1125BS=tY- G - TR=0.25×1125-200-62.5=18.75由预算赤字变成了预算盈余,因为投资增加,带动产出增加,在相同的边际税率下税收增加,导致出现盈余。
【实用资料】人大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答案.pdf

1998 年
1999 年
数量
价格
数量
价格
书本
100
10 美元
110
10 美元
面包(条)
200
1 美元
200
1.5 美元
菜豆(千克)
500
0.5 美元
450
1 美元
(1)1998 年名义 GDP; (2)1999 年名义 GDP; (3)以 1998 年为基期,1998 年和 1999 年实际 GD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 GDP 变化多少百 分比? (4)以 1999 年为基期,1998 年和 1999 年实际 GD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 GDP 变化多少百 分比? (5)“GDP 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 GDP 的基期的价格”这话对否? (6)以 1998 年为基期,计算 1998 年和 1999 年的 GDP 折算指数。 解答:(1)1998 年名义 GDP = 100×10 + 200×1 + 500×0.5 = 1450 美元
4.假定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公司支付 7.5 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 50 千克银卖 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 10 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 5 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 卖给消费者,售价 40 万美元。 (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 GDP; (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 GDP。 (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 GDP。 解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 40 万美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1) 国民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3) 国民生产总值(4) 个人收入(5) 个人可支配收入(6) 个人储蓄答:(1) 国民收入=雇员佣金+企业利息支付+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6.假定一国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试计算:(1) 国民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收入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 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4800-(800-300)=4300(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4800-(3000+800+960)=40(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960+30=990(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4300-990=3310(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7.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 储蓄(2) 政府支出(3) 投资答:(1)储蓄=DPI-C=4100-3800=300(2)因为:I+G+(X-M)=S+T所以:I=S+(T-G)-(X-M)=300-200-(-100)=200(3)政府支出G=11002.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0,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则应该为0。
3.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答:MPC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的;APC总是大于零,但不一定小于1,因为在收入为零时,自然消费总是存在的。
5.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答:储蓄增加将使需求减少,从而均衡收入也会减少。
6.当税收为收入的函数时,为什么税率提高时,均衡收入会减少? 定量税增加会使收入水平上升还是下降,为什么?答:税率提高时,个人收入将减少,从而使消费减少,导致国民收入减少。
9.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10亿美元)。
(1) 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 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为多少?(3) 若投资增至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4) 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 ,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5) 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答:c=100+0.8y ,i =50(1)由 100+0.8y +50=yy=(100+50)/(1-0.8)=750c=100+0.8×750=750s =i =50(2)非自愿存货积累=800-750=50(3)△y=△I ÷(1-b)=50÷(1-0.8)=250(4)y=(100+50)÷(1-0.9)=1500(5)s=50(6)y=50÷(1-0.9)=500(7)自发消费a 的变化不影响乘数,边际消费倾向b 越大,则乘数也越大。
10.假设某经济社会储蓄函数为S=-100+0.8y ,投资从300增至500时(单位:10亿美元),均衡收入增加多少?若本期消费是上期收入的函数,即试求投资从300增至500过程中1、2、3、4期收入各为多少?答:由均衡条件可知:(1)i = s =-11+0.25y当i =300时,y=(1000+300)÷0.25=5200当 i =500时,y=(100+500) ÷0.25=6000均衡收入增加(6000-5200)=800(2)因为:所以:11.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 ,投资 i =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 (单位均为10亿美元),税率t=0.25。
