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压混凝土基层配合比设计及应用

合集下载

路用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应用

路用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应用

④ “ 三掺 ”高性能混凝土特别适于大体积混凝 土和 地 下 、水 下及 海 工混 凝土 ; ⑤使 用 “ 三掺 ”高性 能混凝 土 ,可 降低混 凝土
4结 论
① 在 一 定范 围 内 ( 粉煤 灰掺 量 2 ~ 3 % ,矿 渣 0 0 微粉 掺量 4 % 以下 , S O F 掺合 料 总掺量 3  ̄5 %), 0 0 用P 0 25 . 4 .硅 酸盐 水 泥 、矿渣 微 粉 、粉 煤 . 4 .或P1 25 1 灰和 高效 减水 剂组 成复 合胶 凝体 系 ,可配 制 出 “ 三 掺 ”中低 强度 高性 能混 凝土 ;
4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41材 料组 成 。
简称R C C )是 一种含 水 率低 ,通 过振 动碾 压施 工 工 艺 达 到高 密度 、高强 度 的水泥 混凝 土 。其特 干硬 性 的材料 特 点和 碾压成 型 的施 工工 艺特 点 ,使 碾压 混 凝 土 路面 具有 节约 水泥 、收缩 小 、施工 速度 快 、强
— —
① 根 据 设计 要 求 ,采 用 经验 公 式确 定水 灰 比 。
参 照表 1 ,取配 制强度 8=64 a .Mp
盐 坝 高速 公路建 设 正式启 动 ,盐 田至 大梅 沙段
隧 道双 向6 道路 面 工程 采 用碾 压 水 泥混 凝 土路 面 。 车
c w =( 2 / F 8+1 0 9 。 8 f e ) 1 6 4 . 7 —0 4 5 c, / . 8 0 3 f 5
= 2. 83
3生 产供应方式
c .5 克 服 了现场 搅拌 的不足 ,保 证 了混凝 土 的质量 , w/ =o3
商 品碾 压混 凝土 的生 产工 艺先 进 于现场 搅拌 。盐 田 港 混凝 土有 限 公司承 接 了这项 生产 任务 。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是确定混凝土成分和比例的重要依据,对于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进行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通常是以标号表示,比如C15、C20、C30等。

不同的工程需求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不同,因此,在设计配合比参数时需要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其次,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水灰比。

水灰比是指水与水泥质量之比,它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越高,但工作性能会减弱。

因此,在进行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时,需要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施工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水灰比。

另外,我们还需要确定合适的粉煤灰掺量。

粉煤灰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在进行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时,需要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施工要求确定合适的粉煤灰掺量。

此外,我们还需考虑粒径分布和石粉含量。

粒径分布指的是混凝土中各种骨料的粒径大小和数量比例。

在设计配合比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骨料粒径组成,以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

石粉含量则是指混凝土中细颗粒石粉的含量,适量的加入石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

最后,我们还需要根据施工要求确定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和细节。

这包括混凝土的浇筑工艺、养护要求、施工质量要求等。

在进行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时,需要将这些要求纳入考虑范畴,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工作性能。

综上所述,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水灰比、粉煤灰掺量、粒径分布和石粉含量,同时还需根据施工要求确定混凝土的施工细节。

只有在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之后,才能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碾压混凝土配合比。

