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雨意象

合集下载

古典诗词中雨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雨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雨的意象古典诗词中雨的意象一、喜雨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此诗运用拟人手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题目中的喜字在诗中虽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逢里迸透。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诗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它细腻、匀称、滑爽、滋润而又慢慢地普降到皇城中的街道。

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

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觉得快乐、新鲜、活泼、清香,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二、苦雨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此词抒写思妇的离愁。

上阕写室内物象,虽是温暖祥和的场景,但孤独的思妇辗转难眠而容颜不整,鬓发散乱,忍受着枕衾间的寒冷与痛苦;下阕通过写思妇在室内听到室外的雨声来描摹人物的心情。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潇潇秋雨不理会闺中少妇深夜怀人的苦情,只管让雨珠洒在一张张梧桐叶上,滴落在窗外的石阶上,一直滴到天明,还没有休止。

秋雨连绵不停,正如她的离情连绵无尽。

戴叔伦《苏溪亭》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诗中描写了暮春景色,抒写了怨别之情。

“燕子不归春事晚”,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暗喻着倚阑人的心中之情。

“一汀烟雨杏花寒”,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

具体而婉曲地传出倚阑人无端的怅惘,不尽的哀愁。

三、雅雨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古典诗词当中的“雨”的意象(1)

古典诗词当中的“雨”的意象(1)

谢谢聆听
古诗词中 “雨”的意象源自一、雨的愁苦意象(一)借雨写离愁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宋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李煜《浪淘沙》
(二)借雨写愁绪之长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如今憔悴,但余双泪,一似 黄梅雨。” ——李清 照《青玉案》
(三)借雨写政治 环境的险恶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 窗。”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四)借雨写生 活环境之艰难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 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
1、滋润大地、给人希望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 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 皇都。”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 2、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 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杜甫《春夜喜雨》
二、雨的欢 乐意象
小结:
雨的愁苦意象:
1、借雨写离愁 2、借雨写愁绪之长 3、借雨来写政治环境险恶 4、借雨来写生活环境艰苦
雨的欢乐意象:
1、给人希望 2、对美好生活的憧 憬

古典诗词中的雨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雨意象

(四)借雨写生活环境之艰难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山豗谷凶猛虎嗥,万木尽拔起波涛。州沉岛没无 处逃,顷刻性命如鸿毛。” 李东阳的《风雨叹》
诗人借雨写出了生活环境的艰难,以及广大人民 的悲惨处境。
雨一旦与诗人的愁苦心境相遇,就 变成了一种忧伤惆怅、悲苦失意的符 号,可以代表或涵盖诸如相思之苦,离别 之愁,政治险恶,生活痛苦等种种情感和 社会现象,雨意象也由此变得深沉、厚 重、复杂。
然而,在古往今来的诗句中,雨 并非仅仅是悲伤的意象,还有许多欢 乐的意象。
二、雨的欢乐意象
(一)滋润大地,给人带来无限希望
• “春畦雨过罗纨腻,夏陇风来饼饵香。” 苏轼《南园》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 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清冷湿衣襟。 •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三)借雨写政治环境的险恶
唐顺宗永贞元年,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 失败,柳宗元等人因参加“革新”被贬,他 在《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 史》中写道: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以“惊风”、“密雨”来比喻政治打击的残酷。
阮籍在《咏怀诗十三首》中以“激电震光,零 雨降集”来抒发“感往悼来,怀古伤今”的内心惆 怅
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十年因上书言事而获罪, 被贬为江州司马。他的朋友元稹在《闻乐天授江 州司马》中写道: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 寒窗。”
“暗风吹雨”影射朝廷内部政治斗争的险 恶——令人防不胜防。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探赏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

探赏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

探赏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雨”是古人笔下的常见意象,无论是唐朝还是宋朝,都有很多诗人将雨的形态、雨的情感、雨的景观以及雨的寓意融入到诗词中。

下面我们就探赏一下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

形态飘洒而下的雨是诗人们最常用的雨的形态,如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中“隔墙有莺声,砌畔有流泉。

桃花落如雨,公子世无尘。

”,宋代苏轼的《江城子》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中都有如雨般小巧的落点。

除此之外,还有离奇的雨,如唐代白居易的《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登梯谒郑氏壁画》中“忽骤一阵清风起,落花凋零如有意。

失却青楼剧与酒,八尺帆船对寂寥。

”、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等等。

情感雨可以唤起人们的思念之情,如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宋代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何处春江无月明,何处丝瓜无墙影。

玉田共谢逢熙客,雨竹斜插向疏篱。

”等等。

雨也可以表达出人们的愁苦之情,如唐代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中“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如荼。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宋代秦观的《浣溪沙·莫听穿林打叶声》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等等。

