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 地理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课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

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
1
恢复生态环境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有助于保护植被和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2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加强轮作休耕制度,促进有机农林、梯田、沟壑治理等工程来减缓水土流失。
五、总结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恢复生态、农业绿色发展和水土保持工程 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公众参与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的必要性。
高中地理课件黄土高原水 土流失原因及治理
PPT大纲: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
一、引言
黄土高原地理位置:中国中部地区 地貌特征: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丘陵起伏,植被稀疏 土地利用:大部分为农业耕地,少有植被保护区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 不当土地利用
过度放牧和过度耕地破坏 了植被,暴露了黄土。
2 人类开垦和开发
大规模开发项目如采煤、 城市扩张等破坏了生态平 衡。
3 极端气候和地形条件
强降雨和地形起伏加剧了 雨水侵蚀,加速了土壤流 失。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
1 土地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限制了农业生产和土地可持续利用。
2 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
植被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灾害和土地荒漠化。
3 水资源和经济发展
水土流失增加了黄河流域的洪水风险,威胁人们的生活和经济。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共28张PPT)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 8/12021/8/12021/8/1Aug-211-Aug- 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 8/12021/8/12021/8/1Sunday, August 01,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 8/12021/8/12021/8/12021/8/ 18/1/2021
⑺毁坏树木
9
⑻燃料不足
⑼人口增长
⑽滥修窑洞
⑾住房不足
⑿水土流失严重
3
6
5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黄土土质疏 松的特性
降水集中 多暴雨
地面破碎 沟谷纵横
植被稀少
黄
自 土人
然 高为
原
原 水
原
因
土因
流
失
开垦陡坡
滥伐树木
过度放牧 和采樵
不合理开 矿修窑洞
水土流失的危害
• 观察组
图,注 意图中 各河段 含沙量 的变化。
•黄土以粉沙颗粒为主 •无层理,但垂直节理发育 •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
水易崩解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植被稀少
植被良好
覆盖地表
截留降水
降低流速
植
被
分散流量
过滤淤泥
固定和改良土壤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 考古发掘,黄土高原地区有不少仰韶文 化(距今7100-7400年)遗址,说农业 垦殖开始很早,凡适合农耕的地区早已 辟为农田。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1日星期 日2021/ 8/12021/8/12021/8/1
2.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一、黄土高原的概况
土壤特征:黄 土,直立性强 ,多孔隙、土 质疏松,遇水 崩解
一、黄土高原的概况
气候特征:温 带季风气候, 降水集中于夏 季,多暴雨
黄土高原
一、黄土高原的概况
植被特征:植被稀少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地形
气候
坡面陡峭, 地形起伏 较大
温带季风气 候,降水集 中于夏季, 且多暴雨
四、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3、农业技术措施
垄沟种植
改变流速和流向,保水保土
地膜覆盖
作用:增温、保水、保肥、增产
四、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4、小流域综合治理
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
土壤
黄土土质 疏松
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植被
植被覆盖 率低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过度开垦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开矿采石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修建窑洞
交通建设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人口增长 过快
不合理利 用土地: 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开矿及交通 建设
特点: • 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较差,抗干扰能
力弱,自然恢复时间长 • 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自然灾害频发 • 时空波动性强 • 生态过渡性显著,环境梯度变化明显
读图,说出我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主要问题?
