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知识点精讲精练
专题01 字音字形(原卷版)-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精讲精练

【精讲知识点1】拼音与标调规那么1.拼音规那么b、p、m、f与o亲,一般不与e相拼;i、u后边有元音,i、u改写成y、w;i、u后边无元音,i前加y,u前加w;j、q、x,三兄弟,跟ü相拼把点去。
2.标调规那么先标a、o、e,再标i、u、ü。
i、u并排标在后。
i上标调把点抹,轻声不标咱空着。
【精讲知识点2】汉字类不1.同音字读音一样的一组字叫作同音字。
同音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读音一样,字形相似,比如:“潦〞“燎〞“撩〞“嘹〞等。
对于这类同音字。
另一种是读音一样,字形差异,比如:“兽〞跟“授〞“狩〞“售〞“痩〞等。
2.形近字形体临近的字叫形近字,比如:“慨〞“概〞“溉〞,“胄〞“胃〞等。
对这些形近字,我们必须仔细辨别,透彻地理解字义。
对于形近字,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辨别。
〔1〕笔画差异,如“戍〞跟“戌〞。
〔2〕笔画一样,结构安排差异。
如“已〞跟“巳〞。
〔3〕笔画数差异,如“候〞“侯〞。
〔4〕部首偏旁差异,如“辍〞“啜〞。
3.多音多义字字形一样,字音、字义纷歧样的字叫作多音多义字。
一般话里常用的多音多义字有三四百个,它们字形一样,读音跟意思、用法却差异,必须仔细辨别,按照上下文揣摩操纵。
比如:“参〞〔cān、cēn、shēn〕,“跟〞〔hé、hè、hú、huó、huò〕等。
【典例精析技法点拨】考点一字音的辨识【典例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好精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训诫.(jiè) 告罄.〔qìng〕订正..〔dīng〕混为一谈....〔hùn〕B.荫蔽..〔yīn〕足踝.(huái) 顽固〔yòu〕恪.失落职守(gé)C.诘.难〔jié〕绰号....〔jiăo〕..〔chuò〕拾.级〔shè〕装模作样D.筵.席〔yán〕雕镂.〔lòu〕掺.杂〔cān〕忘恩负义〔è〕技法点拨:形成字音误读的情况素日有多音字误读、形近音异字误读、半边字误读、习惯性误读等,如“典例1〞中的A项中的“dìng〞误读成“dīng〞跟D项中的“chān〞误读成“cān〞都属于习惯上误读;B项中的“kè〞误读成“gé〞属于形近音异字误读;B项中的“niù〞误读成“yòu〞属于半边字误读;D项“wù〞误读为“è〞属于多音字误读。
最新中考语文古诗词考点精讲精练知识梳理之描绘画面(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2023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考点精讲精练(全国通用)解析版考点07 知识梳理之描写画面一.(2022·广西柳州·八年级期中)古诗词鉴赏,完成问题。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描绘出来。
2.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远远望去,夕阳笼罩下,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2.尾联运用典故,直抒胸臆,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
【详解】1.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绘。
解答此题需结合诗句赏析。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意思是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结合全诗的内容,从“薄暮”“落晖”等词可想象到,这是一个秋高气爽的黄昏,诗人居高远望,看到夕阳笼罩下得树木、山景笼罩着一层金光。
本题加上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即可。
2.本题考查诗人的思想感情。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意思是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借用典故“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因此可知,尾联借典故直抒胸臆,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
二.(2022·甘肃武威·八年级期末)古诗词鉴赏。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颔联所描绘的画面。
3.尾联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这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赞美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
2.号角声在秋天的天空中回荡,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2023年中考语文说明文知识点精讲精练

