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练习题37 胰岛素与降糖药

合集下载

37第三十七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37第三十七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第三十七章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一.教材精要了解胰岛素的合成、储存、分泌和调节,掌握胰岛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了解口服降血糖药的分类,每类的代表药物。

掌握胰岛素增敏药、磺酰脲类、双胍类以及其他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胰岛素是一种由两条多肽链组成的酸性蛋白质,目前药用胰岛素多从猪、牛胰腺提取。

胰岛素作为一种蛋白质,普通制剂易被消化酶破坏,口服无效,必须注射给药。

皮下注射吸收快,半衰期约 10分钟,但作用可维持数小时。

胰岛素主要在肝、肾灭活。

严重肝肾功能不良能影响其灭活。

胰岛素主要促进肝脏、脂肪、肌肉等靶组织糖原和脂肪的储存;增加氨基酸的转运和核酸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蛋白质的分解;加快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和减少肾血流。

它的主要作用机制为胰岛素不易进入靶细胞只作用于膜受体,通过第二信使而产生生物效应。

因此临床上主要用于下列情况:① IDDM;② NIDDM经饮食控制或用口服降血糖药未能控制者;③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如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酸性高渗昏迷;④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妊娠、手术的各型糖尿病;⑤细胞内缺钾者,胰岛素与葡萄糖同用可促进钾内流。

胰岛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症,过敏反应,胰岛素抵抗,脂肪萎缩等。

口服降血糖药包括胰岛素增敏药(如罗格列酮、曲格列酮等)其主要药理作用为改善胰岛素的抵抗,降低高血糖;改善脂肪代谢紊乱,对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防治作用和改善胰岛B细胞的功能。

其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该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主要副作用有嗜睡、肌肉和骨骼痛,头痛,消化道症状等。

值得注意的是曲格列酮可使高敏人群肝功能损伤至衰竭甚至死亡。

磺酰脲类(如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等)和双胍类化合物(如二甲双胍等)。

磺酰脲类药物作用机制是降低血糖的作用,其机制是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降低血清糖原水平,增加胰岛素与靶细胞的结合能力,还可影响水排泄和凝血功能。

