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指导.doc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超全.docx

一.考纲解读(一)考纲要求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
(二)小说的考点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把握故事情节;2. 揣摩人物形象;3. 注意环境描写;4. 概括主题内容;5. 品味语言特色;6. 分析写作技巧。
(三)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1)“理情节”题型: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看环境”题型: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①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讲方法”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④阐释小说社会意义。
二.探究思考(一)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高考小说整体阅读指导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 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 细致的描写。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 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 人物形象越鲜明。
课文中细节描写常见方法有以下 几种:
①景物衬托:用写景来烘托人物。
再如《红楼梦》里写黛玉的住所:翠竹夹 路,苍苔满地,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虽 寥寥几笔,着墨不多,却使人感到主人公的 孤高自许,不同凡俗。
• 人物:老廖办事认真,终于职守,崇敬科学和科学家,他当兵从部队回来, 就负责修这座疗养院,而且就在当年李四光在庐山考察的工作室旁。小说虽 稍带一笔,这就说明他与科学家有缘。并显出小说厚重的深度。韦局长是一 个行政官员,也是申报了院士的,可他却盛气凌人,颇有些霸道和横蛮,一 点小事就与人争吵。廖院长要用小车送彭工时,他竟不作答。这种冷漠和耍 权势的态度与老廖对彭工的满腔热情形成了尖锐而又鲜明的对比!作家对彭 工着墨不多,而且在前面都是虚写,直到最后才出现。但他那种投身科学, 平易近人和虚怀若谷的美好性格令人崇敬。他半年前体检发现“传导阻滞, 心跳过缓”而被强行要求来疗养的,可他处处为别人着想,坐旅游车上山, 夜里又露宿公园,不给疗养院添麻烦。着实使人感动。
• 参考答案:1、该部分是对社会环境的描写,表现了人们 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乡土气息浓厚。 2、突出介绍送灯的习俗,对灯进行描写,突出灯所象征 的吉祥、幸福的意义3、对灯的介绍是为了突出孙淑芸的 故事做铺垫的4、开头所描写的灯象征人们向往的幸福生 活,与结尾的珠子散落,孙淑芸的不幸一生形成鲜明的对 比,突出其不幸命运。
• 社会环境:借由封建道德伦理观念束缚人心的现实展现小人物的命运 的悲剧色彩。
• 艺术手法:对比衬托(珠子灯代表的幸福生活与孙淑芸的不幸一生形 成鲜明对比)
高考 小说阅读指导

环境描写题型的提问方式 1、文章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请简要 文章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分析。 分析。 2、作者写“××事物(情)”,为何要从“××景物”写 作者写“××事物( )”,为何要从“××景物” 事物 景物 起? 3、在景物描写中,文章主要传达了作者哪些方面的感受? 在景物描写中,文章主要传达了作者哪些方面的感受? 4、指出该段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 指出该段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 写的作用。 写的作用。 景物特征/景物描写的特点 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特征 景物描写的特点/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特点
(二)小说的情节结构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 开端、 表现主旨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 格、表现主旨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四个部分。 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 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 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有时为了 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 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
情节结构安排的作用 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 一波三折式。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 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如小说《牲畜林》 如小说《牲畜林》的摇摆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首尾呼应式 如《家家有明月清风》结尾提到“让我永远做一个为众生 家家有明月清风》结尾提到“ 奉茶供水,在热闹中得到清凉的人” 其作用就表现为: 奉茶供水,在热闹中得到清凉的人”,其作用就表现为: 呼应开篇,卒章显志, 呼应开篇,卒章显志,表明我愿意恒久保有对人间有情的 胸怀和对生活从容的步履。 胸怀和对生活从容的步履。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 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 倒叙式 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 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 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的,起到制造悬念, 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的,起到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兴趣的 作用。 作用。 《半张纸》《清兵卫与葫芦》 半张纸》《清兵卫与葫芦》 》《清兵卫与葫芦
高考小说阅读指导

• 明确答题规则
(1)确立按分定点的指导思想 (2)养成分点答题的好习惯
小说的特点
• 一、故事情节完整 • 二、人物个性鲜明 • 三、环境描写逼真 • 四、主题思想深刻 • 五、构思角度精巧
• (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就应该从这些 方面入手,捕捉答题技巧。 )
•
知识清单
把握故事情节
常见几种题型:
1、全篇情节分为哪几部分,试简要概括。 或: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 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分析小说的部分内容在全文所起的作用。 或:①将小说的某个情节抽去,对小说的人物刻画和主题 的表现有没有影响?为什么? ②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某事件? 3、情节的合理性探究
• 综合测试卷习题 • P97《永远的门》 • P103《侯银匠》
第二课时
• 揣摩人物形象
二:揣摩人物形象
• • • • 题型: 1、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 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 价)。
揣摩人物形象
知识点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
• • • • • •
• •
把握故事情节
• • • • • • 如何鉴赏小说的情节 1、抓住场面,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 2、理清线索,把握情节的来龙去脉 3、以事见人、透视人物的性格特点 4、见微知著,涵泳细节的内在意义 5、品味技巧,领会情节的艺术匠心
3.26 3.26 3.15
文学作品2 0
3.26 3.15 3.26
作文60
15 18 12 15 12 18 9 15 9 15 15 9 12 18 12 16 15 15 15 18 12 12 9 9 15 13.6 18 9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高考小说阅读指导+课件54张

