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教案光的折射与色散
2024年八年级物理《光的色散》教案

2024年八年级物理《光的色散》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七章第五节《光的色散》。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因,太阳光的组成,光谱的种类,以及色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理解色散产生的原因。
2. 使学生掌握太阳光的组成,了解光谱的种类。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光的色散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色散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太阳光的组成,光谱的种类,以及色散现象的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幻灯片、光具座、三棱镜、白色光屏、太阳光色散装置。
2. 学具:学习资料、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彩虹、太阳光照射在三棱镜上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因,引导学生学习太阳光的组成。
3. 讲解:介绍光谱的种类,解释色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光具座上的三棱镜,观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
5.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色散现象。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解答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光的色散现象2. 太阳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3. 光谱的种类连续光谱线状光谱吸收光谱4. 色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为什么雨后天空会出现彩虹?(2)为什么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七种颜色?2. 答案:(1)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雨滴对太阳光的折射和反射作用,使得光发生色散。
(2)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是因为三棱镜对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导致光发生色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因的理解程度,以及光谱的种类和应用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光的色散在科学技术、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024年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通用13篇)

2024年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通用13篇)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篇1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理解由于折射而产生的现象基础是折射定律,而折射定律的学习历来是初中学生物理学习的难点,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因而本节的重点是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光线偏折的规律。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例如鱼在那里,池水变浅等。
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段时间的光学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学习,对光的折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迁移,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由于在光的反射时,垂直入射也会发生反射,学生容易产生垂直入射也会发生折射的错误观念,因此,在实验时,要学生注意观察,强调“斜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由光的折射引起的视觉现象,能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感受折射现象,增强热爱自然的情感。
2.尊重科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浓厚的学科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器材准备:教师:实物投影仪,激光笔、玻璃砖、白胶板、水槽、空烧杯、纸杯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光的反射规律;2、光的反射现象。
(二)、新课教学投影出示:(1)汤姆大叔漫画系列;(2)水中的筷子怎么折断了?学生思考为什么,带着问题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让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观察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在水中又是怎么样传播的?(3)光从空气进入水的界面上发生了什么现象?从而得出:光的折射概念: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光的色散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光的折射和色散知识。例如,从简单的问题“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时有什么不同?”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光的折射现象,探讨折射定律的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光的色散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光的色散”,旨在让学生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色散原理。在案例背景中,我将结合学科和课本内容,展示一个实用性强的教学案例。
在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个实验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和色散效果,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实验中,我准备了一个水池,水中放入不同颜色的物体,并在水面上设置一道光源。当光源照射到物体上时,学生可以观察到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光的折射现象,了解折射定律及其应用。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光的折射,并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原理,掌握色散现象。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光是由多种颜色组成的,并能够解释彩虹、光谱等现象。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讨论和思考,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5.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不仅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还重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讨论发言。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回答,并引导他们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
初二物理上册光现象之光的色散教案设计范文

初二物理上册光现象之光的色散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
3.激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
2.教学难点:光的色散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光的色散现象,如彩虹、光盘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
2.知识讲解讲解光的色散定义:光在传播过程中,不同颜色的光折射角度不同,导致光线分离,形成光谱。
