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二节 工业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工业》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工业》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工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工业》教材,主要介绍了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特点。

内容包括:工业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我国工业的现状及特点,工业布局的原则及实例,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等。

本节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的发展情况,培养学生对工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工业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对工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特点等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的发展情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掌握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特点,了解工业布局的原则及实例,认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工业布局的原则及实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工业发展的关注,提高学生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工业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特点。

3.工业布局的原则及实例。

4.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五. 教学方法1.地图分析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工业布局的原则及实例。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对工业发展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3.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我国工业的发展成就,引出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介绍工业的概念、分类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工业的基本知识。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工业教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工业教案(新版)湘教版
3.工业发展的案例分析
-某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工业发展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4.工业发展的趋势和挑战
-工业升级和转型:从传统工业向高技术产业转变
-绿色工业:工业发展与环境可持续性的平衡
-全球化:工业发展的国际化和国际合作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1)阅读材料: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深入了解中国工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课堂
-提问:教师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工业发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观察: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测试:教师通过组织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工业发展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不同地区工业发展的差异等概念感到困惑。此外,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地理环境相结合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分析工业布局和影响因素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如市场、交通、劳动力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疑问,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师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学工业发展这一章节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便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观察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我发现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工业案例,让学生了解工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工业区,让学生分析其工业布局的原因和特点,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本地区的工业布局。

2022化学第7章化学反应的速率限度与方向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工业合成氨教案

2022化学第7章化学反应的速率限度与方向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工业合成氨教案

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工业合成氨考纲定位要点网络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2.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4.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知识梳理1.可逆反应[辨易错](1)2H2+O22H2O为可逆反应。

(2)Pb+PbO2+2H2SO42PbSO4+2H2O为可逆反应.(3)2 mol SO2和2 mol O2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2SO2(g)+O2(g)2SO3(g),平衡时的O2物质的物质的量为1 mol。

()[答案](1)×(2)×(3)×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2)建立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

反应过程如下:以上过程可用如图表示:;若开始加入生成物,从逆反应建立平衡,则v.t图像为.因此,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可以从正反应建立,也可以从逆反应方向建立,也可以从正、逆两反应方向同时建立,即平衡建立与反应途径无关。

(3)特征注意:化学平衡状态的两种标志错误![辨易错](1)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浓度不变,反应停止.(2)从正反应建立平衡的过程中,平衡前v正大于v逆。

(3)对于N2(g)+3H2(g)2NH3(g)反应,当v正(N2)=v逆(NH3)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 (4)在相同温度下,相同容器(恒容)发生2SO2(g)+O2(g)2SO3(g)反应,当分别向容器中充入2 mol SO2、1 mol O2与2 mol SO3平衡时,c(SO2)相同。

()(5)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

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工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和对工业发展的影响;3.理解工业区位的变化原因和对工业经济的影响。

二、学习内容1. 工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作用工业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各种因素,包括市场因素、交通运输因素、资源因素、环境因素、政策因素等。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工业区位的选择。

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合适的工业区位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率;其次,理性的工业区位选址可以提高工业集聚效应,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2. 工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和对工业发展的影响(1)市场因素市场因素是制约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工业企业需要考虑市场需求,选择与市场接近的地点建厂。

城市周边的地区通常因为市场相对较好而吸引工业企业。

市场因素对工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促进工业企业的销售,提高企业的收益;二是推动区域间贸易的开展,促进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三是提高城市的人均收入水平,促进城市的发展。

(2)交通运输因素交通运输因素包括交通一般条件和交通的便利程度。

工业企业需要有质量好、成本低的物流服务,所以交通运输因素对工业区位的选择非常重要。

例如在铁路干线或国家高速公路较为便利的地方建厂,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交通运输因素对工业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优质的交通服务可以缩短市场时间,增加交流与合作的可能性;二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三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扩大市场规模。

(3)资源因素资源因素主要指水、电、油、气、矿产等各种资源。

工业企业需要依托各种资源开发生产,并根据资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工业区位。

资源因素对工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合理的资源开发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企业利润;二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的繁荣;三是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区域绿色发展。