全知视角依时间顺序,结构清晰,自由灵活; 有限视角真实可信,加强表现主题、人物的力度,推动情节的 发展.
二要结合文本具体展开。展开的角度有: (1)人物塑造: ①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接地气。 ②使人物形象更饱满立体。 ③使人物形象特征更鲜明生动。 ④有助于烘托人物心理,体现人物感情。 (2)情节结构: ①推动情节发展。 ②使情节更丰富完整。 ③串联情节,使情节发展更加连贯,使行文更紧凑集中。 ④使故事发展一波三折、波澜起伏,富有戏剧性。 ⑤为后文做铺垫,埋伏笔,层层铺垫,层层推进;照应开头、标题。 (3)艺术效果(读者感受): ①设置悬念,营造神秘氛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②留下空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③使故事真实可信,使艺术描写更真实,让读者感同身受。 ④富有趣味,富有诗意美,富有艺术张力,让读者回味无穷。 (4)主旨:有助于凸显、深化、丰富小说主题。
例子: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必修一P43
[2018·Ⅰ卷]4. 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①在主题上: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 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 ②在人物形象上: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 更加立体; ③在情节结构上:使小说的情节更加紧凑,结构富有变化,曲折有致。 ④在读者效果上: a.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b.有时空交织的效果,能够吸引读者阅读,使之产生共鸣。
特殊的叙述手法——时空交错
历史与现实交织
效果:
①营造历史氛围,补足背景,易于理解内容与情节,增加作品的厚重感; ②历史与现实相呼应,结构紧凑,情节完整; ③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物进行衬托(描述),让读者更全面地认识人物,使 人物形象更立体可感; ④时空变换,既体现……的(形象)历史价值,又使……具有当下意义。 使作品主题内涵更深刻(时空变换,多层次地表现主题) ⑤丰富文章内容;
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阅读指导

总之“情节”类试题常见题型:
一、情节概括题 二、情节鉴赏题 三、情节探究题
题型一:把握、概述故事情节(情节概括题)
高考试题常见提问方式: 1、(一句话、简明的语句分点)概括主要故事情
节。 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4、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
主要通过贾母跟她的打趣,看出她受宠的地位… …
二、鉴赏小说的情节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 表现中心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
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 加上“尾声”。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故事来 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 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 有代表性。
• ②他的一个葫芦被门卫以高价出售的情节。 • ③教员投诉和他父亲打骂他的情节。 • ④最终又改学画画了的情节。
(三)结合文本用名词术语概括出人物形象特点。
简析刻画人物的方法题目怎么作答
例:《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出场见林黛玉这一情节 运用了哪些方法刻画形象?试举例并略加分析。
①未见其闻其声。如“只听得一声‘我来迟了,未能 迎接远客’在众媳妇丫鬟簇拥下出场,表现在贾府 的地位非同一般。②外貌描写。珠光宝气,表现她 的富有与庸俗。 ③神态描写。如一 “哭 ”一“笑” 表现她的机变逢迎与逢场作戏。 ④语言描写。如: “妹妹有什么想要的跟我说便是”表现她的虚伪, 笑里藏刀的性格。(或:肖像描写)。 ⑤侧面描写。
营造氛围 衬托形象 呈现情节 表达主题
《故乡》中“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的描写,营造了凋敝的氛围。 《红楼梦》中对“潇湘馆”的描写,衬托林黛玉清高孤傲的性格。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雪越下越紧了”描写,推动情节发展。 《骆驼祥子》中“日烈雨暴”的情景,揭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
高考小说阅读指导

