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与部门预算的区别

财政预算与部门预算的区别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2017中央财政预算怎么花

2017中央财政预算怎么花? 涉及医疗、养老…… 今年中央财政的钱将怎么花?财政部29日晒出了2017年中央财政预算的 详细账单。今年中央本级支出预算数超过 2.9万亿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等领域支出增幅超过两位数。此外,预算还透露,今年按 照平均5.5%的幅度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 中央本级支出预算超2.9万亿元 ——医疗等领域支出增幅超两位数 财政部29日公布了2017年中央财政预算,包括了《2017年中央一般公共 预算收入预算表》《2017年中央本级支出预算表》《2017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 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等26张表格和说明。 其中,2017年中央本级支出预算数29595亿元,比2016年执行数增加1813.96亿元,增长6.5%。中央本级支出具体分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支出、国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等22类。 那么,这29595亿元具体是怎么分配的呢?记者梳理发现,今年社会保障 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等民生领域支出增幅较大,增幅超过两位数。 具体来看,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算数为991.86亿元,比2016年执行数 增加101.28亿元,增长11.4%。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预算数为137.04亿元,比2016年执行数增加 45.88亿元,增长50.3%。其中,公立医院预算数为45.56亿元,比2016年执行 数增加6.79亿元,增长17.5%。主要是公立医院改革补助经费增加。 此外,教育支出也保持增长。数据显示,教育支出预算数为1520亿元,比2016年执行数增加72.15亿元,增长5%。 退休人员养老金按照平均5.5%幅度提高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的报告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的报告各位代表: 我受镇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2015年镇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一、关于2015年镇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过去的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县“摘帽”快跑,二次创业的开局之年。我们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镇人大的监督支持及上级财政、税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根据年初提出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科学理财,加强监管”十六字理财观,认真履行财政职能,按照上级制定的财政收支体制,积极组织收入,努力控制支出,力求财政收支的综合平衡。通过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镇财政预算收入和支出圆满完成年度预算,具体各项预算收入和支出情况如下:(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2015年度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累计收入1497.4万元,完成了年度核定计划数945万元的158.46%,比去年同期收入1148.49万元增长了30.38%;其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增值税累计收入567.54万元,比去年同期收入293.92万元增加了273.62万元;主要增加

原因是2014年12月税收在今年入库;营业税累计收入305.36万元,比去年同期收入375.1万元减少了69.74万元,其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建筑业营业税调整到其他单位较多;企业所得税累计收入305.36万元,比去年同期收入250.11万元增加了55.25万元,主要增加原因是建筑企业所得税比去年增加;个人所得税累计收入72万元,比去年同期收入49.51万元增加了22.49万元;资源税累计收入5.45万元,去年无此项目收入;城建税累计收入121.25万元,比去年同期收入79.42万元增加了41.83万元,主要企业缴纳城建税比去年增加;房产税累计收入26.54万元,比去年收入41.35万元减少了14.81万元;印花税累计收入29万元,比去年同期收入15.02万元增加了13.98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累计收入26.99万元,比去年同期收入33.54万元减少了6.55万元;耕地占用税累计收入24.37万元,去年无此项收入;契税累计收入 15.38万元,比去年同期收入10.52万元增加了4.86万元。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2015年度一般公共预算累计支出1523.22万元,完成了年度核定支出预算基数和追加指标1523.22万元的100%,比去年同期支出958.81万元增长了58.87%,其增长原因是今年有国有土地出让权收入安排支出392.47万元,县中心镇培育专项资金支出50万元,其他主要是工资改革增资和单位预提养老保险费用等增加,具体分项支出情况如下:

