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_第五单元_第15课_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_课件

1949年12月16日—1950年2月17日
动一动脑筋
• 思考: •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相关内容,结合自己的观 点来理解《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意 义。?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对于保障 中国的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和加速 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 要的意义。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为 中 华 之 崛 起 而 读 书
周恩来也是亚洲第一个让联合 第 国在其逝世时为他降半旗致哀 的领导人
动一动脑筋
• 思考:
• 1、为什么说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离不开周 恩来? • 2、周恩来提出了那些外交政策? • 3、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哪些?
新中国建立初期外交形势
与中国建交国家
与美国共同封锁中国的国家
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利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及利亚、越南、印度、瑞典、 丹麦、缅甸、瑞士、芬兰
新中国成立时期的世界格局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为首的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外交形势:
严峻
政治: 敌对 外交: 孤立 经济: 封锁
外交环境
五项原则
民族独立 国家性质
独立自主 和平
外交方针 外交政策
巨大成就 国际地位提高
求同存异
歌谣归纳记忆法
根据本课内容可以编成如下歌谣以加深记忆: • 中国外交有政策 独立自主为原则, • 领土主权不侵犯 别国内政不干涉。 • 平等互利搞建设 和平共处五原则, • 万隆会议在印尼 共产主义遭攻击。 • 周总理上台把话讲 “求同存异”定大局, • 国际地位在提高 日内瓦会议显实力。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_图文

外交形势:
政治: 敌对
严峻 外交: 孤立
经济: 封锁
独 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 立 自 主 的 和 平 外 交
(1949-1955)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二自然段, 解决下面问题:
建国第一年与多少个国家建立外交关 系?谁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周恩来善于等待时机的外交才能简直是登峰
造极。
——一个美国记者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 用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 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 议的航向。”他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 航向?
• 他坚决执行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策,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外交能力出类 拔萃,处理重大事情时既从容不迫、又能 急中生智、灵活应变,及时提出“求同存 异”方针,平息了会议中的许多争论,扭 转了会议航向。
中国同印度就西藏问题签字
1954年,周恩来 总理访问印度, 与印度总理尼赫 鲁会谈。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利 和平共处
主权和领土完整
标志着我国外交 政策的成熟
中印边界问题
1914年,英国殖民者片面从 中国西藏划出印度(英国殖民地) 与中国西南地区的一段边界, 即 “麦克马洪线”,面积9万多平 方公里。此后,这一地区成为中 印两国关系的焦点地区。
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
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
本原则。
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
周恩来总理会晤 缅甸总理吴努
独 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
立
自 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周恩来
的 和 日内瓦会议 (1954年)
平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单元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新人教版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能力目标:①通过对比新、旧中国实行的不同外交政策,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实的能力。
②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大体方针的学习,培育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引导学生熟悉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取得的外交成绩,提高学生综合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德育目标:①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严峻形势,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从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②对新中国外交成绩和国际地位提高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学难点: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解决所揭露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教学手腕:多媒体教学教学进程:导入新课:以“新中国十大外交官”的图片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教师先出示近代一幅漫画,再提问按照所学历史知识和漫画思考近代中国外交的特征?(创设情景)学生可能回答:屈辱、不平等……教师总结: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教师提问:近代外交是这样一种情况,那新中国的外交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教师展示“建国大典”图片,引用“毛泽东的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彼此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成立外交关系。
”从中归纳出新中国的外交应该是平等、独立、自主。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新中国外交的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导下新中国取得了一系列的外交成绩。
二、新中国的外交成绩1.与新中国成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以表格的形式展示与我国成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并着重介绍第一个与我国成立外交关系的苏联。
在这里需讲清两个问题:(1)为何苏联是与我国第一个建交的国家。
(结合战后形势示用意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政策)(2)我国与苏联交往的史实。
(结合图片)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教师展示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时的照片,接着讲述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面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究精神、表达能力;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三、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出示材料:一幅反映旧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条约的画面。
西方列强趾高气昂,清朝官员俯首称臣。
图片展示了旧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样的?(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出示开国大典时,毛泽东同志的讲话(“本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引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呢?其形象有没有根本的转变?又取了哪些外交成就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明确教学目标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4、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出示图片(开国大典),设问: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新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关键词:独立、自主、和平)2、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的外交形象彻底转变,开始以独立自主的全新形象面对世界。
3、然而当我们环顾世界,准备大有一番作为的时候,却发现我们面临的外交形势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峻。
分析建国初的外交形势:指出二战之后所形成的美苏两大阵营冷战的国际背景及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态度、孤立政策和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的情况(地图:美苏对峙)。
15、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A、15个B、16个C、17个D、18个
3、建国初期,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的是()
A、不结盟国家B、世界贸易组织C、欧洲煤钢阵营D、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帝国主义国家
4、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B、在亚非万隆会议上首次提出C、适用于不同制度国家间的关系D、是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
2、小组合作归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的?