介绍光的色散原理: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不同波长的光折射率不同,导致光线分离。
展示光的色散实验装置,讲解实验操作步骤。
3.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光的色散实验,观察三棱镜对不同颜色光的折射效果,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光线的分离情况,以及不同颜色光的折射角度。
4.数据分析组织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光的色散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红光的折射角度最小,紫光的折射角度最大。
5.知识拓展讲解光谱分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光的色散现象在光纤通信、光谱分析等领域的作用。
6.课堂小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光学现象,提高学习兴趣。
四、课后作业2.举例说明光的色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收集有关光的色散的资料,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我国物理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
在知识讲解环节,我会使用如下对话来强化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同学们,你们知道太阳光为什么能分解出七彩的光谱吗?这是因为太阳光其实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就像我们用三棱镜可以把它拆分开来一样。
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一下这个神奇的色散现象。
”教学难点:光的色散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
“好,现在请大家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把白光通过三棱镜,注意观察白光是如何变成七彩光谱的。
物理课教案:光的色散与折射现象

物理课教案:光的色散与折射现象光的色散与折射现象引言:光是一种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在自然界中,我们能够感知和利用光的特性和现象。
其中,光的色散和折射现象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且有趣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物理课教案中关于光的色散和折射现象的内容及相关实验活动。
一、光的色散1. 背景介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光的色散。
色散是指当白光通过透明介质(如棱镜)时,不同波长(或频率)的光会因其折射率不同而发生偏转程度上的差异。
这使得不同颜色的光分开形成彩虹。
2. 实验活动 - 彩虹棱镜实验为了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可以进行彩虹棱镜实验。
材料:白纸、小灯泡、彩虹棱镜、黑纸步骤:1) 将小灯泡放在白纸上,并固定好位置。
2) 将彩虹棱镜放在适当的位置,使得它能够将光折射成彩虹。
3) 光源(小灯泡)放在一定距离处,确保有足够的光大范围地通过棱镜。
4) 用黑纸遮住其他房间中的窗户和其他光源以确保实验环境暗。
结果:当白光通过彩虹棱镜时,可以看到一系列颜色的光被分散成不同频率的波长。
这样就产生了由紫、蓝、绿、黄、橙和红组成的彩虹。
意义:通过这个实验活动,学生不仅可以直接观察到光的色散现象,还能了解到由不同波长所组成的可见光谱。
二、光的折射现象1. 背景介绍接下来,我们将讨论关于光的折射现象。
折射是指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不同而引起路径弯曲或偏转。
这个现象也是天体学中出现玻璃水缸上鱼所看着似乎变形或偏转原理。
2. 实验活动 - 折射角度实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可以进行折射角度实验。
材料:透明玻璃器皿、白纸、铅笔、盆步骤:1) 在白纸上画一个方形,然后涂上黑色。
2) 将玻璃器皿放置在黑色方块上面。
3) 填充盆中的水,使得玻璃器皿完全浸入水中。
4) 用铅笔在白纸上标出从玻璃器皿进入水时的光线和从水到空气时的光线。
结果:当光线经过玻璃器皿进入水中时,可以观察到它发生了偏折。
初中物理教案:光的折射和色散

初中物理教案:光的折射和色散光的折射和色散一、引言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也是物理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光的折射和色散是一个关键的知识点。
了解光的折射和色散原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特性与现象,培养他们对实验观察和科学推理的能力。
本篇教案将以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为依据,详细介绍如何设计一堂有效且有趣的光的折射和色散的教学。
二、知识背景1. 光线与介质之间相互作用: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2. 折射定律:描述了入射角、出射角和两种介质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3. 入射角与出射角:两个重要概念,在探索光的传播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4. 蓝色偏移现象:在自然界中可以观察到蓝天、彩虹等现象。
三、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折射和色散的概念。
2. 掌握通过折射定律计算折射角度的方法。
3. 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产生的现象。
四、教学重点1. 光线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规律。
2. 使用折射定律计算出射角度。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相关实验器材和示意图,并熟悉操作步骤。
2. 学生:提前复习相关知识,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六、教学过程第一节:光的折射1. 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的现象。
2. 内容:a) 教师简要介绍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并提出问题:你有没有观察到过任何与此相关的现象?b)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折射是如何发生的,如何解释这些观察到的现象。
c)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项简单的实验:向一杯水中放入一根笔直的铅笔,观察铅笔在水中的形状。
通过实验观测和讨论,学生将发现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会发生折射。
d) 教师提出“折射”这个概念,并引导学生探索光在不同介质之间传播时的规律,即“折射定律”。
第二节:折射定律1. 目标:通过课堂讲解和小组合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折射定律。
2024年八年级物理《光的色散》教案

2024年八年级物理《光的色散》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物理教材《光的色散》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太阳光的色散现象、光的折射与色散、光谱的组成、色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光的色散现象,理解光的折射与色散的关系。
2. 使学生掌握光谱的组成,了解色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光谱的组成、色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光的折射与色散的关系、色散现象的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幻灯片、三棱镜、白色光光源、色散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色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彩虹、太阳光照射在三棱镜上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 理论讲解:(1)太阳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当经过三棱镜等透明物体时,不同颜色的光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形成彩色光带。
(2)光的折射与色散:光的折射现象使不同波长的光发生色散,波长越短,偏折角度越大。
(3)光谱的组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3. 例题讲解:(1)题目:解释为什么雨后天晴会出现彩虹。
