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艺术赏析
中国古典建筑赏析论文

中国古典建筑赏析论文中国古代建筑经历千年发展,在尊重民族性、地区性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改良、进步,形成富有内涵的建筑文化体系。
对中国古建筑进行赏析有助于我们的审美视觉。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中国古建筑赏析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浅谈中国古代建筑斗拱之研究摘要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最大特点就是采用木结构。
提到木结构,不得不再提及斗拱,斗拱在中国木构架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过极为的重要作用,是集木结构之大成者。
关键词古代建筑;中国文化;木结构;斗拱中国古代建筑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过程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极具中国传统思想内涵。
同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建筑在材料、结构、空间、环境的选择和处理上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不同特色。
纵观中国古代建筑,故宫的雄伟、庄严让人肃然起敬,将中国悠久文化传统体现的淋漓尽致,显示了先人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木结构,在中国古代建筑形态上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屋顶的形态,其体形硕大,而且呈曲面状,屋顶四面的屋檐两头高于中间,正脊和檐端也是曲线,再融入一些传统装饰元素,就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富有情趣的一部分,古代文人欣然称之为“如鸟斯革,如斯飞”。
屋顶的硕大构筑并没有笨拙的沉重感,反而颇有几分灵动。
古人为了设计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斗拱。
斗拱通过力学原理,将梁斗对外挑屋檐的受力传输到立柱,从而解决了大面积挑空屋顶的受力难题。
斗拱向外出挑,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型更加优美、壮观。
斗拱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斗拱在唐代发展成熟后便规定民间不得使用。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
中外建筑的赏析

四个类别:
1置物类:书箱、衣箱、官皮箱、百宝箱、 文具箱、印匣、其他箱匣、都承盘、提
盒等;
屏风的诞生,开始是专门设 计于皇帝宝座后面的.史记 中也记载:天子当屏而立. 经过一段漫长时间的发展, 屏风开始普及到民间,走进 了寻常百姓家,成了古人室 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晋派
只是一个泛称,不仅 指山西一带还包括 陕西、甘肃、宁夏 及青海部分地区,只 是在这些地区当中 山西一带的建筑风 格较为成熟. 晋派 建筑大体分为两类: 一类是山西的城市 建筑,这是狭义上的 晋派建筑; 另一类
是陕北及周边地区 的窑洞建筑,这也是 西北地区分布最广
中国古代建筑形式与风格
孔庙、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 庙---中国传统文人及帝王的治国儒学的精神家园 中国特有的世界
京派
中国北方院落民居
以京派建筑最为典型, 而京派建筑里以四合 院最为典型. 四合院是 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 区的传统住宅. 北京四 合院所以有名,还因为 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 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 载
体.四合院的营建是极 讲究风水的,从择地、 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 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
时代风格3种
①秦汉风格. ②隋唐风格. ③明清风格.