高考小说阅读指导难点攻略小说是文学样式中的一种重要体式,它包含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等。
小说鉴赏考查的选材是宽泛的,长篇小说的节选、短篇小说的节选或者整篇小小说都可被选用作阅读材料,其考查水平要求、考查特点与散文阅读的考查大致相同,但也有其考查重点。
具体来说,我觉得要做到以下“三分析三把握”:一、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情节小说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构思的精巧别致。
巧妙的构思首先表现在新颖、独特、有悬念、有起伏,结构精巧。
小说的构思精巧还表现在含蓄曲折。
所以阅读小说时,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既是小说的一个考查点,也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
如2008年高考江苏卷第15题: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此题就考查对小说作品结构的把握,具体考查对小说情节安排作用的分析。
解答此题时就要从全文入手,注意小说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间的正面和侧面、明和暗的关系,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
答案:(1)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2)女儿出嫁是侯银匠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能够避免平铺直叙。
(3)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断,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4)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5)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是为了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小说是以某一行为或动作作为情节的主体。
即使,人物动作或行动片断也是在一个矛盾冲突中表现出来的,但矛盾的前因后果,由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的过程都能够不作总体性显示。
可见,阅读小说,既要紧紧抓住人物某个动作或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小说情节的曲折跌宕。
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性格高考中涉及的小说或片断不但人物少,而且在人物的表现上通过人物某一动作或行动片断,“闪现”人物性格、心理、情感、情绪、思想、意识和人物命运的某一点细微特征。
高考小说阅读指导