分布:大多位于生态过渡区和
植被交错区,处于农牧、林牧、 农林等复合交错带。
我国生态脆弱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千米有50条以上沟道,沟道长度在5千米以上,面 塌、滑坡、
积占10%,个别地区达到40-50%,其中在这些地 泥石流等威
高中地理 中国黄土高原及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 中图必修3

随坡度变大,土壤层厚度变薄,有机质层 厚度变薄;肥力下降。
材料二: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
坡度
5o~ l0o
10o~ 15o
15o~ 20o
20o~ 25o
25o~ 30o~ 30o 35o
>35o
土层厚度 (mm)
120
81
80
78
71
42
20
有机质层 厚度(mm)
28
20
17
15
12
9
7
(3)易发生石漠化的地区,在兴建大型工程时 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看地图,熟悉黄土高原区的位置和范围
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地区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02022/1/102022/1/101/10/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02022/1/10January 10,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02022/1/102022/1/102022/1/10
平梯田
。
开垦陡坡
不 合
毁坏树木
理 人 类
过度放牧 和采樵
材料二: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
坡度
5o~ l0o
10o~ 15o
15o~ 20o
20o~ 25o
25o~ 30o~ 30o 35o
>35o
土层厚度 (mm)
120
81
80
78
71
42
20
有机质层 厚度(mm)
28
20
17
15
12
9
7
(3)易发生石漠化的地区,在兴建大型工程时 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看地图,熟悉黄土高原区的位置和范围
我国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地区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02022/1/102022/1/101/10/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102022/1/10January 10,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102022/1/102022/1/102022/1/10
平梯田
。
开垦陡坡
不 合
毁坏树木
理 人 类
过度放牧 和采樵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治理

气候(降水量和降水强度)
A
B
降水集中在夏季(7-8月),且以暴雨为主。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
降水: 土壤:
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流水侵蚀。
地形:
地形坡度较大,滑坡、塌陷、泥石流等灾害频繁
植被: 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人为因素
归纳总结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原因
影响因素
自
降水
然
地形
因
植物
素
土壤
特点 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力强
坡度较大,物质不稳定 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粉沙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影响
水 土 流 失
营造宫殿、过度樵采、
人
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过垦过牧
为
因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素
开矿,修路等工程建设
提高复种指数(改善土质、改造地形、提高植被覆盖率)
小流域综合治理 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 域,它在黄土高原上多达百万条以上。
重点——保持水土
保塬、护坡、固沟
工程措施(平整土地【保塬】)
黄土塬
工程措施(修建水平梯田【护坡】)
坡 面 水
流
坡 面 水
流
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黄土土质 地表植被 降水强度 地形坡度
水 土 流 失
自然因素
第一组实验:
同样的坡度、同样是暴雨倾盆,区域A 是松散的泥沙,区域B是粘性较好的粘土, 哪一个水土流失严重呢?
土壤(地面组成物质)
A
B
第二组实验:
同样的一场大雨落在下列三种不同坡度 的区域,三个区域都没有植被的保护,水土 流失哪个最严重,哪个最少?规律是什么?
A
B
降水集中在夏季(7-8月),且以暴雨为主。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
降水: 土壤:
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被流水侵蚀。
地形:
地形坡度较大,滑坡、塌陷、泥石流等灾害频繁
植被: 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人为因素
归纳总结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原因
影响因素
自
降水
然
地形
因
植物
素
土壤
特点 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力强
坡度较大,物质不稳定 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粉沙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影响
水 土 流 失
营造宫殿、过度樵采、
人
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过垦过牧
为
因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素
开矿,修路等工程建设
提高复种指数(改善土质、改造地形、提高植被覆盖率)
小流域综合治理 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 域,它在黄土高原上多达百万条以上。
重点——保持水土
保塬、护坡、固沟
工程措施(平整土地【保塬】)
黄土塬
工程措施(修建水平梯田【护坡】)
坡 面 水
流
坡 面 水
流
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黄土土质 地表植被 降水强度 地形坡度
水 土 流 失
自然因素
第一组实验:
同样的坡度、同样是暴雨倾盆,区域A 是松散的泥沙,区域B是粘性较好的粘土, 哪一个水土流失严重呢?
土壤(地面组成物质)
A
B
第二组实验:
同样的一场大雨落在下列三种不同坡度 的区域,三个区域都没有植被的保护,水土 流失哪个最严重,哪个最少?规律是什么?
高中地理 黄土高原综合治理课件

黄土高原新貌黄土高原新貌绿色梦绿色梦第一条沙漠公路黄土高原集雨灌溉工程全国水利风景园区田家沟陕西延川乾坤湾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个贫瘠的地方那就是由千沟万壑连起来的黄土高原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第3册
第二章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考试大纲: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危害以及 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高考命题趋势:
以图表、案例、资料数据的统计或热点 灾害事件为背景材料考查水土流失的原 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区的位置和范围
黄土高原区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南起秦岭,北面以 长城为界与内蒙古高原相接,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 豫7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
支离破碎 千沟万壑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原
因
• 读右图思考:
• A、B、C、D四处 水土流失的严重程 度有何差异?为什 么?
