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防治指南

合集下载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要点解读积极谨慎使用他汀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要点解读积极谨慎使用他汀


梗阻性肝病或严重肝病

不能解释的CK升高≥3-6 X ULN


血肌酐>2.0 mg/dl

活动性肝病或AST/ALT >1.5-2 ULN


肾病综合症


未控制的糖尿病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甲状腺功能减退


酗酒

Cannon CP,et al: N Eng J Med 2004;350, Waters DD et al. Am J Cardiol 2004;93:154-158 Perdersons et al:JAMA2005;294:2437-2445
药物的安全性是依从性的关键
依从性
有效药物
降脂达标
费用
其它
药物耐受性良好
卓越的临床效益
JAMA 2002
临床试验缺乏安全性的数据 高风险患者被列入试验排除标准
排除标准
PROVE IT
TNT
IDEAL
生命预期少于2年

合并抑制CYP3A4药物,影响他汀代谢的药物


近期接受PCI或CABG


有QT间期延长因素或心功能衰竭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产生
结合中国人群血脂异常的特点 制定适合中国人的调脂策略 指南的要点在2006年中华心血管年会正式公布
要点:从新指南的特色谈起
个体化调脂治疗原则 明确定义高危患者和治疗目标值 极高危患者定义更加严格 充分关注疗效和安全的平衡
个体化调脂---血脂异常的治疗原则
低危
中危
高血压,且 其他因素数 1

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HDL-C≥1.0 mmol/L。
19
整理课件
4.慢性肾脏疾病(CKD)
尚无临床研究对CKD 患者LDL-C 治疗目标进行探索。 推荐治疗目标: 轻、中度CKD 者 LDL-C < 2.6 mmol/L,非-HDL-C <
3.4mmol/L;
重度CKD、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LDL-C< 1.8 mmol/L,非-HDLC < 2.6 mmol/L。推荐中等强度他汀类治疗,必要时联合胆固 醇吸收抑制剂。
4
整理课件
2.临床分类
临床分类
5
整理课件
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
6
整理课件
血脂异常治疗原则
1. 临床上应根据个体ASCVD 危险程度,决定是否启动药物调脂 治疗。(I类推荐,A 级证据)。
2. 将降低LDL-C 水平作为防控ASCVD 危险的首要干预靶点, ( I 类推荐,A 级证据)。非-HDL-C 可作为次要干预靶点。 (Ⅱ a 类推荐,B 级证据)。
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主要有: 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肝脏疾病等。 此外,某些药物如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 异常。
2 原发性高脂血症
除了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能量、高脂和高糖饮食等)与血脂异常 有关,大部分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 致,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
12
整理课件
他汀类
13
整理课件
他汀类
他汀可在任何时间段每天服用1 次,但在晚上服用时LDL-C 降低 幅度可稍有增多。他汀应用取得预期疗效后应继续长期应用。
他汀治疗后,LDL-C 每降低1 mmol/L,主要心血管事件相对危 险减少20%,全因死亡率降低10%,而非心血管原因引起的死亡 未见增加。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修订版)
• 基于多项对不同血脂水平的中国人群ASCVD发病危险的长期观察性研究结果,包括不同血 脂水平对研究人群10年和20年ASCVD累积发病危险的独立影响;
• 参考了国际范围内多部血脂相关指南对血脂成分合适水平的建议及其依据。 •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切点主要适用于ASCVD一级预防的目标人群。
2.26~5.65 mmol/L(200~500 mg/dl)时,LDL-C不高或已达治疗目标的个体。 • 目前,国际上最新的血脂指南建议:非HDL-C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级预
防和二级预防的首要目标。
血脂项目测定数值的表达单位
• 按国家标准为mmol/L或g/L,国际上有些国家用mg/dl,其相互转换系数如下:
血脂与 脂蛋白
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切 点
血脂异常筛查
血脂异常治疗原 则
调脂药物治疗
特殊人群血脂异 常的管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血脂检测项目
血脂异常分类
总体心血管风险 评估
治疗性生活方式 改变
血脂异常治疗的 其他措施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中国循环杂志. 2016;31(10):937-953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循环杂志. 2016;31(10): 937-53.
ASCVD危险评估流程(3/3)
• 10年ASCVD发病危险为中危且年龄小于55岁者进一步评估余生危险,以便识别出中 青年余生ASCVD危险为高危个体对包括血脂在内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
• ASCVD的10年发病危险为中危且年龄小于55岁者具有以下任意2 项及以上危险因素 者,定义为余生风险高危: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指南要点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指南要点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指南要点一、血脂异常流行病•要点提示近几十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以高胆固醇血症的增加最为明显。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超(极)高危人群的降脂治疗率和达标率较低,亟需改善。

