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如病毒

合集下载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

潜伏期
诺如病毒的潜伏期相对较短, 通常12-48小时。
仍有症状,免疫抑制病人平均病程为7天。然而, 荷兰一项基于社区的前瞻性随访研究对诺 如病毒感染的自然史进行了研究,发 现病程中位数为5天,且年龄越小
轻症病例临床表现 诺如病毒感染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 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 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有两项研究对不同年龄 组病例的腹泻和呕吐症状进行比较。其中一项研究发 现成人中腹泻更常见(72% VS 52%),而儿童比成人更 容易出现呕吐(81% VS 64%);而另一项研究显示,<1岁 婴幼儿(95%)和≥12岁组(91%)出现腹泻的比例高于1–4岁 (84%)和5-11岁组(74%),而5-11岁组出现呕吐的比例最高 (95%),其次分别是≥12岁组(82%)、1–4岁(75%)和<1岁婴 幼儿(59%)。
04
病毒定义
病毒定义
01
02
03
疑似病例 即急性胃肠炎病例,定义为24小 时内出现排便≥3次且有性状改变
临床诊断病例 在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聚集性或 暴发疫情中,满足疑似病例定义, 且与实验室诊断病例有流行病学
实验室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中,粪 便、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经诺如 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ELISA抗 原检测阳性者。
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病人的粪便排出,也
可通过呕吐物排出。病人在潜伏期即可
排出诺如病毒,排毒高峰在发病后2-5天,
持续约2-3周,最长排毒期有报道超过56
天,在免疫抑制病人中更长。诺如病毒
Hale Waihona Puke 感染剂量为18-2800个病毒粒子。
02
临床特征
临床特征
诺如病毒感染病例的病程通常较短,症状持续时间平均

诺如病毒防治知识PPT课件

诺如病毒防治知识PPT课件
后。
避免用手触摸口、眼、鼻等易 感染部位。
注意个人清洁,勤洗澡、勤换 衣。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 遮掩口鼻。
食品安全与饮用水卫生
01
不吃生冷食品和未 煮熟煮透的食物, 尤其是贝类海鲜等 高风险食品。
02
饮用水要煮沸,不 喝生水。
03
水果和蔬菜食用前 应认真清洗,牡蛎 和其他贝类海产品 应深度加工后食用 。
诺如病毒护理要点
隔离与消毒
对患者进行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同 时,对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等进行 及时消毒处理。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持 续高热、脱水等症状,应注意饮食调整,以 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 。
诺如病毒并发症处理
脱水
对于轻度脱水患者,可给予口服 补液盐进行纠正;对于重度脱水 患者,应立即就医,可能需要静
根据疫苗种类和不同年龄段,接种程序有所不同。一般灭活疫苗需要接种两剂 次,间隔一定时间;减毒活疫苗则只需接种一剂次。
诺如病毒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接种前注意事项
01
了解疫苗种类、接种程序及禁忌症,确保身体健康状况适合接
种。
接种时注意事项
02
遵守接种现场秩序,配合医护人员操作,确保接种过程安全顺
利。
接种后注意事项
04
定期对餐具进行消 毒,可采用煮沸或 化学消毒法。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
01
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 内空气流通。
02
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消 毒,特别是卫生间、门 把手等高频接触区域。
03
疫情高发期,避免前往 人群密集场所,如必须 前往,应佩戴口罩。
04
如有疑似症状,及时就 医并主动告知旅行史、 接触史。

诺如病毒检测方法

诺如病毒检测方法

诺如病毒检测方法诺如病毒(Norovirus)是一种引起胃肠道感染的病毒,常见于人群中,尤其是在集体生活环境中易发生暴发性感染。

因其高传染性和易造成集体感染的特点,对诺如病毒的检测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诺如病毒检测的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

首先,诺如病毒的检测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测和临床症状判断两种方式。

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病毒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是通过提取患者的样本,如粪便或呕吐物,然后进行核酸提取和PCR扩增检测来确定是否存在诺如病毒的核酸。

