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片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将应变片贴在被测定物上,使其随着被测定物的应变一起伸缩,这样里面的金属箔材就随着应变伸长或缩短。

很多金属在机械性地伸长或缩短时其电阻会随之变化。

应变片就是应用这个原理,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而对应变进行测定。

一般应变片的敏感栅使用的是铜铬合金,其电阻变化率为常数,与应变成正比例关系。

即ΔR/R=K×ε在这里R:应变片的原电阻值ΩΔR:伸长或压缩所引起的电阻变化ΩK:比例常数(应变片常数)ε:应变不同的金属材料有不同的比例常数K。

铜铬合金的K值约为2。

这样,应变的测量就通过应变片转换为对电阻变化的测量。

但是由于应变是相当微小的变化,所以产生的电阻变化也是极其微小的。

例如我们来计算1000×10−6的应变产生的电阻的变化。

应变片的电阻值一般来说是120 欧姆,即ΔR/120=2×1000×10-6ΔR=120×2×1000×10−6= 0.24Ω电阻变化率为ΔR/R=0.24/120=0.002→0.2%要精确地测量这么微小的电阻变化是非常困难的,一般的电阻计无法达到要求。

为了对这种微小电阻变化进行测量,我们使用带有韦斯通电桥回路的专用应变测量仪。

应变片本身的追随能力可以达到数百kHz,通过组合的测定装置可以对冲击现象进行测量。

行驶中的车辆,飞行中的飞机等各部位的变动应力可以通过应变片和测定装置进行初步的测量。

测量电路:惠斯通电桥惠斯通电桥适用于检测电阻的微小变化,应变片的电阻变化也可以用这个电路来测量。

如图5 所示,惠斯通电桥由四个电阻组合而成。

图5图6如果R1 =R2 =R3 =R4或R1×R2=R3×R4则无论输入多大电压,输出电压e总为0,这种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如果平衡被破坏,就会产生与电阻变化相对应的输出电压。

如图6 所示,将这个电路中的R1 用应变片相连,有应变产生时,记应变片电阻的变化量为ΔR,则输出电压e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半导体应变片是一种在半导体材料表面施加应变以改变其电学性质的器件。

它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应变效应和半导体物理学原理。

在半导体器件中,应变能够显著地改变电子和空穴的输运性质,从而影响器件的性能和特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应变效应。

应变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产生的形变。

在半导体材料中,当施加应变时,晶格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电子和空穴的运动。

这种应变效应可以通过拉伸、挤压或压电效应来实现。

当半导体材料受到应变时,其晶格常数会发生变化,导致电子和空穴的有效质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它们的迁移率和能带结构。

其次,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半导体物理学原理。

在半导体材料中,电子和空穴是载流子,它们的运动和输运性质决定了器件的性能。

而应变可以改变半导体材料中电子和空穴的有效质量,从而影响了它们的迁移率和能带结构。

这种变化会导致半导体器件的电学性能发生变化,比如电阻率、载流子迁移率、电子迁移率等。

因此,通过施加应变,可以调控半导体材料的电学性能,实现器件的性能优化和功能增强。

半导体应变片在电子器件、光电器件、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半导体激光器件中,通过施加应变可以调控激光器件的发光波长和功率输出;在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中,通过应变可以调控载流子的迁移率,从而实现晶体管的性能优化。

总的来说,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应变效应和半导体物理学原理的相互作用。

通过施加应变,可以调控半导体材料的电学性能,实现器件的性能优化和功能增强。

随着半导体器件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半导体应变片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电阻应变片工作原理