2022年湘教版地理《第二节 工业》精品教案

2022年湘教版地理《第二节 工业》精品教案

第二节工业知识目标1、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2、了解建国以来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较快, 门类较齐全, 布局日趋合理. 认识新中国工业开展的巨大成就, 增强民族自豪感, 树立民族自信心.3、学会运用示意图、统计图以及其他图表资料来分析和总结我国工业的开展状况及其分布情况.4、了解根底工业的概念, 并掌握重要根底工业――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纺织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5.了解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开展现状.6、掌握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教学难点能够通过阅读有关地图, 比拟新中国成立前后主要工业中心的变化, 说明我国工业分布的变化.教学重点1.运用有关地图说明建国以来我国工业布局的变化.2.掌握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教学过程〔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农业, 今天我们学习国民经济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或者说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工业, 我们了解一下工业的根本类别、特点, 我国工业50年来的开展及前景.〔板〕第二节工业〔板〕一、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讨论〕工业的作用〔小结〕〔1〕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开展水平.〔2〕工业生产的一些产品是现代农业所不可缺少的, 而一些农产品也需要工业的加工才能为我们所利用.〔3〕显然, 对于交通和国防建设来说, 其现代化水平同样取决于工业开展水平. 因此,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板〕二、我国工业的开展〔问〕〔1〕从1978年到2000年, 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速度怎样?〔较快〕其中增长倍数最大的是什么?〔彩电〕〔2〕从这组数据的变化中, 你可得到什么结论?〔近几十年来我国工业迅速开展, 尤其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业开展迅速, 如彩电、化纤〕〔自读〕教材11页的正文〔问〕〔1〕旧中国我国工业布局有什么特点?重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什么地区?轻纺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城市?〔2〕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的工业分布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小结〕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工业迅速开展, 工业产值突飞猛进, 工业部门由少到多, 并最终形成了独立的、门类比拟齐全的工业体系. 现在我国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 我国的工业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的根本需要, 而且许多工业产品大量出口. 工业中心大量增加, 遍布全国各省区;工业开展由沿海指向内地;在一些工业集中分布的地区形成区域性工业基地. 工业分布的这种变化, 在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根底上, 促进了全国工业的开展, 由沿海到内地, 由城市到农村, 使我国的工业布局日趋合理.〔承转〕在工业各部门中, 哪些部门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平安以及人民生活最为密切?〔能源、钢铁、机械、纺织等〕〔板〕三、能源工业分布〔问〕〔1〕大家知道什么是能源吗?〔2〕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需不需要能源呢?请举例说明〔3〕你知道哪些能源类型呢?〔讨论〕根据你的所见所闻, 谈谈你对开发“小煤窑〞的看法?〔问〕我国南方的煤炭资源和油、气资源丰富吗?〔不丰富〕那么, 南方的能源开发应以什么能源为主呢?〔水能〕我国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河流?为什么这些河流的上游多水能?〔这些河流的上游多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 落差大, 水流急. 〕〔板〕四、钢铁工业分布分析钢铁工业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分布较为广泛, 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较为集中〕〔练习〕14页活动题〔板〕五、机械工业分布〔问〕你们知道哪些产品是由机械工业制造的吗?从过去到现在, 我国的机械工业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板〕六、纺织工业分布〔读图〕找出我国主要的纺织工业基地或纺织工业中心〔2〕结合中国局部经济作物分布图思考, 我国主要棉纺织工业基地与产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接近棉花产地〕〔问〕大家知道自己所穿的衣服是由什么原料通过再加工制成的吗?〔棉、毛、麻、丝、化纤等〕〔板〕第三节高技术产业一、高技术产业的开展1.设问:同学们, 高技术产业是如此神奇, 如此独具魅力. 你们知道哪些高科技产业部门呢?〔学生会答出多种, 教师略作总结, 使学生对主要高技术产业部门有个大致的了解. 〕2.讨论:〔1〕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开展中所起的作用?举实例说明. 〔2〕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高技术产品, 它们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什么影响?3.布置学生从媒体上搜集有关材料, 了解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开展概况. 然后举行一次小型讨论会或出一期墙报.〔板〕二、高技术产业的分布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正文局部. 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当前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带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其形成原因是什么?〔2〕将来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区将呈现什么样的开展趋势?在地域上将有什么样的分布特点?2.学生读“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图, 了解我国一些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了解居住地是否有高新技术开发区, 如果有, 分析其形成和开展的条件有哪些?3.