而抗原检测则是通过检测患者样本中的诺如病毒抗原来进行诊断。

这两种实验室检测方法都需要在专业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临床症状判断是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来初步判断是否感染了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的症状主要包括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临床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来初步判断是否感染了诺如病毒。

但需要注意的是,临床症状判断并不具备确诊的功能,仍需通过实验室检测来确定诊断结果。

除了以上介绍的检测方法外,诺如病毒的检测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进行实验室检测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进行,避免交叉污染和假阳性结果的产生。

其次,在临床症状判断时,需要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和暴露史来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最后,对于诺如病毒的检测结果,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以防止病毒的传播和扩散。

综上所述,诺如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测和临床症状判断两种方式。

在进行检测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进行,并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和暴露史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对于检测结果,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以防止病毒的传播和扩散。

希望本文能够对诺如病毒的检测方法有所帮助。

2024年诺如病毒

2024年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诺如病毒:一种常见的肠道病毒及其防控措施一、引言诺如病毒(Norovirus,NV),又称诺如病毒感染,是一种引起急性胃肠炎的常见肠道病毒。

它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尤其在密闭、拥挤的环境中,如学校、医院、养老院、幼儿园等。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诺如病毒感染,本文将详细介绍诺如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

二、病原学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一种单链RNA病毒。

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为38-40纳米。

根据遗传和抗原性的不同,诺如病毒可分为多个基因型,其中GⅠ、GⅡ、GⅣ和GⅤ基因型感染人类。

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能在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但热敏感,100℃加热5分钟可灭活。

三、流行病学诺如病毒感染呈全球性分布,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冬季和早春季节为主。

各年龄人群均可感染,但以儿童和老年人感染率较高。

病毒在感染者和健康者之间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食物和水传播。

诺如病毒还可能通过空气气溶胶传播。

四、临床表现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短,一般为12-48小时。

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

病程多为自限性,一般在1-3天内自愈。

但部分患者,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免疫抑制者,可能出现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五、诊断诺如病毒感染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病毒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其中,病毒核酸检测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诊断诺如病毒感染的首选方法。

六、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诺如病毒感染。

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包括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等。

严重脱水、休克的患者应及时给予静脉补液。

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应给予相应的治疗。

七、预防措施1.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在便后、饭前、接触污染物后;避免食用生食、半生食的水产品;注意食品卫生,避免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

预防诺如病毒ppt课件

预防诺如病毒ppt课件

04
避免与生病的人密切接 触。
环境卫生
保持室内通风,定期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面、玩具等。 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的卫生,避免病毒的传播。
垃圾应妥善处理,避免病毒的传播。
食品卫生
避免生食和未经煮熟的食品,特 别是贝类海鲜。
食物应彻底煮熟,并在食用前洗 手。
避免与生病的人共享食物和饮料 。
4. 封闭环境管理
在封闭环境中,加强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和消毒可能被病毒污染的表面。
诺如病毒的预防措
02

个人卫生
01
勤洗手:经常用肥皂和 流动水洗手,特别是在 饭前、便后和接触动物 后。
02
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 嘴巴:这些部位是病毒 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
03
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 遮住口鼻,然后立即将 纸巾丢进封闭的垃圾桶 ,之后洗手。
重度病例的治疗
对于重度病例,需要及时 就医,接受医生的治疗建 议,可能需要进行输液治 疗、使用抗生素等措施。
重度病例的护理
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 情变化,遵医嘱进行治疗 和护理,同时保持良好的 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康复后的注意事项
预防复发
在感染诺如病毒后,应该注意休 息,遵医嘱治疗,同时保持良好 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预防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诺如病毒疫情,制定快速 响应的应急预案,确保疫情得
到及时控制。
提供防疫物资
储备足够的口罩、消毒液等防 疫物资,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诺如病毒的 防控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疫意
识。
学校和幼儿园的防控策略
日常清洁消毒
定期对教室、食堂、卫生间等 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环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1.病原学诺瓦克病毒(Norwalk Viruses,NV)是人类杯状病毒科(Human Calicivirus,HuCV)中诺如病毒(Norovirus,NV)属的原型代表株。

