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行人交通和车辆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交通安全行人应知应做

交通安全行人应知应做

交通安全行人应知应做交通安全是人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尤其对于行人来说,遵守交规、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和行人应该遵守的规则,以确保行人的安全。

一、交通信号灯的意义及遵守规则行人应该通过交通信号灯来判断行进和停留的时机。

当信号灯为绿色时,行人应该可以安全通行。

而当信号灯为红色时,行人必须停下等待。

此外,还应注意遵守左转弯、右转弯时的箭头指示,确保交通安全。

二、过马路时应该寻找合适的地点行人过马路时,应该选择人行横道、过街天桥或者地下通道等合适的地点进行过马路。

尽量避免在没有人行设施的地方横穿马路,以确保自身的安全。

三、注意交通工具遇到非机动车道要特别小心,他们的速度可能很快、突发状况也多。

尤其是自行车,应该时刻保持警惕。

同时,在过马路时特别注意汽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的行车状况,避免与交通工具发生碰撞。

四、手机和耳机使用行人过马路时应该专心致志,不要佩戴耳机或者使用手机。

以确保能够听到交通工具的鸣喇叭声,提前避让。

五、提高可见性夜间或者天气不好时,行人应该穿着明亮的衣物,或者根据需要使用反光背心等安全装备,以提高行人的可见性。

六、不乱穿马路在城市拥挤的街道上,行人不应该随意横穿马路或者在没有人行设施的地方横穿道路。

行人应该尽量使用行人过街设施,如地下通道和人行横道。

七、注意儿童行人的安全对于儿童行人来说,交通安全尤为重要。

在街道上,父母或者监护人应该与孩子手牵手,引导他们安全过马路。

此外,交通安全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儿童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培养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

八、尊重交通规则行人作为道路交通的一部分,应该尊重交通规则。

不乱穿马路、不随意闯红灯,遵守交通信号灯等规定,保持文明的交通行为。

交通安全对于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行人应该时刻注意自身的安全,遵守交通规则,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安全的交通环境。

走好每一步,让交通更安全。

交通安全教育口袋书(3篇)

交通安全教育口袋书(3篇)

第1篇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日益普及,交通流量不断增大,交通事故也呈上升趋势。

为了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我们特编写此交通安全教育口袋书,旨在为广大市民提供便捷、实用的交通安全知识。

第一章:交通安全基本知识1.1 交通信号(1)交通信号灯:红灯表示停止,绿灯表示通行,黄灯表示注意。

(2)交通标志:用以传递道路、交通规定、警告、禁令等信息的标志。

(3)交通标线:用以传递道路、交通管理信息的线条。

1.2 交通规则(1)行人:在道路上行走,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道路,应在道路右侧通行。

(2)非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①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②在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靠道路右侧行驶;③不得在道路上逆行。

(3)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①按照交通信号通行;②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应当在确保安全、畅通的原则下通行;③按照道路限速标志、标线行驶;④在夜间或者遇有雾、雨、雪、沙尘、冰雹等低能见度气象条件时,应当开启相应的光灯。

1.3 交通违法行为及处罚(1)交通违法行为:违反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行驶;逆行;超速行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不按车道行驶等。

(2)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第二章:交通安全常识2.1 雨天行车(1)保持安全距离,减速慢行。

(2)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和前后位灯。

(3)避免紧急制动,防止车辆失控。

2.2 雪天行车(1)保持安全距离,减速慢行。

(2)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和前后位灯。

(3)使用防滑链,保持车辆稳定。

2.3 夜间行车(1)保持安全距离,减速慢行。

(2)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和前后位灯。

(3)注意观察道路情况,避免与行人、非机动车发生碰撞。

2.4 高速行车(1)保持安全距离,遵守限速规定。

(2)不随意变道、超车。

(3)注意观察前方路况,保持车辆稳定。

1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第一章

1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第一章

第1章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1行人基本知识 • 行人活动圈的大小影响行人步行速度,当人流 密度增加时,活动圈逐渐缩小。

