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新品种选育实施方案(2012年)
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石豆8号的选育

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石豆8号的选育牛宁;李占军;金素娟;赵璇;赵春华;王玉岭【摘要】石豆8号是由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化诱5号为母本,冀豆7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1-2012年参加河北省夏播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184.2 kg/hm2,较对照冀豆12号增产5.15%;2013年参加河北省夏播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910.6 kg/hm2,较对照冀豆12号增产5.30%.2014年5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石豆8号的主要特点是高油(22.11%)、高产、抗倒伏,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夏播种植.【期刊名称】《种子》【年(卷),期】2016(035)002【总页数】2页(P100,103)【关键词】大豆;石豆8号;选育报告;栽培技术【作者】牛宁;李占军;金素娟;赵璇;赵春华;王玉岭【作者单位】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41;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41;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41;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41;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41;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1石豆8号是由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依据高产、稳产、优质、抗逆、适应性广的育种目标选育而成的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
2004年以化诱5号为母本,冀豆7号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当年收获种子18粒。
2005年单粒点播种子,得到12株真F1代,混合脱粒。
2005年11月至2007年3月F2~F4 代南繁北育采用荚粒法进行定向选择;2007年株行试验中株行018号表现优异,比对照增产21.76%;2008—2010年连续3年参加计产试验,表现突出;2011—2012年参加河北省夏播大豆区域试验;2013年参加河北省夏播大豆生产试验。
2014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冀审定2014001号)。
大豆繁育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大豆繁育项目实施方案范文一、项目背景。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对于我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种植技术、品种选择等方面的限制,我国大豆产量和品质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因此有必要开展大豆繁育项目,以提高我国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国内需求并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项目目标。
1. 提高大豆产量,通过选育高产、抗逆、优质的大豆品种,提高大豆的单产水平,增加大豆的总产量。
2. 提高大豆品质,通过选育优质的大豆品种,提高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和抗病虫害能力,提升大豆的品质水平。
3. 推广应用,将繁育出的优质大豆品种推广至全国各地,以满足不同地区的种植需求,提高大豆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
三、项目实施方案。
1. 建立繁育基地,选择适宜大豆种植的地区,建立大豆繁育基地,用于进行大豆品种的选育和试验。
2. 选育优质品种,通过杂交育种、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选育出高产、抗逆、优质的大豆品种。
3. 开展试验示范,在不同地区开展大豆种植试验示范,验证新品种的适应性和产量表现。
4. 推广种植,通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种子企业等渠道,将优质大豆品种推广至全国各地,帮助农民选择适宜的种植品种。
5. 提供技术支持,为种植大豆的农民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管理咨询,确保种植过程顺利进行并获得高产高质的大豆。
四、项目预期效果。
1. 提高大豆产量,预计通过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将大豆的单产水平提高至每亩500公斤以上,总产量有望增加20%以上。
2. 提高大豆品质,预计新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和抗病虫害能力将明显提升,大豆品质得到有效改善。
