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伊朗德黑兰人质案

合集下载

《国际法学》练习题

《国际法学》练习题
11、简述双重国籍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12、用于国际航行海峡的法律地位和通过制度
13、简述引渡的规则
二、案例分析
案例一:
假设甲乙两国自愿经过谈判、签署和批准程序,缔结了一项条约。该条约内容包括:出于两国的共同利益。甲国将本国领土提供给乙国的军事力量使用,用来攻击并消灭丙国国内的某个种族。根据国际法,如果该条约的上述内容得到丙国同意,则缔约行为的不法性是否可以排除?
C甲国军队不得通过在身体上和精神上对乙国平民施加压力,强迫提供情报D甲国军队不得对乙国平民实行集体刑罚和扣为人质
案例二:
甲乙两国都是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缔约国。赵某为甲国派驻乙国的商务参赞。在乙国任职期间,赵某遇到的下列哪些争议可以由乙国法院管辖()并说明理由。
A、赵某以使馆的名义,向乙国某公司购买一栋房屋,因欠款而被售房公司起诉B、赵某在乙国的叔叔去世,其遗嘱言明将一栋位于乙国的楼房由赵某继承,但其叔叔之子对此有异议,而诉诸法院
2、论述人权的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3、试述对条约的保留
《国际法学》练习题二
一、简答题
1、国际环境法的特点及原则
2、条约对xx的效力
3、简述领土主权的含义及其限制
4、简述边境制度
5、简述国际责任的形式
6、简述国家豁免权的原则
7、简述承认的法律效果:
8、简述国际组织的表决制度。9、简述国际法院的诉讼管辖权。

一、简答题
1、简述国籍的意义
2、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
3、简述外交保护
4、简述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的内容
5、简述空气空间的概念和法律地位
6、简述现代国际法承认的领土取得和变更方式
7、简述国际航空安全中的或引渡或起诉制度

1979美国驻德黑兰的外交和领事人员案

1979美国驻德黑兰的外交和领事人员案

美国驻德黑兰的外交和领事人员案Case Concerning United States Diplomatic and Consular Staff in Tehran国际法院,1979 年1979 年11 月4 日,在美国驻德黑兰使馆外示威的一部分伊朗人袭击了美国使馆。

尽管美国使馆一再请求伊朗当局给予帮助,但是,伊朗的保安部队并没有进行干预或试图解除这一局势。

结果,美国使馆的整个馆舍被侵占,美国使馆人员和非美籍的工作人员被扣留,使馆的档案文件被捣毁。

11 月5 日,美国驻伊朗大不里士和设拉子的领事馆也在伊朗当局未采取任何制止措施的情况下遭到占领。

自那时起,占领者一直控制着上述美国使领馆,并将至少28 名使馆外交人员、至少20 名使馆行政技术人员和其他两名美国国民扣押在使馆馆舍内作为人质。

此外,美国驻伊朗代办及另两位外交人员也被扣押在伊朗外交部的建筑物之内。

扣押人质者在11 月18 日和20 日先后释放了13 名人质,但从此后拒绝释放其他人质,以迫使美国满足他们提出的各种要求。

据称,人质们经常被捆绑和蒙面,处于极端困难和与世隔绝的境地且受到审判甚至被处死的威胁。

自美国使馆遭到占领之后,伊朗政府未采取任何措施来终止对美使馆馆舍及其人员的侵犯行为,也未对美使馆及有关人员遭受的损害进行赔偿,相反却对伊朗人占领使馆和扣押人质的行为表示赞同和认可,并拒绝与美国就此问题进行谈判。

1979 年11 月29 日,美国向国际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判决并宣布:(1)伊朗政府因容许、鼓励以及未加防止和惩处伊朗人侵犯美国使领馆及其人员的行为,违反了它根据1961 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L963 年《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1973 年《关于防止和惩处侵害应受国际保护人员包括外交代表的罪行的公约》、1955 年《美伊友好、经济关系和领事权利条约》和《联合国宪章》的有关条款对美国所负的国际法律义务。

