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肤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医学课件

编辑版ppt
1
[临床表现] 1.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1)急性型:为接触强烈刺激物(强酸、强碱)后, 接触部位即出现红肿,水疱甚至大疱,表皮坏死。
(2)慢性累积性接触性皮炎:为长期反复接触较弱 刺激物(肥皂水等清洁剂)引起,表现为皮肤干燥 发红,继之皮肤红肿、发热、并出现丘疹、水疱、 糜烂和苔藓样变。
2外因 包括生活环境(如日光、炎热、干燥等)、 食物(如鱼、虾、蛋等)、吸入物(如花粉、屋尘螨、 微生物等)、动物皮毛和某些化学物质(化妆品、 肥皂、染料、人造纤维等)。
编辑版ppt
22
[临床表现) 湿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1.急性湿疹 好发于四肢躯侧、手部、面部、外阴
及乳房,呈对称分布。
43
[病因] 常见的过敏药物有以下几类,
1.抗生素类,以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最 多见。
2.解热镇痛类药,以吡唑酮类、水杨酸类 较常见。
3.镇静、安眠类药及抗精神病类药,如苯 巴比妥钠、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等。
4.血清制剂及疫苗,如破伤风抗毒素。 5.磺胺类,多见于长效磺胺。 6.中药,如板蓝根和丹参等。
(2)指导病人正确使用局部用药:若出现糜 烂、渗出或伴继发感染迹象时,应按医嘱 局部涂擦抗生素软膏。
编辑版ppt
17
3.心理护理
关心和同情病人,注意他们的心理反
应,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谈话 与交流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告 诉病人形象的变化是暂时的,鼓励病人树 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光感作用
当某些药物,如磺胺类、四环素类、 酚塞嗪类、氯丙嗪、口服避孕药或中药补 骨脂等进人人体后,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后 可引起药疹,其发病原理可分为光变态反 应和光毒反应。
(医学课件)特应性皮炎演示课件

治疗方法
01
药物治疗
使用抗组胺药物、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来缓解症状。
02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清洗和刺激,适当使用润肤剂和保湿剂
。
03
饮食调整
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在饮食中避免某些食物,如高蛋白食物、辛辣食物
等。
治疗流程
就医确诊
患者应就医确诊病情,了解病情的严重 程度和可能的原因。
04
治疗措施
医生给患者开出了一张包括润肤剂 、非激素类抗炎药物和抗组胺药物 的综合治疗方案。同时,建议患者 注意保持皮肤的水分,避免使用刺 激性的化妆品和洗涤剂。
案例二: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诊疗过程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为中年女性,患有中度 特应性皮炎,病程持续约5 年。
症状描述
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皮肤干燥 、瘙痒,皮肤出现红斑、丘 疹、脓疱,部分皮损部位伴 有渗液和结痂。
与银屑病的鉴别
01
02
03
04
特应性皮炎与银屑病鉴别要点 包括发病年龄、皮损特点及病 理学检查等几个方面。
发病年龄:特应性皮炎的发病 年龄一般在婴儿期或儿童早期 ,而银屑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阶段。
皮损特点:特应性皮炎的皮损 特点是干燥、瘙痒、红斑、丘 疹和苔藓化等,而银屑病的皮 损特点是瘙痒、鳞屑和薄膜现 象等。
发病年龄: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年龄一般在婴儿期 或儿童早期,而脂溢性皮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 段,但以青春期和30-50岁成年人为主。