药理题库 第37-40章

药理题库 第37-40章

第三十七章胰岛素及其他降血糖药【A型题】1. 下列药物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有降糖作用的是()A.氯磺丙脲B.格列本脲C.苯乙双胍D.甲苯磺丁脲E.格列美脲2.患重度感染的重症糖尿病病人宜选择使用()A.格列本脲B.甲苯磺丁脲C.苯乙双胍D.胰岛素E.格列美脲3.甲苯磺丁脲降血糖作用的主要机制是()A.促进葡萄糖分解B.增强胰岛素的作用C.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D.使细胞内cAMP减少E.减少葡萄糖的吸收4.下列关于胰岛素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A.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B.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氨基酸进入细胞C.促进K+进入细胞,降低血钾D.促进葡萄糖转运,抑制糖原分解和异生E.使血糖降低5.胰岛素的药理作用不包括()A.增加葡萄糖的转运B.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C.促进糖原的合成与储存D.加速葡萄糖的氧化与酵解E.加快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力6.应用极化液防治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时,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A.改善心肌代谢B.纠正低血钾C.促进心肌糖原的合成D.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内E.给心肌提供能量7.下列胰岛素属于长效制剂的是()A.普通胰岛素B.精蛋白锌胰岛素C.低精蛋白锌胰岛素D.珠蛋白锌胰岛素E.单组分胰岛素8.胰岛素与磺酰脲类的共同不良反应是()A.粒细胞缺乏B.过敏反应C.低血糖症D.胃肠道反应E.注射部位坏死9.下列作用于与双胍类药物无关的是()A.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B.对正常人血糖几乎无影响C.对胰岛功能缺乏的糖尿病患者无降糖作用D.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E.引起乳酸性酸血症10.下列作用与磺酰脲类降糖作用不符合的是()A.对正常人没有降糖作用B.对正常人有降糖作用C.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无作用D.对胰岛功能尚未完全丧失者有治疗作用E.增加胰岛素与靶组织的结合能力11.下列药物有降血糖及抗利尿作用的药物是()A.甲苯磺丁脲B.氯磺丙脲C.二甲双胍D.格列美脲E.格列齐特12.下列药物有防止微血管病变作用的是()A.甲苯磺丁脲B.格列美脲C.二甲双胍D.氯磺丙脲E.阿卡波糖13.下列磺酰脲类药物中,不良反应较多的是()A.甲苯磺丁脲B.氯磺丙脲C.格列吡嗪D.格列本脲E.格列美脲14.下列关于胰岛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口服无效B.由两条多肽链组成C.口服有效D.皮下注射吸收快E.注射部位可见脂肪萎缩15.下列药物中,降糖作用最弱、作用时间最短的是()A.格列吡嗪B.格列本脲C.氯磺丙脲D.甲苯磺丁脲E.格列美脲16.下列降血糖药禁用于伴有严重肝病的糖尿病患者的是()A.阿卡波糖B.正规胰岛素C.氯磺丙脲D.甲苯磺丁脲E.格列美脲17.胰岛素缺乏可以引起()A.蛋白质的合成增加B.机体不能正常发育C.血糖利用增加D.血糖降低E.脂肪的合成增加18.下列降血糖药较易造成乳酸血症的是()A.二甲双胍(甲福明)B.优降糖C.氯磺丙脲D.甲苯磺丁脲E.格列本脲19.胰岛中的B细胞的作用是()A.合成、释放胰岛素B.分泌糖原C.分泌可的松D.合成甘油三酯E.合成与释放胰高血糖素20.以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为靶点的降血糖药物是()A.依克那肽B.醋酸普兰林肽C.氯磺丙脲D.罗格列酮E.瑞格列萘21.苯乙双胍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是()A.精神错乱B.眩晕C.嗜睡D.乳酸血症E.肝硬化22.下列磺酰脲类药物易产生低血糖症的是()A.甲苯磺丁脲B.氯磺丙脲C.格列本脲D.格列齐特E.格列美脲23.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后产生慢性耐受性的原因可能是()A.肝药酶活性高B.胰岛素的排泄快C.患者有感染病灶D.抗体产生了抗胰岛素受体抗体E.长期使用后,机体产生了适应性24.引起机体对胰岛素产生急性耐受性的诱因不包括()A.并发感染B.手术C.酮症酸中毒D.胰岛素受体数量的急剧减少E.创伤25.下列情况下胰岛素不宜作为首选用药的是()A.幼年重型糖尿病B.合并严重感染的糖尿病C.轻型糖尿病D.合并妊娠的糖尿病人E.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6.有严重肝病或肾病的糖尿病患者不宜选用的降血糖药是()A.氯磺丙脲B.甲苯磺丁脲C.苯乙双胍D.胰岛素E.格列美脲27.下列胰岛素属于短效制剂的是()A.精蛋白锌胰岛素B.低精蛋白锌胰岛素C.珠蛋白锌胰岛素D.正规胰岛素E.A和B都是28.甲苯磺丁脲的适应症是()A.胰岛功能全部丧失者B.糖尿病昏迷C.中、轻度糖尿病D.糖尿病合并高热E.糖尿病患者手术前29.下列关于胰岛素体内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由肝、肾灭活B.常采用皮下或肌内注射C.作用可维持数小时D.中、长效制剂均可静注E.10%的原形由肾脏排泄30.下列药物可增加磺酰脲类药物发生低血糖危险的是()A.氯丙嗪B.水杨酸钠C.糖皮质激素D.氢氯噻嗪E.维生素类制剂31.下列药物可降低磺酰脲类药物降糖作用的是()A.保泰松B.双香豆素C.糖皮质激素D.青霉素E.吲哚美辛32.各种降血糖药共有的不良反应是()A.低血糖B.过敏反应C.粒细胞减少D.乳酸血症E.血脂升高33.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宜用氯磺丙脲降低血糖的原因是()A.易引起肾损害B.易引起持久性低血压C.易引起低血糖D.易引起粒细胞缺乏症E.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34.双胍类降糖药易出现的不良反应是()A.酮症酸中毒B.乳酸血症C.低血糖休克D.严重腹泻E.严重低血压35.下列降糖药在使用时需要同时增加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比例的是()A.格列苯脲B.氯磺丙脲C.二甲双胍D.阿卡波糖E.瑞格列萘36.罗格列酮的降糖作用机制是()A.竞争性激活过氧化物酶增殖体受体γB.竞争、水解碳水化合物的酶C.促发胰岛B细胞的胞吐作用及胰岛素的释放D.减少食物的吸收及抑制糖原异生E.促进血糖的分解37.下列关于噻唑烷酮类降糖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B.不能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C.改善脂肪代谢紊乱D.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有防治作用E.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B型题】38.氯磺丙脲()39.格列齐持()40.二甲双胍()41.胰岛素()A.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B.改善血小板功能C.抗利尿作用D.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E.促进K+进入细胞内42.大剂量可产生乳酸血症()43.能够促进胰岛素生理性分泌曲线恢复()44.能引起机体产生急性或慢性耐受性()A.瑞格列奈B.胰岛素C.甲巯咪唑D.苯乙双胍E.甲状腺素45.非胰岛素依赖型、饮食控制无效的糖尿病患者宜选用()46.胰岛素依赖型重症糖尿病患者宜选用()47.高血糖、高渗性非酮症昏迷者宜选用()A.胰岛素皮下注射B.饮食控制即可C.胰岛素静脉注射D.甲苯磺丁脲口服E.硫脲类药物口服48.有降血糖及抗利尿作用的是()49.对胰岛素产生耐受性的患者宜选用()50.对1型糖尿病尚具有轻度降糖作用的是()A.高纯度胰岛素B.氯磺丙脲C.二甲双胍D.甲巯咪唑E.胰岛素51.磺酰脲类药物降血糖的作用机制是()52.双胍类药物降血糖的作用机制是()53.胰岛素降血糖的作用机制是()54.阿卡波糖的降血糖作用机制是()55.噻唑烷酮类药物的降糖作用机制是()A.竞争水解碳水化合物的酶B.与靶细胞膜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C.促发胰岛B细胞的胞吐作用及胰岛素的释放D.减少食物的吸收及抑制糖原异生E.竞争性激活过氧化物酶增殖体受体γ56.胰岛素与磺酰脲类的共同不良反应是()57.氯磺丙脲可引起()58.苯乙双胍可引起()A.胃溃疡出血B.肝损害C.低血糖D.乳酸血症E.休克【X型题】59.胰岛素的不良反应有()A.低血糖B.皮疹C.过敏反应D.乳酸性酸血症E.出现慢性耐受60.普通胰岛素主要用于()A.重型糖尿病B.糖尿病合并严重感染C.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中型与轻型型糖尿病E.心肌梗死时的心律失常61.当胰岛功能丧失时,下列药物仍有降血糖作用的是()A.胰岛素B.格列本脲C.苯乙双胍D.氯磺丙脲E.甲苯磺丁脲62.磺酰脲类药物和下列药物合用时可以产生相互增强作用的是()A.水杨酸钠B.利舍平C.保泰松D.奎尼丁E.苯巴比妥63.胰岛素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是()A.减少肠道对氨基酸的吸收B.增加氨基酸的转运C.促进蛋白质的合成D.抑制蛋白质的分解E.以上都是64.磺酰脲类的禁忌证有()A.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者B.肝肾功能不良的糖尿病患者C.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遇重大手术时D.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E.高血压病患者65.