(2)答案:雨后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小水滴,太阳光经过这些水滴时发生色散,形成彩虹。
4. 随堂练习:(1)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观察彩色光带的组成。
(2)用色卡观察光的色散现象,了解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
5. 小组讨论:探讨色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彩虹桥、光盘、光纤通信等。
六、板书设计1. 光的色散现象2. 光谱的组成3. 光的折射与色散的关系4. 色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为什么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
2. 答案: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当经过三棱镜时,不同颜色的光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形成彩色光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有了直观的认识,但对光的折射与色散关系的理解还需加强。
初二物理教案设计光地折射与色散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1、复习局部(1)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平面镜成像特点:(a)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b)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c〕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d)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相反。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预习局部:1、光的折射规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光路可逆;当光从空气斜射进去水中时个,光线偏向法线,从水进入空气时偏离法线。
〔当光在空气与其他介质发生折射时,不论时入射角还是折射角,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总是大角。
〕2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3.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颜色决定,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二、知识讲解课程引入:现象1:在碗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似向上弯折了,它是怎么弯折呢?现象2:我们都听说过奇妙的海市蜃楼,这是一种怎样的现象,这种现象时怎么发生的呢?现象3:我们都知道,有经验的渔民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这是为什么?现象4:在空的茶杯里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地向杯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现象5:下雨过后,天空中会出现彩虹,天空的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呢?现象6:生活在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周围物体的颜色丰富多彩,我们周围的的颜色有什么来确定的呢?考点/易错点1、光的折射的概念与其折射规律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的时候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光发生折射的两种情况:〔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光在两种介质中仍是沿直线传播,只是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处发生了偏折;〔2〕不均匀的同种介质,光通过时传播方向不断地改变,如海市蜃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性化教案第十一讲:光的折射及其色散知识点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4.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5. 知道光的三原色。
6.知道物体的颜色成因。
7.初步学会观察与光的色散有关的实验现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及原因,知道白光的组成; (5)知道光的三原色; (6)知道物体的颜色成因;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2)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的热情。
1个性化教案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
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一些周围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预习1、复习部分 (1)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 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 路是可逆的。
平面镜成像特点:(a)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b)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c)像与物体到镜面的 距离相等;(d)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相反。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 预习部分: 1、光的折射规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光路可逆;当光从空气斜射进去水中时个,光线偏 向法线,从水进入空气时偏离法线。
(当光在空气与其他介质发生折射时,不论时入射角还是 折射角,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总是大角。
) 2 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3.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颜色决定,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二、知识讲解课程引入:现象 1:在碗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 去好像向上弯折了,它是怎么弯折呢?2个性化教案现象 2:我们都听说过奇妙的海市蜃楼,这是一种怎样的现象,这种现象时怎么发生的呢? 现象 3:我们都知道,有经验的渔民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这是为什么? 现象 4:在空的茶杯里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 位置不变, 慢慢地向杯里倒水, 随着水面的升高, 观察者看到了硬币, 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 现象 5:下雨过后,天空中会出现彩虹,天空的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呢? 现象 6:生活在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周围物体的颜色丰富多彩,我们周围的的颜色有什么来 确定的呢?考点/易错点 1、光的折射的概念及其折射规律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的时候会发生偏折,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光发生折射的两种情况: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 光在两种介质中仍是沿直线传播,只是在两种 介质的界面处发生了偏折; (2)不均匀的同种介质,光通过时传播方向不断地改变,如海市蜃楼。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如:∠1。
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如:∠2。
注:光射到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不仅发生了反射,而且发生了折射,所以折射光线的强 度弱于入射光线考点/易错点 2、光的折射规律〖提出问题〗 : 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③ 随着入射角的变化,折射角如何变化?3个性化教案④ 当入射光线垂直于玻璃入射时,折射光线的方向如何?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实验。
