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就业难”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合集下载

浅谈研究生就业的现状与对策

浅谈研究生就业的现状与对策

浅谈研究生就业的现状与对策摘要】: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就业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

如何面对当前就业形势,本文通过解析研究生就业的现状,结合工作实际,对研究生就业工作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就业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据统计,200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2009年高校毕业生611万,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31万人。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如此迅速,而劳动力市场工作岗位的增长却相对缓慢,两者形成了明显的落差,这使得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1.研究生就业的现状1.1社会的因素自1999年起,全国高校开始扩招,当年就扩招了48%。

由于扩大规模的辅助性政策和措施跟不上、学校教学和生活条件的约束成为高校逐渐凸显的问题、一些学校由于扩招造成学校教学调价下降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这些都导致了就业越来越难。

大学毕业生考研的群体当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逃避当时就业难的形势,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期待以高水平的学历来为自己赢取更加理想的工作岗位。

然而每年毕业的研究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而研究生的质量与往年比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参差不齐,有些专业的研究生水平与本科生相差无几,这种现象导致了用人单位对研究生薪资水平的下降,研究生“贬值”的现象慢慢显露。

1.2 研究生群体的因素由于仍有部分研究生眼高手低,在就业地域、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矛盾突出,在薪酬上仍高于企业的预期值,求职工作的心态仍不端正,导致当前中国就业呈现两难的趋势,即一些岗位招聘难,没人去。

一些人员求职难。

很多重要、技术含量很高的职业岗位,甚至是管理岗位,就因其苦、脏、险、也没有研究生应聘。

而本科生则不然,他们更容易面对现实,更愿意从基层做起。

部分研究生在校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导致其表达和沟通能力差。

研究生毕业找不到工作

研究生毕业找不到工作

研究生毕业找不到工作近年来,研究生毕业生越来越多,而同一时间内却仅有有限数量的工作岗位。

因此,对于一些研究生而言,找不到工作已经成为了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

本文将探讨研究生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需求与供应之间的不平衡。

尽管研究生数量在增加,但相应的工作岗位并没有跟上增长的步伐。

这种供求失衡导致了竞争激烈,让许多研究生毕业生陷入就业焦虑的困境。

此外,由于社会对学术背景的重视程度下降,研究生毕业生在面对本科生、大专生甚至职业培训学生时处于劣势,从而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其次,一些研究生毕业生在找工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他们对实际工作中的要求和要求可能存在一定的误解或偏差。

他们可能过于看重学术背景,而忽视了实践经验和技能的重要性,因此在与企业的要求不匹配时难以通过面试。

另一方面,有些研究生毕业生缺乏积极主动的就业意识,只是简单地依赖学校安排的招聘会或求职网站,而忽视了个人网络关系的建立和自我推销的重要性。

针对研究生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首先,政府应该调整高等教育政策,鼓励研究生毕业生选择适合就业市场的专业。

为了研究生毕业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我们需要探索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机制,鼓励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进行充分的调研和了解。

此外,政府也应该提高研究生就业的占比,增加相关领域的工作岗位,以缓解供求不平衡的问题。

其次,高校应该强化实践教育的培养。

高校应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需求。

此外,高校还应该在课程设计中更加注重企业合作和实习机会的提供,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研究生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是当前教育体制和就业市场问题的共同结果。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高校和学生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高等教育政策的调整力度,高校应改进教育模式,学生应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三者合力才能改变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的困境。

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严峻,“民工荒”问题凸现。

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当前的就业问题和制度进行初步分析和对策探讨。

关键词:就业;就业政策;自主创业;社会环境;和谐社会1 当前的就业现状及其特征近年来,随着农民工进城打工、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的凸现,就业难问题备受关注,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1 就业的目的就是要维持生存一方面,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的现象也加剧了就业难的状况。

有用人单位不管实际岗位是否需要,把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合格证书等都列入招聘条件,甚至把应聘者的身高、长相、气质及家庭背景都列入选择条件。

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和单位也并不是完全按照求职者的才干来招聘员工,造成了一些不公平的竞争。

在关系就业中,专业错位或低能高就的现象层出不穷。

因为要生存,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来源,一份稳定的、收入可观的工作就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