2023年中考语文说明文知识点精讲精练重新认识维生素“K氏家族”①先说维生素K,其基本生理功能是作为gamma-羧化作用的辅酶,与凝血功能相关。
要实现凝血,必须先把凝血的前体物质进行gamma-羧化,这就需要维生素K的帮助。
当患者皮肤容易青紫时,医生往往会开出维生素K药品。
②然而,人体中需要维生素K帮忙的重要物质,并不仅仅是凝血酶原。
比如说,骨钙素是把钙搬运到骨胶原蛋白网络上的关键物质。
如果缺了它,就算吃再多的钙,就算维生素D十分充足,骨骼也不能钙化。
而骨钙素前体就需要维生素K来活化。
所以,有些新版的补钙产品中,不仅含有钙和维生素D,而且还添加了维生素K。
除此之外,维生素K还与心血管健康相关,目前研究认为:一是激活某些基质蛋白质,把血管中的钙离子收集起来运走,避免血管的钙化;二是降低炎症反应。
可见,吃够维生素K对预防动脉硬化是很有帮助的。
③再说维生素K1,因以往多宣传维生素K2(主要存在于发酵豆类食物)而被忽略了,化学名叶绿醌kūn,富含于深绿叶菜中,或许正是显得不那么稀缺,才失去了被当成昂贵保健品开发的潜力;相反富含维生素K2的纳豆、豆豉之类,日常饮食中吃得少,就显得高大上,颇受企业界青睐,大力开发相关保健品。
叶绿醌与叶绿素只一字之差,顾名思义,维生素K1(叶绿醌)的含量和叶绿素的含量有很大的相关性。
④除了菠菜以富含维生素K而著称之外,还有红薯叶、南瓜尖、丝瓜尖、空心菜等等,只要见深绿叶,都是不错的维生素K1来源。
比如圆白菜和大白菜,外层的绿叶含量高一点,中间的黄白色叶片含量就低了……可以这么理解,颜色越绿的蔬菜,叶绿素含量越高,维生素K1的含量通常也会越高。
⑤一日三餐要科学对待绿叶菜。
维生素K是脂溶性维生素,在日常蒸煮烹调中损失率不太高,吃焯烫过的菠菜,吃麻辣烫,都不妨碍获得这种营养成分。
绿叶菜的好处,何止维生素K,其中叶酸特别丰富,维生素B2和维生素C也不少,钾、镁、钙、类黄酮、叶黄素、胡萝卜素等各类营养素和保健成分含量都很高。
最新中考语文古诗词考点精讲精练知识梳理之古诗词情感(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2023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考点精讲精练(全国通用)解析版考点01 知识梳理之古诗词情感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怎样的情感?2. 这首诗中的“秋色”应该理解为绚烂的景象还是肃杀的景象?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赞美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誓死报国的决心)。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诗人情感的分析。
解答时,要仔细审题,题干要求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怎样的情感,切不可理解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前三联写出战争的艰苦性和战争的惨烈,尾联借用典故表达了誓死报国的决心。
由此可知,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誓死报国的决心的赞美。
2.示例一:肃杀的景象。
从本诗中“霜重鼓寒声不起”一句看,此时天气已非常寒冷,可以想见当时的边塞应是草木凋零、一片萧条的肃杀景象。
示例二:绚烂的景象。
本诗多处使用描绘色彩的词语,形成一种浓墨重彩、雄浑悲壮的美,秋色的绚烂与整首诗画面风格一致。
示例三:两种理解都可以。
无论哪种理解都有助于表现战争的悲壮惨烈,绚烂的景象可与之形成强烈反差,肃杀的景象则可以从正面烘托。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判断“秋色”是绚烂的景象还是肃杀的景象,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从“霜重鼓寒声不起”一句,可以看出“秋色”可以是肃杀的景象;从“黑”“金”“燕脂”“紫”“红”等描绘色彩的词语,可以看出“秋色”也可以是绚烂的景象。
考生据此表达观点,恰切分析即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山秋色图①胡行简连山缥缈树槎牙②,江上西风雁影斜。
万迭③秋光无限好,画围偏在野人④家。
[注]①此诗为画作《江山秋色图》上的题诗。
②槎(chá)牙:形容树木错杂不齐貌。
③万迭:万重。
中考考点专项精讲精练 复句

中考考点专项精讲精练复句一、精讲篇《2020年龙东地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中对复句的考查要求:语法知识不考查概念术语,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能够辨别常见的复句类型。
考查题型多数以综合试题为主,少数为选择题,分值一般为1—2分,近几年中考出现的字音试题有:“选段中‘只要能静下心,沉住气,今天的舞台,你定会大放异彩’这句话属于复句”,“选择对下列复句类型判断正确的一项”,所以备考中只要学生能够熟识掌握常见复句的八种类型,并通过关联词语准确判断复句关系,即可得满分。
复句类型:易混淆的几种复句类型一、并列复句和选择复句。
这两种复句中的大部分句子容易区分,但也有容易混淆的情况。
并列复句中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表述的类型(常用的关联词有“不是……而是……”,“是……不是……”),有学生易混同于选择复句中的一种没有取舍的情况(常用的关联词为“不是……就是……”)。
例如“不是人们的社会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不少学生在判断其类型时,将它说成是选择复句。
如何辨别这两种情况的复句?首先可以从关联词入手。
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这两类复句的关联词进行比较(特别是比较其关联词的后部分),分析其异同点。
其次,可从句子表达的意义上来区别。
并列复句是为了鲜明地说明事情或事物的特点,意思往往是确定的;选择复句则列出两种不相容的可能,引人注意,意思是不确定的,要人们自己去确定取舍。
二、因果复句和并列复句。
虽然这两种复句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因果复句中表推论因果关系的情况(常用“既然……就……”来表示),有些学生易混同于并列复句中的“既……又……”的情况。
例如:“既然我们是学生,我们就要认真读好书。
”这个复句本来是因果复句,但有些学生判断为并列复句。
辨清这两种情况的方法有二:第一用换关联词法来判断,表推论的因果复句中的“既然……就……”可换成表一般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意思上不会有多大的变化;而并列复句却不能把“既……又……”换成“因为……所以……”;第二,用前后分句换位法来判断:前后分句不能换位的是因果复句,能换位意思不变的则是并列复句。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爱莲说》考点精讲精练(含答案)

