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小说及戏曲》PPT课件
合集下载
宋代文学概述PPT课件

• 北宋文学的时代背景
– 宋太祖曾在宫中立碑:“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 事人。”作出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策。
– 宋代统治者采用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对文官 特别优待,大量吸纳中小地主的知识分子参政, 使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 他们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文以载 道”的思想在宋代文坛上占据着统治地位,形 成了宋代士人独特的风采。
2
宋代文学概述
• 北宋文学的时代背景
– 宋朝在世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最早的纸 币和银行,银行可以贷款、异地付款。
– 国家大量开采金、银、铜、铁、煤等矿藏,全 国各地出现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制造工厂和加 工工厂,厂里的工人可按期领工资。元丰年间, 中国华北地区钢铁产量为15万吨,而英国在工 业革命之后1788年的钢铁产量为7. 6万吨。
14
宋代文学概述
• 北宋的文学创作情况
– 诗文
——江西诗派 形成了“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色,代表
人物黄庭坚,提倡句法散文化,用典故,去陈反俗,好奇特,崇瘦硬。
——道学派古文 以理学家张载、程颢、程颐、周敦颐、朱熹为主的道学派古文,
为文从容平易、比较通俗,但缺乏文采,以专门发挥性理,表彰经义 为主。
9
宋代文学概述
• 宋代文学的特点
– 宋代文人多用诗文来表现有关政治、社会的严 肃内容,词则用来抒写纯属个人私生活的幽约 情怀,诗文和词就有了明确的分工:诗文主要 用来述志,词则用来娱情。
10
宋代文学概述
– 宋代散文沿着唐代散文的道路而发展,将议论、 叙事、抒情三种主要功能融为一体,使散文的 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最终的 成就超过了唐文 。
18
宋代文学概述
– 宋太祖曾在宫中立碑:“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 事人。”作出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策。
– 宋代统治者采用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对文官 特别优待,大量吸纳中小地主的知识分子参政, 使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 他们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文以载 道”的思想在宋代文坛上占据着统治地位,形 成了宋代士人独特的风采。
2
宋代文学概述
• 北宋文学的时代背景
– 宋朝在世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最早的纸 币和银行,银行可以贷款、异地付款。
– 国家大量开采金、银、铜、铁、煤等矿藏,全 国各地出现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制造工厂和加 工工厂,厂里的工人可按期领工资。元丰年间, 中国华北地区钢铁产量为15万吨,而英国在工 业革命之后1788年的钢铁产量为7. 6万吨。
14
宋代文学概述
• 北宋的文学创作情况
– 诗文
——江西诗派 形成了“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色,代表
人物黄庭坚,提倡句法散文化,用典故,去陈反俗,好奇特,崇瘦硬。
——道学派古文 以理学家张载、程颢、程颐、周敦颐、朱熹为主的道学派古文,
为文从容平易、比较通俗,但缺乏文采,以专门发挥性理,表彰经义 为主。
9
宋代文学概述
• 宋代文学的特点
– 宋代文人多用诗文来表现有关政治、社会的严 肃内容,词则用来抒写纯属个人私生活的幽约 情怀,诗文和词就有了明确的分工:诗文主要 用来述志,词则用来娱情。
10
宋代文学概述
– 宋代散文沿着唐代散文的道路而发展,将议论、 叙事、抒情三种主要功能融为一体,使散文的 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最终的 成就超过了唐文 。
18
宋代文学概述
宋代文学史培训演示课件.ppt

适情调。
宋初 “三体” · 白体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巨野人。 今存诗580余首。 三类诗值得重视: ⒈ 疾苦感喟诗 《感流亡》 《对雪》
对雪
帝乡岁云暮,衡门昼长闭。五日免常参,三馆无公事。 读书夜卧迟,多成日高睡。睡起毛骨寒,窗牖琼花坠。 披衣出户看,飘飘满天地。岂敢患贫居,聊将贺丰岁。 月俸虽无余,晨炊且相继。薪刍未阙供,酒肴亦能备。 数杯奉亲老,一酌均兄弟。妻子不饥寒,相聚歌时瑞。 因思河朔民,输税供边鄙。车重数十斛,路遥几百里。 羸蹄冻不行,死辙冰难曳。夜来何处宿,阒寂荒陂里。 又思边塞兵,荷戈御胡骑。城上卓旌旗,楼中望烽燧。 弓劲添气力,甲寒侵骨髓。今日何处行,牢落穷沙际。 自念亦何人,偷安得如是。深为苍生蠹,仍尸谏官位。 謇谔无一言,岂得为直士。褒贬无一词,岂得为良史。 不耕一亩田,不持一只矢。多惭富人术,且乏安边议。 空作对雪吟,勤勤谢知己。
神宗朝 南渡后
西昆体