• 降水强度、地面坡 度、地表植被、地 表物质构成等都能 影响到水土流失量 的大小。
大到暴雨
A
B 质土地
沙
泥
小到中雨
D
面
C
地
质 砾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修建水平 梯田为什 么能减少 水土流失 ?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 降低水流速度; 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黄土高原集雨灌溉工程
全国水利风景园区田家沟
陕西延川乾坤湾
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个贫瘠的地方,那就是由千沟万壑连 起来的黄土高原。在科学家的眼里,它是大自然赠予中华民族 的一个无与伦比的天然宝库,千万年来的风霜雨雪、暑去寒来 ,万物生灵,都尽数装在这由黄土构成的宝库之中。 今天, 我们跟随作者的镜头,走进这绚丽多彩的黄土高原,在历史与 未来衔接,古代与现代交融,科学与勤奋共进,人与自然和谐 中,不断圆一个黄土高原绿色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第3册
第二章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考试大纲: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危害以及 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高考命题趋势:
以图表、案例、资料数据的统计或热点 灾害事件为背景材料考查水土流失的原 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区的位置和范围
黄土高原区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南起秦岭,北面以 长城为界与内蒙古高原相接,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 豫7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
支离破碎 千沟万壑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原
因
• 读右图思考:
• A、B、C、D四处 水土流失的严重程 度有何差异?为什 么?
• 降水强度、地面坡 度、地表植被、地 表物质构成等都能 影响到水土流失量 的大小。
大到暴雨
A
B 质土地
沙
泥
小到中雨
D
面
C
地
质 砾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修建水平 梯田为什 么能减少 水土流失 ?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 降低水流速度; 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黄土高原集雨灌溉工程
全国水利风景园区田家沟
陕西延川乾坤湾
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个贫瘠的地方,那就是由千沟万壑连 起来的黄土高原。在科学家的眼里,它是大自然赠予中华民族 的一个无与伦比的天然宝库,千万年来的风霜雨雪、暑去寒来 ,万物生灵,都尽数装在这由黄土构成的宝库之中。 今天, 我们跟随作者的镜头,走进这绚丽多彩的黄土高原,在历史与 未来衔接,古代与现代交融,科学与勤奋共进,人与自然和谐 中,不断圆一个黄土高原绿色梦。
【地理课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

C巫山 D大兴安岭
9介于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的山脉是( B ) B太行山
10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因 素是( C ) A冰川侵蚀 B地壳运动 C流水侵蚀 D 风力沉积 11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C ) A毁林开荒,过度垦殖 B开挖煤矿,毁坏森林
C黄土疏松,多暴雨
D经济落后,伐林为薪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处在各 种地理要素的相互交错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2)黄土高原的土壤质地特殊.黄土 。 孔隙很多,黄土层极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3)黄土高原地区降水 .多 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4)自然灾害频繁. 等时 有发生加剧了水土流失。
2、人为原因
A四合院 B窑洞
( B )
D竹楼
C 骑楼
7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是( D )
1地形破碎 2气候干旱 4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A 1、2 B 2、3 C 3、4
3水土流失严重 D 1、2、3、4
8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环境的有效措 施是 ( A)
A植树种草 耕作业
A秦岭
B 陡坡地建梯田 C 全部发展 D全部发展畜牧业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和 破坏植被
陡坡毁 林开垦
人类 活动 影响
修路 采矿
影响因素
特点
集中夏季,多暴雨,冲刷力强
影响
自 然 因 素
降水
地形 植物 土壤
水 地形过渡带,坡度大,物质不稳定 土 流 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失 粉沙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植被破坏(水蚀、风蚀)
人 为 不合理的耕作 制度(轮荒) 因 露天煤矿 开 素
4黄土高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 地,此地产煤最多的省是 ( D) A黑龙江 B安徽 C河南 D山西 (D ) 5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错误的是
9介于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的山脉是( B ) B太行山
10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因 素是( C ) A冰川侵蚀 B地壳运动 C流水侵蚀 D 风力沉积 11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C ) A毁林开荒,过度垦殖 B开挖煤矿,毁坏森林
C黄土疏松,多暴雨
D经济落后,伐林为薪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处在各 种地理要素的相互交错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2)黄土高原的土壤质地特殊.黄土 。 孔隙很多,黄土层极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3)黄土高原地区降水 .多 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4)自然灾害频繁. 等时 有发生加剧了水土流失。
