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迟发型脑内血肿鉴定两例-2019年精选文档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42例回忆性分析]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42例回忆性分析]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https://img.taocdn.com/s3/m/f2d42dd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9.png)
3.3.2 手术治疗
等。开 颅术后骨窗压力照旧很高或意识一度好转而后突然加重且颅内压
手术指征 1)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2)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3)幕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增高的患者。烦躁担忧、血 压升高、脉博减慢、呼吸深慢等颅高压征象 血肿量>10mL 伴有梗阻 性脑积水。4)有癫痫发。5)幕上血肿量>30mL 特
第2页共3页
同部位觉察血肿者。现对我院收治的 42 例进行回 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例,≤30mL 5 例。�
�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手术组:37 例血肿量>30mL,中线结构移位者,行血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22 年 11 月至 2022 年 11 月收治的颅脑外 肿清 除及去骨瓣减压。非手术组:5 例血肿量≤30ml,中线结构移位不
跨过静脉窦或脑膜中动脉处。50 岁以上 的减速损伤。以上状况应在伤后 重者 1 小时、30 分钟或 15 分钟记录 1 次。一般不使用冷静剂,对症治疗:
6、24、72 小时内 CT 动态观看。伤后进行性意识障碍,病程 中出现新的 脱水、止血等。但如血肿不大,伤后 24 小时内慎用脱水 剂。�
局限性神经定位体征或原有体征加重,如肢体瘫痪、癫痫发作、烦躁担忧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是一个放射学概念,是一个头部外伤后颅 6~12 小 时 12 例;12~24 小时 16 例;24~72 小时 9 例。血肿类型:硬
内从无血肿到有血肿的病理 过程或去除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颅内不 膜外血肿 16 例;硬膜下血肿 12 例 ;脑内血肿 14 例;血肿量:>30mL 37
重或出 现头痛者 13 例,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者 8 例,症状无明显转变者 5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观察体会

生命体征
监测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和血 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颅内压
定期监测颅内压,以判断是否出现 颅内压增高的现象。
影像学检查
CT扫描
进行头颅CT扫描,以明确诊断和 确定血肿的位置和大小。
MRI检查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 MRI进一步确认血肿和其他损伤
。
血管造影
数据分析
年龄与性别
50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分布在18-75岁。
受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20例,摔伤15例,打击伤10例,其他原因5例。
血肿部位与大小
硬膜外血肿20例,大小在10-20ml;硬膜下血肿15例,大小在515ml;脑内血肿10例,大小在3-8ml。
结果解释和讨论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多见于年轻人, 男性多于女性。
对于怀疑血管损伤的患者,可以 进行血管造影以明确诊断。
治疗措施
01
非手术治疗
对于轻度血肿和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采取非手术治疗,如脱水、止血
、预防感染等。
02
手术治疗
对于血肿较大、症状较重或出现脑疝的患者,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手
术方法包括开颅血肿清除术、脑室外引流术等。
03
术后处理
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情况,并进行
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针对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 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仍需进一步 深入研究,以提供更有效的治疗
手段。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由于临床实际情况的限制,本研 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 研究时间较短,未能对所有患者
进行长期随访。
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扩 大研究范围,包括不同类型的外 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以提供更
迟发性伤性脑内血肿

血肿 4 6个 , 中幕 上 4 其 2个 , 下 4个 。伉 于 脑 内 幕
3 8个 , 硬脑膜 外 6个 . 脑 膜 下 2个 。受 伤 距 出现 硬
八院 时 间 : 伤后 1 2h内八院 2 5例 , 3 4h3例 , 1 ~2 2
~
3d5倒 , , 4d1 。 7d1例 l 例
血肿 的时 间最短 4h 最 长 I , 均 48d 6例 , 4d平 . 。2
发生在 对 冲部 位 , 9例 在 受 力 部位 及 其 附近 。血 肿 量最 大 1 0ml最小 l , 3 , 5ml平均 4 。 5ml 1 6 治 疗 与 结 果 本 组 手 术 治 疗 2 . 6例 , 愈 1 痊 2 例 , 残 2倒 , 残 1 , 物 生存 1 死 亡 1 轻 重 例 植 侧 0例。
液 耳或 鼻漏 4例,手 术死 亡率 3 .%. 85 总死 亡
率 2 % 。 86
I C 4 T扫 描 时 间及 结 果
蓬
伤 后 首 C 灾 T检 查 4 5
2 讨
论
Il~3d 成 , 均 82h I l 完 n 平 . 。结 果 : 常 6例 , 正 脑挫
13 临床 表现 .