电站大坝工程碾压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优化及应用

电站大坝工程碾压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优化及应用
1 6 gm3 8 0k / 。
22 胶凝材料 .
沙石料为天然料 , 自离坝 址 1 m 的顿 岗料场。沙 来 3k 细度模数为 24~28 间,容重p i26 t  ̄ . .之 s .1/ 。因毛料场 m 为多年冲积层, 毛料 中级配 极不稳 定。 含泥量偏大且不稳
定, 加工时比较难 于洗 干净, 含泥量在 02 .%~58 .%之 间, 但是 , 若过于强调沙 的含泥量 , 则会 把沙中的细颗 粒带走 , 这对混凝土的和易性等质量有一定 的影 响。
如果镶 贴石板材采用粘贴方法, 可选用薄型 6 哪~ 1 2 枷厚石板材等板材 , 体做 法: 具 () 1砖墙面 , 先抹 1 哪 厚 125水泥砂浆找平 , 8 :. 并划 出 纹道 。在石板材板背面满涂 2 哪~ 3 哪厚 Y I建筑粘剂 JI I 胶泥 , 然后粘 贴, 再用 白水泥或石膏浆擦缝或 留缝 。 () 2 混凝土墙面 。 先涂刷一道 Ⅵ 一32 0 处理剂代替凿 毛 处理 , 1 抹 0哪厚 l .水 泥砂浆找平 。 :5 2 并划出纹道, 在石 板材板背面满涂 2哪~ 3哪厚 Y I 建筑粘剂胶泥 , JI I 然后粘 贴, 再用 白水 泥或 石膏浆擦缝或 留缝 。 27 灌浆 . 灌浆宜用 12~ 25( : . 体积比) 水泥砂浆 , 稠度为 8~ 1锄, 2 分层灌 注。 每层灌注 10 5 哪左右 , 次间隔 1 2 , 每 ~ h 等砂浆初凝 后再 灌, 最后一层灌至低于板面上 口 8 ~ 10 0 0 哪, 作为上一层板灌浆 的结合层 。 灌浆的水泥砂浆稠度要适 当, 成浓 粥状 , 用铁簸箕 舀 浆倒入 , 灌浆要密实 , 不要碰石板材 。 28 擦缝打蜡 . 石板材镶贴后 , 清除余浆和石膏痕迹 , 用麻布擦洗干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指根据混凝土所需的力学性能、耐久性、施工性等要求,通过合理地选用适当的水泥、石料、砂料、掺合料及配料比例等,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的过程。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通常包括水灰比、最大石径、砂率、砂石比、使用强度等。

1. 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水和水泥重量之比,通常用W/C表示。

水灰比的选择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抗渗性等起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越高,但也对施工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要求综合考虑。

2. 最大石径:最大石径是指石料的最大粒径,通常用D表示。

最大石径的选择主要根据混凝土的施工性要求,以及混凝土的使用环境等因素。

较大的最大石径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冲击和抗压性能,但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和耐久性等。

3. 砂率:砂率是指砂料在骨料中的占比,通常用S表示。

砂率的选择对混凝土的流动性、强度和抗渗性等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较高的砂率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但也会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冲击性能。

4. 砂石比:砂石比是指砂料和石料的重量之比,通常用S/G表示。

砂石比的选择主要根据混凝土的挤实性要求和施工性要求等因素。

较大的砂石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挤实性和强度,但也会使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

5. 使用强度:使用强度是指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通常用C 表示。

使用强度的选择主要根据混凝土的使用要求和安全性要求等因素。

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要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和结构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的确定。

6. 掺合料:掺合料是指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矿渣粉、矿渣砂、粉煤灰等材料,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物理性能。

掺合料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设计要求等因素,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裂性等性能。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参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性能、使用要求和施工要求等因素,以选择合适的参数。

在实际工程中,通常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和实验数据进行初步的选择,然后通过实际试验和调整,得到最终的配合比。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引言碾压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因其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和优良的工程性能而在建筑、道路、桥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配合比设计是制备优质碾压混凝土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性能和结构安全。

本文将探讨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材料选择、配合比计算和优化等内容。

二、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1、满足结构要求:配合比设计应满足结构设计对强度、耐久性、稳定性等的要求。

2、优化性能:配合比应尽量优化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如工作性、强度、耐久性、体积稳定性等。

3、合理利用材料:配合比设计应充分考虑材料的性能特点,合理利用水泥、砂、石、外加剂等材料。

4、符合规范标准: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材料选择与要求1、水泥:选择合适类型和等级的水泥,控制其强度、安定性和化学成分。

2、砂: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中砂或粗砂,控制其细度模数和含泥量。

3、石:选用粒径适中、质地坚硬的碎石或卵石,控制其最大粒径、级配和含泥量。

4、外加剂: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减水剂、缓凝剂、引气剂等外加剂,控制其掺量和质量。

5、水:选用洁净的水源,控制其pH值和有害物质含量。

四、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计算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坍落度等性能指标。

2、根据原材料的性能试验结果,计算出各组成材料的比例。

3、根据计算结果,进行试配和调整,确定最终的配合比。

4、对配合比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包括工作性、强度、耐久性等方面的检验。

五、碾压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1、根据实际施工条件和要求,对配合比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实际需要。

2、根据实验数据和现场检测结果,对配合比进行持续优化,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

3、在保证混凝土性能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材料资源,降低成本。

4、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选择环保型材料和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加强与设计方、施工方等各方的沟通和协作,确保配合比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碾压混凝土施工