景观雨有时也可以形成独特的景观,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古代诗歌中的雨意象

古代诗歌中的雨意象

古代诗歌中的雨意象意象是唐宋词中的重要因素。

唐宋词中丰富的花与雨意象是词人表达情感的外在表征,它们承载着词人的个人情感、审美趣味,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代诗歌中的雨意象,希望大家喜欢。

古代诗歌中的雨意象篇1:雨无正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浩浩昊天,不骏其德。

降丧饥馑,斩伐四国。

旻天疾威,弗虑弗图。

舍彼有罪,既伏其辜。

若此无罪,沦胥以铺。

周宗既灭,靡所止戾。

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勚。

三事大夫,莫肯夙夜。

邦君诸侯,莫肯朝夕。

庶曰式臧,覆出为恶。

如何昊天,辟言不信。

如彼行迈,则靡所臻。

凡百君子,各敬尔身。

胡不相畏,不畏于天?戎成不退,饥成不遂。

曾我暬御,惨惨日瘁。

凡百君子,莫肯用讯。

听言则答,谮言则退。

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维躬是瘁。

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维曰予仕,孔棘且殆。

云不何使,得罪于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友。

谓尔迁于王都。

曰予未有室家。

鼠思泣血,无言不疾。

昔尔出居,谁从作尔室?古代诗歌中的雨意象篇2:晨雨朝代:唐代作者:原文: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古代诗歌中的雨意象篇3:梅雨朝代:唐代作者:柳宗元原文: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古代诗歌中的雨意象篇4:清平乐·咏雨朝代:清代作者:王夫之原文:归禽响暝,隔断南枝径。

不管垂杨珠泪进,滴碎荷声千顷。

随波赚杀鱼儿,浮萍乍满清池。

谁信碧云深处,夕阳仍在天涯? 古代诗歌中的雨意象篇5:苏秀道中朝代:宋代作者:曾几原文: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古代诗歌中的雨意象篇6:卜算子·席间再作朝代:宋代作者:葛立方原文: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

古典诗词中的“雨”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雨”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雨”意象雨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常见意象,诗词在“雨”的润泽下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将古代诗词中的“雨”意象分为几大类,分别探讨作者通过描写雨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和人生体悟。

雨意象思想感情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经过诗人、词人用独特的艺术视角观察,具有了饱满的生命力,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常见意象,那一首首诗词在雨的滋润下越发清新透亮。

本文将诗词中的“雨”意象分为希望之雨、朦胧之雨等几类,并就其各自蕴含的深刻意义进行分析探讨。

一、希望之雨写景即是写情。

诗人、词人借雨抒情。

雨被人们赋予一定的感情后带有丰富的思想韵味。

根据雨下的节令可分为春雨、秋雨等,春雨便是希望之雨。

俗话说:一场春雨一场暖。

春雨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及时的、温润的,带给人希望的。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雨的滋润使草木开始生发,万物充满生机。

在那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灌溉技术却并不十分发达的年代,人们靠天吃饭,春雨贵如油。

可以想象农家人见到春雨落地时的喜悦心情。

春雨对农作物有好处,给大地带来生气,对人类和社会是有益的。

所以,重视文学的教化和功用的儒家便借春雨这一含义引伸出它的教化之意,说明良好的政策和品德就像春风化雨那样滋养人们的心灵,让人也像春天的草木那样成长得更好,传播了正能量。

就像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此诗就有这样一层和风细雨的含义。

再看苏轼的《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春雨洗净了道路的尘土,也涤荡了诗人使人心灵上的尘埃,赋予春雨积极的意义。

二、朦胧之雨江南烟雨、杏花微雨都会营造出朦胧优雅的意境。

如宋代词人王淇的《望江南》:“江南水,江路转平沙。

雨霁高烟收素练,风晴细浪吐寒花。

迢递送星槎。

”还有苏轼的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探赏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

探赏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

探赏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雨水是自然界的一种宝贵的资源,它是万物生长、繁衍、发展的关键。

因此,从古代开始,雨水在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中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唐宋诗词中,雨水是一种常见的文化意象,充满了深刻的内涵和美妙的诗意。

一、雨水的意象1.1 生命之源雨水是生命之源,它是大自然中最为宝贵的水资源。

在唐宋诗词中,雨水经常被描绘为滋润万物的美好天赐。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大雨行》中写道:“空阶滴到明霞,楼上帘开渐晓,月明人静,风波不惊,安时绝少有。

”这首诗中雨水被描述为神奇、美妙的天赐,带给人们生命的源泉和希望。

另一方面,雨水也常常被描绘为忧患之源。

在唐诗中,社稷是指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白居易在《大雨行》中写道:“天地制化成人,人生百年,治乱无常,国家万丈,社稷崩摧”,这说明雨水也可以带来战争、灾难等忧患。

