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POT诊断结核感染

合集下载

骨科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检测(SPOT)课件

骨科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检测(SPOT)课件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骨科结核感染可 分为脊柱结核、关节结核和骨结 核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 可能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 状。
诊断
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 检查进行诊断,其中T细胞斑点检测( SPOT)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骨科结核感染的流行病学
采用其他检测方法进行确认。
05 SPOT检测的案例分享
案例一
患者情况
一位中年男性,因髋关节疼痛就诊,疑似髋 关节结核感染。
诊断结果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SPOT检测结果,最终 诊断为髋关节结核感染。
SPOT检测
对患者进行T细胞斑点试验(SPOT),检测 结果显示阳性,提示存在结核感染。
治疗方案
患者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并进行髋关节手 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
案例二
患者情况
一位青年女性,已确诊为脊柱结核感 染。

02
SPOT检测
对患者进行T细胞斑点试验(SPOT), 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提示结核感染活 动期。
01
治疗方案
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并定期进行复 查。
05
03
病情变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后, 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再次进行SPOT检 测。
04
检测结果
结合其他技术
扩大应用范围
探索将SPOT检测与其他诊断技术相结合, 提高诊断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研究SPOT检测在骨科其他疾病诊断中的应 用价值,拓展其应用领域。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监测疗效
治疗后,SPOT检测可以监测治疗效 果,评估病情恢复情况。
预测复发
通过长期监测SPOT检测结果,可以 预测结核感染的复发风险。

T—SPOT.TB检验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T—SPOT.TB检验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T—SPOT.TB检验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目的通过测定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浆中T-SPOT.TB检验结果,探讨其临床价值。

方法对3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同期进行T-SPOT.TB检验及PPD试验。

结果活动性肺结核患者T-SPOT.TB阳性率为94.4%,高于PPD试验;并且T-SPOT.TB检验的阳性检测率高于PPD试验。

结论T-SPOT.TB检验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达到早期检测结核感染的目的。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lasma T-SPOT.TB test of patients with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Methods T-SPOT.TB test and PPD test were performed in 36 patients with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 the same period.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T-SPOT.TB in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as 94.4%,higher than that of PPD test.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of T-SPOT.TB tes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PD test. Conclusion T-SPOT.TB test has a high clinical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and can achieve the goal of early detection tuberculosis.[Key words] 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Test of plasma T-SPOT.TB;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Early diagnosis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T-SPOT.TB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T-SPOT.TB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T-SPOT.TB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分析γ-干扰素其自身释放的T细胞斑点去进行试验(T-SPOT.TB)在结核病诊断中存在的意义。

方法:本文主要选择在2015年1月到12月之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共30例,结核性的胸膜炎为30例,结核性的脑膜炎为9例完成T-SPOT.TB相关的检测,同时分别对于他们的血清还有胸腔积液以及脑脊液给予腺苷脱氨酶(ADA)的检测,在医院工作人员的进行身体检查的时候,使用T-SPOT.TB进行检测并且对他们的血清进行ADA检测。

结果:结核病患者30例,T-SPOT.TB阳性30例,ADA阳性25例,结核性胸膜炎30例,T-SPOT.TB阳性30例,ADA阳性27例,结核性9例脑膜炎,SPOT.TB阳性9例,ADA阳性5例。

一家医院共有420名身体检查人员,做T-SPOT检测共291人,阳性54人,阳性率为18.6%,阴性237人,经调查后发现,54人有三人人有结核病治疗,已治愈。

其他51人无症状(如:下午发热,盗汗等),无迹象(如:胸部X线损伤,包括钙化,无胸腔积液)。

结论:T-SPOT.TB是检测结核病感染最准确的方法之一。

灵敏度非常高。

所有结核病患者均为阳性,未感染结核病的患者一般均为阳性,可见:T-SPOT.TB阳性对结核病的诊断有很强的作用,可是其自身有着一定的假阳性,并通过ADA阳性诊断结核病有一定的假阴性,两者结合,可以显着提高阳性率和特异性但T-SPOT.TB检测阴性,基本可排除结核病(HIV病人除外),其对于结核病的排除有着非常主要的意义。

