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一个大写的时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5835-2011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835-2011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835-2011代替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eneral rules for writing numerals in publications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15835-2009《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与GB/T 15835-2009《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原标准在汉字数字与阿拉伯数字中,明显倾向于使用阿拉伯数字。
本标准不再强调这种倾向性。
——在继承原标准中关于数字用法应遵循“得体原则”和“局部题例一致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措辞上的适当调整,以及更为具体的规定和示例,进一步明确了具体操作规范。
——将原标准的平级罗列式行文结构改为层级分类式行文结构。
——删除了原标准的基本术语“物理量”与“非物理量”,增补了“计量”“编号”“概数”作为基本术语。
本标准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詹卫东、覃士娟、曾石铭。
——GB/T 15835-1995。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出版物上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用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出版物(文艺类出版物和重排古籍除外)。
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公文,以及教育、媒体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数字用法,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408-2005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计量 measuring将数字用于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
3.2编号 numbering将数字用于为事物命名或排序,但不用于数学运算。
如何用英语表示时间

如何用英语表示时间在口语中或朗读英文时,经常有需要表达时间的情况出现。
如何准确地用英语表达时间呢?总的来说,有两种表达方法。
一、直接读数字。
如:7:00 读作:seven或seven o”clock8:30 读作:eight thirty9:15 读作:nine fifteen10:30 读作:ten thirty11:59 读作:eleven fifty - nine从以上五例中可看出:时间可以直接用基数词表示。
表示整点时,可直接读小时的数字,也可在后面加上o"clock来读;表示零几分时,“零”一般读//.二、借助past和to来表示1. 分钟小于或等于30的用past。
past表示“超过”的意思,其中15分读作a quarter,30分钟读作half.如:6:08 读作:eight past six7:15 读作:a quarter past seven8:23 读作:twenty - three past eight9:30 读作:half past nine2。
分钟大于30的用to。
to表示“差多少”的“差",因此,分钟大于30的就要看看它与“小时”加“1”还差多少分钟。
读“分钟”时,差多少分钟就读多少;读“小时”时要加“1”。
其中45分钟是差15分钟,也要读作a quarter。
如:4:32 读作:twenty — eight to five6:45 读作:a quarter to seven11:58 读作:two to twelve12:49 读作:eleven to one(12小时制)eleven to thirteen(24小时制)归纳以上借助past和to表达时间的方法,可以编如下的顺口溜记忆其规律:30分以内,分在前,点在后,past在中间;30分以外,分用60减,点要加上1,用to来连接。
直接表示时间法:就是按照几点几分的顺序来表示时间。
(这个最简单)例如:8:00-—eight(o’clock)?????? 5:20——five twenty2添加介词表示法如果分数小于或等于30,就用past来表示,结构是“分钟+past+该点钟“;如果分钟大于30,就用to来表示,结构是“分钟+to+下一点钟例如:12:05—- five past twelve9:50—-ten to ten8:40——twenty to nine温馨提示:在第二种表示法中,如果分钟是15,一般用a quarter 来代替fifteen; 如果分钟是30,一般用half来代替thirty。