3. 推广应用效果,预计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将在3年内覆盖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的30%以上,对大豆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五、项目实施保障。
1. 资金保障,项目实施所需的资金将由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投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 技术支持,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得到农业科研机构、种子企业等相关单位的技术支持,保障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
早熟高产大豆新品种吉育251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种子世界■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547(2020)06-0041-03早熟高产大豆新品种吉育251的选育及栽培要点*收稿日期:2020-06-08第一作者:王明亮,本科,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E-mail:*****************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4-PS11)**通讯作者:孟凡凡,女,硕士,助研,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E-mail:**********************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Points of New Early-maturingSoybean Cultivar Jiyu251with High YieldWang Mingliang,Zhang Yunfeng,Sun Xingmiao,Fan Xuhong,Zheng Yuhong,Wang Shuming,Meng Fanfan(Soybean Research Institute,Jil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Soybean,Changchun 130033,Jilin,China )Abstract:Soybean [Glycine max (L.)Merr.]new cultivar Jiyu 251was developed in pedigree method by Jil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Jiyu 251is a new early-maturing soybean cultivar.It demonstrated some excellent traits such as high yield and strong resistance to adversity.The results ofregional trials during 2018to 2019showed that its average yield was 2629.58kg/hm 2,which was 5.41%种子世界■自2018年国家在政策上鼓励大豆种植以来,东北和内蒙等大豆主产区实施玉米及大豆生产者补贴,大豆补贴高于玉米,提高了农民的种豆热情,大豆种植面积有所提升[1]。
大豆科技自强行动实施方案

大豆科技自强行动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豆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对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我国大豆产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生产技术落后、种植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压力大等。
为了提高大豆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的自强行动实施方案。
二、目标1. 提高大豆生产效率,提高农民收入;2. 优化大豆种植结构,提高大豆品质;3. 打造大豆科技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实施方案1. 推广先进种植技术通过开展科技示范田,引导农民采用优质种子、科学施肥、合理密植等先进种植技术,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2. 加强品种选育和推广加大对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的大豆新品种选育力度,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高大豆的抗逆性和产量。
3. 提升加工技术水平加强大豆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新型大豆加工产品,提升大豆加工附加值,拓展大豆产业链。
4.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大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大豆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大豆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
5. 打造大豆科技品牌加强大豆科技宣传推广工作,提升大豆科技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大豆科技领军企业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保障措施1. 政策支持加大对大豆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大豆科技创新。