关键词:T-SPOT.TB;结核病;阴性排除1.资料和方法1.1研究的对象为在2015年1月至12月在我院住院结核病患者随机抽取30例,结核性胸膜炎30例,结核性脑膜炎9例,首例T-SPOT.TB检测和血清,胸腔积液和脑脊液ADA检测;第二组为医院,对于医生和医护人员以及行政与后勤人员进行健康考察,男100人,女191人,共291人。

T-SPOT介绍

T-SPOT介绍
91.3% (21/23)
Meier et al EJCMID 2005 24;529-536
95.9% (70/73)
国外文献汇总——灵敏度
国外文献汇总——特异性
实验效果图
阴性结果
阳性结果
空白对照 抗原A ESAT-6 抗原B CFP10 阳性对照 (PHA)
报告单
根据抗原A或/和抗原B孔的反应判断结果: 检测结果为“有反应性”,参照以下标准: 空白对照孔斑点数为0-5个时且(抗原A或抗原B孔的斑点数)-(空白对照孔斑点数)≥6 空白对照孔斑点数大于6个时且(抗原A或抗原B孔的斑点数)≥2×(空白对照孔斑点数) 如果上述标准不符合且阳性质控对照孔正常时检测结果为“无反应性”
84.2% (32/38)
Bosshard et al. Respir Med. 2009; 103(1):30-4.
98.4% (62/63)
Higuchi Med Microbiol Immunol. 2009; 198(1):33-7
95.9% (47/49)
Kim et al. Am J Med 2009 ;122(2):189-95
小结
活动性结核病与潜伏性结核感染的区别 LTBI危险因素 结核中有20%左右的肺外结核,诊断困难 传统结核诊断方法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内容
结核病基础概念 T-SPOT.TB 产品知识 T-SPOT.TB 临床应用 病例分享
T-SPOT®.TB原理
T-SPOT®.TB原理:结核感染者体内存在特异的效应T淋巴细胞,效应T淋巴细胞再次受到结核抗原(ESAT-6,CFP 10)刺激时会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IFN-γ )。因此,检测效应T淋巴细胞可用于结核病或结核潜伏感染者的诊断 列入美国、英国等欧美20多个国家结核诊疗指南 美国CDC推荐:BCG接种人群结核感染检测首选 国内风湿科/消化科指南

T-spot: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T-spot: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一、T-SPOT.TB的原理
外周血T-SPOT即利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
(ELISPOT)通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 原刺激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释放的γ-干扰素来 检测抗原特异性 T淋巴细胞的应答反应,从而 判断结核感染状态。 每一个斑点代表一个分泌细胞因子的T细胞, 记数斑点数量可以获得外周血中结核致敏的T 细胞数量。
T-spot:结核感染T 细胞斑点试验的临 床应用
主要内容
原理 结果的判断 临床应用 评价
一、T-SPOT.TB的原理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机体后被巨噬细胞吞噬,但
不能完全将其清除,巨噬细胞凋亡后释放出大 量特异性抗原,并递呈给特异性的CD4、CD8T 细胞,使其激活并释放大量γ-干扰素。 大量研究表明结核抗原特异分泌γ-干扰素的T 细胞可作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一种可靠标志 物。
有学者指出:
诊断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外周血T-SPOT.TB斑点形成 细胞中位数为442SFCs/10^6 PBMC 。 排除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外周血T-SPOT.TB斑点形成 细胞中位数为124SFCs/10^6 PBMC。 以72SFCs/10^6 PBMC为界值时,诊断活动性结核病 的敏感性为71.9%,特异性76.4%,ROC曲线下面积为 0.810。 以652SFCs/10^6PBMC为界值时,诊断活动性结核病 的特异性达95%。
二、结果的判断