2、人为原因
A四合院 B窑洞
( B )
D竹楼
C 骑楼
7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是( D )
1地形破碎 2气候干旱 4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A 1、2 B 2、3 C 3、4
3水土流失严重 D 1、2、3、4
8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环境的有效措 施是 ( A)
A植树种草 耕作业
A秦岭
B 陡坡地建梯田 C 全部发展 D全部发展畜牧业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和 破坏植被
陡坡毁 林开垦
人类 活动 影响
修路 采矿
影响因素
特点
集中夏季,多暴雨,冲刷力强
影响
自 然 因 素
降水
地形 植物 土壤
水 地形过渡带,坡度大,物质不稳定 土 流 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失 粉沙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植被破坏(水蚀、风蚀)
人 为 不合理的耕作 制度(轮荒) 因 露天煤矿 开 素
4黄土高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 地,此地产煤最多的省是 ( D) A黑龙江 B安徽 C河南 D山西 (D ) 5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错误的是
1.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7

万条以上。
六、小流域综合治理(甘肃西峰南小河沟)
重点 ——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 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
体系。
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
施“三结合”
六、小流域综合治理(甘肃西峰南小河沟)
①保塬平整土地,
增加水流入渗,
减少地表径流; 营造护田林网,
采用先进的灌溉 技术
六、小流域综合治理(甘肃西峰南小河沟)
建成旱涝保收,高产
稳产的基本农田。这 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的基本前提。
五、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②扩大林草种植面
积以水土保持林为 主,因地制宜地营 造防风固沙林、经
济林(苹果、梨、核
桃)、薪炭林、用材 林和四旁绿化。
五、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超载过牧的地方应适当
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
第三单元
水土流失的治理
水土流失指在流水、 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受 到侵蚀(破坏、磨损、散、搬 运、沉积的过程)的现象,一 般在坡耕地、放牧的荒山荒 坡、沟壑等三种土地产生这 种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 重的国家之一,在黄河中游黄土 高原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北 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地区 等地区,都有水土流失发生。
生物措施
营造护田林网,造 林以用材林和果林 为主,形成林粮间 作、果粮间作的生 态农业体系
农业技术措施
采用先进灌 溉技术、节 约和充分利 用水资源
封坡育林育草, 拦截涵蓄坡面 径流 营造防护林既 固沟,又拦泥 沙、稳定坡脚
第一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
一、黄土高原概况
• 1、位置范围
40°N
34°N
位于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南起秦岭,北面以长城为界 与内蒙古高原相接,包括山西、陕西、宁夏的大部分和青海、甘肃、 内蒙古、河南的一部分,面积有30多万平方千米
六、小流域综合治理(甘肃西峰南小河沟)
重点 ——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 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
体系。
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
施“三结合”
六、小流域综合治理(甘肃西峰南小河沟)
①保塬平整土地,
增加水流入渗,
减少地表径流; 营造护田林网,
采用先进的灌溉 技术
六、小流域综合治理(甘肃西峰南小河沟)
建成旱涝保收,高产
稳产的基本农田。这 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的基本前提。
五、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②扩大林草种植面
积以水土保持林为 主,因地制宜地营 造防风固沙林、经
济林(苹果、梨、核
桃)、薪炭林、用材 林和四旁绿化。
五、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超载过牧的地方应适当
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
第三单元
水土流失的治理
水土流失指在流水、 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受 到侵蚀(破坏、磨损、散、搬 运、沉积的过程)的现象,一 般在坡耕地、放牧的荒山荒 坡、沟壑等三种土地产生这 种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 重的国家之一,在黄河中游黄土 高原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北 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地区 等地区,都有水土流失发生。
生物措施
营造护田林网,造 林以用材林和果林 为主,形成林粮间 作、果粮间作的生 态农业体系
农业技术措施
采用先进灌 溉技术、节 约和充分利 用水资源
封坡育林育草, 拦截涵蓄坡面 径流 营造防护林既 固沟,又拦泥 沙、稳定坡脚
第一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
一、黄土高原概况
• 1、位置范围
40°N
34°N
位于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南起秦岭,北面以长城为界 与内蒙古高原相接,包括山西、陕西、宁夏的大部分和青海、甘肃、 内蒙古、河南的一部分,面积有30多万平方千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坝淤地有何作用? 淤地坝
1、拦蓄泥沙,防止泥沙 流入下游河中。
2、坝上泥沙淤积成“坝 地,土层深厚,土质良 好。
万亩马铃薯喷灌农田
4、小流域综合治理
黄土高原有100 多万条沟道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具 体措施是哪些?