《预算会计》期末复习要点及习题解答分析

《预算会计》期末复习要点及习题解答 第一篇总论 ☆重点☆ 1、P4 预算会计的三方面含义 2、P5-7 预算会计的组成体系:财政总预算、事业单位、行政单位会计的体系及特点 3、P19-21 预算会计基本要素与企业会计存在差异的地方:净资产、支出 4、P22 会计恒等式: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 5、P26-31 预算会计的会计科目 6、P42-45 预算会计的原始凭证 ★习题★ 一、判断【复习时注意思考错误的原因】 1、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包括预算外资金。() 2、财政机关经常用现金支付办公用品的零星开支,因此财政总预算会计也要进行现金的核算。() 3、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主体是各级财政机关。() 二、单选 1、在下列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会计核算不同的是() A.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B.及时性 C.权责发生制原则 D.专款专用原则 2、预算会计的基本等式为()。 A.资产=权益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C.资产=负债+净权益 D. 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 3、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管理体系设置的原则为()。 A.按经济区域设置 B.按管理权限设置 C.一级政府,一级总预算会计 D.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4、下列各项中,属于财政总预算会计登记账务的原始凭证是()。 A.国库报来的各种收入日报表及其附表 B.税务机关的缴款凭证 C.国库经收处的收入日报表 D.应缴预算收入的单位或个人的缴款书 5、某市剧团收到上级单位通过银行拨来经费250万元,应填制()。 A.收款凭证 B.付款凭证 C.转账凭证 D.原始凭证 6、某学校收到上级会计单位拨入经费50万元,并向所属单位转拨经费15万元,则该学校为()。 A.主管会计单位 B.二级会计单位 C.基层会计单位 D.报销单位 三、多选 1、预算会计的会计主体包括()。 A.各级财政部门 B.各级政府 C.各级事业单位 D.行政单位 2、预算会计的组成体系主要包括()。 A.财政总预算会计 B.行政单位会计 C.事业单位会计 D.农业企业会计 3、行政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分为()。 A.主管会计单位 B.二级会计单位 C.基层会计单位 D.四级会计单位 4、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分级包括()。 A.中央级财政总预算会计 B.省(直辖市、自治区)财政总预算会计 C.市(地、州)财政总预算会计 D.基层财政总预算会计 5、事业单位区别于企业会计的会计要素包括()。 A.净资产 B.收入 C.支出 D.利润 6、按会计要素分类,我国预算会计的会计科目一般分为()。 A.资产类 B.负债类 C.净资产类 D.支出类 E.收入类

解读两会财政预算报告——中国网

解读两会财政预算报告——中国网

解读两会财政预算报告--“数里行间”的国家大账2011-03-09 06:42:22 来源: 中国网 作为“国家大账”,财政预算报告是每年两会关注的重点。通过预算报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公众能得知国家一年的“家底”如何,这些钱都花在哪些方面,花得是否有效率。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问题,加深对预算报告的理解,特推出“预算报告解读”专题,对2010年财政工作亮点和2011年财政预算安排特点及工作重点进行解读。 预算报告解读 “家底”越来越厚实了 8.3万亿元 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突破8万亿元,达到83080.32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加上预算安排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00亿元,全年使用的收入总量为83180.32亿元。

2010年全国财政的收入总量为83180.32亿元 作为党和政府履行职责的物质基础,做大财政“蛋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的财政“蛋糕”到底有多大?预算报告显示,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突破8万亿元,达到83080.32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加上预算安排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00亿元,全年使用的收入总量为83180.32亿元。可以说,国家的“家底”越来越厚实了。 在财政收入较快增长的基础上,2010年全国财政支出也同比增长17.4%,全年支出达到89575.38亿元。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48亿元和地方财政结转下年支出1356.94亿元,支出总量达到93180.32亿元。全国财政收支相抵,差额10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000亿元;地方财政收支总量相抵,差额2000亿元,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弥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截止12月份我县共完成财政总收入92726万元,同比增长7%,其中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8538万元,同比下降1.7%。 (一)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从财政收入结构来看:税收收入完成71365万元,同比增长2.8%,占财政总收入77%;非税收入完成21361万元, 同比增长27.9%,占财政总收入的23%。 从征管部门来看:国税部门组织收入35403万元,同比增长47.5%;地税部门组织收入37082 万元,同比下降19.6%;财政部门组织收入20241万元,同比增长22.5%。 从级次来看:完成中央收入22008万元, 同比增长45.3%;完成省级收入2179万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538万元,同比下降1.7%。 公共预算收入分项完成情况来看:其中增值税(45%)完成9959万元,同比增长98.6%;改征增值税(45%)完成3987万元,同比下降34.4%;个人所得税(32%)完成658万元,同比增长4.8%;企业所得税(32%)完成1727万元,同比下降27.6%;营业税(45%)完成303万元,同比下降97.4%;耕地占用税完成3688万元,同比增长3.4%,契税完成15230万元,同比增长8.5%;其他各项税收完成11625万元,同比增长20.6%;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完成12667万元,同比增长8.7%;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完成3597万元,同比大幅增长;罚没收入完成3804万元,同比增长14.4%;专项收入完成1291万元,同比下增长9.2%。