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只 有 霜 中 败 叶 /零 落 难 堪 似/ 成 废 物 矣。
4.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1)【乙】文主要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 重点写了荷花的哪些特点。 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
(2)【乙】文与【甲】文的写作对象均为荷花, 都蕴含了作者对荷花的什么感情? 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9)花之隐.逸.者也
隐逸:__隐__居__避__世__。__这__里__是__说__菊__花__不__与__别__的__花___争__奇__斗艳
(10)陶后鲜.有闻 鲜:_少___
5.常见虚词
(1)之水予陆独草爱木莲之之..花出淤泥而结不构染助词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出淤泥而.不染 _表__转__折__,__却____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语__气__词_____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叹__词__,__表__示__感__慨_______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 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二、重点字词梳理 1.古今异义 (1)亭亭净植. 古义:_竖__立____ (2)宜.今义:适合,适当
2.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不蔓.不枝.
蔓:原意:藤蔓,在句中意思:__生__藤__蔓____
枝:原意:枝茎,在句中意思:___生__枝__茎____
3.一词多义 (1)清濯 香远 清.益 涟而 清.不妖清清澈芬
(4)濯.清涟.而不妖. 濯:__洗__
涟:水__波__
妖:艳__丽__
(5)中通.外直 (6)香远益.清 (7)亭.亭.净植
专题06 文学文化常识(解析版)—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精讲精练

【精讲知识点1】文学文化知识调查方法中考调查的方法一般是选择题、填空题。
近几多年中考常将文学文化知识与名著结合起来调查。
不论是哪种调查方法,其本质都离不开对对作家、作品、时期等的调查,只要我们往常注重对课内文章涉及的要紧文学文化知识的积压即可。
建议可按作者朝代〔国不〕、作品体裁、作品风格〔内容〕中分类拾掇。
留心操纵要紧作家、作品、时期、主题、人物笼统、艺术特点,留心积压风土着土偶情知识。
【精讲知识点2】文学文化知识的积压初中必操纵的文学文化知识有特不多,包括课内、课外、古代、近古代的相关文学文化知识。
这就需要我们专门准备一个文学文化知识积压本,停顿分类拾掇,往常不断加强识记。
可参照如下分类方法:一、文学知识〔一〕要紧体裁知识〔二〕要紧作家〔三〕古代要紧作品二、文化知识【典例精析技法点拨】考点一文学文化知识【典例1】以下文学文化知识说法精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A.《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大师〞,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B.刘禹锡的《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白丁〞指的是不学征询的人。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从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段有赋、比、兴。
D.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
如“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泰山的北面跟南面。
分析:A项中“《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泊桑〞有误,作者是法国的。
B项中“白丁〞指的是不功名的人。
D项中的“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有误,应改为“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技法点拨:偶尔,我们把单一的文学知识知识点都积压单方面了,在中考中也会出现难以辨别其中的正误的状况,以致失落分。
那么我们怎么样去应对呢?1.以课本为依托,抓住重点作家作品。
我们在往常的深造中就要关注课本中出现的相关作家的国籍、生活年代、代表作等。
如“典例1〞中的A项,构成差错的缘故是课本上出现的要紧作家作品知识中的国籍识记不硬朗。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考点精讲精练专项汇编 专题06 文学及文化常识(考点讲解)

专题06 文学及文化常识七年级上册【课内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1.春文学常识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2.济南的冬天文学常识老舍满族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3.四季的雨文学常识刘湛秋安徽省芜湖市人。
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4.古代诗歌四首文学常识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朝代)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三大诗人之一,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朝代)诗人,洛阳人。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朝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有“曲状元”之称。
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王实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而抑郁不得志,困窘潦倒。
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文学常识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当代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