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的特点是()A.皮下注射起效迅速B.属于中效胰岛素C.精蛋白含量较少D.维持时间18~24 hE.临床应用最广66.下列关于降糖药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慢性耐受与免疫反应有关B.肝功能不良者禁用氯磺丙脲C.胰岛素与碱性蛋白结合可延缓吸收D.胰岛素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E.苯乙双胍易引起乳酸血症67.苯乙双胍的应用价值在于()A.减少食物的吸收B.抑制糖原异生C.促进组织摄取葡萄糖D.一般不引起乳酸血症E.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68.机体对胰岛素产生急、慢性耐受性的可能因素是()A.感染B.酮症酸中毒C.耐受者产生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D.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多E.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系统失常69.磺酰脲类降糖药的作用特点是()A.只对胰岛功能尚存的糖尿病患者有效B.对胰岛功能丧失的糖尿病患者亦有效C.新型磺酰脲类药物的作用较强D.能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E.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70.胰岛素对脂肪代谢的作用是()A.酮体生成减小B.增加脂肪的贮存C.减少脂肪的合成D.减少脂肪的贮存E.加速脂肪氧化71.单组分胰岛素的特点是()A.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B.为高纯度胰岛素C.单组分牛胰岛素仍有一定的抗原性D.单组分猪胰岛素的抗原性很弱E.易产生耐受性72.下列关于氯磺丙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口服,代谢物经肾排出,长效B.半衰期为12 hC.口服,体内过程与胰岛素的相似D.口服,长效E.口服,以原形迅速经肾排泄,短效73.胰岛素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不包括()A.促进氨基酸的摄取B.刺激胰岛分泌C.阻止蛋白质的降解D.抑制蛋白质的合成E.促进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74.速效胰岛素的特点是()A.溶解度高B.可静脉注射C.可口服D.皮下注射起效迅速E.作用维持时间短75.胰岛素可用于()A.胰岛素功能尚可的糖尿病B.胰岛素功能基本丧失的糖尿病C.用于少数精神分裂症D.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E.作为能量合剂用于心衰的辅助治疗76.胰岛素的作用是()A.抑制蛋白质的分解B.促进糖原的合成和贮存C.抑制糖原的分解和异生D.促进脂肪的合成E.增加脂肪酸和葡萄糖的转运77.下列药物属于非胰岛素类降糖药的是()A.餐时血糖调节剂B.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C.胰岛素增敏剂D.磺酰脲类E.双胍类78.下列类型的糖尿病须首选胰岛素治疗的是()A.合并高热的各型糖尿病B.合并重度感染的糖尿病C.合并消耗性疾病的各型糖尿病D.合并妊娠的糖尿病E.轻或中度糖尿病79.胰岛中的B细胞所具有的作用不包括()A.合成、释放胰岛素B.分泌可的松C.产生肾上腺素D.分泌糖原E.合成甘油三酯80.下列药物属于口服降血糖药的是()A.精蛋白锌胰岛素B.格列本脲C.格列齐特D.苯乙双胍E.阿卡波糖81.磺酰脲类降糖药的不良反应是()A.乳酸血症B.快速耐受性C.粒细胞减少D.胆汁淤积性黄疸及肝损伤E.刺激食欲,增加体质量82.下列药物可降低磺酰脲类药物降血糖作用是()A.保泰松B.氢氯噻嗪C.双香豆素D.口服避孕药E.青霉素83.双胍类药物的作用特点是()A.抑制肠壁细胞吸收葡萄糖B.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C.促进组织摄取葡萄糖D.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E.对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均有降血糖作用84.机体对胰岛素产生慢性耐受性的机制是()A.体内产生了胰岛素抗体B.肝脏胰岛素酶活性减弱C.体内糖代谢途径发生改变D.体内产生了胰岛素受体抗体E.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发生改变(刘兆国)第三十八章抗菌药物概论【A型题】1.抗菌药物是指()A.对病原菌有杀灭作用的药物B.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药物C.对病原菌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药物D.能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E.能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2.抗菌谱是指()A.药物的治疗指数B.药物的抗菌范围C.药物的抗菌能力D.抗菌药的适应证E.药物的耐药性指标3.下列药物中抗菌谱最广的是()A.青霉素GB.红霉素C.奈替米星D.氧氟沙星E.庆大霉素4.化疗指数是指()A.ED95/LD5B.LD95/ED5C.LD50/ED50D.ED5/LD95E.LD50/ED955.有关化疗指数(CI)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CI反映药物的安全性B.LD50/ED50反映CIC.CI大说明药物临床应用更安全D.CI不是衡量药物的有效性指标E.也可用LD5/ED95表示6.化疗药物的LD5/ED 95比值的意义表示()A.比值越大,毒性越小,临床疗效越高B.比值越小,毒性越大,临床疗效越高C.反映抗菌谱的大小D.反映抗菌活性大小E.反映细菌耐药性7.下列药物中,化疗指数最大的是()A.LD50=50mg;ED50=100mgB.LD50=100mg;ED50=50mgC.LD50=500mg;ED50=250mgD.LD50=50mg;ED50=10mgE.LD50=50mg;ED50=20mg8.某抗生素的ED50=55mg/kg,LD50=5.5g/kg,其化疗指数应是()A.0.01B.0.1C.1.0D.100E.109.下列药物属于静止期杀菌药的是()A氯霉素.B.青霉素C.头孢唑啉D.庆大霉素E.红霉素10. 下列药物属于繁殖期杀菌药的是()A.青霉素B.庆大霉素C.多黏菌素D.四环素E.妥布霉素11.产生钝化酶的细菌往往对下列抗生素发生耐药的是()A.青霉素类抗生素B.头孢菌素类抗生素C.氨基糖苷类抗生素D.大环内酯类抗生素E.四环素类12.影响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是()A.头孢菌素类B.氨基糖苷类C.大环内酯类D.四环素类E.喹诺酮类13.治疗伴有肝功能不良的伤寒患者时应避免选用()A.氨苄西林B.氯霉素C.氧氟沙星D.庆大霉素E.土霉素14.下列抗菌药物属于抑菌药的是()A.四环素类B.青霉素类C.氨基糖苷类D.头孢菌素类E.多黏菌素类15.下列各组抗菌药物合用可获协同作用的是()A.青霉素加氯霉素B.青霉素加四环素C.头孢菌素加红霉素D.青霉素加庆大霉素E.头孢菌素加氯霉素【B型题】16.细菌产生耐药的原因是DNA 回旋酶突变()17.细菌通过产生核苷酸转移酶而耐药的是()A.诺氟沙星B.林可霉素C.青霉素D.链霉素E.红霉素18.作用于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基,抑制蛋白质合成()19.作用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抑制蛋白质合成()A.青霉素GB.四环素C.氯霉素D.万古霉素E.头孢氨苄20.能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21.能改变胞浆膜的通透性()22.能影响核酸的代谢()23.能影响叶酸的代谢()A.头孢呋辛酯B.甲氧苄啶C.多粘菌素ED.利福平E.庆大霉素【X型题】24.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机制是()A.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水解药物B.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与药物牢固结合C.PBPs与抗生素亲和力降低D.细菌的细胞壁或外膜通透性发生改变E.细菌缺少自溶酶25.下列联合用药中不合理的是()A.青霉素+链霉素B.青霉素+氯霉素C.青霉素+磺胺嘧啶D.氨苄西林+林可霉素E.庆大霉素+罗红霉素26.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A.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B.产生灭活酶C.改变细菌体内的靶位结构D.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E.改变细菌的代谢途径27.广谱抗菌药的抗菌范围是()A.革兰阳性菌B.革兰阴性菌C.衣原体D.真菌E.立克次体28.化学治疗的范围是()A.对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的药物治疗B.对由癌细胞引起的疾病的药物治疗C.对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药物治疗D.对由细菌引起的疾病的药物治疗E.对由真菌引起的疾病的药物治疗29.化学治疗药物的主要作用特点是()A.对病原体有较高的选择作用B.对病原体的抑制作用较弱C.对病原体的杀灭作用较强D.对机体的毒副作用小E.易引起过敏反应30.耐药性亦称抗药性,它包括()A.固有耐药性B.原有耐药性C.获得耐药性D.固有耐受性E.获得耐受性31.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指征是()A.病原菌未明的感染B.单药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C.延缓耐药性的产生D.扩大抗菌谱E.减少毒副作用32.下列抗菌药物通过损伤细菌细胞膜而发挥抗菌作用的是()A.多肽类抗生素B.