碾压混凝土施工

碾压混凝土施工碾压混凝土是一种用土石坝碾压机具进行压实施工的干硬性混凝土,它具有水泥用量少、粉煤灰掺量高、可大仓面连续浇筑上升、上升速度快、施工工序简单、造价低等特点,但其对施工工艺要求较严格。

自从20 世纪70 年代出现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以来,许多国家相继应用这种新技术修筑混凝土坝和大体积混凝土建筑物,取得了丰富经验。

我国于1980 年开始进行这种技术的试验,经历了试验、探索、推广应用和创新等过程,在筑坝实践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

一、碾压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一)碾压混凝土原材料1.胶凝材料碾压混凝土一般采用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

近年来,低热具有微膨胀性能的硅酸盐水泥及大掺量粉煤灰是碾压混凝土施工的新趋势。

粉煤灰掺用量一般在50%~70%,具体掺用量应按照其质量等级、设计要求等通过试验论证确定。

粉煤灰要求达Ⅰ、Ⅱ级灰的标准。

无粉煤灰资源时,可以采用符合要求的凝灰岩、磷矿渣、高炉矿渣、尾矿渣、石粉等。

2.集料与常态混凝土一样,可采用天然集料或人工集料,碾压混凝土的粗集料最大的粒径为:三级配不大于80 mm;二级配不大于40 mm。

迎水面用碾压混凝土自身作为防渗体时,一般在一定宽度范围内采用二级配碾压混凝土。

细骨料的细度模数一般要求控制在2.2~2.9 (人工砂)或2.0 ~3.0 (天然砂),砂中的石粉(d <0.16mm 的颗粒)含量(占细集料的重量比)以10%~22%为宜,人工砂的含泥量应不大于5%。

骨料应满足SDJ 207—82 《水工混凝土规范》的相关要求。

碾压混凝土对砂子含水率的控制要求比常态混凝土严格,砂子含水量不稳定时,碾压混凝土施工层面易出现局部集中泌水现象。

3.外加剂碾压混凝土的外加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外加剂的性能主要以缓凝作用为主,减水作用为次。

碾压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一般要求大于12h,减水效果一般要求在12%~20%范围内。

碾压混凝土一般应掺用缓凝减水剂,并掺用引气剂,以增强碾压混凝土的抗冻性。

碾压混凝土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及施工技术

碾压混凝土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及施工技术
( MG) 掺量 0 . 2 5 %。 2 . 2 碾压混凝土主要设计参数要 求 抗弯拉强度 ≥4 . 5 MP a , 抗 压强度 t >3 5 . 8 M P a , 弯拉弹性
模量 ≥2 9 G P a , 温度梯 度 8 6— 9 2℃ 。
2 . 3 碾 压 混 凝 土 配 合 比
根据 各指标 的直 观分 析 结果 , 选定 石 子 填充 体 积率 为
8 O % 。
在静压过程 中 , 人工往低 洼处进行 补料 , 静压平 整度满 足要 求后 , 方可进行震动碾压 , 确保 混凝 土路 面平整度 。
3 . 3 混 凝 土路 面 的碾 压
计算 用水 量 : W=9 8 k g / m 。 基 准胶凝 材料用量 : ( C+ F)= 3 9 4 k g / m 。 根据 以上计算 结果 及有关设计参数 , 计算配合 比材料 用
2 0 1 3年 第 9期 ( 总第 2 3 5期 )
黑龙 江交通 科技
HEI L O NGJ I ANG J I AOT ONG KE J
No . 9, 2 0 1 3
( S u m N o . 2 3 5 )
碾 压 混 凝 土 在 道 路 建 设 中 的 应 用 及 施 工 技 术
文 烨
( 铜仁市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评 审中心 )

要: 碾压混凝土是 一种含水量低 , 通过振动碾压施 工工艺达到 高密度 、 高强度 的无坍 落度超 干硬性水泥
混凝土 , 具有施工机械通用 性好 、 施 工速度快 、 早期强度 高、 接缝少 、 收缩 小等一 系列优 点。 以某 一公路项 目
为实例 , 重点 阐述 了碾 压混 凝土配 比、 应 用及 其在道路建设 中施工工 艺及其质 量控 制。 关键词 : 碾压混凝土 ; 道路建设 ; 配合 比设计 ; 施 工工艺 ; 质量控制 中图分 类号 : U 4 1 6 . 2 1 6