(2)依上述国际法律义务,伊朗政府负有特别义务立即保证释放目前被扣押在美国驻德黑兰使馆馆舍内的所有美国国民,并保证允许所有这些人员以及在德黑兰的其他所有美国国民安全地离开伊朗。

伊朗同性法律绞刑案例(3篇)

伊朗同性法律绞刑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伊朗,这个位于中东地区的国家,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宗教信仰著称。

然而,在伊朗,同性恋行为在伊斯兰教中被视为禁忌,相关法律对同性恋者实施了严厉的惩罚。

本文将探讨一起发生在伊朗的悲剧性案例,揭示同性法律绞刑背后的法律与人权冲突。

二、案例经过2016年,伊朗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同性法律绞刑案件。

受害者名叫亚兹达内,是一名年轻的同性恋者。

亚兹达内因涉嫌与同性发生性关系,被伊朗当局逮捕并判处死刑。

亚兹达内出生于伊朗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发现自己对同性产生了感情。

在伊朗,同性恋者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他们往往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受到排斥。

亚兹达内也不例外,他在面对爱情与家庭、信仰的抉择时,陷入了深深的痛苦。

2014年,亚兹达内因涉嫌与同性发生性关系被警方逮捕。

在审讯过程中,亚兹达内供认了自己的罪行。

根据伊朗的法律,同性恋行为属于重罪,可判处死刑。

亚兹达内被判死刑后,他的家人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为他求情,但均未改变判决结果。

2016年,亚兹达内被执行绞刑。

这一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国家和组织纷纷谴责伊朗的这一行为,认为这是对人权的基本侵犯。

三、法律与人权冲突1. 伊朗同性法律背景伊朗的伊斯兰教法规定,同性恋行为属于重罪,可判处死刑。

这一法律源于伊斯兰教的教义,但在现代社会,这一法律与普遍的人权观念产生了冲突。

2. 人权冲突(1)生命权:根据国际人权法,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

亚兹达内的案例表明,伊朗的法律剥夺了同性恋者的生命权,这是对人权的基本侵犯。

(2)平等权:伊朗的法律将同性恋者视为犯罪分子,这表明他们在法律面前并不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

(3)言论自由权:伊朗政府禁止同性恋者公开表达自己的性取向,这限制了他们的言论自由权。

四、国际社会的反应亚兹达内的案例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许多国家和组织纷纷发表声明,谴责伊朗的这一行为。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反应:1. 联合国: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发表声明,呼吁伊朗废除同性恋死刑,保障人权。

美国驻德黑兰外交和领事人员案

美国驻德黑兰外交和领事人员案
政府已经违反并且仍在违反1961年《维也 伊朗政府已经违反并且仍在违反 年 纳外交关系公约》 纳外交关系公约》、1963年《维也纳领事关系公 年 约》、1955年《美伊友好经济关系及领事权利条 年 约》、1973年《关于防止和惩罚对国际保护人员 年 包括外交代表犯罪的公约》 联合国宪章》 包括外交代表犯罪的公约》、《联合国宪章》和国 际惯例,请求法院判决并宣布:( :(1) 际惯例,请求法院判决并宣布:( )伊朗违反了 对美国承担的各项条约义务;( ;(2) 对美国承担的各项条约义务;( )伊朗有义务立 即释放拘禁于大使馆的所有人员及拘禁于伊朗外交 部的3人 并保证他们安全离境;( ;(3) 部的 人,并保证他们安全离境;( )伊朗政府应 对其不法行为向美国赔偿损失;( ;(4) 对其不法行为向美国赔偿损失;( )将对此罪行 负责的人员送交主管当局惩处; 负责的人员送交主管当局惩处;同时请求采取临时 保全措施。 保全措施。
• 对于伊朗提出的各项理由,在政治上有道 对于伊朗提出的各项理由, 但在法律上那是说不过去的。 理,但在法律上那是说不过去的。正如国 际法院所说的,即使这些事实都是真实, 际法院所说的,即使这些事实都是真实, 也不能说明伊朗的做法是正确, 也不能说明伊朗的做法是正确,不能免除 伊朗的法律责任。 伊朗的法律责任。
• 伊朗外交部长在给国际法院的两封信 中认为美国曾在伊朗进行犯罪活动, 因而伊朗的行为是合理的。
外交、领事
• 领事特权与豁免低于外交特权与豁免,按照国际 领事特权与豁免低于外交特权与豁免, 外交特权与豁免 习惯法和《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 领事特权主要 习惯法和《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领事特权主要 包括:①人身不可侵犯权。 包括 ①人身不可侵犯权。接受国对领事官员应表 示适当尊重,采取一切适当步骤防止 适当步骤防止领事官员的 示适当尊重,采取一切适当步骤防止领事官员的 人身自由或尊严受到任何侵犯。 人身自由或尊严受到任何侵犯。领事官员除非犯 有严重罪行,不得逮捕候审,或羁押候审, 有严重罪行,不得逮捕候审,或羁押候审,不得 施以监禁或对其人身自由加以任何其他方式之拘 束,但为执行有确定效力之司法裁决者不在此限 。