二、血脂与脂蛋白♦要点提示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成分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主要存在于脂蛋白中,包括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脂蛋白⑶。

三、血脂检测项目•要点提示临床血脂检测的常规项目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栽脂蛋白B、脂蛋白(a)等已被越来越多临床实验室作为血脂检测项目。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通过计算获得,是降脂治疗的次要干预靶点。

四、血脂异常流行病•要点提示近几十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以高胆固醇血症的增加最为明显。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超(极)高危人群的降脂治疗率和达标率较低,亟需改善。

五、ASCVD 总体风险评估•要点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总体风险评估是血脂干预决策的基础。

推荐采用基于我国人群长期队列研究建立的'‘中国成人ASCVD 总体发病风险评估流程图〃进行风险评估。

对<55岁且ASCVD10年风险为中危者进一步进行余生风险评估。

ASCVD10年风险为中危且余生风险不属于高危的个体,应考虑结合风险增强因素决定干预措施。

二维用防⅛超育危人与度堂过X2次户■ASCVD •忤城发生过1次尸亶ASCvD 事件.且合并*2个高危隙因・r®ASCVD ・华ACSAjetVl 年);<2>既往心肌便死病史(除上JtMS 以升). ⑶堂ID 性的卒中更:川有行族的MIfWallr 病变.ιut 稚受过血或■建或鱼般高危险困,Il)LDL-C■1£mmol/L .再次鬟生尸重第ASevD .件. (2)单发"心出I 劣<55岁,女(65岁I 0)«*nARiSMAfi<*«LDL-C»49πvno ∣∕L] 网及住*CABG 或Ra 史 ⑸■碌病16)高而后 (7)CKD3-4期 I8)⅞U8极高电人目不有含ISK 触标;t 的M 他ASCvDe«1ASCVD 砧除粥秆硬化饯心射置残胸ACS *性冠脉爵合及LDL-C 依密ItIS 金白的WiieABG 冠状动鞋畀路移植京POH 座记状动酷介入治"TCSRBfiBSICKDIfttIIKffHDL-C 离由ItMi 管台窜国BTBMl 体■指触ImmHg«0133kPa 。

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要点

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要点

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要点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已在线发表。

本指南是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订版)》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新公布的研究数据制定而成的,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血脂异常防治的主要的纲领性文件。

现将新指南的要点汇总如下:一、关于血脂干预靶点及管理1)LDL-C 作为ASCVD 风险干预的首要靶点;2)非HDL-C作为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高TG、极低LDL-C 患者ASCVD 风险干预的靶点;3)ApoB作为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高TG、极低LDL-C患者ASCVD风险干预的次要靶点;4)高TG作为LDL-C达标后ASCVD高危患者管理指标;5)高Lp(a)作为ASCVD高危患者的管理指标;6)不推荐HDL-C作为干预靶点。

二、降脂治疗目标值根据患者ASCVD危险分层确定LDL-C的控制目标值。

1)低危患者:LDL-C<3.4 mmol/L;2)中、高危患者:LDL-C<2.6 mmol/L;3)极高危患者:LDL-C<1.8 mmol/L且较基线降低幅度>50%;4)超高危患者:LDL-C<1.4 mmol/L且较基线降低幅度>50%。

