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膜结构的成形过程分析
充气膜结构全过程分析和造型技术研究

3、后期维护
3、后期维护
后期维护阶段主要包括日常检查、定期检修和应急处理等工作。日常检查包 括对充气膜结构的外观、气压、连接件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定期 检修包括对充气膜结构的膜材、设备、附件等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结构的正常 使用;应急处理包括应对突发的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情况,确保充气膜结构的 完整性和安全性。
充气膜结构概述
充气膜结构概述
充气膜结构是一种由薄膜材料和气体压力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构形式。与传统 的刚性结构不同,充气膜结构通过充入空气或其他气体,使膜材受压产生张力, 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刚度和稳定性的空间结构。这种结构具有自重轻、跨度大、施 工速度快、成本低廉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时建筑、体育场馆、环保设施等领 域。
结论
在未来的研究和应用中,可以进一步探索充气膜结构的优化设计和新型造型 技术,以满足更多的功能需求和审美需求,推动充气膜结构的发展和应用。
谢谢观看
2、设计原则
2、设计原则
(1)功能性原则:充气膜结构的设计应首先考虑其功能需求,包括承受载荷、 满足空间需求等。同时,还需考虑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整体美观性和与周围环境的 协调性,通过形态、色彩和肌理等手段创造具有吸引力和独特性的视觉效果。
充气膜结构全过程分析和造型 技术研究
01 引言
03 全过程分析 05 结论
目录
02 充气膜结构概述 04 造型技术
引言
引言
充气膜结构是一种以气体为支撑,利用膜材的张力形成具有一定刚度和稳定 性的空间结构。由于其具有自重轻、跨度大、施工速度快、成本低廉等优点,充 气膜结构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次演示将重点充气膜结构的全过程分 析和造型技术研究。
2、设计原则
充气膜结构简介PPT课件

充气结构
造型分类
根据被约束气体的压力性质,又可以把充气结构分为负压体系和正压体系。简单区分就是膜内 气压若低于大气压则为负压体系,反之,则为正压体系。负压体系空间造型的外廓线为凹曲面 形,凹曲面造型充气结构属于低压体系,原因是膜材的应力一般都不大,而极小的压差会在膜 面引起足够的膜面应力,容易获得要求的凹曲面造型。但凹曲面造型会引起积雪和积水等可能 造成的问题,并因风荷载可能会引起形状不稳定。而正压体系空间造型的外廓线为凸曲面形, 其结构内部气压应高于周围结构外部的大气压。凸曲面造型充气结构既有低压体系,又有高压 体系。因而凸曲面造型充气结构膜材的应力变化较大,在凸曲面充气结构造型设计时首先要确 定是低压体系还是高压体系,以确定选用的膜材。
Chapter
充气结构
充气膜结构在索穹顶体系出现之前,创造了段大跨建筑的辉煌发展史。
充气结构
简介
充气结构,又名"充气膜结构",是指在以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制品中充入空气后而形成房
屋的结构。充气式 充气结构 结构又可分为气承式膜结构和气胀式膜结构(或叫气肋式膜结
构)。
气承式膜结构(索膜结构)是通过压力控制系统向建筑物内充气,使室
材料
薄膜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布、塑料薄膜、金属编织物等,其中用得最多的是玻璃纤维布,其表 面可涂聚四氟乙烯等类涂料,以增加耐久性和防火性。薄膜材料的接缝可采用熔接、粘接和缝 合等三种形式。
充气结构
建筑的空间造型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符合力学原理的建筑造型来增强建筑艺术表现力。这就 是通过结构件变形来表现出的整体结构形式,完全不需要任何媒介而呈现空间造型,简洁、流 畅、自然。充气结构就是这样造型别致、变化无穷的结构形式。一片只能承受拉力的柔性薄膜 在受到有压差的气体作用时,呈现出充气的形状,它朝着气体密度低的方向变 形,直到位移和 形状趋于稳定。充气加压后的薄膜能够承受一定的外力,根据这一基本原理,可利用薄膜和受 约束的气体共同构成的一种充气结构体。充气结构是通过压差保持稳定的结构类型,对所采用 的充气结构的稳定性或承重构件作出正确的分析,就必须对其造型规律进行基本的研究。