(1)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______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_____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___、缅甸总理____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决议。
讨论思考:对比以上两段反映新旧中国不同外交情况的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盘点收获
畅所欲言: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课时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5、认真观察课文中82—85页的5幅插图,思考图片所反映的历史知识。
合作交流: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并请列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想一想:你还有哪些困惑?
缓解
疲劳
兴奋
点的
措施
运用影视资料,节选《周恩来外交风采》中出席日内瓦会议片段,讲述周恩来外交故事
巩固练习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5、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异”是指()
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独立自主:中国坚持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外交政策,不接受外国干涉和控制。
中国主张各国应根据本国国情和利益选择发展模式和外交伙伴,注重维护国家主权和尊重其他国家的主权。
2. 和平:中国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中国主张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各种争端和冲突,反对使用武力或实施军事威胁解决国际争端。
3. 多边主义:中国主张多边主义,支持维护联合国及其安全理事会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
中国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机制,推动构建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
4. 共同发展:中国主张各国应该相互合作,共同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
中国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实现共同繁荣。
5. 友好互利:中国倡导与各国建立平等、友好、合作的关系。
中国积极发展对外交往,倡导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6. 不结盟政策:中国不参与任何军事集团或军事联盟,坚持中立政策,不对外输出军队。
中国主张与各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总体来说,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坚持独立自主、争取和平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建设,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推动国际社会的和平共处与共同发展。
第15可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阅读下列材料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起都曾受过,并且 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 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的基础,我们就很容 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慌, 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 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回答: 1、亚非会议的特点是什么?
C、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D、会议促进了欧亚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5、材料:胡锦涛主席在2005年4月24日印尼亚非峰会 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50年前的会议,是亚非民族 解放运动中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是国际关系史上的 一个伟大创举。”“那次会议所确立的处理国家关系 的十项原则,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奠定了重要基础。” 请回答 (1)材料中说的50年前的会议指的是什么会议? (2)那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
D .1955年万隆会议
2、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对内改革 B.对外开放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独立自主
3、以下原则中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 基本原则的是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大国协商一致原则 D. 区域自治原则
4、关于万隆会议不正确的说法是 A、周恩来出席了会议 B、中国代表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 针
共同探究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 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 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 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 外交关系。
我们国家刚刚建立之初,所面 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学习目标:1、明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记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间、内容、影响3、记住:万隆会议的时间、方针及作用4、归纳: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5、认识: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并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注:全面看书,括大字、小字、课下注释、插图,边看边划要点,不明确的作出标注)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外交政策(2)新中国积极外交,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以便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而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2、首次提出于什么时间?提出者是谁?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3、内容是什么?4、正式发表于何时?5、影响是什么?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1、会议召开:时间?地点?性质?2、会议的内容是讨论哪些问题?3、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什么方针?此方针有什么作用?组内交流疑难质疑点拨巩固记忆成果展示合作探究P78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你认为周恩来为什么能改变会议的航向?质疑小结训练提升:一、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是()A、反对殖民侵略B、反对帝国主义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D、积极谋求对外扩张2、2005年,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倡导通过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建设和谐世界。
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构想、制度)的基本思想保持一致()A、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四项基本原则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在与哪个国家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的()A、缅甸B、印度C、巴基斯坦D、蒙古4、在亚非国际会议上,针对各国间的分歧,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C、互不干涉D、平等互利二、问题:周恩来有杰出的外交才能,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很多都离不开这位伟大的外交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
有利
不利
与中国建交国家
(17个)
与美国共同封锁 中国的国家
毛泽东应邀出席斯大林七十寿 辰庆祝大会,受到高规格接待
1949年12月,毛 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这是新中国最高领 导人的首次出访。
1950.2.14《中苏友好同 盟互助条约》签定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 的第一个条约,打破了 帝国主义国家封锁。 有人形容中苏关系是“ 同志+堂兄”的关系
14、丹麦王国
15、缅甸联邦
16、瑞士联邦
7、波兰人民共和国
8、蒙古人民共和国
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7、芬兰共和国
面对着当时对中国不利的国际形势,中 国领导人应该怎样做的呢?
①建立与邻国的友好关系 ②积极参与国际会议,充分展示 中国,增加外国对中国的了解等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1、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2、互不侵犯 3、互不干涉内政 4、平等互惠 5、和平共处
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 外交: 关系的政治活动。 目的是维护本国利益
国家实力 外交家的谋略
《南京条约》 《辛丑条约》 《马关条约》
不独立、不自主、不和平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 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 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 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 外交关系。
本课练习:
【例5】关于万隆会议不正确的说法是 A.周恩来出席了会议 B.中国代表得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D.会议促进了欧亚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本课练习: 【例6】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 异”方针是在 A.万隆会议上 B.日内瓦国际会议上 C.访问印度和缅甸时 D.联合国会议上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成为处理国 与国之间的 基本准则
为我国 赢得良 好的外 部环境
万隆会议 周恩来
开创了我国 外交新局面
本课练习:
【例1】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与外国政府 建立外交关系的原则是 ①原有的外交关系继续有效②互相尊重 领土主权③遵守平等互利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本课练习:
当年有的国家的驻联合国大使向当时的联合 国秘书长提出“凭什么就中国的周恩来能享受下 半旗(不是联合国旗降半,而是所有联合国会员 国国旗全降半旗)的待遇,而其他国家的不 能?” 联合国秘书长这样回答他们:你们中间任何 一个人只要做到周恩来的这3点: 1、周恩来死后没有留下一分钱的财产 2、周恩来死后无一儿一女 3、周恩来死后不留骨灰 我一定在你们死后下半旗。 所有人都鸦雀无声!