三、降脂达标的策略1)生活方式干预是降脂治疗的基础;2)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作为降脂达标的起始治疗;3)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LDL-C不能达标者,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治疗;4)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LDL-C仍不能达标者,联合PCSK9抑制剂;5)基线LDL-C 水平较高且预计他汀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难以达标的超高危患者可直接启动他汀联合PCSK9抑制剂治疗;6)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应考虑使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PCSK9抑制剂。

四、高甘油三酯的管理1)TG>5.6 mmol/L 时,可采用贝特类药物、高纯度ω-3 脂肪酸或烟酸类药物治疗,减少胰腺炎风险;2)ASCVD 患者及高危人群接受中等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如TG>2.3mmol/L,应考虑给予大剂量IPE(2 g,每日2 次)以降低ASCVD 风险;3)ASCVD 患者及高危人群接受中等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如TG>2.3 mmol/L,可给予高纯度ω-3 脂肪酸或非诺贝特、苯扎贝特进一步降低ASCVD风险。

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29
他汀类药物能使LDL-C降低18%~55%, HDL-C升高5%~15%,TG降低7%~30%。当前认 为,使用他汀类药物应使LDL-C至少降低30% ~40%,要达到此幅度所需各他汀类药物剂量
(标准剂量)分别为阿托伐他汀10 mg/d 、洛伐他汀40 mg/d、普伐他汀40 mg/d、辛 伐他汀20~40 mg/d、氟伐他汀40~80 mg/d 、瑞舒伐他汀5~10 mg/d。另外,国产中药 血脂康胶囊含有多种天然他汀成分(主要是 洛伐他汀,常用剂量为0.6 g,2次/天,可使 LDL-C降低28.5%。
28
临床上供选用的调脂药物可分为他汀类 、贝特类、烟酸类、树脂类、胆固醇吸收抑 制剂和其他药物。他汀类能显著降低总胆固 醇(TC)、LDL-C和载脂蛋白B(apoB),也 降低总甘油三酯(TG)水平,轻度升高高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HDL-C)。此外,他汀类还可 能具有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可 能与冠心病事件减少有关。近二十年来临床 研究显示,他汀类是当前防治高胆固醇血症 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非常重要的药物。
常的防治工作2
1.血脂检测及临床意义
研究表明,血清总胆固醇(TC)或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 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 素之一。血脂异常对健康的损害主要
在心血管系统,会导致冠心病及其他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3
临床上血脂检测项目较多,基本项 目为TC、TG(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HDL-C)和LDL-C,对于任 何需要进行心血管危险评价和给予降 脂药物治疗的个体,都应进行此四项 血脂检测。其他血脂项目如apoA 、 apoB、Lp(a)等属于研究项目,不在 临床基本检测项目之列。
20
7.特殊人群的降脂临床试验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版.电子版本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版.电子版本
mmol/L(190 mg/dl) 且年龄在 40 岁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
• 符合上述(shàngshù)条件的极高危和高危人群不需要按危险因素个 数进行ASCVD 危险分层。
第十九页,共39页。
第二十页,共39页。