充气膜结构的研究进展

充气膜结构的研究进展提要:本文从充气膜结构的结构设计原理入手,综述了其形态分析、荷载分析、剪裁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关键字:充气膜结构;形态分析;荷载分析;剪裁分析充气膜结构是以性能优良的薄膜为材料,通过向薄膜构成的密闭空间内充气,利用空气压力支撑膜面,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刚度、能够覆盖大跨度空间的结构体系。
由于膜材所特有的非线性力学特点以及膜结构整体所表现的柔性、张力与形态的统一性,其结构设计原理显著区别于传统结构,属于大形变条件下应变和应力问题[1]。
主要包括四个阶段:方案设计、形态分析、荷载分析、剪裁分析。
其中,找形分析是基础,荷载分析是关键,剪裁分析是目标和归宿。
有关充气膜结构的主要研究工作也就集中在这三者之上[2-4]。
1形态分析又称找形分析、找形,目的是寻找满足边界条件和初应力平衡条件的结构形状。
初始平衡态的寻找是形态分析的关键,力密度法、动力松弛法和非线性有限元法是索膜结构初始形态分析的主要方法。
其中,非线性有限元法在我国相关领域内应用最为广泛。
陆鉴恒等人[5]针对膜结构找形中最小曲面的确定问题,采用动力松弛法,对迭代参数进行分析和简化,使迭代参数的简化只跟时间步长有关。
从算例数据可得出,在收敛范围内,迭代次数n随着迭代步时间步Δt的增加大体呈先减少再增加的趋势,最小值在T/4附近。
并发现:a.动态阻尼动力松弛法的两个参数是相互联系的,跟每一时间步质点对应的周期有关;b.参数的取值:虚拟质量为任意常数,时间步长与对应时刻的质点周期对应,取值范围为(0,T/π),建议取T/4左右;c.此方法简化了参数的选择,明确了参数选择的物理意义。
简化虽然增加了迭代的次数,但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且误差比较说明提出的方法计算精度高,结果可靠,值得尝试和进一步研究改进。
东南大学的周树路等人[6] 则针对力密度法的找形过程进行改进,避开其中“力密度”的概念,直接引入膜面应力和索拉力作为初始条件,以节点不平衡力作为控制误差,避免了传统力密度法需要反复试算力密度取值的弊端,使找形计算过程简洁高效。
充气式索膜结构工程及优化设计

K e r s: i s p o e mb a e sr cu e y wo d ar— u p r d me r n t t rs;n n ie rF t u o ln a EM ; c tig — p t r e i utn at n d sg e n
充 气 膜 结 构 在 民用 和 航 天领 域 都 有 广 泛 的 运 用 , 年 来 近
3 0 2 ; 2 浙 江 城 建 设 计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 浙 江 杭 州 10 7 .
【 摘
要】 首先 比较 了张 拉膜 和充气 膜 的异 同。通 过一个 充气 膜 的: 程实 例 介绍 了此 类结 构 的设计 和施 亡
工 。基 于 非 线 性 有 限 元 U 格 式 , 行 充 气膜 的 形 态 分 析 和 荷 载 分 析 , 析 中 充 分 考 虑 了 充 气 膜 的特 殊 之 处 。 以 L 进 分 测 地 线 为裁 剪 线 进 行 裁 剪 设 计 , 到 充 气 膜 结 构 的 施 工 下 料 尺 寸 。建 立 了 充 气 膜 的 优 化 设 计 模 型 , 工 程 造 价 为 得 以
我 国也 建 成 了一 些 作 为 游 泳 馆 和 临 时 性 的 展 览 馆 。 这 种 新 型结 构 也 引起 了很 多 学 者 的研 究 兴 趣 , 献 [ ] 3 利 用 有 文 1 ~[ ]
构 形 式 , 气 膜 在 我 国 将 更 广 泛 地 被 运 用 到 工 程实 践 中 。 充 膜 结构 发展 最 初 以充 气膜 为 主 , 来 张 拉 膜 却 显 示 出 强 后 劲 的 发 展 势 头 , 充 气 膜 相 比工 程 运 用要 广 泛 得 多 。充 气 膜 和 和 张拉 膜 具 有 共 同 的优 点 , 在 结 构 构 造 、 始 形 态 分 析 、 可 初 荷 载分析 、 日常 使 用 和 维 护 等 方 面 各 有 特 点 。 表 1中 列 举 了 两 种 结 构 形 式 的 不 同之 处 。
大跨度充气膜结构的应用和施工技术