其实大多数家庭的背景还是很普通的,家里的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告诉他们,以后要找一份好工作,出人头地,生活得更好,实现个人价值,或者说,他们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希望。

这样就使得他们在日后的择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去追求高薪水和大城市,要求很高。

可以说,这种思想非常普遍地存在,是一种很现实的人生动力。

因此,有很多人在用工荒的情况下找不到工作,其实是找不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同时加重了“就业难”和“用工荒”。

1.2 低端制造业成就了现有的就业模式有的专家指出,中国在世界经济分工中处于底层地位,在世界经济运作中仅仅是粗放型的基础生产,缺少了很多经济环节。

这是针对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还大规模地停留在低端产品上的现象而言的。

低端产品的生产与流通缺少经济环节,不需要中高级人才,也不能给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无法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农民工由于文化水平低,就成了低端产品制造的主力军,充其量他们大都以临时工的身份工作,同工不能同酬,付出和收益不能成正比,农民工作为劳动群体中的弱势群体,面对日益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他们往往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经常受到歧视和不平等的待遇。

硕士研究生就业难问题探析

硕士研究生就业难问题探析

市 场 流 动 。 基 于 上 述 原 因 , 士 研 究 生 在 主 要 劳 动 硕
市 场 “ 不 成 ” 在 次 要 劳 动 力 市 场 “ 不 就 ”, 以 就 高 , 低 所
业 率 既低 于博 士研究 生 , 低 于本科 生 。 也
2 .个 人 用 于 教 育 的 人 力 资 本 投 资 收 益 失 衡 人 力 资 本 理 论 认 为 , 人 为 提 高 其 自 身 知 识 和 个
的 折 现 值 是 否 大 于 其 用 于 教 育 支 出 的 折 现 值 。硕 士
研 究 生的教 育 资本 投 入 比本 科 生 多 , 而在 寻求 工 因 作 的 时 候 , 将 自 己 的 定 位 定 在 高 于 本 科 生 的 层 面 会
上 , 实际 上 , 士 研 究 生 的就 业 率 却 不 及 本 科 生 , 但 硕
摘要 : 20 从 0 5年 开 始 , 国硕 士 研 究 生 的 就 业 率 就 呈 下 降趋 势 , 且 高 学历 与 就 业 率 “ 挂 ” 我 而 倒 的现 象 已 经显 现 , 文分 析 了 造 成 本
这 一 现 象 的 原 因并 提 出 了相 应 的 对 策 。 关键词 : 高校 ; 究 生 ; 业 问题 研 就 中 图 分 类 号 : 4 G6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1 7 92 1 )6 0 8 一 O 1 7 —9 1 (0 20 — 0 8 3
二 、 士 研 究 生 就 业 面 临 困 境 的 原 因 硕 ( ) 济 因 素 一 经 1 .经 济 发 展 不 平 衡 下 的 劳 动 力 市 场 分 割 我 国 经 济 发 展 不 平 衡 , 城 乡 之 间 、 区 之 间 及 在 地 不 同 行 业 之 间 的 收 入 差 距 很 大 , 易 产 生 劳 动 力 市 极

“就业难”与“用工荒”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就业难”与“用工荒”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就业难”与“用工荒”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难和用工荒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解决这一严峻的问题。

一、就业难的问题分析1. 结构性失业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传统产业的衰落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导致了一部分劳动力难以适应新的就业需求,使得结构性失业逐渐凸显。

2. 教育供需不平衡当前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着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不足,导致了大量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盲目、迷茫,同时也使得市场对于某些专业的需求难以满足。

3. 劳动力市场需求不足由于经济增速放缓、部分产业过剩,导致企业招聘计划减少,进而使得劳动力市场需求不足,给就业带来一定的压力。

4. 职业技能不对口一些劳动力由于职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对口,使得他们在就业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这其中既包括了一些中高级技术人才,也包括了一些普通劳动者。

二、用工荒的问题分析1.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逐渐消失,劳动力资源的供给不再维持之前的增长速度,劳动力市场供应量出现一定的短缺。

2. 产业升级带来用工缺口在中国经济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一些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加大了用工缺口,而一些传统产业的转型也带来了用工荒的问题。

3. 企业用工成本上升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部分企业开始转移生产基地,导致了用工荒的现象。