出示材料: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我国举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热潮, 不仅大中城市规划建设一个个规模大小不等的高新技术开发区, 不少乡镇也圈起了一片片土地, 作好了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前期工作. 假设干年过去了, 有些高新技术开发区生产红红火火, 一片繁荣景象, 而有些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土地上却杂草丛生, 一片荒凉景象. 就这一现象,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学反思通过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农业后, 来引入我们学习的工业, 国民经济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或者说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工业, 我们这节课就是来了解一下工业的根本类别、特点, 我国工业50年来的开展及前景.当然我在这里也设计了一个问题环节, 那就是工业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学了解到了以下的几个方面:〔1〕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开展水平〔2〕工业生产的一些产品是现代农业所不可缺少的, 而一些农产品也需要工业的加工才能为我们所利用〔3〕显然, 对于交通和国防建设来说, 其现代化水平同样取决于工业开展水平. 因此,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工业各部门中, 哪些部门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平安以及人民生活最为密切?〔能源、钢铁、机械、纺织等〕接下来我们通过了解了工业的几大部门后, 着重了解工业需要各种能源, 那就是煤、铁、石油等能源.这节课我认为能够掀起高潮的局部, 就是让学生自己来谈根据所见所闻, 谈谈你对开发“小煤窑〞的看法?而这个问题学生有的在课下已经准备好了许多小煤窑发生的重大人员伤亡的事故, 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关注, 通过了课件也让学生看到了许多小煤窑事故的惨景, 学生看的是触目惊心, 无形中了解到了一种道德观念, 那就是人不能只图自己的利益, 而无视了国家和他们的整体利益, 所以这也对学生进行了一种道德教育.第四节法国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法国轮廓特点〕、定位能力〔临海和邻国、城市位置特点〕、判断能力〔河流流向和地势特征〕、归纳综合能力〔地形、气候与农业〕等教学难点:法国是一个文化和旅游大国.2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分别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地形特点、气候特点、资源特点、经济特点和区域开发方面的情况.新课导入:方案①:出示埃菲尔铁塔图片, 设问:“这是哪个国家的著名建筑?〞取一瓶法国造葡萄酒, 让学生看法语商标, 猜想:“这瓶葡萄酒是在哪个国家酿造的?〞创设情景, 让学生对法国有感性认识.方案②:逐步提示, 设计抢答题, 提示信息要注意由抽象逐渐过渡到具体.如:以下文字描述的是哪一个国家?a.它位于欧洲b.它的轮廓呈六边形.c.它三面临海, 三面临陆d.它境内某盆地小麦产量很高, 工业也集中兴旺e.它的发电量以核电为主f.它艺术景观众多, 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g.埃菲尔铁塔是其首都的象征h.它的首都是巴黎方案③:由小故事引人. 如拿破仑的故事、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战例敦刻尔克大撤退和诺曼底登陆等, 要求选择与法国有关联的故事.学习新课:一、“欧洲的经济大国〞局部, 可采取以下方案和步骤:法国概况局部:领土包括欧洲大陆局部和科西嘉岛, 面积是欧洲仅次于俄罗斯、乌克兰的第三大国, 首都巴黎位于巴黎盆地塞纳河畔.在图8-30上找到法国最高点勃朗峰, 观察塞纳河和卢瓦尔河的流向, 引导学生判断出法国地势地形特点:东南高, 西北低, 平原丘陵面积广.法国农业局部:方案①:1.自行设计“法国小麦种植区和葡萄种植区分布图〞, 引导学生归纳其分布特点:小麦主要分布在巴黎盆地和卢瓦尔平原, 葡萄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2.设问:小麦和葡萄分布在该地区的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从教材中寻找答案.3.教师小结法国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 巴黎盆地是欧洲重要的小麦产区;法国葡萄酒虽价格昂贵, 但畅销世界各地.方案②:1.出示七年级上册的“世界的气候类型图〞, 找出温带海洋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范围.2.依据教材和下表提供的两种气候资料统计数据制成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 与气候分布区域相对应.3.引导学生分析气候特征.巴黎盆地和卢瓦尔平原为温带海洋气候:冬季温和, 夏季凉爽, 气温年较差小, 雨日多, 日照少. 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炎热枯燥.4.简单说明小麦和葡萄种植所需要的气候条件:巴黎盆地土地肥沃, 地势平坦, 冬季气候温和, 适宜种植小麦;而降水适中, 日照充足, 在具有温暖、枯燥或炎热漫长的夏季及温凉冬季的地区, 最适宜葡萄的种植. 将小麦和葡萄与气候区—一对应, 归纳它们的分布特点与气候的关系.5.小结法国小麦和葡萄酒的生产情况. 此方案较适合根底较好或学生素质较高的学校选用.二、法国工业局部:1.介绍法国洛林高原的煤、铁矿产资源, 可简单介绍其临海型钢铁企业敦刻尔克和福斯.2.介绍法国最大的汽车公司雷诺汽车公司和法国生产的“空中客车〞宽体客机是世界最先进的客机之一.3.介绍法国发电量中核电比重为世界之冠, 核电站数量和核电装机容量均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本局部教材可提供应学生的有关数据:①法国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日、德, 居第四位.②法国进出口贸易额仅次于美、德、日, 居第四位.③法国谷物产量次于中、美、俄、印, 居第五位, 农产品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是世界上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④法国是世界上第四工业大国.⑤法国航空和字航工业、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⑥法国是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煤炭进口国.⑦法国95%的水能资源已充分开发利用.⑧法国汽车制造仅次于日、美、德, 居第四位.⑨法国葡萄产量仅次于意大利, 居第二位. 法国葡萄酒产量居世界首位.小结:领土包括欧洲大陆局部和科西嘉岛, 面积是欧洲仅次于俄罗斯、乌克兰的第三大国, 首都巴黎位于巴黎盆地塞纳河畔. 东南高, 西北低, 平原丘陵面积广. 小麦主要分布在巴黎盆地和卢瓦尔平原, 葡萄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 法国洛林高原的煤、铁矿产资源, 可简单介绍其临海型钢铁企业敦刻尔克和福斯. 法国最大的汽车公司雷诺汽车公司和法国生产的“空中客车〞宽体客机是世界最先进的客机之一.。

