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科数学函数必备公式大全.doc
高中数学必备必考公式大全

高考数学必备必考公式大全一、集合1.并集的运算A∪B={x|x∈A,或x∈B}2. 并集的运算性质(1) A∪A=A(2)A∪∅=A(3)A∪B=B∪A(4) A∪B=A⇔B⊆A3. 交集的运算A∩B={x|x∈A,且x∈B}4. 交集的运算性质(1)A∩A=A(2)A∩∅=∅(3)A∩B=B∩A(4)A∩B=A⇔A⊆B5. 补集的运算∁U A={x|x∈U,且x∉A}6. 补集的运算性质(1) ∁U (∁U A)=A(2) ∁U U=∅,∁U∅=U(3)A∪(∁U A)=U,A∩(∁U A)=∅(4) ∁U (A∩B)=( ∁U A)∪(∁U B), ∁U (A∪B)=( ∁U A)∩(∁U B)二、函数与导数公式1. 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a r a s=a r+s(a>0,r,s∈Q)(2)=a r-s(a>0,r,s∈Q)(3)(a r)s=a rs(a>0,r,s∈Q)(4)(ab)r=a r b r(a>0,b>0,r∈Q)2.对数运算公式(1)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a>0,且a≠1,M>0,N>0,那么:log a(M·N)=log a M+log a N;log a=log a M-log a N;log a M n=n log a M(n∈R)(2)对数恒等式a log aN =N(a>0,且a≠1,N>0)(3)对数运算的换底公式log a b=(a>0,且a≠1;c>0,且c≠1;b>0)(4)换底公式的变形log a b·log b a=1,即log a b=lo b n=log a blog N M==(5)换底公式的推广log a b·log b c·log c d=log a d3.求导公式及运算法则(1)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a.若f(x)=c(c为常数),则f'(x)=0.b.若f(x)=x n(n∈Q*),则f'(x)=nx n-1.c.若f(x)=sin x,则f'(x)=cos x.d.若f(x)=cos x,则f'(x)=-sin x.e.若f(x)=a x,则f'(x)=a x ln a.f.若f(x)=e x,则f'(x)=e x.g.若f(x)=log a x,则f'(x)=.h.若f(x)=ln x,则f'(x)=.(2)导数运算法则a.[f(x)±g(x)]'=f'(x)±g'(x)b.[f(x)·g(x)]'=f'(x)g(x)+f(x)g'(x)c.[]'=(g(x)≠0)(3)复合函数的导数(理)设y=f(u),u=φ(x),则y'x=y'u u'x或记作f '[φ(x)]=f '(u)φ'(x).特别地,[f (ax +b )] '=a f' (ax+b).4.定积分的运算性质(理)(1)b a ⎰kf (x )d x=k b a ⎰f (x )d x (k 为常数)(2) b a ⎰[f (x )±g (x )]d x=b a ⎰f (x )d x±b a ⎰g (x )d x (3)b a ⎰f (x )d x=-a b ⎰f (x )d x(4)c a ⎰f (x )d x=b a ⎰f (x )d x+cb ⎰f (x )d x (a<b<c )三、三角函数1. 同角关系:(1)平方关系:sin 2α+cos 2α=1.(2)商的关系:=tan α(α≠+k π,k ∈Z ). 2. 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高考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
德摩根公式();()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
包含关系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U A C B ⇔=ΦU C A B R ⇔=4.容斥原理()()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2个。
6。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N f x M <<⇔[()][()]0f x M f x N --<⇔|()|22M N M N f x +--<⇔()0()f x NM f x ->- ⇔11()f x N M N>--.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k f k f 不等价,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
特别地, 方程)0(02≠=++a c bx ax 有且只有一个实根在),(21k k 内,等价于0)()(21<k f k f ,或0)(1=k f 且22211k k a bk +<-<,或0)(2=k f 且22122k abk k <-<+。
高三函数公式大全

高三函数公式大全函数:一次函数y=kx+b (k为任意不为零常数,b为任意常数)正比例函数y=kx(k为常数,且k≠0)反比例函数y=k/x (k为常数,k≠0)二次函数y=ax^2;+bx+c(a≠0,a、b、c为常数) 顶点式:y=a(x-h)^2+k 或y=a(x+m)^2+k交点式(与x轴):y=a(x-x1)(x-x2)·········································································································三角函数公式:正弦(sin):角α的对边比上斜边余弦(cos):角α的邻边比上斜边正切(tan):角α的对边比上邻边余切(cot):角α的邻边比上对边正割(sec):角α的斜边比上邻边余割(csc):角α的斜边比上对边sin30°=1/2sin45°=根号2/2sin60°=根号3/2cos30°=根号3/2cos45°=根号2/2cos60°=1/2tan30°=根号3/3tan45°=1tan60°=根号3 ··················································································································································································两角和公式sin(A+B) = sinAcosB+cosAsinBsin(A-B) = sinAcosB-cosAsinBcos(A+B) = cosAcosB-sinAsinBcos(A-B) = cosAcosB+sinAsinBtan(A+B) = (tanA+tanB)/(1-tanAtanB)tan(A-B) = (tanA-tanB)/(1+tanAtanB)cot(A+B) = (cotAcotB-1)/(cotB+cotA)cot(A-B) = (cotAcotB+1)/(cotB-cotA)倍角公式Sin2A=2SinA•CosACos2A=Cos^A-Sin^A=1-2Sin^A=2Cos^A-1tan2A=2tanA/1-tanA^2三倍角公式tan3a = tan a ·tan(π/3+a)·tan(π/3-a)半角公式和差化积sin(a)+sin(b) = 2sin[(a+b)/2]cos[(a-b)/2] sin(a)-sin(b) = 2cos[(a+b)/2]sin[(a-b)/2] cos(a)+cos(b) = 2cos[(a+b)/2]cos[(a-b)/2] cos(a)-cos(b) = -2sin[(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积化和差sin(a)sin(b) = -1/2*[cos(a+b)-cos(a-b)] cos(a)cos(b) = 1/2*[cos(a+b)+cos(a-b)] sin(a)cos(b) = 1/2*[sin(a+b)+sin(a-b)] cos(a)sin(b) = 1/2*[sin(a+b)-sin(a-b)]诱导公式sin(-a) = -sin(a)cos(-a) = cos(a)sin(π/2-a) = cos(a)cos(π/2-a) = sin(a)sin(π/2+a) = cos(a)cos(π/2+a) = -sin(a)sin(π-a) = sin(a)cos(π-a) = -cos(a)sin(π+a) = -sin(a)cos(π+a) = -cos(a)tanA=tanA = sinA/cosA万能公式【词语】:万能公式【释义】:应用公式sinα=[2tan(α/2)]/{1+[tan(α/2)]^2}cosα=[1-tan(α/2)^2]/{1+[tan(α/2)]^2}tana=[2tan(a/2)]/{1-[tan(a/2)]^2}将sinα、cosα、tanα代换成tan(α/2)的式子,这种代换称为万能置换。
