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实验讲解与中考试题汇编含答案

中考化学实验讲解与中考试题汇编含答案
中考化学实验讲解与中考试题汇编含答案

化学实验

化学教学,中考命题,反复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应用性、综合性,并逐步提高了化学实验在中考中的分数比例和难度。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概念、理论及元素化合物等重点内容,均是通过实验来讲解、验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便灵活运用。

【考测重点难点】

1.会说出常用仪器的名称,识别它们的示意图,了解其用途及注意事项。

2.结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了解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基本操作的规范要求,并理解操作不当可能引起的事故。

3.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实验(氧气、氢气、二氧化碳)。

4.物质性质的实验装置(氢气、一氧化碳、碳分别还原氧化铜,加热硫酸铜晶体)及现象。

5.常见气体的检验:氧气、氢气、二氧化碳。

6.常见的酸、碱、盐的检验:盐酸和硫酸及他们的可溶性盐类、碳酸盐、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

【中考复习点拔】

一、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图形及主要的用途:请见下表—

⑴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图形和主要用途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⑴药品的取用:

①对固体药品——具体取用略。取用量一般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②对液体药品——具体取用略。取用量一般为1—2毫升。

⑵物质的称量

①固体物质的称量:使用托盘天平(具体操作略)

②液体的量取:使用量筒(注意量取时视线必须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取低点保持水平)。

⑶物质的加热

一般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仪器。(具体使用及操作略)。

⑷仪器的装配与连接

一般依“先下后上”,“先左后右”的顺序进行连接,装置要放平稳。

⑸物质的溶解,振荡及搅拌——略

⑹过滤和蒸发——略

三、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说明: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是根据反应物、发生物的状态(固体或液体),反应条件(是否加热)决定的;而收集装置是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决定的。

⑴固体加热制取气体时应选用A图,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等。

⑵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而不需要加热制取气体时,可选用B图。(见下A图和B图)

⑶收集方法

①排水集气法:

收集难溶或微溶于水;且不和水发生反应的气体。如氢气、氧气、一氧化碳等。——见C图。

②排空气集气法:

a.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氧气等。——见图D。

b.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氢气等。——见图E。

说明:

收集气体前应先把反应器中空气排净。对可燃性气体应先检验纯度后再收集;

导气管应插到近集气瓶的底部;

收集CO2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气体已经收集满;

收集O2时,把带火星的木条移到集气瓶的瓶口,木条燃烧,说明气体已经收集满。

请看气体收集装置图——C、D、E图:

⑷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

[例1]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

表4-3 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

制取气体药品反应原理选用的

仪器装置

收集方

验满或验纯注意事项

氧气O2氯酸钾、

二氧化锰

或高锰酸

2KClO3

2KCl + 3O2↑

固体加热

(装置图

4-3A)

排水法

收集或

向上排

把带火星的木

条放在集气瓶

口,木条燃着

①装药前检

查气密性

②试管口略

2KMnO4

K2MnO4+MnO2

+O2↑空气法

收集

证明已收集满向下倾斜

③用排水法

收集,已收集

满时,应先撤

导气管后停

止加热

氢气H2锌粒、稀

硫酸

Zn+H2SO4(稀) =

ZnSO4+H2↑

块状固体跟

液体反应不

需加热(装

置图4-3B)

排水集

气或向

下排空

气集

用向下排空气

法收集时,先

收集一试管,

拇指堵住管口

移近灯焰,若

发出尖锐爆鸣

声表示不纯,

需用拇指堵管

口片刻再重新

收集至点燃时

响声很小表明

已纯

点燃氢气前

一定要验纯

二氧化碳CO2大理石或

石灰石、

稀盐酸

CaCO3+2HCl =

CaCl2+H2O+CO2↑

(同上)向上排

空气法

收集

燃着的木条放

在集气瓶口,

木条熄灭证明

已集满

四、物质的鉴别——区别、检验。

物质的特性,是检验及区别其它物质的依据。一般多用化学方法检验物质。检验时可利用被检验物质的化学特性——其它物质所没有的;也可利用反应生成物加以区分。

物质的鉴定和鉴别,物质的鉴定和鉴别都是利用物质的某些性质,在一定的条件下,选用合适的试剂,与之反应出现明显的现象:放出气体、生成沉淀、颜色变化等,根据现象作出判断和结论。物质的鉴定和鉴别又有区别。物质的鉴定是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性来区别它们各是什么物质。因此,鉴别物质时,最后剩下的一种属已知,不必再做实验检验。物质的鉴定是根据物质的特性,用化学方法把物质的各种成分一一检验出来,确定它们是不是某种物质或含不含某种成分。