小结:水土流失治理措施—重点是水 土保持
①工程措施:护坡、打坝淤地、修梯田 ②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 ③农业措施:保水、保土的耕作方式 ④以小流域为单位进行综合治理
2、人为原因
人 为 原 因
自然原因
降水集中多 暴雨
气 候
水 文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地 多沟壑, 貌 坡度大
生 物
植被 稀少
土 壤
黄土质 疏松
过度开垦
过牧过樵,破坏植被
煤矿采空区沉陷引起严重水土流失
2、人为原因
开垦陡坡 过牧过樵 采矿等
破人 坏为
植 被
原
因
自然原因
降水集中多 暴雨
气 候
水 文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壤
植被稀少
工矿、交通建设
鼠害猖獗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
梭梭林
沙拐枣
沙棘
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截留水份,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工程措施——草方格沙障
宁夏中卫县沙坡头包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
包 兰 铁 路
黄 河
腾格里沙漠南缘
合理放牧:制定合理的载畜量、 定期轮牧
(三)荒漠化的对策
每1000户居民一年需要的 薪柴相当于破坏近100平方千米 的灌木林
采挖发菜
井的密度及其分布对牧场的影响 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二)荒漠化原因分析
自然原因
变暖,降水少,蒸
发强,风力强
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人
为
原 地表水 水
短缺
文
因
气 候
荒漠化
地
貌 多沙漠和 沙质沉积
不合理利 用水资源
生
土
物
物
设施
土 壤
•土壤肥 力下降, 农业减产
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策
重点是保持水土
1、生物措施-恢复植被
植 树 种 草
退 被矿 耕山 还恢 林复 还植 草
2、工程措施:水平梯田
坡 面 水 流
坡 面 水
流
•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减缓水流速度;增加下渗,减小径流;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2、工程措施:打坝淤地
迁移应用到:南方低山丘陵、云贵高原水 土流失问题分析
补充:荒漠化的治理 ——以西北地区为例
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 262万平方千米,占陆地 国土的1/4以上
(一)分布: 西北地区:新、甘西北、内蒙古
400mm 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甘肃鸣沙山与月牙泉
(二)荒漠化原因分析
1、农牧业措施:制定合理的载畜量,定期 轮流放牧,合理利用水资源 2、生物措施:保护植被,植树种草,退耕 还林还草 3、工程措施:沙障固沙 4、解决好农牧区生活能源问题
地 多沟壑, 貌 坡度大
生 物
植被 差
土 壤
黄土质 疏松
三、水土流失的危害 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对水资源利用有何影响?
下游“地上河” 有什么危害?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下游淤塞形 成地上河,易 引发洪涝灾害
•河流含沙量 大,不利于水 资源的有效利 用
水 文
生 物
气 候
•加剧沟壑发 地 展,耕地减少, 貌 危害工矿交通
自然原因
变暖,降水少,蒸 发强,风力强
气 候
地表水 短缺
水
地
文 荒漠化 貌
生
土
物
壤
多沙漠和 沙质沉积
物
植被稀少 鼠害猖獗
“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 弃耕地
过度开垦
目前我国草地以 每年两千万亩的速度 退化。牧草质量也明 显降低。
西北荒漠化地区的 草场超载率多在50150%,少数高达 300%。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貌景观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
黄河入海口的陆地增长
1977年
1986年
2000年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降水集中、 多暴雨
气 候
水
地 沟壑纵横,
文
貌 坡度大
生 物
植被 覆盖 率低
土 壤
黄土土质 疏松、垂 直解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包括那几 个方面?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标要求
▪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 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 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 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第一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一、黄土高原范围和地貌特征
黄土高原的位置? 包括哪些省区? 属于哪个自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