(二)一般预算支出完成情况 全县财政支出完成167415万元,同比增长2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3904万元,同比增长45.8%;公共安全支出10297万元,同比增长55.7%;教育支出22508万元,同比增长0.7%;科学技术支出2771万元,同比增长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206万元,同比增长29.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909万元,同比下降0.7%;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1164万元,同比增长3.8%;节能环保支出4537万元,同比增长88.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9618万元,同比增长196.4%;农林水事务支出31811万元,同比增长25.1%;交通运输支出987万元,同比下降82.7%;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7047万元,同比下降23.7%;商业服务业等事务1906万元,同比增长130.2%;国土资源气象2207万元,同比大幅增长;住房保障支出5709万元,同比大幅增长;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456万元,同比增长169.8%;其他支出5052万元, 同比下降13.6%。 基金收入完成28863万元,同比增长94.3%,基金支出完成42266万元,同比增长79.8%。

行政单位预算管理规定

行政单位预算管理规定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执行单位预算的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确定行政单位同国家财政的预算拨款、缴款关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行政单位同其他各方面的财务关系。 内容财政部门对行政单位实行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项拨款,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管理办法。具体的内容:(1)行政单位的收支实行统一管理。单位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应当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应当首先用于弥补经常性支出不足和必要的专项支出。(2)实行定额、定项拨款。定额是指行政单位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和收支增减因素,提出的收支数的额度。定项是指拨款项目的具体用途应由单位先提出收支概算,逐级汇总报送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参照单位提出的收支概算,审核分配单位预算指标。(3)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各行政单位在完成业务活动的情况下,如果拨入的经费有结余,结余可留归单位继续使用;如果拨入的经费不足以弥补支出,超出部分,财政不再拨款,由单位用以前年度的结余弥补。 历史发展行政单位过去作为单位预算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没有事业收入的事业单位一起实行全额预算制的管理办法。全额预算制事业行政单位的全部经费支出由国家预算拨款供应资金,如有零星杂项收入则上缴国家预算,其收支全部纳入国家预算。全额预算制主要有两种形式:(1)预算供给制。是国家核定各单位的预算,各单位可以在预算总额范围内安排使用,所有预算内的收入一律上缴财政,年终如有结余,全部上缴预算。(2)预算包干制。是国家每年根据各单位事业行政业务活动的多少,对单位预算的全额或部分项目,核定预算包干定额,实行包干使用。各单位在完成事业计划的行政任务的情况下,对包干部分的经费,年终如有结余,可作为经费包干部分的经费,年终如有结余,可作为经费包干结余留归本单位继续使用,如有超支,财政不补。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要求政企分离,行政单位主要执行政府的管理职能,而事业单位应进入市场,并需要完成两个过渡。在这种情况下,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的经济性质全然不同,因此,在《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中明确规定了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办法。

财政学考试重点知识

导论: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 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区别: 1、公共财政预算决定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公共财政直接决定于公共选择过程,政府只是代理执行。 国家财政的预算强调政治权力的作用,并不具有必然的公共性。 2、公共财政的收入是基于公共权力,主要通过税收征集收入。 国家财政的收入即可通过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资产收益取得收入,也可依据公共权力和收费取得收入。 3、公共财政支出是提供公共商品。 国家财政支出可能(甚至主要提供)私人产品。 第一章 市场失灵:指市场经济中存在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足。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6)偏好不合理 (7)市场不完全 (8)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 外部性:指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意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福利的情形。 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政策 政府干预失效: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而对经济、社会生活进行干预的过程中,由于政府行为自身的局限性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产生新的缺陷,进而无法使社会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的情景。 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性(4)政府机构和公共预算的扩张。

政府的寻租活动:通过政府管制的寻租、通过关税和进出口配额的寻租、在政府订货中的寻租。 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政府运用财政手段,实现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有效率配置的功能。 2、收入分配职能: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对市场机制形成的收入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政府运用财政工具和政策保障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和增长的职能 4.从我国财政支出看财政维护国家的职能(政治职能) 洛伦兹曲线: 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曲线越弯,收入水平越不公平。 基尼系数:G=A/A+B 0