检验的一般步骤:

⑴取样。一般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进行检验,不得在原瓶中进行检验。

⑵如果样品是固体,而检验需在溶液中进行,则先用蒸馏水溶解,配成溶液后再检验。

⑶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根据现象作出判断和结论。

⑷答题的叙述顺序为:取样→操作→现象→结论。

⒈物质鉴定题型的解法

物质的鉴定会(或证明)通常有以下三种类型:

①混合物成分的证明;②离子的鉴定;③化合物中组成元素的证明。

解第①类题时,要根据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性质,选用适当的方法或试剂,去证明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存在。

解第②类题时,要抓住离子的特征反应进行。若要进行酸、碱、盐的鉴定,则应从阴、阳离子的角度分别去鉴定;溶液中有多种离子需要鉴定时,要注意鉴定的顺序,防止离子间的互相干扰。

解第③类题时一般是根据该物质发生某一反应后的生成物去间接证明,有时还需进行定量测定和计算。

⒉物质鉴别题型的解法

⑴任选试剂的鉴别题

这类鉴别题题目没有限定条件,鉴别的方向可能有多种,但应选择最简单的方法,即选用试剂最少,步

骤最简单的方法。在答题时,要按“方法→现象→结论”的顺序进行。

⑵指定试剂的鉴别

这类试题给出了鉴别可能用到的试剂,要求选择合理的试剂去鉴别,或者根据试剂去确定鉴别的顺序。

⑶一种试剂的鉴别

这类题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一种试剂一次性将所有物质鉴别出来;二是用一种试剂先鉴别其中的某一种物质,然后根据物质间的相互反应鉴别出其他物质。

一种试剂鉴别的常用试剂有:酸碱指示剂、H2O,酸(盐酸和稀硫酸),碱[NaOH和Ba(OH)2溶液],盐(如Na2CO3等)。

⑷不用其它试剂的鉴别

这类不用其它试剂的鉴别题通常有三种解法:

①物性突破法:即根据待鉴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等)去寻找突破口,然后利用已知的物质去鉴别其它物质。

②加热灼烧法:利用物质受热时产生的不同现象,用加热或灼烧的方法去鉴别。

③两两混合法:将待鉴别的溶液分别编号,两两混合,根据所产生的现象进行分析比较,从而鉴别出物质。

例如:

氢气,一氧化碳均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但是它们燃烧后的生成物是不同的;有些物质也可利用其物理性质来区分——如CaCO3,Na2CO3。两者均为白色固体,都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是CaCO3难溶于水而Na2CO3可溶于水,因而可将其区分开来。

⑴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鉴别:

[例2]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鉴别

⑵盐酸与硫酸的鉴别:

[例3]盐酸和硫酸的鉴别

表4-5 盐酸、硫酸的鉴别

⑶酸溶液、碱溶液的鉴别:

表4-6 酸溶液和碱溶液的鉴别

⑷碳酸盐的鉴别:

碳酸盐的鉴别

5.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配制步骤:

⑴计算⑵称量⑶量取⑷溶解

说明:

⑵和⑶也可以并列。

例:如何配制50g食盐的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水?

解:

计算——需要食盐:50g×5%=2.5g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2.0g食盐,倒入100ml的烧杯里;

用50ml的量筒取47.5ml的水,倒入盛有2.5g食盐的烧杯里。

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促使盐溶解。以上操作完毕,即配得50gNaCl的质量

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

【例题精选】

例1.现有K2SO4溶液、Na2CO3溶液、AgNO3溶液,请用一种药品将它们一一区分出来。

分析:

这是一个试管实验,仪器及操作并不困难关键在于确定一种药品。

思路:

被检验的物质均为盐的溶液,因此应在酸、碱、盐的范围内“找”这种药品。该药品或可以和上述三种不同的盐溶液都发生反应——但实验现象完全不同,从而将这三种不同的盐溶液区分开;

该药品或可以和上述三种盐溶液之中的两种溶液发生反应——实验现象不同,而与第三种盐溶液不发生反应,从而将这三种不同的盐区别开。因此这种试剂必须能提供阴、阳两种离子,阴离子必须满足只跟Ag+、Na+、K+中的一种离子反应,当然应该想到是Cl-即Ag+与Cl-结合,生成AgCl沉淀。

