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常见营养缺乏性疾病喂养指导论文
婴幼儿营养不良预防与干预措施文献分析

婴幼儿营养不良预防与干预措施文献分析在全球范围内,婴幼儿营养不良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数据,全球近2亿儿童(即1/3的儿童)受到营养不良的影响。
在婴幼儿期间受到营养不良的影响,会导致身体和智力发育的严重影响。
因此,预防和干预婴幼儿营养不良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文献角度,对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预防和干预措施进行分析。
1. 什么是婴幼儿营养不良?婴幼儿营养不良是指婴幼儿期间因饮食摄入不足或缺乏某些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而引起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异常的综合症状。
根据国际儿童成长标准,营养不良的定义包括体重不足、身高不足、营养缺乏、微量元素缺乏等。
婴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营养不良的影响会持续到成年甚至终身。
2. 预防婴幼儿营养不良的措施预防婴幼儿营养不良包括饮食改善、营养指导、母乳喂养等方面的措施。
2.1 饮食改善饮食改善是预防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基本方法之一。
婴幼儿期间应尽量提供高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婴儿出生后的头6个月应完全喂母乳,6个月以后应逐步添加辅食,包括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肉类、鸡蛋、乳制品、水果、蔬菜等。
2.2 营养指导在婴幼儿期间,父母应定期向医生咨询婴幼儿的体重和身高发育情况,并得到相关的营养指导。
同时,父母也应该学习如何制作有营养的饮食。
2.3 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是预防婴幼儿营养不良的最佳方法之一。
母乳可以提供婴幼儿所需的营养素,并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
除非医生明确指示,婴幼儿在出生后的头6个月应完全喂母乳。
3. 干预婴幼儿营养不良的措施干预婴幼儿营养不良的措施包括营养支持、医疗治疗和社会支持。
3.1 营养支持营养支持是缩短营养不良的治疗时间、缓解营养不良症状的关键。
营养支持的方法包括增加饮食的卡路里、挑选更富含营养素的食物等。
3.2 医疗治疗医疗治疗是针对婴幼儿营养不良引起的合并症进行治疗,缓解症状。
比如,对于贫血症状的患儿,可以在治疗营养不良的同时,补充适当的铁元素。
幼儿缺铁性贫血的防治论文

幼儿缺铁性贫血的防治论文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先天储铁不足:孕妇平均每天需储铁约3.75mg,这样足月新生儿体内约有300mg的铁储备,通常可防止出生后4个月内的铁缺乏。
若孕期母体铁摄入不足或早产儿、双胎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导致幼儿期发生缺铁而贫血。
幼儿铁摄入不足:铁摄入不足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婴儿在前四个月可以通过乳汁获得一定量的铁,但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还需动用体内储备铁来满足生长发育需铁量,4个月时体内储备铁已基本用尽,急需从膳食中补充铁,此时不补充或补充量不足,就会导致缺铁。
我国《膳食指南》中指出:每天铁的适宜摄入量6个月以上和1~3岁分别为10mg和12mg。
婴幼儿的常规食物如人乳、牛乳、谷物均是贫铁食品,蛋黄含铁量高但吸收率低。
婴幼儿期若没有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常导致铁摄入不足而发生贫血。
生长发育因素:婴儿期是人一中生长发育较快的两个高峰之一,相对需要的铁增多,我国《膳食指南》中指出成人男女铁的适宜摄入量分为每天15mg和20mg,1~3岁幼儿铁的适宜摄入量12mg,按体重计算铁的摄入量婴幼儿是成人的20~30倍。
婴幼儿期如此大的需要量若不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铁的摄入量满足不了生长发育的需要量就会发生贫血。
铁的吸收障碍:铁的吸收障碍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各种消化道疾病损伤了肠黏膜,使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的吸收减少;二是食物搭配不合理影响铁吸收。
铁的食物存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的血红素铁其铁吸收率高;另一种是存在于植物性和蛋类食品中的非血红素铁,因受磷酸盐、植酸、草酸、鞣酸、卵黄高橉蛋白的影响而不易被吸收。