苏梅 荆公体
苏黄 苏门六君子 江西诗派 南宋四大家
江湖 四灵
宋 代 文 学
宋代文学理论
词论
李清照《词论》 张炎《词源》
诗论
司马光《读诗话》 叶梦得《石林诗话》
沈义文《乐府指迷》 张戒《岁寒堂诗话》 姜夔《白石道人诗话》
严羽的《沧浪诗话》
文论
古文家 文道合一
政治家 文以载道
道学家 作文言道
宋 代
文
学
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
统治者 内部矛盾
宋 代 文 学
农业
兴水利、垦荒、 新农具、稻米
手工业
纺织业、瓷器业、 印刷业
经济繁荣
税收白银1亿两、清3 千万、1900年8千万
科技进步
造纸、印刷、 火药、指南针来自金融业交子、钱引
宋初 “三体” · 白体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巨野人。 今存诗580余首。 三类诗值得重视: ⒈ 疾苦感喟诗 《感流亡》 《对雪》
对雪
帝乡岁云暮,衡门昼长闭。五日免常参,三馆无公事。 读书夜卧迟,多成日高睡。睡起毛骨寒,窗牖琼花坠。 披衣出户看,飘飘满天地。岂敢患贫居,聊将贺丰岁。 月俸虽无余,晨炊且相继。薪刍未阙供,酒肴亦能备。 数杯奉亲老,一酌均兄弟。妻子不饥寒,相聚歌时瑞。 因思河朔民,输税供边鄙。车重数十斛,路遥几百里。 羸蹄冻不行,死辙冰难曳。夜来何处宿,阒寂荒陂里。 又思边塞兵,荷戈御胡骑。城上卓旌旗,楼中望烽燧。 弓劲添气力,甲寒侵骨髓。今日何处行,牢落穷沙际。 自念亦何人,偷安得如是。深为苍生蠹,仍尸谏官位。 謇谔无一言,岂得为直士。褒贬无一词,岂得为良史。 不耕一亩田,不持一只矢。多惭富人术,且乏安边议。 空作对雪吟,勤勤谢知己。
神宗朝 南渡后
西昆体
苏梅 荆公体
苏黄 苏门六君子 江西诗派 南宋四大家
江湖 四灵
宋 代 文 学
宋代文学理论
词论
李清照《词论》 张炎《词源》
诗论
司马光《读诗话》 叶梦得《石林诗话》
沈义文《乐府指迷》 张戒《岁寒堂诗话》 姜夔《白石道人诗话》
严羽的《沧浪诗话》
文论
古文家 文道合一
政治家 文以载道
道学家 作文言道
宋 代
文
学
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
统治者 内部矛盾
宋 代 文 学
农业
兴水利、垦荒、 新农具、稻米
手工业
纺织业、瓷器业、 印刷业
经济繁荣
税收白银1亿两、清3 千万、1900年8千万
科技进步
造纸、印刷、 火药、指南针来自金融业交子、钱引
中国戏曲ppt课件

中国戏曲ppt课件
2024/1/26
1
2024/1/26
• 中国戏曲概述 • 戏曲表演艺术 • 戏曲音乐与唱腔 • 戏曲舞台美术 • 经典剧目赏析 • 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2
01
中国戏曲概述
2024/1/26
3
定义与特点
2024/1/26
定义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 术,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 等多种艺术元素于一体。
感谢观看
2024/1/26
28
2024/1/26
10
03
戏曲音乐与唱腔
2024/1/26
11
声腔与板式
声腔
戏曲音乐的基础,不同剧种有不同的 声腔体系,如京剧的西皮、二黄,川 剧的高腔、昆腔等。
板式
声腔中的节奏形式,通过板眼(强拍 和弱拍)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 气氛,如京剧中的原板、慢板、快板 等。
2024/1/26
12
乐器与伴奏
传统剧目的传承方式
探讨传统剧目如何通过口传心授、师徒相传等方式进行传 承,并分析这些传承方式的优缺点。
传统剧目的保护措施
介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传统剧目的保护措施,如建立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设立传承人制度等,并分析这些措施的 实施效果。
25
新编剧目的创新与发展
1
新编剧目的创作背景与动机
分析新编剧目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创作动机, 如反映时代精神、探索新的表演手法等。
14
04
戏曲舞台美术
2024/1/26
15
布景与道具
2024/1/26
布景
戏曲舞台布景简约而富有象征性,常采用象征性物件或局部景象来代表整体环境 ,如以山水画代表室外景象,以桌椅代表室内环境。
2024/1/26
1
2024/1/26
• 中国戏曲概述 • 戏曲表演艺术 • 戏曲音乐与唱腔 • 戏曲舞台美术 • 经典剧目赏析 • 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2
01
中国戏曲概述
2024/1/26
3
定义与特点
2024/1/26
定义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 术,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 等多种艺术元素于一体。
感谢观看
2024/1/26
28
2024/1/26
10
03
戏曲音乐与唱腔
2024/1/26
11
声腔与板式
声腔
戏曲音乐的基础,不同剧种有不同的 声腔体系,如京剧的西皮、二黄,川 剧的高腔、昆腔等。
板式
声腔中的节奏形式,通过板眼(强拍 和弱拍)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 气氛,如京剧中的原板、慢板、快板 等。
2024/1/26
12
乐器与伴奏
传统剧目的传承方式
探讨传统剧目如何通过口传心授、师徒相传等方式进行传 承,并分析这些传承方式的优缺点。
传统剧目的保护措施