XJ湘教版 初二八年级地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全章 分课时)

XJ湘教版 初二八年级地理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全章 分课时)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4、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牧品种。

教学难点主要农业区与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重点1、主要农作物的分布;2、我国主要牧区的分布和主要的优良畜种。

新课教学新课导人:方案①: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我们每天喝的牛奶,吃的米饭、蔬菜、瓜果、鱼肉,穿戴的衣帽,都是由哪一个产业生产的或由哪一个产业提供原料?(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农业。

)对,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我国的“农业”。

方案②: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

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

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

你们知道什么是农业吗?你们又了解多少有关农业的知识呢?方案③:同学们,如果让你一个星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你会怎样?(学生会有各种回答,只要基本相符,都要肯定。

)但是你们是否知道,在非洲,还有不少的居民长期处在饥饿之中,甚至死于饥饿。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农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

)在屏幕上展示出课本中将农业含义分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1)狭义的农业是指什么?(2)广义的农业包括哪些生产部门?(3)农业的五个部门各生产哪些主要产品?设问;以下活动,哪些属于农业生产活动:A.上山打野兔;B.野外采蘑菇;C.水塘养鱼(答案为C)让学生齐声朗读“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这段阅读材料。

提问:读了这段文章之后,你对中国农业有什么认识?讲述“我国农业的发展”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问:我国农业是在汁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让学生观看一段旧中国农民逃荒讨米的录像资料,不要很长,一分钟左右。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持续协调发展工业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试题教案.docx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持续协调发展工业学案(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试题教案.docx

第四章第二节持续协调发展工业(1课时)【学习目标】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生产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Z间的关系;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重点难点】我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中心【学法指导】阅读并熟悉教材82-85页,完成自主检测,并将知识重点勾画出來。

C.为适应商晶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山西能源基地,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等都是扩建起來的工业基地 读“我国主要工业区分布图”回答(6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图表示的工业带名称为 (沿河、沿海铁路沿线) 工业带(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字②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区;③表示 工业 区。

(3) _________________ ①工业区以 (轻、重)工业为主。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工业区位于 省(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字母A 表示的工业城市是 o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1、学习收获:2、需要注意的问题:【课后训练,巩固拓展】 助学读物练习题。

学牛在复 习巩固知 识后独立 思考完成 练习、做到 准确第四章第二节持续协调发展工业(2课时)【学习目标】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能用图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特点 【重点难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特点及原因 【学法指导】阅读并熟悉教材92—96页,完成自主检测,并将知识重点勾画出来。