在德黑兰的美国外交和领事人员案

在德黑兰的美国外交和领事人员案

在德黑兰的美国外交和领事人员案(美国诉伊朗,1980年)一、背景本案的一般背景就是从夏-列萨-巴列维政府被推翻和阿雅图拉-霍梅尼政权建立以来所发生的一切事情。

但直接导致本案的事件则是1979年11月4日在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门前所举行的示威游行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当时示威者袭击了大使馆的馆舍。

虽然使馆一再要求伊朗当局给予援助和保护,伊朗的卫队还是置之不顾。

示威者终于闯进使馆,拘捕了使馆人员,领事人员和非美籍的工作人员,以及当时在使馆的来宾;外交和领事的档案文件遭到洗劫。

使馆人员及在袭击中拘捕的其他人员被扣作“人质”,知道1981年1月20日为止,时间长达十四个月之久,其中只有13人在1979年11月18日和20日获释,病重的副领事于1980年7月获释。

在美国履行某些条件以后示威者将人质释放,美国无论如何认为这是无法接受的。

二、向国际法院提出的请求书美国除向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提出呼吁外,于1979年11月20日向国际法院对伊朗起诉,请法院审理并宣布:伊朗政府违反了对美国承担的各项条约义务;伊朗有义务立即释放拘于大使馆内的全部美国人以及被拘于伊朗外交部的三个人,并保证让它们以及在伊朗的其他一切美国人安全离境而不得对他们进行任何形式的审讯;伊朗应就上述侵权行为对美国赔偿损失,并将应对此罪行负责的人员送交主管当局惩处。

美国根据1961年的《维也纳外交关系条约》、1963年的《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强制解决争端择议定书》第1条、1955年《美伊友好经济关系及领事权利条约》和1973年《关于防止及惩处侵害应受国际保护人员包括外交代表的罪行的公约》,认为法院有管辖权。

与提出请求书的同时,美国还根据法院规约第41条提出请求指示临时保全措施,特别是请求立即释放被拘于大使馆和伊朗外交部的美国人员,并将使馆馆舍归还美国当局。

三、临时保全措施1.程序法院开庭前,院长根据《国际法院规则》第74条致电两国政府请它们“以能使法院作出之任何命令……发生适当的效力的方式行事”。

美国驻德黑兰外交和领事人员案(外交特权、国家责任)[1]

美国驻德黑兰外交和领事人员案(外交特权、国家责任)[1]

美国驻德黑兰外交和领事人员案——外交、领事特权与豁免、国家责任【问题】外交与领事特权和豁免的内容是什么?它们的关系如何?哪些行为可归于国家而成为国家行为?【案情】1979年11月4日,在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外进行游行示威的伊朗人袭击了大使馆馆舍。