受伤 后均 有 不同程度 的意 识障 碍.
江
八院 时格拉 斯 哥 昏迷 计 分 ( C ) 8分 1 G S≤ 3侧 , ~ 9 1 2分 7倒 . ~ 1 I 3 5分 1 硫 头 痛 5伽『 。
蚪
一
2 3例 , 吐 2 呕 9
例, 抽搐 5例 , L 瞳 不等 大 9倒 , 同程度 偏瘫 4例 , 不 肌张 力增 高 、 大 脑 强直 、 去 去皮 层 状 态各 1倒 , 脊 脑
组1 4例 一 瞳孔 散大者 0例 在术后 6h内变 为等 侧 1 大, 4例双 侧瞳 孔 散大 者 2例 术后 缩 小 。 同时使 脑 室 系统( 包括 三 、 四脑室 ) 早通 畅 及 血肿 内余 血尽 尽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CT随诊分析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CT随诊分析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时间,提出CT随诊的重要性。
方法搜集临床资料完整的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35例,回顾性分析血肿发生的时间及CT表现特点。
结果迟发性颅内血肿CT表现为脑内血肿28例,硬膜下血肿5例,硬膜外血肿2例。
发现血肿时间为6~24h者占74.3%(26例),24~72h者占20.0%(7例),3~7d者占5.7%(2例)。
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多发生在伤后24h内,是CT复查最重要的时机,及时诊断和治疗是临床预后的关键。
标签:颅脑外伤;迟发性颅内血肿;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在颅脑外伤中并不少见,及时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本病临床预后的关键。
本文搜集临床资料完整的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35例,回顾性分析血肿的发生时间及CT表现特点,旨在提高CT随诊对本病的诊断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搜集2011年1月~2012年6月颅脑外伤患者行CT检查并有复查资料者520例,选择其中CT复查时发现新的颅内血肿者35例,其中,男26例,女9例,年龄16~65岁。
受伤原因主要是车祸、坠落和打击伤。
入院时意识清醒者7例,有意识模糊或昏迷者28例。
住院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者25例,病情无明显好转者8例,有2例因病情严重最后死亡。
初次CT检查时间为伤后1~2h,CT 复查时间为6h~7d不等,每例患者CT检查为2~3次不等。
1.2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lightspeed16螺旋CT机,全部病例均行常规颅脑横断面平扫,层面与OM线平行,层厚与层距各为10mm。
统计分析初次CT检查结果和复查时发现新的颅内血肿的时间及CT表现特征(包括血肿部位),并与初次检查对照。
2结果2.1初次CT检查结果本组35例中初次CT检查时有4例颅内未见明显异常,发现颅内病变者31例,为单发或两种以上病变同时存在。
其中,脑挫裂伤19例,脑肿胀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脑内血肿4例,硬膜下血肿7例,硬膜外血肿5例,伴有颅骨骨折11例。
外伤后迟发性脑内血肿的临床CT分析

外伤后迟发性脑内血肿的临床CT分析【摘要】目的:为了及早诊治外伤性脑内迟发性血肿,探索CT 复查的合适时间。
方法:搜集颅脑外伤后CT复查时发现迟发血肿的CT资料30例,分析发现脑内迟发性血肿的时间及临床表现。
结果:颅脑外伤后7 h~48 h为迟发性脑内血肿形成的高峰,占迟发血肿的83%。
结论:颅脑外伤后2 d内CT复查的最佳时机,伤后7 d内积极复查,CT能及早发现颅内迟发性病变。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内血肿;脑挫裂伤;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为了更好了解脑内迟发性血肿的病变特点,本文通过对30例迟发性脑内血肿的CT分析,就其诊断、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CT征象等进行讨论,以提高CT对迟发性脑内血肿诊断的准确性,同时说明颅脑损伤CT随访的重要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在8岁~70岁间,平均年龄为35岁。
致病原因:车祸伤24例,打击伤4伤,摔伤2例;着力点在枕部15例,枕顶部6例,额颞部5例,颞顶部3例,部位不详的占1例。
受伤至首次CT扫描时间:2 h内6例,2 h~7 h 18例,7 h~24 h 6例。
1.2 临床表现30例患者中24例首次CT检查颅内颅骨未见明确病变,只见有不同程度的头皮血肿,后来在观察及治疗过程中表现为头痛加重,频繁呕吐者4例,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者20例。