介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传统剧目的保护措施,如建立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设立传承人制度等,并分析这些措施的 实施效果。
25
新编剧目的创新与发展
1
新编剧目的创作背景与动机
分析新编剧目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创作动机, 如反映时代精神、探索新的表演手法等。
14
04
戏曲舞台美术
2024/1/26
15
布景与道具
2024/1/26
布景
戏曲舞台布景简约而富有象征性,常采用象征性物件或局部景象来代表整体环境 ,如以山水画代表室外景象,以桌椅代表室内环境。
《宋代文学史》课件

3
吴承恩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通过 描写唐僧取经的故事,展现了那一时期社会的奇 幻世界。
宋代小说特点及影响
宋代小说的特点在于其情节曲折离奇 ,人物形象鲜明,语言优美生动。
宋代小说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宝库,同 时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05
02
宋代散文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密 切相关,体现了宋代社会的多元化和繁荣。
03
宋代散文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较大的创新,为后世 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代散文代表人物及作品
欧阳修
《醉翁亭记》、《秋声赋》等, 他的作品文笔优美,思想深邃, 受到后世文学家和读者的广泛赞 誉。
王安石
《泊船瓜洲》、《登飞来峰》等 ,他的作品简洁明快,寓意深远 ,表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人生 追求。
宋诗特点
宋诗注重思想性和哲理思考,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 远。
宋诗流派
宋诗主要分为江西诗派、江湖诗派、豪放派等流派, 各具特色。
宋诗代表人物及作品
王安石
《泊船瓜洲》、《登飞来峰》等。
陆游
《示儿》、《游山西村》等。
苏轼
《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散文概述
01
宋代散文是宋代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唐诗 之后的重要文学形式。
宋代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宋代文学与绘画的关系
宋代文学与绘画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宋代文人画注重文学与艺术的结合 ,许多文人墨客如苏轼、黄庭坚等既 善绘画又通文墨,他们的作品充满了 文学意蕴。同时,宋代绘画也常常以 文学作品为创作题材,如《清明上河 图》等名画即取材于文学作品。
VS
宋代绘画与文学相互融合,丰富了各 自的艺术表现形式。绘画通过文学的 描述和启发,能够更好地表现主题和 意境,而文学则借助绘画的形象和色 彩,更加生动地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 形象。这种融合使得宋代文学和绘画 都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
第十六讲 宋代的小说与戏曲完整ppt

作品有〈錯斬崔寧〉〈志誠張主管〉〈碾玉觀音〉 〈菩薩蠻〉〈西山一窟鬼〉〈抝相公〉〈馮玉梅團 圓〉等。
長篇
都是淺近的文言與不十分成熟的白話夾雜的合用, 在語言的運用上,比起短篇都幼稚得多。
現存的作品有〈新編五代史平話〉〈宣和遺事〉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三種。
宋人話本的文學特色
得勝頭迴(入話):
宋代的各種戲曲
滑稽戲: 戲曲的最初階段,原是舞蹈、音樂和歌唱的混合形式,在古代,主要是巫覡在祭祀中的歌舞。
多屬志怪傳奇方面,無論內容文體,多沿襲舊風,缺少新創。
其內容大都以詼諧諷刺為主,有時內容也相當嚴肅, 最初的話本(或稱平話),原是很粗略的提綱,但聽故事的大都是平民,為求易於了解,自然要用最流行的白話,同時對於人物、風
景、事態等都得加以細緻的描述, 於是這種底本,便成為完全白話的形式,切於實用。
現存的作品有〈新編五代史平話〉〈角宣和色遺事與〉〈佈大置唐三方藏取面經詩都話相〉三當種。複雜,時人稱為「雜戲」。
傀儡戲與影戲: 傳奇有樂史〈綠珠傳〉、 〈楊太真外傳〉、秦醇〈趙飛燕別傳〉、無名氏〈梅妃傳〉等。
董西廂加入了鄭恆、法聰一類的人物,初步突出了紅娘這位人物的重要性。
宋人話本的文學特色
駢散夾雜:
後代小說中每逢寫到美女、戰爭、結婚等特 殊場面時,總會來一篇駢文或長詩長詞,這 種形式,也是話本遺留下來的。
反映社會內容與生活面貌:
由於話本來自民間,比起唐人傳奇小說更為 大膽、真實。話本中的主角,主要是手工業 者、婦女、商店職工和下層人民,話本反映 出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希望。
宋代白話小說的興起
文體來源:
唐代那種講唱兼用、散韻夾雜的變文之傳播, 醞釀成許多文體通俗的民間文學,它們已有 很濃厚的白話成分,成為宋代白話小說的先 聲。
長篇
都是淺近的文言與不十分成熟的白話夾雜的合用, 在語言的運用上,比起短篇都幼稚得多。
現存的作品有〈新編五代史平話〉〈宣和遺事〉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三種。
宋人話本的文學特色