XX年财政局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汇报

XX年财政局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汇报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XX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XX年财政预算,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XX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XX年,我市财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在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认真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不断深化财政改革,以抓财政收入为中心,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强化公共保障,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加强财政监督,通过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和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调整的财政收支预算任务,全力支持了我市社会经济的协调、平稳、较快发展,为推进我市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财政预算变动情况 从XX年开始,州财政按上级要求对补助收入提前预告,编入年初预算,所以,经市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市财政XX年财政收支预算,上报州财政后根据补

助内容进行了调整,经州财政调整后的年初预算已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在预算执行中,今年10月,根据收支变化情况和州财政下达的目标任务,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对XX年财政预算又进行了调整。 (二)财政收入执行情况 XX年我市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收入质量有所提高,可用财力增幅较大。决算结果是:上划中央两税、所得税完成50,305万元,占年初预算(人代会审议通过,以下相关指标同)51,068万元的98.51%,占调整预算51,832万元的97.05%,同比增长24.4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3,211万元,占年初预算136,034万元的105.28%,占调整预算143,196万元的100.01%,同比增长29.52%,占州下达工作目标任务140,000万元的102.29%,下达奋斗目标任务143,000万元的100.15%;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83,845万元,占年初预算80,942万元的103.59%,占调整预算82,744万元的101.33%,同比增长22.05%。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193,516万元,占年初预算187,102万元的103.43%,占调整预算195,028万元的99.22%,同比增长28.15%。上级补助收入完成100,506万元(其中:一般预算补助97,406万元、地方政府性基金补助3,100万元),占年初预算45,998万元的218.50%,占调整预算68,401万元(其中:一般预算68,107万元、政府性基金294万元)的146.94%,

《财务报表分析》考试重点期末要点整理题库

财务报表分析期末复习重点 一、单项选择题(因单选老师未给范围,这里是全部的单选) 1、企业股权投资者进行财务分析的最直接目的是(A) A了解企业的盈利情况B了解企业的营运能力 C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D了解企业的成长能力 2、下列属于微观经济政策的是(A) A重组政策B金融政策C产业政策D财政政策 3、可以预测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的分析方法是(B) A垂直分析法B趋势分析法C水平分析法D比率分析法 4、以下属于经营性资产项目的是(D) A应收票据B应付账款C其他应收款D货币资金 5、反映企业全部财务成果的指标是(C) A主营利润B净利润C利润总额D营业利润 6、能为所有企业普遍采用的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的适应形式是(B) A保守结构B稳健结构C平衡结构D风险结构 7、属于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项目是(A) A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B处置无形资产收到的现金 C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D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 8、公司的托宾Q值大于1,表现公司的(D) A权益价值较低B权益价值较高C市场价值较低D市场价值较高9、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是(B) A总资产报酬率B净资产报酬率C股利发放率D总资产周转率 10、属于企业盈利质量分析的指标是(B) A净资产收益率B净资产现金回收率C市盈率D股利发放率 11、流动资产垫支周转率计算公式(A) A营业成本/流动资产平均余额B流动资产平均余额/营业成本 C营业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D流动资产平均余额/营业收入 12、当扩大生产规模,而又不增或少增流动资产,称为流动资金(A) A相对节约额B绝对节约额C相对浪费额D绝对浪费额 13、为了消除季节性的影响,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其应收账款最好采用(A) A月度平均余额B每月平均余额C年度平均余额D季度平均余额 14、流动比率有时也称为(B) A流动比率B银行家比率C酸性试验比率D资产管理比率 15、产权比率的计算公式是(A) A负债总额/股东权益B负债总额/总资产