摘要:大跨度空间结构是我国目前发展最快和工业领域应用最广泛的结构类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跨度膜结构的作用会更加广泛,但膜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以及建成后的使用和维护,任何的错误或者不严谨都可能会影响到膜结构的正常运行。
因此,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和施工技术的不足,从而推动大跨度膜结构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跨度;膜结构;应用;技术一、充气膜结构的定义与发展充气膜结构是一种新型建筑结构,是轻型空间结构的一个重要分支,有单层、双层、气肋式三种,具有丰富多彩的造型,建筑特性、结构特性和适宜的经济性。
因此,充气膜结构的诞生,就迅速在世界各地发展起来。
充气膜结构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结构,与传统空间结构不一样的是,它是通过风机向结构整体内部送风,使膜内外形成一定的压力差,以保证膜结构整体的刚度,达到所设计的形状。
之后,由压力控制系统使结构维持一定的内外压差,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充气膜结构建筑主要应用于体育场馆、大型娱乐休闲设施、展览会馆、物流仓储及环保工业等大跨度建筑结构,其技术广泛应用在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及欧洲的部分国家。
我国对气膜结构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与世界水平相比,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施工技术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充气膜结构不同于其他膜结构,其形状虽然没有张拉膜丰富多样,但要求空间密闭,通过室内外压差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符合国内外规范要求和承受风雪荷载。
它是集结构力学、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于一体的较高技术水平的系统化结构形式。
充气膜结构突出的优势是智能化管理系统,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APP来实时检测气膜的状况,同时系统也会实时对气膜的状况发送至手机,这样的管理系统让气膜更智能化。
有效的提升建筑的安全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
充气膜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空间建筑,具有传统建筑无法比拟的优势。
特别对于需要大面积大空间的作业厂区,它比任何建筑更具有优势,因此它可广泛应用在需要大跨度作业空间。
大型充气膜结构及膜材的发展进程

大型充气膜结构及膜材的发展进程膜结构是一种全新的建筑结构形式。
介绍了大型充气膜结构的相关理论及应用概况,并对我国建筑膜材的发展及运用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可供参考。
1膜结构的概述及其特点作为现代空间结构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膜结构是一种全新的建筑结构形式,它集建筑学、结构力学、精细化工与材料科学、计算机技术等为一体,借鉴现代造型艺术与技术美学的成就,其曲面可以随着建筑师的设计需要任意变化,外观造型新颖独特,内部空间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成为现代建筑的新风格。
同时具有充分利用阳光、空气以及与自然融合的特性,符合当前提倡的“环保、可持续发展”重大战略,也为高科技生态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更受到世界各地绿色建筑运动倡导者们的青睐,.将成为21世纪“绿色建筑体系”的宠儿,具有如下的特点:(1)艺术性:充分发挥建筑师的想象力,又体现结构构件优异的受力特性。
(2)经济性:由于膜材特有透光性,白天可减少照明强度和时间,能很好地节约能源。
同时夜间彩灯透射形成的绚烂景观也能达到很好的建筑艺术效果。