7 血脂异常治疗(zhìliáo)原则
• 1. 临床(lín chuánɡ)上应根据个体 ASCVD 危险程度, 决定是否启动药物调脂治疗
指南(zhǐnán)修订联合委员会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专家 (zhuānjiā)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
第二页,共39页。
中国(zhōnɡ ɡuó)成人血脂异常防治 指南
指南修订工作组成员(按拼音顺序 ): 陈 红 陈伟伟 陈文祥 董吁钢 高润霖 高 炜 高 妍 葛均波 韩雅玲 胡大一 霍 勇 纪立农 贾国良 贾伟平 李光伟 李建军 李向平 李小鹰 李 莹 李 勇 廖玉华 刘 静 刘梅林 陆国平 陆菊明 陆宗良 马冠生 马 虹 宁 光 宁田海 潘柏申 潘长玉 彭道泉 沈卫峰 王拥军 王增武 吴学思 武阳(wǔ yánɡ)丰 徐成斌 鄢 盛恺 严晓伟 杨晓光 叶 平 游 凯 曾定尹 曾正陪 詹思延 张 运 赵 冬 赵水平
• 1. 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 • 抑制肝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加速 LDL 分解代
谢或减少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
• 包括(bāokuò)他汀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普罗 布考、胆酸螯合剂及其他调脂药(脂必泰、多廿烷 醇)等
第二十七页,共39页。
• (1)他汀类药物 • 在人类 ASCVD 防治史上具有(jùyǒu)里程碑式的意义 • 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和ASCVD 患者