阳离子必须能与NO3-、CO32—、SO42—中的两种离子——CO32—或SO42—发生反应,但Ba2+不行。因为BaSO4、BaCO3均为白色沉淀。而H+则可以——H+不与SO42—发生反应,而与CO32—则发生反应而生成气泡,从而选定这种试剂为盐酸。

AgNO3 + HCl →AgCl↓+ HNO3

Na2CO3 + 2HCl →2NaCl + H2O+ CO2↑

K2SO4与盐酸不发生反应。

从而用一种试剂将上述三种盐溶液区别开来了。

例2.有甲、乙、丙三种实验装置如图:

有一不纯的一氧化碳气体,其中混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现提供上述甲、乙、丙三种实验装置,如果用来⑴证明混有这两种气体;⑵除去这两种气体气体。回答:

①甲装置的作用是。

乙装置的作用是。

丙装置的作用是。

③为了达到上述⑴和⑵的目的,请用甲、乙、丙三种装的接口代号,表示出正确的接连顺序:

不纯的一氧化碳→→纯净的一氧化碳。

确定甲、乙、丙三套装置的功能及作用以后,再考虑三种仪器装置的连接顺序——由于各种物质的水溶液经洗气后,都会带有少量的水蒸气,因此必须先用乙装置证明混合气体之中含有(或说混有)水蒸气,所以乙装置必须排在前边。为了确保最终得到的是干燥的纯净的气体,则必须把甲装置放在最后边。因而丙装置就只能放在中间了。

最后考虑得出甲、乙、丙三种装置间接口的边结应为:

不纯的一氧化碳→c、d(或d 、c)→e、f →b、a →纯净的一氧化碳。

中考实验相关试题选编

一、选择题

1. 下图所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最新中考化学化学计算题真题汇编(含答案)

最新中考化学化学计算题真题汇编(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计算题 1.取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12.5g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请加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混合物CaCO3中的质量为_______; (2)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0g7.3%12.6% 【解析】 试题分析: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由图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为z,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111 44 x z y 4.4g x=10g z=7.3g y=11.1g (1)混合物CaCO3中的质量为10g; (2)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7.3%;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12.6%。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将25.6 g NaCl和MgCl2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126 g水中配成溶液,再将200 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不断加入该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求: 实验次数12345 加入NaOH4040404040

(1)上表中m 的值为多少。___________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答案】8.7 10% 【解析】 【分析】 【详解】 (1)第一次加入40g 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得到沉淀2.9g ,第四次实验加入40g 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增加了,说明第一次实验中40g 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只能生成2.9g 沉淀,所以第三次加入40g 氢氧化钠溶液也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是2.9g ,所以m 的数值为5.8+2.9=8.7;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第4次恰好完全反应。 设混合物中MgCl 2的质量为x ,生成NaCl 的质量为y 。 ()2 2MgC +=+l 2NaOH Mg OH 29558117NaC x y l 11.6g ↓ 95x =5811.6g x=19 g 5811.6g =117y y=23.4 g 则原混合物中NaCl 质量为25.6 g -19 g=6.6 g 所以恰好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6.623.425.612640411.6g g g g g g +++?-×100%=10%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 3.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现取该样品12g 溶解在100g 水中,再向其中逐滴加入氯化钙溶液,产生的沉淀与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三峡》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重庆市B卷中考题)

《三峡》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年重庆市B卷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2题。 (15分)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声泪沾袭。”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1)略无阙处 (2)至于夏水襄陵 (3)沿溯阻绝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1.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没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B.文中“或王命急……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 C.第③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出秀美的景象。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12.写景要抓住最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选文第④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4分) 【链接材料】 滟滪①大如马,瞿塘②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幞,瞿塘不可触…… (节选自《乐府诗集》) [注]①[滟(yàn)滪(yù)]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 时如牛马般高大。 ②[瞿(qū)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③ [幞(fú)]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答案: 二115分) 9.(1)分江口时联”(空障,缺口),(2)中上(漫上) (3)逆流而上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汇总