尽管大使馆曾多次呼吁伊朗当局给予援助,但伊朗保安部队并没有干预或控制这种局势,结果大使馆馆舍被占领,使馆人员,包括领事及非美籍人员和当时在大使馆的来宾,均被拘禁。

11月5日,在伊朗的领事馆也发生了同样的事件。

从那时起,该大使馆和领事馆馆舍一直在占领者手中,占领者搜索并掠夺外交和领事档案与文件。

除释放13人外,其余的被拘禁人员均被扣作人质,以迫使美国满足他们提出的要求。

1979年11月29日,美国向国际法院就美国驻伊朗大使馆的处境及美国驻伊朗的外交和领事人员被扣为人质的问题对伊朗提起诉讼。

【双方主张及理由】美方声称,伊朗政府已经违反并且仍在违反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1963年《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1955年《美伊友好经济关系及领事权利条约》、1973年《关于防止和惩罚对国际保护人员包括外交代表犯罪的公约》、《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惯例,请求法院判决并宣布:(1)伊朗违反了对美国承担的各项条约义务;(2)伊朗有义务立即释放拘禁于大使馆的所有人员及拘禁于伊朗外交部的3人,并保证他们安全离境;(3)伊朗政府应对其不法行为向美国赔偿损失;(4)将对此罪行负责的人员送交主管当局惩处;同时请求采取临时保全措施。

伊朗政府辩称,国际法院不能、也不应该受理此案。

由于这个问题仅代表一个全面问题的非中心的、次要的侧面,不应该将全面的问题分割开来研究。

25年来,美国一直在干涉伊朗内政,剥削伊朗,对伊朗人民犯下了无数违反国际法准则和人道主义的罪行。

伊美冲突中所包括的问题不是美国起诉书所根据的条约的解释和适用的问题,而是其他许多更基本和更复杂的问题。

【判决及其依据】1979年12月15日,国际法院指示了临时措施。

德黑兰人质事件折射出的国际法问题

德黑兰人质事件折射出的国际法问题

德黑兰人质事件折射出的国际法问题word格式德黑兰人质事件折射出的国际法问题德黑兰人质事件折射出的国际法问题一、使馆法律地位的各派观点,一, 派遣国领域说这是目前我国刑法学界的主流观点。

顾名思义,一国驻他国使馆直接视为派遣国的领域范围,因而在使馆内发生的任何犯罪应该适用派遣国刑法。

,二,驻在国领域说国际法院判决认为使馆馆舍所在地并不是派遣国领土的延伸部分,在其内发生的犯罪行为,应被视为发生在驻在国领土上。

同样我国国际法权威王铁崖教授明确批判了西方学者的所谓”治外法权说”,认为,在使馆内发生的犯罪,在法律上将认为是在驻在国境内发生的,除非犯罪者享有豁免权,属驻在国管辖。

,三,拟制领土说根据《维也纳外交公约》的规定,一国驻外大使馆不受驻在国的司法管辖而受派遣国的司法管辖,那么在本国驻外使馆内发生的犯罪,也应适用本国刑法,而使馆属于拟制领土。

,四,主权所及说该说首先承认各国驻外使馆属于驻在国领域,并且他受派遣国指挥和管辖,其原因在于国家主权。

那么该使馆是主权所及之处。

该主权”神圣不可侵word格式犯”。

二、本文所持使馆的法律地位观点,一,使馆及其使馆内人员的权利取决两国的条约,尽管《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规定,使馆及其工作人员所享有的广泛的特权与豁免,包括完全的刑事管辖豁免,该公约第 22 条第 3 款特别规定,”使馆馆舍及设备,以及馆舍内其他财产与使馆交通工具免受搜查、征用、扣押或强制执行。

”但国际法院在国际法院1979年12月15日关于美国驻德黑兰外交和领事人员案,美国诉伊朗 ,要求指示临时措施的决议中指出”自古以来各民族间在处理领事关系上所建立的不受妨碍的行动准则,在促进各国友好关系的发展,保证外国侨民注侨居国领土上受到保护并得到帮助等方面,在当代国际法的整个体制内,并没有减少其重要性”。