3.7㎡,活动自如,不考虑行人之间相互影响 1.17~1.41㎡,自由行走,不干扰他人 0.9~1.17㎡,尚能走动,会干扰他人 0.6~0.9㎡,行进受限制,流速下降 0.18~0.28㎡,活动不太可能 0.18㎡以下,互相紧贴,非常难受
1.2车辆基本知识 1.2.2车辆的停放 非机动车的停放用地:自行车为主。一半按 每辆车占地1.2~1.4㎡估算城市规划中自行 车停车场用地面积。 1.2.3车辆的重量与装载量 • 车辆自重 • 车辆载重
第1章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2车辆基本知识 1.2.4车辆的动力特征 • 基本动力特征:汽车运动时需要不断克服运 动中所遇到的各种阻力。滚动阻力、空气阻 力、坡度阻力和惯性阻力。 • 汽车的爬坡能力、最高车速和加速时间。 • 其他性能:通过性、制动性、行驶稳定性、 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 • 自行车动力特征:不宜远程、坡度影响速度。 非机动车道纵坡度和坡长应有所限制。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1)
第1章行人和车辆基本 知识
城市道路服务对象
机动车 大型车、中型车、小型车 货车和客车 非机动车 自行车 电动自行车 轻型摩托车 三轮车 行人
大人与小孩 行动不便与老年人
服务水平level of service
道路供给与交通需求间的关系 服务水平越高,车均或人均所占用的道路 面积越大。操控自由度高,紧张程度较低。 服务水平高,那么道路服务的车或人的数 量就少,道路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第1章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1行人基本知识 • 选取1.4~3.7㎡/人的空间值作为临界点。 •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 步幅:男性:66.6cm,女性60.6cm,平均 63.6cm。 • 步速:30m/min到130m/min,集中于 60~78m/min。 • 步速还受行人性别、年龄、出行目的和沿街建 筑物的影响。

交通安全教育知识手册(3篇)

交通安全教育知识手册(3篇)

第1篇第一章:交通安全概述一、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交通安全是指人们在道路上参与交通活动时,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交通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交通事业的日益繁荣,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二、交通安全教育的内容交通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交通法规知识:使人们了解和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增强法治观念。

2. 交通信号与标志:熟悉交通信号、标志、标线等交通设施的含义和作用。

3. 交通行为规范:培养文明交通行为,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4. 道路交通安全常识:掌握交通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 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了解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提高预防意识。

6. 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普及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

第二章:交通法规知识一、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基本法律,规定了道路使用者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交通管理部门的职责。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对《道路交通安全法》进行细化和补充,明确了道路使用者的具体行为规范。

3. 地方性交通安全法规:各省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的交通安全法规。

二、交通信号与标志1. 交通信号灯:包括红灯、绿灯、黄灯,分别表示禁止通行、允许通行和注意。

2. 交通标志:包括警告标志、指示标志、禁令标志、指路标志等,用于指示道路状况、限制交通行为。

3. 交通标线:包括车道线、停车线、减速让行线等,用于引导车辆和行人通行。

第三章:交通行为规范一、行人交通行为规范1. 行人应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地方应靠路边行走。

2. 行人过马路时,应走人行横道,遵守交通信号灯。

3. 行人不得翻越、穿越、倚坐道路隔离设施。

4. 行人不得在道路上追逐、嬉戏、猛跑。

二、非机动车交通行为规范1. 非机动车应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没有非机动车道的地方应在车行道右侧行驶。

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培训教材

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培训教材

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培训教材第一章:交通安全意识培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交通工具。

然而,交通运输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培养交通安全意识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节:交通安全法律法规1. 遵守交通法规是每个交通参与者的责任。

各种交通标志、信号和限速等规定都是为了保护行人和驾驶员的安全而设立的。

所以,我们必须严格遵守这些法律法规,做到不超速、不闯红灯等。

第二节:安全驾驶技巧1. 驾驶员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车辆在最佳状态下行驶。

2. 行车过程中,要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在道路上,不要分散注意力去看手机或和乘客聊天等。

3. 遇到恶劣天气时,要减速慢行,保持足够的车距,并打开车灯提醒其他车辆。

第三节:行人安全常识1. 行人在过马路时,要选择人行横道或者红绿灯,确保安全过马路。

2. 在没有人行横道或红绿灯的情况下,要寻找安全的地方横穿道路,并注意观察来车情况。

3. 夜间行走时,要穿着明亮的衣物,或者戴上反光背心,以提高被司机发现的几率。

第二章:交通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无论是驾驶员还是行人,在遇到交通事故时都需要了解基本的应急处理方法,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应急处理的基本步骤。