NV是一组形态相似、抗原性略有不同的病毒颗粒。

诺瓦克病毒最早是从1968年在美国诺瓦克市暴发的一次急性腹泻的患者粪便中分离的病原。

此后,世界各地陆续自胃肠炎患者粪便中分离出多种形态与之相似但抗原性略异的病毒样颗粒,均以发现地点命名,如:Hawaii Virus(HV)、Snow Mountain Virus(SMV)、Mexico Virus(MxV)Southampton Virus(SOV)等,先是称为小圆结构病毒(Small Round Structural Virus,SRSV),后称为诺瓦克样病毒(Norwalk-like virus,NLV),直至2002年8月第八届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批准名称为诺如病毒(Norovirus,NV)。

诺如病毒与在日本发现的札幌样病毒(Sapporo-like Virus,SLV),现在的正式名称为札如病毒(Sapovirus,SV),合称为人类杯状病毒。

NV有许多共同特征:直径约为26~35nm,无包膜,表面粗糙,球形,呈二十面体对称;从急性胃肠炎病人的粪便中分离,不能在细胞或组织中培养,也没有合适的动物模型;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在氯化铯密度梯度中的浮力密度为1.36~1.41g/cm3;电镜下缺乏显著的形态学特征,负染色电镜照片显示,NV是具有典型的羽状外缘,表面有凹痕的小圆状结构病毒。

NV基因组是单股正链 RNA,全长约7642nt,包括3 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s,ORFs)。

ORF1编码包括保守的具有RNA 多聚酶在内的非结构蛋白;ORF2 编码分子量约为 56Kda的衣壳蛋白;ORF3 编码一种分子量约为 22.5Kda 的强碱性微小结构蛋白。

诺如病毒知识

诺如病毒知识

诺如病毒(诺瓦克病毒)时间:2006-12-281.病原学诺瓦克病毒(Norwalk Viruses , NV)是人类杯状病毒科(Human Calicivirus , HuCV)中诺如病毒(Norovirus,NV)属的原型代表株。

NV是一组形态相似、抗原性略有不同的病毒颗粒。

诺瓦克病毒最早是从1968年在美国诺瓦克市暴发的一次急性腹泻的患者粪便中分离的病原。

此后,世界各地陆续自胃肠炎患者粪便中分离出多种形态与之相似但抗原性略异的病毒样颗粒,均以发现地点命名,如:Hawaii Virus(HV)、Snow Mountain Virus(SMV)、Mexico Virus(MxV)Southampton Virus(SOV)等,先是称为小圆结构病毒(Small Round Structural Virus,SRSV),后称为诺瓦克样病毒(Norwalk-like virus,NLV),直至2002年8月第八届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批准名称为诺如病毒(Norovirus,NV)。

诺如病毒与在日本发现的札幌样病毒(Sapporo-like Virus,SLV),现在的正式名称为札如病毒(Sapovirus,SV), 合称为人类杯状病毒。

NV有许多共同特征:直径约为26〜35nm,无包膜,表面粗糙,球形,呈二十面体对称;从急性胃肠炎病人的粪便中分离,不能在细胞或组织中培养,也没有合适的动物模型;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在氯化铯密度梯度中的浮力密度为1.36〜1.41g/cm3;电镜下缺乏显著的形态学特征,负染色电镜照片显示,NV是具有典型的羽状外缘,表面有凹痕的小圆状结构病毒。

NV基因组是单股正链RNA,全长约7642nt,包括3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s, ORFs)。

ORF1编码包括保守的具有RNA多聚酶在内的非结构蛋白;ORF2编码分子量约为56Kda的衣壳蛋白;ORF3编码一种分子量约为22.5Kda的强碱性微小结构蛋白。

