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技术探讨
煤矿采区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技术

不准确 14.28 92.31
验证点数 14 13
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存在问题
精度问题
➢落差大于5m的断层仍有遗漏; ➢落差小于5m的断层显示不清; ➢相距较近的断层不能有效分辨;
➢地震异常缺乏地质的推断解释。
方法问题
➢ 成熟区勘探缺乏系统的总结; ➢ 新区勘探的试验工作不充分; ➢ 物探人员对新技术掌握不够; ➢ 矿井地质人员缺少软件工具。
煤矿采区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技术
程建远 研 究 员 副总工程师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
2010年3月,昆明
汇报提纲
煤矿采区三维地震探采对比分析 煤矿采区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技术 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应用实例 煤矿采区三维地震技术发展趋势
1、煤矿采区三维地震探采对比分析
煤矿采区三维地震探采对比 煤矿采区三维地震主要问题 国外国内物探技术发展趋势
地
震
属
性
分
析
的
实际数据
基
础
研
究
模型测试
显示结果
三 2、煤矿采区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技术
维 地
三维地震保真处理的关键技术
震
资
料
精
细
解
释
的
保
真
处
振幅、频率、
理
相位保护
三 2、煤矿采区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技术
维 三维地震保真处理的关键技术 地
震
资
料
原始地震记录
子波整形记录
精
细
解
释
的
保
真
处
理
①50H加60°相移 ②50Hz ③70Hz
分类
济二
东滩
淮南
三维地震构造解释技术

三维地震构造解释技术X陈树光,陈恭洋(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 摘 要:本文详细论述了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方法和流程。
对层位标定、层位解释、速度求取、成图及圈闭有效性分析等每个步骤的方法给以具体论述。
从而为从事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的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三维精细构造解释;相干体;三维可视化;有效圈闭 中图分类号:P631.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0)02—0093—02 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是地质构造、储层预测准确性的前提条件,而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的前提是层位的精细标定。
本次研究首先通过制作合成记录,做好层位的精细标定和对比[1]。
在此基础上利用工作站解释软件完成了解释工作。
在解释中充分利用工作站的各种特别功能及各种新的解释方法,更多地利用人的视觉作用,直接从三维数据体中发掘出隐含的地质信息,最终直观、真实地反映出原始的“三维地质模型”。
1 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1.1 解释流程三维地震勘探资料解释工作是利用地震数据解释系统,以人机联作的解释方法进行。
以偏移数据体为基础,方差数据体为辅助、相互验证。
把技术人员对井田构造规律和波组特征的认识及经验与解释系统的智能软件相结合,全面开展解释工作。
解释工作的一般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三维地震解释流程1.2 地震反射层位精细标定1.2.1 利用人工合成记录标定地震反射层位使用合成记录标定地震反射层位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声波测井资料是制作合成记录的重要资料,但由于它的精度受井径变化、泥浆浸泡、能量衰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若想得到精度较高的标定结果,应对测井资料作环境校正[2]。
能量衰减影响在声波时差曲线上表现为时差急剧增大,即所谓的声波跳跃。
声波跳跃比较容易识别,在产生声波跳跃的层段,采用校正井径的方法进行逐点估算与校正。
图2 地震层位的标定1.2.2 匹配滤波匹配滤波是以井中地震为主,对地面地震资料进行时移和相位旋转,使地面地震资料最大相似于井中地震资料(人工合成记录或VSP),从而达到对地震反射层位进行标定的目的。
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技术探讨