好发部位:特应性皮炎的好发部位是屈侧部位如 肘窝和腘窝等处,而脂溢性皮炎的好发部位是头 皮、面部和上胸部等处。
THANKS
定期复查
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医生根 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特应皮炎PPT课件

其特征是: 皮肤瘙痒、 多形性皮损并有渗出倾向, 常伴发哮喘、过敏性鼻炎及血 清IgE增高等。
[病因和发病机制] 其发病机制与遗传、环境 和免疫学等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儿童 发病与其父母过敏素质明显相 关。
70%以上患者家族中有本 病或支气管哮喘、变态反应性 鼻炎或结膜炎患者,患者常具 有特殊类型的易感性体质。
[临床表现]
本病发病率近30年来有增 加趋势 人群中发病率大约0.1%— 0.5%; 女性多于男性; 在儿童中发病率为2%—3%.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表 现为急性和慢性反复发作。 本病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 同临床表现,通常可分为: 婴儿期、 儿童期、 青少年成人期;
1.婴儿期
年龄:约60%患者于1岁 以内发病,以出生 2个月以后 为多。
研究发现特应性皮炎患者存在 以下5个易感基因位点: 20p、17q25、 13q12—q14、 5q31—33和3q21。
2.免疫因素 约80%患者血清IgE水平增高。
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可产生 大量前列腺素E2(PGE2),后者 又可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 IgE。
患者Th2细胞在皮损中显著增 高,其产生的IL—4和IL—5也 可导致IgE增高和外周血和组 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湿疹、慢性单纯性苔 藓、婴儿脂溢性皮炎等进行鉴 别。 (1) 湿疹: 常无家族史, 无一定好发部位。
(2) 慢性单纯性苔藓: 皮损为苔藓样变和多角型扁平 丘疹, 无个人和家族遗传过敏史, 无特殊的皮损发生和发展规律, 无血清和皮肤点刺试验的异常 发现。
(3) 婴儿脂溢性皮炎: 常发生于婴儿的头皮、耳后、 眉间及鼻唇沟处, 以灰黄色或棕黄色油腻性鳞屑 为特征性皮损, 无遗传过敏性家族史。
特应性皮炎护理PPT课件

3
学会放松:学会放 松身心,减轻压力,
避免紧张和焦虑
4
寻求支持:寻求家 人、朋友、医生等 各方面的支持,共 同面对疾病,提高
治疗效果
心理支持与沟通
1. 倾听患者的感受和需求,给予关 心和理解
2. 提供心理支持和建议,帮助患者 应对压力和焦虑
3. 鼓励患者参与治疗决策,提高自 我管理能力
4.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共同应 对疾病挑战
增加富含维生 素的食物:如 蔬菜、水果等
03
保持饮食清淡: 避免辛辣、油
腻食物
04
适量饮水:保 持皮肤湿润,
避免干燥
05
避免烟酒:减 少对皮肤的刺
激
3
特应性皮炎的预防措施
避免过敏原
避免接触花粉、 尘螨等过敏原
避免食用易过敏 食物,如海鲜、
坚果等
保持室内清洁, 定期更换床单、
被套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规律作 息、适当运动等
特应性皮炎护理PPT课件
刀客特万
目录
01. 特应性皮炎概述 02. 特应性皮炎的护理要点 03. 特应性皮炎的预防措施 04. 特应性皮炎的心理护理
1
特应性皮炎概述
病因和症状
症状:皮肤干燥、 瘙痒、红肿、脱
皮、渗出等
01
02
03
影响:生活质量 下降,心理压力
增大
04
病因: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免疫
治疗目标:缓 解症状、减少 复发、提高生 活质量、预防 并发症
2
特应性皮炎的护理要点
日常生活护理
F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焦虑和紧张
E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熬夜
D
保持室内温度适中,避免过热或过冷
特应性皮炎课件可编辑全文

局部治疗
三、外用抗微生物制剂:较重患者尤其有渗出的皮损,用
药以 1~2周为宜
四、其他外用药:氧化锌油(糊)剂、黑豆馏油软膏等,生
理氯化钠溶液、1%~3%硼酸溶液及其他湿敷药物,多塞平乳 膏和部分非甾体抗炎药物具有止痒作用(欧美国家不推荐外 用抗组胺药)。
系统治疗