第一节:交通事故预防1. 驾驶员要保持良好的驾驶习惯,不酒后驾驶、不疲劳驾驶,遵守交通规则。

2. 行人要遵循交通信号,只有绿灯或者行人信号亮起时才能过马路。

3. 司机和乘客要系好安全带,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身体受到最小伤害。

第二节:交通事故应急处理1. 在交通事故发生后,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尽量将车辆移至安全地带,并打开危险报警灯。

2. 如果出现人员受伤,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提供详细的事故位置和伤情。

3. 若只是轻微事故,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如无法协商,需报警处理。

第三章: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为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必须加强对道路交通的管理。

下面将介绍一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点措施。

第一节:交通违法行为处罚与监管1. 对于交通违法行为,应该依法进行处罚,以保护道路交通秩序和公众安全。

第一章_交通安全教育(3篇)

第一章_交通安全教育(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工具日益增多,人们的出行需求也不断提高。

然而,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数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为了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本章节将重点介绍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

二、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1. 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交通安全教育有助于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使驾驶者和行人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从而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2.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交通事故不仅给受害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交通安全教育有助于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引发家庭矛盾、社会纠纷。

通过交通安全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 提高全民素质交通安全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交通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全民的法制观念、道德观念和文明素质。

三、交通安全教育的内容1. 交通法规知识交通安全教育首先要让人们对交通法规有所了解,包括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各种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等。

2. 驾驶技能培训驾驶技能培训是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主要包括驾驶理论学习和驾驶实践操作两部分,使驾驶者掌握基本的驾驶技能,提高驾驶水平。

3. 道路安全常识道路安全常识包括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在不同道路、不同路段的通行规则,以及如何在恶劣天气、复杂路况下安全行车等。

4.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主要包括交通安全知识普及、事故案例分析、交通安全公益广告等形式,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四、交通安全教育的方法1. 课堂教学学校要开设交通安全教育课程,将交通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内容,让学生从小树立交通安全意识。

2. 实地教学组织学生参观交通安全教育基地、交通安全展览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交通安全教育读本书本(3篇)

交通安全教育读本书本(3篇)

第1篇第一章: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一、引言交通安全是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日益繁忙,交通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我们编写了这本交通安全教育读本。

二、交通安全的重要性1. 生命至上:交通安全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往往造成人员伤亡,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2. 财产保障:交通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还会导致财产损失,给受害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3. 社会和谐:交通事故的发生会影响社会稳定,损害社会和谐,因此,加强交通安全教育,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4. 国家利益:交通安全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交通安全有利于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第二章:交通安全基本知识一、交通信号1. 交通信号灯:红色表示停止,黄色表示减速慢行,绿色表示可以通行。

2. 交通标志:指示、警告、禁令等标志,驾驶员和行人应按照标志指示通行。

3. 交通标线:道路上的各种标线,包括车道线、停车线、人行横道线等,驾驶员和行人应遵守标线规定。

二、车辆驾驶1. 驾驶员应取得相应的驾驶证,并遵守交通法规。

2. 驾驶车辆时应保持安全距离,注意观察前方道路情况。

3. 不得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行驶、违章停车等。

4. 驾驶车辆时应系好安全带,确保乘车人员安全。

三、行人安全1. 行人应走人行横道,不得穿越马路。

2. 过马路时应遵守交通信号,注意观察来车方向。

3. 不得在道路上嬉戏、追逐、翻越护栏等。

4. 夜间行走应穿着反光衣物,提高可见度。

第三章:常见交通事故预防一、酒后驾驶1. 酒精会严重影响驾驶员的反应能力、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

2. 预防措施:严禁酒后驾驶,饮酒后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请代驾。

二、超速行驶1. 超速行驶容易导致驾驶员操作失误,难以应对突发情况。

2. 预防措施:遵守交通法规,合理控制车速,保持安全距离。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全套课件757P)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全套课件757P)