(3)大跨度:膜结构可以从根本上克服传统结构在大跨度(无支撑)建筑上实现所遇到的困难,可创造巨大的无遮挡可视空间,有效增加空间使用面积。
(4)自洁性:膜材自身具有防护涂层,可使建筑具有良好的自洁效果,同时保证建筑的使用寿命。
(5)工期短:膜建筑工程中所有加工和制作均在工厂内完成,可减少现场施工时间,避免出现施工交叉,相对传统建筑工程工期较短。
(6)由于膜结构的独特魅力,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目前主要应用于体育设施、交通设施、文化设施、娱乐设施、商业设施、景观小品及标志性建筑等。
2充气膜结构发展历程随着高强度建筑材料,数学力学,结构分析,制作安装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膜结构体系不断演化,一般可分为充气膜、张拉膜、骨架式膜及索穹顶膜结构等结构体系[1,4]。
其中充气膜结构是膜结构发展过程中最初阶段的主要形式。
充气膜结构

充气膜结构
充气膜结构是一种新型的试验技术,它由一层空气密封薄膜组成,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安装,它可以在室外空气温度下运行,而不需
要耗费大量的能源。
充气膜结构的优点在于它比传统的建筑物更轻,更容易安装和拆卸,可以很容易地在不同的场合进行重新安装。
它实际上是一种装模,可以说是一种安全的外观,而且还可以很好地抵抗阳光,湿度和其他
恶劣的气候。
另外,充气膜结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省去传统建筑物建造
时用到的额外材料,可以显著降低最终建筑物的造价,从而帮助节约
大量的费用。
最后,充气膜结构还可以帮助保护自然资源,从而提高建筑物的
能效和寿命。
它有助于减少碳排放,能够有效减少建筑物的维护成本,以及保护环境。
总之,充气膜结构是一种绿色环保、高效、节省成本的建筑解决
方案。
它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建筑物更
加安全、稳定、节能耐用。
充气膜结构

更大的内部空间
无梁柱支撑屋顶。因此它被广泛运 用于大型场馆,工厂厂房等建筑。
更舒适健康
• Pm2.5可控制在5微克每立方米以下。 • 内部气压为室外气压的1.001~1.003倍不 会感到不适。 • 提供富氧环境。
•1970年日本大阪世 博会( EXPO’70) 开辟了半永久充 David Geiger完成 气膜建筑先河。 139m ×78m的椭圆 膜结构的美国馆。
日本大阪世博会美国馆
•1972年~1984年, 由David Geiger设 计,Birdair公司在 美国建成银色穹顶 (Silver Dome, 220m×159m)等 7座巨大型充气膜 结构。
什么建筑可以便携? 什么建筑可以仅花一天建成? 什么建筑可以不需要柱子和梁? 什么建筑可以快速拆除,打包带走? 什么建筑可以无需窗户很好通风采光? 什么建筑可以轻易抵御狂风,雪压,地震? 什么建筑可以不论室外寒暑室内依然舒适如春?
充气膜结构是啥?
充气膜结构也称为“空气支撑结构”——air supported structures ,是指在以高分子材
· · · · · ·
前途无量!!!
料制成的薄膜制品中充入空气后而形成 房屋的结构。
特制的气球
气承式膜结构
充 气 膜 结 构 建 筑
气胀式膜结构 (气囊式膜结构)
气承式膜结构
——
气压差建起的建筑
依靠一套智能 化的充气系统 在气膜建筑内 部提供对外部 环境的正压, 靠内外部压力 差把建筑主体 支撑起来的一 种建筑结构。
不一般的膜材料
基布主要采用聚酯纤 膜结构材料是由基布 常用膜材为聚酯纤维 维和玻璃纤维材料。 和涂层两部分组成。 覆聚氯乙烯和玻璃纤维 涂层材料主要聚氯乙 覆聚聚四氟乙烯 烯(PVC)和聚四氟 乙烯(Tefl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成形的晟后阶段由于气压的不断增大使膜面产生弹性变形外,膜面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均可近似认为进行
无伸长展开,但由于采用三角形刚性单元描述运动过程易造成机构锁死,故膜面无伸长展开时采用杆单元 进行膜面的模拟。
将(3)式应用于膜面划分的所有单元并组装成矩阵形式:。
A。j【。=宦。
(5)
式中,A。(m×3n)为膜面结构的几何约束矩阵,m为膜面划分杆单元的个数,n为膜面单元节点个数·
计算结果
试验结果
图5膜面在仅在重力作用下的形状
气压作用开始阶段,由于气压作用需要首先克服膜面重力的因素。所以膜面变形并不明显,膜面微有 起伏。数值计算与试验观测验证了该特点。