食物搭配不当也会导致铁吸收量小,导致体内缺铁而发生贫血。
幼儿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性护理增加母体孕期铁储备:开展孕期营养知识宣传,引导孕妇平衡膳食,注意铁摄入,保证胎儿在母体内有足够的铁储存,确保婴儿出生后,在没有添加富含铁辅食的前4个月内有足量储存铁满足生长发育需要。
高级营养师论文(2~3岁幼儿膳食营养建议)

职业技能全国统一鉴定高级营养师论文(国家职业技能一级)(国家职业技能一级)文章题目:2~3岁幼儿膳食营养建议2~3岁幼儿膳食营养建议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和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的膳食营养及其健康成长日益重视。
由于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本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家长们本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都想把最好的最营养的食物给孩子,但由于缺乏专业的营养指导,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准备膳食时存在一些误区,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准备膳食时存在一些误区,认为贵的、认为贵的、高能量高蛋白的食物就是好的,给孩子盲目进补,或者喂养不合理,顾此失彼,造成营养不均衡甚至营养过剩等营养不良情况,影响幼儿健康生长发育。
本文以2~3岁幼儿为主要关注对象,结合2~3岁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提出具体膳食营养建议,包括2~3岁幼儿营养素需求、适合的食物、饮食注意事项及一日参考食谱等,旨在通过传播科学、实用的健康营养知识,提高或改善2~3岁幼儿膳食营养水平。
关键词:2~3岁幼儿,科学,改善,营养,健康,膳食,饮食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和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的膳食营养及其健康成长日益重视。
家长对孩子的膳食营养及其健康成长日益重视。
由于由于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本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家长们本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都想都想把最好的最营养的食物给孩子,把最好的最营养的食物给孩子,但由于缺乏专业的营养指导,但由于缺乏专业的营养指导,但由于缺乏专业的营养指导,很多家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准备膳食时存在一些误区,长在给孩子准备膳食时存在一些误区,认为贵的、认为贵的、高能量高蛋白的食物就是好的,给孩子盲目进补,或者喂养不合理,顾此失彼,造成营养不均衡甚至营养过剩等营养不良情况,养不均衡甚至营养过剩等营养不良情况,影响幼儿健康生长发育。
影响幼儿健康生长发育。
婴幼儿营养缺乏及防治研究

婴幼儿营养缺乏及防治研究作为家庭中的宝宝,婴幼儿的健康一直备受家长们的关注。
而对于婴幼儿的营养,尤为重要。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常常出现婴幼儿营养不足的情况,甚至影响到了他们的智力和身体发育。
因此,我们有必要更好地了解婴幼儿营养缺乏的原因、表现,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一、婴幼儿营养缺乏的原因1.饮食不当:婴幼儿的饮食需要科学配合,才能够补充体内所需营养。
但是,一些家庭没有达到科学喂养的标准,过度依赖某一种食物或者缺乏多样性会导致婴幼儿摄入的营养不足。
2.出生体重低:出生时体重低,会使得婴幼儿体内的营养储备不足。
同时,孩子在出生后1年内每月体重增长的标准是每月不得低于800g,否则将会影响身体健康。
3.母婴传播感染:一些感染性疾病,如乙肝、HIV等,都有可能影响到胎儿或婴儿的健康发育,可能导致贫血等。
母亲怀孕期和婴儿出生后头三个月,易引起贫血。
二、婴幼儿营养缺乏的表现1.生长发育滞缓: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是家长们最为关注的事情,营养缺乏会影响他们的生长速度和身体发育。
2.贫血:由于营养缺乏,造成婴幼儿红细胞中的铁和叶酸含量不足,导致贫血发生。
3.抵抗力下降:婴幼儿的抵抗力较弱,如果缺乏营养,会更易感染疾病。
三、婴幼儿营养缺乏的预防与治疗1.科学饮食:婴幼儿需要摄入充足、科学的营养,这是预防营养缺乏的最基本方法。
家长应尽量保证孩子在饮食方面的多样性,同时对于于特别需要的营养,可以选择配方奶粉等。
2.注意防范传染病:家长应时刻关注孩子身体健康状况,尽量避免孩子接触病毒及疾病的传播,例如在公共场所带上口罩、经常为孩子清洗双手等措施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3.补充营养:如果婴幼儿已经出现了营养缺乏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补充剂。