2012北京各区初三一模化学实验探究题 东城32.(6分)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A装置集气瓶中装有体积比约为1:1的氮气和气体a的混合气体,注射器中装有足量的无色溶液b;B装置中盛有少量紫色石蕊溶液;C装置中盛有适量生锈的铁钉;D装置中盛有足量的稀硫酸。 (1)关闭活塞K1、K2,将注射器中的溶液b挤入瓶中,打开活塞K1,看到B中溶液进入A中后溶液变为蓝色,B中长导管脱离液面。 请回答: ①若a气体是二氧化碳,则b 是溶液。 ②若b是水,则气体a具有的性质有。 (2)保持K1开启状态,并打开K2,一段时间后 关闭K2,整个过程中,观察到D中的现象是 ,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3.(8分)(1)某实验小组在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根据下图进行实验。 请回答:A中的现象是______,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该小组利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质, 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均属于非金属氧 化物,是否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其原因是二氧 化硫与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反应生成不稳 定的无色物质,实验室常用红色的品红溶液检验二 氧化硫的存在。 【实验探究】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①装置C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 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了亚硫酸(H2SO3);装 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是______。 ②装置E的试管中溶液变无色,取该溶液 加热,溶液又变为红色,其原因是______。 ③此装置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是 ______。 ④活性炭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其褪色原理与二氧化硫 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理不相同,其理由是______。 【反思提高】某同学将二氧化硫通入到紫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到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硫能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漂白。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此结论是否正确(要求写出操作、现象、结论):______。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二氧化硫还具有某些特殊的化学性质。

2019-2020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实验题

2019-2020年中考化学分类汇编:实验题 .. C D 31.(6分)(xx?北京)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填字母序号,下同).如图E所示,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如图F 所示,将二氧化

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燃烧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二氧化碳不可燃且不助燃. 解:(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故答案为:酒精灯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铁丝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配平即可;故答案为:C;3Fe+2O2 Fe3O4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燃烧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二氧化碳不可燃且不助燃;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二氧化碳不可燃且不助燃 32.(6分)(xx?北京)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分别进行研究燃烧条件和研究氧气性 (1)H2O2稀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2)实验1中,推入H2O2溶液前,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原因分别是燃烧匙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烧杯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O2接触;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3)实验2中,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助燃;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先变大,一段时间后变小. 解:(1)H2O2稀溶液与MnO2接触时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H2O2 2H2O+O2↑;(2)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燃烧匙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烧杯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O2接触;推入H2O2溶液后,生成氧气,氧气通过导管进入烧杯,所以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3)实验2中,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助燃;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先变大,一段时间后变小.

2014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16 概率(含解析)

概率 一、选择题 1. (2014?广东,第6题3分)一个不透明的布袋里装有7个只有颜色不同的球,其中3 个红球,4个白球,从布袋中随机摸出一个球,摸出的球是红球的概率是()A.B.C.D. 考点:概率公式. 分析:直接根据概率公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装有7个只有颜色不同的球,其中3个红球, ∴从布袋中随机摸出一个球,摸出的球是红球的概率=.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概率公式,熟知随机事件A的概率P(A)=事件A可能出现的结果数与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的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 (2014?广西贺州,第5题3分)A、B、C、D四名选手参加50米决赛,赛场共设1,2,3,4四条跑道,选手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决定各自的跑道,若A首先抽签,则A抽到1号跑道的概率是() A.1B.C.D. 考点:概率公式. 分析:直接利用概率公式求出A抽到1号跑道的概率. 解答:解:∵赛场共设1,2,3,4四条跑道, ∴A首先抽签,则A抽到1号跑道的概率是:.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概率公式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3. (2014?广西玉林市、防城港市,第8题3分)一个盒子内装有大小、形状相同的四个球,其中红球1个、绿球1个、白球2个,小明摸出一个球不放回,再摸出一个球,则两次都摸到白球的概率是() B C D. ∴两次都摸到白球的概率是:= 4.(2014?新疆,第5题5分)在一个口袋中有4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把它们分别标号为①,②,③,④,随机地摸出一个小球,记录后放回,再随机摸出一个小球,则两次摸出的小球的标号相同的概率是()

2016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三峡》(苏教版七上第19课)

2016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三峡》 阅读《三峡》,完成7—10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沿溯.阻绝溯: ⑵属.引凄异属: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3分) 10.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 ....作答(2分) ⑴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 。 ⑵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 ,。 【广西崇左市】三、(二)古文阅读(10分) 【甲】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③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中考化学实验试题精选汇编