电阻应变片工作原理

电阻应变片工作原理
电阻应变片是一种利用电阻值随应变变化的原理来测量和检测物体变形的传感器。

它通常由金属箔片、电阻条或导电线组成。

当外力作用于电阻应变片时,物体会发生形变,从而导致电阻应变片的形状、尺寸等发生改变。

这种形变导致了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值发生变化,电阻值与应变成正比。

也就是说,应变增加会导致电阻增加,而应变减小时,电阻则会减小。

电阻应变片通常与电桥电路结合使用,以测量电阻变化产生的电压。

电桥电路通常是由一组电阻和一个电源组成的平衡电桥,通过调整电阻的大小来使电桥达到平衡状态。

当外力作用于电阻应变片时,电桥的平衡状态会被打破,产生一个电压信号,该信号与应变成正比。

通过测量电桥不平衡时的电压变化,就可以得到电阻应变片所受的应变大小。

通过测量电阻应变片的应变,可以获得物体的形变和位移信息。

电阻应变片在工程、力学等领域中广泛应用,用于实时监测和测量材料和结构的变形情况,帮助提高安全性和性能。

半导体应变片工作原理

半导体应变片工作原理

半导体应变片工作原理
半导体应变片工作原理是通过对半导体材料施加外力来产生应变,从而改变半导体材料的晶格结构和电子能带结构,实现对电流和电场的调控。

具体来说,半导体应变片通常是由两种材料层堆叠而成,分别是压应变层和拉应变层。

在压应变层中,当外力作用于半导体材料时,材料的原子间距会减小,导致晶格常数缩短。

这种压缩应变会对半导体的能带结构产生影响,降低价带和导带之间的能隙,使得半导体变成了更好的导体。

同时,压应变层中的载流子迁移率也会增加,提高了电子在半导体中的迁移速度。

在拉应变层中,当外力作用于半导体材料时,材料的原子间距会增大,导致晶格常数增加。

这种拉伸应变会进一步扩大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增加价带和导带之间的能隙,使得半导体变得不利于电流的传输。

同时,拉应变层中的载流子迁移率会降低,导致电子在半导体中的迁移速度减慢。

通过对半导体应变片进行设计和制备,可以精确调控半导体的电子结构和电流传输性能。

利用这种原理,可以实现各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优化,例如增加功率晶体管的开关速度、提高光电器件的效率等。

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将应变片贴在被测定物上,使其随着被测定物的应变一起伸缩,这样里面的金属箔材就随着应变伸长或缩短。

很多金属在机械性地伸长或缩短时其电阻会随之变化。

应变片就是应用这个原理,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而对应变进行测定。

一般应变片的敏感栅使用的是铜铬合金,其电阻变化率为常数,与应变成正比例关系。

即ΔR/R=K×ε在这里R:应变片的原电阻值ΩΔR:伸长或压缩所引起的电阻变化ΩK:比例常数(应变片常数)ε:应变不同的金属材料有不同的比例常数K.铜铬合金的K值约为2.这样,应变的测量就通过应变片转换为对电阻变化的测量。

但是由于应变是相当微小的变化,所以产生的电阻变化也是极其微小的。

例如我们来计算1000×10−6的应变产生的电阻的变化。

应变片的电阻值一般来说是120 欧姆,即ΔR/120=2×1000×10—6ΔR=120×2×1000×10−6= 0.24Ω电阻变化率为ΔR/R=0.24/120=0。

002→0.2%要精确地测量这么微小的电阻变化是非常困难的,一般的电阻计无法达到要求。

为了对这种微小电阻变化进行测量,我们使用带有韦斯通电桥回路的专用应变测量仪。

应变片本身的追随能力可以达到数百kHz,通过组合的测定装置可以对冲击现象进行测量。

行驶中的车辆,飞行中的飞机等各部位的变动应力可以通过应变片和测定装置进行初步的测量。

测量电路:惠斯通电桥惠斯通电桥适用于检测电阻的微小变化,应变片的电阻变化也可以用这个电路来测量。

如图5 所示,惠斯通电桥由四个电阻组合而成。

图5 图6如果R1 =R2 =R3 =R4 或R1×R2=R3×R4则无论输入多大电压,输出电压e总为0,这种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如果平衡被破坏,就会产生与电阻变化相对应的输出电压。