但是家长应注意,补充剂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过量导致反效果。
四、结语维持婴幼儿营养健康是一个全方位、长期性的工程,需要家长的持久关注和专业医生的帮助。
在喂养过程中,应注意科学喂养和多元营养,及时感知婴幼儿身体情况,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
婴幼儿营养不良论文

婴幼儿营养不良浅析【摘要】目的通过对小儿营养不良发病原因和特点分析,提出较为恰当的干预措施。
方法对我院2003-2009年收治85例营养不良患儿的年龄、地区分布、病因、并发症、预防、治疗等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小儿营养不良儿6个月-2岁发病率高,与母乳量不足,添加辅食不及时或添加不合理等原因有关。
另外,合并其他疾病亦是本病常见原因。
结论本病农村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与农村多种不良因素有关。
本病的防治应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及时诊治各种合并症、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搞好儿童保健等是预防的关键。
【关键词】小儿营养不良;病因;预防;治疗营养不良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
在我们国家,本病的发病率农村比城市明显增高。
现对我院2003-2009年收治的85例营养不良患儿进行分析,为防治婴幼儿营养不良、提高我国儿童身体素质,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5例营养不良患儿中,男45例(52.94%),女40例(47.05%);年龄在65天至6岁。
其中6个月以下12例(14.11%),6个月-2岁47例(55.29%),2岁-4岁15例(17.64%),4岁以上11例(12.94%);农村患儿67例(78.82%),城镇患儿18例(21.17%)。
85例患儿中纯母乳喂养者18例(21.17%),人工喂养42例(49.41%),混合喂养者25例(29.41%)。
合并有其他疾病22例(25.88%):其中消化道感染8例、口腔溃疡5例、先天性唇裂、腭裂3例、小肠旋转不良2例、早产儿喂养困难4例。
1.2临床表现85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体重低下、生长迟缓和消瘦;部分患儿有精靡不振、反应差、体温偏低、无食欲或腹泻、便秘交替等表现。
85例中属于轻度营养不良34例、中度营养不良43例、重度营养不良8例(分度标准按小儿营养不良分度)[1]。
1.3病因①喂养不当婴幼儿营养不良发生率在人工喂养与混合喂养占的比例较高(78.82%),母乳喂养所占的比例较低,为21.17%。
儿童营养不良原因及干预措施分析论文

儿童营养不良原因及干预措施分析【摘要】儿童营养不良在收入较低的国家有较高的发生率,为了降低儿童营养不良造成的儿童死亡问题,必须首先分析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
本文通过对营养不良儿童的病例的回顾分析,探讨儿童营养不良的主要诱因,并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儿童;营养不良;原因;干预1 引言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健康成长和营养状况值得我们所有医护人员的重视。
目前,儿童营养不良情况较严重的国家有36个,这些国家中五岁以下的儿童,每年约有27.6万死于严重的急性营养不良。
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也值得推广应用。
2 营养不良的主要诱因儿童营养不良有很多诱发因素,饮食因素、疾病、家庭因素等都可能引起儿童营养不良。
2.1 饮食因素儿童营养不良的一个主要诱发因素是偏食挑食。
很多营养不良的儿童在平时饮食中不喜欢吃蔬菜、肉、蛋、奶等食品,一日三餐的食品搭配不合理、缺乏必需的微量元素等,这些都是营养摄取中的重要问题,对儿童的体格发育有严重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饮食结构进行调整,纠正儿童的不良饮食习惯,全面足量的摄取身体成长必需的营养。
对于新生婴儿,要鼓励家长进行母乳喂养。
据统计,母乳喂养相对于人工喂养可以使儿童患营养不良疾病的几率减少。
尽量不要以米糊等主要成分为淀粉的食物为主食,因为这些食品所含的蛋白质和脂肪很少,无法满足婴儿快速生长发育的身体特点,无法满足正氮平衡。
而且,6个月以下的婴儿的淀粉酶分解能力较差,无法很好地消化吸收米糊,从而导致营养元素缺乏。
因此,要鼓励母乳喂养,米糊等可以作为辅食。
2.2 疾病因素如果儿童经常患病,会极大影响儿童的食欲,导致其食欲下降,从而对事物和营养的摄入、消化、吸收造成影响。
同时,疾病本身也会影响身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会导致营养流失及营养消耗的增加。