4. 技术背景的用工需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升级,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但市场供给出现短缺,使得用工荒的问题更加突出。

三、对策研究1.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质量在教育体系中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使得毕业生更加适应市场需求。

2. 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力度,提高一线工人的技能水平,使其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同时也要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以满足市场对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

3. 推动产业升级,优化用工结构积极引导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引导财政和金融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优化用工结构,提高用工效率。

研究生就业难导致的心理问题研究

研究生就业难导致的心理问题研究
会 盲从 。这在 毕业研 究生 身上就 明显 体现 出 来 的就是 急功近 利 的态度 ,都要 求最 好 的工作 ,希望 求职能 一步 到 位 。例如 公务 员考试 进入 新世纪 以来 ,公务 员考 试热潮 一浪 高过 一 浪, 这就集 中体 现 了这 种浮躁 的情 绪。 4 . 苦闷 所谓 苦 闷通俗 的说 就是 痛苦心 烦 . , 在 经过 了长 达 1 8 到1 9 年 的学 习 才发现 自己学无所 用 ,在 就业 市场 上还不 如哪 些没读 多少 人 的专 业工 人。 加之攀 比心 理的作 祟 ,看到 原本不 如 自己 的人 活得 比 自己 好 ,而 自己过得 比 自己的期 望相 去甚远 时 ,心 中产 生苦 闷的情绪是 在所 难免 的。一 种 常见的现 象是 一个 男生坐 在那里 单手 托腮 ,吞云 吐雾 ,眉 头紧锁 ,或 者一个 女生 不断地 在一 张 白纸 画无 规则 的线条
3 . 浮躁
“ 浮 ” 的意 思 是 “ 漂 流 ” ,而 “ 躁 ” 的意思 是 :心 里有 众 多 的 东西要 动 ,两个字 组合 在一起 的意 思就 是 “ 心 里有 众 多的东西 要 动 ,而又 没有 地方可 以让 他们 落脚 ,因此 到处飘 荡不 得安心 。一 方 面 个 人主 观 方 面来 看 ,同学 和 朋友 间的攀 比是产 生 浮 躁心 理 的直 接原 因。通过 攀 比 ,对社 会生存 环境 不适应 ,对 自己生存状 态不 满 意 ,于是 过火 的欲 望油然 而生 ,因而 使人们 显得 异 常脆 弱、敏感 、


时候 , 心 理不会失 去平 衡 ,能 以适 当的行 为予 以克服 ,这种 安定、适 应 的状 态就是J 理健 康的状态。心理 问题 出现在 当代研究 生身上大多 数是 因为紧张不安 、心 理矛盾冲突 、遇到 突如其来 的问题 或面临难 以

研究生就业问题与对策分析

研究生就业问题与对策分析

研究生就业问题与对策分析作者:苏玉芳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23期苏玉芳(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1)摘要:本文就高校毕业研究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分析,首先综合分析了研究生就业的现状与问题,比如研究生就业供需矛盾问题,就业流向集中化,人才高消费等。

其次对影响研究生就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政策因素,研究生自身因素和高校培养体制等因素。

最后针对这一问题,结合社会、高校和研究生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就业;现状与形势;对策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173-03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各类高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研究生择业观及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下降,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呈现出严峻化趋势。

我国研究生作为社会的精英人群,作为高级知识分子阶层的代表,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各行各业的推动者,在这股“就业寒流”中也未能幸免,现如今也出现了一职难求的尴尬局面。

研究生就业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已经成为国家、高校和研究生个人关注的焦点。

而如何解决研究生就业中出现的问题,如何合理配置研究生资源,以及如何缓解研究生的就业压力将成为本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生就业现状与问题1.研究生就业供需矛盾加剧。

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当教育供给状况与需求状况不一致时,就会产生教育供求矛盾。

教育供求矛盾的表现形式有数量失衡、质量失衡、结构失衡和区域失衡的部分。

[1]按照经济学的供给与需求理论,当研究生的供给小于社会需求时,将会形成“卖方市场”;相反,当研究生的供给大于社会需求时,则会形成“买方市场”。

上表可以看出,自2007年到2012年,我国的研究生无论招生数量还是毕业生数量都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研究生的供给已经大于社会的需求,研究生就业的“买方市场”已经形成。

