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健康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健康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近年来全球经济持续不断地增长,现代人民生活节奏逐渐加快,许多健康问题也随之产生,大部分慢性病和突发疾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人们对医疗保健普适性的需求正急剧提高,合理的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成为现下医学界万众瞩目的问题。
利用目前发达的物联网技术设计与实现一个远程健康监护服务系统,使病患和一些身体每况愈下的亚健康人群可以及时的收到系统所传递到的警示,并作出反馈,有利于降低疾病所带来的危害,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生命健康。
关键词:物联网;健康监护系统;SOA系统框架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mote Health MonitoringSystem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global economy has continued to grow, the pace of modern people's life has gradually accelerated, and many health problems have followed. Most chronic diseases and sudden illnesses are not treated in time, which is harmful to people's health. Therefore, people's demand for universal health care is rapidly increasing, and the rational use of medical and health resources has become a matter of great concern in the medical community. Design and implement a remote health monitoring service system using the current developed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so that patients and some sub-healthy people with deteriorating physical condition can receive timely warnings from the system and provide feedback to help reduce the disease. The harm that comes is to improve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Keywords:Internet of Things;Health monitoring system;SOA system framework目录第1章绪论 (3)1.1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3)1.2国内外应用和研究现状 (3)1.3本论文章节安排 (3)第2章远程健康监护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 (4)2.1 远程健康监护系统框架概述 (4)2.2远程健康监护系统的需求分析 (4)2.3系统的功能性需求 (4)2.3.1数据采集部分 (5)2.3.2中心服务器部分 (5)2.3.3移动客户端 (5)2.4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 (5)2.4.1易用性 (5)2.4.2可拓展性 (5)2.5远程健康监护系统的总体设计 (5)第3章远程健康监护系统的中心服务器设计 (5)3.1数据库结构设计 (5)3.2数据库设计 (6)3.3服务器结构设计 (6)3.4服务器设计 (6)第4章远程健康监护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功能实现 (7)4.1功能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7)4.1.1咨询就诊导引服务系统 (7)4.1.2信息汇集分析服务系统 (7)4.1.3资源搜寻异构物联系统 (8)4.1.4家庭健康监护终端系统 (8)4.1.5健康监护人体局域网系统 (8)4.1.6健康监护数据分析服务系统 (8)4.2系统互联关键技术解决方案 (8)4.2.1平台异构互联的结构设计 (9)4.2.2终端系统互联的结构设计 (9)4.2.3系统异构的互联应用流程 (9)4.3系统的实施 (10)4.3.1平台系统服务功能分析 (10)4.3.2终端系统应用功能分析 (10)4.3.3系统的物联网功能整合 (10)第5章课题总结及展望 (11)5.1课题总结 (11)5.2展望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12)第1章绪论1.1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由于现在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各行业之间的竞争激烈,人们通常会忽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突发而得不到及时的救治。
一种远程智能医疗监护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种远程智能医疗监护系统的设计方案0 引言随着物联网的不断普及和技术的广泛推广,物联网技术给医疗卫生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物联网医学成为了人们关注的另一个焦点,物联网医学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第七届上海国际呼吸研究研讨会上向国内医学界提出的。
所谓物联网医学,指的是利用传感技术,将传感器固定在人体上,传感器的终端嵌入和连接到医疗检测设备里,医生可通过手机或电脑连接到该终端,实时地实现对病人全天候、远程检测及诊断。
1 远程智能医疗监护系统针对物联网医学提倡的全方位互联的特点,本文将ZigBee 和GPRS 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设计了对智能医疗多监护参数进行处理、传输和可视化的网关系统,在一定范围内配置一处或者多处血压、体温、血氧和脉搏传感器,组成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
ZigBee网络作为低功耗、低复杂度、低成本且可自动组网的无线网络技术,支持传感器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可以将不同点的多个传感器数据利用无线网络进行通信,同时结合GPRS 技术实现远程监控,改变了传统无线传感网络需要依托有线公共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限制,解决了同时安装大量检测装置、布线量大、线路维护和更改困难的难题,使网络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图1 所示是远程智能医疗监护系统架构图。