中国建筑的构造
一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 式
中国古代建筑惯用木构架 作房屋的承重结构.木构梁 柱系统约在西元前的春秋 时期已初步完备并广泛采 用,到了汉代发展得更为成 熟.木构结构大体可分为抬 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 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抬梁 式结构是沿房屋进深在柱 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 叠数层瓜柱和梁,再于最上 层梁上立脊瓜柱,组成一组
木雕屏风是古时建筑物内 部挡风用的一种家具,所谓 屏其风也.最早大多放在床 后或床侧,后逐渐由固定的 发展为活动的,式样和助能
中国古建筑艺术与赏析

中国古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历史和文化的价值,也具有艺术和审美的价值。
以下是对中国古建筑艺术与赏析的一些介绍:一、古建筑的艺术特点1.整体性:中国古建筑注重整体布局,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层次分明。
这种布局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
2.实用性:中国古建筑注重实用性,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例如,宫殿、寺庙、民居等建筑都体现了这种实用性。
3.多样性:中国古建筑具有多样性,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4.装饰性:中国古建筑注重装饰性,通过雕刻、绘画、彩绘等方式来增强建筑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
二、古建筑的赏析1.故宫: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之一。
它占地广阔,建筑精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雄伟壮观和富丽堂皇。
2.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它以山水为背景,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
3.寺庙:中国寺庙建筑是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代表,其中以佛教寺庙最为突出。
寺庙建筑风格独特,雕刻精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神秘和庄重。
三、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文化传统。
通过对古建筑的欣赏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总之,中国古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历史和文化的价值,也具有艺术和审美的价值。
通过对古建筑的欣赏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古典建筑艺术赏析

中国古典建筑艺术赏析
中国古典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中国古典建筑包括宫殿、庙宇、园林、寺庙、城墙等多种建筑类型。
这些建筑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自然环境和文化因素,体现了中国建筑的独特特色和气韵生动的文化内涵。
在建筑风格上,中国古典建筑主要包括三种风格,分别是汉、唐、宋式建筑。
其中,汉式建筑风格受到中原地区传统建筑的影响,是中国最古老的建筑风格之一;唐式建筑风格则是在汉式基础上发展而来,体现了唐朝盛世的繁荣和文化底蕴;宋式建筑则是在唐式基础上发展的,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在建筑技艺上,中国古典建筑以其精湛的木构建筑技术和传统的装饰手法而著称。
木构建筑技术在中国古代一直得到广泛应用,通过精湛的连接技巧和细致的雕刻,使建筑物更加坚固和美观。
传统的装饰手法包括雕刻、壁画、彩绘等,这些手法在建筑物的装饰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使建筑物更加华丽和富有艺术气息。
在文化内涵上,中国古典建筑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
建筑物的设计和布局充分考虑了风水和天人合一的理念,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和谐的崇尚。
建筑物中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象征,如雕刻、绘画、书法等,也成为了中国古典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中国古典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世界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欣赏和研究中国古典建筑艺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感受中国古代民族的文化魅力。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赏析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赏析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丰富的哲学、艺术和工程技术。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赏析和特点:
1. 传统建筑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常采用木质结构,特点是梁柱交叉、斗拱飞檐、重檐歇山等,以及屋顶独特的瓦片覆盖。
建筑结构追求平衡、稳固和谐调。
2. 气韵生动:古代建筑注重“气韵生动”,强调自然与建筑的融合。
通过布局、色彩、雕刻等手法表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营造出和谐宁静的氛围。
3. 风水理念:古代建筑常受风水思想影响,选址、布局、建筑朝向等都考虑到了风水的影响,以追求吉祥和平衡。