❖ 抗组胺药和抗炎症介质药:抗组胺药整体安全性高, 但儿 童需注意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尤其是抽搐
保湿剂
❖有助于修复皮肤屏障 ❖保湿剂可减少50%左右糖皮质激素的用量。 ❖可增强AD患者皮损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性。 ❖保湿剂通常每日至少应外用2次;如果全身外用,
儿童应每周外用250g,成人每周则至少需要外用 500g。
局部治疗
一、外用糖皮质激素:一线药物
❖ 根据年龄、病情严重程度、部位和皮损类型选择不同强度 和剂型。
❖ 一般初治时应选用强效或超强效,炎症控制后逐渐过渡到中 弱效激素或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 急性期病情控制后应逐渐过渡到维持治疗,即每周使用2~3 次,能有效减少复发。
局部治疗--外用糖皮质激素
❖ 外用激素强度一般可分为四级:
§ 氢化可的松乳膏为弱效激素 § 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曲安奈德乳膏为中效激素 § 糠酸莫米松乳膏为强效激素 § 卤米松和氯倍他索乳膏为超强效激素
婴儿期皮损表现
婴儿期皮损表现
儿童期皮损表现
儿童期皮损表现
儿童期皮损表现
❖
成人期皮损表现
Hale Waihona Puke 人期皮损表现成人期皮损表现
成人期皮损表现
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特应性标志及其发生率和临床意义 来自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2017版)
其他特应性疾病
特应性皮炎的诊治PPT课件

Mandelin et al. Acta Derm Venereol. 2010
普特彼®治疗皮肤薄嫩处湿疹疗效卓越 -显著改善眼睑部湿疹症状
平均分数
患者右眼特应性皮炎(湿疹)局部症状评分
3 2.5 2.4
2.75
2.83
2
1.83
1.5
第1天
第57天
1
0.5
0.43 *
0.43 *
0.53 *
0.5 * 0.4
有研究显示外用3天后,症状即可缓解 推荐AD治疗期间持续使用直至痊愈,
以控制瘙痒(1b,A)
Ring J et al.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12, 26(8):1045-60.
AD治疗新理念:主动维持治疗
2009年日本指南:
– “最近的研究指出每周2-3次施用他克莫司以稳定AD的主动维持治 疗方法可以有效预防病情发作”
• 他克莫司治疗4年后,第10年随访时,血清IgE水平显著降低 *p<0.01 (P=0.002)
Mandelin JM, et al. The 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treatment 2010;21:167-70.
TCI 不影响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
Stiehm
• 对26名2-12岁儿童进行研究 • 普特彼对肺炎球菌疫苗接种 (PneumoVax) • 100% 儿童保护性免疫反应增加
美国指南
美国皮肤病学会(AAD)2004
欧洲过敏和临床免疫学会/美国过敏、哮喘 和免疫学会(EAACI/AAAAI)PRACTALL共 识报告2006 Hanifin & Rajka标准
欧洲指南
(医学课件)特应性皮炎PPT演示课件

11.9
28
22.9
37.3
88.1
皮肤流血* 饮食受限* 活动过度*
14.4 25.4 47.5
43.2 26.3 28.8
22.9 28.8 15.3
19.5 19.5 8.5
85.6 74.6 52.5
情绪易激惹*
54.2
22
15.3
8.5
45.8
洗澡受限*
57.7
22
16.1
10.2
42.3
22.9 22 18.6 33.1 25.4 26.3 15.3 24.6 5.1
29.7 22.9 43.2 18.6 18.6 17.8 11.9 9.3 7.6
83.1 80.5 76.3 75.4 68.6 64.4 55.1 55.1 41.5
担心护理费用*
对生活失望 悲伤、情绪低落
57.6
618例婴儿湿疹患儿皮损严重程度分级
重度 3.2%
中度 41.9 %
轻度 54.9%
SCORAD评分:轻度0-25分、中度25-50分、重度50-103分
•.
618例婴儿湿疹过敏性疾病家族史
阳性 217例(35.1%)
阴性 401例(64.9%)
阳性 阴性
过敏性疾病三联征: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
特应性皮炎
•.