该系统将信息通过HTTP POST 数据包上传到互联网云端Yeelink 平台,从而实现对体征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可视化和远程监测。
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方便扩展、实时性强。
2 网关节点硬件设计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STC12C5A60S2 为主控芯片的智能网关系统,单片机负责GPRS 与ZigBee 网络之间的双向数据转换,网关实际上是一个基于GPRS 协议和ZigBee 协议的转换网关。
在ZigBee 网络中,网关起到网络协调器的作用,主要工作包括ZigBee 组网。
基于3G技术的远程医疗监护系统设计

医疗 监 护 , 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 将 病 患 情 况 反 映 给 医生及 其 家属 , 以应 对病 患者 可能 的 突发 情 况 , 大 大提 高 了护 理 效 率 。 关键词 : 医疗 传 感 器 ; 3 G通信 ; WI — F I 无 线 通 信
中图 分 类 号 : T P 3 1 1 文献标识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2 4 7 5 . 2 0 1 3 . 0 1 . 0 2 5
0 引 言
医疗 监护仪 器 目前可 分为两 类 , 一类是 指在 医 院 由职业 医生或 专业技 术人 员使用 的专 门仪器 , 对 病人 进 行生理 指标监 护 的专用 监护仪 ; 另 一类是 在普 通 的 家庭或者 户外 , 在 医 生 的指 导 下 , 由患者 本 人 或其 家
( Y u e y a n g V o c a t i o n a l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Y u e y a n g 4 1 4 0 0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Al o n g w i t h t h e c o mp u t e r t e c h n o l o g y .W I — F 1 w i r e l e s s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3 G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y g d e —
彭 兰地 , 米 明
( 岳 阳 职 业技 术 学 院 , 湖南 岳 阳 4 1 4 0 0 0 )
远程中央监护系统ECG导联辨识附件的设计

远程中央监护系统ECG导联辨识附件的设计张丽【摘要】目的分析远程中央监护系统的工作原理,探讨解决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应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知识设计精致便携的ECG导联辨识附件,可以迅速检测患者的电极一皮肤接触电阻,显示心电导联的工作状态.结果 ECG导联辨识附件的设计有效解决了临床医务工作人员不能准确判断心电导联与患者皮肤是否正常连接的问题,辅助医护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准确及时的救护.结论 ECG导联辨识附件辅助远程中央监护系统的应用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促进医院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期刊名称】《中国医疗设备》【年(卷),期】2010(025)003【总页数】3页(P50-52)【关键词】中央监护系统;ECG;实时监护;远程医疗;数字化医院【作者】张丽【作者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医疗器械科,北京,100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02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remote central medical monitoring system,and to discuss the problems which exist in the clinical.Methods Applied specialized knowledg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designs ECG cable identification attachment which is elaborate and portable. The attachment can examine the performance of electrode-skin resistance rapidly and show the work condition of ECG cable.Results The attachment effectively solved the problems which doctors and nurses can't judge whether normal connection between ECG cable and patient's skin. The attachment assists doctors to rescue the patients accurately and promptly. Conclusion Applying ECG cable identification attachment to assist remote central clinical monitoring system is significant for clinical. It can promote the hospital to obtain maximum 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Key words:central medical monitoring system;ECG;realtimemonitoring;telemedicine; digital hospital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不断发展,远程中央监护系统在医疗服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基于ZigBee技术的远程医疗监护系统设计与实现_石道生

第30卷 第3期2008年6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JOURNAL OF WUT(I N FORMATI O N&MANAGE MENT ENGI N EER I N G)Vol.30No.3June2008文章编号:1007-144X(2008)03-0394-04基于Zi gBee技术的远程医疗监护系统设计与实现石道生,任 毅,罗惠谦(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 要: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引入医疗监护系统,提出了一种由Zig Bee传感器和无线局域网构成的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具体实现方法。
系统中,节点和基站设备所使用的近距离通信标准为802.15.4/Zig Bee 标准,收集病患者的各类信息,实现病患者在家中进行远程医疗监护,并及时将病患情况反映给医生及其家属,以应对病患者可能的突发情况,在获得准确的测量指标的同时,免除患者在家庭与医院之间奔波的劳苦。