诺如病毒检测方法

诺如病毒检测方法

诺如病毒检测方法诺如病毒(Norovirus)是一种引起急性胃肠炎的病毒,也被称为“冬季呕吐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主要通过食物、水源或空气传播,是一种非常具有传染性的病毒。

因此,及时准确地检测诺如病毒感染对于防控疫情至关重要。

目前,诺如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基因检测法、抗体检测法和病毒培养法。

其中,基因检测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基因检测法利用PCR技术,通过检测诺如病毒的基因组序列来确认感染情况。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诺如病毒的存在。

另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是抗体检测法。

抗体检测法通过检测人体对诺如病毒产生的抗体来确认感染情况。

这种方法需要采集患者的血样,通过实验室检测来确定感染情况。

虽然抗体检测法的操作相对简单,但其灵敏度和特异性不如基因检测法。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病毒培养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诺如病毒检测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将患者的样本接种到细胞培养物中,通过观察细胞的变化来确认感染情况。

病毒培养法能够获得活病毒,有利于病毒的研究和疫苗的研发,但操作复杂且耗时较长。

总的来说,诺如病毒的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验室条件来决定。

在进行检测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交叉污染和误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诺如病毒检测方法也在不断涌现。

例如,近年来出现的快速诊断试剂盒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检测出诺如病毒的存在,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相信会有更多更快速、更准确的诺如病毒检测方法出现,为疫情防控提供更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诺如病毒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

在选择检测方法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实验室条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会有更多更快速、更准确的诺如病毒检测方法出现,为疫情防控提供更大的帮助。