2. 资金扶持加大对大豆科技创新的资金扶持力度,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大豆科技创新项目,提高大豆科技创新的实施力度。
3. 组织协调建立大豆科技创新组织协调机制,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推动大豆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总结大豆科技自强行动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大豆产业的科技含量、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能够推动大豆科技自强行动实施方案的顺利实施,为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大豆新品种蒙豆38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毫 升 ,对 水 4 5 0 公 斤进 行茎 叶 喷雾 。
呼 伦 贝 尔 市 中北 部 2 1 0 0℃积 温 区 5 月 中下 旬 播 种 ,2 2 0 0 ~ 2 3 0 0℃积 温 区作 为救 灾 品种 可最 晚 在6 月 上 旬 播 种 ;行 距 6 5 ~ 7 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米 ,公 顷 播 种 量 6 0 ~ 7 0 公 斤 ,公 顷 保 苗 数 达 到 2 l ~ 2 6万 株 。播 前
神 孑世界 ■
3 . 2 . 2 种子包衣 播种前 用 3 5 %多 克 福 大 豆 种 衣 剂 包 衣 ,如 防治 大 豆 根 腐 病 可用 2 . 5 %的适 乐 时 悬 浮 剂拌 种 ,防 治 大 豆 根 潜 叶 蝇 ,蛴 螬 等 害 虫 可 以 用5 0 %的辛 硫 磷 拌 种 。
3 . 2 种 子 处 理
2 . 2 . 1 产量表现 2 0 1 0 —2 O 1 1 年参加 内蒙古 大豆 极 早 熟 组 区域 试 验 ,平 均 产 量 1 7 1 公斤/ 亩 , 比对 照蒙 豆 9 号增 产 1 1 %。2 0 1 2 年参加 内蒙古大豆极 早 熟 组 生 产 试 验 ,平 均 产 量 1 4 7 . 5 公 斤/ 亩 , 比对
3 . 5 收 获
每公 顷施优质有机肥 1 5 吨 ,结 合播种每公顷施入 磷酸二铵 1 5 0 公 斤 ,氯 化 钾 6 O 公斤。
3 . 4 田 间管 理
落 叶达 到 9 0 %时 ,进行人工收获 ;机 械联合 收割 ,叶 片 全部 落 净 ,豆粒 归 圆时 进 行 。 参 考 文献 :
蒙豆3 8号 株 高 7 O 厘 米 左 右 ,亚 有 限结 荚 习 性 ,秆 强 抗 倒 ,株 型 收 敛 , 白花 ,披 针 叶 、叶 色
大豆新品种长农28选育报告

农业技术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4期大豆新品种长农28选育报告李海波,赵 宽,李琳英,兰 磊,蔡欣培,李 壮,程延喜*(长春市农业科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摘要:大豆新品种长农26是长春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选育成功的大豆新品种,2011~2012年,区域实验平均产量3 038.3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2.9%,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484.0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8.8%,该品种2013年1月份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中晚熟品种,其主要特点是高油品种,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好,籽粒外观品质优良。
关键词:大豆;长农28;新品种选育0 引言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油料、饲料及经济作物,高达60%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使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近年来,我省的大豆种植面积越来越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随着我国种植结构调整、黑土地保护等政策的深入开展,对于大豆新品种的需求越来越高,选育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是目前适应当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满足人民对优质大豆的需求、降低对进口大豆的依赖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长农28就是在此背景下,由长春市农业科学院大豆所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
原品系代号为长2009-LB4,2013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2004年,以合交95-984为母本,以CK-P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组合号为04-283。
2005年于海南繁育基地加代种植F1,2005~2007年于试验田选种圃种植F2~F4代进行后代选拔,2008年种植的F5表现优异,被选入下一年鉴定圃。
2009~2010年,进行院内产量鉴定及品质比较试验,2010年品质比较试验代号为长2009-LB4。