4例发生于开颅术后:3例表现为意识好转后又恶化,1例为术后症状进行性加重。
2例意识变化不明显;儿童、青少年年龄较小者,临床症状出现时间和病情变化往往比成年人表现早、症状重。
1.3 检查方法采用日本岛津TSCT—7000TX/TE扫描仪,层厚10 mm,层距10 mm,以常规OM为扫描基线,采用脑组织窗、骨窗、中间窗观察。
2 结果本组30例中,伤后7 h内CT扫描均无脑内出血,7 h后不同时间行CT复查,全部病例均见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颅内出血。
2.1 出血部位、数量位于对称部位19例,位于受力部位7例,两处均有3例,着力部位不明的1例,其中单发血肿23例,两个或两个以上血肿的7例。
外伤性发性脑内血肿(附27例分析)

外伤性发性脑内血肿(附27例分析)
王朝晖;夏国道
【期刊名称】《江苏医药》
【年(卷),期】1994(020)011
【总页数】1页(P640)
【作者】王朝晖;夏国道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15
【相关文献】
1.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CT表现(附42例分析) [J], 田玲
2.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CT诊断(附63例报告) [J], 鲍坤旺;廖凤翔
3.急性外伤性脑内血肿手术体会-附267例分析 [J], 韦玺;罗保穗;刘永存
4.外伤性脑内血肿的外科治疗(附100例病例分析) [J], 郑俊宁;李宏伟;吴良贵
5.外伤性外侧裂区脑内血肿的外科处理(附60例分析) [J], 郑俊宁;李宏伟;吴良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T诊断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临床分析

CT诊断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临床分析徐睿【摘要】目的:分析CT诊断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5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采用CT诊断及治疗的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本次经过CT检查表明,3例患者硬膜下血肿,3例患者硬膜外血肿,6例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患者颅内骨折,14例患者脑挫裂伤。
35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中有21例患者受伤后24 h以内发生颅内血肿。
其中有11例患者选择保守治疗(31.4%),而有24例患者选择手术治疗(68.6%)。
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均取得相对满意的治疗效果,24例手术治疗恢复良好患者中,6例患者中度残疾,1例患者重度残疾,2例患者死亡。
结论 CT检查可早期诊断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以便临床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T in the diagnosis of traumatic delayed intracranial hematoma.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35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delayed intracranial hematoma in patients with C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linical data.Results The CT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3 cases of subdural hematoma, 3 cases of patients with epidural hematoma, 6 cases of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9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fractures, 14 cases of brain contusionand laceration. In 35 patients with delay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atoma, 21 patients had intracranial hematoma within 24 h after injury. Among them, 11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onservative therapy (31.4%), and 