多烯类抗生素C.吡咯类抗菌药D.喹诺酮类抗菌药E.β-内酰胺类抗生素33.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意义是()A.提高疗效,但增加毒性反应B.提高疗效,减少耐药菌的出现C.扩大抗菌范围,减少药物剂量D.扩大抗菌范围,但不良反应增加E.扩大临床应用范围34.下列关于抗菌药物作用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青霉素抑制转肽酶阻碍细胞壁的合成B.多黏菌素类通过选择性地与细菌细胞壁的磷脂结合,使细胞的通透性增加C.喹诺酮类能抑制DNA的合成D.利福平抑制DNA多聚酶E.氨基糖苷类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多个环节35.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抗菌药物均属杀菌药的是()A.青霉素、氨基糖苷类B.头孢菌素类、红霉素C.红霉素、氯霉素D.氯霉素、多黏菌素类E.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36.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考虑的相互作用关系()A.机体与病原体B.机体与药物C.病原体与药物D.药物与药物E.病原体与病原体37.下来而抗菌药能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是()A.大环内酯类抗生素B.氨基糖苷类抗生素C.林可霉素类D.氯霉素和四环素E.先锋霉素类38.细菌对抗菌药产生耐药性的机制是()A.产生灭活酶B.改变细菌外膜的通透性C.细菌体内靶位结构发生改变D.影响主动流出系统E.适应机制39.防止抗菌药不合理使用的基本原则是()A.病毒感染一般不用,除非并发细菌感染B.原因未明的发热患者,除非伴有感染,一般不用抗菌药C.尽量避免局部使用抗菌药D.剂量要适宜,疗程要足够E.注意患者的肝肾功能,及时调整药物40.下列有关细菌耐药性机制的描述,正确的是()A.产生水解酶B.改变细菌胞质膜的通透性C.改变细胞的靶位结构D.促进细菌DNA的合成E.促进细胞壁的合成41.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是()A.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B.抑制细菌细胞膜功能C.影响细菌叶酸的代谢D.影响细菌核酸的合成E.抑制或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42.合理应用抗菌药的原则是()A.严格根据适应证选药B.防止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C.一些情况下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D.对于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注意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E.掌握适应证,合理联合用药(刘兆国)第三十九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A型题】1.关于关于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描述,正确的()A.青霉素类的抗菌谱相同B.各种青霉素均可口服C.广谱青霉素完全可以取代青霉素GD.青霉素只对繁殖期细菌有杀灭作用E.青霉素只对静止期细菌有杀菌作用2.第三代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G主要不同点是()A.基本化学结构B.杀菌原理C.主要不良反应D.抗菌谱E.给药途径3.与青霉素类相比,头孢菌素类的特点主要是()A.抗菌谱广,作用更强,过敏反应少B.抗菌谱广,作用更强,部分药物可口服C.抗菌谱广,对β-内酰胺酶较稳定,过敏反应较少D.作用更强,过敏反应较少,部分药物口服有效E.抗菌谱广,作用更强,价格低廉4.下列药物不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是()A.头霉素B.舒巴坦C.氨曲南D.大观霉素(淋必治)E.青霉素5.下列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高的是()A.头孢噻吩B.头孢氨苄C.头孢羟氨苄D.头孢哌酮E.头孢拉定6.下列药物可用于治疗伤寒、副伤寒的是()A.苯唑西林B.青霉素GC.阿莫西林D.青霉素VE.双氯西林7.治疗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的感染时首选()A.庆大霉素B.青霉素GC.氨苄西林D.红霉素E.四环素8.青霉素类药物的基本母核是()A.7-氨基头孢烷酸B.6-氨基青霉烷酸C.氨基糖苷结构D.β-内酰胺环E.γ-内酰胺环9.下列有关青霉素G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由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取B.结构中的主核为6-氨基青霉烷酸C.是一种不稳定的有机酸D.水溶液相对稳定E.体内半衰期较短10.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A.与细菌胞浆膜结合,破坏胞浆膜结构B.破坏细胞壁,使水分内渗C.抑制DNA多聚酶,影响DNA的合成D.与转肽酶结合,阻止细胞壁粘肽合成E.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11.细菌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机制是()A.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B.细菌产生大量的对氨苯甲酸C.细菌产生钝化酶D.细菌产生水解酶E.细菌改变自身代谢途径12.β-内酰胺类抗生素属杀菌剂是因为它能()A.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B.抑制细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C.抑制核酸的合成D.影响细菌叶酸的合成E.抑制细菌蛋白的合成13.青霉素类药共同具有的特点是()A.耐酸、口服有效B.耐β-内酰胺酶C.抗菌谱广D.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并有交叉过敏反应E.影响细菌叶酸的合成14.青霉素G对下列细菌基本无效的是()A.脑膜炎球菌B.破伤风杆菌C.变形杆菌D.溶血性链球菌E.肺炎球菌15.青霉素G对下列病原体无作用的是()A.链球菌B.立克次体C.放线菌D.破伤风杆菌E.葡萄球菌16.下列病原体不属于青霉素G抗菌作用范围的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B.淋球菌C.大肠杆菌D.白喉杆菌E.表皮葡萄球菌17.下列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使抗生素被水解灭活B.抗生素与大量的β-内酰胺酶结合,停留于胞膜外间隙,不能进入靶位C.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量或结构的改变或产生新的PBPs,使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合减少D.细菌缺少自溶酶E.陷阱机制或牵制机制18.下列药物属于人工合成的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是()A.哌拉西林B.亚胺培南C.头孢氨苄D.氨曲南E.青霉素G19.下列药物属于典型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是()A.氨苄西林B.头孢西丁C.拉氧头孢D.舒巴坦E.克拉维酸20.下列药物属于β-内酰胺酶抑制药的是()A.阿莫西林B.头孢哌酮C.青霉烷砜D.头孢西丁E.头孢拉定21.克拉维酸的特性是()A.抗菌活性大B.抗菌作用强C.对β-内酰酶有抑制作用D.单独应该用疗效好E.抗菌谱广22.克拉维酸可与阿莫西林配伍应用的原因是()A.抗菌谱广B.属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药C.可与阿莫西林竞争自肾小管的分泌D.可使阿莫西林的口服吸收效果更好E.副作用小23.下列头孢菌素中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最强的是()A.头孢氨苄B.头孢他啶C.头孢孟多D.头孢噻吩E.头孢拉定24.下列药物属于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的是()A.苯唑西林B.氨苄西林C.阿莫西林D.羟氨苄西林E.美西林25.下列半合成青霉素可用于耐青霉素G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是()A.替卡西林B.羧苄西林C.阿莫西林D.苯唑西林E.匹美西林26.与青霉素G比较,氨苄西林的作用特点是()A.抗阳性球菌作用增强B.有抗阴性杆菌的作用C.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D.过敏反应增强E.不良反应比较少27.下列关于氨苄西林的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耐酸、口服可吸收B.脑膜炎时脑脊液中浓度较高C.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D.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E.对耐药表皮葡萄球菌有效28.下列关于氨苄西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对肠球菌的作用优于青霉素B.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强C.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D.可用于伤寒、副伤寒感染E.对葡萄球菌的疗效不及青霉素29.下列关于阿莫西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抗菌谱、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的相似。