如果抗原A和/或抗原B有应答,检测结果为“有反应性”,参照 以下标准: 空白对照孔斑点数为0-5个时且(抗原A或抗原B孔的斑点数)(空白对照孔斑点数)≥6; 空白对照孔斑点数为6-10个时且(抗原A或抗原B孔的斑点数) ≥2×(空白对照孔斑点数); 检测结果为“无反应性”:不符合上述标准且PHA对照孔正常。 当PHA对照孔结果为“不确定”且抗原A和抗原B孔结果都为“无 反应性”时,该实验结果被认为是“并不确定”,应当复查。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临床研究进展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临床研究进展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临床研究进展2.保山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云南保山 678000摘要: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作为临床上日益普遍的肺结核诊断方法,具有检测结果不受患者临床症状干扰,能排除接种卡介苗引发的假阳性结果,检测标本易于获得,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临床价值得到肯定;但是作为单纯的检测方法还存在不能确定结核发病阶段、发病部位及假阳性等问题,需要与其他检测方法联合应用才能提高检测效果;进一步运用该检测方法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非典型肺结核等结核相关疾病,提升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肺结核;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临床研究肺结核是一种肺部常见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致病因素是结核分枝杆菌,我国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对结核病的防治取得了巨大成效,但近年来结核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目前我国作为世界上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2019年新发结核病例83.3万人,结核病发病率为58/10万。

带菌患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大多数肺结核患者病程呈慢性过程,主要表现有低热、盗汗、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及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1.T-SPOT.TB的概念在疾病早期尽早尽快确诊对疾病治疗具有关键指导意义。

针对早期快速诊断,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又叫作结核感染干扰素释放试验,该检查方法的机理在于:结核分枝杆菌入侵人体后,T淋巴细胞会相应地留下印记,然后分离出T淋巴细胞,再进行培养增殖,同时通过特异抗原对其进行作用,使其分泌γ干扰素,再经过免疫染色后,进行斑点计数,计算干扰素的量,推算抗原特异性细胞的频率,判断是否存在结核感染。

该检测方法的标本需要采集患者的静脉血,因此摆脱了传统痰涂片、痰培养法受痰标本质量影响的弊端,并且不受机体免疫力及卡介苗接种的影响。

此法得到国内外专家的普遍认同,可以辅助早期诊断。

2.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目前肺结核主要通过症状体征,借助辅助检查,综合考虑为诊断提供依据。

Tspot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的临床应用

Tspot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的临床应用
反应性”时,该实验结果被认为是“并不确定”,应当复查。
“有反应性”结果表明样本中存在针对结核杆菌特异的效应T细胞 “无反应性”结果表明样本中可能不存在针对结核杆菌特异的效应
T细胞
二、结果的判断(影响因素分析)
既往结核病史或影像学提示陈旧性肺结核、有结核 密切接触史或高潜伏性结核感染率可使其诊断活动 性结核病的特异性降低。
一、T-SPOT.TB的原理
外周血T-SPOT即利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 (ELISPOT)通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 原刺激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释放的γ-干扰素来 检测抗原特异性 T淋巴细胞的应答反应,从而 判断结核感染状态。
每一个斑点代表一个分泌细胞因子的T细胞, 记数斑点数量可以获得外周血中结核致敏的T 细胞数量。
二、结果的判断
试验分四组:空白对照组、抗原组(ESAT-6和CFP-10)、阳性 对照组(植物血凝素PHA)。
通常正常结果,空白对照孔没有或有很少的斑点而PHA对照 孔斑点数超过20个。
空白对照孔斑点数超过10个时结果被认为是“不确定”。
当PHA对照孔斑点数少于20个时,检测结果被认为是“不确 定”。
二、结果的判断
如果抗原A和/或抗原B有应答,检测结果为“有反应性”,参照 以下标准:
空白对照孔斑点数为0-5个时且(抗原A或抗原B孔的斑点数)(空白对照孔斑点数)≥6;
空白对照孔斑点数为6-10个时且(抗原A或抗原B孔的斑点数) ≥2×(空白对照孔斑点数);
检测结果为“无反应性”:不符合上述标准且PHA对照孔正常。 当PHA对照孔结果为“不确定”且抗原A和抗原B孔结果都为“无
有学者指出:
诊断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外周血T-SPOT.TB斑点形成 细胞中位数为442SFCs/10^6 PBMC 。

T-SPOT.TB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2)

T-SPOT.TB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2)

T-SPOT.TB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基于γ-干扰素释放的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结核病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首先对2013年1月-12月间在我院住院的肺结核病人30例,结核性胸膜炎30例,结核性脑膜炎9例进行T-SPOT.TB检测,并分别对他们的血清、胸腔积液和脑脊液进行腺苷脱氨酶(ADA)检测,在某医院职工进行年底查体时,采用T-SPOT.TB对他们进行检测,对他们的血清进行ADA检测,在保密个人信息的前提下,调查所有进行T-SPOT试验的职工的健康状况。