第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1 行人基本知识
选取1.4~3.7 ㎡/人的空间值作为临界点。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步幅:男性:66.6cm,女性60.6cm,平均63.6cm。
步速:30m/min到130m/min,集中于60~78m/min。
步速还受行人性别、年龄、出行目的和沿街建筑物的影响。
我国多采用“平形式”和“垂直式”。
第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2 车辆基本知识 1.2.2 车辆的停放
停车设施类型:路边停车带和路外停车场。
路边停车场:单边单排的港湾式布置,有时可设分隔岛和通
道。
路外停车场:露天地面停车场和室内停车库。
机动车停放空间需求:净空需求、通道宽度、停放面积。
第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2 车辆基本知识 1.2.2 车辆的停放
净空需求:纵、横向净距及净空高度需求。
通道宽度:车型、停发方式、车辆构造性能和机械性能、司
机水平等。多采用调查和车辆试验相结合的方式。
停放面积:用地总面积按人均 0.8~1㎡计算;地面停车场每
个车位25~30 ㎡,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库每个车位30~35 ㎡, 路边停车带每个16~20 ㎡。
第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2 车辆基本知识 1.2.2 车辆的停放
停放面积:单位停车面积与车辆尺寸、停放方式、通道的条
数及车辆集散要求有关。包括绿化、步行道及其附属设施所 需要的面积。 W停 = W道+2W车 A停 = W停×l车/2
机动车的回车用地:设置回车场,方便汽车调头、回转。
第11.2 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车辆基本知识
城市道路是城市中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来往的专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1.1 行人基本知识1.1.1 行人静态空间需求行人静态空间主要是指行人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范围,身体前后胸方向的厚度和两肩的宽度是人行空间和有关设施设计中所必需的基本尺寸。

一般设计中常以男性身体椭圆为标准,如图1-1-1所示。

一般来说单人行走无携带物需要~(平均)的宽度;单人行走一侧携带物品一般需要~ m (平均);单人行走两侧携带物品或大人带小孩行走需要~ m (平均 m ),如图1-1-2所示。

行人的运动空间需求可分为步幅区域、放置区域、感应区域、行人视觉区域以及避让与反应区等。

根据国内已有的调查资料,男性步幅平均,女性步幅平均。

感应区域不像步幅那样容易测得,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的知觉、心理和安全等因素的影响。

在通常情况下,能对一个人从头到脚都观察到,约需的距离,在此距离下,视觉感到舒服,也适合正常速度下人的步行,即后脚跟不易被人踩到。

步行者以常速行走时,也会在自己面前预留一个可见的区域,以保证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以便采取避让行为。

这个区域可通过反应时间与正常速度相乘而得出,约为~。

行人的空间感受也是一个影响设计与通行能力的因素。

行人在行走时都有一定的心理缓冲空间。

心理学家所做的人类缓冲区域的测量实验,已经确定了个人空间的较低要求范围,约为~²。

当强调舒适时,比缓冲区域变化幅度会更大,女性的身体缓冲区域面积范围在 ~²,而男性则在~ m²。

对于拥挤状态下行人占用空间的当量面积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类,如表1-1-1和图1-1-3所示。

行人占用不同空间分级表 表1-1-1图1-1-1 人体椭圆图图1-1-2 行人负物占用宽度 (c )单身行走两侧携带物品或大人带小孩行走 (b )单身行走一侧携带物品 (a )单身行走无携带物类别 指标 接触区域不接触区域个人舒适区域可行动区域当量直径(cm ) 面积(m²)1.1.2 行人活动空间与速度的关系行人活动区域的大小影响行人的步行速度。

当人流密度逐渐增加时,其活动圈就逐渐缩小。

当人均所拥有的空间达到 m²时,行人能走得很快,可以达到能够行走的较高速度100m/min 。

当人均间距或人均占用面积在~ m²时,行人可以自由地走动,也不干扰其他人。

当人均间距为~时或人均占用面积为~²时,行人尚能进行横穿的走动,但有时也要干扰其他人。

这个密度使人还能在舒适的范围内活动。

当人均间距为~时或人均占有面积~ m²/人时,行人站立时不与他人接触是可能的,但在队伍里行进时就受到很大的限制,流速就急剧下降,只能随着人群一直向前走,在这个密度里长时间待着,行走是很不舒服的;若人均间距小于或人均占有道路面积为~²/人时,站立时会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接触,在人行队伍里活动已不大可能,排队的情况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人就会感到非常的不舒服;若人均占有面积在 m²以下,这时人与人就要相互紧贴,是非常难受的,行人在队伍里面已不可能有任何活动,拥挤的人群会存在一种潜在的恐慌,一般是在刚刚从体育场或电影院散场时的情况,若有人逆行必然造成混乱和摩擦。