得勝頭迴(入話):
宋代的各種戲曲
滑稽戲: 戲曲的最初階段,原是舞蹈、音樂和歌唱的混合形式,在古代,主要是巫覡在祭祀中的歌舞。
多屬志怪傳奇方面,無論內容文體,多沿襲舊風,缺少新創。
其內容大都以詼諧諷刺為主,有時內容也相當嚴肅, 最初的話本(或稱平話),原是很粗略的提綱,但聽故事的大都是平民,為求易於了解,自然要用最流行的白話,同時對於人物、風
景、事態等都得加以細緻的描述, 於是這種底本,便成為完全白話的形式,切於實用。
現存的作品有〈新編五代史平話〉〈角宣和色遺事與〉〈佈大置唐三方藏取面經詩都話相〉三當種。複雜,時人稱為「雜戲」。
傀儡戲與影戲: 傳奇有樂史〈綠珠傳〉、 〈楊太真外傳〉、秦醇〈趙飛燕別傳〉、無名氏〈梅妃傳〉等。
董西廂加入了鄭恆、法聰一類的人物,初步突出了紅娘這位人物的重要性。
宋人話本的文學特色
駢散夾雜:
後代小說中每逢寫到美女、戰爭、結婚等特 殊場面時,總會來一篇駢文或長詩長詞,這 種形式,也是話本遺留下來的。
反映社會內容與生活面貌:
由於話本來自民間,比起唐人傳奇小說更為 大膽、真實。話本中的主角,主要是手工業 者、婦女、商店職工和下層人民,話本反映 出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希望。
宋代白話小說的興起
文體來源:
唐代那種講唱兼用、散韻夾雜的變文之傳播, 醞釀成許多文體通俗的民間文學,它們已有 很濃厚的白話成分,成為宋代白話小說的先 聲。
宋元话本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中文系 古代文学 教学课件

“话本”定义中的两个关键点:
“说话”或“说话人” “底本”
“说话”和“说话人”
“说话”是一种技艺,一种职业,是 古代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特殊名称, 相当于后世的“说书”。
“说话”渊源很久,大约隋唐时始 称“话” 或“说话” 。
隋·侯白《启颜录》:“白在散官,隶 属杨素,爱其能剧谈,每上番日,即 令谈戏弄,或从旦至晚始得归。后出 省门,即逢素子玄感,乃云:‘侯秀 才可与玄感说一个好话。’”(见《太
二、小說與先秦兩漢散文
先秦兩漢散文從多方面給小說文體的形成提供了藝術經驗。其中,影響 最大者為寫人、敘述故事和政治、軍事方面的抗爭。
三、小說與寓言
“愚公移山”——《列子·汤问》 “狐假虎威”——《战国策·楚一》 “画蛇添足”——《战国策·齐二》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察今》 “揠苗助长”——《孟子·公孙丑》
供话,为幕士请给,讲诸史俱通,于咸淳年间敷演《复华篇》 及《中兴名将传》。”王六大夫所讲,即为宋人抗金复国故 事,属 “今”的范畴。
讲史话本(一):体制
体制: 分卷(则)标目; 开场诗散场诗; 断代编年。
讲史题材往往时间跨度较长,内容较 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讲演完毕。说 话艺人需要将有关内容提炼成故事单 元,反映在书面上便是分卷分则并加 上情节提示即标目。
胡应麟在万历十七年(1589)写成《九流绪论》上中下三部(见《九流
绪论引》),编在《少室山房笔丛》。在《九流绪论下》他对小说家作了分 类,这是小说史上明确对文言小说进行分类的第一个记录 。以科学的小说概 念来衡量,丛谈、辨订、箴规三类都不是小说,只能用本不属小说概念范畴 的笔记来称呼。
★纪昀等所编《四库全书总目》分类理论:
有比较接近的作品。 神仙讲的是道教的故事,写神仙点化托渡世人。
“说话”或“说话人” “底本”
“说话”和“说话人”
“说话”是一种技艺,一种职业,是 古代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特殊名称, 相当于后世的“说书”。
“说话”渊源很久,大约隋唐时始 称“话” 或“说话” 。
隋·侯白《启颜录》:“白在散官,隶 属杨素,爱其能剧谈,每上番日,即 令谈戏弄,或从旦至晚始得归。后出 省门,即逢素子玄感,乃云:‘侯秀 才可与玄感说一个好话。’”(见《太
二、小說與先秦兩漢散文
先秦兩漢散文從多方面給小說文體的形成提供了藝術經驗。其中,影響 最大者為寫人、敘述故事和政治、軍事方面的抗爭。
三、小說與寓言
“愚公移山”——《列子·汤问》 “狐假虎威”——《战国策·楚一》 “画蛇添足”——《战国策·齐二》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察今》 “揠苗助长”——《孟子·公孙丑》
供话,为幕士请给,讲诸史俱通,于咸淳年间敷演《复华篇》 及《中兴名将传》。”王六大夫所讲,即为宋人抗金复国故 事,属 “今”的范畴。
讲史话本(一):体制
体制: 分卷(则)标目; 开场诗散场诗; 断代编年。
讲史题材往往时间跨度较长,内容较 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讲演完毕。说 话艺人需要将有关内容提炼成故事单 元,反映在书面上便是分卷分则并加 上情节提示即标目。
胡应麟在万历十七年(1589)写成《九流绪论》上中下三部(见《九流
绪论引》),编在《少室山房笔丛》。在《九流绪论下》他对小说家作了分 类,这是小说史上明确对文言小说进行分类的第一个记录 。以科学的小说概 念来衡量,丛谈、辨订、箴规三类都不是小说,只能用本不属小说概念范畴 的笔记来称呼。
★纪昀等所编《四库全书总目》分类理论:
有比较接近的作品。 神仙讲的是道教的故事,写神仙点化托渡世人。
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历程ppt课件

清代地方戏的创作成就 早期主要是一些生活小戏,内容和形式都比较简单,但生活气息和乡土 色彩浓厚。后来陆续移植或改编了大量历史演义和民间传说的故事戏, 涌现了不少优秀剧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腔三))。为什么这些戏种都要到北京表演?
