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教学ppt课件
《李凭箜篌引》ppt课件

是“ 梦入神山教神妪
, 老鱼跳波瘦蛟舞
”;苏轼《赤壁
赋》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2. 前 人 认 为 《 李 凭 箜 篌 引 》 是 “ 摹 写 声 音 之 至 文 ” , 其 中
“ 昆山玉碎凤凰叫 乐声的起芙伏蓉多泣变露;“香兰笑
”以声写声,着重表现 ”
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吴动质听不。眠倚桂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练习册
[2024·四川南充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鄂渚听杜别驾弹胡琴① 刘长卿
文姬②留此曲,千载一知音。不解胡人语,空留楚客③心。 声随边草动,意入陇云深。何事长江上,萧萧出塞吟。
[注] ①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当时刘长卿只身离开京城,就任鄂岳转运留 后。鄂渚,在今湖北鄂州。②文姬:指蔡文姬。曾被南匈奴军所虏,在匈奴度 过12年,后曹操派人赎回蔡文姬。据传其作品有《悲愤诗》五言体及骚体各 一首,又有《胡笳十八拍》。③楚客:客居他乡的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练习册
[解析] D项,“正面描写”错,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主要运用侧面描写表现 音乐,通过听者的联想、想象来表现音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练习册
③诗中还运用了用典和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 逗秋雨”中运用了女娲补天的典故,李凭的箜篌之音直上天际,竟然让女娲补 天之处石破天惊,飘下阵阵秋雨,这是一种夸张,但其却非常生动地表现出了 李凭的琴声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魅力。 ④本诗的章法奇异,体现出李贺作为“诗鬼”的艺术特点。前四句,“吴丝蜀 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先写琴,写 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同时,作者在炼字方面也体现出了高深的功力。比如“颓”原有消沉的意思, 此处形象地描写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凝滞的情态,流云仿佛在俯首谛
第13课《李凭箜篌引》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3)双关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先写近处,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 箜篌声所消融。 无法消融的,因为李凭箜篌弹得特别好, 人 们陶醉在他那美好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风 到了。虽然用语浪漫夸张,表达的却是一种真情实感。 “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 君王”而用 “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奇 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 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
诗歌朗诵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箜篌引》朗诵视频
诗歌解读
一、解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1、了解词人李贺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2、把握本词描写音乐的艺术手法。 3、欣赏音乐的艺术魅力。
本课件设计以“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故事导入, 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探究欣赏的兴趣,之后介绍诗人李贺生平 及其文本创作背景,继而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内容、赏析“双 关”“夸张”“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艺术手法,并设计 练习以巩固学习成果。
本诗教学重点定位为诗歌艺术手法的分析,教者在使用本 课件时可根据学情作必要的拓展,以期到达很好的教学效果。
孔子有一次偶然听到了韶地的音乐,“三月不知肉味”, 古人又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说。尼采曾说过:“没 有音乐,生活就是一个错误。”所以,古往今来,很多人都 热爱音乐并用文字的情势记录下来 在唐诗里,有许多写音乐 的诗词,其中有三首最为著名,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 一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还有一首就是李贺的这首 《李凭箜篌引》了。
2024版《李凭箜篌引》教学ppt课件

《李凭箜篌引》教学ppt课件•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音乐元素在诗歌中体现目录•文化内涵与价值观解读•艺术特色及创新之处•跨学科融合教学拓展01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唐代音乐文化概述唐代音乐繁荣唐代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高峰时期,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等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音乐机构与制度唐代设立了太常寺、教坊等音乐机构,制定了严格的音乐制度和规范。
音乐家辈出唐代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如李龟年、许和子等,他们的演奏技艺和音乐创作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李凭生平及艺术成就李凭生平李凭是唐代著名的箜篌演奏家,其生平事迹在历史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
艺术成就李凭以其精湛的箜篌演奏技艺和独特的音乐风格,赢得了当时人们的广泛赞誉,对后世的音乐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箜篌在音乐中的地位在唐代,箜篌是宫廷和民间都非常喜爱的乐器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音乐场合。
01箜篌起源与发展箜篌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起源于汉代,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进,在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
02箜篌结构与演奏方式箜篌通常由共鸣箱、琴弦、琴轴等部分组成,演奏时通过拨动琴弦发出声音,音色优美动听。
箜篌乐器简介诗歌创作背景社会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李凭箜篌引》这首诗正是创作于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
诗人简介李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以其奇特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诗歌风格而著称。
《李凭箜篌引》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创作动机《李凭箜篌引》这首诗通过描绘李凭演奏箜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同时,也展现了唐代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02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全文朗读及注音注释全文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注音注释对诗歌中的生僻字、多音字进行注音,对难懂的词句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描绘音乐场景与情感表达音乐场景描绘分析诗歌中描绘的音乐场景,如“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等,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李凭箜篌引课件(共37张PPT)

• 芙蓉泣露:唤起露滴残荷的 形象感, 形容乐声的凄凉。
• 香兰笑:唤起兰花盛开宛如 笑靥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 欢快愉悦。
• 十二门:借指长安。
• “融”:融合清冷之感。 • 紫皇:一语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 • 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音乐由人间传到
•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 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 ,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李凭箜篌引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 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3)素女,是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善于 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 愁怀,潸然泪下。
(4)十二门的百姓。唐代的都城长安方圆70 多里,呈正方形四面每面三门,共十二门。 人们陶醉在美妙的弦乐声中,连深秋时节的 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
(5)紫皇,“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 当时的皇帝。被音乐打动。
分析小结
音 乐 开 场
• 先写琴,写声,然后写 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 后,穿插其中。这样,
突出了乐声,有着先
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玉碎,状其声之清脆;凤叫,状其 声之和缓。”
“蓉泣,状其声之惨淡;兰笑,状 其声之冶丽。”
——王琦《李贺诗歌集注》
昆山玉碎:唤起山崩地裂的形 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6)女娲,神话中的创世纪女神,远古时代 ,天裂地塌,灾凶四起,女娲采炼五色石修 补苍天,又消除其他祸患,才使得剧烈动荡 的宇宙安定下来。女娲听得入迷,竟然忘记 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 .