富胶凝碾压混凝土配合比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富胶凝碾压混凝土配合比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富胶凝碾压混凝土配合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概述富胶凝碾压混凝土配合比是指在工程中使用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混凝土配合比。

相比于普通混凝土,富胶凝碾压混凝土具有更高的胶结材料含量和较低的水灰比,以增强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1.2背景与意义随着现代建筑技术不断发展,对于混凝土材料在高层建筑、大型基础设施和重要工程中的使用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富胶凝碾压混凝土作为一种优良的建筑材料,在提高结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以及满足特殊需求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

1.3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概述和解释富胶凝碾压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以帮助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并开拓其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同时,通过研究富胶凝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最新进展,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2. 富胶凝碾压混凝土配合比的定义:2.1 配合比的概念:配合比是指在混凝土中各种材料按一定比例配合而成的混合物的组成及其比例关系。

它是确定混凝土中水、水泥、骨料和掺合料等各种材料用量的依据,直接影响到富胶凝碾压混凝土的工程性能和质量。

2.2 富胶凝碾压混凝土特点:富胶凝碾压混凝土指具有较高黏聚力和流动性以及优良耐久性的一种特殊混凝土。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富胶凝碾压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强度、抗渗透能力和耐久性,适用于承受大荷载和频繁交通负荷的道路、桥梁等工程。

2.3 配合比的作用与重要性:富胶凝碾压混凝土配合比对于保证综合性能、提高工程质量、延长使用寿命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设计并合理控制配合比可以确保混凝土具有所需的流动性、坍落度、强度和耐久性,并且能够满足工程要求和使用环境的要求。

合理的配合比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混凝土材料的优点,提高施工效率并降低成本。

以上是关于富胶凝碾压混凝土配合比定义的详细阐述。

通过对配合比概念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它在富胶凝碾压混凝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影响到混凝土的工程性能和质量。

同时,富胶凝碾压混凝土的特点以及配合比的作用与重要性也进一步加强了我们对这一概念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碾压混凝土基层配合比设计及应用摘要:碾压混凝土基层在国内应用较少,尚未形成完善的施工工艺。

基于大量室内试验和阳阳高速公路的实际应用探讨了碾压混凝土基层组成材料对其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材料控制指标;介绍了碾压混凝土配合比综合设计方法,提出了配合比设计指标。

实践表明,设计的碾压混凝土混合料能够满足施工要求,且可有效地节约施工费用。

关键词:碾压混凝土;基层;配合比设计国内高速公路路面结构中常采用水泥稳定材料作为基层,由于交通量的增加,车辆轴载以及重车比例的增大,国内已建高速公路路面出现了较多的早期破坏。

根据调查发现,在高等级公路尤其是重交通路段,由于水泥稳定基层存在耐冲刷性、抗裂性和强度不足等缺点造成路面早期损坏,因此需要采用新的强度更高的基层材料,以保证路面的使用品质。

碾压混凝土是一种单位用水量较少、坍落度为零的超干硬性混凝土,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

自1981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一坝高89m的岛地川坝以来,碾压混凝土技0 引言术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碾压混凝土不仅适用于坝体工程,也适用于同样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道路工程,它的主要特点是强度高、板体性强、承载能力大。

本文依托某高速公路探讨了碾压混凝土基层原材料技术要求、配合比设计的控制指标,对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研究。

1 原材料技术要求1.1 水泥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下称施工规范)相关规定,碾压混凝土用作基层时,可使用各种硅酸盐类水泥。

不掺用粉煤灰时,宜使用强度等级32.5以上的水泥。

掺用粉煤灰时,只能使用道路水泥、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

根据不同的施工条件和工程条件也可以选择矿渣水泥及火山灰水泥。

最好采用凝结时间稍长,强度增长快、干缩性小的水泥。

针对夏季炎热天气及不掺加缓凝剂时,考虑水泥凝结时间对混合料的运输、碾压的影响,宜参考《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应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 以上)的水泥。

1.2 粗集料粗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碎卵石和卵石。

碾压混凝土可使用Ⅲ级粗集料。

由于RCC用水量低,粒径较大的集料会引起离析而影响路面的平整度,碾压混凝土基层粗集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31.5mm。

集料中针、片状颗粒含量最好控制在15%以内。

集料中含泥量大易造成混凝土内界面缺陷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耐磨性和耐久性,所以也要严格控制,含泥量不宜大于1.5%。