八十年代一个大写的时期

八十年代一个大写的时期——《咱们的八十年代》创作谈来源:一.依托伟大的时期电视剧《咱们的八十年代》创意之初,正值央视推出大型纪录片《见证1980》。
片中,编导如此描述那个时期:“一个启蒙的时期”、“一个人字大写的时期”,“今天的美好生活就从那个时期开始”。
能够说,如此的描述与咱们创作这部电视剧的精神导向不谋而合。
上世纪八十年代,注定是一个值得大写特写的年代。
那时候,人们方才摆脱十年大难的桎梏,迎来了迅猛的改革潮流;旧有的、僵化的思维定势和全新的思想潮流激情碰撞,天天都有新的字眼、新的事物、新的思想冲击着人们的头脑和眼球。
尤其对那个时期的年轻人,几乎每一天都是新的,那种激情、躁动,那种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迸发,那种发自心里的对命运和以后的关注,相信每一个切身经历过的人都永生难忘。
从一开始,咱们就抱定表现“大背景下的小人物”的创作宗旨,关注特定历史背景下特定人物的特定经历。
显然,这一主张并非新鲜,但却是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端的关注个体、张扬自我的精神追求一脉相承。
或说,以如此一种举重假设轻的方式来表现八十年代的电视剧创作是最契合那个时期的精神特质的。
因此,咱们把目光投向了那个年代的青年产业工人和他们生活战斗的工厂。
关于经历过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产业工人来讲,那个年代是他们一生中最美好、最难忘的光阴。
在那个“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年代,工厂是那时社会最主流的单位,一个工厂确实是一个小社会。
在那时的青年工人中,无论你拥有如何的家庭背景和文化知识结构,那个年代所特有的单纯、质朴、真诚和朝气蓬勃的气质是大伙儿共有的。
那时,他们天天都处在新旧观念交替所产生的懵懂、兴奋与激情中;而与此同时,过往时期所遗留的僵化、迂腐、教条和封锁又似乎在无情地捉弄、改变着他们的命运。
这一切,使适那时的工厂呈现出一种迷人的不同化、变革化的状态。
二.回望温暖情感基于此,咱们的创作初衷是:抽样地选取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家一般工厂,还原一群昔时青年工人的一般生活,透过他们的喜怒哀乐、情感历程和命运转变来挖掘那个时期的工人所特有的单纯、质朴、真挚的情感及其充满活力、珍视友谊、钟爱集体、尊重技术、无私合作等价值观念,从而为在市场化大潮冲洗和裹挟下的现今社会提供一种精神样本。
如何能用英语表示时间数字日期

如何用英语表示时间、数字、日期、如何用英语表示时间在口语中或朗读英文时,经常有需要表达时间的情况出现。
如何准确地用英语表达时间呢?总的来说,有两种表达方法。
一、直接读数字。
如:7:00 读作:seven或seven o”clock8:30 读作:eight thirty9:15 读作:nine fifteen10:30 读作:ten thirty11:59 读作:eleven fifty - nine从以上五例中可看出:时间可以直接用基数词表示。
表示整点时,可直接读小时的数字,也可在后面加上o”clock来读;表示零几分时,“零”一般读//。
二、借助past和to来表示1. 分钟小于或等于30的用past。
past表示“超过”的意思,其中15分读作aquarter,30分钟读作half。
如:6:08 读作:eight past six7:15 读作:a quarter past seven8:23 读作:twenty - three past eight9:30 读作:half past nine2.分钟大于30的用to。
to表示“差多少”的“差”,因此,分钟大于30的就要看看它与“小时”加“1”还差多少分钟。
读“分钟”时,差多少分钟就读多少;读“小时”时要加“1”。
其中45分钟是差15分钟,也要读作aquarter。
如:4:32 读作:twenty - eight to five6:45 读作:a quarter to seven11:58 读作:two to twelve12:49 读作:eleven to one(12小时制)eleven to thirteen(24小时制)归纳以上借助past和to表达时间的方法,可以编如下的顺口溜记忆其规律:30分以内,分在前,点在后,past在中间;30分以外,分用60减,点要加上1,用to来连接。
直接表示时间法:就是按照几点几分的顺序来表示时间。
(这个最简单)例如:8:00——eight(o’clock) 5:20——five twenty2添加介词表示法如果分数小于或等于30,就用past来表示,结构是“分钟+past+该点钟“;如果分钟大于30,就用to来表示,结构是“分钟+to+下一点钟例如:12:05—— five past twelve9:50——ten to ten8:40——twenty to nine温馨提示:在第二种表示法中,如果分钟是15,一般用a quarter 来代替fifteen; 如果分钟是30,一般用half来代替thirty。
写作文稿中遣词用句的错误用法指正

写作文稿中遣词用句的错误用法指正写作文稿中遣词用句的错误用法指正错字●“的”“地”“得”3个字的用法上,主要错误集中在把该用“地”的地方错用成了“的”。
例如:1.朋友在不断的增加。
“不断的增加”中的“的”应为“地”。
2.当时稀里糊涂的把稿子寄出去,没当一回事。
“稀里糊涂的”中的“的”应为“地”。
3.创新应该和国际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中的“的”应为“地”。