可以看出国际上关于使馆地位并没有统一的看法。

而使馆的地位与驻在国和派遣国密切相关,当两国关系密切时,使馆地位重要,两国可能会确认其是派遣国的主权延伸,当两国关系紧张时,双方在试探各方诚意时,那么使馆可能只是一个办公场所。

德黑兰案

德黑兰案

法院的判决
法院的判决 伊朗在许多方面业已违反,并正在违反它根据国际条 约和长期确立的国际法规则对美国所承担的义务。 (13:2通过) 13: 伊朗违反对美国所承担的义务,根据国际法应负国际 责任。(13: 责任。(13:2通过) 伊朗政府必须立即采取一切行动缓和由于1979年11月 伊朗政府必须立即采取一切行动缓和由于1979年11月 4日及其后发生的事情所引起的局势,为此目的,双方 应达成协议。(一致通过) 伊朗应对此侵权行为赔偿美国的损失。(12: 伊朗应对此侵权行为赔偿美国的损失。(12:3通过) 关于赔偿的形式和数额,如果双方未达成协议,应由 法院来解决。(14: 法院来解决。(14:1通过)
第一阶段
第一个阶段的事实包括1979年11月 第一个阶段的事实包括1979年11月4日袭击大使馆、捣乱 使馆、拘留人质、侵占使馆财产和损坏档案以及第二天在 大不里士和设拉子袭击领事馆的行为,这段期间的事件不 能直接归因于伊朗国国家,因为还不能证明这些行为是代 表国家或由国家机关负责以便执行某种任务而做的,所以 不能归因于国家。但这不是说,伊朗对这阶段的事实就没 有任何责任,因为伊朗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与它所承担的国 际义务不相符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际义务不相符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维也纳领 事关系公约》 事关系公约》规定的使馆和领事馆、外交人员和领事人员、 使馆档案、文件不受侵犯和接受国有义务给予保护,已经 不单纯是条约法的规则,而且是国际法的普遍规则。伊朗 在事件发生后的不作为已构成对其国际义务的严重违反。
案情简介
11月29日,美国向国际法院起诉,12月9日,伊 11月29日,美国向国际法院起诉,12月 朗外交部长致信国际法院,要求国际法院不要受 理此案。国际法院院长在1979年12月24日以命 理此案。国际法院院长在1979年12月24日以命 令确定时间,让双方递交诉状和辩诉状。美国按 时递交,但伊朗没有递交。伊朗政府于1980年 时递交,但伊朗没有递交。伊朗政府于1980年2 月16日向法院表示,认为法院不能,也不应受理 16日向法院表示,认为法院不能,也不应受理 此案。而且,在国际法院开庭听取陈述时,伊朗 也没有出庭。最后,国际法院在1980年 也没有出庭。最后,国际法院在1980年5月24日, 24日, 在违反对美国承担的条约义务; (2)伊朗政府应立即释放拘留在德黑兰大使馆和 在大不里士和设拉子的领事馆的全部美国人和拘 留在伊朗外交部的三个人; (3)保证他们安全离境并不得对他们进行任何审 讯; (4)伊朗应对此侵权行为赔偿美国的损失并将造 成此侵权事故的人员交主管当局惩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朗伊斯兰革命使伊朗和美国由盟友变成仇敌。
SISU Expert Panel , November 10th,2011
21
Chronology(大事年表)
•In November 1979, the United States allowed the deposed Shah to come to America for medical treatment which aroused tremendous rage and opposing in Iran. The religious leader, Ayatollah Khomeini and leftists required US to return “deposed and criminal” Shah for trial. •On November 1st, 1979, Khomeini declared that it was up to the dear pupils, students and theological students to expand with all their might their attacks the US so as to force it to return Shah.
• Request for interim measures.
• The United States wanted the immediate release of the hostages pending the final decision of the other charges.
Article I
SISU Expert Panel , November 10th,2011
21
历史八卦
伊朗革命派希望把沙阿引渡回国行刑,美国总统卡特不 再支持沙阿和帮助他重返权力宝座。身患癌症的沙阿要 求入境美国就医,德黑兰的美国使馆人员反对这个请求, 他们坚持要稳定美国和过渡革命政府之间的关系。卡特 虽然同意美国使馆人员的意见,但碍于基辛格、洛克菲 勒及其他支持沙阿的政治人物施加压力,他只得答允了 沙阿的请求,这使得伊朗革命派更坚定地认为前君主政 权是美国的傀儡,导致霍梅尼阵营里的激进学生攻击 美国大使馆。
Jurisdiction declared by the ICJ
• The nonappearance of parties doesa not appear before theto a party to dispute submitted 1.Whenever one of the the Court brings into operation article 53 of the Statute. Court, or fails to defend its case, the other party may •
21
历史八卦
伊朗巴列维王朝——在美国的支持下亲国王的军队 势力逮捕了摩萨台,国王回国。1954年8月,国王同外 国石油公司达成协议,将石油公司归还外商。国王重新 上台后,实行亲美政策。此后在美国的帮助下扩充军 备,设立秘密警察机构国家安全局(即萨瓦克),实行独 裁专制统治。特务肆意横行,逮捕政治上的反对派和宗 教上层人士,监狱人满为患。一切言论、集会和组织政 党的自由都被取消。在宗教上,严加限制宗教界的权力, 以世俗法律代替伊斯兰教法,接管宗教基金、关闭宗教 学校代以世俗教育,实行“自由化”和“世俗化”的政 策,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涌入,使伊朗传统文化和生活 方式受到冲击。
US Applications Submitted to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 Request to find that Iran had violated its international legal obligations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to order corrective action.
call upon the Court to decide in favour of its claim. 2.The Court must, before doing so, satisfy itself, not only that it has jurisdiction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s This directs the Court to "satisfy itself, not only that it 36 and 37, but also that the claim is well founded in has jurisdiction, but also that the case is well founded fact and law.