17185_李凭箜篌引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力的培养。
10
03
李凭箜篌引的赏析与解读
2024/1/25
11
诗词背景及作者简介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
反映了唐代音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李贺的生平简介及创作背景
2024/1/25
12
诗词内容与意境分析
描绘箜篌演奏的生动场景
抒发诗人内心的激情与感伤
2024/1/25
9
箜篌的演奏技巧与方法
演奏姿势与基本手型
正确的演奏姿势和基本手型是 掌握箜篌演奏技巧的基础。
2024/1/25
右手弹弦方法
右手弹弦是箜篌演奏的主要技 巧之一,需要掌握正确的角度 、力度和速度。
左手按弦与滑音技巧
左手按弦和滑音是表现箜篌音 乐韵味的重要手段,需要勤加 练习。
双手配合与音乐表现
演奏风格
介绍不同流派的箜篌演奏风格, 如古典、民谣、现代等,并示范
各自的演奏特点。
个性展现
鼓励学员在掌握基本演奏技巧的 基础上,发挥个人特长和创意, 形成独特的演奏风格。同时提供 展示平台,让学员有机会展示自
己的才华和成果。
2024/1/25
18
05
公开课现场互动环节
2024/1/25
19
学生现场提问与解答
构造独特、富有想象力的意境
2024/1/25
13
诗词风格及艺术特色
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体现了李贺独特的诗歌风格和艺术魅力
2024/1/25
14
04
箜篌演奏实践指导
2024/1/25
15
基本指法练习与技巧
李凭箜篌引公开课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课程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歌内容解析与欣赏 • 音乐表现技巧探讨 • 唐代音乐文化影响及传承 • 跨学科视角下的《李凭箜篌引》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背景与作者 简介
唐代音乐文化背景
01
02
03
唐代音乐繁荣
唐朝是历史上著名的音乐 盛世,音乐文化达到了巅 峰,成为当时社会的重要 组成部分。
跨学科研究的挑战与前景
分析跨学科研究面临的挑战,如学科差异、方法论问题等,并探讨 未来跨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关键知识点回顾
李凭箜篌引的文学背景与 历史价值
李凭箜篌引在文学史上的 地位与影响
诗歌的意象分析与艺术特 色
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
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
对诗歌鉴赏能力的自我 评估
唐代音乐文化概述
唐代音乐文化的繁荣
唐代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音乐创作和演奏达 到了极高的水平。
唐代音乐的特点
唐代音乐以宫廷音乐为主,同时也吸收了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的 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唐代音乐的代表作品
唐代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如《秦王破阵乐》、《霓裳 羽衣曲》等。
李凭在唐代音乐史中的地位
箜篌的演奏方法
箜篌的演奏方法包括弹拨 、轮指、扫弦等,需要演 奏者具备高超的技艺和深 厚的音乐素养。
02 诗歌内容解析与 欣赏
《李凭箜篌引》原文呈现
全文朗读,展现诗歌 的音韵之美。
原文分段呈现,引导 学生逐步深入解读。
重点字词解释,帮助 学生理解诗歌含义。
意象描绘与情感表达分析
箜篌意象
通过描述箜篌的构造、音色等, 展现独特的美感。
李凭箜篌引完整版PPT课件

问题1
《李凭箜篌引》中,诗人 如何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 来描绘箜篌的声音?