将“地”错用成“的”的总共有23家报纸。
●“黏”“账”“像”这3个字出现的错误如:1.安尔乐牌粘膜消毒液。
句中“粘膜”应为“黏膜”。
2.血液变得更加粘稠。
“粘稠”应为“黏稠”。
3.灌注水泥粘土混合浆。
“粘土”应为“黏土”。
4.重点检查了店内的台帐。
“台帐”应为“台账”。
5.帐号。
“帐号”应为“账号”。
6.记帐凭证。
“记帐”应为“记账”。
7.美国经济了却前帐的同时。
“前帐”应为“前账”。
8.从大量的手工帐务处理中解脱出来。
“帐务”应为“账务”。
9.而且更象一个财务领域中的MBA。
“更象”应为“更像”。
10.老伴的唠叨开始时我感觉象噪音,过一段时间我感觉她的唠叨好象在唱歌。
句中“象噪音”“好象在唱歌”中的“象”应为“像”。
11.好象几根白头发。
“好象”应为“好像”。
12.象抓抗洪一样给予极高关注。
“象抓抗洪一样”中的“象”应为“像”。
●有些报纸不能正确使用“被”字,即该用“被”字的地方遗漏了“被”字,使句子不大通畅。
例如:1.感染相同病菌的病人将集中照顾。
句中“将”字后应加“被”字,即“将被集中照顾”。
这里的“被”字作介词,用于被动句,引进动作的施事,前面的主语是动作的受事。
2.集团公司的要求、兄弟省公司机关改革的成功模式一一纳入了党组视野。
句中“一一”前应加“被”字,即“被一一纳入了……”3.农村党支部书记工资全部列入财政序列……句中“列入”前应加“被”字,即“全部被列入财政序列”。
4.发展金融板块业务,已经纳入到江铜集团发展战略。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诗歌艺术研究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诗歌艺术研究作者:陶如意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08期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诗歌在经历80年代的辉煌后迅速退出文化中心的舞台。
和其它文学形式一样,诗歌也是源于现实的,所以中国当代诗歌所呈现的沉沦之势,一定是时代环境、历史经验、个体意识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所造成的结果。
本文将以80年代的诗歌为参照,探究90后诗歌精神失落的原因,在庞杂的线索中通过对两者历史经验、诗人身份认同以及传播环境的分析来理清思路,以呈现一个较为明晰的逻辑框架。
关键词:历史经验;精英意识;平民化;大众传播中图分类号:I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3-0018-01一、诗不是徒有情感,而是经验里尔克说,诗不是徒有情感,而是经验。
情感是诗的荷尔蒙,让诗充满感染力和号召力,但徒有情感没有内容的诗是肤浅的,容易沦为空虚琐碎的情绪宣泄。
只有将情感置于现实经验之上,才能获得一种超凡的精神体验。
可是说,经验是一首诗的材质和肌理,它决定了情感的纯度,精神的深度。
但是经验从何而来?有些经验是可以靠主观努力去主动获得的,但有些经验却是时代的烙印,历史的积淀。
80年代,诗人的情感借以诗如洪水开闸一样倾泻而出,势不可挡。
这些诗感性而抽象、天真纯朴、浪漫、理想主义、宏大叙事、粗疏但又生机勃勃。
最为重要的是,他们的诗真实反映了一代人的心灵,抒发出了当时人们心中积蓄已久的热情和激情。
所以,80年的诗人是从独特的历史经验中凝练情感,又用情感去回应一代人的历史经验,他们能赢得世人高度的认同和赞赏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步入90年代后,理想主义渐渐被物质主义所取代,社会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秩序中。
二、从“我不相信”到“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80年代是一个“大写时代”,充满时代朝气的青年诗人们在整体反思国家、民族的命运,也探索着了一代人与现实的关系。
80年的诗人还具有精英意识,有一种“舍我其谁”的自信和气魄。
时间时刻的英语表达

时间时刻的英语表达时间时刻的英语表达在口语中或朗读英文时,经常有需要表达时间的情况出现。
如何准确地用英语表达时间呢?总的来说,有两种表达方法。
一、直接读数字。
如:7:00 读作:seven或seven o”clock8:30 读作:eight thirty9:15 读作:nine fifteen10:30 读作:ten thirty11:59 读作:eleven fifty - nine从以上五例中可看出:时间可以直接用基数词表示。
表示整点时,可直接读小时的数字,也可在后面加上o”clock来读;表示零几分时,“零”一般读/ /。
二、借助past和to来表示1. 分钟小于或等于30的用past。
past表示“超过”的意思,其中15分读作a quarter,30分钟读作half。
如:6:08 读作:eight past six7:15 读作:a quarter past seven8:23 读作:twenty - three past eight9:30 读作:half past nine2. 分钟大于30的用to。
to表示“差多少”的“差”,因此,分钟大于30的就要看看它与“小时”加“1”还差多少分钟。
读“分钟”时,差多少分钟就读多少;读“小时”时要加“1”。
其中45分钟是差15分钟,也要读作a quarter。