数值计算到30步左右时(共200步,此时内压约为1Pa),结果显示膜面变形开始明显:计算到50步
工业建筑2007增刊
计算结果 图6第50步(2.5Pa)时形状
计算结果
试驻结果
图7第100步(5Pa)时形状
进行到150步(7.5Pa)左右时,膜面波浪状起伏开始减少,膜面周围基本已达到最终位置,中心部 分有未完全鼓起的地方在继续运动。试验观测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气枕体积还有增加,气枕压力依旧没 有明显变化(图8)。
计算结果
试验结果
图8第150步(7 5Pa)时形状
(二)气压在成形过程中的考虑
从自重下的平衡位置出发,分析充气膨胀过程,此时膜的自重为不变量,内压由零逐渐增加。外力矢 量(气压)f垂直作用于膜面表面且随着膜面的位置变化不断改变方向。采用三角形单元将膜而进行细分,
设在t时刻某三角形单元三个节点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分别为i(xI,y,,zi);j(xj,yj,zj);k(xk,yk,
工业建筑2007增刊
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
六、算例
为定性验证充气膜结构成形过程理沦的正确性,论文进行丁模型允气成形过程实验,试验模型如图3 网格划分和典型节点位置如阁4。
图3盯FE气枕成形过程试验模型
f/ ,Vffj 儿代 7~ ~f 7 f ~f \ ~f\f ~≠,≠ ~f 爪
叭~ ~7。,? 0 7 血代
值分解法…。 令r表示几何约束矩阵A(M×N)的秩,v表示A的零空间基。设p=N-r,则p>0表示结构具有p个广义
自由度或者结构具有p种可能的互相独立的刚体位移模态;当p=o,结构为稳定状态。不具有运动自由度。 充气膜结构在成形过程中,p>0。
(二)结构成形过程分析“’ 成形过程中的任一阶段状态向量x(1+△t)在状态x(t)处进行麦克劳伦级数展开,忽略高阶项,有:
五、程序流程图
依据前面充气膜结构成形过程推导的理论,采用Fortran语言进行编程。训算中对膜面进行两套网格 划分:三角形网格划分和杆单元网格划分,前者在计算气压或重力等效节点力向量中采用,后者在计算膜 面成形的运动轨迹时采用,两套网格划分共用相同的节点。程序流程如图2。
田2充气膜成形过程计算程序流程围
通过算例,数值计算得到的结果以及反映出的成形特征与ETFE气枕模型试验的观测结果较为一致, 这也定性证明了上述充气膜结构成形过程分析方法是正确的。
工业建筑2007增刊
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
愿霪 霎~
围10典型节点位置随气压变化关系曲线
图11截面变形曲线
七、结语
本文采用杆单元分割膜面,推导了膜结构运动学基础方程式,同时采用三角形单元划分膜面,将气压 等面驱动力引入杆单元简化的膜面运动机构,建立了成形过程分析方法,用以确定充气膜结构成形过程位 形的变化轨迹。论文编制了相关计算程序并与试验观测进行对比,定性的证明了分析理论的正确性。仍应 看到,膜面运动时部分区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完全采用刚性单元简化膜面虽然给计算带 来方便,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充气膜结构成形过程的深入分析还有待下~步将膜面弹性变化引入 计算。
本文将充气膜膜面用细分的杆单元代替,推导了膜面运动学分析的基础方程式,并通过引入边界条件 进行化简。采用三角形单元细分膜面,将气压等面驱动力引入运动机构,建立起成形过程分析的方法,用 以确定成形过程位形的变化轨迹,适合充气膜结构成形过程的初步分析。论文编制了计算程序并进行了充 气膜模型充气过程实验室观测,以定性验证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 ~』I} n? ,yy Ⅶ~ n,,,f ~? Ⅳ \// ~,~ ~f f ~7 7 7 ~i
计算节点力矢量采用三角形单元划分膜面
/
} ,1
1 J \】
I
、
\ 卜 【h
』『 【1
y 扩
计算膜面运动轨迹采用杆单元划分膜面
图4编程计算膜面网格划分与典型节点位置
在数值计算时,首先计算得到膜面在重力作用下的平衡位置,该平衡位置即充气成形过程的初始状态。 对试验模型,开放充气口使膜面自然F垂,即为初始状态(图5)。
Z /‘
i(】【i,弘·zd —Y
图1杆单元节点坐标
’上海市浦江人材计划资助项目(05PJl409I)
796
工业建藐2007增刊
篁主:旦全里堡垡堕塑三堡主查竺堕全
xjj=÷(x.一x.)