中央财政本级支出预算指标管理办法

中央财政本级支出预算指标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中央财政本级支出预算管理,规范预算指标管理工作,提高预算执行的时效性,确保资金拨付的安全性,明确岗位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和《财政部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央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的通知》(财预[2001]349号)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央财政本级支出预算指标管理是核算和控制中央财政本级支出预算业务活动的重要手段,是对中央财政本级支出预算指标变化过程的记录。 第三条中央财政本级支出预算指标包括年初批复的中央部门预算指标,以及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调整的中央部门预算指标。 第四条调整中央部门预算指标包括:通过动支中央预备费、中央财政超收或节支资金、中央本级年初代编预算资金及以前年度中央财政决算预留等资金来源追加中央部门支出预算指标;中央本级与地方专款上划及下划指标;科目、项目间调整指标;以及追减中央部门支出预算指标等。 第五条中央财政本级支出总预算指标设总账,根据预算批复或调整预算发文通知将指标分解到发文的部门预算管理司(以下简称部门司),并细化到收支分类科目。各部门司负责管理职责范围内各部门的预算指标,并按部门、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设立相应明细账。 第六条部门预算指标调整申请 中央部门的年度预算一经确定,除无法预见的临时性或特殊支出事项外,不得随意调整。预算执行中确需调整的,由部门向部门司提出申请,预算调整申请时间一般为每年7月7日至11月初。部门司负责对部门调整预算的申请提出审核意见送预算司,经预算司审核并报部领导批准后,按有关程序办理。 (一)中央预备费的运用。除特殊情况外,中央预备费上半年不得运用。确需动用的,要根据有关部门的申请,由部门司提出建议,会签预算司提出意见,报部领导批准后,按规定的程序报国务院审批。 (二)中央财政当年超收收入的使用。如中央财政当年收入超收,由预算司根据有关规定和全国人大党委会、国务院规定的使用方向提出安排意见,经部党组会议审定后,按有关程序办理。 (三)中央本级代编预算资金、以前年度中央财政决算预留资金以及中央财政节支资金的动用。要根据有关部门的申请,经部门司审核并提出使用意见后,会签预算司,报部领导批准后按有关程序办理。 (四)不同科目、项目之间的调整。除特殊情况外,不同科目、项目之间资金不得调剂使用。预算执行中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科目或项目的,由有关部门提出申请,部门司提出调整方案,会签预算司,报部领导批准后,按有关程序办理预算科目调整。 (五)中央财政本级预算指标的调减应按规定程序办理。中央预算安排的农业、教育、科技、社保预

财政学期末复习

财政学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1、市场失灵:市场配置效率是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的,而现实市场 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所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些我们统称为市场失灵。 2、外部效应: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产品或服务具有外部效应,即产品或服务对生产 者或购买者以外的其他人产生的影响。 3、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 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课本)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是公众共同受益,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PPT) “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他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相比之下,私人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它们能分割开并可分别地提供给不同的个人,也不带给他人外部的收益或成本。公共物品的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萨缪尔森 4、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 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利。(课本) 非排他性(nonexcluding)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外是不可能的或成本很高的。如:国防、灯塔(PPT)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5、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一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 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等于零。(课本) 非竞争性(nonrival)是指在消费过程中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受益者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PPT) 6、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定义见1。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垄断。市场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然而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问题,这时就会形成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而信息不成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成本和效益在化,产品生产者要负担全部成本,同时全部收益归生产者所有。外部效应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配置效率;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同样市场竞争也不可能形成理想的配置效率。外部效应的典型例子是“公共物品”,因为大部分“公共物品”的效益是外在化的,市场对提供纯公共物品是失灵的。 (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地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市场经济的第一道分配是要素分配,个人收入取决于