主要内容
定义
病因
概况 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
治疗和管理
•.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
又称异位性皮炎、异位性湿疹或遗传过敏性皮炎
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
有遗传过敏倾向和皮肤屏障功能障碍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PPT

选择合适的剂型。
41
(二)外用药物治疗 1.急性期:
仅有红斑、丘疹、水疱,无渗液时, 选用单纯扑粉或炉甘石洗剂;
渗液多时可以用3%硼酸溶液湿敷; 2.亚急性期:红肿减轻,少量渗液,油剂或糊剂, 3.慢性皮炎: 浸润增厚时可用焦油类制剂、皮质类固醇软膏
或霜剂。 苔藓样变者可选用硬膏或酊剂。
42
34
35
3.漆性皮炎:
油漆或其挥发性气体 引起的皮肤致敏
多累及暴露部位 潮红、水肿、丘疹、
水疱;大疱 自觉瘙痒及灼热感。
36
三、诊断:根据: (1)接触史; (2)典型皮疹: 形态、部位与接触物相一致; 皮疹形态较单一,境界清楚; (3)去除病因后皮疹较快消退;
再次接触后又可再复发。
转归: 慢性湿疹 痊愈
急性湿疹
54
(三)慢性湿疹: 常由急性、亚急性湿疹 多次反复发作转变而来, 少部分一起病即为慢性者 皮肤粗糙、浸润肥厚、抓 痕血痂、干燥、脱屑、
部分呈苔藓样变、 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
瘙痒剧烈,呈阵发性遇热 和晚间较重。
55
慢性湿疹
56
湿疹还常以皮疹的形态、发病部位和病因来命名
44
定义: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 表皮/真皮浅层炎症性皮肤病。
临床特点:多形性、渗出性、对称性、 剧烈瘙痒、慢性反复发作。
45
一、病因:内外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1.内因: 过敏素质:主要因素,与遗传因素有关,
可随年龄、环境而改变。 慢性感染病灶:胆囊炎、扁桃体炎、肠寄生虫等 内分泌及代谢改变:月经紊乱、妊娠等 血液循环障碍:小腿静脉曲张等 神经精神因素:如忧虑、紧张、激动、失眠、劳
致敏反应性接触性皮炎
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原发刺激性反应:
41
(二)外用药物治疗 1.急性期:
仅有红斑、丘疹、水疱,无渗液时, 选用单纯扑粉或炉甘石洗剂;
渗液多时可以用3%硼酸溶液湿敷; 2.亚急性期:红肿减轻,少量渗液,油剂或糊剂, 3.慢性皮炎: 浸润增厚时可用焦油类制剂、皮质类固醇软膏
或霜剂。 苔藓样变者可选用硬膏或酊剂。
42
34
35
3.漆性皮炎:
油漆或其挥发性气体 引起的皮肤致敏
多累及暴露部位 潮红、水肿、丘疹、
水疱;大疱 自觉瘙痒及灼热感。
36
三、诊断:根据: (1)接触史; (2)典型皮疹: 形态、部位与接触物相一致; 皮疹形态较单一,境界清楚; (3)去除病因后皮疹较快消退;
再次接触后又可再复发。
转归: 慢性湿疹 痊愈
急性湿疹
54
(三)慢性湿疹: 常由急性、亚急性湿疹 多次反复发作转变而来, 少部分一起病即为慢性者 皮肤粗糙、浸润肥厚、抓 痕血痂、干燥、脱屑、
部分呈苔藓样变、 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
瘙痒剧烈,呈阵发性遇热 和晚间较重。
55
慢性湿疹
56
湿疹还常以皮疹的形态、发病部位和病因来命名
44
定义: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 表皮/真皮浅层炎症性皮肤病。
临床特点:多形性、渗出性、对称性、 剧烈瘙痒、慢性反复发作。
45
一、病因:内外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1.内因: 过敏素质:主要因素,与遗传因素有关,
可随年龄、环境而改变。 慢性感染病灶:胆囊炎、扁桃体炎、肠寄生虫等 内分泌及代谢改变:月经紊乱、妊娠等 血液循环障碍:小腿静脉曲张等 神经精神因素:如忧虑、紧张、激动、失眠、劳
致敏反应性接触性皮炎
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原发刺激性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15