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技术探讨摘要: 三维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简称三维处理)是指对野外三维地震采集的资料进行处理。
它与二维地震资料常规处理的目的一样,就是要更有效地压制各种干扰波,增强有效波,提高分辨薄地层的能力,更真实更细腻地反映出地下的地质情况,为构造解释、岩性解释、储层研究及油田开发提供质量更好、精度更高的处理成果。
三维地震方法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分辨率。
地震数据分辨率大小总是通过一系列波长值计算,波长值由波速和频率的商给出。
关键词: 三维地震;构造精细解释技术;相干体技术本文中对三维地震构造精细解释技术在盆地A地区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从总体上来说,该技术在准确性、客观性还有细致性方面都突出了三维地震的构造,为以后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1 A地区概述在地理上A地区大约是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构造演化。
盆地为古生代中、新生代陆相前陆盆地组成的叠合复合盆地。
多期构造作用叠加,形成了不对称的对冲地质结构。
2 三维地震构造精细解释技术的应用三维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简称三维处理)是指对野外三维地震采集的资料进行处理。
它与二维地震资料常规处理的目的一样,就是要更有效地压制各种干扰波,增强有效波,提高分辨薄地层的能力,更真实更细腻地反映出地下的地质情况,为构造解释、岩性解释、储层研究及油田开发提供质量更好、精度更高的处理成果。
研究工区对于初期的地震构造解释进行了勘探。
将重点放在了研究A地区的小断层和微构造的形态上,并且通过比较精细的对比为下一步的操作和最终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图1 围绕在三维勘测边缘数据不完全迁移2.1对精细合成记录进行制作对合成的记录进行标定利用的是声波还有密度测井来对地层界面的反射系数进行求取,然后将反射系数与子波运用褶积运算,合成该区域的地震记录。
本次的精细标定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1)相关人员还要准确地对子波进行选取,它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确定井旁边的子波数; (2)相关人员可以利用实际测得的声速和有关密度的资料来合成该区域的地震记录,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利用公式计算所带来的误差,还可以使得求取的反射系数更具实际性。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研究与应用

业 应用软 件, 并被广 泛的应用到 实际生活 中。 如, 国 ̄ b P a r a d i g m公司研 和 其他属性 , 如, 相位 、 波 阻抗 、 频 率以及相 干体等通 过三 维可视化 进 发 的V o l e l Ge o 、 L a n dma r k公司发明的Ge o Pr o b e 以及Ge o Qu e s t 公司发 行分析, 将振 幅属性与其他 属性 结合起来解 释 , 最终 准确的解释 地质层 明的G e o v i z 、 等, 这 些都是现 在 三维可视技术应 用的最佳 技术成 果。 我 位、 断层以及其他地 质异常体 。 最后 , 解 释结 果的综合立体显示, 将得 到 国国内科 研组在 三维 可视技 术方面 也取得 一些 研究 成果 , 著名的有 石 的解释结 果进行整理 、 修 改或添加处理 , 得 到最终的地震成 果图件 。 油 探测 局的3 D V 和 保定双 狐软件 公司研发的 三维地 震微 机解释 系统 , 结束 语 这 些软件 都很 好的应 用了三维可视 技 术中的三维可视化 显 示以及成 图 三维可视 技术在 地震资 料解释 中的应 用能 有效提 高地 震资料 解释 工具。 它们 各有各 的特点 , 并且软 件功能 上也具 有独特 优 势, 其 基本 功 工作的质量 水平。 它能提 供直 观 、 清晰以及准确 的地震剖 面和水平切片
能有: ①加 载地 震 资料 , ②显 示 控制 , 主要是 控制 图像 的移动 、 缩 放 以 图像 , 并且 能将复杂 的地震数 据通俗 易懂的显示 出来 , 让工作人员更 好 及旋转 , ③数据 体动画浏 览, ④多样化 的显示方式 , 一般使 用的有: 常规 的认 识到 地 质工作的意 义 , 有利 于工作人员更专业 的进行 地震 资料 解 2 D 剖 面和 切片、 盒 式数 据体 以及 3 D 空 间的剖 面和切 片; ⑤各种可视化 释 , 更加 准确的把握 和理解地震 勘探结果 , 提高我国地震勘 测工作 的整 显示 参数 的调节 , 如, 显 示范 围、 比例大 小、 透 明度、 光 源、 颜色等参 数 体效率 。 的调节 ; ⑥层位 和断层段以及 层位面和 断层面等时 间域 资料 的显示 ; ⑦ 子体 的定义 和剥 离; @透明体 的显示 ; ⑨层面 和断 层的拾取 ; ⑩种 子店 参考文献 定 义与自动追踪 、 岩层位雕刻 以及多属性数 据体可视化叠合显示 等。 ( 二) 技术应 用原 理 J 】 . 华北 煤 炭 医学 院院 三维可视技术是 依靠体素显 示和透 明度控 制的工作平 台, 它拥有一 术 识别 碳 酸 盐岩 和 混积 岩层 序 中的储 集岩 相[ 报, 2 0 0 9 ( 0 4 ) 个三维 显示平台, 其显示功能 的好坏决定 着地震资 料解释工作的质量 , 该技 术由颜色 、 透 明度、 运 动以及光 线四要素 构成 , 而三维可视 化技 术 用f J 】 . 中国煤 田地质 , 2 0 l 2 ( 0 5 ) 运 行又 由体 素显示 和透明度控制 。 因此 , 在使 用过 程 中尤其 要注 重体素