第九版药理学-第三十七章 胰岛素及其他降血糖药

第九版药理学-第三十七章 胰岛素及其他降血糖药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药理学(第9版)
五、临床应用
➢ 1型糖尿病。 ➢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有明显的高血糖症状和(或)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
显升高,一开始即采用胰岛素治疗,加或不加其他药物。 ➢ 2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或用口服降血糖药未能控制者。 ➢ 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如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 ➢ 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娠、创伤以及手术的各型糖尿病。 ➢ 细胞内缺钾者,胰岛素与葡萄糖同用可促使钾内流。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药理学(第9版)
三、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抵抗有获得性及遗传性两种: 1型糖尿病患者仅有获得性胰岛素抵抗,在控制血糖后胰岛素抵抗可消失; 2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是遗传性的,需给予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进行治疗。 目前对2型糖尿病治疗从单纯增加胰岛素的数量转移到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上来。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药理学(第9版)
四、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与餐时血糖调节药
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glucosidase inhibitors)。此类药 物在小肠上皮刷状缘与碳水化合物竞争水解碳水化合物的糖苷水解酶,从而减慢碳水化 合物水解及产生葡萄糖的速度并延缓葡萄糖的吸收。单独应用或与其他降糖药合用,可 降低患者的餐后血糖。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服药期间应增加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 比例,并限制单糖的摄入量,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考试试题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考试试题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考试试题一、X型题(本大题8小题.每题1.0分,共8.0分。