“)
LU
(=)充气膜结构的几何约束矩阵
采用有限单元法分析膜结构时,通常将整个膜面曲面离散成平面三角形单元。充气膜成形过程中,除
二、充气膜结构的几何约束关系
<一)杆单元的几何约柬“’
杆单元如图1所示,两节点坐标分别为
X =X y
p
X T●t J
= (( X
y
毛乙 p
其中i、j为杆单元两端点。杆长LIJ可用节点坐标表示为
Lij:【(x.一x,)T.(x;一x,)F
(2)
对式(2)求一阶导数
Lji=h峨)
(3)‘
式中
j(xj,yI·互j)
四、重力作用下的平衡位置与充气成形过程
(一)重力作用下的平街位置
计算重力作用下膜面自然下垂的平衡形状,即分析自嚣佑用下的成形过程。令A厶表示由重力计算得
到的等效节点力增量,p为膜材面密度,则有:
1
Afl=;△pg缸o,A;o,o'A;o,o,A)T
(12)
式中. A为三角形面积.三维情况下可用海伦公式求解。
试验结果
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
(2.5Pa)左右时,膜面高低不平产生波浪状,周围在气压作用下上升速度较膜面中心迅速。试验观测与 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此时气枕变形与体积不断增加,气枕内压力没有明显变化(图6)。
进行到100步(5Pa)左右时,膜面整体又有上升,膜面波浪状起伏依旧存在,周围竖直方向的位移 均高于中心,中心上升的速度开始加快。试验观测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气枕体积继续增加,气枕内压力 没有明显变化(图7)。
x(t+△t)=x(t)+v7.ⅡAt
(10)
结构在外力矢量f的作用下向稳定状态运动。外力对结构体系是否做功是结构体系能否移动的原因, 将式(10)中矢量n设为外力在刚体位移模态上所做功率的倍数,即:
…
V’1f
旺={i}=旺o
●
:
…
V79f
工业建筑2007增刊
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
式中,V11f可看作力矢量f在此刚体位移模态V”上的功率,则V7。Ⅱ。f△t表示f在Ⅱ。△t内的功。
2k),将单元上的压力平均分配到三个节点上,每个节点的等效节点力增量Af为:
1
.、:
Af=÷△p{A,,A,,A:jA,,A,,A:;A。,A,,A:)T
(13)
u
式中,
A。=(y,一y.k。一z.)一(y。一y.xz.一z.J
A,=(z,一z.Ix。一x.)一(z。_xx.一x.)
‘14)
A:=(x.~x.Xy。一y.)一(x。一x.)(y.一y。)
参考文献
(1)王小盾,陈志华,刘锡良,毕永清.充气膜结构们.工程力学增刊.2000 (2) 吴明儿,关富玲.可展结构的展开分析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1993,v01.13(2):23—27. (3) 陈务军,关富玲,董石麟,张京街.空间可展开桁架结构展开过程分析的理论与方法【J】.浙江大学学报,2000,
不伸长展开时不考虑杆单元的变形,即(5)式中宦。s0,即:
A。文。:0
(6)
引入边界条件。得:
A文=0
(7)
A(M×N)与文(N×1)为考虑边界条件后约束矩阵和节点列向量。M为约束条件数·N为自由度数·
三、 成形的机构特性分析及成形过程解
(一)机构特性分析 几何约束矩阵的秩和其零空间基是揭示体系机构特性的本质量。求解矩阵的秩和零空问基可采用奇异
程序进行接近200步(10Pa)时,膜面波浪状起伏消失,膜面全部鼓起并停止运动,膜面在刚性阶段 的成形过程结束;试验观测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气枕在刚性阶段的体积达到最大值,此时气枕压力约在 10Pa左右,若再进行充气,气枕压力迅速升高(图9)。
计算结果 图9第200步(t0Pa)时形状
试验结果
图10、图11分别是数值计算得到的节点位置随气压变化关系曲线与截面变形曲线。由图10,开始阶 段膜面由于重力的作用上升并不明显,后随着气压慢慢与重力相抵膜面开始显著上升,周围上升速度略快 于中心,膜面由外围到中心先后达到最终位置并保持稳定。在气压接近10Pa时,充气膜膜面在气压作用 下成形完毕:图11从截面变化的角度也较为形象反映了充气膜成形过程中膜面的运动。
v01.34(4).382·387·
(4,H锄gaiY.n啪球dcal蛐alys畦ofs咖ctIl瞄_m吐忙岫s诅bk墨诅忙and shape卸丑1ysb ofuⅡs诅№s咖cmr器【M】.T0母o, 筑2007增刊
80l
一、引言
充气膜结构是一种特殊的膜结构形式,它通过内外压力差使膜面张紧以提供承载力并保持结构的稳 定。国外充气膜结构和其他形式的膜结构的发展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但直到上世纪最后几年。国内学者 才开始对膜结构这种新型空间结构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而对充气膜结构的研究成果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