因此,必须预防儿童患染疾病,应该帮助孩子通过适量的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关注孩子的身体表征,及时发现潜在病灶,对儿童疾病进行综合管理,利用网络多儿童保健进行管理。
儿童营养不良的护理及健康指导

儿童营养不良的护理及健康指导发布时间:2021-09-23T05:11:57.165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5期作者:魏芳[导读] 目的了解儿童营养不良的状况,让儿童得到科学魏芳成都上锦南府医院610000【摘要】目的了解儿童营养不良的状况,让儿童得到科学,全面有效地营养摄入,为提高儿童的身体健康水平,为他们成年后的体质奠定坚实基础。
方法对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对我市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状况进行分组调查,并开展护理咨询。
结果我市有0.81%的5岁以下儿童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儿童保护、日托等社区工作者有所增加。
结论儿童营养状况与儿童营养的摄取息息相关。
生长状态旨在评估孩子的饮食是否合理。
医护人员应定期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展示科学的育儿营养知识,指导具体的营养实践,帮助家长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儿童;营养不良;护理;健康指导Wei FangChengdu Shangjin Nanfu hospital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malnutrition in children, so that children can get scientific, comprehensive and effective nutrition intake, so as to improve children's health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ir physique in adulthood. Methods from November 2019 to October 2020, the malnutrition status of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ld in our city was investigated and nursing consultation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0.81% of the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ld in our city suffered from malnutrition, and the number of community workers such as child protection and day care increased. Conclusion children's nutritional statu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nutritional intake. Growth status is designed to assess whether a child's diet is reasonable. Medical staff should regularly monitor children'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display scientific parenting nutrition knowledge, guide specific nutrition practice, help parents cultivate children's healthy eating habits, and promote children's healthy growth. [Key words] children; innutrition; nursing; Health guidance 营养不良是指由于缺乏能量或蛋白质而导致的缺乏营养,它在婴儿和3岁以下儿童中更为常见[1]。
婴幼儿喂养指导对婴幼儿喂养状况促进论文

浅谈婴幼儿喂养指导对婴幼儿喂养状况的促进【摘要】目的浅谈婴幼儿喂养指导对婴幼儿的喂养状况的促进。
方法选取婴幼儿及母亲88例进行系统的分析讨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给予有效的婴幼儿喂养指导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喂养成功率以及婴幼儿体重增长。
结果观察组婴幼儿的喂养成功率以及婴幼儿的体重增长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有效的喂养指导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新生儿时期的喂养指导选用对应母乳喂养可以减轻新生儿的喂养不耐受症状,如母乳喂养不足,可以选用早产儿配方奶进行喂养。