如图6 所示,将这个电路中的R1 用应变片相连,有应变产生时,记应变片电阻的变化量为ΔR,则输出电压e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首先,金属电阻应变片的材料通常选择具有良好弹性和导电性的金属
材料。

常见的金属材料包括铜、铁、镍等。

这些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回弹性,能够在应变停止时恢复原状。

同时,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使
得电流能够通过金属材料,从而产生电阻变化。

其次,金属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值会随着应变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这是
因为金属材料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使得其中的电子受到约束,导致电流
的流动受阻。

这种约束导致了电阻值的变化。

一般来说,金属电阻应变片
的电阻值与应变呈线性关系,即电阻变化与应变成比例。

第三,金属电阻应变片通常使用电桥测量技术来检测电阻值的变化。

电桥测量是一种基于桥式电路的测量方法,通过对比电桥中两个电阻之间
的电压差来测量电阻值的变化。

当应变片受到应变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导致电桥中的电压差发生变化。

通过调整电桥中的其他电阻,可以使电桥
平衡,从而测量到电阻值的变化。

最后,温度是影响金属电阻应变片测量精度的重要因素。

金属材料受
到温度变化的影响,会导致电阻值的变化。

为了补偿温度对电阻值的影响,通常会使用温度补偿技术。

温度补偿可以通过采用温度补偿电阻、温度传
感器等方式实现,从而使得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总的来说,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金属电阻材料在受力时
产生形变,从而改变电阻值。

通过电桥测量技术和温度补偿技术,可以实
现对应变的测量和补偿,为应变测量提供准确可靠的结果。

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半导体应变片是一种可通过加压来改变其电阻值的器件。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半导体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引起的电阻变化效应,也被称为应变传感器。

半导体应变片通常由两个或更多的半导体材料层构成,这些材料的晶格结构存在差异。

当外加压力施加在应变片上时,材料的晶格结构会发生畸变,导致晶格的几何形状发生变化。

这种晶格畸变会引起材料的电子结构随之而变化,从而影响材料的电阻。

因此,应变片的电阻值随着外界压力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应变片的电阻变化通常采用四个电极来测量,两个电极用于电流的输入,另外两个电极用于电压的测量。

当施加电流流过应变片时,电流会通过应变片的电阻产生电压降。

根据欧姆定律,电压与电流成正比,可通过测量电压变化来推导出电阻的变化。

因此,通过测量电压变化,可以得到应变片所处的应变状态。

利用半导体应变片的电阻变化特性,可以将其应用于各种传感器中,例如压力传感器、应力传感器、力传感器等。

通过测量应变片的电阻变化,可以实现对外界压力或力的精确测量。

需要注意的是,半导体应变片的电阻变化效应是相对较小的,通常在微量级别。

因此,精确的测量和校准是应对半导体应变片的关键要素。

半导体应变片工作原理

半导体应变片工作原理

半导体应变片工作原理
半导体应变片是一种应变敏感器件,它能够将外界的应变信息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在许多工业和科学领域,半导体应变片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那么,它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半导体应变片的结构。

它通常由一块薄膜材料构成,这种材料能够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微小的形变。

在薄膜上,通常会沉积有一层非常薄的半导体材料,比如硅。

这层半导体材料就是实际用来感知应变的部分。

当外界施加应变力时,薄膜材料会微微变形,导致上面的半导体材料也会产生微小的形变。

这种形变会影响半导体材料内部的电子结构,从而改变其电学性质。

具体来说,应变会影响半导体材料的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进而影响其电阻率和电子迁移速度。

半导体应变片通常会连接到一定的电路中,以便将其产生的微小电信号放大并转化为可读的输出。

这个电路通常会包括一些放大器和滤波器,以确保输出信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外界施加应变力导致薄膜材料和上面的半导体材料微小形变,进而影响半导体材料的电学性质,最终产生微小的电信号输出。