如:4:32 读作:twenty - eight to five6:45 读作:a quarter to seven11:58 读作:two to twelve12:49 读作:eleven to one(12小时制)eleven to thirteen(24小时制)归纳以上借助past和to表达时间的方法,可以编如下的顺口溜记忆其规律:30分以内,分在前,点在后,past在中间;30分以外,分用60减,点要加上1,用to来连接。
直接表示时间法:就是按照几点几分的顺序来表示时间。
(这个最简单)例如:8:00——eight(o’clock) 5:20——five twenty2添加介词表示法如果分数小于或等于30,就用past来表示,结构是“分钟+past+该点钟“;如果分钟大于30,就用to来表示,结构是“分钟+to+下一点钟例如:12:05—— five past twelve9:50——ten to ten8:40——twenty to nine温馨提示:在第二种表示法中,如果分钟是15,一般用a quarter 来代替fifteen; 如果分钟是30,一般用half来代替thirty。
2023年高三语文写作练《传承英雄精神》材料+情景任务作文题解及例文精选

2023年高三语文写作练《传承英雄精神》材料+情景任务作文题解及例文精选【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
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题解】这是一道材料+情景任务的材料作文题目。
材料由两句话构成。
第一句话重在对古典英雄的理解,列举了两句含“英雄”意象的古典诗词,可从中看出古典英雄的某些共性特征,并点明特定时代呼唤古典英雄的出现。
第二句话是思辨的重点,表明当今时代变迁,人们对时代“英雄”有了不同的看法。
看法一,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看法二,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材料引用杜甫和辛弃疾的诗句,暗中界定了“英雄”一词的内涵:立足大我,胸有家国,并为之而努力奋斗。
为考生论证今天英雄的内涵和标准限定了方向。
“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材料要求考生厘清“英雄”和“偶像”两个概念,并针对当前人们对英雄和偶像的认识来发表见解,针对性强。
写作任务有二: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材料中关于“英雄”的说法,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考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写作任务,表明自己的价值态度。
材料要求考生在时代洪流中厘清英雄的概念,为国奉献是英雄,见义勇为是英雄,科研专家是英雄,大国工匠是英雄,干出经天纬地的大事业者是英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默默奉献者也是英雄。
只要怀揣一颗积极追求、不断超越的心,只要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精益求精、不断突破,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英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十年代一个大写的时代——《我们的八
十年代》创作谈
来源:《中国电视》作者:张炜李京东
一.依托伟大的时代
电视剧《我们的八十年代》创意之初,正值央视推出大型纪录片《见证1980》。
片中,编导这样描述那个时代:“一个启蒙的时代”、“一个人字大写的时代”,“今天的美好生活就从那个时代开始”。
可以说,这样的描述与我们创作这部电视剧的精神
导向不谋而合。
上世纪八十年代,注定是一个值得大写特写的年代。
那时候,人们刚刚摆脱十年浩劫的桎梏,迎来了迅猛的改革潮流;旧有的、僵化的思维定势和全新的思想潮流激情碰撞,每天都有新的字眼、新的事物、新的思想冲击着人们的头脑和眼球。
尤其对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几乎每一天都是新的,那
种激情、躁动,那种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迸发,那种发自内心的对命运和未来的关注,相信每一个亲身经历过的人都永生难忘。
从一开始,我们就抱定表现“大背景下的小人物”的创作宗旨,关注特定历史背景下特定人物的特定经历。
显然,这一主张并不新鲜,但却是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端的关注个体、张扬自我的精神追求一脉相承。
或者说,以这样一种举重若轻的方式来表现八十年代的电视剧创作是最契合那
个时代的精神特质的。
因此,我们把目光投向了那个年代的青年产业工人以及他们生活战斗的工厂。
对于经历过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产业工人来说,那个年代是他们一生中最美好、最难忘的时光。
在那个“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年代,工厂是当时社会最主流的单位,一个工厂就是一个小社会。
在当时的青年工人中,