(1) 求均衡收入。
(2) 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3) 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用:<1>增加政府购买;<2>减少税收;<3>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数额(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 答:(1)(2) 50075.0100011++=++=--t t t t y i by a y 875.57165005.566275.0100050.5662500555075.010005550500540075.010005400500520075.010004321=+⨯+==+⨯+==+⨯+==+⨯+=y y y y 5.02.012,24.08.0,5.2)1(11==-==-=-===--=b K K K K t b K b tr T G I 10004.0400))25.01(8.01()5020050100())1(1()())1((=÷=-⨯-÷+++=-⨯-÷⨯+++=+++⨯-⨯+=t b tr b G I a Y GI tr Y t b a Y(3)△Y =1200-1000=200第十五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4.(2) 若储蓄为S =-40+0.25y (单位:美元),找出与上述投资相均衡的收入水平。
7.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5r(1) 画出利率为10%、8%和6%而收入为800美元、900美元和1000美元时的货币需求曲线。
(2) 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50美元,价格水平P=1,找出货币需求与供给相均衡的收入和利率。
(3) 画出LM 曲线,并说明什么是LM 曲线。
(4) 若货币供给为200美元,再画一条LM 曲线,这条LM 曲线与(3)这条LM 曲线相比,有何不同?(5) 对于(4)中这条LM 曲线,若r=10%,y=1100美元,货币需求与供给是否均衡? 若不均衡利率会怎样变动?:(5)因为:0.2×1100-5×100=170≠200所以:该点为非均衡点。
此时,货币需求小于供给,利率将下降。
9.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二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 ,投资 i =150-6r ,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 (单位都是亿美元)。
(1) 求IS 和LM 曲线;(2) 求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3) 若上述二部门经济为三部门经济,其中税收T=0.25y ,政府支出G=100(亿美元),货币需求为L=0.2y-2r ,实际货币供给为150亿美元,求IS 、LM 曲线及均衡利率和收入。
答:(1)易知:S=-100+0.2y令 150-6r=-100+0.2yIS 曲线为:0.2y+6r=250LM 曲线为:0.2y-4r=150(2)解联立方程组0.2y+6r=2500.2y-4r=150得:y=950 r =10%(3)(150-6r )+100=(-100+(1-0.8)×(1-0.25)×y )+0.25y得:IS 曲线 0.4y+6r=3504005.0/20020031002/2002002805.2/2002001==⋅∆⇒=⋅∆⋅><-=-=∆⇒=∆⋅-><==∆⇒=∆⋅><G T G T K T T K G G K b T G 令令令rr y yr 2056025.0)5140(25.0405100-=÷-=+-=-则15052.0150/=-==r y P M m 令20052.0=-r y 令LM曲线0.2y-4r=150解得:y=5750/7 r=25/7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3.假设LM方程为y=500+25r (货币需求L=0.2y-5r,货币供给为100美元)。
(1) 计算:<1>当IS为y=950-50r (消费c=40+0.8y,投资i =140-10r,税收t=50 ,政府支出g=50);和<2>当IS为y=800-25r (消费c=40+0.8y,投资i = 110-5r,税收t=50,政府支出g=50) 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2) 政府支出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情况<1>和<2>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3) 说明政府支出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为什么情况<1>和<2>中收入的增加有所不同。
答:(1)情况<1>LM曲线:y=500+25r IS曲线:y=950-50r解得:r=6 y=650 i =140-10r=80情况<2>LM曲线:y=500+25r IS曲线:y=800-25r解得:r=6 y=650 i =110-5r=80(2)情况<1>求IS曲线:I+(G+△G)=S+T(140-10r)+(50+30)= -40+(1-0.8)(y-50)+50所以:y=1100-50rG增加,LM不变,LM仍为:y=500+25rIS曲线为:y=1100-50r解得:r=8 y=700情况<2>类似地求得:IS曲线:y=950-25rLM曲线:y=500+25r解得:r=9 y=725(3)因为情况<1>的投资利率乘数为10,情况<2>中为5,故:当△G使r 上升时,情况<1>中,△i =(140-80)-(140-60)= -20情况<2>中,△i =(110-45)-(110-30)= -15由于KG=5,求挤出效应:情况<1>中,-20×5= -100情况<2>中,-15×5= -75可以求得无挤出效应时:△y=30×5= 150所以:情况<1>中,△y=150-100=50情况<2>中,△y=150-75= 75故:情况<1>中,y=650+50=700情况<2>中,y=650+75=7255.假设货币需求为L=0.2y-10r,货币供给为200美元,c=60+0.8y,t=100,i =150,g=100。
(1) 求IS和LM方程;(2) 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3) 政府支出从100美元增加到120美元时,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何变化?(4) 是否存在“挤出效应”?(5) 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