(完整word版)我国财政预算编制流程

(一)我国国家预算的编制过程 我国在每年的年中就开始了对下年预算的编制工作,国务院要下达中央预算编制的通知,对编制下年预算提出要求,同时还向地方下达编制地方预算的通知。一般在每年9月底以前,中央各部门需按统一的部门预算编报格式,编制本部门预算报送财政部,项目支出要同时报送《中央部门项目申报文本》和项目排序建议,其中涉及到有预算分配职能部门的,还要提前报送这些相关部门。财政部要在10月底以前,依据中央各部门上报的预算报表及项目排序建议进行审核,会同有预算分配职能的部门提出分配意见,将综合平衡汇总后的预算方案上报国务院审定。在11月底以前,财政部根据国务院审定的按功能分类的中央支出预算(草案)确定分部门的预算分配方案,并向各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中央各部门根据财政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编制正式部门预算,并于12月上中旬报送财政部。财政部审核汇总后编制中央预算(草案),于年底前报国务院审批。拟提请全国人大审议的中央有关部门的预算也一并上报。 每年1月中上旬,财政部将当年中央预算(草案)送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从工作层面进行预先审查,为初审和审批做准备。每年2月上中旬,财政部将当年中央预算(草案)提交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由财政经济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每年3月上中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中央预算草案,法定预算正式产生。财政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中央预算草案后的30日内批复中央各部门预算。中央各部门在财政部批复本部门预算之日起15 151内,批复所属各单位的预算。在财政经济委员会会议进行初步审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进行审查时,财政部要派有关负责人到会,对预算草案作出解释,回答代表的提问。 中国预算编制程序分为国家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和国家预算的正式编制两个步骤。 准备工作①对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预计和分析。一般地说,下一年度的国家预算,要在本年度的下半年开始编制。财政部门在编制国家预算之前,首先根据经济发展趋势并结合历年预算收支规律,对本年度的预算收支情况进行分析,做出尽可能准确的预计。中国国家预算收支指标的测算方法,多年来主要采用“基数法”加“因素法”,即下一年的预算收支指标主要以本年预计数字为基础,并参照下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有关指标进行测算。当年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分析预算包括:分析当时的实际执行数,例如前几个月该收的是否都收上来了,该支的是否都支出去了;分析后几个月的特殊因素,如调整工资、价格,开征新税种和调整税率等重大措施出台对预算收支的影响;分析增收节支措施落实情况,主要是检查年初预算指标安排的增收节支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和进度,及其对本年度预算收支的影响;分析预测国民经济发展情况,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工农业生产、商品流通、基本建设、市场供应和各项事业计划的完成情况,及其对当年预算收支计划的影响。 ②拟定下年预算收支控制指标。财政部根据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指标,拟定下一年国家预算收支控制指标,经国务院核定后下达,作为各地区编制总预算的依据。控制指标初步规定了预算收支的规模和增长速度,是中央和地方财政之间年度预算资金筹集和分配的一个基本框架。 ③修订国家预算科目和制定总预算表格。国家预算收支科目是国家预算收

《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财预【2007】38号)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预[2007]38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武警各部队,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有关中央管理企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进一步深化预算改革,规范和加强中央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我们制订了《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 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中央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由中央各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组成。本办法所称“中央部门”,是指与财政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和社会团体以及企业和事业单位。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央部门的项目支出预算管理。 第四条项目支出预算是部门支出预算的组成部分,是中央部门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包括基本建设、有关事业发展专项计划、专项业务费、大型修缮、大型购置、大型会议等项目支出。 第五条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综合预算的原则。项目支出预算要体现预算内外资金,当年财政拨款和以前年度结余资金统筹安排的要求。 (二)科学论证、合理排序的原则。申报的项目应当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审核,分轻重缓急排序后视当年财力状况择优进行安排。 (三)追踪问效的原则。财政部和中央部门对财政预算资金安排项目的执行过程实施追踪问效,并对项目完成结果进行绩效考评。 第二章项目库 第六条 项目库是对项目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的数据库系统。 第七条项目库管理应遵循统一规划的原则。由财政部统一制定中央部门项目库管理的规章制度、项目申报文本,统一设计计算机应用软件。

财政预算与部门预算的区别

财政预算与部门预算的区别 财政预算,也称为功能预算。财政预算的编制方法是采取收入按类别、支出按财政编制的,其特点是在编制预算时,不以预算部门作为划分标准,而是根据政府的职能和经费性质对开支加以分类进行编制。部门预算是按部门分类编制预算,预算在部门内又根据部门行使的职能不同安排不同财政支出。部门预算与财政预算的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预算编制的分类基础不同。财政预算是将预算按支出财政分类,分别测算,最后汇总形成按支出财政分别列示的总体预算。部门预算则是将预算按部门或单位分解,部门或单位将涉及本部门或单位的所有按财政分类的资金统一编入部门预算,财政部门将各部门的预算审核汇总后,形成按部门列示的部门预算,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财政的按财政列示的财政总体预算。 第二、预算涵盖的范围不同。财政预算的编制范围仅限于财政预算内资金收支预算,没有涵盖部门依据国家法律组织的基金收支预算、预算外资金收支预算和其他资金收支预算。部门预算的编制范围则涵盖了预算部门的全部收支,既包括了一般收支预算,又包括预算外资金收支和其他资金收支。 第三,预算管理的方式不同。财政预算是一个部门不同财政的经费在财政和各部门均分别由不同的机构进行管理,在财政部门是一个机构管理若干部门同一性质的经费,同一部门的不同财政的经费预算分别由不同的主管机构审核和批复。部门预算则是一个部门不同财政的经费在财政和部门均由同一机构管理,在财政是一个机构管理一个部门的所有经费,同一部门所有经费的预算全部由一个机构审核和批复。 第四,预算的编制方式不同。财政预算编制过程是自上而下,即由财政部门根据政府目标的需要,先确定财政总体收支规模和支出构成,把按财政分类的预算控制指标分解给部门,主管部门代基层单位编制预算,层层代编。部门预算编制过程是自下而上,即从基层编起,逐级审核汇总,最后由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形成财政总体预算。 第五,预算的细化分类不同。财政预算是将预算按财政细化。部门预算则是以部门为基础,对部门内的各项资金再按财政、按预算科目把各项支出内容细化分解到具体支出项目。