问题2
请分析诗中“女娲炼石补 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一句所表现的意境和诗人 的情感。
问题3
诗人通过《李凭箜篌引》 想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或情 感?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和感悟
心得1
在阅读《李凭箜篌引》时,我深 刻感受到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
音乐元素的融合
东西方音乐在旋律、和声 、节奏等方面相互借鉴, 形成新的音乐风格。
音乐形式的创新
通过跨文化交流,东西方 音乐在演出形式、乐器使 用等方面进行创新,丰富 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力。
音乐教育的国际化
东西方音乐教育体系相互 借鉴,推动音乐教育理念 和方法的更新与发展。
06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讨论
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
诗中通过对李凭箜篌演奏的描绘,反 映了当时社会对音乐的重视和推崇, 以及音乐在当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
通过李凭箜篌的演奏,诗中也传递出 了一种不屈不挠、精益求精的精神, 体现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于艺术和才 华的执着追求。
诗中所体现的对音乐艺术的追求和热 爱,也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精神风貌, 即追求艺术、崇尚才华的社会风气。
音乐风格多样化,清商乐等民 间音乐盛行,同时佛教音乐传 入。
宋元明清时期
音乐艺术逐渐走向民间,戏曲 、说唱等音乐形式兴起。
著名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介绍
伯牙与子期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代表 作为《高山流水》。
嵇康
魏晋时期著名音乐家,代表作 《广陵散》,其音乐风格高洁 脱俗。
李龟年
唐代宫廷音乐家,擅长筚篥、 羯鼓等多种乐器,代表作《渭 川曲》。
李凭箜篌引ppt课件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还需要加强,比如对诗歌语言的掌握和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我会在今后的 学习中更加注重这些方面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07
附录:李凭箜篌引原文及注释
原文
01
《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 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描绘音乐 的诗歌。
02
全诗共14句,以李凭的箜篌演奏 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 ,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和李凭的卓 越才华。
跨文化交流
李凭箜篌引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已经成为了跨文化交流的 重要载体,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06
总结与反思
对李凭箜篌引的评价与反思
深度和细节
李凭箜篌引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想象力的诗歌,它以深入的描绘和细腻的笔触展现 了音乐艺术的魅力。通过ppt课件的学习,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首诗的内涵和 细节。
04
李凭箜篌引的艺术特色
音乐描写手法
运用通感手法
李贺通过通感手法将听觉转化为视觉 、触觉和味觉,如“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中以形写声,描 绘出音乐的形象化。
运用比喻
李贺通过比喻手法将音乐与自然景观 相融合,如“梦入神仙教神妪,老鱼 跳波瘦蛟舞”中以物写乐,表现出音 乐的灵动与活力。
修辞手法
注释
李凭
唐代著名的箜篌演奏家, 是“长安三绝”之一。
引
一种古代诗歌体裁,常用 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意象
诗歌中用以表现主题的物 象和景象。
箜篌
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外形 似竖琴,有36弦。
李贺
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 鬼才”。
比喻
用其他事物来比拟所要描 绘的事物,以增强表现力
和感染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李 贺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0
诗 歌
1、侧面烘托为主,通过描摹音 乐效果衬托音乐本身。
艺
2、运用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
术
手 法
3、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用奇 异的想象和虚幻的神话世界来 表现音乐世界。
11
一首浪漫主义的悲歌
李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凭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箜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篌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引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称。
8
三、品读——品味诗句,分析技巧
这首诗歌是怎样用文字来表现音乐的? 最触动你的是哪一句?说说理由。
9
李贺是如何表现音乐的?
李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凭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箜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篌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引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箜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香兰兰笑笑。 篌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引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
李 贺
梦入神山教教神神妪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意象:丰富 奇异
意境:浪漫 凄清
7
作 1、唐代诗人。
者 2、27岁离世,终身抑郁不得志。
李
贺
3、想象丰富,立意新奇,用辞 瑰丽,诗风诡谲,有“诗鬼”之
李凭箜篌引
(唐)李贺
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鉴赏意 象,体会意境。
2、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借鉴 并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音 乐。
2
李凭箜篌引
3
一、诵读——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李 凭 箜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篌 逗秋雨。
·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李 贺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诗歌朗读4
李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凭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箜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篌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引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
李 贺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5
二、解读——把握意象,体会意 境
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 2、这些意象有何特点? 3、这首诗歌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6
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特点?意境如何?
李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凭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
李 贺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箜篌配乐 12
侧面烘托的手法
清代学者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 出,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草树写 之。”
13
四、练笔——展开想象,小试身手
请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描绘《青 花瓷》这段音乐。
14
结束语
音乐是穿着白衣的天使,轻盈似梦,飘 然如蝶;
音乐是盛着水珠的绿荷,清香远溢,沁 人心脾;
音乐是裹着阳光的柔风,把天吹蓝,把 梦吹醒。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精妙的文 字记录那些曾经触动过我们心灵的音乐。
15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