以下每题由一个题干和A、B、C、D、E五个备选答案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

要求考生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第1题关于格列吡嗪的叙述正确的是:A 易引起低血糖反应B 作用强度类似格列本脲C 主要用于重度糖尿患者D 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物E 对其他口服降糖药无效者仍部分有效【正确答案】:B,D,E【本题分数】:1.0分第2题关于苯乙双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可促进机体组织摄取葡萄糖及糖原异生B 乳酸血症的发生率较低C 是口服降血糖药之一D 可促进胰岛β田胞分泌胰岛素E 主要用于轻症糖尿病患者【正确答案】:A,B,D【本题分数】:1.0分第3题下列哪些疾病状态应增加胰岛素用量:A 糖尿病并发感染B 糖尿病患者手术C 低血糖症D 酮症酸中毒E 患糖尿病妊娠妇女【正确答案】:A,B,C,E【本题分数】:1.0分第4题二甲双胍的应用价值在于:A 促进组织摄取葡萄糖B 降低食物的吸收C 对胰岛功能无依赖性D 抑制糖原异生E 一般不引起乳酸血症【正确答案】:A,B,C,D【本题分数】:1.0分【答案解析】[解题思路] 二甲双胍降血糖的作用机理与不良反应。

双胍类药物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为乳酸血症,尤其以苯乙双胍的发生率高,与苯乙双胍相比,二甲双胍一般不引起乳酸血症,应用较广,所以极易误选E,这是因为忽视了二甲双胍也属双胍类药,应具有乳酸血症的不良反应,只是与苯乙双胍相比发生率低,但是与其他降血糖药如胰岛素、磺酰脲类相比,仍有一定的发生率,故一般不引起乳酸血症的说法是错误的,临床应用此药时,应给予足够的警惕。

第5题下列药物的临床应用,正确的是:A 格列本脲用于胰岛功能丧失的糖尿病B 胰岛素用于重症糖尿病C 氯磺丙脲适用于肾功能不良的糖尿病D 甲苯磺丁脲用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E 苯乙双胍治疗轻度糖尿病伴肥胖者【正确答案】:B,E。

初级药师-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练习题及答案详解(11页)

初级药师-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练习题及答案详解(11页)

