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科技型中小企业筛选评价指标设计研究——以上海松江科技“小巨人”企业为例

科技型中小企业筛选评价指标设计研究——以上海松江科技“小巨人”企业为例
批 具 有 较 多 自 主 知 识 产 权 、 大 市 场 占 有 率 、 高 价 值 品 较 较
“ ” , 能简 单地 理解 为该 企 业 的规 模较 小 . 小 字 不 职工 人数 较少 , 更深 层 次 含义 , 该从 企业 生 命周 期 的 角度 进行 其 应
理 解 。 合前 人 研究 的结 果 , 般把 科 技“ 巨人 ” 业 的 综 一 小 企
小企 业 ,促进 上 海产 业 升级 与经 济增 长模 式转 变 意义 深
远。
扶 持 资金效 率 , 彻 全 国和上 海科 技 大会 的精 神 . 一 步 贯 进
推 动 科 技 型 中小 企 业 的 自主 创 新 ,提 高 企 业 核 心 竞 争 力 ,
1 科技 “ 巨人 "企 业 的 界 定 思 考 小
概 括来 看 , 技 “ 巨人 ” 业 的 “ 技 ” 字 明确 定 科 小 企 科 二
义 了 该 企 业 首 先 必 须 是 科 技 型 的 , “ 主 创 新 ” பைடு நூலகம் 要 以 自 为
特征 的 ;巨 人”指 该 企业 是该 行 业 或某 个行 业 的 细分 市 “ 场 中 占有 率 较高 , 品牌价 值 较大 , 营业 额 和净 利 润能 够 在 全市 甚 至全 国名列 前 茅 的明 星企 业 :而 在定 义 中 出现 的
第2 卷 第5 6 期
2 0 年 3月 09



步 与 对

VO . . 1 26 No 5
S in e& Te h olg r grs n lc ce c c n o yP o e sa dPoiy
M a"2 0 l 09 .
科技型 中小企业筛选评 价指标设计研究

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标准

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标准

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标准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标准一、引言科技型中小企业(以下简称“科技企业”)是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具备独立的知识产权与技术成果,并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经济增长的中小企业。

科技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明确科技企业的认定标准,本文档将详细阐述科技企业认定的相关要求。

二、科技企业认定的条件⒈科技创新能力科技企业应具备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 研发投入:在过去三年内,企业研发费用占比超过10%。

b) 人才团队:拥有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团队,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占比不低于30%。

c) 创新成果:具备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并取得一定的创新成果。

d) 创新能力评估:通过科技创新评估,获得评价结果较好的科技创新能力。

⒉经济增长贡献科技企业应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 经济效益:近三年平均年度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20%。

b) 创造就业:近三年平均年度员工增长率不低于15%。

c) 市场份额: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d) 经济贡献评估:通过经济增长评估,获得评价结果较好的经济增长贡献能力。

⒊知识产权保护科技企业应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 申请专利:在过去三年内申请并获得一定数量的有效专利。

b) 知识产权运用:有效运用自身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措施。

c) 知识产权评估:通过知识产权评估,获得评价结果较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能力。

三、科技企业认定程序⒈申请材料准备申请科技企业认定的企业应准备以下材料:a) 公司基本信息:包括公司名称、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等。

b) 研发投入情况:包括近三年的研发费用用途及比例、研发项目等。

c) 创新成果展示:包括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证明材料。

d) 经济增长数据:包括近三年的营业收入、利润、员工数量等。

e) 知识产权情况:包括近三年的专利申请、授权情况等。

科技型中小企业怎么认定

科技型中小企业怎么认定

科技型中小企业怎么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怎么认定引言: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然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定涉及许多复杂因素,包括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前景、知识产权保护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定标准及相关流程,企业正确、有效地进行认定。

1. 定义与背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定义是指具备自主、原始、先进技术和管理工具,以研发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快速成长并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定对于企业获取政府扶持资金、享受税收优惠等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2. 认定条件2.1 研发投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需具备一定的投入,一般认定条件包括企业研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等。

2.2 技术创新能力企业需要具备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包括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得情况、专利数量和质量、研发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