三维地震的精细构造解释方法及应用

2010年第5期0引言当前常用的地震解释(包括交互工作站解释实质上是三维资料的二维平面解释,从三维数据体中沿主测线inline和联络线crossline抽取若干个剖面进行解释。
这样不仅使大量的地震资料未能有效利用,而且成果精度较低,难以发现小的构造和地层特征,造成小断层和小构造的漏失,大大降低了对地下地质体的认识精度,同时也降低了三维地震的应用效果。
利用常规的地震解释技术,将不能很好的进行小断层的解释,甚至会出现假断层的现象[1]。
随着三维勘探技术的迅速发展,三维地震勘探的资料解释方法和技术也向着更真实、更准确、更清晰地反映地下地层各种地质信息的方向突飞猛进。
目前,在三维地震勘探中发展最快的是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该技术不仅提高地震资料解释的准确性而且能够提供较准确的钻探井位,利用先进的解释软件打破常规的三维资料二维解释,充分利用三维数据信息,获得更精细的构造形态。
因此,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技术受到高度重视。
1三维地震勘探的精细解释技术1.1小断层的正演模拟对地质模型进行波场正演计算可以模拟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以明确地质体地震记录的特征,同时也能提供地下地质体地震波岩石物理响应特性,为正确研究地下地质环境提供地震波波场证据,以便对解释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设计一个三层介质的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实验,图1(a是小断层的地质模型。
模型参数:煤的断距为5m,煤层厚度为8m,煤层速度为2000m/s,围岩地层速度自上而下分别为1800m/s、3200m/s、3200m/s;图1(b为小断层正演模拟的地震响应。
根据正演模拟后的地震响应分析,断距为5m的小断层,地震剖面有一定的变化,为后期的地震资料解释工作提供了依据。
(a地质模型(b地震响应图1正演模拟doi:10.3969/j.issn.1672-9943.2010.05.005能源技术与管理三维地震的精细构造解释方法及应用秦晶晶1,李德春1,程慧慧1,王空前2(1.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江苏徐州221008;2.中国矿业大学力建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摘要]论述了几种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小断层的应用方法,为了确保解释的精度,利用数值模拟进行正演模拟试验,为做好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提供了物质基础。
地震资料全三维精细构造解释技术研究

196地震勘探作业属于能源开发过程中了解地质构造的重要基础,地震勘探作业开展将会得到充足的地震资料,地震资料全三维精细构造解释技术的研究对于理解地球内部复杂结构至关重要,地球的内部不仅包含不同类型的岩石和矿物,还存在着各种地质构造,如断裂带、隆升带等[1]。
通过精细的三维解释,能够深入了解这些地质构造的几何形态、空间分布以及相互关系。
地球深部结构的详细解释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准确预测地下资源的分布,包括石油、天然气等,这对于有效开发和管理地球资源具有战略性意义,有助于提高勘探的成功率和资源的利用效率[2]。
研究主要是对相干数据体解释断层、全三维自动追踪解释层位以及变速做图等技术进行研究,为推动我国地质勘探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1 相干数据体解释断层1.1 相干数据体的技术原理在进行油气资源勘探作业时,相干数据体解释断层是一项关键的技术任务,断层是地球内部结构中的重要构造,它对油气运移和聚集具有重要影响。
相干数据体解释断层主要是通过地震勘探仪器获取地下反射波数据,这些数据记录了地下结构的变化,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校正、剖面叠加等步骤,以确保数据的质量[3]。
将地震数据从时间域转换到深度域,以获取地下结构的深度信息,通过速度分析,建立地下的速度模型,这对于后续的图像重建和解释非常关键。