血脂异常防治指南ppt课件

血脂异常防治指南ppt课件

其他非药物手段如饮食调整等
饮食调整
饮食调整是血脂异常防治的基础 措施之一。患者应该遵循低脂肪、 低胆固醇、高纤维的饮食原则, 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
等健康食品。
增加体育锻炼
适量的体育锻炼能够消耗体内多 余的脂肪,提高身体代谢水平, 对血脂异常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
01 血脂异常概述
01 血脂异常概述
定义与分类
血脂异常定义
指血浆中脂质量和质的异常,通 常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 三酯升高,俗称高脂血症。
血脂异常分类
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血脂异常 和继发性血脂异常;根据临床表 现可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 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等。
定义与分类
血脂异常定义
醇水平。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原则
01
02
03
04
根据患者血脂异常类型 及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
考虑患者年龄、性别、 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体 化治疗方案。
对于严重血脂异常或单 一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 患者,可考虑联合用药。
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 脂水平,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原则
01
02
03
以降低血脂水平并改善心血管健康。
02
药物治疗与教育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介绍适用的降脂药物,解释药物的作用机制、用
法用量及可能的不良反应。同时,教育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的重要性。
03
定期随访与监测
强调定期随访的重要性,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向患者解释血脂监测
的频率和意义,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引导患者积极参与治疗过程
家属监督药物治疗
教育家属如何监督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包括提醒患者按时服药、观察不良反应等,以确 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等危症
非冠心病者10年内发生主要冠脉事件的危险 与已患冠心病者同等,新发和复发缺血性心血管 病事件的危险>15%
极高危仅包括
心血管疾病+ 1)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 2)糖尿病
血脂防治指南
冠心病的分类及危险分层
• 极高危:急性冠脉综合症
– 不稳定性心绞痛 – 急性心肌梗死
• 高危:稳定型冠心病
– 稳定性心绞痛 – 陈旧性心肌梗死
– 有客观证据的隐匿性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
– 冠脉介入及冠脉手术后患者。
血脂防治指南
肌梗死时<55岁,一级女性亲属发病时<65岁) • 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 • 男性
本还指 包南 括用 以于 上评 具价 有心 独血 立管 作病 用综的合主危要险危的险血因因脂素素防除。治指血南脂异常外
血脂异常危险分层
危险分层
TC200-239mg/dl或 TC240mg/dl或 LDL-C120-159mg/dl LDL-C 160mg/dl
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 • 有皮肤黄色瘤者; • 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 其他可考虑作为血脂检查的对象:
– 40岁以上男性; – 绝经期后女性。 血脂防治指南
血脂分层切点建议
合适范围 边缘升高 升高 减低
血脂项目 (mg/dL)
TC LDL-C
<200 <130 200-239 130-159
无高血压且其他危 低危(<2.5%) 险因素*数<3
低危(<5%)
高血压,或其他危险 低危(<5%) 因素数3
中危(5-10%)
高血压且其他危险 中危(5-10%) 因素*数 1
冠心病及其等危症 高危(>10%)
高危(10-15%) 极高危(>15%)
*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低HDL-C、肥胖 危险:括号内百分数指1名50岁人今后10年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病的绝对危险
2006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要点解读
血脂防治指南
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产生背景
• 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率 正在升高
• 血脂异常控制状况都远没有达到要求
– 血脂控制的达标率只有26.5%, – 冠心病患者的达标率仅16.6%
• 中国人群血清脂质水平和异常率明显差异于西 方人群
• 制定中国特色的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条件成熟
240 160
HDL-C TG
<150 150-199 60 >200 <40
注:HDL <40(1.0mmol) 为降低
血脂分层切点比较(中国)
血脂项目 (mg/dL)
合适范围
正常 边缘升高 升高 减低
TC LDL-C HDL-C TG
<200 <200
<120 <120
201-219 201-239
管病易患人群 • 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一次空腹血
脂。 • 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
定血脂。 • 因缺血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在入院时
或24小时内检测血脂。
血脂防治指南
血脂检查的重点人群
• 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 病者;
• 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 • 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
– 对于任何需要进行心血管危险性评价和给予 降脂药物治疗的个体,都应进行这四项检测
• 其他检测项目
– 非HDL-C – 小而密的LDL – 脂蛋白(a) – 载脂蛋白AI – 载脂蛋白B
血脂防治指南
血脂异常的检出
• 建议一般人群进行健康体检(包括血脂测定) • 应该包括前来医院就诊的所有血脂异常和心血
240 240
<120 <100 100-129 120-159 130-159 160 9
极高
血脂19防0治指南
60
150
60
<150 中国
美国
40
150-199 >200 >200
<40 <40
心血管病综合危险的定义
• 危险因素的数目和严重程度共同决定了个体 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程度,称之为多重危险 因素的综合危险
血脂防治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学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
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
(按姓氏笔划排序)
方 圻 宁田海 叶 平 陈在嘉 吴 宁 陆宗良 李健斋 周北凡 赵 冬 赵水平 武阳丰 诸骏仁 胡大一 龚兰生 高润霖 徐成斌 姜永茂 游 凯
血脂防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项坤三 贾伟平 陈家伦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根据心血管病发病的综合危险大 小来决定干预的强度是国内外相关 指南所共同采纳的原则
血脂防治指南
个体化调脂的基本概念
• 建议按照
– 有无冠心病及其等危症 – 有无高血压 – 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多少
– 结合血脂水平 • 综合评估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 • 将人群进行危险性高低分类 • 用于指导临床开展血脂异常的干预
李光伟 曾正陪 潘长玉
中华医学会医学检验学分会
鄢盛恺 陈文祥 潘伯申
血脂防治指南
目录
2006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产生 新指南的要点 新指南的依据 难点解析
血脂防治指南
新指南的要点
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检测 血脂分层切点 血脂异常危险分层方案 开始治疗标准值及治疗目标值
血脂防治指南
血脂检测项目
• 基本检测项目:TC,TG,HDL-C,LDL-C
220 240
120-139 120-159 140 160
血脂防治指南
>40
150
60
<150 1997
40
2005
150-199 >150 >200
<35 <40
血脂分层切点比较
血脂项目 (mg/dL)
TC LDL-C HDL-C TG
合适范围
正常 边缘升高 升高 减低
<200 <200
201-239 201-239
• 用“缺血性心血管病”(冠心病和缺血性脑 卒中)危险来反映血脂异常及其他心血管病 主要危险因素的综合致病危险
血脂防治指南
“综合危险”的含义
– 指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所导致同一 疾病的危险总和,
– 指多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本指南 仅包括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 病危险总和。
血脂防治指南
根据危险分层个体化调脂 是基本原则
血脂防治指南
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
• 高血压(BP≥140/90mmHg或接受降压药物治疗) • 吸烟 •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HDL-C<40mg/dl) • 肥胖(BMI≥28Kg/m2)或中心性肥胖(腰围:男性
≥95cm,女性≥90cm) • 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男性亲属发生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