结果:肺结核病人30例,T-SPOT.TB阳性30例,ADA阳性25例,结核性胸膜炎30例,T-SPOT.TB阳性30例,ADA阳性27例,结核性脑膜炎9例,T-SPOT.TB阳性9例,ADA阳性5例。

某医院共有420名工作人员查体,做T-SPOT试验的共291人,阳性54人,阳性率为18.6%,阴性237人,经调查及询问本人发现,54人中有3人曾先后患肺结核并治疗,现已治愈停药。

其他51人皆无症状(如:午后低热,盗汗等)、无体征(如:胸部X光片无病变,包括钙化灶、无胸腔积液)、内科、外科检查无淋巴结肿大,无关节肿大、疼痛等,基本排除活动性结核病。

结论:T-SPOT.TB作为结核菌感染检测的最为准确的方法之一,敏感性极高,各种结核病病人都表现阳性,而感染过结核菌未发病的人一般也都表现为实验阳性,由此可见:T-SPOT.TB阳性对结核病的诊断具有强大的支持作用,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而通过ADA阳性诊断结核病存在一定的假阴性,两者联合,能明显提高阳性率和特异性;但T-SPOT.TB检测阴性,基本可排除结核病(HIV 病人除外)[1],对结核病的排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标签:T-SPOT.TB,结核病,阴性排除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SPOT.TB assay in the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thatT-SPOT.TB assay based on the release of interferongamma in the diagnosis of tuberculosis.Methods :First, Random select 30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ases,30 Tuberculous pleurisy cases and 9Tuberculous meningitis cases inpatient during 2013 Jan. to 2013 Dec. using T-SPOT.TB and ADA to detect them . When one hospital staffs check their bodies, in the case of informed consent, using T-SPOT.TB to detect them .Then survey their health status and pledge myself to a top secret. At the same time using T-SPOT.TB to detect 30 patients that been diagnosed and are receiving treatment for tuberculosis.Results: T-SPOT.TB Positive numbers are:30 cases, 30 cases, 9 cases. ADA Positive numbers are 25 cases, 27 cases, 5 cases, There are 420 hospital staffs that check their bodies this time, andin the experiment of a total of 291 people, There are 54 people was positive, the positive rate was 18.6%, There are 237 people was negative. In fact, there are 3 people in 54 people had been suffered from tuberculosisand have now been cured. The other 51 people had no symptoms (such as: afternoon fever, night sweats), no signs (such as: no lesions after X ray chest, including calcification,no pleural effusion) , surgical, medical examination no lymph node swelling, no joint swelling or pain, Say in another way, the 51 people are ruled out active tuberculosis. At the same time using T-SPOT.TB to detect 30 patients that were suffered from tuberculosis and are receiving treatment, all the 30 cases were positive.Conclusion: T-SPOT.TB is one of the most accurate methods for detecting latent TB infection, it is high sensitivity. People infected with TB are usually manifested positive, Whether or not he has TB disease at that time. T-SPOT.TB test is negative have very important meanings for eliminating TB: T-SPOT.TB test was negative can exclude tuberculosisKey words:T-SPOT.TB,tuberculosis,negative test can exclude the disease在全球公共衛生问题中,慢性传染性疾病结核病的形势是异常严峻和迫切的,我国的结核病疫情更显严重,属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的患病人数在全球仅次于印度居第二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免疫学诊断
PPD皮肤试验
抗体检测
假阳性率高 48-72h读取结果
敏感性、特异性差
7
WHO关于血清学检测声明

2011年7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声明,要求 禁止将血清学检测方法(抗原,抗体,蛋白芯片等)用于 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的诊断。
WHO warns against the use of inaccurate commercial serological tests for pulmonary and extra-pulmonary TB.
T-SPOT.TB的临床意义

T-SPOT.TB高特异性
ESAT-6&CFP 10均来自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RD1区域
仅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人型、牛型、非洲型)存在 RD1区基因 卡介苗和大多数环境分枝杆菌缺失RD1区基因 (M.gordonae、M.kansasii、M.marinum、M.szulgai) T-SPOT.TB不会受卡介苗接种及其他分枝杆菌的影响
27
T-SPOT.TB的临床意义