2010年中考化学实验试题精选汇编(一) 1、(2010山东烟台)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少量液体(B)过滤(C)闻气味(D)稀释浓硫酸 答案:C 2、(2010山东烟台)A、B、C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了分子的运动,与VCM仿真实验的“氨气分子的扩散”实验相吻合。 3、(2010山东烟台)要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A)CaCl2固体(CaCO3) 加足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B)NaCl固体(Na2CO3) 加足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C)Fe粉(Cu)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 燥 (D)MnO2固体(KCl)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BD 4、(2010山东烟台)(7分)去年冬天至今年春天,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旱。 (1)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测定地下水的酸碱度可用。 (2)有些村民取浑浊的坑水作生活用水。有同学利用所学的知识将浑浊的坑水用右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小卵石、石英沙的作用是。如果将石英沙与小卵石的位置颠倒是否可以,为什么? 。 (3)如果地下水硬度大,或者坑水中病原微生物过多,都可以采取方法,来降低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 (4)许多地方以液氮或干冰作增雨剂实施大面积人工降雨。液氮或干冰增雨的原理是 。 (5)身处旱区之外的我们能做些什么? (举一做法)答案:(1)肥皂水 pH试纸(或pH计) (2)过滤不可以,降低净水效率(或过滤速度减慢等) (3)加热煮沸 (4)它们在云层中变成气态时(或液氮气化、干冰升华时)

中考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题》专题练习汇总

中考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题》专题练习汇总 1、在实验室中可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取气体,甲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通过分液漏斗可以向锥 形瓶中滴加液体。 (1)制取氧气时,在甲的锥形瓶中放入二氧化锰,在分液漏斗中加入的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液体反应物不是一次性加入到锥形瓶中,而是通过分液漏斗逐滴滴加,其优点是。 (2)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时,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导管口的字母)。若将丁装置装满水来收集氧气,此时氧气应从(填“f”或“g”)口进入。 (3)可用过滤的方法回收二氧化锰,过滤所用的玻璃仪器除漏斗外还需要用到。 (4)在装置甲的分液漏斗中加入盐酸,锥形瓶中放入石灰石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通常可以选用什么试剂来检验所制得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写出检验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图1是利用数字化仪器测定CO2含量的探究实验。

(1)按照图A所示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用装置A制取CO 2气体,并分别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两锥形瓶气体备用,其中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应选用的装置为(填B或C)。 (3)采用D图装置,将注射器中等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注入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的CO 2气体的锥形瓶内(NaOH溶液均过量),得到如图2所示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锥形瓶内压强变化的原因。 (4)该实验说明收集到CO 2的含量较高(填“排水法”或“排空气法”),请结合右图说明你的理由: (5)请设计实验,证明反应进行到300s时,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6)向盛有12g石灰石(杂质不参与反应)样品的锥形瓶中,加入100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呈酸性,锥形瓶内固体与溶液的总质量为107.6g,请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3、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中,小明和老师用数字化设备测定了溶液温度及pH值随时间变化变化的关系曲线图。 (1)根据曲线图,可知该实验是将(选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盐酸”)滴加到另外一种试剂中。该反应为。 A.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

全国部分省市2014年中考英语试题分类汇编 单项选择 疑问句

单项选择—疑问句 【2014铜仁】He hardly goes to school by car, ______ he? A. does B. doesn’t C. is D. isn’t 【答案】A 【2014连云港】—______ will the fog and haze last? —I’ve no idea. There is no sign of an end. A. How soon B. How far C. How long D. How often 【答案】C 【2014重庆市A】—______ does your cousin usually go to work on foot? —He says it’s good for his health. A. Where B. When C. Why D. How 【答案】C 【2014重庆市B】—_______ have you been in Chongqing? —For five hears. A. How many B. How soon C. How much D. How long 【答案】D 【2014济宁】—______ ar e you always staying up so late these days? —To prepare for my final exam. A. How B. Why C. When D. Where 【答案】B 【2014东营】—______ do you like Huo Zun’s “Roll of Bead Curtain(卷珠帘)”? —Very much. You know I love songs that both have great lyrics and beautiful music. A. Why B. How C. When D. What 【答案】B 【2014苏州】—______ do you go to the sports club? —At least once a week. A. How long B. How often C. How much D. How far 【答案】B 【2014北京】—_______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Three.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推断题(含答案)

2018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推断题 1. (苏州)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 (黄冈)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若丙为沉淀,则甲、乙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碱 B.若丙为气体,则甲、乙中一定有单质 C.若丁为水,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若甲、丁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3. (荆门)小明同学在总结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时发现,选用适当物质可实现右图中所示的所有反应。若中间的物质为硫酸钡,那么对酸、碱、甲盐、乙盐四种物质的推断中,合理的是( C ) A.HCl NaOH BaCl2 Na2SO4 B.HCl Ba(OH)2 Na2SO4 BaCl2 C.H2SO4 Ba(OH)2 Na2SO4 BaCl2 D.H2SO4 NaOH BaCl2 Na2SO4 4. (武汉) 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B.反应②是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 5. (武汉) 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FeO、CuO、C中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小明同学按照下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若溶液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Fe; ②若步骤Ⅱ中无明显现象,则固体乙中最多只能有四种物质; ③若步骤Ⅱ中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乙一定是C; ④若步骤Ⅱ中有红色固体析出,则固体乙中一定无CuO; ⑤固体乙呈红色,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Fe和CuO。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A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孝感)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相互反应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下列符 合对应反应关系的选项是A 选项 A B C D 物甲Ca(OH)2CO2H2Fe 乙Na2CO3NaOH O2HCl