1.3 细集料细集料宜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机制砂或混合砂,碾压混凝土基层可采用Ⅲ级砂。

研究资料表明石屑可代替部分砂用于碾压混凝土基层,但要求不具有塑性或塑料指数低,否则会增大混合料的用水量及收缩性。

由于河砂资源短缺,而开采石料用做混凝土粗集料的同时,常伴随着石屑的产生,石屑代替部分砂用于普通混凝土、碾压混凝土的可实施性也已经得到证实。

石屑的加入虽会加大混凝土的用水量,但粗糙多棱角的石屑颗粒在砂浆中起着骨架的作用限制了水泥石的变形及骨料颗粒的滑动,同时石屑与水泥石有良好的黏结界面使界面空隙少,减少了应力集中,石粉提高了水化产物的结晶程度.2 原材料试验2.1 水泥本项目水泥采用中材天山(云浮)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天山牌普通硅酸盐水泥P·C 32.5复合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见表1。

2.2 粗集料本项目的粗集料来源于建业石场生产的10~30mm、10~20mm碎石,碎石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见表2。

2.3 细集料本项目采用的细集料为河砂和石屑,河砂产于漠阳江砂,表观密度为2.640 g/cm3 ,含泥量为0.3%;石屑产于建业石场,表观密度为2.690 g /cm 3。

2.4 其它材料本项目水泥采用复合硅酸盐水泥,因此不掺人粉煤灰,考虑施工拌和便利性及节约成本的考虑,不掺人外加剂。

3 配合比设计3.1 碾压混凝土基层配合比设计指标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思想是满足设计弯拉强度、工作性、耐久性和经济性的要求。

因此碾压混凝土基层配合比设计时主要考虑的是前3项技术要求,在满足上述前3项技术要求的前提下,碾压混凝土配合比应尽可能经济,以单位重量水泥(胶材总量)获得的弯拉强度最大为经济性评价标准。

3.1.1 强度指标由于我国尚未制定碾压混凝土基层相应的技术规范指标及施工控制指标,此种混凝土水泥剂量与贫混凝土大体相当,基于路面结构中碾压混凝土用作刚性基层,弯拉强度指标可参考贫混凝土。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所述贫混凝土刚性基层的强度要求如表3所示,碾压混凝土基层可参考采用28d抗弯拉强度为设计指标,采用7d抗压强度作为RCC施工的主要控制指标,同时其28d抗弯拉强度用于工程验收评定。

3.1.2 施工和易性碾压混凝土基层的工作性采用改进VC值来评定,碾压混凝土出搅拌口的VC值宜为5~10 s,碾压时的改进VC值宜控制在30±5s.3.2 配合比设计方法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有多种,主要有填充包裹法、经验公式法、正交试验法、综合试验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其特点,但其主要是适应于碾压混凝土坝及碾压混凝土面层,对于碾压混凝土基层,不能一味套用。

在比较分析后,本文参照综合设计法进行碾压混凝土基层配合比设计。

综合设计法是根据设计要求及原材料性能,试算混合料级配确定集料组成比例,按照经验初选用水量及水泥用量;采用绝对体积计算,进行初步试拌;根据初步试拌情况,选用正交试验因素及水平,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满足弯拉强度要求及施工和易性的理论配合比;通过现场试拌,再经修正,得到施工配合比。

3.2.1 设计要求根据试验路段要求,碾压混凝土基层28d抗弯拉强度≥3.0MPa,7d抗压强度要求≥15.0MPa,改进VC值30±5s。

3.2.2 配合比设计方法及步骤3.2.2.1 试算及确定级配施工规范规定碾压混凝土基层的级配要求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水泥稳定料粒的级配规定,采用计算机试算,确定各组成材料的百分比,石屑取代砂的百分率为20%。

为比较不同级配对碾压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设计出三种级配,其中1 级配接近《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骨架密实结构级配,2 、3 级配符合级配范围要求,如表4所示。

3.2.2.2 计算配合比试配强度参考施工规范里碾压混凝土试配弯拉强度的计算公式,计算试配弯拉强度,计算公式如下:按计算公式及选取如下参数可计算得试配强度为3.73MPa。

式中:fc 一碾压混凝土试配弯拉强度/MPa;fr一碾压混凝土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MPa;s一碾压混凝土弯拉强度试验样本的标准差,选取1.25;t一保证率系数,按样本数n和判别概率P参照施工规范相关要求选取0.45;3.2.2.3 配合比正交设计根据试拌结果,设定正交试验水平、因素组合表。