在结核病治疗中的评价意义

效应T细胞随结核杆菌的清除而消失,其阴 性及阳性结果可作为评估治疗效果的手段之 一。
28
T-SPOT.TB的缺点



仍有一定的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 实验结果是对结核感染的判断,阳性结 果包括了活动性结核及潜伏性结核感染 的可能,需要结合临床来确诊是否是结 核病患者 不能够提示临床患者的病变部位,需要 结合临床来判断
200万人死于结核。
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 感染导致的死亡人数是其他传染性疾病总死亡人数的 2倍以上。
4
中国是结核感染高负担国家

患者人数占全球的14.3%,具体表现 为“五多” 感染人数多—5.5亿人感染过结 核 患病人数多—现有活动性肺结核 患者500万 潜伏感染人数多—受限于检测条 件较难统计,2009年流行病调 查结果为总人口的44.5%(因采 用PPD检测,假阳性较多) 新发患者多—仅活动性肺结核 2009年新发病患107万 死亡人数多—13万/年
31
检测结果
•外周血T-SPOT.TB:阳性 •心包积液T-SPOT.TB:阳性 •诊断:结核性心包炎 •治疗: INH、RFP、PZA、 EMB、强的松 •体会:诊断快速 – 心包积液结核培养 6周后报阳
32
病例2
•患者,女性,60岁,浙江温州人 •主诉:反复发热2月余,头痛2周伴意识障碍2天 •外院头颅MRI见脑实质内弥漫性点状、结节状及环形病灶。
γ 干扰素 检测阴性
γ 干扰素 检测阳性
TB抗原多肽
T细胞
活化T细胞
γ 干扰素
17
基于T淋巴细胞检测结核感染的原理

结核感染的免疫应答反应以细胞免疫为主,结核感染 后体内长期存在抗原特异性的记忆性T细胞 当再次遇到抗原刺激时,能迅速活化增殖,释放r干扰 素 r干扰素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机体免疫应答中最重要 的细胞因子
19
基于T淋巴细胞检测结核感染的原理

20
基于T淋巴细胞检测结核感染的原理
患者体内存在 针对MTB的效 应T淋巴细胞
患者体内不含 针对MTB的效 应T淋巴细胞
21
T-SPOT.TB的临床意义

T-SPOT.TB高灵敏度
22
T-SPOT.TB的临床意义
种类 活动性结核/灵 敏度 内容摘要 将T-SPOT.TB的检测结果与最后通过涂片和培养确诊的结果进 行比较。包括牛型结核杆菌和非洲型结核杆菌感染的患者。TSPOT.TB的灵敏度为97.2%。(CI 90.3-99.7%) 在经培养确诊的活动性结核受试者中,T-SPOT.TB的灵敏度为 96.6%。其中29例免疫力低下患者,T-SPOT.TB的灵敏度为 100% 在确诊病例(涂片或培养阳性)和临床诊断病例(有临床症状 和抗痨治疗有效)中,T-SPOT.TB的灵敏度为90.3%,并且不 受CD4细胞数量影响。 在经痰培养或肺部病变组织病理活检确诊的结核患者中,TSPOT.TB的灵敏度为92%。 在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外结核患者中,T-SPOT.TB的阳 性率94%。 在免疫力正常和免疫力低下的受试人群中,T-SPOT.TB的灵敏 度分别为94%和95%。所有受试者中,42%为肺外结核患者。 经培养确诊、抗痨治疗不超过2周的结核患者用T-SPOT.TB检测, 阳性率98%(57/58)。 在经培养确诊的活动性结核患者中,T-SPOT.TB的灵敏度为 94%。 在经培养确诊的活动性结核患者中,T-SPOT.TB的灵敏度为 94.1%。 受试者数 量 72 文献发表


18
基于T淋巴细胞检测结核感染的原理
T-SPOT.TB技术:

利用结核杆菌感染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存 在结核特异性T细胞,这些淋巴细胞在受到结核特异 抗原刺激后分泌r干扰素而设计的T细胞免疫斑点试验。 检测外周血中受结核特异抗原刺激释放r干扰素的T淋