4. 雕刻和装饰:古代建筑的雕刻工艺精湛,常以石头、木材等为材料,雕刻出精美的装饰图案、神兽、花鸟等,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
5. 园林建筑: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也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山水、植物和建筑的有机结合,营造出雅致的环境和景致。
6. 代表性建筑:代表性建筑包括故宫、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黄鹤楼等,它们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美学理念、建筑工艺和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世界建筑艺术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和贡献。
中国古建筑赏析

中国古建筑赏析古建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传统的智慧,代表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中国古建筑广泛分布于江南水乡、北方平原、西南山脉等地,形态各异,风格独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赏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建筑,了解其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1、寺庙与道观寺庙与道观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宗教文化场所,它们以静谧的氛围和庄重的建筑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如北京的灵光寺、杭州的灵隐寺等,它们以高大的殿堂、雄伟的塔楼和精美的壁画著称。
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和信仰,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建筑的独特之处。
2、古城与城墙中国古代的城池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华民族防御意识的深厚积淀。
如西安的明城墙、北京的故宫城墙等,它们通过高大厚实的城墙、壮丽的城楼和巍峨的城门,展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辉煌与权威。
这些城墙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仍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建筑美感吸引着游客们的目光。
3、园林与庭院中国的园林建筑以南方园林最为著名,如苏州的留园、扬州的个园等。
这些园林以巧妙的构造、精美的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园林建筑注重自然与人工之间的和谐,以山水、花木、亭台楼阁等元素打造了一个宜人的环境。
同时,在园林中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意象,如诗词、书画、雕刻等,强调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和谐统一。
4、宫殿与庙宇中国古代的宫殿和庙宇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具规模和魄力的代表。
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大雁塔等,而对外宣誓牢固的防务使国家除了在内外因素都非常和平稳定。
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在这些建筑中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宫殿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权威和奢华,庙宇建筑则体现了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虔诚和仪式感。
这些建筑的规模宏大,结构复杂,装饰华丽,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
5、民居与茶馆中国古代的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另一独特形态,代表了中国人民智慧和审美的结晶。
如四川的木构建筑、南方水乡的白墙黑瓦、北方平原的院落等,它们以简洁、实用和环境融合为特点。
建筑艺术赏析.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
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 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
泰姬陵:全称为“泰吉· 玛哈尔陵”,又译泰姬玛哈,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在今印度距 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 (Agra)城内,亚穆纳河右侧。是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 汗为了纪念他已故皇后阿姬曼· 芭奴而建立的陵墓,被誉为“完美建筑”。它由殿堂、钟楼、尖塔、 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绚丽夺目、美丽无比。有极高的艺 术价值。是伊斯兰教建筑中的代表作。2007年7月7日,成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埃及金字塔(Pyramids)建于4500年前,是古埃及法老(即国王) 和王后的陵墓。陵墓是用巨大石块修砌成的方锥形建筑,因形似汉字“金” 字,故译作“金字塔”。埃及迄今已发现大大小小的金字塔110座,大 多建于埃及古王朝时期。
罗马斗兽场:亦译作罗马大角斗场、罗马竞技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哥罗塞姆,
他特别主张回复到20年代荷 兰风格派和勒· 柯布西耶倡导 的立体主义构图和光影变化, 强调面的穿插,讲究纯净的 建筑空间和体量。
迈克尔· 格雷夫斯