2.3 市场前景企业应该有明确的市场前景和发展规划,包括市场需求的广度和深度、市场份额的增长潜力、产品竞争力等。

2.4 经营管理能力企业需要具备良好的经营管理能力,包括组织管理结构、财务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

3. 认定流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定流程一般分为申请阶段和评定阶段。

3.1 申请阶段企业需要根据相关部门颁布的认定规定,填写申请表格并提交相关材料,如企业资质证明、企业注册信息、研发项目情况等。

3.2 评定阶段评定阶段一般由专业机构或相关部门负责,根据企业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并进行现场核查。

评定标准根据国家及地方政策规定有所不同,一般会涵盖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前景、经营管理能力等方面。

4. 认定效果如果企业成功通过认定,将获得一系列政府扶持政策和税收优惠,如科技创新基金、科技贷款、税收减免等,有力地支持企业的创新发展。

5. 附件:本所涉及的附件如下:- 企业资质证明- 企业注册信息- 研发项目情况报告- 企业财务报表6. 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 科技型中小企业:指具备自主、原始、先进技术和管理工具,以研发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快速成长并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标准

科技型中小企业标准

科技型中小企业标准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依托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优势,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和成长潜力的企业。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升级和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科技型中小企业标准,对于规范企业行为、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科技型中小企业标准应当明确企业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包括企业的注册资本、技术创新能力、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以及企业在市场竞争、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等方面的标准。

通过明确这些基本要求和标准,可以帮助企业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其次,科技型中小企业标准应当建立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

对于那些在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应当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扶持,鼓励更多的企业投入到科技创新领域。

同时,也要建立健全的技术评估和认证体系,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成果进行评估认证,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再次,科技型中小企业标准应当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不仅要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等方面做到优秀,还要关注环境保护、社会公益等方面的责任。

建立健全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估,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最后,科技型中小企业标准应当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

政府应当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创业孵化等方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也要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

总之,科技型中小企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共同努力,积极落实科技型中小企业标准,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小微企业的界定及划型标准研究

小微企业的界定及划型标准研究

小微企业的界定及划型标准研究杨春;蔡翔【摘要】界定小微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地域、行业、界定主体权威、创业动机、界定标准发展性等原则,必须考虑质性指标,而不应该只单单考虑定量指标。

本研究对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的小微企业界定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把微型企业界定为“由贫困家庭或贫困者拥有与经营的、员工不超过7人的企业”,并认为界定微型企业时应该考虑企业业主、技术含量、企业所属行业等因素。

我国最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具有扩大的适用范围、新增了微型企业划型以及指标选取更加灵活和注重行业属性等特点,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最新划型标准还存在划型标准过高、微型企业可以单独划型以及企业划型界定主体过于严格统一和缺乏灵活性等问题。

%Definition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need to consider geography, industry, authority, 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 development of standards defining principles, and consider the qualitative indicators, not only consider only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On this basis, Definition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of some countries or regions are comparative analyze. The micro-enterprise is defined as a company what owned by poor families or poor and manage, employees not exceeding sevens. And owners, technical content, and other factors as industry property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definition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Features of latest chines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re expanded the industry scope, a new type of micro-enterprises type, flexible index and industry property. However, latest chines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still exist some problems, such asstandard too high, micro-enterprises can be classified individually, and agency classification lack of flexibility.【期刊名称】《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5页(P50-54)【关键词】小微企业;创新创业;产业结构;企业经济【作者】杨春;蔡翔【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6.3在现代经济中小微企业占据着企业的大多数,表现出了顽强生命力[1]。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研究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研究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研究石雨鑫谢思龙吉林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院会计系【摘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不断地乘风破浪,在变幻莫测的世界洪流中占有一席之地,并逐渐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探究,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一、引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多元化,在世界发展势不可挡的浪潮中,中小企业作为新生力量以其蓬勃的朝气登上了历史舞台,尤其是代表最具生命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异军突起,已经成为现代进步和科技产业化进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发明创新,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体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作为知识经济的载体与核心,在国际竞争中有举足轻重地位。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不断地乘风破浪,在变幻莫测的世界洪流中占有一席之地,并逐渐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界定也日益显得重要了。

通过对国际区域九大高科技园区的研究表明此类企业适合走产学研合作创新和横向纵向产业集群,不断地推动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再到市场的一条龙的快速转化过程,硅谷产业园区最能体现这种产学研合作的模式。