【演示四】 :实验演示: ① 光线斜射入玻璃; ② 让入射角变化; ③ 光线垂直射水中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思考规律, 得出结论: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光从水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5)当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6)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归纳:当光在空气与其他介质发生折射时,不论时入射角还是折射角,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 总是大角。
考点/易错点 3、折射的应用1.当我们在岸上去看水中的物体(鱼),看到 水中的鱼的情况。
2 潜水员在水中看岸上的树会怎样变化?例子:如下(1)斜插入水中的筷子从水面上斜着看,水中部分好像向上偏折了。
(2)从水面上看池塘中的水变浅了。
(3)透过玻璃看见窗外的风景。
(4)海市蜃楼现象。
(5)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我们就看见了它。
结论:不管人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时,由于光的折射,人看到的都是虚象,像的位置在实际位置的上方。
4个性化教案考点/易错点 4、光的色散形成原因及其解释A 光的色散 (1)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如图所示),不仅改变了传播方向而且分解为红、橙、黄、绿、蓝、 靛、紫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光的色散说明了,白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是复合光;而各种颜色的光是不能再分 解的单色光。
(3)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 七种单色光组成。
(4)光的色散现象:雨后可以看见彩虹;在太阳光底 下看见吹出的肥皂泡是七彩的,光碟在太阳底下 能看见七彩色光。
(5)色光三原色:红、绿、蓝,这三种颜色可以组合 成其它色光,但这三种色光不能用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6)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颜色决定。
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紫光 红光B、看不见的光 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形成太阳的可见光谱, 如图二所示:图二 太阳的可见光普 (1)红外线:太阳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辐射到地球,在红光以外的部分,也有能量辐射,只 不过人眼看不见,我们把红光以外的辐射叫做红外线。
一个物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时,它辐射的红外线会增强。
人们根据这个道理制成了红外 线夜视仪。
红外线还可以用来遥控,在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 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脉冲,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2)紫外线:在光谱的紫端以外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紫外线和人类有非常重要 的关系,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骨骼的生长和身体的健康都有好处,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5个性化教案有害,重则会引起皮肤癌。
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
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三、例题精析考点 1.光的折射概念【基础巩固】 【例题 1】 【题干】找出右图中的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
【答案】入射光线为 DO,折射光线为 OC,法线为 NM,入射角 为 ∠DOM;折射角为∠NOC。
【解析】本题是对光的折射的认识,即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 法线的认识,入射角为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折射角为折射光 线和法线的夹角。
【中等强化】 【例题2】 【题干】下 列 光 路 图 中 , 正 确 表 示 了 光 从 空 气 进 入 水 中 的 是 ( )【答案】A 【解析】根 据 光 的 折 射 规 律 分 析 , 折 射 光 线 、 入 射 光 线 、 法 线 在 同 一 平 面 内 , 折 射 光 线 和 入 射 光 线 分 居 法 线 的 两 侧 ,且 当 光 从 空 气 斜 射 入 水 中 时 ,折 射 角 小 于 入 射角,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培优拔高】 【例题 3】 【 题干 】 如图 所示 ,一束 光在 空气和 玻璃两 种介 质分 界面上 同时发 生反 射和 折射中 是射光线光线,反射角等于 ,MM'右边是 (填“空气”或“玻璃” ) .6个性化教案【答案】OA ; 30 °; 玻 璃 . 【解析】首 先 应 该 知 道 反 射 定 律 : 反 射 光 线 、 入 射 光 线 、 法 线 在 同 一 个 平 面 内 , 反 射 光 线 与 入 射 光 线 分 居 法 线 两 侧 ,反 射 角 等 于 入 射 角 ;根 据 定 律 反 射 光 线 和 入 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一定相等,由此可确定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其次要知道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 入 射 光 线 分 居 法 线 两 侧 ,当 光 由 空 气 斜 射 进 入 水 中 或 其 它 透 明 介 质 中 时 ,折 射 光 线 向 法 线 偏 折 ,折 射 角 小 于 入 射 角 ;当 光 由 水 中 或 其 它 透 明 介 质 斜 射 进 入 空 气 中 时 ,折 射 光 线 远 离 法 线 偏 折 ,折 射 角 大 于 入 射 角 ;因 为 入 射 光 线 和 折 射 光 线 一 定 在相对的两个区域中,由此确定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最后根据确定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找出反射角的大小.考点 2.光的折射规律【基础巩固】 【例题 4】 【题干】如图所示,画中的人出现了错误的判断。
以下四幅光路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 象的原因的是( )A. 【答案】BB.C.D.【解析】 根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析。
人看到池底变浅是由于从池 底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 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变浅了。
7个性化教案【中等强化】 【例题5】 【题干】当光由空气射入水中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折射光线一定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 B.光线一定发生折射 C.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D.折射角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答案】D 【解析】光 的 折 射 定 律 的 内 容 : 入 射 光 线 、 法 线 、 折 射 光 线 在 同 一 平 面 内 ; 折 射 光 线 和 入 射 光 线 分 别 位 于 法 线 两 侧 ;当 光 线 从 空 气 斜 射 入 其 它 透 明 介 质 时 ,折 射 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培优拔高】 【例题 6】 【题干】如图,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若入射光线与分界面的夹角是 6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那么反射角是 °,折射角是 °. )【答案】30 ; 60 . 【解析】如 图 , 入 射 光 线 与 界 面 的 夹 角 是 60 °, 所 以 入 射 角 为 90 ° -60 ° =30 °. 反 射 角 等 于 入 射 角 也 为 30 °, 所 以 反 射 光 线 与 界 面 的 夹 角 为 60 °. 因 为 折 射 光 线 与 反 射 光 线 垂 直 , 所 以 折 射 光 线 与 界 面 的 夹 角 为 90 ° -60 ° =30 °, 因 此 折 射 角 为 90 ° -30 ° =60 °.考点 3.光的折射的现象解释【基础巩固】 【例题 7】 【题干】 (2011•台州)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