《三峡》复习及中考试题集

中考复习文言文专题 三峡 (一)解释重点词语: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略.无阙.处()()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沿溯 ..阻绝()()虽.乘奔.御风()()至于夏水襄.陵() 不以疾 ..也()()素湍 ..绿潭()()或.王命急宣() 属引 ..多生怪柏() ..倒影()绝巘 ..凄异()()回清 飞漱 ..其间()良.多趣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清荣峻茂 ....()()()() 2.找出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奋笔疾.书 B、每至晴初霜旦. / 通宵达旦. C、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沿溯阻绝. / 络绎不绝.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 (6)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三)内容理解。 1、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的静景,也描写了“”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分)

2、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3分) 理由1:________原句:________________理由2:________原句:_____________ 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天高地厚华夏情。 4、下面是《小石潭记》选段,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3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答:相同点: 不同点: 5、.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峡》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第____ ______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湍急的特点;文章第④段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相对应。 6.文章末尾引用渔者的歌词,其作用是什么? 7.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8.如果你有机会去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9、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10、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作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 11、作者在不到200字文章中,把三峡风光的壮美展现在读者面前,你认为作者最成功的写作手法是什么?请简略分析。 12、《三峡》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为什么要重点写夏水?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合集 1、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水壶内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和水垢所含的物质及其溶解性如下表: 物质Ca(HCO3) 2 Mg(HCO3)2 Ca(OH) 2 Mg(OH )2 CaCO3 MgCO 3 溶解 性可溶可溶微溶不溶 不 溶 微 溶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可能含有Ca(OH)2和。 【设计方案】 (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Na2CO3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 无 (填化学式)。 (2)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 入锥形瓶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盐酸。若D瓶增重22g,则水垢全部是CaCO3。

②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③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④重复②和③的操作,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测量滴加稀盐酸体积与D瓶内物质增加质量的关系如右 图曲线所示; 【评价】 (1)A瓶中的NaOH溶液起到作用。若A瓶中无NaOH溶液,D瓶中的质量将(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金属形成的碳酸盐与足量盐酸反应时,若两金属的化合价相同、两种盐的质量相同,则相对分子质量小者放出的气体多。分析曲线图可知:水垢中一定含有(化学式),理由 是 。 (3)装置图中“?”所指处有三根导管同时穿过橡胶塞,已知:导管的 直径为8mm,橡胶塞细段直径为3cm。从坚固和美观的角度考虑,请你在由图中标出应在哪三点打孔为好(用圆圈“○”表示打孔位 置)。 以上实验(填“能够”或“不能”)检测出水垢中含有Mg(OH)2。

中考化学实验题汇编答案及解析

中考化学实验题汇编答案及解析 篇一:初三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及答案 (丰台)1.(6分)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以下实验。⑴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 和,关闭,从分液漏斗向装置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当看到D 中有大量浑浊产生时,CO2已集满,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⑵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关闭止水夹K1和K3,打开止水夹K2,从分液漏斗 向装置C中加入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实验结束,请写出此过程中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C中观察到的现象中,能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 (东城)2.(6分)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A装置集气瓶中装有体积比约为1:1的氮气和气体a的混合气体,注射器中装有足量的无色溶液b;B装置中盛有少量紫色石蕊溶液;C装置中盛有适量生锈的铁钉;D 装置中盛有足量的稀硫酸。 (1)关闭活塞K1、K2,将注射器中的溶液b挤入瓶中,打开活塞K1,看到B中溶液进入A中后溶液变为蓝色,B中

长导管脱离液面。请回答: ①若a气体是二氧化碳,则b是溶液。②若b是水,则气体a具有的性质有。(2)保持K1开启状态,并打开K2,一段时间后关闭K2,整个过程中,观察到D中的现象是,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西城)3.(6分)H2、CO、CO2和CH4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 (1)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爆炸,所以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先。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上述4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了确认气体X的组成,同学们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小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 澄清石灰 碱石灰 X 气体 燃烧装置 后续装置 ABC D ①同学们设计了装置B,其作用是。 ②装置C、D中盛放的试剂依次是(填序号)。 a.烧碱溶液 b.浓硫酸③若取 g气体X进行实验(假设每步反应