药理学第三十一节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一、A11、可适用于尿崩症的降糖药是A、吡格列酮B、氢氯噻嗪C、氯磺丙脲D、格列喹酮E、格列齐特2、磺酰脲类降血糖的主要不良反应是A、黏膜出血B、乳酸血症C、肾损伤D、粒细胞减少及肝损伤E、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3、肥胖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的糖尿病患者宜选用A、吡格列酮B、格列本脲C、那格列奈D、苯乙双胍E、阿卡波糖4、关于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仅用于胰岛功能完全丧失的患者B、格列本脲作用的主要机制为刺激胰岛细胞释放胰岛素C、双胍类主要降低患者的餐后血糖D、双胍类药物对正常人血糖具有降低作用E、胰岛素仅用于口服降糖药无效的患者5、降血糖作用机制为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药物是A、吡格列酮B、格列本脲C、二甲双胍D、那格列奈E、伏格列波糖6、磺酰脲类降糖药的作用机制是A、加速胰岛素合成B、抑制胰岛素降解C、提高胰岛B细胞功能D、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E、促进胰岛素与受体结合7、应用极化液可防治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其中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A、纠正低血钾B、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内C、改善心肌细胞代谢D、改善心肌细胞的离子转运E、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外8、双胍类药物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不会降低正常的血糖B、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C、促进组织摄取葡萄糖D、不与蛋白结合,不被代谢,尿中排出E、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9、临床上苯乙双胍A、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B、用于治疗饮食控制未成功的患者C、对不论有无胰岛B细胞功能的患者均有降血糖作用D、可增强磺酰脲类的降血糖作用E、以上说法都正确10、阿卡波糖降糖作用机制是A、与胰岛B细胞受体结合,促进胰岛素释放B、提高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和亲和力C、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D、在小肠上皮处竞争抑制碳水化合物水解酶使葡萄糖生成速度减慢,血糖峰值降低E、促进组织摄取葡萄糖,使血糖水平下降11、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口服吸收很少B、易导致低血糖C、临床用于各型糖尿病D、可单用于老年患者或餐后高血糖患者E、通常与口服降糖药合用12、造成乳酸血症的降血糖药是A、格列吡嗪B、二甲双胍C、格列本脲D、甲苯磺丁脲E、氯磺丙脲13、属于胰岛素增敏药的是A、格列本脲B、二甲双胍C、罗格列酮D、阿卡波糖E、瑞格列奈14、可以降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作用的是A、双香豆素B、饮酒C、氢氯噻嗪D、黄疽E、青霉素15、罗格列酮的药理作用是A、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三酰甘油B、不影响胰腺胰岛面积C、抑制胃肠吸收葡萄糖D、改善胰岛素抵抗E、促进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16、可促进抗利尿素分泌的降血糖药是A、吡格列酮B、格列吡嗪C、甲苯磺丁脲D、氯磺丙脲E、二甲双胍17、作用与胰腺β细胞功能无关的降糖药是A、格列吡嗪B、瑞格列奈C、格列齐特D、二甲双胍E、氯磺丙脲18、长期应用可能突发严重低血糖的药物是A、丙硫氧嘧啶B、格列本脲C、肾上腺素D、氢氯噻嗪E、利血平19、以下属格列齐特(达美康)的正确作用机制是A、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B、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C、增强肌肉组织糖的无氧酵解D、拮抗胰高血糖素作用E、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20、磺酰脲类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适应证是A、切除胰腺的糖尿病B、重症糖尿病C、酮症高渗性昏迷D、幼年型糖尿病E、胰岛功能尚存的轻、中型糖尿病21、阿卡波糖的降糖作用机制是A、与胰岛B细胞受体结合,促进胰岛素释放B、提高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和亲和力C、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D、在小肠上皮处竞争抑制碳水化合物水解酶使葡萄糖生成速度减慢,血糖峰值降低E、促进组织摄取葡萄糖,使血糖水平下降22、关于应用胰岛素后的低血糖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过量可导致B、轻者可饮糖水或进食改善低血糖症状C、低血糖昏迷即是酮酸血症昏迷D、运动量过大可导致E、低血糖可导致昏迷23、必需要用胰岛素治疗的疾病是A、糖尿病的肥胖症患者B、胰岛功能未全部丧失的糖尿病患者C、女性糖尿病患者D、妊娠期糖尿病患者E、老年糖尿病患者24、纠正细胞内缺钾常用的激素是A、生长激素B、胰岛素C、地塞米松D、甲状腺素E、雄性激素25、不需要用胰岛素的病症是A、糖尿病合并高热B、重症糖尿病C、胰岛功能完全丧失D、糖尿病合并乳酸中毒E、肥胖的2型糖尿病26、下列有关胰岛素药理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降血糖B、增加细胞外液,潴钠排钾C、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D、促进核酸、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E、促进K+内流,降低血钾27、胰岛素的不良反应有A、骨髓抑制B、酮症酸中毒C、高血糖高渗性昏迷D、低血糖昏迷E、乳酸血症28、胰岛素缺乏可以引起A、机体不能正常发育B、血糖降低C、蛋白质合成增加D、蛋白质分解降低E、血糖增高29、下列关于胰岛素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和酵解,促进糖原合成和贮存B、抑制糖原的分解和异生C、促进脂肪合成并抑制其分解D、增加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E、减少氨基酸的转运30、胰岛素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A、过敏反应B、低血糖C、胰岛素抵抗D、肝功能损害E、脂肪萎缩31、合并重度感染的糖尿病应使用A、正规胰岛素B、那格列奈C、二甲双胍D、阿卡波糖E、甲苯磺丁脲32、以下不属于胰岛素不良反应的是A、低血糖B、高钾血症C、脂肪萎缩与肥厚D、胰岛素抵抗E、变态反应33、胰岛素中加入鱼精蛋白及微量锌的目的是A、增加溶解度,提高生物利用度B、在注射部位形成沉淀、缓慢释放、吸收C、收缩血管、减慢吸收D、减少注射部位的刺激性E、降低排泄速度,延长作用时间。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1.胰岛素不具有下列哪种作用:A.抑制蛋白质合成B.促进糖原合成C.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D.促进葡萄糖的转运和氧化E.促进脂肪合成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2.磺酰脲类降糖作用主要机理是:A.阻滞ATP敏感钾通道,触发胰岛素释放B.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C.降低食物吸收和糖原异生D.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E.增加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3.下列可增强磺酰脲类的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是:A.糖皮质激素B.口服避孕药C.噻嗪类利尿药D.双香豆素E.异丙肾上腺素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4.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适应证应除外:A.轻度非胰岛素依赖型B.非胰岛素依赖型,但饮食和口服降糖药无效者C.各型有并发症存在者,如高热等D.各型有并发症存在者,如酮症酸中毒E.胰岛素依赖型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5.胰岛素不产生下列哪种不良反应:A.急性耐受性B.低血糖C.乳酸血症D.慢性耐受性E.过敏反应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6.作为静脉注射的胰岛素制剂是:A.精蛋白锌胰岛素B.珠蛋白锌胰岛素C.低精蛋白胰岛素D.单组分胰岛素E.正规胰岛素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7.可用于治疗尿崩症的降血糖药物是:A.胰岛素B.二甲双胍C.格列本脲D.甲苯磺丁脲E.氯磺丙脲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8.胰岛素产生耐受性的原因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A.抗胰岛素受体抗体产生B.感染、创伤C.血中大量脂肪酸和酮体的存在.D.机体抵抗力降低E.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或亲和力降低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胰岛素耐受性产生的原因。

糖尿病患者并发感染、创伤、手术、情绪激动时,这种应激状态对胰岛素的需求增加是耐受性原因;酮症酸中毒时,血中大量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存在会妨碍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故是耐受性的原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执业药师试题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执业药师试题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第三十七章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Ⅰ本章考试大纲Ⅱ考试大纲精解一、胰岛素【药理作用】1.对糖代谢的影响:加速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变,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增加糖原的合成和贮存,抑制糖原分解和异生。

2.对脂肪代谢的影响:增加脂肪酸的运转,促进脂肪合成并抑制其分解,降低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生成。

3.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增加组织细胞对氨基酸的转运,促进蛋白质合成,同时又抑制蛋白质的分解。

【临床应用】①重症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1型)或胰岛素功能基本丧失的幼年型糖尿病;②经饮食控制或口服降糖药未能控制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2型);③伴有合并症(感染、手术、妊娠);④发生各种并发症(酮症酸中毒)者;⑤伴有慢性肝肾功能不全者。