明清时期,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戏曲的繁荣是为了满 足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如果京城要搞什么庆 典活动,就更成为各戏种展示自己的良机。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元 戏 曲 演 出 壁 画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1.元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
【探究】 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诗文被认为是正统的艺 术,而戏曲则被视为旁门左道。故元代以前的戏曲类艺术多为优伶、艺 妓等下层人物为之,不受文人们重视,因此也很难产生高品位的作品。 到元代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剧作家和高品位的戏曲 作品。使元曲成为与唐诗、宋词并称的我国文学史上三大瑰宝之一。
北京地区流行的戏曲很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被称为“雅部”的 昆曲,为宫廷所垄断,深受士大夫文人喜爱;第二类叫“花部”,包括了除 昆曲外的所有地方剧种。 “南洪北孔”之后,昆曲创作缺乏名作,形式也 日趋僵化,曲辞深奥,逐渐衰落。终于在清中叶以后为新兴的地方戏夺去剧 坛霸主地位。 “花部”的地方戏高度繁荣,最流行的是弋阳腔体系(京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腔三))。为什么这些戏种都要到北京表演?
明清时期,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戏曲的繁荣是为了满 足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如果京城要搞什么庆 典活动,就更成为各戏种展示自己的良机。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元 戏 曲 演 出 壁 画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1.元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
【探究】 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诗文被认为是正统的艺 术,而戏曲则被视为旁门左道。故元代以前的戏曲类艺术多为优伶、艺 妓等下层人物为之,不受文人们重视,因此也很难产生高品位的作品。 到元代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剧作家和高品位的戏曲 作品。使元曲成为与唐诗、宋词并称的我国文学史上三大瑰宝之一。
北京地区流行的戏曲很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被称为“雅部”的 昆曲,为宫廷所垄断,深受士大夫文人喜爱;第二类叫“花部”,包括了除 昆曲外的所有地方剧种。 “南洪北孔”之后,昆曲创作缺乏名作,形式也 日趋僵化,曲辞深奥,逐渐衰落。终于在清中叶以后为新兴的地方戏夺去剧 坛霸主地位。 “花部”的地方戏高度繁荣,最流行的是弋阳腔体系(京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宋代文学ppt1课件

柳 永
生平地位 市井生活 专力作词 题材丰富 歌女生活 都市风情 羁旅行役 写景抒怀 艺术手法 慢词 白描 铺叙 口语 音律 词史影响 文人--民间 台阁--市井
宋初诗文
宋初三体 西昆体 李商隐 华美 杨 亿 白 体 白居易 浅切 王禹称 晚唐体 贾 岛 清幽 林 逋 柳开 王禹称 复古主张 文道合一
-