唐儒将雨水理解为治国之象,因此在适当的时候请天下经验丰富的人来主持雨水祭祀。

1.3 情感中的象征雨水不仅在自然界有深远的意义,在文学中也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的象征。

在唐宋诗词中,雨水常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复杂的情感和心情,具有暗示和象征性。

例如,雨水可以代表人们的喜悦和哀伤、思念和离别等情感。

唐代诗人杜牧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别时餐霞万里,会应长夜微雨。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离别的感叹和对友谊的思念,雨水在其中则是表现出诗人情感的象征。

二、唐宋诗词中雨水的表现2.1 雨声打着嫩芽的雨声,是春天的旋律,也是人们的心灵之声。

雨声可以使人的心静下来,感受到久违的平静。

宋代诗人苏轼曾说:“雨打高窗,宛转声连萧管。

”在他的诗中,雨声被描述为一种宛转悠扬的春之乐,能够清新人心,带给人们快乐与幸福。

唐代诗人李白在《独坐敬亭山》中也描写了雨声:“相吟湖上雨,共看潮头花。

”这首诗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和对生活的向往。

雨景是一种美妙的自然景观,也是诗词创作中的重要题材。

在唐宋诗词中,有大量描述雨景的佳作,这些作品有的表现雨水的清新洄溢,有的表现闲居陶游的体验和感受。

探赏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

探赏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

探赏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雨照常落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缕缕细雨如罅隙般纷纷落下。

立时,大地的尘埃被轻轻地抚慰,干渴的土地得到了滋润,草木焕发出新的生机。

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给人留下了许多美丽的印象。

唐代诗人杜甫《夜巡江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这里的“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形容了夜晚的江夏,而“念去去”则暗含着离别之意。

细细品味,不难发现这种描写手法中的“千里烟波”正是指雨天蒙蒙细雨所带来的湿润氛围,而“暮霭沈沈楚天阔”则是雨后云雾缭绕、湿气盈盈的景象。

通过这些以雨为背景的描写,杜甫表达了离别时心情的郁闷和沉重。

唐代河南许浑的《渡海次韵和友之洋江》中,诗人以“湖景风凄澹,江天雨漠漠”描绘了湖景如画却被细雨笼罩的景色。

这里的“风凄澹,江天雨漠漠”中的“雨漠漠”以及后文的“斜樯依夕归”都展现了雨天的阴沉和凄凉,给读者一种阴霾的感受,也增加了诗中的哀意。

宋代董非《蝶恋花·春景》一词,情景描写娓娓动人:“梦里寒花雨,一枝红艳露如银。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这里的“梦里寒花雨,一枝红艳露如银”是在描绘春夜花雨的美景,诗人用“红艳”和“露如银”来形容花朵上的雨滴,给人一种清新而浪漫的感觉。

整首词情景交融,展现出女子幽怨之情。

宋代诗人周邦彦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也有“风吹江水日东流”的描写,表达了大江东去春去秋来的无情沧桑,如同人生的无常。

“滚滚长江东逝水”中的“逝水”境界深邃,用以暗示光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而雨水更是加深了整幅画面的忧伤和感伤。

可见,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着实丰富多彩、情景交融。

有的喜欢以雨为背景,表达人情物理的凄凉沧桑;有的以雨为点缀,增添境界的辽阔壮丽。

雨是自然界的一种美丽景观,它既能给世界带来适宜的生态环境,也能给人们带来情感上的启迪和情绪上的抒发。

唐宋诗人通过对“雨”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艺术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天风雨铸诗情——中学语文古诗词雨意象解读
雨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抒情意象。

杨万里亦有:“诗人长怨没诗才,天遣斜风细雨来。

”这样的诗句。

为什么中国的诗人对雨如此一往情深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来自人类自身的生存需要。

水是生命之源,在很早的原始社会,人们总是择水而居,而水的来源又是雨水。

于是乎雨便具有了伟大的生命意义。

对水的渴盼雕塑了人类的喜雨情感模式。

但作为生命之源的雨,如果久下不绝、泛滥成灾,会给人留下灾难的记忆。

对淫雨的这种感受,则孕育了人类的苦雨情感模式。

雨在人类的生活中挥之不去,积淀成为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经典意象。

雨打湿了中国的诗坛,同样也浸润着中学语文课本。

中学语文课本涉及雨意象十多处,主要融涉了以下内容:
欢愉之雨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空灵超脱、欢欣愉悦的心境映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听雨,是一诗境;春雨如丝,杏花繁丽,是一诗境;深巷卖花,又是一诗境。