2014年中考数学试题汇编---化简求值

2014年中考数学试题汇编---化简求值及答案1.(2014?遂宁)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1. 2.(2014?达州)化简求值:,a取﹣1、0、1、2中的一个数. 3.(2014?黔东南州)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4. 4.(2014?抚顺)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x=(+1)0+()﹣1?tan60°.5.(2014?苏州)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6.(2014?莱芜)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1. 7.(2014?泰州)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x满足x2﹣x﹣1=0. 8.(2014?凉山州)先化简,再求值:÷(a+2﹣),其中a2+3a﹣1=0. 9.(2014?烟台)先化简,再求值:÷(x﹣),其中x为数据0,﹣1,﹣3,1,2的极差.10.(2014?鄂州)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2﹣. 11.(2014?宁夏)化简求值:(﹣)÷,其中a=1﹣,b=1+. 12.(2014?牡丹江)先化简,再求值:(x﹣)÷,其中x=cos60°.

13.(2014?齐齐哈尔)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1. 14.(2014?安顺)先化简,再求值:(x+1﹣)÷,其中x=2. 15.(2014?毕节地区)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2+a﹣2=0. 16.(2014?娄底)先化简÷(1﹣),再从不等式2x﹣3<7的正整数解中选一个使原式有意义的数代入求值. 17.(2014?重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的值为方程2x=5x﹣1的解.18.(2014?抚州)先化简:(x﹣)÷,再任选一个你喜欢的数x代入求值. 19.(2014?河南)先化简,再求值:÷(2+),其中x=﹣1. 20.(2014?郴州)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2. 21.(2014?张家界)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a=. 22.(2014?成都)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a=+1,b=﹣1. 23.(2014?六盘水)先化简代数式(﹣)÷,再从0,1,2三个数中选择适当的数作为a的值代入求值. 24.(2014?重庆)先化简,再求值:(x﹣1﹣)÷,其中x是方程﹣=0的解.

人教版初中化学中考真题汇编 22.计算题

23(2017·天水中考)将含有NaCl杂质的某烧碱样品10g完全溶于90g水中,再向所得溶液中慢慢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在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求l0g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2)求a点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箅结果精确到0.1%) 【解答】解: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盐酸溶液的质量为100g,对应的HCl的质量为100g×7.3%=7.3g 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OH+HCl═NaCl+H2O 40 36.5 58.5 x 7.3g y == x=8g y=11.7g a点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6.9% 答:(1)l0g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g. (2)a点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6.9% 36(2017·兰州中考)为了节约林木资源,近几年兴起了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这种“石头纸”是用沿海水产养殖中大量废弃贝壳制得的,为测定其中碳酸钙(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的含量.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水和氯化氢的挥发忽略不计);

取25.0g样品粉碎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气体的所量关系如图所示: (1)计算“石头纸”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完全反应后烧杯内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 【解答】解:(1)设碳酸钙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111 44 x y 8.8g ==, x=20g,y=22.2g, “石头纸”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0%, 答:“石头纸”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2)完全反应后烧杯内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14.1%,答:完全反应后烧杯内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4.1%. 18(2017·庆阳中考)(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回收一块质量为40 g的铜锌合金中的铜,将该合金放人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恰好用去稀硫酸100 g,烧杯内剩余固体27 g。请完成下列计算: (1)40 g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是________g 。 (2)计算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点拨:(1)40 g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为40 g-27 g=13 g (2)解:设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98

郦道元《三峡》中考试题汇编

郦道元《三峡》中考试题汇编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又作“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下列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3分) ①沿溯阻绝绝:A.断绝B.极、最C.缺乏D.穿过 ②有时朝发白帝发:A.射出B.揭露C.启发D.出发 ③水落而石出者而:A.如果B.表承接C.表转折D.通“尔” 答:①绝:②发:③而: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日出而林霏开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 B.云归而岩穴暝云雾归去,山洞里就昏暗了 C.良多趣味实在有很多趣味 D.飞漱其间在那里飞流冲荡

4.两段选文都描写了四季佳景,请分别找出描写秋景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答:[甲] [乙] 参考答案: 1.(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标对一处得1分) 2.(3分)①A②D③B(每小题1分) 3.(3分)B 4.(2分)[甲]风霜高洁[乙]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只答“林 寒涧肃;也可)(答出一处得1分) 2、2004年云南省玉溪市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11——15题。(10分) [甲]○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 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每至晴初霜旦,林 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 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 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 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至若春明景和,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 记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哀转久绝属引凄异 群响毕绝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上海中考化学试验题汇总