杨万里 自然 生活 理趣 诚斋体 活泼自然 诙谐风趣 想象新奇 范成大 纪行诗 出使金国 沦陷区见闻 感触深刻 描写真切 田园诗 退隐农村 农村生活 自然清新 温润委婉 尤袤 细润圆转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辛弃疾 创作道路 英雄才情将略 归正苦闷怨愤 刚拙自信个性 三仕三已经历 抒写人生主张 雄豪壮大之美 开拓词境 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 苦闷忧患与理性批判 乡村生活与田园情趣
作品选读
秋声赋 奇偶相间 适当铺排 音韵铿锵 描摹形象 感慨深挚 富含哲理 醉翁亭记 写法 层次分明 应带呼应 句法 舒缓跌宕 音调谐美 文情 忧愤旷放 韵味深醇 体制 骈散相间 精整回环
欧阳修与诗文革新运动
文学主张 文以明道 关注时事 散文艺术魅力 意蕴 含蓄深厚之美 章法 回环荡漾之美 语言 平易晓畅 声韵和谐 唱叹之美 风格 委婉自然 雍容舒缓 阴柔之美 (品格高洁学识丰厚态度严谨)
作品选读
岳阳楼记 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内容充实 境界阔大 感情深沉 立意高远 以简驭繁 转换巧妙 千回百转 层层递进 骈散交替 文质兼美 质朴畅达 凝练华美
轼
生平思想 三教合一 执着人生 超然物外 坚定沉着 乐观旷达 政治逆境与创作高峰 文 文学思想 文道并重 独立价值 事物规律 文理自然 姿态横生 多样 生动 创作成就 孟子雄放气势 庄子自由风格 自然畅达 雄放平易 古文 叙事抒情议论完美融合 辞赋 文之散 诗之情 四六 行云流水 雄浑 性情
生平地位 市井生活 专力作词 题材丰富 歌女生活 都市风情 羁旅行役 写景抒怀 艺术手法 慢词 白描 铺叙 口语 音律 词史影响 文人--民间 台阁--市井
宋初诗文
宋初三体 西昆体 李商隐 华美 杨 亿 白 体 白居易 浅切 王禹称 晚唐体 贾 岛 清幽 林 逋 柳开 王禹称 复古主张 文道合一
-
杨万里 自然 生活 理趣 诚斋体 活泼自然 诙谐风趣 想象新奇 范成大 纪行诗 出使金国 沦陷区见闻 感触深刻 描写真切 田园诗 退隐农村 农村生活 自然清新 温润委婉 尤袤 细润圆转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辛弃疾 创作道路 英雄才情将略 归正苦闷怨愤 刚拙自信个性 三仕三已经历 抒写人生主张 雄豪壮大之美 开拓词境 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 苦闷忧患与理性批判 乡村生活与田园情趣
作品选读
秋声赋 奇偶相间 适当铺排 音韵铿锵 描摹形象 感慨深挚 富含哲理 醉翁亭记 写法 层次分明 应带呼应 句法 舒缓跌宕 音调谐美 文情 忧愤旷放 韵味深醇 体制 骈散相间 精整回环
欧阳修与诗文革新运动
文学主张 文以明道 关注时事 散文艺术魅力 意蕴 含蓄深厚之美 章法 回环荡漾之美 语言 平易晓畅 声韵和谐 唱叹之美 风格 委婉自然 雍容舒缓 阴柔之美 (品格高洁学识丰厚态度严谨)
作品选读
岳阳楼记 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内容充实 境界阔大 感情深沉 立意高远 以简驭繁 转换巧妙 千回百转 层层递进 骈散交替 文质兼美 质朴畅达 凝练华美
轼
生平思想 三教合一 执着人生 超然物外 坚定沉着 乐观旷达 政治逆境与创作高峰 文 文学思想 文道并重 独立价值 事物规律 文理自然 姿态横生 多样 生动 创作成就 孟子雄放气势 庄子自由风格 自然畅达 雄放平易 古文 叙事抒情议论完美融合 辞赋 文之散 诗之情 四六 行云流水 雄浑 性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正文之前,用一個引子作開場,大概是說 話人在敘述正文之前,為了候客、墊場、引 人入勝、或點明本事之用。這種引子有的用 詩詞,有的用故事。
宋人話本的文學特色
分章分回:
當代說話人每講一個故事,大都為營業著想, 不會一次說完,每逢故事中一個緊張場面, 會暫作一個結束,好讓聽眾再來聽講,正如 章回小說中的「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 解」,後世章回小說的分章,即源自這種話 本。
宋人話本的文學特色
駢散夾雜:
後代小說中每逢寫到美女、戰爭、結婚等特 殊場面時,總會來一篇駢文或長詩長詞,這 種形式,也是話本遺留下來的。
反映社會內容與生活面貌:
由於話本來自民間,比起唐人傳奇小說更為 大膽、真實。話本中的主角,主要是手工業 者、婦女、商店職工和下層人民,話本反映 出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希望。
作品有〈錯斬崔寧〉〈志誠張主管〉〈碾玉觀音〉 〈菩薩蠻〉〈西山一窟鬼〉〈抝相公〉〈馮玉梅團 圓〉等。
長篇
都是淺近的文言與不十分成熟的白話夾雜的合用, 在語言的運用上,比起短篇都幼稚得多。
現存的作品有〈新編五代史平話〉〈宣和遺事〉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三種。
宋人話本的文學特色
得勝頭迴(入話):
講唱戲:
正如現在的清唱,以歌唱與故事為主,伴奏著音樂, 其中雖也有表情動作,卻缺少正式的跳舞。
宋代戲文作品
據《永樂大典》載,現存者有〈張拹狀元〉 〈小孫屠〉〈官門弟子錯主身〉等三種。
董西廂
諸宮調:
這是採取一個宮調中的幾支曲子合成一套, 再聯合著許多的套數,成為一個整體。在這 種長短自如的組織中,可以隨意表演或長或 短的故事,而在音樂上,又能呈現著變化繁 雜的美感。〈西廂記諸宮調〉是現存最完備 的資料。
鶯鶯的故事,從元稹〈鶯鶯傳〉,到董解元〈西廂 記〉達到高潮,奠定王實甫〈西廂記〉的基礎。
自我評量
請敘述宋代白話小說興盛的原因。 請分析短篇小說〈錯斬崔寧〉的主題。 請分析短篇小說〈志誠張主管〉的主題。 請分析短篇小說〈碾玉觀音〉的主題。 宋人話本的文學特色有哪些? 宋代戲曲的種類有哪些?請概述之。 何謂「諸宮調」?並請分析董西廂的內容。
宋代的各種戲曲
滑稽戲:
其內容大都以詼諧諷刺為主,有時內容也相當嚴肅, 角色與佈置方面都相當複雜,時人稱為「雜戲」。
傀儡戲與影戲: 歌舞戲:
配合著樂曲、歌舞、言語、動作,以表演一個故事。 其組織與形式,已較滑稽戲為進步,但上缺少戲劇 上一個最重要的特質,就是故事的表演,是敘事體 而不是代言體。
董西廂
董西廂的內容:
作者是董解元。他將〈鶯鶯傳〉那件戀愛故事加以 種種合理的組織與加工,加強戲劇效果。
小說是悲劇結果,是張生始亂終棄,到了董西廂, 完成了有情人都成眷屬的團員結局。
董西廂加入了鄭恆、法聰一類的人物,初步突出了 紅娘這位人物的重要性。
董西廂從驚艷開始,更富於戀愛氣氛與感情,更富 於戲劇的功能:
最初的話本(或稱平話),原是很粗略的提 綱,但聽故事的大都是平民,為求易於了解, 自然要用最流行的白話,同時對於人物、風 景、事態等都得加以細緻的描述,於是這種 底本,便成為完全白話的形式,切於實用。
白話小說的作品
短篇
都是純粹的白話,且白話文運用的技巧,已經達到 成熟的階段。
第十六講 宋代的小說與戲曲
白話小說與通俗演藝
宋代小說的興盛背景
宋代初年,國家無事,君主貴族每喜以奇 事怪說為娛樂,文士們為投所好,遂行成 小說的發展。
宋代文言小說的發展
內容:
多屬志怪傳奇方面,無論內容文體,多沿襲舊風, 缺少新創。
作品:
李昉主編的《太平廣記》,舉凡神仙、鬼怪、僧道 之事,都網羅殆盡,可謂集古代文言小說之大成。 其他志怪小說有徐鉉〈稽神錄〉、吳淑〈江淮異人 錄〉、張君房〈怪異記〉、 洪邁〈夷堅志〉等。傳 奇有樂史〈綠珠傳〉、 〈楊太真外傳〉、秦醇〈趙 飛燕別傳〉、無名氏〈梅妃傳〉等。
宋代戲曲的起源與演進
戲曲的最初階段,原是舞蹈、音樂和歌唱的混合 形式,在古代,主要是巫覡在祭祀中的歌舞。隨 著社會經濟發展,人權思想興起,藝術由神鬼的 祭祀漸入於人事的娛樂。漢代開始有俳優一類以 歌舞為專業的人。到了北朝,俳優們已能合著歌 舞去表演一個故事,並有「代面」(一種有歌舞 有動作有故事又有化妝的舞曲)、「踏搖娘」 (兼說白、表情、歌舞而有之的表演,所扮演的 的是一種社會上的故事)、「缽頭」(唐代的一 種歌舞劇)等形式。唐代除了歌舞戲之外,那不 雜歌舞而以諷謔為主的滑稽戲,也已相當進步。
宋代白話小說的興起
文體來源:
唐代那種講唱兼用、散韻夾雜的變文之傳播, 醞釀成許多文體通俗的民間文學,它們已有 很濃厚的白話成分,成為宋代白話小說的先 聲。
社會背景:
因社會經濟發展,民間生活安定,大都市的 繁榮,造成君臣上下極度享樂的風氣,講故 事的人和其他的娛樂事業乘機而起,白話小 說也相應地大量產生。
宋人話本的文學特色
分章分回:
當代說話人每講一個故事,大都為營業著想, 不會一次說完,每逢故事中一個緊張場面, 會暫作一個結束,好讓聽眾再來聽講,正如 章回小說中的「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 解」,後世章回小說的分章,即源自這種話 本。
宋人話本的文學特色