我国国办发(1997)47号文《科技部,财务部关于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中,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创新基金的使用条件。

注册条件和应从事的事业范围三个维度进行数量上的界定。

通过下面的表格可以清楚的看出在我国境内的依法登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员构成和科技实力,资产额,经营收入的构架。

表1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标准职工人数≤500人大专以上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30%R&D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10%R&D经费占总收入比例30%技术性收入与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总和占企业当年总收入比例45%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3%产值和资产规模5000万总的来说,以R&D核心骨干为主创办,追求自主创新,以高新技术及产品研究为主,使得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相结合,实现“产学商”一体化,把科学成果直接转化为商品,实现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知识技术人才高密集,高风险高收益的发展速度快,前景广阔企业,实现“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成果产业化以及技术开发,转让,服务,咨询是的知识型中小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概述: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和技术优势的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1)数量逐年增加: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的增加,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逐年增加。

(2)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引进等方式,提升了技术创新能力。

(3)市场占有率提高:随着科技创新的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逐渐在市场上获得认可,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

2. 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1)融资难: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由于缺乏抵押物品和信用记录,往往难以获取传统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

(2)人才短缺: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科技研发和管理经验的人才,但是这类人才供给不足,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3)市场竞争压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来自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激烈竞争,缺乏规模经济和品牌影响力的劣势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3. 政策建议:(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设立专项资金,提供风险投资和低息贷款等支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2)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政府和高等院校应加强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合作,开展科技人才培养项目,吸引优秀科技人才为企业服务。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政府应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提高企业的创新动力和竞争力。

(4)鼓励产学研合作:政府应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

结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解决融资难题、人才短缺等问题,并鼓励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标准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概念界定、申报书模板-V1

“科”标准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概念界定、申报书模板-V1

“科”标准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概念界定、申报书模板-V1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是当前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主要力量,也是国家鼓励和支持的创新创业领域。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概念界定,以及申报书模板的相关内容。

1.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定义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是国家对于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认定和评价,也是对于中小企业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鼓励和支持。

具体而言,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中小企业确立了良好的管理体系,建立了科技创新体系,具备了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

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则是指规模更小的创新型企业,如科技创业团队、高新技术小微企业等。

2.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申报条件(1)具有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技术含量高,产品和服务具有竞争力;(3)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和营销策略;(4)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水平。

3.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申报书模板一份完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申报书应包括以下部分:(1)企业基本情况介绍,包括企业名称、注册地、法定代表人、主营业务等内容。

(2)科技创新体系介绍,包括研发机构、人才队伍、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信息。

(3)自主知识产权情况介绍,包括专利、商标、软件著作权等相关情况。

(4)产品和服务介绍,包括产品研发、设计、推广和销售等相关内容。

(5)商业模式和营销策略介绍,包括客户群体、市场份额、营销渠道等相关内容。

(6)财务状况介绍,包括公司运营情况、财务报表、财务分析等内容。

4.结语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是当前创新创业领域的热点,能够获得国家的认可和支持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希望以上内容能为广大中小企业对于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有用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研究报告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受理处时间: 2013年12月21日来源:科技部火炬中心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至今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尚无统一的定义,也尚未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正式统计,这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和发展政策研究多有不便。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中小企业界定标准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当前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研究内容,依据创新基金多年管理的经验,从实际出发探索性地提出具有可操作的、便于统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探讨科技型中小企业,首先必须弄清楚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

中小企业是企业规模形态的概念,是相对于大企业比较而言的。

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目前世界各国(地区)所设定的参照系标准各不相同。

通过介绍和比较各国(地区)不相同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以及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对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和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探讨加快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意义和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等提供依据。

1、世界主要国家(地区)中小企业界定标准及其发展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国际上所设定的参照系标准一般有三个因素:一是实收资本;二是企业职工人数;三是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的经营额。

在这三个因素中,大多数国家只采用其中的两项,个别国家三项都采用。

而且即使是采用相同参照系标准的国家,不同国家所界定的标准也是不尽相同的。

美国中小企业的含义,一是指那些不要求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包括经济规模中性和规模不经济产业,规模指标主要指企业人数);二是指尚处于向较大规模方向发展过程中的中小型企业。