关键词:Zig Bee;远程医疗;医疗监护中图法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远程医疗是信息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它使用远程通信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患者提供医学信息和医疗服务。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它已经成为医学交流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远程医疗主要应用在临床会诊、检查、诊断、监护、指导治疗、医学研究、交流、医学教育和手术观摩等方面。
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作为远程医疗系统中的一部分,是将采集的被监护者的生理参数与视频、音频以及影像等资料通过通信网络实时传送到社区监护中心,用于动态跟踪病态发展,以保障及时诊断、治疗[1]。
随着当今社会老年人口的剧增,医疗资源中监护的作用更加突出。
医疗监护仪器目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在医院内由职业医生或专业技术人员使用的专门仪器,对病人进行生理指标的监护;另一类是在普通人员的家庭内或者户外,在医生的指导下,由患者本人或其家属使用远程医疗监护系统对其进行监护,所得生理指标将及时传送给相关医生。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医疗监护系统设计

摘要远程医疗监护借助于单片机、PC机、传感技术和现代无线通信技术,是一种体积小、功耗低、实时安全的便携式人体健康参数无线监测系统。
在节点的设计中,包括生理信息与数据采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无线数据通信单元、电源单元等部分组成;生理信息与数据采集单元负责监测被监护对象的生理信息的采集、调理和数据转换;中央处理单元负责控制整个节点的处理操作、路由协议、同步定位、功耗管理、任务管理等;无线传输单元负责与其他节点进行无线通信,交换控制消息和收发采集数据。
围绕CC2420和MSP430F149两个核心器件,以脉搏传感器为信息采集前端,提取脉搏信号,经由电荷放大、滤波、上频陷波、信号整形等调理电路,传输至MSP430单片机进行处理后,再由CC2420为核心的射频模块无线发送至远端节点,远端节点将接收到的信息传递给后端的主机,将患者的生理数据贮存并分析。
关键词:远程医疗监护,无线传感器网络,802.15.4/Zigbee, WLAN, Medicinal applications,wireless sensor networks,802.15.4/ Zigbee, WLANABSTRACTIn the presence of singlechip,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parameters of human's sensing technology, microcomputer, and modernthis paper presents a health, which is smallwireless monitor system low power consumption, In this system, The author designed th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demonstration system based Zigbee technology. Then it is introduced the designing of the network nodes as thehardware platform, including the testing and surveying unit, signal processing unit, network transmission unit and so on. The examination and survey unit is responsible to monitor physiological information of the patient gathering, adjusting and the data conversion. In this design, the data collection unit mainly takes the pulse sensor as the example.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is responsible to control the processing operation, the route agreement, the synchronized localization, the consumption power management, the task management and so on of entire nodes. The wireless transmission unit is responsible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 nodes, exchange controlling information and receiving and sending data. The CC2420 and the MSP430F149 are used as the main chips of the system. Sensor is used as the information gathering detector to distill the pulse signal which is translated to MSP430 chip through enlarges, the filter, the labor frequency by way of the electricKey Words:Medicinal application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802.15.4/ Zigbee; WLA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0引言 (1)1 绪论 (1)1.1 远程监护概述 (1)1.2远程监护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2)1.2.1研究背景 (2)1.2.2研究意义 (2)1.3国内外相关研究 (2)2医疗监测原理与系统设计思想 (3)2.1医疗监测原理 (3)2.2无线通信技术 (3)2.3系统设计思想 (3)3无线监护传感器节点的设计 (5)3.1无线传感器节点结构框图 (5)3.2无线监护传感器节点的硬件设计 (5)3.2.1 MSP430系列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 (5)3.2.2脉搏测量电路的设计 (7)3.2.3通用模拟信号处理接口 (8)3.2.4电源处理部分 (11)3.2.5 Zigbee无线数据通信模块 (11)3.2.6预留人机界面 (13)3.3无线监护传感器节点的底层代码设计 (15)3.3.1底层软件整体构架 (15)3.3.2底层代码设计 (15)3.3.3时钟系统的设置 (16)3.3.4通用软件包的设计及应用 (17)3.3.5模拟量、开关量测量的代码设计 (18)3.3.6串口通讯程序设计 (18)3.4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 (19)3.4.1星型网络拓扑的实现 (20)3.4.2自组织网状网络通信协议 (21)4系统设计方案 (24)4.1医院监护网络体系方案 (24)4.2家庭监护网络体系方案 (24)5总结和展望 (25)5.1主要结论 (25)5.2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25)致 (26)参考文献 (27)附录 (28)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医疗监护系统设计0 引言无线传感网络一般包括信号的采集、无线发送、无线接收和远程传送。