駢散夾雜:
後代小說中每逢寫到美女、戰爭、結婚等特 殊場面時,總會來一篇駢文或長詩長詞,這 種形式,也是話本遺留下來的。
反映社會內容與生活面貌:
由於話本來自民間,比起唐人傳奇小說更為 大膽、真實。話本中的主角,主要是手工業 者、婦女、商店職工和下層人民,話本反映 出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希望。
作品有〈錯斬崔寧〉〈志誠張主管〉〈碾玉觀音〉 〈菩薩蠻〉〈西山一窟鬼〉〈抝相公〉〈馮玉梅團 圓〉等。
長篇
都是淺近的文言與不十分成熟的白話夾雜的合用, 在語言的運用上,比起短篇都幼稚得多。
現存的作品有〈新編五代史平話〉〈宣和遺事〉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三種。
宋人話本的文學特色
得勝頭迴(入話):
講唱戲:
正如現在的清唱,以歌唱與故事為主,伴奏著音樂, 其中雖也有表情動作,卻缺少正式的跳舞。
宋代戲文作品
據《永樂大典》載,現存者有〈張拹狀元〉 〈小孫屠〉〈官門弟子錯主身〉等三種。
董西廂
諸宮調:
這是採取一個宮調中的幾支曲子合成一套, 再聯合著許多的套數,成為一個整體。在這 種長短自如的組織中,可以隨意表演或長或 短的故事,而在音樂上,又能呈現著變化繁 雜的美感。〈西廂記諸宮調〉是現存最完備 的資料。
鶯鶯的故事,從元稹〈鶯鶯傳〉,到董解元〈西廂 記〉達到高潮,奠定王實甫〈西廂記〉的基礎。
自我評量
請敘述宋代白話小說興盛的原因。 請分析短篇小說〈錯斬崔寧〉的主題。 請分析短篇小說〈志誠張主管〉的主題。 請分析短篇小說〈碾玉觀音〉的主題。 宋人話本的文學特色有哪些? 宋代戲曲的種類有哪些?請概述之。 何謂「諸宮調」?並請分析董西廂的內容。
宋代的各種戲曲
滑稽戲:
其內容大都以詼諧諷刺為主,有時內容也相當嚴肅, 角色與佈置方面都相當複雜,時人稱為「雜戲」。
傀儡戲與影戲: 歌舞戲:
配合著樂曲、歌舞、言語、動作,以表演一個故事。 其組織與形式,已較滑稽戲為進步,但上缺少戲劇 上一個最重要的特質,就是故事的表演,是敘事體 而不是代言體。
董西廂
董西廂的內容:
作者是董解元。他將〈鶯鶯傳〉那件戀愛故事加以 種種合理的組織與加工,加強戲劇效果。
小說是悲劇結果,是張生始亂終棄,到了董西廂, 完成了有情人都成眷屬的團員結局。
董西廂加入了鄭恆、法聰一類的人物,初步突出了 紅娘這位人物的重要性。
董西廂從驚艷開始,更富於戀愛氣氛與感情,更富 於戲劇的功能:
最初的話本(或稱平話),原是很粗略的提 綱,但聽故事的大都是平民,為求易於了解, 自然要用最流行的白話,同時對於人物、風 景、事態等都得加以細緻的描述,於是這種 底本,便成為完全白話的形式,切於實用。
白話小說的作品
短篇
都是純粹的白話,且白話文運用的技巧,已經達到 成熟的階段。
第十六講 宋代的小說與戲曲
白話小說與通俗演藝
宋代小說的興盛背景
宋代初年,國家無事,君主貴族每喜以奇 事怪說為娛樂,文士們為投所好,遂行成 小說的發展。
宋代文言小說的發展
內容:
多屬志怪傳奇方面,無論內容文體,多沿襲舊風, 缺少新創。
作品:
李昉主編的《太平廣記》,舉凡神仙、鬼怪、僧道 之事,都網羅殆盡,可謂集古代文言小說之大成。 其他志怪小說有徐鉉〈稽神錄〉、吳淑〈江淮異人 錄〉、張君房〈怪異記〉、 洪邁〈夷堅志〉等。傳 奇有樂史〈綠珠傳〉、 〈楊太真外傳〉、秦醇〈趙 飛燕別傳〉、無名氏〈梅妃傳〉等。
宋代戲曲的起源與演進
戲曲的最初階段,原是舞蹈、音樂和歌唱的混合 形式,在古代,主要是巫覡在祭祀中的歌舞。隨 著社會經濟發展,人權思想興起,藝術由神鬼的 祭祀漸入於人事的娛樂。漢代開始有俳優一類以 歌舞為專業的人。到了北朝,俳優們已能合著歌 舞去表演一個故事,並有「代面」(一種有歌舞 有動作有故事又有化妝的舞曲)、「踏搖娘」 (兼說白、表情、歌舞而有之的表演,所扮演的 的是一種社會上的故事)、「缽頭」(唐代的一 種歌舞劇)等形式。唐代除了歌舞戲之外,那不 雜歌舞而以諷謔為主的滑稽戲,也已相當進步。
宋代白話小說的興起
文體來源:
唐代那種講唱兼用、散韻夾雜的變文之傳播, 醞釀成許多文體通俗的民間文學,它們已有 很濃厚的白話成分,成為宋代白話小說的先 聲。
社會背景:
因社會經濟發展,民間生活安定,大都市的 繁榮,造成君臣上下極度享樂的風氣,講故 事的人和其他的娛樂事業乘機而起,白話小 說也相應地大量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