对于诺如病毒感染的检测工作,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检测方法,以更好地应对疫情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谢谢观看! 2020
+ 首先,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是对抗诺如病毒传染最简单有效的手段。 一项针对免疫缺陷儿童患者的环境监测发现, 80% 的医院环境表面被多达 21 种不同的诺如 病毒污染。因此卫生习惯方面的改进措施有决 定性意义。
其次,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避免与急性胃肠炎患 者接触,并应遵守肠道病原体感染预防指南。
+
+ 国内外经验表明,诺如病毒胃肠炎医院暴 发流行控制较为困难,特别是对仅具备一 个厕所的普通满员病区,完全隔离患者, 以及对流动大的家属、陪护和私工进行管 理教育极其困难。
+ 因此在医院这一极易造成传播和流行的 特殊公共场所,应提高对诺如病毒性胃肠 炎的识别与认识,保持高度警惕,给予超 标准防控。
+ 诺如病毒是引起免疫功能正常或低下者罹 患胃肠炎的主要致病源(表 1)。
+ 随着报道的病例数目增长,诺如病毒越来 越被认为是免疫功能低下者慢性胃肠炎的 重要原因
+ 比较诺如病毒引起的免疫功能正常和免疫 功能低下者的胃肠炎特征发现,不能充分 清除体内病毒的患者可能有发生严重临床 结局的潜在可能性(表 2)
+ 医院应建立对该病的监测,作好医院内环 境清洁卫生与消毒
+ 加强对医护人员,护工,保洁、配餐人员 的相关防病知识培训
+ 当出现群发呕吐、腹泻等胃肠疾病症状的 患者时,应尽早报告并隔离患者
+ 一旦发生流行,应及时发放该病感控指南 与规范,充分隔离患者
+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诺如病毒肠胃炎的防治
+ 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疾病,虽 然有自限性特征,但仍可使免疫功能低下 的患者更加虚弱,甚至危及生命
+ 少数患者大便常规镜检可见少量白细胞, 红细胞罕见。
+ 原发感染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 者。此外,患者尚可出现乏力、头痛、寒 颤、肌肉痛、腹痛、食欲减退和胃排空延 缓等,也可见发热、咽痛、流涕和咳嗽等 呼吸道症状。
+ 病程通常为12~60h,最短为2h,最长可达6 d。
+ 老年人、儿童、院内感染患者病程稍长, 尤其是器官移植、存在免疫抑制及合并有 慢性疾病的患者先天性免疫缺陷、接受免 疫抑制治疗的器官移植者、癌症化疗者以 及 HIV 感染者等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因诺 如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疾病会持续很长时间。
+ 研究者针对许多长期诺如病毒感染者体内病毒基因 组长时间的进化和多样性展开了详细研究。感染者 粪便样本病毒变异体分析显示,在感染急性期内即 被治愈的免疫功能强健者体内,仅以一种单一的变 异体为主,但对于处于诺如病毒感染慢性期的免疫 功能低下患者,他们体内则存在多种病毒群落(图 2)。
+ 粪便排毒通常发生在暴露后15h,在暴露后 25~72h传染性最强,可持续到症状消失后2 周以上
+ 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感染剂量低等 特点,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致病力,最低感 染剂量为10~100个病毒颗粒
+ 诺如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能力强,可耐受 的pH范围为2~9,在60℃下加热30分钟仍具 有活性,在低温下能够存活数年
+ 长期感染的免疫功能低下者体内脱落的诺 如病毒,为研究由遗传学改变导致病毒氨 基酸改变的累积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 长期感染患者体内诺如病毒的进化相对快 速(每年有 3.3% 的氨基酸发生置换)
+ 目前,对于诺如病毒胃肠炎主要采取支持 性治疗,重点在于对脱水的预防和逆转。 对于移植受者的慢性诺如病毒感染,还需 在长期感染过程中对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作 出调整。
+ 一些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也可用于根除 慢性感染者体内的诺如病毒
+ 有报道称,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硝噻醋柳胺 (一种抗原生动物药)可缩短其轮状病毒或诺如病 毒感染性腹泻症状持续的时间
+ 1 例 HSCT 患者经过 1 天治疗后其严重的诺如病毒胃 肠炎症状即得到显著缓解,但该病例的确切病毒载 量未见报道,并且治疗后病毒脱落仍持续了一个月
+ 尽管每年诺如病毒都有不同的主要突变体, 但大部分病毒样本来源于 GII 基因组。该项 监测性研究可能对美国更大范围的 5 岁以 下儿童不具有代表性,也不能准确地反映 年初至年末疾病负担的变化情况。
+ 但这些信息可能有助于确定最合适的候选 疫苗以及接种疫苗的目标人群。
+ 诺如病毒感染已成为儿童肠胃炎的首要元凶
+
Payne 等人通过 New Vaccine Surveillance 网络收集三个 监测中心(纽约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田纳西州范德 堡大学医学中心、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 所在郡县的前瞻性信息。分析包括 2009-2010 年间在这 些中心诊断为急性肠胃炎的 1295 名 5 岁以下儿童,对 其进行诺如病毒检测。493 名健康对照者也接受病毒检 测。 研究发现,小儿急性肠胃炎中的 21%(2009 年 22%, 2010 年 20%)诺如病毒测试呈阳性,患儿平均年龄为 17 个月。对照组中 4% 的小儿诺如病毒测试呈阳性,提 示这个年龄阶段存在无症状感染的概率较低。