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移动医疗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移动医疗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本文概述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其在医疗领域的融合与创新为远程医疗监护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移动医疗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我们将首先概述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的背景和意义,分析当前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后,本文将详细介绍该系统的设计原则、总体架构、关键技术及创新点,并阐述系统的实现过程,包括硬件平台的搭建、软件编程、数据传输与处理等方面。
我们将对系统进行测试与评估,以验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远程医疗监护技术的发展,也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二、系统概述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疗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移动医疗监护系统逐渐成为现代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系统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患者信息的实时获取,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监护服务。
远程移动医疗监护系统主要由医疗设备层、数据传输层和应用服务层三部分构成。
医疗设备层负责采集患者的生理参数,如心率、血压、血糖等,并通过传感器网络将这些数据传输至数据传输层。
数据传输层利用物联网通信技术,如ZigBee、LoRa、NB-IoT等,实现数据的可靠、高效传输。
应用服务层则负责接收并处理这些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控和预警,为医生提供决策支持。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遵循了医疗信息化标准,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能够适应不同医疗机构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移动医疗监护系统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医疗体验。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范围的扩大,该系统将在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系统设计我们设计的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移动医疗监护系统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物联网设备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与分析层以及用户应用层。
基于移动平台的远程医疗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移动平台的远程医疗系统设计与实现一、背景介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基于移动平台的远程医疗系统已经成为医疗行业的新宠。
这种远程医疗系统可以让医疗人员与患者之间通过手机或者其他移动设备实现交互,从而解决了传统医疗系统中存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问题。
二、系统设计与实现(一)需求分析在设计远程医疗系统前,我们首先需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
用户的需求包括医疗人员和患者两部分。
医疗人员需要通过移动设备进行远程医疗服务,包括会诊、问诊、开处方等操作。
患者需要通过移动设备实现远程诊断、预约挂号、查看医疗报告等操作。
(二)系统架构设计远程医疗系统分为前端和后端两部分。
前端部分包括患者端和医生端,患者端提供患者的相关信息及跟医生进行咨询的功能,医生端提供诊断、开处方、上传医疗影像等功能。
后端部分包括服务器、数据库和人工智能模块。
(三)技术选型在技术选型中,我们主要考虑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扩展性和易用性。
前端采用React Native技术,后端采用Spring Boot和MySQL数据库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模块。
(四)系统实现在系统实现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分层架构模式。
系统实现中需要考虑到患者端与医生端的数据交互、通信安全、远程连接处理及设备兼容问题。
对于后端数据库和人工智能模块,需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要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
三、技术实现细节(一)前端实现细节患者端和医生端采用了React Native框架。
采用了Redux管理数据状态,在用户操作时会像后台服务器发送请求并接收响应。
患者端提供了预约挂号、在线问诊、个人病历等功能。
医生端提供了患者信息、在线诊断、开处方等功能。
(二)后端实现细节后端采用了Spring Boot框架,数据库采用MySQL。
在后端的实现中,我们采用了RESTful API风格,将数据的传输、处理、存储等操作进行分割处理,减小了后端的负担。
(三)人工智能模块实现细节人工智能模块实现主要涉及到AI模型训练和机器学习算法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摘要: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以便捷的方式解决患者的医疗护理问题,患者足不出户就能在家进行体检、监护和诊断,推动医疗护理从医院到居家的转变。
本文研究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体系结构,并提出其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有助于推动远程医疗监护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远程医疗;健康监护;体系结构;躯域传感器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93