2011~2012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中晚熟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抗病性接种(菌)鉴定。
2 品种特征特性2.1 植物学性状大豆新品种长农28为亚有限结荚习性,叶型为圆形、白色花、灰色毛;主茎型结荚,主茎节数20~22个,三粒荚多,荚熟时呈浅褐色。
大豆新品种新大豆17号

阿勒泰地区地处新疆最北部,寒温带气候,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大豆生长,是新疆大豆第二大种植区。
由于本区大豆生产用种基本是外引品种,存在品种与当地气候不相匹配,生育期或长或短,产量不稳,品质不高等问题。
因此,选育早熟、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是解决本区大豆生产的重要环节。
按照上述目标,阿勒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新疆农科院粮作所合作,于2004年从外引大豆新品种黑河26选择变异优良单株,2005年从该株系中再选多个优良单株,编号05-1、05-2……。
其中05-1符合选育目标,进一步进行系统选育,至性状稳定。
2007年参加单位品种鉴定试验;2008年参加单位品种比较试验;2009-2010年参加自治区早熟大豆组区域试验;2010年参加自治区早熟大豆组生产试验。
2011年7月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命名为新大豆17号(审定编号:新审大豆2011年25号)。
1 主要特征特性1.1 植物学性状及熟期 株高76.01cm ,底荚高10.04cm ,株型紧凑,亚有限结荚习性,叶片披针形,花紫色,生长势强,结荚集中,株型整齐,植株较高,茎秆粗壮,抗倒能力强。
生育期115.5d ,比对照晚熟1.0d 。
1.2 产量性状 主茎结荚,分枝数1.30,单株荚数28.42,单株粒数64.93,秕荚率3.14%,百粒重22.8g 。
1.3 抗逆性 子粒圆形,属大粒种,种皮黄色,种脐黄褐色。
田间表现抗旱性中等;耐盐碱性中等;耐阴性中等偏强;抗病性强。
1.4 品质特性 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乌鲁木齐)检验,蛋白质含量37.36%,脂肪含量21.7%,脂肪含量达到高油大豆标准。
2 产量表现2.1 品比试验 2007年参加单位品种鉴定,667m 2产量为286kg ,比对照阿豆1号高54kg ,增产23.3%;2008年参加单位品种比较试验,产量为235kg ,比对照阿豆1号高87kg ,增产58.8%。
大豆新品种丹豆12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大豆新品种丹豆12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要
点
大豆新品种丹豆12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丹豆12号是一种新推出的大豆品种,具有耐旱、耐涝、抗病等优良特性,适合于中低产田种植。
以下是丹豆12号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 选育技术要点:选育丹豆12号的关键是要求发展高耐旱、耐涝、抗病、高产稳产的特性。
选种时要根据生产环境和早期筛选试验结果,选择抗病优良、耐旱耐涝能力强、丰产稳产的材料作亲本,进行人工授粉繁殖;同时对后代进行综合评价,选择最有优良特性的群体进行筛选。
2. 栽培技术要点:
(1)适宜生长环境:丹豆12号喜温暖、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生长环境,适宜在日照时间12小时以上,年平均温度15℃以上,年平均降雨量500-800毫米的条件下种植。
(2)良好的土壤条件:在肥沃土壤、PH值6.0-7.0之间,有机质含量在2.0%以上的土壤中生长最佳。
(3)大豆品种选择:同时种植早、中、晚熟的品种以分散生长期,降低病害发生率。
(4)适宜密植种植:在丰产区,每亩种植量在12-15万株之间,密植可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密植导致株间竞争过强影响产量。
(5)适宜施肥:丹豆12号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较高,应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合理施肥,建议根据生育期分别施入氮、磷、钾,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综上所述,丹豆12号具有良好的特性,可以带来较高的产量。
但是在其种植过程中,选育和栽培技术要点都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实践,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新品种选育实施方案
(2 0 12年)
选育高产、优质、专用型新品种应用于生产,是发展大豆的最经济、有效措施。
2012年是“十二五”计划开局第二年,为全面完成本项目研究规划和任务,并为今后育种工作奠定基础,制定本年方案。
一、试验内容与田间设计
(一)国家大豆区域和生产试验
我院今年参加国家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试材共2份。
其中,铁02007-3参加北方春大豆晚熟组生产试验,铁02064-17参加该组晚熟组第二年区域试验。
(二)省生产试验
我院参加该试验的试材4份,其中,铁03102-11参加早熟组试验,铁00076-2A-7参加中熟组试验,铁03060-2、铁03061-13参加晚熟组试验。
本院承担中熟组试验,试材为铁00076-2A-7、辽04Q047-1、辽04Q100-1,共3个品系,以铁丰33号为对照。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法,二次重复,小区面积为100平方米。
(二)省区域试验
我院参加试验的试材共11个品系。