24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or surgical treatment (68.6%). All patients achieved satisfactory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24 cases of patients withgood recovery, 6 patients with moderate disability, 1 patients with severe disability, 2 patients died. Conclusion CT examination can be early diagnosis of traumatic delayed intracranial hematoma, in order to take effective treatment measures in time, reduce the disability rate, mortality,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6(008)027【总页数】3页(P37-39)【关键词】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CT诊断;临床分析【作者】徐睿【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放射科,江苏南通 226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指颅脑外伤患者第一次进行MRI、CT等影像学检查表明未发现血肿,但再次进行检查以后在相同的部位又出现新颅内血肿的症状[1]。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观察及护理-最新文档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观察及护理1 临床资料本组52例中,男34例,女18例,年龄4-72岁,平均47.1岁。
车祸伤36例,坠跌伤12例,斗殴伤2例,物体砸伤2例。
其中减速伤44例,加速伤3例,多发性损伤5例。
着力部位包括枕部18例,枕顶部16例,颞部10例,额部8例。
入院时Gcs 评分3-8分13例,9-12分12例,有原发性昏迷42例。
2 观察与护理意识变化的观察病人入院时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但观察过程中,随着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而出现意识障碍。
外伤后前72小时每30-60分钟进行1次Gcs评分动态观察。
如Gcs评分减少或一度烦躁不安,然后突然转为安静状态,或在意识尚清醒的情况下出现小便失禁,病人由非昏迷转为昏迷,或原来意识清醒,而后出现嗜睡。
原来嗜睡但易醒,而后出现呼之不应,或需用较强刺激才能清醒。
躁动之后,突然进入昏睡状态。
或意识虽清醒但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并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射迟钝,消失或出现凝视现象[1]。
均提示迟发血肿的可能,应立既汇报医生,及时复查头颅CT明确诊断.瞳孔的观察瞳孔是反映颅内病情变化的窗口,可较早地反映有无颅内血肿。
通过观察瞳孔大小、形态及对光反射的敏感程度,便于进一步判断病情变化.迟发性颅内血肿多发生在额颞部。
当血肿达到一定量后超过颅腔容积而引起小脑幕裂孔疝。
除意识变化外,瞳孔变化也是早期征象的重要观察内容之一。
因此,头部外伤病人每15-30分钟观察瞳孔一次。
颅内压的观察:迟发性脑内血肿可加重或引起颅内压的增高,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及烦躁不安[2]。
颅内压增高,脑血循环淤滞,发生脑缺氧,出现代偿性的血压增高,脉搏、呼吸减慢,每15~30min观察1次,并记录。
观察时按先呼吸,次脉搏,再血压,最后检查意识的顺序,尽量避免刺激患者引起躁动而影响结果的精确性。
注意呼吸和脉搏的频率、节律变化。
缺氧情况的观察:缺氧可促使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要密切观察有无紫绀、血氧饱和度低下等缺氧情况,每15~30分钟监测血氧饱和度1次,一旦发生异常,及时处理,特别要注意保持呼吸通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伤性迟发型脑内血肿鉴定两例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是经相关检查发现脑部没有血肿的部位出现血肿的现象。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最多见、最严重、可逆性的继发性病变。
由于血肿直接压迫脑组织,引起局部脑功能障碍及颅内压增高,若未及时处理,可导致脑疝而危及生命。
由于外伤迟发型脑内血肿在临床上鉴别难度较大,在一定情况下处理不当容易造成一系列的纠纷。