老年人口在社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老年人患病率高,慢性病患者多,且有相当一部分人行动不便,尤其空巢老人的健康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1]。
因此,如何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为病人提供更为高效的医疗和监护服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监控系统[2]随之迅速发展起来,西方发达国家已广泛开展了远程医疗监控系统的研究。
哈佛大学开展了“code-blue”项目[3],该项目提供紧急救助或灾难情况下的现场医疗监控。
研究人员自行开发设计了便于携带的小型血氧仪、心电监护仪,并结合zigbee通讯协议[4],将信号传输给医疗救助人员。
lin等人介绍了一套以pda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移动病人监护系统[5],用pda来持续采集病人的生理信号,pda与远程控制中心通过无线连接。
1 体系结构
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生理信号采集传感器节点、躯域传感器网络(body sensor network,bsn)、
健康监测服务终端、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四大部分。
生理信号采集传感器节点实现人体多种生理信号的准确无创伤采集功能;bsn实现生理信号采集传感器节点与监测服务终端的自组网和无线传输;健康监测服务终端将采集到的各种生命体征数据通过无线技术传送至远程医疗服务系统;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对数据作进一步的解析、保存,为医院、医生、患者提供服务。
(1)生理信号采集传感器节点实时监测人体生理信号,具体包括:心电信号、血氧饱和度(spo2)、血脂、血压、人体体温、呼吸等生理信号的监测;并将采集后的结果无线发送给健康监测服务终端。
(2)躯域传感器网络是实现人体生理信号获取与处理的基本平台。
生理信号采集传感器节点与健康监测服务终端组成一个bsn,健康监测服务终端是该bsn的汇聚节点,生理信号采集传感器节点通过一跳或多跳的自组织网络把数据发送到健康监测服务终端。
(3)健康监测服务终端主要实现用户与远程医疗服务系统的交互功能。
目前有两种形式的服务终端:一是研发健康监测专用服务终端;另一种是利用用户已有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作为服务终端。
服务终端的功能具体包括:
存储并以图形方式显示采集到的各种生命体征数据;
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检测健康状况;
通过gprs、wifi等无线通信技术将监测数据传送至远程医疗服务系统;
实时下载远程医疗服务系统上最新诊断信息,查看历史诊断、和处方信息;
病人自感不适时可手动触发紧急事件按钮,通过远程医疗服务系统请求医生进行远程诊断。
(4)远程医疗服务系统是面向社区服务中心、医生、医院、家庭用户的综合服务系统。
该系统对用户健康数据实现存储、管理及分析功能,具体包括:
接收健康监测数据,并保存到数据库,为每个人建立健康信息档案;
远程终端控制,医生通过该系统可以控制患者的终端,例如:启动生理参数测量、启动生理信号的传输、向特定用户推送处方及诊断结果等;
海量监测数据的挖掘,协助医生做出诊断;
对多类用户进行管理,并提供服务;
诊断信息以短信形式发送到病人用户的手机中,或者发布到健康监测服务终端。
2 面临的关键问题
虽然目前在远程医疗监护技术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进展,但也面临着如下关键问题:
抗干扰生理信号检测技术。
生理信号的连续监测对掌握患者全面的身体情况尤为关键。
虽然远程医疗的出现使连续监测成为可能,但由于家庭用户的生理信号检测容易受到运动等因素的干扰,目
前,抗干扰的生理信号连续检测技术仍处在研发过程中。
生理信号智能诊断。
智能诊断是远程医疗的难题之一,可采取在服务终端对健康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运行时间复杂度及空间复杂度较低的智能诊断算法,例如:异常阈值检测、心率计算、异常自动报警等;在远程医疗服务器上利用数据挖掘等方式对大规模健康监控数据实现复杂的智能诊断。
bsn关键问题研究。
用户在日常生活中,所处环境多变,要求bsn 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运动抗干扰能力、电磁辐射抗干扰能力、数据传输抗干扰能力等。
另外节点间的时间同步,区分服务的网络拥塞控制也是bsn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 结论
远程医疗技术已成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发展远程医疗技术,越来越被证明是大幅降低医疗和就医成本、改善医疗资源分布及提高医疗整体水平的重要手段。
本文设计了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体系结构,并提出其面临的关键问题,有助于推动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的实施和研发。
参考文献:
[1]穆光宗,张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3):29-36. [2]周笑,李明,卜佳俊.移动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10,10(6):251-253.
[3]s.patel,k.lorincz,r.hughes,n.huggins,et al.monitoring
motor fluctuations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using wearable sensors [j].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biomedicine,november 2009,13(6):864-873.
[4]p.baronti,p.pillaia,et al.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 survey on the state of the art and the 802.15.4 and zigbee standards[j].computer communications,2007,30(7):1655-1695.
[5]y.lin,i.jan,p.ko,et al.a wireless pda-based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system for patient
transport[j].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biomedicine,2004,8(4):439-447.
作者简介:张足生(1980-),男,湖南衡阳人,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交通系统。
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广东深圳 518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