巴细胞,经酶联免疫显色后,通过ELISPOT分析系统 对斑点进行计数,1个斑点代表一个细胞,计算出抗原 特异性细胞的频率。
29
主要内容

结核病及其诊断现状 T-SPOT.TB的原理及其特点 T-SPOT.TB技术的应用
30
病例1
•患者,男,35岁 •患者于一月前开始无诱因下出现高热、胸闷,动则气急,
无咳嗽,咯血,盗汗 。
•胸片:两肺(-),右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心超:心包积液 •心包穿刺:血性 •诊断:肿瘤?结核?细菌感染?……
8
细菌学诊断
抗酸染色涂片 分枝杆菌培养
阳性率低
含菌量≥1万/mL痰液
需时4-6周
9
快速培养系统
1. BD BACTEC MGIT 960培
养系统
2. BacT ALERT 3D培养系统
10
分子生物学诊断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HRM •线性探针耐多药检测技术:HAIN技术 •基因芯片
•PCR –电离质谱检测技术
5
结核的传统诊断手段
结核菌素皮试: 低敏感性:免疫力低下人群中其敏感性大大降低。 低特异性:与卡介苗接种和其他环境分枝杆菌有交叉,易造成“假阳性” 结果。 免疫学诊断 ─ 抗原、抗体(胶体金) 细菌学检查:常规培养:2月;快速培养:1周; 涂片阳性率取决于采集标本中细菌数量,不利于早期诊断。 病理学检查:阳性率低,对取材有较高要求,有创伤,对肉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病变 需进一步鉴别。 分子生物学诊断 ─ PCR 影像学检查
7.5mg。
•2天后患者体温即平,意识障碍好转 •脑脊液T-SPOT.TB:阳性 •诊断:倾向结核性脑膜脑炎
主要内容

结核病及其诊断现状 T-SPOT.TB的原理及其特点 T-SPOT.TB技术的应用
15
21世纪结核检测的重大突破

γ-干扰素释放实验(IGRAs)被商化(2006 年),用于结核感染的检测



将结核菌特异性抗原加入含受试者的血液标本的 培养基中进行孵化,如果受试者受到过MTB感染, 那么被结核菌激活的记忆T细胞就会对这些特异 性抗原产生反应,发生增殖分化并释放γ -干扰 素 通过定量检测γ -干扰素的释放水平,来诊断MTB 感染 16 T-SPOT.TB(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47
95
218
Storla et al.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2009,9:60
25
T-SPOT.TB 的高特异性与灵敏度, 给临床准确、快速的诊断结果
• 特异性
美国FDA临床研究数据:特异性97.1%(297/306)
国内临床研究数据:特异性94.1%(478/508)
Kang et al Chest. 2007 Sep;132(3):959-65 Kim et al. Arch Intern Med. 2007; 167;20:2255-2259 Kim et al. Am J Med 2009;122, 189-195 Janssens et al ERJ 2007;30(4):722-8 Dominguez et al Clin Vacc Immunol 2008; 15;168-71 Chee et al J Clin Microbiol. 23 2008; 46(6):1935-40
11
病理学检查

阳性率低 对取材有较高要求,有创伤 对肉芽肿性病变需进一步鉴别
12
影像学检查


目前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重要手段,尤其 是粟粒性肺结核 对潜伏性结核诊断价值不大 对肺外结核诊断价值不大
13
现有检测手段不能满足临床要求





假阴性:免疫力低下或HIV人群,新生儿、 老弱人群,药物影响; 假阳性:BCG接种人群,其它分支杆菌感 染,交叉污染 肺外的结核感染无法明确诊断 抗痨治疗疗效无法评价 无法排筛结核感染,造成生物制剂或移植 手术治疗后病患免疫力下降,引发结核, 形成医疗事故 14
• 灵敏度
美国FDA临床研究数据:灵敏度95.6%(175/183) 国内临床研究数据:灵敏度95.3%(624/655)
26
T-SPOT.TB的临床意义


基于结核抗原特异性T细胞向病变部位集 中的特点, T-SPOT.TB的检测物已不局 限于静脉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痰液、 胸腹水、脑脊液等也可用于对肺内及肺外 结核的诊断。 敏感性优于ADA、TB-DNA,约在6275%,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
T-SPOT.TB诊断结核感染 临床应用进展
主要内容

结核病及其诊断现状 T-SPOT.TB的原理及其特点 T-SPOT.TB技术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