其中,铁03102-11、铁03064-6参加早熟组试验,铁00076-2A-7、铁03074-10、铁04022-12、铁04034-2和铁04131-15参加中熟组试验,铁03060-2、铁03061-13和04022-9参加晚熟组试验。
我院承担中熟组试验,试材为辽04Q047-1、辽04Q100-1、铁00076-2A-7 、LY-4100B-8-5-5 、LY-30-3-1、铁03074-10、铁04022-12、铁04034-2、铁04131-15、沈农01-66 、K丰76-2、原丰88、辽04Q088-1、辽11品-58和辽02081,共15个品系,以铁丰33号为对照。
田间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法,三次重复,小区为10米行长,5行区,面积30平方米。
(三)产比圃
参试材料共94份,其中大产比圃39份,小产比圃55份,以铁丰33号为对照。
田间设计均采用随机区组法,三次重复。
大产比圃分四组,小区为10米行长,5行区,面积30平方米。
小产比圃分四组,小区为5米行长,4行区,面积12平方米。
(四)选种圃
参试材料共1579份,以铁丰33号为对照。
田间设计采用间比法,小区为3米行长,2行区,面积3.6平方米。
每13份试材设一对照。
(五)杂种圃
参试材料共4个世代,807个杂交组合。
其中,F4161个组合,F3192
个组合,F2133个组合, F1321个组合。
田间设计均采用顺序排列,按种子量不定行播种, F4、F3、F2小区行长5米,每份行数分别控制在15、12、10行以内。
F1行长3米,1行区,视需要插入亲本行。
(六)株行圃
参试材料共8个品种245个单株,以本品种原原种为对照。
田间设计采用间比法,按品种顺序排列,每个单株种一个小区。
小区为2行区,行长3米,面积3.6平方米。
视单株数量,每个品种设3~5个对照。
(七)资源圃
参试材料共527份。
田间设计采用顺序排列,小区为3米行长。
(八)杂交圃及拟配杂交组合
参试材料共268份。
田间设计采用顺序排列,小区行长6米,不定行播种。
本年度拟配新杂交组合300个。
(九)不同年代品种比较试验
共24个品种。
田间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法,三次重复。
小区为4米行长,5行区,面积12平方米。
(十)广适性品种鉴定试验
共10个品种。
田间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法,三次重复。
小区为7米行长,6行区,面积25.2平方米。
田间调查项目按该试验要求进行。
(十一)大豆熟期组鉴定
共54个品种。
田间设计按熟期从早到晚由南向北顺序排列,三次重复。
小区为1.5米行长,1行区,面积0.9平方米。
田间调查项目按该试验要求进行。
(十二)东北大豆育成品种亲本表型鉴定
共361份。
田间设计采用穴区法,组内顺序排列,四次重复。
小区为1.6米行长,1行区,每区4穴,穴距40cm,两行间穴与穴交错分布。
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按该试验要求进行。
(十三)大豆养分管理试验
(十四)大豆根瘤菌试验
田间设计、调查项目及标准按该试验方案执行。
二、试验地安排、种植、田间管理及收获
(一)试验地安排
省区域试验、大产比圃、大豆养分管理试验、大豆根瘤菌试验安排在院内试验地,其它各项试验均安排在腰堡镇新屯村试验地。
全部试验用地约120亩。
(二)播前准备
试验地上茬为玉米,秋翻秋耙春起垅,垅距60厘米。
起垅前亩施大
豆专用肥(含量:N:P:K=12:18:15)30公斤,随肥播施杀虫剂,防治地下害虫。
(三)播种
试验地4月中~下旬播种。
省生试、省区试、产比圃、选种圃、资源圃、株行圃穴距20厘米,4粒下种,出苗后每穴留苗2株。
杂种圃株距10厘米,单粒点播。
杂交圃穴距80厘米,5~6粒下种,出苗后每穴留苗3株。
东北大豆育成品种亲本表型鉴定试验,5~6粒下种,出苗后每穴留苗3株。
播种后及时镇压、喷施除草剂。
(四)田间管理
大豆出苗后,除杂种圃外,其它各圃当植株第一片复叶展开后定苗。
试验地适时铲趟、除草,及时防治虫害。
各圃在8月13日前后使用敌敌畏防治食心虫。
(五)田间调查与室内考种
除有特殊要求的试验项目外,其它各圃均按《辽宁省大豆区域试验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规定的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逐区进行调查,做好详细记载。
(六)收获
收获前,省区试和大产比、小产比圃每小区连续取样10株,选种圃保留小区每小区连续取样5株,供考种。
省区试和大产比收获时,先去两边行及小区两端各0.5米后实收实打。
省区试中本院的参试材料和大产比中表现突出的材料的边行单收单脱;小产比、选种圃实收实打;各圃的小区产量均计入考种样重量。
资源圃院内保存部分采用摘荚法收获,
每份材料收400粒种子;繁种部分全区收获。
杂交圃根据需要收获,当年选配组合的亲本材料,年终须放入原始材料圃,此项工作由负责杂交圃的执行人负责完成。
杂种圃F5进行单株选择;F2,采用摘荚法收获,对其中表现突出的组合可选择少量单株; F1已去伪的组合全区混收,未去伪的单株收获,单株脱粒。
新配杂交组合,每个组合最少做30朵花,确保10个荚15粒以上,收获时,注明杂交组合、收获荚数、粒数及执行人。
三、人员分工
(一)主持人分工
项目主持人:傅连舜负责大豆项目全面工作
高产育种课题组主持人:董友魁负责本组工作
品质育种与栽培课题组主持人:张瑞朋负责本组工作
抗病育种课题组主持人:王树宇负责本组工作
专用大豆课题组主持人:傅连舜负责本组工作
专用大豆课题组第二主持人:刘丽丽协助主持人负责本组工作(二)试验分工
韩艳红省普通大豆区试、生试、株行圃、
不同年代品种比较试验
孙国伟省鲜食大豆区试、大产比(Ⅰ、Ⅱ组)、资源圃
刘丽丽大产比(Ⅲ、Ⅳ组)、鲜食大豆产比、杂交圃
林海波小产比(Ⅰ、Ⅱ组)、养分管理试验
朱海荣小产比(Ⅲ、Ⅳ组)、除草剂筛选试验
刘春颖选种圃(1-903区)
刘德恒选种圃(904-1742区)、东北育成大豆亲本表型鉴定
傅连舜王树宇F4
张瑞朋F3、根瘤菌试验
董友魁F2、院内繁种、广适性品种鉴定试验
王树宇大豆熟期组鉴定
F1(2011组合)由各课题组自行负责
曹桂阳试验辅助工作
大豆项目组
2011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