• 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同时也是 一位工业设计师。格雷夫斯首先以 一种色彩斑驳、构图稚拙的建筑绘 画,而不是以其建筑设计作品在公 众中获得了最初的声誉。 有人认为,他的建筑创作是他的绘画作品的继续与发展,充满着色块 的堆砌,犹如大笔涂抹的舞台布景。迈克尔· 格雷夫斯的代表作品 有波特兰市政厅和佛罗里达天鹅饭店,这两座建筑都是后现代主 义的代表作。 格雷夫斯是个全才,除了建筑,他还热衷于家具陈设,涉足用品、 首饰、钟表及至餐具设计,范围十分广泛。
中国建筑装饰赏析

中国建筑装饰赏析中国的建筑装饰艺术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特征。
本篇文档将从传统建筑特点、建筑装饰技法、装饰材料及运用、建筑装饰文化内涵和建筑装饰风格流派等方面,对中国建筑装饰进行赏析。
一、传统建筑特点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以木结构为主,注重建筑的整体结构和细节处理。
在建筑形式上,以斗拱、悬山、歇山、攒尖等为主,讲究对称和谐,注重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同时,传统建筑注重空间布局,讲究层次感和虚实相生的意境。
二、建筑装饰技法中国的建筑装饰技法丰富多样,包括雕刻、彩绘、漆器、镶嵌等多种形式。
其中,木雕、石雕、砖雕等技法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雕刻技法注重线条流畅、形象生动,彩绘技法则注重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
三、装饰材料及运用中国的建筑装饰材料种类繁多,包括木材、石材、砖瓦、陶瓷等。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使用范围。
例如,木材轻便且易于加工,常用于制作门窗、梁柱等结构部件;石材坚固耐久,常用于制作地基、栏杆等室外装饰;砖瓦则用于砌墙、铺地等。
四、建筑装饰文化内涵中国的建筑装饰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例如,在传统建筑中,龙、凤、狮子等动物形象常常用于象征皇权和神权;梅、兰、竹、菊等植物形象则常用于表达高洁和坚韧的品质。
此外,建筑装饰还反映了社会习俗和民间信仰等方面。
五、建筑装饰风格流派中国的建筑装饰风格因地域和历史文化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流派。
北方地区的传统建筑多采用宫廷式、宫殿式等豪华风格,南方地区的传统建筑则多采用园林式、水乡式等清新风格。
此外,不同民族和地区的建筑装饰风格也具有独特的特点,如藏式建筑、苗族吊脚楼等。
总结来说,中国的建筑装饰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文化价值。
从传统建筑特点到装饰技法、材料运用和文化内涵等方面,中国的建筑装饰都体现了人们对自然与和谐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对中国建筑装饰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美学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聆听凝固的音乐,品味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
班级:
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2013年5月17日
聆听凝固的音乐,品味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
作为五大艺术(建筑、音乐、绘画、诗歌、雕塑)之首的建筑,即使大众的艺术,又是高雅的艺术。
平民大众离不开建筑,因为房子是遮风避雨、繁衍子嗣的家园;达官显贵离不开建筑,一栋豪宅往往是他们尊贵身份的体现;江南的文人离不开建筑,园林是他们寄情山水的精神家园。
建筑就像一面镜子,反应了一个时代、一个名族的审美追求,真可谓是“凝固的音乐”。
提到“建筑”二字,首先在你脑海浮现的会是什么?巴黎的卢浮宫?罗马的斗兽场?还是泰姬陵,亦或是圣彼得大教堂?或许很多人和我一样,首先想到国
外的建筑,却对
自己国家五千
年来所积淀的
建筑艺术不甚
了解甚至看不
起它。
上了过伟
敏教授的《中国
建筑艺术赏析》,
最大的收获是
对自己国家的
文化有了一种
自信。
自打1840年天朝的大门被英国殖民者的大炮轰开,中国人就是去了民族的自信,总是不断的否定自己的文化。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不乏优秀的东西,传统的中国建筑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自上而
下分别是屋顶、屋身和台基,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
式、抬梁式和井干式三种。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屋顶真可谓是万千变化,婀
娜多姿。
屋顶在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不仅仅起到装
饰点缀作用,更是封建等级制度的重要标志。
屋顶
的形式主要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
攒尖顶等。
其中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最高级
别,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次之。
只有像故宫的
太和殿和孔庙这样一类高级别的建筑才会出现庑殿顶建筑;悬山顶和硬山顶常常出现在普通民居中;攒尖顶一般用于亭、楼、阁中。
屋身是建筑实现其功能部位,主要包括柱子、
门窗、墙。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墙不起承重作用,
柱子才是建筑的受力部件,因此素有“墙倒屋不
倒”之说。
房屋四柱为一间,天子享受最高等级
的11开间,故宫的太和殿就为11开间。
柱子顶
上有斗拱。
斗拱的制作极其复杂,堪称“中国古
代的魔方”。
斗拱是中国官式建筑所特有的结构。
斗拱的演变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建筑形制演变的重
要标志,也是鉴别建筑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斗拱构造精妙,造型美观,但不仅仅是装饰作用或者封建等级的一个标志,同时它还具有神奇的力学作用——传递荷载和抗震。
当过教授提到抗震作用时,我不禁感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无与伦比的智慧。
台基是建筑物高出地面的部分,用以承载建筑物并有防潮功能。