特应性皮炎
九院儿科张美霞
特应性皮炎(AD)
• “遗传过敏性皮炎”:与 因素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瘙痒、多 形性皮损并有渗出性倾向,常伴发哮喘、过敏性皮炎。
2
特异性皮炎(AD)
• 病因: • 遗传因素:患儿常用先天性过敏体质,且具有特殊类型的遗传倾向和 体质的易感性。 • 变应性因素:食物变应原;空气变应原 • 非变应性因素:如破坏皮肤屏障的刺激或洗涤剂、搔抓、微生物定植 及心理因素; • 环境因素。
5)有可见的身体屈侧湿疹样皮损
11
鉴别诊断
• 湿疹:常无家族史,无一定好发部位 • 慢性单纯性苔藓:皮损为苔藓样变和多角型扁平疣,无个人和家族遗传过敏 史,无特殊的皮损发生和发展规律,无血清和皮肤点刺实验异常 • 婴儿脂溢性皮炎:皮损多位于婴儿的头皮、耳后、眉间及鼻唇沟处,以灰黄 色或棕黄色油腻性鳞屑为特征性皮损,无遗传过敏性家族史
5
临床表现
• 婴儿期:皮损主要发生在两颊、额及头皮,个别发展至躯干、四肢。 皮疹特点:1.渗出型:肥胖婴儿。 2.干燥型:瘦弱婴儿 一般2岁以内逐渐好转痊愈
6
临床表现
• 儿童期(2-12岁):1.湿疹型皮损 2.痒疹型皮损
7
临床表现
• 青年及成人期(>12岁):皮损与儿童期类似,好发于腋窝、腘窝、颈前、 面部、眼周、手背等。皮疹泛发,以屈侧为主。 • 20岁后自发性:干皮症、耳根裂隙、鱼鳞病、掌纹症、毛周角化、眶下皱褶、 眶周黑晕、毛周隆起、非特异性手足皮炎、白色糠疹、颈前皱褶、乳头湿疹、 复发性结合膜炎、白色划痕症等。
9
组织病理
• 急性期:主要在表皮,细胞间、细胞内水肿,海绵形成,棘层内积角层下水 疱。真皮上部血管扩张、结缔组织水肿、血管周围轻度细胞浸润,主要为淋 巴细胞,少数中性及嗜酸粒细胞。 • 亚急性期:表皮细胞内水肿、海绵形成及少数水疱,轻度表皮肥厚和程度不 等的角化不全、真皮内血管周围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
• 慢性期: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并有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在真皮内可能 尚有轻度的细胞间水肿。真皮上部显示轻度血管周围炎症浸润,以淋巴细胞 居多,可见嗜酸粒细胞就纤维细胞,毛细血管数目增多,内皮细胞肿胀和增 生。
10
诊断标准
• Williams诊断标准: 持续12个月的皮肤瘙痒加上以下标准中的三项或更多: 1)2岁以前发病 2)身体屈侧皮肤受累(包括肘窝、腘窝、踝前或颈周,10岁以下儿童 包括颊部) 3)有全身皮肤干燥史 4)个人史中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哮喘或花粉症,或一级亲属中有过敏 性疾病史
12
治疗
• 基本治疗:健康教育、一般护理 • 药物治疗: • 局部治疗:1.糖皮质激素:霜剂、油剂、乳剂、糊剂、软膏、硬膏 • 2.钙调节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斯软膏、吡美莫斯乳膏
13
治疗
• 系统治疗:1、H1受体拮抗剂:扑尔敏、西替利嗪、氯雷他定 • 2、抗感染治疗:一代、二代头孢、半合成青霉素、阿昔洛韦 • 3、糖皮质激素:中小剂量短期治疗 • 4、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硫唑嘌呤 • 5、中医中药 • 物理治疗:外用UVA和UVB •
3
特应性皮炎(AD)
• 发病机制: • 免疫学机制 • 非免疫学机制 • 环境因素 • 临床表现: • 按皮损:急性、亚急性、慢性 • 年龄: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成人期
4
临床表现
• 按皮损临床表现分期: • 急性期:皮疹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的小丘疹、丘疱疹或小水泡,基底潮 红。 • 亚急性期:皮损以小丘疹、磷屑或结痂为主 • 慢性期:表现为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淡灰色、色素沉着、糠皮样 鳞屑、结痂、苔藓样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