在实际应用中,半导体应变片可以用于测量各种物体的应变情况,比如建筑结构、机械设备、生物组织等。

它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等优点,因此在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总的来说,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相对简单,但其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对其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它,为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应变片贴在被测定物上,使其随着被测定物的应变一起伸缩,这样里面的金属箔材就随着应变伸长或缩短。

很多金属在机械性地伸长或缩短时其电阻会随之变化。

应变片就是应用这个原理,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而对应变进行测定。

一般应变片的敏感栅使用的是铜铬合金,其电阻变化率为常数,与应变成正比例关系。

即ΔR/R=K×ε
在这里R:应变片的原电阻值Ω
ΔR:伸长或压缩所引起的电阻变化Ω
K:比例常数(应变片常数)
ε:应变
不同的金属材料有不同的比例常数K。

铜铬合金的K值约为2。

这样,应变的测量就通过应变片转换为对电阻变化的测量。

但是由于应变是相当微小的变化,所以产生的电阻变化也是极其微小的。

例如我们来计算1000×10−6的应变产生的电阻的变化。

应变片的电阻值一般来说是120 欧姆,即
ΔR/120=2×1000×10-6
ΔR=120×2×1000×10−6= 0.24Ω
电阻变化率为ΔR/R=0.24/120=0.002→0.2%
要精确地测量这么微小的电阻变化是非常困难的,一般的电阻计无法达到要求。

为了对这种微小电阻变化进行测量,我们使用带有韦斯通电桥回路的专用应变测量仪。

应变片本身的追随能力可以达到数百kHz,通过组合的测定装置可以对冲击现象进行测量。

行驶中的车辆,飞行中的飞机等各部位的变动应力可以通过应变片和测定装置进行初步的测量。

测量电路:惠斯通电桥
惠斯通电桥适用于检测电阻的微小变化,应变片的电阻变化也可以用这个电路来测量。

如图5 所示,惠斯通电桥由四个电阻组合而成。

如果R1 =R2 =R3 =R4 或R1×R2=R3×R4
则无论输入多大电压,输出电压e总为0,这种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如果平衡被破坏,就会产生与电阻变化相对应的输出电压。

如图6 所示,将这个电路中的R1 用应变片相连,有应变产生时,记应变片电阻的变化量为ΔR,则输出电压e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e=(1/4)*(ΔR/R)*E即e=(1/4)*K*ε*E
上式中除了ε 均为已知量,所以如果测出电桥的输出电压就可以计算出应变的大小。

上例电路中只联入了一枚应变片,所以称为单一应变片法(1/4桥)。

除此之外,还有双应变片半桥法及四应变片全桥法。

如图7 所示,在电桥中联入了四枚应变片(全桥)。

四应变片法是桥路的四边全部联入应变片,在一般的应变测量中不经常使用,但常用于应变片式的变换器中。

如图7 所示,当四条边上的应变片的电阻分别引起如R1+ΔR1,R2+ΔR2,R3+ΔR3,R4+ΔR4 的变化时
若四枚应变片完全相同,比例常数为K,且应变分别为ε1,ε2,ε3,ε4。

则上面的式子可写成下面的形式。

也就是说,应变测量时,邻臂上的应变相减,对臂上的应变相加。

如图8所示,四边的电阻中只有R1用应变片相连时,所以输出电压可写成:
e=(1/ 4)*(ΔR1/R1)*E即 e =(1/4)*K*ε*E
一般的应变测量大部分都使用单应变片法。

如图9所示,在电桥中联入了两枚应变片,共有两种联入方法,即半桥邻边法(a)和半桥对边法(b)。

四条边中有两条边的电阻发生变化,根据上面的四应变片法的输出电压式可得,
联入方式如图9(a)所示时,
联入方式如图9(b)所示时,
也就是说当联入两枚应变片时,根据联入方式的不同,两枚应变片上产生的应变或加或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