利用地震道集数据,计算相干体来衡量不同深度层之间的相干性,相干体表示在多个地震剖面上,同一位置的地下结构信息的一致性程度,对相干体进行阈值处理,提取出地震资料全三维精细构造解释技术研究李潇中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1100摘要:针对地震资料全三维精细构造解释问题,首先对相干数据体解释断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全三维自动追踪解释断层问题进行探讨,最后,对变速做图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为推动我国地震资料全三维精细结构解释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研究表明:通过分析相干数据体以此实现断层的自动和半自动解释,可以理清目标区域中的断层系统,在引入全三维追踪层位技术以后,可以对目标层进行全面解释,对于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而言,其将会随着岩性横向或者纵向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将T0图转化为深度构造图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变速做图技术,进而可以得到准确的地质构造信息,为井位的合理部署奠定基础。
三维地震料的解释

4)利用三分量检波器所记录的纵波与横波速度比,判断 岩石性质。
精选可编辑ppt
23
三、垂直地震剖面的解释和应用
1、确定地震反射层的地质层位
图4-15 连井剖面与VSP-LOG道、合成地震记
精录选可对编比辑图ppt
记录水平地震剖面。VSP-CDP剖面范围在曲线1与5之间(图4-16b))。
图4-16郑28井观测系统(a)精与选可V编S辑Ppp-tCDP剖面范围(b)示意26图
图4-20 地面地震剖面与VSP对比
精选可编辑ppt
27
4、利用VSP探测复杂盐丘构造形态
图4-18(a)盐丘AB段可得到反射资料,但BC和CD段却很 难得到资料,使射线穿过盐丘后到达井中检波器从而得到资料。 图4-18(b)为某一深度G1检波器接收到SACG1射线的地震波后, 即可采用等射程曲线方法绘出图(a)等射程曲线1。这些曲线的包 络线即为盐丘面BCD段界面形态。
第四章 三维地震资 料的解释
一、三维地震数据体的特点
1)三维数据体是按三维空间成 象处理的,得到较正确的归位, 可以真实的确定反射界面的空间 位置,更接近地质剖面,三维资 料解释可以任意从X、 Y、T方向 观测地质界面的形态,切割纵、 横剖面和水平切面来研究地质体 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图4-1)。
精选可编辑ppt
a.数据输入与管理软件: b.数据显示软件: c.解释 软件 d.绘图软件 e.数据输出显示软件 f.处理分析软件
g.测井分析软件
精选可编辑ppt
17
三、 解释工作流程
图4-12 三维地震资 料人机联作工作流程
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在煤田勘探中的应用

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在煤田勘探中的应用摘要:在复杂煤层区,对数据采集关键参数进行试验,对多属性资料处理与解释技术进行研究,经过大量的试验和探索,成功的开展了三维地震勘探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首先分析了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然后说明了三维地震解释技术的应用流程,最后结合具体案例详细阐述了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在煤田勘探中的应用。
关键词:三维地震解释;煤田;勘探;构造解释一、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常规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存在严重的二维化解释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常规三维地震解释效率低,这主要是因为解释沿用了从层位标定、层位追踪、断层解释到构造成图的二维地震解释方法与流程,导致断层组合不够合理,人为修改工作量大,解释效率降低;第二,地震信息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这是由于解释以抽稀主测线和联络测线进行,地震信息不能充分利用,测线间隔之间难免漏失小断层和小构造等;第三,解释受视角限制,这是因为解释是在剖面或水平时间切片上进行,不能从全三维视角反映地下空间地质特征。
为解决三维地震资料解释面临的二维化问题,就要充分发挥三维地震数据信息量大和空间归位准确的优势,建立三维可视化地震解释方法,利用煤层在三维地震数据表现出的反射强、同相轴连续性好的特点,开展层位自动追踪,通过地震属性提取,将地震属性融合,快速进行小构造识别,从三维视角对地震数据进行空间立体交互解释,提高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精度、解释效率和对小构造的识别能力。
二、三维地震解释技术的应用流程与传统三维地震解释二维化思路不同,三维地震可视化解释是通过对三维数据体进行立体扫描确定地质目标,通过体—面—线—点的三维可视化解释,实现对煤层及其构造解释。
三维可视化地震解释主要包括反射层位自动解释和构造自动解释,图1为三维可视化地震解释流程。