50 用下图中的装置A可进行气体和固体反应。 ⑵在下表中写出三组不同的反应物(三组中气体必须各不相同)。 ⑵请在上述三组中,挑选出有气体产物生成的一组,先在方框B中填入组别编号,然后画 出检验该气体产物所需的装置,并指明所画仪器中盛放药品的名称。 ⑴实验室制取大量CO2气体,是否能用稀硫酸和大理石为原料?______(填“是”或“否”)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右图是实验室制备CO2的装置图。该装置的特点是:打开 弹簧夹,大理石和盐酸接触,发生反应;关闭弹簧夹后,盐酸 被反应产生的CO2气体压回长颈漏斗,与大理石分离,停止 反应。用该装置制备CO2可起到节约药品和取用方便的效果。 下图装置中哪些可以起到与右图装置相同的效果?_________ (填写编号) ⑶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有关CO2的探究实验,以下是实验报告的一部分,请仔细阅读后 填写实验目的及有关仪器名称。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1.将标有“A”和“B”的两个空量筒(200mL)放在实验桌上,往B量筒中充满CO2气体。2.用玻璃管蘸取少量肥皂水,在两个量筒上方分别吹出一个肥皂泡(两个肥皂泡大小相仿,内含空气),使其缓缓落入两个量筒中,并观察现象。A量筒中的肥皂泡不久即沉入底部,而B量筒中的肥皂泡基本不下沉,悬浮在中间。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50)、①荷兰科学家启普(Kipp)发明的气体发生器如图(甲、乙),其中正在产生气体

2014年中考数学试题汇编---化简求值

2014年中考数学试题汇编---化简求值1.(2014?遂宁)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1. 2.(2014?达州)化简求值:,a取﹣1、0、1、2中的一个数. 3.(2014?黔东南州)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4. 4.(2014?抚顺)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x=(+1)0+()﹣1?tan60°.5.(2014?苏州)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6.(2014?莱芜)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1. 7.(2014?泰州)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x满足x2﹣x﹣1=0. 8.(2014?凉山州)先化简,再求值:÷(a+2﹣),其中a2+3a﹣1=0. 9.(2014?烟台)先化简,再求值:÷(x﹣),其中x为数据0,﹣1,﹣3,1,2的极差.10.(2014?鄂州)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2﹣. 11.(2014?宁夏)化简求值:(﹣)÷,其中a=1﹣,b=1+. 12.(2014?牡丹江)先化简,再求值:(x﹣)÷,其中x=cos60°.

13.(2014?齐齐哈尔)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1. 14.(2014?安顺)先化简,再求值:(x+1﹣)÷,其中x=2. 15.(2014?毕节地区)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2+a﹣2=0. 16.(2014?娄底)先化简÷(1﹣),再从不等式2x﹣3<7的正整数解中选一个使原式有意义的数代入求值. 17.(2014?重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的值为方程2x=5x﹣1的解.18.(2014?抚州)先化简:(x﹣)÷,再任选一个你喜欢的数x代入求值. 19.(2014?河南)先化简,再求值:÷(2+),其中x=﹣1. 20.(2014?郴州)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2. 21.(2014?张家界)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a=. 22.(2014?成都)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a=+1,b=﹣1. 23.(2014?六盘水)先化简代数式(﹣)÷,再从0,1,2三个数中选择适当的数作为a的值代入求值. 24.(2014?重庆)先化简,再求值:(x﹣1﹣)÷,其中x是方程﹣=0的解.

《三峡》中考题集锦

《三峡》中考题集锦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8分) 1.译句子: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的静景,也描写了“”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分) 3.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二、阅读《三峡》,完成11-15题。(10分)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分) ①不见曦月()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其间千二百里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朝而往,暮而归 C、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D、哀转久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将景物的神韵表现出来,如只用“,”8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2分) 15、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3分) 理由1:__________原句:________________ 理由2:__________原句: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三峡》,完成9-12题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阙:襄: 1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1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天高地厚华夏情。 14、下面是《小石潭记》选段,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3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4.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人名)。(1分) 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春冬之时,则,。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3分)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②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8.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4分) 五、阅读《三峡》,完成下列各题: 23、根据语意,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良多趣味(真,实在) C、林寒涧肃(严肃) D、或王命急宣(或者) 25、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