对于体重极低的早产儿最好在生后4h开奶喂养,如发生喂养不适症状停止喂养。
根据新生儿及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可以给予早期微量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吮(nns)[2]。
采取胃管进行鼻饲喂养,在胃管分次喂养的同时给予nns,这样可以促进新生儿的胰岛素和消化酶的分泌,加快胃肠道的成熟发育,提高喂养的耐受性,根据新生儿的耐受情况适时增加能量摄取量,促进吸收和消化的营养调节,并有助于从胃管喂养过渡到由口进食。
此时期的新生儿喂养指导注意告知产妇在喂养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不耐受喂养情况,进行早发现早处理,防止新生儿的营养缺乏症和胃肠道功能的严重并发症。
指导产妇在喂养时的正确方式方法,采取半卧姿势,良好的喂食时间是小于5-20min,以免婴儿发生疲劳。
每次喂养后使婴儿立起轻拍背部,减少返流发生,防止误吸的危险。
122 母亲的营养情况产后拥有足够的乳汁是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保证,产后母乳喂养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产后的乳量不足[3]。
进行有效的健康宣教是促进母乳喂养的主要措施,健康指导中饮食指导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保证产妇的摄入量充足,是保证母乳喂养的前提条件。
产妇在产褥期的合理营养对恢复起到重要的作用,足够的食物需要,有助于产妇保持健壮,并能有足够的精力及体力坚持进行母乳喂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幼儿常见营养缺乏性疾病喂养指导
【摘要】了解儿童营养缺乏性疾病的发病情况,营养缺乏性疾病仍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发病较多的有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微量元素锌缺乏,针对发病原因提出合理的喂养指导。
【关键词】营养缺乏性疾病;喂养;指导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7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52-01
随着人民生活的极大改善和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医疗技术的提高。
营养缺乏性疾病已大为减少,保健越来越受到重视,儿童健康体检也受到家长的重视。
2010年9月到2012年6月,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共体检22589人次,营养缺乏性疾病仍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发病较多的有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微量元素锌缺乏。
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需要吸收大量的各种营养素,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但婴幼儿的消化功能尚未成熟,故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缺乏性的疾病。
定期体格检查,便于早期发现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发育异常等疾病,并予以及时的干预和治疗。
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累积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以血红蛋白的低限值来诊断贫血。
婴幼儿贫血以6个月至3岁最为多见。
胎儿期最后三个月至2岁是儿童神经系统发育
迅速而关键的时期,铁参与神经网络、大脑、骨髓鞘的形成,缺铁影响神经递质的功能,还影响婴幼儿发育[1]。
贫血对婴幼儿认知发育、神经发育、运动发育、体格发育、免疫功能发育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认知发育和神经发育的影响在贫血纠正后不可逆。
因此,预防贫血、及早发现贫血、治疗贫血很重要,婴幼儿常规体检时,8个月、1岁半、2岁半常规检查血红蛋白,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6个月内婴儿的铁需求主要来源于出生时的储存铁和食物中获得的铁,6个月后,储存铁基本用完,应根据婴幼儿消化能力,适当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含铁米粉、精肉、动物血、肝脏、鱼等。
膳食合理搭配,给予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促进铁吸收,必要时给予铁剂治疗,常规剂量铁剂4-6mg/kg,但补铁依从性不好,原因是胃肠道反应较大,多数铁剂口感差,患儿不愿接受,每天服用难以坚持,家长对贫血危害认识不够,因此,提出了间断补铁概念,推荐铁剂的用法是每3天或每周一次[1]。