2013年中央公共财政支出预算表

2013年中央公共财政支出预算表 单位:亿元 项目 2012年 执行数2013年 预算数 预算数为 上年预算 数的% 预算数为 上年执行 数的% 一、一般公共服务1330.29 1350.58 109.7 101.5 中央本级支出998.32 1011.08 106.8 101.3 对地方转移支付331.97 339.50 119.6 102.3 二、外交332.41 357.36 104.4 107.5 中央本级支出332.41 357.36 104.4 107.5 对地方转移支付 三、国防6506.03 7201.68 110.7 110.7 中央本级支出6481.39 7177.29 110.8 110.7 对地方转移支付24.64 24.39 102.0 99.0 四、公共安全1880.00 2029.37 111.1 107.9 中央本级支出1183.46 1289.89 112.9 109.0 对地方转移支付696.54 739.48 108.2 106.2 五、教育3781.52 4132.45 109.3 109.3 中央本级支出1101.45 1121.65 109.0 101.8 对地方转移支付2680.07 3010.80 109.4 112.3 六、科学技术2291.50 2529.91 110.7 110.4 中央本级支出2210.44 2461.76 110.2 111.4 对地方转移支付81.06 68.15 133.5 84.1 七、文化体育与传媒494.68 540.54 109.5 109.3

对地方转移支付301.12 303.65 106.0 100.8 八、社会保障和就业5753.73 6550.81 113.9 113.9 中央本级支出585.68 626.61 109.8 107.0 对地方转移支付5168.05 5924.20 114.4 114.6 九、医疗卫生2048.20 2602.53 127.9 127.1 中央本级支出74.28 81.30 97.6 109.5 对地方转移支付1973.92 2521.23 129.2 127.7 十、节能环保1998.43 2101.27 118.8 105.1 中央本级支出63.65 93.70 147.7 147.2 对地方转移支付1934.78 2007.57 117.7 103.8 十一、城乡社区事务445.43 193.83 222.2 43.5 中央本级支出18.19 5.83 83.9 32.1 对地方转移支付427.24 188.00 234.1 44.0 十二、农林水事务5995.98 6195.88 112.8 103.3 中央本级支出502.49 471.87 110.4 93.9 对地方转移支付5493.49 5724.01 113.0 104.2 十三、交通运输3969.22 3973.86 111.4 100.1 中央本级支出863.57 486.44 111.9 56.3 对地方转移支付3105.65 3487.42 111.4 112.3 十四、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957.45 898.99 102.5 93.9 中央本级支出473.15 383.59 85.1 81.1 对地方转移支付484.30 515.40 120.8 106.4 十五、商业服务业等事务470.85 487.97 102.8 103.6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工作报告范文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工作报告范文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武清区XX年预算执行情况和XX年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XX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XX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财税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市委九届六次全会和区委三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积极应对挑战,扩大开发开放,推进率先发展”的总体要求,积极组织收入,大力控减支出,创新工作机制,稳步推进财政改革,实现了财政平稳运行,为武清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较好地完成了区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预算收支任务。 全区三级财政收入完成亿元,完成预算的%,比上年增长%。其中区级收入完成328,216万元,完成预算的%,比上年增长26%。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区级财政收入328,216万元,各项结算补助101,172万元,本年实得财力429,388万元,比上年增长%。 区级正常经费和基金支出429,000万元,完成预算的%,比上年增长%。 区实得财力与本年度正常经费和基金支出相抵,财政滚