美国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型企业,也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

美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由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颁发的,主要从数量上划分中小企业,如20世纪80年代初制造业的数量界限是雇用人数不超过1500人。

第二种是由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颁布的,主要从质的方面划分,规定任何企业只要符合下列四个标准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就属中小企业。

这四个标准是:(1)独立经营,即企业主同时也是经理;(2)企业的资本是由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提供的;(3)企业产品的销售范围主要是当地;(4)和本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企业规模较小。

以上四个标准实际上是相互补充的作用。

在近年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每年出版的《中小企业状况》中,已使用更简略的划分标准,一般把雇员不超过500人、年营业额不超过600万美元的企业称为中小企业。

另外美国还根据不同发展时期的情况和不同行业的经营特点,分门别类地对中小企业标准进行具体划分。

中小企业是美国充满活力、成长最快的企业组织。

英国博尔顿委员会以三分法对中小企业所下的定义,从定性的角度比较科学地揭示了中小企业的实质。

一是中小企业一般占有相关市场的较小部分。

这就意味着中小企业对价格、产品数量或所处环境具有很小的影响力或根本就没有影响力。

但这并不排除中小企业可能在某个小型专业市场占有很大的份额。

二是中小企业一般没有任何定型的管理机构。

也就是说,中小企业一般是由业主自已当经理,自已负责决策和管理。

不过,随着企业的发展,专业管理部门逐渐地部分或全部地取而代之。

三是中小企业不受母公司的控制,也就是说中小企业有自己决策的自主权。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从博尔顿委员会这三点定义中不难看出它对中小企业的定义,强调了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人格化管理和独立决策的性质。

性质上的定义并不能代替量上的划分,因此该委员会最初把制造业、零售业、批发业、建筑业、采矿业、汽车业、服务业、公路运输业、饮食业等9个部门,规定为雇员不到200人为中小企业,后又改为不超过100人。

在英国经济学界,对中小企业又提出了另外的标准。

例如,《小企业——金融与控制》一书的作者吉姆则认为,一个企业如果符合下列三个条件中的两个就可以称为中小企业。

这三个条件是:(1)年营业额不超过100万英镑;(2)资产总负债不超过70万英镑;(3)平均每周雇员不超过50人。

在加拿大,制造业和零售业对于中小企业的划分分别有不同的标准。

制造业年销售额低于200万加元、雇员少于50人的企业为中小企业。

零售业净销售额低于100万加元、雇员不足50人的企业为中小企业。

加拿大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规模的96%,中小企业的产值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5%。

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占全国职工总数的40%。

在德国,国家经济部对企业规模的划分标准,一般是按就业人数和年周转额来加以划分的。

在工业部门中,职工人数在500人以下,年周转额在1亿马克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在商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中,职工人数在50人以下,年周转额在200万马克以下的为中小企业。

意大利是一个中小企业数量多、比重大,而政府也比较重视中小企业的国家,素有“中小企业王国”之称。

在意大利,对于中小企业在法律上没有统一的规定,在统计上一般主要以企业雇员们多少作为企业规模的参照系标准。

企业雇员在500人及以上的视为大企业,雇员在499人及以下的则视为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中,一般又将雇员在100-499人之间的视为中型企业,而将雇员任99人及以下的视为小型企业。

此外,手工业有时列入小型企业,有时则作为单独一项列出。

法国政府规定雇员500人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

据法国工业部的统计,1995年法国约有中小企业229万家,其中20人以上的中小工业企业3.5万家,从业人数占全国职工总数的50%;法国中小企业的附加值占全国企业附加值总额的57%,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25%,企业投资占全国投资总额的1/3,营业额占40%,其中纺织品出口占70%以上。

日本的中小企业十分发达,而且在组织开展专业化协作方面有自己的特点、据日本1963年颁而的《中小企业基本法》规定,在工业、矿业、运输业中,其资本额或出资额为1亿日元以下,经常雇用人员为300人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商业零售业、服务业资本额或出资额为l000万日元以下,经常雇用人员为50人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经营批发业3000万日元以下的公司,经常雇员100人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