所以一般选取~ m²/人的空间值作为确定服务水平界限的临界点。

图1-1-3 行人所占空间(a )自由活动圈 (b )限制活动圈 (c )舒适活动圈(d )非接触区 (e )接触区 (f )人体界限1.2车辆基本知识非机动车的基本尺寸行驶在道路上的交通运输工具按其牵引方式分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

各种牌号、型号的载客或载货的车辆可归纳为几种“设计车辆”,以便根据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载重量、运行特性等特征作为道路设计的依据。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上行驶的非机动车主要为自行车,此外还有少量人力三轮车、板车和兽力车等。

我国生产的自行车品种、牌号及型号较多,宜采用28型自行车为设计标准车。

三轮车包括客运三轮车、货运三轮车两种。

兽力车在北方郊区道路上尚有使用(正逐渐被淘汰)。

非机动车设计车辆外廓尺寸见表1-2-1,自行车的车型尺寸见表1-2-2。

注:1.总长:自行车为前轮前缘至后轮后缘的距离;三轮车为前缘至车厢后缘的距离,板车、兽力车均为车把前端至车厢后缘的距离。

2.总宽:自行车为车把宽度,其余车种均为车厢宽度。

3.总高:自行车为骑车人骑在车上时,头顶至地面的高度,其余车种均为载物顶部至地面的高度。

机动车的基本尺寸机动车设计车辆机动车设计车辆通常分为三类:一、小型汽车:包括小客车、三轮摩托车、轻型越野车及以下的客、货运汽车。

二、普通汽车:包括单节式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与载重汽车,不包括拖车,半拖挂车。

三、铰接车:包括铰接式公共汽车、电车和半拖挂式载重汽车等。

在以上三类设计车辆之外,有些规范把设计车辆细分为五类,即增加微型汽车和中型汽车类。

其中:微型汽车包括微型客货车、机动三轮车;中型汽车包括中型客车、旅游车和装载4t以下的货运汽车。

机动车设计车辆的长、宽、高等尺寸是停车场(库)设计的基础,也是道路设计中为车辆行驶留有相应空间的依据。

机动车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一般是指如下尺寸:.总长——车辆前保险杠至后保险杠的距离; 总宽——车厢宽度(不包括后视镜); 总高——车厢顶或装载顶至地面的高度;轴距——双轴车时为前轴轴中线至后轴轴中线的距离;铰接车时为前轴轴中线至中轴轴中线的距离及中轴轴中线至后轴轴中线的距离;前悬——是指为车辆前保险杠至前轴轴中线的距离; 后悬——是指车辆后保险杠至后轴轴中线的距离。

以铰接电车为例,车辆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如图1-2-1所示。

机动车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详见表1-2-3和图1-2-2。

设计车型 项目总长 总宽 总高 前悬 轴距 后悬 小型汽车 普通汽车 铰接车+图1-2-1 铰接无轨电车外廓各部分的名称图1-2-2 机动车设计车辆外廓尺寸(单位:m )(a )小型车 (b )中型车(c )铰接车目前城市客车的长度在左右,其前悬可以达到,使乘客前门的宽度可以达到米,以方便乘客的上下。

今后城市的客车还要向大型车发展,做到11~12m 、甚至18m 系列的大型铰接通道车。

不同用途车辆的底盘高度要求是不同的,车辆装载货物和乘客乘车的地板面离地面的高度宜低,尤其是城市公共汽车,可使乘客上下车方便。

公路长途汽车的乘客上下频率小,地板面可提高,其下可设行李厢。

随着设计的完善,城市客车的底盘和公路客车的底盘差异将会越来越明显,因而在城市里的客车应该根据其特点,使用专用的底盘。

车辆的转弯半径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min R 是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它由汽车本身的构造、性能决定,以铰接车为例,如图1-2-3所示。