高考小说阅读指导一、定义及种类定义: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环境:自然环境(自然景色、生活场景)节气、天气、气候、风物、景色社会环境三、三者关系:环境——情节——人物——主题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气氛;为情节铺垫或推动情节发展,使故事情节真实可信;反应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情、情绪;使主题更突出深刻,或蕴含象征主题。
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暗示象征主题。
2、情节为下文情节铺垫、蓄势,伏笔,推动下文情节发展。
展现人物性格品质,思想情感。
表达主题思想(反映社会生活)3、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
(正面描写或直接描写)通过别人的介绍、感受、评价来表现人物。
(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细节描写:详细描写人物的某个局部或动作的细节。
(突出外貌特征、肢体特点,动作刻画,反复的语言,细腻的心理感受等。
)通过人物的经历遭遇生存状态来反映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态度。
表扬赞美讴歌颂扬揭示批评批判揭露四、小说标题1.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
2. 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
3. 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的实物为题。
4. 以主要人物为题。
5. 以特定环境为题五、艺术手法(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抑扬(先抑后扬)、虚实结合、动静相生、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特别说明:如果在局部语句研究,还要考虑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一般都是结合语言欣赏进行。
)3、表达方式:描写、记叙、说明、议论、抒情。
4、叙述顺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小说阅读指导一、定义及种类定义: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命题指向: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1)“理情节”题型: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看环境”题型: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①说说作品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讲方法”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④阐释小说的社会意义。
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三、环境描写1、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⑴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⑵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重点掌握)作用:①表现地域风光,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象征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④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⑤展开、推动情节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⑥暗示人物的命运,揭示或深化主旨;1题形式: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
②就指境描写分人物或表的作用。
模式:+人物 +主题 境本身(交代⋯间,交代⋯ ⋯ 背造⋯ ⋯,渲染⋯ ⋯ 气氛)-→ ,暗示垫)-→ ③人物(烘托 )-→ (表达 ,寄托 ,暗示 ,揭示)。
语言表达形式: 具体描写了⋯ ⋯ 景设)了一种⋯ ⋯ 气氛;渲染(定下)了⋯ ⋯ 的抒; 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下文⋯ ⋯展开垫⋯ ⋯ 发展。
示例: (08 浙江卷米》:指出第 5 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段景物描写的 作用。
答案: 手法 托写静,人) 写近合。
作用: ①烘的气氛;②米孤独无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四、故(序幕、开展、高局、尾声) 分: ①面索;③理构。
1的作用 (1)交代人境; (念,趣。
(后面发垫或埋下伏笔。
(4前文。
(索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主旨或深。
2的特点 ( 1)安排特点和价: ①就全有一波三折。
作用是引,扣人心弦故剧性、可读 性。
②结首式。
作用密、完整。
③有倒叙式局放来写) ,起到念的作用。
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有出人意料式式等。
索,索的有:事、物、人、间。
2(2)序 叙:间序来写发分次清晰。
②倒叙: 念,引。
③插叙: 丰富文章内容,深,使行文曲折有致。
题形式: ①用句概括,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依次加以概括; ②某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的高尾作用的理解; 的叙述故过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 的合理性探究等。
技巧: 明人物的宗的一般作合文章作答。
⑴找线索,理去脉。
⑵由事及人,发展塑造人。
微知著节描写中分。
析技巧,现术匠心。
模式: ①(再起,引出另一,念更突出前) ② 人物(丰富人物人物性格, ) ③(深化某某) 。
语言表达形式: 事物)在文中有⋯ ⋯ 作用,突出了⋯ ⋯ 了⋯ ⋯ 4示例 ⑴示例 (09 四川)《想象》 1的故展开概括回答。
(4 分) 参考答案: 以“想线索,以心主要方式来展开故。
⑵类示例 (宁璞》 4.最后描写了蛮儿一人炸璞,并用它去修水渠。
作局理是否合结具体内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8 分) 参考答案: 观点一: 作局理是合理的。
①璞之自豪被一 人突然炸理生出人意术效果;②, “没有用” 璞是一种守旧思想与生活方式的象理有助思的表达; ③从时 理符合 2080 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精神。
观点二: 作局理是不合理的。
①从情璞村人世世为宝物 西,被一易的炸掉,不合情背了生辑;②从叙事上看,炸掉遗 璞修水渠的必要性并没有中明交代出来, 术辑性; ,局也不符文物、合念。
3五、人物形象 人物的手法:⑴正面描写 — — 直接描写 (肖像描言描写、描节描写、 心理描写等。
) 面 —接描写其他人物的言接写主人公。
) 描写: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描写作用: 刻画人物性格、追造一; 渲染人物心情、心理展;深。
题形式: 合全要分析人物形象。
文中公析 (包括作人价 )。
3、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一,人物的身份、地历教养等。
第二,外言、心理描写揭示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把人物放在一定的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人物价。
4示例 ( 2010)文分全要队形象。
(6 分) 【答案】(1”话” 地上:他在怒前的从容不迫, 胸有成竹; (2) 敲一敲溜索, “吼江责部下; (3) 瞟一一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4) 哨、最后溜索他的英雄气概。
( 09 福建卷)》 1结这一形象,探究作者提出的“精神生可以代 生活点。
(6 分) 【答案】:探究要点:①精神生活需要一定条件。
②生活的基本要求之外,人 有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
③精神带趣, 生活所不能代替的。
(需 结形象。
如有点,言之成理亦可。
) 六主题 1题型: ①找的句子(或用自概括作品) ; 了全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有何启谈你的一点体会) ; 合全某(某题)的理解或看法。
2挖掘的基本途径: 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发展看言情感色彩看、从向看。
概括 扬什么。
4、批判、揭责什么。
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象的反思。
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3形式:①主要人物性格特点、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
②用故事的弊。
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历,反映人物生和心。
4思路: 一是和人物形象入手; 系作代背景及典境描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代烙 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代特征。
语言表达: X X 故,暗示了⋯ ⋯ 刻画了⋯ ⋯揭示了⋯ ⋯了 (呼吁 )⋯ ⋯5示例 (2011 南通二模《孤石》 ))为“孤石”探究“孤石”方面的作用。
参考答案: ① 人,借“孤石”形象主人公的生,寄寓们生存境遇 的关注; ② 大,借助主人公的历提出青过程中被社会普的情感需求 。
弊主人公的遭遇揭示社会判断上存象。
④思考,对事方式的叙写,人与沟通的隔膜。
七、分析写作技巧 1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方节描写、象垫念、巧合 等);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叙、描论、抒情) ; 言有何点(例、句奏感准确而形语丰富)。
2思路 ⑴表达方式 ①描写的角度直接描接描写) ②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 第一人称: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读者之感。
第二人称文章的抒情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5三人称:间限制,灵活自由。
③序的作叙、倒叙、插叙) 构方式前念埋下伏结上文索⋯ ⋯ ) 手法 (烘托、象垫、欲、先、大⋯ ⋯ ) 八常 (重点) 常用的开头疑念法) : 趣并引起思考; ②念,引出下文; 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
B. 写景法。
局 A 、出人意局: 构安排上看, 它使平淡的故陡然生, 猛读者的心生震 撼人心的力量。
②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得又在情理之中。
B 、感结局: ①上看,能更好地深。
②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局令,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C 、分析令人喜悦局。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读者留下的想味。
者的情看,尾与主人公、 作者的意愿构的一人以欣 慰、愉悦之感。
③上出的美好人性超争, 反映向往和平美好生活 的愿望。
D 、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尾: 留下了 “空读者想造。
示例: (09 四川)《想主旨,理解“我”开出方”以“处 方有?( 6 分) 【答案方对“我”敏感多疑的心病开出的” ,目慰我解除思想 负松愉快地健康生活以幽默方,巧妙地揭示了作品的主旨。
九、分题 题型: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09 浙江)《魔盒》有题“魔盒格斯太太”为哪一个合适,谈6谈你的看法。
(5 分)【答案】:看法一:以“魔盒”为题更合适。
理由: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③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味。
看法二: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
理由:①贝格斯太太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③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
十、品味语言特色常见题型:⑴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⑵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09 浙江)《魔盒》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3 分)【答案】:①显示人物的情态。
②表示对魔盒作用的肯定。
③反映“我”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09 四川)《想像》小说主人公称自己是“实习医院”,请谈谈它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4 分)【答案】:“实习医院”是主人公自认为百病缠身的形象表述,它运用比喻达到幽默的效果。
解题思路: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2、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
3、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
4、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①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
②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
③叙述语言简洁、传神。
④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