无论你拥有怎样的家庭背景和文化知识结构,那个年代所独有的单纯、质朴、真诚和朝气蓬勃的气质是大家共有的。
那时,他们每天都处在新旧观念交替所产生的懵懂、兴奋与激情中;而与此同时,过往时代所遗留的僵化、迂腐、教条和封闭又似乎在无情地捉弄、改变着他们的命运。
这一切,使得当时的工厂呈现出一种迷人的差异化、变革化的状态。
二.回望温暖情感
基于此,我们的创作初衷是:抽样地选取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家普通工厂,还原一群当年青年工人的普通生活,透过他们的喜怒哀乐、情感历程和命运变化来挖掘那个时代的工人所特有的单纯、质朴、真挚的情感及其充满活力、珍视友情、热爱集体、尊重技术、无私互助等价值观念,从而为在
市场化大潮冲刷和裹挟下的当今社会提供一种精神样本。
编剧李青、导演曾晓欣不仅熟悉那个时代的生活,且都有过当工人的经历。
尽管那时的生活和工作都很艰苦,但却给他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李青说,“那时的人们集体观念很强,也很有上进心。
这个本子写了两年多,改了好几稿,因为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里面也有很多难忘的细节,如当时流行跳16步舞,很多人曾嗤之以鼻,现在这些人都成了跳老年迪斯科的主力。
”
在编剧李青眼里,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不可复制而只能怀念的,“我只想把当时美好的东西提炼出来,给现今社会忙忙碌碌的人们一些启迪”。
《我们的八十年代》中有个细节是车间化工品爆炸,在公家利益遇到危险的时候,段玉刚等人抛弃个人恩怨,共同来保护国家财产。
导演曾晓欣后来说,这不是英雄主义,这是潜意识去做的。
“这是我经历过的。
当时工厂曾出现原油管道泄漏事故,需要有人把管道切开然后再焊接上。
原油有火就会爆炸,但当时我们都争着去,这就是工人的本色。
”《我们的八十年代》不是简单的怀旧,“而是想把缺失的东西找回来,包括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兄弟般的友情。
”
三. 呈现真实氛围
在创作上,《我们的八十年代》遵循着这样几个原则:故事强调“爱情至上”和“工厂生活家庭化”;在演员的选择与表演上,推崇工人本色、活力四射;影像造型上,讲究“造旧如旧”。
用“爱情至上”和“工厂生活家庭化”的原则来组织角色、设计人物关系、编织矛盾冲突,一方面凸显那个时代特有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气质;另一方面,更加贴切地展现那个时代工人们之间所特有的单
纯质朴、古道热肠、急公好义、珍视友情的亲密关系,这有助于今天的观众理解和感受那个时代特殊的历史氛围,为演员表演、彰显人文情怀提供基本的依据。
在演员的选择上,我们不惟名气,不惟相貌,坚持走本色甚至是“糙”的路子;在拍摄期间,我们强调“精气神”,每一个演员的表演、每一个场面甚至每一个镜头的调度都强调“活力四射”,强调原汁原味地再现当年工人阶级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主演夏雨和左小青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是孩子,虽然他们没有亲身经历剧中人物的生活,但是他们下功夫做了很多功课,
比如观看那个年代的电影、书籍,与长辈交流,研究那个年代人们身上的精神特质。
他们以良好的表演功底,较好地理解并再现了剧中人物的情感和生活。
在影像造型上,我们强调“造旧如旧”。
无论是影调、人物还是置景道具,都是在充分调研当年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的审美特质来进行创作,在保证历史信息真实的同时,避免给观众突兀、可笑和出戏的感觉。
其实,“造旧如旧”是一部带有怀旧色彩的电视剧在影像造型上的基本要求。
在《我们的八十年代》的创作过程中,我们自感最可贵的是对上世纪八十年代精神特质的挖掘与放大,为此,在故事创作上我们主动追求“去情节化”,即不刻意营造情节的曲折离奇、跌宕起伏以及一波三折,注重人物,强调意境和氛围的营造,这在电视剧
创作市场化的当下,是要冒一定的风险的,而“飞天奖”的获得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却给了我们整个团队最大的鼓励和肯定。
四.启迪当下心灵
应当说,《我们的八十年代》是一次“借古喻今”的创作,意在通过一段逝去的岁月,反思在社会的演变中我们曾经珍视过什么、坚持过什么、牺牲过什么又放弃过什么,从而为未来、为后代留下怎样的精神遗产。
在娱乐至上的社会风潮面前,依然葆有那个时代特有的理想主义和使命感,是我们创作《我们的八十年代》的原动力。
马尔库塞在《审美之维》中谈到:“艺术的使命就是让人们去感受一个世界。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先生说,“那个年代所表达的单纯而坚定的情
感,在物欲横流、人心浮动的社会中,是那么稀有和值得留恋。
《我们的八十年代》不仅是过去的回忆,也是今天的镜子。
”如果这部作品,能够让观众对比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回味往日的温暖情怀,珍惜身边美好的一切,在获得情感洗礼的同时,珍爱生活,坚定对未来、对友谊、对爱情的美好梦想,这便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