韩国,按照1986年的政策定义,以企业雇佣人数和拥有的资产额为标准来划分规模,雇佣人数在300人以下的制造业、矿业和运输业企业,200人以下的建筑业企业,20人以下的商业服务业企业,只要不是财阀所属企业,均可视为中小企业。

中国台湾地区,由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在1996年所作的《中小企业认定标准之研究》的报告中,提出了台湾中小企业界定的新标准:对于制造业、营造业、矿石及土石采矿业,规定实收资本额在新台币1亿元以下或经常雇用员工人数300人以下的为中小企业;对于农林渔牧业、水电燃气业、商品业运输仓储及通讯业、金融保险不动产业、工商服务业及个人服务业,规定前一年营业额在新台币15000万元或经常雇佣员工人数100人以下为中小企业。

比较上述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中小企业的定义,可以发现在中小企业界定标准中存在相对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地域的相对性。

经济规模大小不同的国家(地区)对中小企业规模的界定标准是不一样的。

在丹麦,从业人员200人以上的企业为大企业,而在美国的某些行业,如飞机制造业,从业人员在1000人到1500人之间的企业仍属中小企业。

丹麦400多家大企业,若以美国的标准衡量,则没有一家是大企业。

(2)时间的相对性。

各国(地区)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是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变化而不断更改的。

如韩国1966年制定的《中小企业基本法》将制造业、矿业、运输及其他行业中从业人员枉20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在5000万韩圆以下的企业规定为中小企业。

随着从业人员数和资产总额的扩大,1976年重新将从业人员在80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在5亿韩圆以下的企业规定为中小企业。

我国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也随着经济发展前后做过四次修改。

(3)行业的相对性。

不同行业中小企业在从业人员、资产总额、销售额等规模指标上存在较大差异。

如日本,工矿业、运输等行业规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的是中小企业,而对于批发业,规定从业人员100人以下的才是中小企业,零售业和服务业则规定从业人员不超过50人的企业才是中小企业。

由于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存在相对性的特点,因此在界定中小企业时,运用辩证的相对性原则比使用客观规模指标更为重要。

2、我国在不同经济时期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及其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自建国以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制定实施前曾做过四次更改: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以企业职工人数的多少,作为企业规模的划分标准:职工在3000人以上的为大型企业,500-3000人之间为中型企业,500人以下为小型企业。

第二次是1962年改为按固定资产价值数量作为划分标准,第三次是1978年,国家计委发布《关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大中型企业划分标准的规定》,把划分企业规模的标准改为“年综合生产能力”。

1984年,国务院《国营企业第二步利改税试行办法》对中国非工业企业的规模按照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和生产经营能力创立了划分标准,主要涉及的行业有公交、零售、物资回收等国营小型企业。

如规定京、津、沪三市固定资产原值不超过400万元且年利润不超过40万元的属国营小型公交企业,三市以外相应标准为固定资产原值300万元以下和年利润30万元以下。

第四次是1988年,对1978年标准进行修改和补充,重新发布了《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按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作了分别划分,将企业规模分为特大型、大型(分为大一、大二两类)、中型(分为中一、中二两类)和小型四类六档。

当时中小企业一般指中二类和小型企业。

具体规定为:凡产品比较单一的企业,如钢铁联合企业、炼油厂、手表厂、水泥厂等按生产能力为标准划分;一些企业,如发电厂、棉纺厂,习惯上以生产设备数量为标准划分;对于产品相设备比较复杂的企业,以固定资产原值数量标准划分。

1992年又对1988年划分标准作了补充。

增加了对市政公用工业、轻工业、电子工业、医药工业和机械工业中的轿车制造企业的规模划分标准。

1999年再次修改,根据1999年11月国家统计局和原国家经贸委制定的我国企业类型划分标准,将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作为主要考察指标,分别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类,资产总额和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为特大型企业,资产总额和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为大型企业,资产总额和年销售收入5千万元以上为中型企业,资产总额和年销售收入5千万元以下为小型企业,2000年中期又针对企业所处的不同行业,新的划分标准又出台了一些新的解释。

参与划分的企业范围原则上包括所有行业中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工业企业。

第五次即最近一次对中小企业标准的制定。

在多年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上,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03年2月19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规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