Disputes arising out of the interpretation or application of Article XIII (2) the Convention shall lie within the compulsory offices shall not be jurisdiction The United consular argued the ICJ hadentered by the States TheArticle I jurisdi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Article Justice and may accordingly be brought before the of 13 (1)other local 4 treaties: police or on clauses in authorities without the or in this caseDisputes between two or of theStates Parties based arising out more Any Court by an application made by interpretation the dispute anythat in to consent of the of the Convention except lie within the consular officer, the application interpretation or shall of party of concerning the application 1. The Vienna Convention aon Diplomatic Relations Protocol. and 1961, dispute being other to of present case of fire jurisdiction the the or if the local or Party disaster, International Court this compulsory ArticleauthoritiesOptionalprobable is not believe that a 1 ofConvention which the have Protocol cause to settled by concerning the Compulsory of Justice and may accordingly negotiation shall, at the request be brought before the Settlement of Disputes of that Convention. or of one of them, be crime of by an application made by about to is Court violence has been be submitted to arbitration. If withinany party to the six 2. The Vienna Convention on consular Relations of 1963, and Article Consular office, consent months committed in the to entry from dispute being a Party to theof the request for arbitration the 1 of the Optional presumed. In no case Compulsory Settlement or shall be Protocol concerning the shall they examine of parties are unable to agree on the organization of Disputes of that Convention. seize the papers there deposited. the arbitration, any one of those parties may 3. Article XXI the of the Treaty of Amity, Economic Relations, and refer (2) dispute to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Consular Right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Iran of Justice by request in conformity with the Statute 1955. the Court. of 4. Article 13 (1) of the Convention on the Prevention and Punishment of Crimes against Internationally Protected persons, including Diplomatic Agents, of 1973.
Jurisdiction of the IC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