针对此种现象,本文将两例外伤迟发型脑内血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总结回顾两例外伤迟发型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症状和体征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法医学鉴定。
现将分析过程及结果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例1:李先生,43岁,2小时前头部摔伤,当即昏迷,送往医院,送往医院途中曾清醒,自述头痛,呕吐两次,入院再此昏迷。
体格检查:T37℃,R12次/分,P62次/分,BP130/70mmHg。
意识不清,刺激时能睁眼并有双上肢过度屈曲,回答问题又音无语,嘴角向左侧斜,右侧瞳孔直径约6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左侧瞳孔直径3mm,对光反应存在。
左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应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例2:王先生,60岁,患有脑动脉瘤,在一次意外事故后病人3小时内用力咳嗽之后出现剧烈头痛,频繁恶心呕吐,随即意
识丧失。
查体:T37℃,R20次/分,P80次/分,BP160/90mmHg。
右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右侧肢体瘫痪,病理征阳性,颈项强直,克氏症(+)。
24小时内CT检查显示颅内占位性病变且无脑内血肿及颅内动脉破裂。
两名患者均在受伤后24小时内第二次进行CT检查,结果正常无出现脑内出血,48小时之时进行第三次CT检查患者脑部发现1例患者(案例一李先生)出现脑内出血后经抢救后症状好转。
72小时内对另一名患者(案例二王先生)进行CT检查发现出现脑内血肿,经抢救无效死亡。
1.1 临床表现本案中案例一李先生在意识障碍过程中出现“中间清醒期”后24小时内第二次进行CT检查之前脑内血肿逐渐形成,导致患者还会产生颅内压增高的现象甚至会形成脑疝,常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剧烈等现象,伴有血压的升高,呼吸和心率的减慢、体温的升高,患侧瞳孔暂短缩小,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偏瘫进行性加重,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
案例二王先生患有脑动脉瘤在头部受到严重撞击以及在咳嗽的刺激下导
致颅内动脉瘤的破裂出血而使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产生脑内出
血而于24小时之后出现进而出现颅内血肿,导致颅内压增高的现象,以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和瞳孔扩大为主并伴呼吸循环障碍,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症等,严重时应急性颅内压的增高而引发枕骨大孔疝导致呼吸骤停而至患
者死亡。
1.2 辅助检查 CT检查可助诊断。
例1李先生经CT检查发现其在颅骨内板和脑组织表面之间有高密度、等密度或混合形密度的新月形或半月形影并伴有脑挫裂伤和脑受压,经鉴定为硬脑膜下血肿。
例2王先生于48小时内做第二次CT检测发现于脑挫伤灶附近和脑深部白质内见到圆形或不规则高密度血肿影并伴
有周围低密度水肿区。
2 讨论
外伤性颅脑损伤是常见的外科急症,其发生率在全身各个部位损伤中占第二位,仅次于四肢损伤,但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居首位。
平时常常因交通事故和工矿作业事故、高处坠落、跌倒、锐器和钝器打击头部所致。
本文所讨论的两例患者于头部受伤后一定时间内第一次经CT检查着力部位和和着力部位的对冲部,发现未出现脑损伤(颅内出血),且分别与于24小时内和48小时内经CT出现颅内出血的现象。
应颅内损伤的部位和程度的不同,临床表现差异也很大。
轻者仅有轻微的症状,重者昏迷,甚至迅速死亡。
意识障碍是外伤迟发型颅内血肿最突出的症状之一。
例1的李先生和案例二的王先生均出现昏迷、意识障碍的现象且持续数小时。
由于损伤的部位和程度的不同,若伤及脑皮质功能区,伤后立即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例1患者李先生在脑损伤后由于伤及语言中枢而出现失语的现象,且伤及运动中枢而出现肢体的抽搐和偏瘫的现象。
另外,两例患者出现头痛呕吐的现象,在法医鉴定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两例患者出现脑膜刺
激征,并且脑脊液检查有红细胞。
随着脑内出血现象的出现和出血量的增多,例1患者李先生和例2的王先生分别出现意识障碍好转后又加重和早期意识障碍和偏瘫程度加重的现象。
外伤迟发型脑内血肿是脑损伤中最严重的特殊类型之一,患者常因脑干网状组织受损、上行激活系统功能障碍而出现持久昏迷,严重之时出现生命体征的稳乱的现象;双侧瞳孔时大时小,对光反应无常,眼球位置歪斜或同向凝视,四肢肌张力增高,半单侧或双侧椎体束症,严重时去大脑强直。
对于外伤迟发型脑内血肿的法医学鉴定应以CT检查为首选项目,可了解脑挫裂伤的部位和出血的部位,血肿的大小、范围及周围血肿的程度,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