高考理科数学函数必背公式归纳

高考理科数学函数必背公式归纳高考理科数学一次函数公式一、定义与定义式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y=kx+b 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即:y=kx (k为常数,k0)二、一次函数的性质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即:y=kx+b (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 b取任何实数)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1)列表;(2)描点;(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
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
(通常找函数图像与x轴和y轴的交点)2.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
(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3.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四、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已知点A(x1,y1);B(x2,y2),请确定过点A、B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也叫解析式)为y=kx+b。
(2)因为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
所以可以列出2个方程:y1=kx1+b 和y2=kx2+b(3)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得到k,b的值。
(4)最后得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五、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1.当时间t一定,距离s是速度v的一次函数。
s=vt。
2.当水池抽水速度f一定,水池中水量g是抽水时间t的一次函数。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必备版)

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速记1、函数的单调性(1)设1212[,],x x a b x x ∈<、且那么],[)(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 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若()=0f x ',则)(x f 有极值。
2、函数的奇偶性若)()(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若)()(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3、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0x f '是曲线)(x f y =在))(,(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相应的切线方程是))((000x x x f y y -'=-。
4、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①'C 0=; ②1')(-=n n nx x ; ③x x cos )(sin '=; ④x x sin )(cos '-=; ⑤a a a x x ln )('=; ⑥x x e e =')(; ⑦a x x a ln 1)(log '=; ⑧xx 1)(ln '= 5、导数的运算法则(1)'''()u v u v ±=±。
(2)'''()uv u v uv =+.(3)'''2()u u v uv v v -=。
6、求函数()y f x =的极值的方法是:解方程()0f x '=得0x .当()00f x '=时:①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大值; ②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小值. 7、分数指数幂(1)m na =。
高中理科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理科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高中理科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一、数学公式1、圆的面积 S=πR²2、圆周长 C=2πR3、圆柱体 V=πR²h4、圆锥体 V=πR²h/35、圆周角 a=∠C×π6、勾股定理 c²=a²+b²7、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8、余弦定理 b²=a²+c²-2accosB9、弧长公式 l=n/180×π×r²10、扇形面积 s=n/360×π×r²11、弓形面积 s=[(b-a)×h]/212、三角形面积 s=√[p(p-a)(p-b)(p-c)] 其中 p=(a+b+c)/213、重心定理三条中线的交点叫重心,重心分中线为2:1(顶点到重心)14、平行四边形性质: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内角和外角和都为360度。
15、平行四边形判定: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16、菱形性质:菱形四边都相等;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菱形内角和都为360度;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有四条对称轴。
17、菱形判定: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两条对角线分别平分各自对角的四边形为菱形。
18、正方形性质:正方形的四边都相等;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并互相垂直平分;正方形的邻边互相垂直;正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都为360度。
19、正方形判定: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20、等腰梯形性质: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等腰梯形两底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高中数学函数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函数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函数公式总结如下:
1.函数的定义: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 = f(x),x ∈A。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3.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和列表法。
4.函数的单调性: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D,区间I包含于D。
如果对于区间I上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 <x2时,都有f(x1) < f(x2),那么就说函数f(x)在区间I上是单调递增的。
如果对于区间I 上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 > f(x2),那么就说函数f(x)在区间I_是单调递减的。
5.函数的奇偶性: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 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 -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
6.指数函数:一般地,函数y=a(a >0,且a≠1)叫做指数函数。
7.对数函数:一般地,函数y=logax(a>0,且a≠1)叫做对数函数。
8.幂函数:一般地,函数y=x“叫做幂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a 是常数。
9.二次函数:一般地,把形如y =ax²+bx +c (a ≠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10.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正割函数、余割函数。
以上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函数公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必记数学公式汇总

高考必记数学公式汇总1. 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解的公式:x=-b/a2. 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 解的公式:x = (-b ± √(b^2 - 4ac)) / (2a)3.三角函数:-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 余弦定理:c^2 = a^2 + b^2 - 2abcosC- 正切定理:tanA = a/b4.平面几何:-点到直线的距离:d=,Ax+By+C,/√(A^2+B^2)-平行线的性质: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垂直线的性质:两条直线的斜率的乘积等于-15.统计与概率:-高斯分布:P(x)=(1/(√(2π)σ))*e^(-((x-μ)^2/(2σ^2))) - 期望值计算:E(x) = ∑(xi * P(xi))- 方差计算:Var(x) = ∑((xi - E(x))^2 * P(xi))6.矩阵:-矩阵乘法:若A是一个mxn的矩阵,B是一个nxp的矩阵,那么它们的乘积C是一个mxp的矩阵,其中C的第i行第j列元素为A的第i行与B的第j列的乘积之和。
7.三角函数补充:- 反正弦函数:sin^(-1)(x)- 反余弦函数:cos^(-1)(x)- 反正切函数:tan^(-1)(x)8.指数与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的性质:a^m*a^n=a^(m+n)- 对数函数的性质:log(a) * log(b) = log(a*b)9.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n-1)d-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 = (n/2)(a1 + an)-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r^(n-1)-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n=a1*(1-r^n)/(1-r)10.导数与微分:- 基本导数公式:(常数)' = 0,(x^n)' = nx^(n-1),(e^x)' = e^x,(sinx)' = cosx,(cosx)' = -sinx-链式法则:(f(g(x)))'=f'(g(x))*g'(x)11.不等式与绝对值:-绝对值不等式性质:,a*b,=,a,*,b,a+b,≤,a,+,b- 一次不等式:ax + b > 0 (a ≠ 0)- 二次不等式:ax^2 + bx + c > 0 (a ≠ 0)这些是高考中常见的一些数学公式,掌握并熟练运用它们可以帮助你在数学考试中提高得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理科数学函数必备公式大全
高考理科数学一次函数公式
一、定义与定义式
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y=kx+b 则此时称y是x 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即:y=kx (k为常数,k 0)
二、一次函数的性质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
即:y=kx+b (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b取任何实数)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
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
(通常找函数图像与x轴和y轴的交点)
2.性质:
(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
(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3.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当k 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 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b 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
当b 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 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 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四、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已知点A(x1,y1);B(x2,y2),请确定过点A、B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也叫解析式)为y=kx+b。
(2)因为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
所以可以列出2个方程:y1=kx1+b 和y2=kx2+b
(3)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得到k,b的值。
(4)最后得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五、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当时间t一定,距离s是速度v的一次函数。
s=vt。
2.当水池抽水速度f一定,水池中水量g是抽水时间t的一次函数。
设水池中原有水量S。
g=S-ft。
六、常用公式:(不全面,可以在书上找)