从组成材料分析可得出制约碾压混凝土性能的因素主要为水泥用量(水胶比)、用水量、级配,设计水平因素组合见表5。

按照正交试验方法确定各个混凝土理论配合比,采用“绝对体积法”(假设空隙率为零)进行配合比材料用量计算。

按照试验号对应的试验条件分别进行7d 抗压强度、28d抗折强度和改进值的试验。

碾压混凝土试件成型采用《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中T 0552—2005碾压混凝土抗弯拉试件的制作方法,试件密实度为97%;抗压、抗折试验分别采用T 0558—2005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验方法和T0562—2005水泥混凝土抗弯拉试件断块抗压强度试验方法;VC 值测定方法采用T 0524—2005碾压混凝土拌合物稠度试验方法(改进VC法)。

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试验数据整理得到正交试验分析(表6).3.2.2.4 试验结果分析从表6中的R值可以看出,在表6所列出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范围之内,各因素对w 值的影响大小为:用水量>水泥用量>级配;对7d抗压强度及28d 抗弯拉强度的影响相一致,大小为:水泥用量>用水量>级配。

这说明了用水量对改进VC值起决定性作用,水泥用量对7d抗压强度及28d抗折强度起决定性作用,所选用的3种级配对强度及VC值影响不大。

3.2.2.5 选定最佳配合比以满足设计指标要求及最经济角度选择最佳配合比,从强度指标分析水泥用量应该选择A2,从施工和易性指标VC值分析用水量的选择最优选择为B2,配合比性能指标次要因素的级配,最优选择为C3,所选配比恰好是正交试验里面的5号配比。

试验结果表明,选定配合比改进VC值为28s,28d抗折强度为3.87MPa,7d抗压强度为17.5MPa,优于相应设计指标。

3.2.2.6 施工配合比的确定室内试验配合比要通过试验路检验其对于施工设备的适应性(包括可碾性、易密性和抗分离性能),确定施工参数(包括铺层厚度、碾压遍数、施工层面允许间隔时间等)和冷缝处理措施等。

根据现场碾压试验结果,必要时对配合比进行调整,得出施工配合比。

4 试验路段简介碾压混凝土基层施工在广东阳阳高速公路LK2+500~LK5+154段铺筑碾压混凝土基层试验段。

碾压混凝土基层厚度为18cm。

基层采用单幅机械化施工(拌和机厂拌、自卸汽车运料、摊铺机摊铺,压路机碾压的施工方法)。

4.1 试验路段施工CCS底4.1.1 拌和本试验段拌和楼采用徐工筑路机械有限公司XC500型连续式水泥稳定土拌和楼。

根据设计配合比确定施工配合比,准确地进行配料,即通过调整料斗下面的电机转速和斗门高低来控制各种材料的流量,达到要求的配合比。

同时还要严格控制好水泥剂量和拌和时的含水量。

每次生产前应测定集料含水量,以确定拌和过程中的加水量。

拌和厂与摊铺现场保持联系,应根据气温变化和现场混合料含水量变化及时调整加水量。

拌和时混合料含水量应略大于最佳含水量1.O%~1.5%,以补偿摊铺及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

实时对拌和楼进行质量控制,随时观察混合料有无灰条、灰团,色泽是否均匀,有无离析现象,异常时立即进行检查。

4.1.2 摊铺摊铺前要洒水保持下承层的湿润,如果气温较高须及时地均匀补充洒水。

本工程摊铺使用2台RP951A型水泥稳定土摊铺机,2台摊铺机间距5~8m成梯队摊铺,摊铺速度控制在1.2~1.8 m/min。

在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应注意铲除局部离析形成的粗集料“窝”,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

4.1.3 碾压碾压混凝土的密实度主要取决于外界机械的压实效果,故压实工序直接关系到道路碾压混凝土的最终质量。

本试验段碾压设备配备了2台BW 203 AD 一4(自重13.2t)双钢轮振动压路机、1台DYNAPAC CA602D(自重18.6t)单钢轮振动压路机、1台徐工XP一261(自重加配重24t)胶轮压路机组合碾压。

具体碾压顺序见表7。

4.1.4 养生及切缝碾压完成后,采用薄膜养生,养生期间保持长期湿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