存结余388万元。 XX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我们主动适应新形势发展变化,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招法,不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强化财政收支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认真落实“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工作要求,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求实效。 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搭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为19户企业提供了亿元贷款担保。加大对受金融危机影响困难企业的帮扶力度,拨付稳岗补贴、工商企业注册登记费补助、外贸出口发展专项资金、工业企业技改贴息等扶持资金2,740万元。全面贯彻《天津市家电下乡工作实施方案》和《天津市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实施方案》,兑付补贴资金1,200万元,下乡产品销售额达到1亿元,有力地拉动了农村市场消费。 (二)强化税收征管,努力扩大财政收入规模。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全体财税干部职工迎难而上,坚持把组织收入工作放在首位,着力强化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保证收入及时足额入库。继续完善重点税源监控机制和控管体系,强化税收源头控制机制,实行税收全程监控。同时坚持开源与挖潜相结合,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跑”和“争”的力度,用好用足

最新天津财经大学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

一、填空&选择: 1.财政产生的直接条件: 财政产生的根本条件(经济条件):、 2.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建于。财政学鼻祖——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 3.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或哲学基础是 4.推动市场经济运行的主导力量是。 5.市场机制的核心内容是。 6.价格机制的力量源泉是 7.公共物品在根本特征是,在此基础上,具有和的特征 8.根据产生原因不同对公共物品的分类::不具有效用不可分割性,由国家直接规定的公共物品。如:;:同时具有公共物品的所有特性,任何社会都要免费提供的物品。如:国防安全、社会稳定、环境保护、社会公正。 9.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生产和提供组合方式的四个构成要素:⑴⑵⑶⑷ 其中与公共物品有关的组合方式是:, 10.广义公平有三个含义:、和。是公平的狭义概念。公平的评价指标有两种:⑴--。⑵--洛伦茨曲线中描述的收入分配状况的集中反映。警戒线:。 其中比较科学的评价指标是 11.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作用点主要有两个:,,该职能的作用效果(目的)主要体现在。 12.是我国财政改革和完善的终极目标。 13.是社会主义财政分配关系的主体(基础)。 14.行政单位为履行正常职能所需的正常经费必须由国家财政。 15.国家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分配关系有三种:⑴,事业产品属比如义务教育,基础性科学研究等。⑵,事业产品属,比如高等教育等。⑶,事业产品属,比如一般性图书、报刊等。 16.个人收入财政地位的未来走向主要受如下五个因素影响:⑴⑵⑶⑷⑸ 17.财政支出的原则:财政支出的:包括、、三原则;财政支出的:包括、、 18. 实行政府采购,变博弈为博弈。 19.政府采购的原则:、、、。 20.财政支出效益与微观经济主体的效益相比较,存在的的特殊性:第一、 第二、;第三。 21. :适用于军事、政治、教育、文化、卫生等。其效益。

中国政府预算公开的现状

中国政府预算公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作者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预算公开的范围和内容上均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存在着预算公开内容过于粗糙、类目不够全面、易懂程度不足、互动性不强等问题。为此,应当从理念、制度和技术等层面着手,提升预算公开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 【关键词】预算公开;“三公”消费;制度;技术 财政预算公开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是优质财政管理的重要特征,也是促进政府管理实现经济、效率、效益的重要方法。近年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积极推动财政预算公开,向社会“摊开”自己的“账本”。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政府预算公开的现状,分析预算公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动政府预算公开的对策建议。 一、中国政府预算公开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财政预算经历了由“国家机密、不得向社会公开”到“部分预算向人大代表公开”再到“预算向社会公众公开”三个历程。 1951年颁布的《保守国家机密暂行条例》规定:“国家财政计划和国家概算、预算、决算及各种财务机密事项是国家机

密”。1997年,国家保密局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经济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指出:“财政年度预算、决算草案及其收支款项的年度执行情况,历年财政明细统计资料等属于国家秘密,不得向社会公开”。此阶段我国财政预算“对公众保密”。 随着我国行政改革的加速、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公民社会的崛起,财政预算逐步发展为向人大代表公开。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提出编制部门预算、细化预算等要求。此后,部门预算细账开始向人大代表公开。2007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财政预算、决算报告,财政收支,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列为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这是第一个涉及预算公开的制度文本[i],新一轮预算公开拉开序幕。 2009年全国“两会”后,财政部首次公布了经全国人代会审议通过的财政预算报告和中央财政预算的四张表格,内容涉及中央财政收入预算表、中央财政支出预算表、中央本级支出预算表、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等,从而迈出了中央财政预算公开的重要一步。2010年3月,财政部在上年首次公开中央财政预算四张表格基础上,增加了八张表格,内容包括中央财政国债余额情况表、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表、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表、中央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表、中央对地方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预算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