在已经形成的“买方市场”的背景下,研究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和生存压力可想而知。

研究生就业问题与对策之分析

研究生就业问题与对策之分析


重点 ; 二 , 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置 于课件 主人 的地位 , 其 把 使学 生在不 断的思 以及考研 大军的猛增与社会需求 的相对平 稳之间 出现 的反差 维训练 中理解并掌握课 程内容 ,进而达到运用 高等数学知识 是造成研究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 因。 解决问题的能力。
( ) 二 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 以及 招生 比例与社会 实际
( 责任 编辑 : 刘向宏 ) 需 求 严 重脱 节 很 多高校 为了增 加研 究生数量 , 目扩招 , 盲 没有根据社会
7 自 0 4年起研究生就业率逐年下滑 , 从百分 可以切人 的知识点很 多 , 教师应充分利用 可切入 的知识点 , 围 率达到 9 %左右 , 20 到百分之八 十几 , 下降到现在的百分之七十几。 再 绕 知识的揭示 、 阐述 、 开 、 展 归纳 、 总结 等环节进行 切人 , 将信 之九十几 , 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有效 的整合 , 发挥 信息技术优势 , 呈现
随着 我国高校研究生就业率 的逐 年下降 ,研究生 的就业
呈现 出以下一些特 点 : 第一 , 研究 丰富的教学 内容 , 创设有利 的教学环境 , 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 形 式也有 了一些新 的变化 , 生就业在 总量上供需严重失衡 , 出现明显的“ 供大于求” 现象。 性 、 动性 。 主
21 0 0年第 3期
辽 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出现就业率与学历倒挂怪圈。这 一点从一些省份的就 课程 资源 和课程实 施来 进行 ,但 最关键 的就是找到学科知识 就业率 , 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切入点。在学科课程实施过程 中, 信息技术 业率统计数字 可见一斑 ,0 3年 全国大部分 高校研究生 就业 20
( ) 二 注重 思 维 训 练 为核 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硕 士研究 生大 规模 的扩招 ,其就业 问题 也
子 信息类 、临床 医学 、护理学 、环 境工程 、生 物制
不断 凸现 出来 。研 究生 就业 问题不但 关 系到毕业 生 自我 价值 的实现 ,也 关系到高 等教育 良性 发展和社 会的 稳定 与和谐 。解决 毕业生 的就业 问题 成为 当下 迫切 的事情 ,本 文对硕 士研究 生就业 难 问题 进行 深 层 次 分析 ,旨在 为 问题 的解 决提 出适切 的建议 。
些 国家把研究 生教 育看作 是学术 研究 教育 ,而一 些 国家则 把研究 生教 育看作 是职业 进修教 育 。我 国研
究生教育 过 去定义 为学术 研究教 育 ,在研 究生课程 设置方 面偏 重于学 术研究 类型 的课程 ,毕业 生多 面 向科研 院所和 教学机 构 。 由于硕 士生 招生规 模不 断