从今夜的雨声到明朝的卖花声,正写出杏花春雨的‘消息’,写得形象生动,富于韵味。

”(吴熊和先生语)诗句中闪耀着生命的光泽,蕴蓄着无尽的想象。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王维眼中的明月、清泉、浣女、渔舟,在雨后空山洁净清爽的艺术空间里显得滋润光泽、意味悠长。

这又何尝不是诗人心境的映射呢?
二、无情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政治险恶的象征。

中国诗人之所以用无情的风雨象征险恶的政治,正是源于远古社会苦雨给人留下的灾难性记忆。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过零丁洋》)祖国山河破碎得象风吹飘散的柳絮一样,自身生涯如同雨打水上浮萍,动荡不安。

无情的风雨被赋予了抽象的政治含义。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由眼前的“风吹雨”联想到了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中飘摇的一叶孤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元缜也曾用“风雨”为我们描绘了另一种形态的政治斗争:“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元和十年,军阀李师道等派凶手在京城暗杀了主张讨伐军阀的宰相武元衡。

时任太子左赞善大夫的白居易首先上书要求追捕凶手查清真相,引起一些早对白居易不满的权贵的嫉恨,一些与军阀有牵连的官僚乘机唆使唐宪宗把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

诗歌末句凄风寒雨,既是写实,又是当时朝廷内部政治险恶斗争的象征。

据有人统计,杜甫诗中"雨"的意象竟达246次之多,而"晴"的意象仅有36次;李商隐诗中"雨"的意象出现73次,"晴"的意象仅10次.唐诗中频频出现"雨"的意象,宋词中"雨"的意象更是不可胜数,仿佛没有"雨"便没有词.
一.温润的雨
雨本无形,但在诗人笔下却有了温润的质感."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雨应该是极品了.春天的雨是温柔,多情而美好的.请看这
些诗句:
"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 __杜甫<<春夜喜雨>>
"梨花一枝春带雨" __柳永<<倾杯>>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__孟浩然<<春晓>>
"双燕归来细雨中" __欧阳修<<采桑子>>
"微雨燕双飞" __晏几道<<临江仙>>
二.愁绪的雨
古诗中有许多"雨"的意象蕴涵着诗人淡淡的愁.慵懒,低落,缱绻的诗人望着茫茫的雨,心思或随了伊人,如烟似雾的轻愁便蔓延了开来.所谓"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__柳永<<雨霖铃>>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 __柳永<<安公子>>
我们再看看秦观这首<<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此词描写了一幅晚春拂晓的清寒景象,透露出淡淡的惆怅迷茫的心情.下阙用了两个奇妙而贴切的比喻,用抽象的"梦,愁"来比喻具象的"飞花,丝雨";"飞花"前加以"自在",将眼前花的倏忽而去,飘然而落的神态形容得极具神韵;用"丝雨"来比喻"愁",将烟雨无边无际,连绵不断而又幽细如丝之状表现得美妙绝伦.全词融情入景,以淡雅细小的景象展现了人物曼妙幽深的内心世界,意蕴空灵婉妙.
三.悲苦的雨
凄凉的身世,不幸的遭遇,又遇上凄风苦雨,使诗人心中更添悲苦之情."雨"这个意象在这些诗中就仿佛是在诉说着诗人心中的悲哀.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词人李清照把亡国之痛,丧夫之悲,全寄托在这"暮雨"之中,真是潇潇细雨,点点伤心啊!
四.洒脱的雨
在豪放浪漫的诗人眼里,"雨"却是磨砺诗人意志的形象,他们坦然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以饱满的热情,顽强的斗志,经受风雨.这"雨"的意象就反衬了诗人形象的豪迈,洒脱.例如苏轼即使是遭受贬谪,又是出行中猝不及防地遇雨,词人依然等闲视之,从容面对,多么阔大的胸襟气度.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不以物喜,不因己悲,以人格的超旷消解挫折磨难,何等洒脱的人生态度.再如,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这一令人惊心动魄的场面,一个非凡的领袖人物藐视困难的魄力令人震撼!
以上所说的古诗中的一些关于"雨"的意象仅为一鳞半爪,其丰厚的内容非本文所能详尽.意象是诗人将主观的情意倾注在客观的物象上,两者融合所产生的诗歌形象.因此,不同的经历际遇,不同的场合环境,还有不同的气氛撩拨,"雨"的意象趣味殊异.南宋词人蒋捷有一首词<<虞美人.听雨>>,我们可以从中窥见"意象"变化的一些规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关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短短一首词,概括一生.前三句,一句一画面,以听雨为线索真切地描画出自己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寻欢作乐,歌楼上闲听歌曲;壮年,漂泊天涯,客舟中愁听风雨;老年,寄人篱下,僧庐下听雨度残年,三幅画前后衔接又相互映照,艺术地概括了作者的人生道路.
可见,"雨"的意象的丰富多彩.我们要结合具体的背景作具体的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