2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随着人们认识的日益加深,户外活动增多,口服维生素d及强化维生素d配方奶的广泛应用,佝偻病临床发病明显下降,但佝偻病仍然是影响婴幼儿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
婴幼儿常规体检中,根据佝偻病特异症状,如多汗、易激惹,夜惊、枕秃,前囟大小(部分母亲,孕期过度补钙,导致婴儿出生时前囟过小),给予个性化指导,维生素d预防,维生素d每日供给
量0-6岁儿童为400单位,婴儿以奶制品喂养为主,奶制品含丰富的钙,能满足婴幼儿钙营养。
夏季阳光充足,可暂停维生素d补充。
佝偻病出现骨骼特征性改变的幼儿,根据个体情况,给予适量钙剂补充,补钙注意元素钙的安全性,吸收率,溶解度,口感性价比,并指导家长加强功能锻炼。
3 锌元素缺乏
锌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主要存在于骨、牙齿、毛发、皮肤、肝脏和肌肉中,为100多种酶的关键组成部分,参与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儿童缺锌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生长发育减慢、免疫机能低下、味觉减退、脱发、皮肤粗糙、皮炎、地图舌、反复口腔溃疡、伤口愈合延迟、视黄醛结合蛋白减少而出现夜盲症、贫血、腹泻等,青春期缺锌可导致性成熟障碍。
坚持平衡膳食是预防缺锌的主要措施,戒绝挑食、偏食、吃零食的习惯,对可能发生缺锌的情况,如早产儿、人工喂养、营养不良、长期腹泻、大面积烧伤,均应适当补锌。
4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3岁以下婴幼儿多见,临床以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为特征。
营养不良初期,身高并无影响,随病情加重,骨骼生长减慢,身高亦低于正常,重度可有精神萎靡、反应差、体温低、脉细无力、无食欲、腹泻、便秘交替、重要器官功能损害。
体温低下指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2sd以
下;发育迟缓指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2sd。
生长发育迟缓指身高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
-2sd。
年龄越小,其远期影响越愈大。
尤其是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易发生缺陷,婴幼儿定期体检、体检中绘制生长发育监测图,如果发现体重增长缓慢或者不增,应尽快查明原因及时纠正。
5 喂养指导
6个月内提倡纯母乳喂养、对于母乳不足或无母乳、给予配方奶粉喂养至1岁。
辅食添加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适当、及时、足够、安全。
添加顺序:1-2个月:给予稀释的菜汁、果汁水,早产儿满2个月后给予铁剂预防贫血。
3个月:菜汤、果汁、番茄汁。
4个月:蛋黄(开始1/4个,菜水或水调成粥状喂食,以后根据消化功能适量增加)。
5个月:菜泥、水果泥、蛋黄。
6个月:糊状食物:强化铁米粉及配方奶粉、蛋黄、豆腐、果泥、菜泥、肝泥,每日2次,每次2-3勺,合理搭配。
满6个月时,婴儿对吃东西感兴趣,并且能自己拿食物,喜欢将一些东西放进嘴里,能更好的控制舌头移动,开始发展咀嚼运动[2]。
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过早添加影响母乳铁吸收,辅食代替母乳,营养素不足,增加患病危险,辅食缺乏保护因子,不如母乳清洁,难以消化;增加食物过敏、肠道感染的机会。
过晚添加错过味觉,咀嚼功能发育的关键年龄,造成进食行为异常,断离母乳困难,以致营养不足、生长发育减慢,发生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
7-8个月:泥糊状、粥、软米饭、面条、饼干、蛋黄、豆腐、鱼肉、血豆腐、果泥、菜泥。
每日3次,每次2/3碗,2次点心,食物多样化,需要不断增加食物的量。
8个月婴儿一次能吃200ml量。
9-11个月:泥糊状切碎,能用手抓的食物,粥、软米饭、面条、鸡蛋、豆腐、鱼肉、肝泥、血豆腐、薯类、果泥、碎果。
12-24个月:家常多样化食物,必要时切碎、粥、软米饭、面条、馒头、鸡蛋、豆腐、鱼、肉、肝泥、血豆腐、水果、蔬菜。
大于24个月:家常食物,注意平衡膳食。
婴幼儿需要学习进食,进食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微笑、眼神接触和鼓励语言,缓慢和耐心。
提供的食物多样化、丰富的口感,必要时手抓食物,尽量减少干扰,不能看电视,家长不要代替喂食,陪伴并且要专心,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
参考文献
[1] 陈绍红,黎海芪婴幼儿喂养与食物转换[a]国外医学·儿科分册,2005,32(5):302-330
[2] 关宏岩辅食添加[eb/ol]http:
//wwwduoduocn/knows/17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