前轮转向角α:(5°~35°); 前轮中心回转半径:a L R sin /1=; 中轮中心回转半径:tga L R /2=;后轮中心回转半径:22223M c R R -+=;最小转弯半径222m in )2(L b R R ++=1-2-1 车辆前端外侧回转半径:2220)2/()(b R L a R +++= 1-2-2车身通过宽度:)2/(30b R R W --= 1-2-3前中轮内侧偏移值:2112R R D -=; 中后轮内侧偏移值:3223R R D -=; 内侧总偏移值3123121R R D D D -=+= 1-2-4如上图和上式所示,汽车在弯道上低速行驶时,它的前后轮及车体前后突出部分的回转轨迹将随着转弯半径的变化而变化,为保证车辆在弯道上低速行驶时不致碰撞其它物体,道路的宽度应按上述计算要求加宽至W ,其他不同类型的汽车也可同理类推。

部分国产汽车的外廓尺寸、轴距和最小转弯半径详见附录1 。

以上计算所得数值可以作为停车场(库)、回车场地和公交车终点站通道设计的依据。

图1-2-3 铰接车的转弯半径车辆的停放机动车的停车方式 一、车型的确定车辆种类不同,其尺寸大小各异。

不同性质的停车场,停放不同类型的车辆,则需要不同的停车面积。

在设计时应以停车场停车高峰时间所占比重大的车型为设计车型,如有特殊车型,应以实际外廓尺寸作为设计依据,不同车型的外廓尺寸详见表1-2-1。

在某些场合,如体育场、会展中心或多功能会场处的停车也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划线适应不同车型(如小汽车和大客车)的停放。

二、车辆的停发方式按车辆停发方式可分为:前进停车,后退发车;后退停车,前进发车;前进停车,前进发车等三种方式,如图1-2-4所示。

在上述三种方式中,常采用的是后退停车,前进发车。

其优点是发车迅速方便,占地面积少,因而常用于公共停车场。

前进停车,后退发车常用于家庭车库。

前进停车,前进发车虽更为方便,但占地面积较大,多用于铰接车停车场,除有特殊要求外,一般较少采用。

由于后退停车,前进发车是常采用的停车方式,因而后文的停车场库均以此为标准。

三、车辆的停放方式停车场内车辆的停放方式,与停车面积的计算、停车泊位的组合以及停车场的设计都有关系。

停车场车辆停放方式按汽车纵轴线与通道的夹角关系分,有平行式、垂直式、斜列式三种,如图1-2-5所示。

1.平行式:车辆平行于通道方向的停放。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所需停车带较窄,驶出车辆方便迅速,但沿路占地最长,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数量少。

该停放方式常用于路边临时停车或短时间停放,有利于加快停车泊位的周转。

2.垂直式:车辆垂直通行道的方向停放。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数量多,用地比较紧凑,但停车带占地较宽(需要以场内停放的较大型车的车身长度为准),且在进出停车位时,需要倒车一次,因而要求通道宽度至少有倍的车身长度。

布置时可考虑两边停车,合用中间一条通道。

3.斜列式:车辆与通道成角度停放,一般与通道成30°、45°、60°三种角度停放,特点是停车带的宽度随车身长度和停放角度不同而异,宜在场地受限制时采用。

这种方式车辆出入及停车均较为方便,故有利迅速停置和疏散,缺点是单位停车面积(三角形用地)比垂直停放要多出现,特别是30°停放,土地利用率不高用地最费,故较少采用。

以上三种停放方式各有优缺点,选用何种方式应根据停车场的性质、疏散要求和用地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目前我国城市较多采用“平行式”和“垂直式”两种停车方式。

停车设施类型(a )前进停车、后退发车 图1-2-4 车辆的停发方式 (b )后退停车、前进发车 (c )前进停车、前进发车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分为路边停车带和路外停车场(库)两大类。

一、路边停车带路边停车带一般设在车行道旁或路边,多为短时停车,随到随开,没有一定规律。

通常路边停车采用单边单排的港湾式布置,不专设通道。

在交通量较大的城市次干路旁设路边停车带时,可考虑设置分隔岛和通道。

二、路外停车场(库)路外停车场包括道路用地以外设置的露天地面停车场和室内停车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