图1 三维可视化地震解释流程三、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在煤田勘探中的应用(一)研究区概况研究区处于我国西北地区,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次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中南部,整体为一单斜构造,岩层倾向 NWW,局部发育有宽缓的短轴状向斜、背斜及鼻状隆起等次级构造,未发现规模较大的褶皱、断裂,亦无岩浆活动痕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技术探讨
发表时间:2019-12-30T13:23:19.40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 15期作者:王卫英燕传健包利[导读] 三维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简称三维处理)是指对野外三维地震采集的资料进行处理摘要: 三维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简称三维处理)是指对野外三维地震采集的资料进行处理。
它与二维地震资料常规处理的目的一样,就是要更有效地压制各种干扰波,增强有效波,提高分辨薄地层的能力,更真实更细腻地反映出地下的地质情况,为构造解释、岩性解释、储层研究及油田开发提供质量更好、精度更高的处理成果。
三维地震方法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分辨率。
地震数据分辨率大小总是通过一
系列波长值计算,波长值由波速和频率的商给出。
关键词: 三维地震;构造精细解释技术;相干体技术
本文中对三维地震构造精细解释技术在盆地A地区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从总体上来说,该技术在准确性、客观性还有细致性方面都突出了三维地震的构造,为以后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1 A地区概述
在地理上A地区大约是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构造演化。
盆地为古生代中、新生代陆相前陆盆地组成的叠合复合盆地。
多期构造作用叠加,形成了不对称的对冲地质结构。
2 三维地震构造精细解释技术的应用
三维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简称三维处理)是指对野外三维地震采集的资料进行处理。
它与二维地震资料常规处理的目的一样,就是要更有效地压制各种干扰波,增强有效波,提高分辨薄地层的能力,更真实更细腻地反映出地下的地质情况,为构造解释、岩性解释、储层研究及油田开发提供质量更好、精度更高的处理成果。
研究工区对于初期的地震构造解释进行了勘探。
将重点放在了研究A地区的小断层和微构造的形态上,并且通过比较精细的对比为下一步的操作和最终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图1 围绕在三维勘测边缘数据不完全迁移2.1对精细合成记录进行制作
对合成的记录进行标定利用的是声波还有密度测井来对地层界面的反射系数进行求取,然后将反射系数与子波运用褶积运算,合成该区域的地震记录。
本次的精细标定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1)相关人员还要准确地对子波进行选取,它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确定井旁边的子波数; (2)相关人员可以利用实际测得的声速和有关密度的资料来合成该区域的地震记录,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利用公式计算所带来的误差,还可以使得求取的反射系数更具实际性。
2.2相干体技术
(1)相干技术的原理
当地下发生断裂或者出现特殊的地质体的时候,断层就会使得地震反射波的相位、振幅还有极性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连续并且比较平缓的地层,相邻地震道之间就会形成高相关值;而不连续的地层,相邻地震道之间形成的相关值就会低。
相关的工作人员只要是利用常规的三维地震数据来对相邻的地震道进行相干分析。
进而提高地震解释工作效率还有精准度。
(2)相干切片断层的解释步骤
第一、相关人员可以利用地震资料来进行一系列的相干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使用机器自动生成相干的数据体,然后在断层的发育部位进行水平切片的提取,根据水平切片上所显示的信息对各断层进行解释;第二、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相关人员要对水平切片上的断层进行解释;第三、对剖面的断层进行解释;第四、在先前的平面和剖面的断层解释的基础之上进行相关断层的组合,然后再根据顺层切片的原理进行验证。
图2 来自地震解释的三组正交切面(3)相干切片断层在研究区的应用
裂的调节断层、整体呈现断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