重要意义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 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 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中国外交部当天发表声明,重申 “伊拉克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应该得到 国际社会的尊重”,并“强烈呼吁有 关国家停止军事行动,重新回到政治 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正确道路上 来”。
少数国家凭借自己的经济和军事优势,推行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甚至 对一些国家发动战争,严重践踏了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
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 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 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 全场哗然, 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 “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 - -------这位记者的提问是非常阴毒的,他设计了一个 圈套给周总理钻。中国解放以后封闭了内地所有的妓院, 原来的妓女经过改造都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位 记者想:问“中国有没有妓女”这个问题,你周恩来一定 会说“没有”。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 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 女”,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说 “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这个提问的阴毒就在这里。当 然周总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俩,这样回答既识破了分裂 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也反衬出大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台 湾的对比。哎呀,周总理考虑问题周密细致,同时又那么
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在国际上有什 么影响?当今的 中国在处理一些 外交事务上是如 何体现或运用这 五项原则的呢?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首次提出: 1953年同印度就西藏问题进行谈判
2、正式提出: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
印度和缅甸总理 对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的态度如何? 为什 么?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 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 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 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 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 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 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 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 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 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2.这段材料说明新中国刚建立 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同学想一想,我们国家刚刚建立 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
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
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独立的亚非拉国家需要互相帮助支持合作。
新中国建立初期外交形势
领面 导对 人不 出利 谋形 划势 策, 。请 你 为 当 时 的
-------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
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 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 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 者丢尽颜面。也是,想和周总理较劲,门都没有。
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 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 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 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 额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 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 角8分……” -------周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建 设成就。这位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可 能性,一个是嘲笑中国穷,实力差,国库空虚; 一个是想刺探中国的经济情报。周总理在高级 外交场合,同样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 让人折服。你说这样的问题事先怎么准备,没 有雄辩的口才和飞速的思维怎么可能做到?
【例2】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A.印度 B.缅甸 C.苏联 D.美国
本课练习:
【例3】中国真正收回帝国主义在华 的全部特权,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 方针是在 A.中华民国成立后 B.新中国成立后 C.香港回归后 D.澳门回归后
本课练习:
【例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提出是在 A.1954年周恩来总理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上 B.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时 C.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印尼万隆会议上 D.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1949.10—1950.10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
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联盟(苏联) 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10、阿尔巴尼亚社会 主义共和国 11、越南民主共和国
4、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5、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12、印度共和国 13、瑞典王国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 “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 应该求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 维护民族独立, 促进世界和平.
异
社会制度不同 建设道路不同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949-1955)
独 立 自 主 的 和 平 外 交
1、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 人民海军的主要兵种有: 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 海军航空兵、 海军陆战队等。 2、人民空军诞生后不久,以敢打敢拚,不畏强敌 的精神,在 抗美援朝 中取得辉煌战绩。 3、导弹部队是现代化军队不可缺少的,主要担任 的任务是 核反击 ,按照射程可分为: 近程、中程、远程、洲际导弹。
P18
新中国成立初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 1.苏联 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4.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5.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7.波兰人民共和国 8.蒙古人民共和国 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0.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1.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12.印度共和国 13.瑞典王国 14.丹麦王国 15.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16.瑞士联盟 17.芬兰共和国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 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主要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 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 事 首次提出 件 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时间: 1953年) ) ( 周恩来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 事 正式提出 件 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 (时间: 1954年) )
二、出席万隆会议
时间—— 1955年 地点——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特点——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的亚非国际会议
主题—— 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
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亚洲新独立的国家
非 洲 独 立 国 家
影响万隆会议的关键点:
在全体会议阶段,有少数代表的发言就重复了尽 人皆知的西方的反共观点,并把矛头指向中国。 有的诬蔑共产主义是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 有的提出“亚非国家当前面临的问题不是反对殖 民主义,而是反对共产主义”,并要与美国联合 反对共产主义;有的指责中国进行“颠覆活动” 要中国代表团表明“对和平共处的诚意”。这些 发言一度把会议气氛搞得相当紧张,引起普遍忧 虑和不安。
本课练习:
【例7】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工作 充满硝烟和艰辛,其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刚刚成立,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 承认 B.中国的经济比较落后,实力比较弱 C.我国在国际上基本没有朋友 D.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敌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