导 学 过 程【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2、自主检测: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 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上的新兴产业,是以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 ___________ 含量很高。

高中必修第二册《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第二册《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中必修第⼆册《第⼆节⼯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第⼆节⼯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从两个⽅⾯分析了⼯业区位因素。

⼀、⼯业区位因素:先从⼯业⽣产⼀般过程开始,然后是⼯业区位因素列举及分析,最后通过“分析顺德家具产业集聚与专业化⽣产的优势”的活动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教材先从科学技术进步对区位因素产⽣的影响进⾏概述,然后分析原料、信息、市场、运输等变化如何对⼯业区位产⽣影响,说明区位因素的变化及之间的联系,最后通过活动“以⾸钢搬迁为例,说明⼯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教学⽬标与核⼼素养】【教学⽬标】1、掌握影响⼯业的区位因素及⼯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2、⼯业区位因素变化对⼯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核⼼素养】1、综合思维:结合图⽂材料,掌握影响⼯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2、区域认知:结合区域资料,运⽤⼯业区位理论,能分析⼯业区位选择的具体原因。

3、地理实践⼒:通过调查本地区的⼯业发展情况,分析其合理布局的原因。

4、⼈地协调观:分析合理布局⼯业,减轻⼯业“三废”对环境的影响,保护⽣态环境。

【教学重难点】1、影响⼯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运⽤⼯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进⾏合理的区位选择。

【教学课时】2个课时【教学过程】第⼀课时【导⼊新课】材料导⼊: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四⼤汽车集团之⼀,中国品牌500强,总部位于华中地区最⼤城市武汉,其前⾝是1969年始建于湖北武当⼭北麓⼗堰市的“第⼆汽车制造⼚”,经过五⼗年的建设,已陆续建成了⼗堰、襄阳、武汉、⼴州四⼤基地。

1969年,根据政府决策,某汽车公司⼯⼚选址在湖北武当⼭北麓的⼗堰市。

2006年,公司总部迁往武汉(下图为汽车⽣产线),他为什么将总部迁往武汉呢?让我们通过本节的学习来⼀起探讨这个问题。

【新课讲授】⼀、⼯业区位因素1、⼯业⽣产的⼀般过程:在⼯⼚⾥,劳动⼒(⼯⼈、技术员等)利⽤动⼒(燃料、电能)和机械设备,将原料制成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工业
知识目标
1、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2、了解建国以来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较快,门类较齐全,布局日趋合理。

认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3、学会运用示意图、统计图以及其他图表资料来分析和总结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分布情况。

4、了解基础工业的概念,并掌握重要基础工业――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纺织工业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5.了解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6、掌握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阅读有关地图,比较新中国成立前后主要工业中心的变化,说明我国工业分布的变化。

教学重点
1.运用有关地图说明建国以来我国工业布局的变化。

2.掌握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农业,今天我们学习国民经济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或者说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工业,我们了解一下工业的基本类别、特点,我国工业50年来的发展及前景。

(板)第二节工业
(板)一、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讨论)工业的作用
(小结)(1)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业发展水平。

(2)工业生产的一些产品是现代农业所不可缺少的,而一些农产品也需要工业的加工才能为我们所利用。

(3)显然,对于交通和国防建设来说,其现代化水平同样取决于工业发展水平。

因此,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板)二、我国工业的发展
(问)(1)从1978年到2000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速度怎样?(较快)其中增长倍数最大的是什么?(彩电)
(2)从这组数据的变化中,你可得到什么结论?(近几十年来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尤其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业发展迅速,如彩电、化纤)
(自读)教材11页的正文
(问)(1)旧中国我国工业布局有什么特点?重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什么地区?轻纺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城市?(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工业分布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小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工业产值突飞猛进,工业部门由少到多,并最终形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现在我国已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我国的工业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的基本需要,而且许多工业产品大量出口。

工业中心大量增加,遍布全国各省区;工业发展由沿海指向内地;在一些工业集中分布的地区形成区域性工业基地。

工业分布的这种变化,在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基础上,促进了全国工业的发展,由沿海到内地,由城市到农村,使我国的工业布局日趋合理。

(承转)在工业各部门中,哪些部门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安全以及人民生活最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