+
诺如病毒是一类微小的单链 RNA 无包膜病毒,属杯 状病毒科,主要有 6 个遗传学分类,命名为 GI 至 GVI。GI 和 GII 包含了大部分人类致病性诺如病毒, 进一步可分为 30 个不同的基因型
+ 其中Ⅰ、Ⅱ和Ⅳ感染人类,Ⅲ、Ⅴ分别感染猪和奶 牛。
+ 其中一个单一的基因型 GII.4 引起了 1990 年代中期 以来的大多数诺如病毒暴发,并从此引入了有效的 分子诊断监测技术。
VP1 是自组合为病毒样颗粒 (VLPs) 的主要结构蛋白,从 而被认为是潜在的疫苗靶点;VP2 是较小的结构蛋白
+ 诺如病毒可利用 VP1 突出的 P2 结构域与人类组织血型 抗原 (HBGAs) 的糖基相结合,这一机制被认为是病毒进 入胃肠道上皮细胞的途径(图 1)
+
HBGAs 等位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人类对诺如病毒易感的 原因 + 每一个诺如病毒毒株都有与 HBGA 结合的能力,特定的 遗传背景决定了个体对病毒感染的抵抗力。例如,不分 泌此类糖基的人群(肠上皮细胞表面不表达此类糖基的 人群)对诺瓦克病毒(一类 GI.1 毒株)具有抵抗力
+ 脱水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死因, 对严重病例,尤其是幼儿及体弱有慢性病 的老年患者,应及时输液或口服补液,以 纠正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 应加强观察与护理,忌食生冷油腻、不易 消化的食物,并且注意饮食卫生
+
+ 特别要警惕该病的医院感染暴发,做好预 防与控制。
+ 诺如病毒胃肠炎是传染性极强的消化道疾 病,鉴于其传播途径多样,带毒者可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缺少交叉免疫及病后免疫, 病毒致病性强、易变异,对普通消毒剂耐 药,迄今尚无该病的疫苗预防等特点,近 年来在医院内的感染暴发流行呈增长趋势。
+ 因此,诺如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病,不过 主要在冬季高发
+ 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以年长者、儿童和体 质虚弱者为重
+ 临床表现及病程诺如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多 为24~48h,最短为12h,最长可达72h
+ 患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 发热、水样腹泻、腹部绞痛和不适
+ 儿童患者呕吐症状普遍,成人患者以腹泻 症状多见,24h内腹泻可达4~10次。粪便为 稀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血、腥臭
+ 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明确这一药物对于免疫 功能低下患者的效应。
+ 最后,免疫抑制药物的类型不同也可能对 诺如病毒的清除产生影响,因为某些药物 也有抗病毒效应
+ 诺如病毒胃肠炎在接受不同免疫抑制药物 治疗的患者中的发生率仍需进一步研究确 认。
+ 考虑到诺如病毒感染对免疫低下患者的生 活质量及预后带来的实质性损伤,应采取 适当措施减少诺如病毒感染的风险
+ 个体病例研究评估了被动抗体治疗对诺如 病毒胃肠炎的疗效,但大多数研究证据并 无对照
+ 母乳或免疫球蛋白口服治疗研究结果复杂, 很可能反应了治疗中不同诺如病毒特异性 抗体在质和量上的差异。
+ 免疫球蛋白和母乳均可由十二指肠成功吸 收,(与胃部酸性环境不同)从而治疗移 植患者的长期诺如病毒感染
+ 但这一临床途径不能根除球蛋白缺乏患者 体内的诺如病毒
+ 应当排除常见细菌、寄生虫及其他病原体 感染和其他食物中毒
+ 确诊病例除应符合临床诊断病例条件外, 还应在粪便标本或呕吐物中检测出诺如病 毒
+ 常用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 免疫法检测粪便诺如病毒、血清抗体检测、 病毒分离,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或荧 光定量PCR检测病毒核酸
+ 目前该病治疗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 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一般不需要使用抗 菌药物,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 自从美国引进轮状病毒疫苗后,小儿轮状病毒相关 的急性胃肠炎大幅下降,而诺如病毒感染迅速发展, 已远远超过轮状病毒,成为了引起 5 岁以下小儿急 性胃肠炎的首要元凶。
来自美国亚特兰大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和呼 吸系统疾病中心的 Payne 博士等在 3 个监测中心开 展的监测研究显示,2009-2010 年,诺如病毒导致 了 21% 的小儿急性胃肠炎,而仅有 12% 是由轮状病 毒引起的,该报告发表于 2013 年 3 月的 NEJM 杂志 上,引起了医疗界的广泛关注。
+ 研究期间小儿急性肠胃炎的轮状病毒检测呈阳
性率较低(平均 12%),从 2009 年的 19% 大 幅下降到 2010 年的 2%。对照组只有 1 个儿童 病毒测 试呈阳性反应。住院、急诊、门诊患 者中轮状病毒相关的急性胃肠炎比例也呈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