1.求函数图像的k值:(y1-y2)/(x1-x2)
2.求与x轴平行线段的中点:|x1-x2|/2
3.求与y轴平行线段的中点:|y1-y2|/2
4.求任意线段的长:(x1-x2)2+(y1-y2)2 (注:根号下(x1-x2)与(y1-y2)的平方和)
高考理科数学二次函数公式
一、定义与定义表达式
一般地,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y=ax2+bx+c
(a,b,c为常数,a 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 0时,开口方向向上,a 0时,开口方向向下,|a|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a|越大开口就越小,|a|越小开口就越大。
)
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二、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 0)
顶点式:y=a(x-h)2+k [抛物线的顶点P(h,k)]
交点式:y=a(x-x?)(x-x?) [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0)和B(x?,0)的抛物线]
注:在3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有如下关系:
h=-b/2ak=(4ac-b2)/4a x1,x2=(-b b2-4ac)/2a
三、二次函数的图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x2的图像,可以看
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四、抛物线的性质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为直线
x= -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唯一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
P( -b/2a ,(4ac-b2)/4a )
当-b/2a=0时,P在y轴上;当= b2-4ac=0时,P在x轴上。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 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 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 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 0),对称轴在y轴右。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 b -4ac 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 b -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 b -4ac 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
X的取值是虚数(x=
-b b -4ac 的值的相反数,乘上虚数i,整个式子除以2a)
五、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特别地,二次函数(以下称函数)y=ax2+bx+c,
当y=0时,二次函数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以下称方程),
即ax2+bx+c=0
此时,函数图像与x轴有无交点即方程有无实数根。
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的根。
1.二次函数y=ax2,y=a(x-h)2,y=a(x-h)2+k,y=ax2+bx+c(各式中,a 0)的图象形状相同,只是位置不同,它们的顶点坐标及对称轴如下:
解析式和顶点坐标对和对称轴
y=ax2 (0,0) x=0
y=a(x-h)2 (h,0) x=h
y=a(x-h)2+k (h,k) x=h
y=ax2+bx+c (-b/2a,[4ac-b2]/4a) x=-b/2a
当h 0时,y=a(x-h) 的图象可由抛物线y=ax 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
当h 0时,则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
当h 0,k 0时,将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就可以得到y=a(x-h)2+k的图象;
当h 0,k 0时,将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当h 0,k 0时,将抛物线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当h 0,k 0时,将抛物线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因此,研究抛物线y=ax2+bx+c(a 0)的图象,通过配方,将一般式化为y=a(x-h)2+k的形式,可确定其顶点坐标、对称轴,抛物线的大体位置就很清楚了.这给画图象提供了方便。
2.抛物线y=ax2+bx+c(a 0)的图象:当a 0时,开口向上,当
a 0时开口向下,对称轴是直线x=-b/2a,顶点坐标是(-b/2a,[4ac-b2]/4a).
3.抛物线y=ax2+bx+c(a 0),若a 0,当x -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 -b/2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若a 0,当x -b/2a 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 -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
(1)图象与y轴一定相交,交点坐标为(0,c);
(2)当△=b2-4ac 0,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A(x?,0)和B(x?,
0),其中的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 0)的两根.这两点间的距离AB=|x?-x?|
当△=0.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
当△0.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当a 0时,图象落在x轴的上方,x为任何实数时,都有y 当a 0时,图象落在x轴的下方,x为任何实数时,都有y 0.
5.抛物线y=ax2+bx+c的最值:如果a 0(a 0),则当x= -b/2a 时,y最小(大)值=(4ac-b2)/4a.
顶点的横坐标,是取得最值时的自变量值,顶点的纵坐标,是最值的取值.
6.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经过三个已知点或已知x、y的三对对应值时,可设解析式为一般形式:
y=ax2+bx+c(a 0).
(2)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的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时,可设解析式为顶点式:y=a(x-h)2+k(a 0).
(3)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时,可设解析式为两根式:y=a(x-x?)(x-x?)(a 0).
7.二次函数知识很容易与其它知识综合应用,而形成较为复杂的综合题目。
因此,以二次函数知识为主的综合性题目是中考的热点考题,往往以大题形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