高大宏伟的
建筑需要以厚实的台基作支撑。
须弥座是最
为常见的台基,等级越高的建筑往往才用多
层须弥座台基。
紫禁城规格最高的建筑——
太和殿,才用了长宽比为9比5的多层须弥
座,寓意“九五之尊”。
台基主要为石料材
质,也可起到保护木质的柱子不受地下水上
升侵蚀而导致腐烂。
以木结构为主的中国古代建筑自成一派,不同于西方的砖石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并且就地取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更确切的说是人、建筑、环境融为一体。
不管是城市,还是村落的布局都顺应地势,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木结构的房屋抗震性好,取材方便,施工快,但也存在着很多缺点。
首先,木结构的房屋容易遭受火灾,为此人们发明了了马墙。
其次,木结构的建筑容易受虫蚁和雨水侵蚀,保存时间较短。
还有中国古代建筑的内部空间不发达,虽然能工巧匠们采用了“减驻造法”,但依然没能大幅度地扩展空间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卑有序的道德观。
无论是北方的四合院,还是南方的天井院,其布局都体现着宗法制度下的“父尊子卑,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家族伦理。
建筑的形制、色彩、规模、结构、部件等往往体现的主人的身份地位。
如房子的开间,最高为11开间,楠木材质是天子专用的,最高的等级的建筑——皇宫使用金色琉璃瓦等等。
这种礼制思想在初期积极推动了建筑的发展,但在后期却限制了建筑的发
展。
中国古代建筑能体现一种独特意
境。
园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中国古
典园林与诗词、绘画、音乐一样注重在
写意。
中国古典园林包罗万象,一园一
世界,素有“写意山水园”之称。
中国
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
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游园者身处其
中,在美景的触发中引起某种情思,进
而升华为一种意境,使人心性开涤,达
到高一层的思想境界。
其实赏景也是一种艺术再创作。
中国现存的古典园林主要有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和以拙政园,网师园、寄畅园为代表的江南园林等。
听了过伟敏教授的课,让我产生印象最深的便是中国古典园林。
说到中国古典园林就不得不说江南园林,说起江南园林就不得不说拙政园。
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也是“中国园林之母”。
最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寺。
明正德四年,
御史王献臣因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
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
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
5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
拙政园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而闻名于世。
拙政园的造园艺术特点是“因地制宜,以水见长;疏朗典雅,天然野趣;庭院错落,曲折变化;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拙政园分为东园、西园、中园三部分,其中中园是其精华所在。
远香堂是中园乃至拙政园的主体建筑,为园主宴饮宾客之所,四面长窗通透的设计,可以将园中景色一览无遗;厅北有临池平台,隔水可欣赏岛山和远处亭榭;南侧为小潭、曲桥和黄石假山;西循曲廊,接小沧浪廊桥和水院;东经圆洞门入枇杷园,园中以轩廊小院数区自成天地,外绕波形云墙和复廊,内植枇杷、海棠、芭蕉、竹等花木,建筑处理和庭院布置都很雅致精巧。
当过教授讲到拙政园中诸如“小沧浪”、“听雨轩”等富有诗意的名字时。
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处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画面。
轩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边芭蕉、翠竹,无论春夏秋冬,雨点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听雨人的心态各异,就能听到各具情趣的雨声,真是境界绝妙,别有一番韵味。
此刻我仿佛,置身其中,那细雨蒙蒙的江南,和几个志趣相投的归隐文人,一起在小轩中,或品茶,或对弈,或观窗外的雨景,或闭上眼睛听着窗外的雨打芭蕉声,真实惬意至极啊!
很庆幸自己选修了《中国建筑艺术赏析》这门课,它让我
对不仅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了新的认识,还对中国传统文化
有了新的认识。
过去我的意识中总有那么一丝轻视中国的传统
文化,认为西方的才是先进的,才是好的。
其实不然,中国古
人所创造的辉煌的古代文明,所积淀
的传统文化,即使是在今天这样一个
知识爆炸的时代已然熠熠生辉。
作为
一个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起时代榜样作用,积极
向传统文化汲取营养。
我现在特别崇拜王澍教授,不
仅是因为他获得了建筑学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而是
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推崇。
他的作品——宁波博物馆和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深深被它们震撼了。
我想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不能只从课堂和书本中获取,必须近距离地去感受,才能真真切切地领略到它的魅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要做到知行合一,我决定我以后一有空就背上包,骑着单车,去走走看看。
(附惠山古镇游图片)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鉴赏》张义忠赵全儒编著
/view/4131.htm
/view/125677.htm
/view/1366686.htm
附:
游惠山古镇,近距离感受传统建筑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