药 、市场 营销 、建筑 类 、工业 自动 化 、机 械设 计及 制造 、机 电一体 化 、汽车 制造与维 修 、专业机 械制 造 工艺 与设备 等专 业的人 员 。 3 . 毕 业生择业 观念 存在偏 差 硕士研究生相对本 科生 、专科生而言 , 普遍存在 就业 期望值 过高 ,不能正确认识就业形 势。首先 , 体 现在 毕业生对就业 的区域选择上 。据调查 , 毕业生对 工作地 点的期望依次为上海 、北京 、广州 、深圳 、苏 州, 而 中西部贫 困地 区则 问津者少 。 毕业生 涌入东部 沿海 地 区 ,加剧 了竞争 陛,增 加了就业难度 。其 次, 体现在 毕业生对薪酬上 的期望值上 。据调 查 , 4 2 %的 硕 士对 薪水的期望是 3 0 0 0 - 5 0 0 0 元, 4 0 %的人期望值 为5 0 0 0 -8 0 0 0元 。而据 中华英 才网的薪 资调 查统计 结果显示 ,最 近几年 内硕士 的平均 月薪 是 3 6 6 8 元。 可见 ,毕业 生的薪 资期望 值 跟现实 存在 较大差 距 。
就 业 指 导
CAREER HORI 与对 策 探 讨
罗平 云
( 西南 大学 ,重庆 4 0 0 7 1 5 )
摘要 :近年 来 ,硕 士研 究生 就业难越 来越成 为人们关 注 的焦 点。该文 从宏观 、 中观 、微 观 三个层面 分 析 了硕 士研 究生就 业难 的原 因,并从 国家 、学校 、个人 三个 方面提 出了解决对 策 。 关键 词 :硕 士研 究生 ;研 究生教 育 ;就 业难
收稿1 3期:2 0 1 3 - 0 2 — 0 2
二 影响硕士研 究生就业的 因素
1 . 宏 观层面
( 1 )国家整体 就业环 境及就业 市场机 制是 影响 硕士研 究生就 业的直 接原 因 。就 业环境 是 毕业生就 业的社会背景 ,决定着硕士研 究生就业 的整 体水平 。 近几年 , 我 国社 会经济发展 明显放 缓 , 尤其是金融危 机扩大化 的影响 , 经济不景 气 , 企业纷纷 倒闭 , 硕士 研 究生就业形 势更加严峻 。 此外 , 我 国的就业 市场机 制还存 在诸 多不完 善 。我 国 的人才市 场还处 于初级 阶段 ,还 没能实 现现代化 、专业 化 、产业 化 。 ( 2)我 国 现 实行 的研 究 生培 养 制 度 是粗 放 型 的 ,其追 求 的是一 个量 的增 长 ,以致 毕业生 规模 过 于庞大 。 另外 , 各个 国家 的研 究生 教育制 度不 同 , 一

硕 士研究 生就业现状
1 . 人才相 对过 剩
当前 , 硕士研 究生就 业形 势严峻是 不争 的事 实 。 据 统计 , 从2 0 0 3 年全 国高校招 收研究 生 2 6 万人, 到 2 0 1 3年研究 生招 生计划 5 8 . 4 万 人 ,l 0年间招 生人 数 翻 了一番 。 全 国高 校 毕业 生就 业状 况 数 据 表 明 ,从就业 率看 ,高学 历与就 业率 “ 倒 挂” 的现象
已经 显现 。 从2 0 0 5 年开始 , 随着 毕业生 人数 的增 多 , 硕 士 生就业 率连续 下降 , 到2 0 0 9 年硕 士生 就业 率首
次 出现 低于 本 科生就 业 率 的情 况 。 以 2 0 1 1 年 高校 毕业 生 为例 ,研 究生 就 业率 为 8 6 . 6 2 %,本科生 为 9 0 . 3 0 %,专科生 为 9 4 . 1 0 %, 研 究生就业 率低 于专科 生就 业率近 8个百 分点 ,而在 研究生 中 ,硕士 生就 业率 明显低 于 博士 生 ,即硕 士生就 业 率 是最 低 的 。 另据 教育部 统计数 据 , 目前有 约 1 6 O万研 究生 在校 等待就 业 ,每年 毕业季 就会新 增 5 0万硕士 毕业 生 , 而市场上 并没有 足够多 的对 口岗位容纳新增 毕业生 。 但我 们应该 认识 到 ,这 种过剩 是存在 一定 的时 空当 中的 ,在广 大 中西部地 区尤其 是贫 困 山区对 硕 士生 还是有 很大 的需求量 。以重 庆为例 ,工业 、建筑 业 、 金融 、保 险业等行 业领 域的缺 口约 为 4 0万人 。 2 . 人才供 需失衡 高等教 育机 构不少 专业培 养 的硕 士生 并不符 合 就业 市场需 求 。作为 人才培养 来源 的高校 ,长期偏 重于培 养学 术型人 才 ,造就 了 白领 、管理 者居 多的 倒金 字塔型 的人 才结构 。但 人才资 源市 场并不 能容 纳这 么多从 事研究 和管理 工作 的人 员 ,供 大于 求的 必然结 果是 劳动力 过剩 。而社 会上 急需计 算机 与 电
作 者简 介 :罗 平 云 ( 1 9 8 6 一) ,男 ,西 南 大 学 教 育 学 部 硕 士 研 究 生 ,主 要 从 事 课 程 与 教学 论研 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