【不良反应】①低血糖反应:常见,及时进食或饮糖水,严重者肌注50%葡萄糖救治。

②过敏反应:少数人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一般可用抗组胺药,重者可更换制剂或用口服降糖药。

③胰岛素抵抗:原因为产生抗胰岛抗体,若出现可更换不同来源制剂。

④脂肪萎缩与肥厚。

二、口服降血糖药(一)磺酰脲类——格列苯脲、格列齐特【药理作用】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长期作用胰岛素恢复到给药前水平,但其降糖作用依然存在。

【临床作用】主要用于单用饮食控制无效的2型糖尿病。

也可用于对胰岛素产生耐受的患者。

【不良反应】常见胃肠不适、恶心、腹痛、腹泻等。

少数人可出现黄疸及肝功能损害。

(二)双胍类——甲福明(二甲双胍)【药理作用】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强基础状态无氧糖酵解,抑制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抑制肝糖原异生,拮抗胰高血糖素等,提高胰岛素的作用而降低血糖。

对胰岛功能完全丧失者仍有效,但不影响正常人血糖。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或饮食控制未成功的病人。

可单用,亦可与磺酰脲类或胰岛素合用,增强胰岛素和磺酰脲类的降糖作用。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阿卡波糖(拜糖平)其降糖机制是在小肠上皮刷状缘与碳水化合物竞争水解碳水化合物的酶,从而减慢水解葡萄糖的速度,并延缓葡萄糖的吸收,使血糖峰值降低。

药理学练习题37胰岛素与降糖药

药理学练习题37胰岛素与降糖药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药理学练习题:第三十七章一、选择题A型题1、可以静脉注射的胰岛素制剂是:A.正规胰岛素B.低精蛋白锌胰岛素C.珠蛋白锌胰岛素D.精蛋白锌胰岛素E.以上都不是2、用下列哪种氨基酸代替猪胰岛素β链第30位丙氨酸可获得人胰岛素?A.精氨酸B.氨酸C.谷氨酸D.甘氨酸E.赖氨酸3、胰岛素受体是:A.糖蛋白B.碱性蛋白C.酸性蛋白D.组蛋白E.精蛋白4、合并重度感染的糖尿病病人应选用:文档Word`A.氯磺丙脲B.格列本脲C.格列吡嗪D.正规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E.、糖尿病病人大手术时宜选用正规胰岛素治疗的理由是: 5 改善糖代 A. 改善脂肪代 B. 改善蛋白质代 C. 避免胰岛素耐受性 D.防止和纠正代紊乱恶化 E.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宜选用:A.精蛋白锌胰岛素B.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珠蛋白锌胰岛素 C. 氯磺丙脲 D. 大剂量胰岛素 E.7、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宜选用大剂量胰岛素的原因是:A.慢性耐受性产生抗胰岛素受体抗体 B. C. 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系统失常胰岛素受体数量减 D. 血量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存在妨碍了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E.文档Word`8、糖尿病病人合并重度感染宜用大剂量胰岛素的理由是:A.血中抗胰岛素物质增多B.血量游离脂肪妨碍葡萄糖的摄取利用C.产生抗胰岛素受体抗体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D.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系统失常 E. 、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病人易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是: 9 格列吡嗪 A. 格列本脲 B.甲苯磺丁脲 C.氯磺丙脲 D.E.格列齐特10、可降低磺酰脲类药物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是:A.保松水酸钠 B. 氯丙嗪 C. 青霉素 D.E.双香豆素11、可使磺酰脲类游离药物浓度升高的药物是:氯丙嗪 A. B. 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药 C. 口服避孕药D.文档Word`E.青霉素12、双胍类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机制是:A增强胰岛素的作用B.促进组织摄取葡萄糖等刺激源性胰岛素的分泌C.敏感的钾通道D.阻滞ATP增加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数目 E. 、老年糖尿病病人不宜用: 13 格列齐特 A.氯磺丙脲 B.C. 甲苯磺丁脲D.甲福明E.苯乙福明型题 X 、口服降血糖的药物有: 29 精蛋白锌胰岛素 A.B.格列本脲C.格列齐特苯乙福明 D. E. 阿卡波糖、磺酰脲类降血糖的机制有: 30 触发胞吐作用,刺激胰岛素释放A.文档Word`B.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C.降低食物吸收及糖原异生D.延缓葡萄糖的吸收E.提高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胰岛素的不良反应有:31嗜睡、眩晕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A. 粒细胞减少 B. 肝损害 C. 急性耐受性 D.慢性耐受性 E.、磺酰脲类的不良反应有: 32A.变态反应B.慢性耐受性C.粒细胞减少胆汁淤积性黄疸及肝损害 D. 嗜睡、眩晕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E. 、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可使磺酰脲类游离药物浓度升高的药物是: 33A.氯丙嗪B.水酸钠青霉素 C. D. 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药 E. 、可降低磺酰脲类药物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是:34文档Word`A.保泰松B.氯丙嗪C.双香豆素D.口服避孕药青霉素E.、双胍类药物的特点有: 35 作用时间短 A. 不与蛋白结合,不被代,尿中排出 B. 促进组织摄取葡萄糖 C. 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D.主要用于轻症糖尿病病人 E.36、对胰岛素可产生急性耐受性的情况有:A.产生抗胰岛素受体抗体B.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糖尿病病人并发重感染 C. 糖尿病病人并发创伤 D. 糖尿病病人大手术 E.37、对胰岛素产生慢性耐受的原因可能有:A.血中抗胰岛素物质增多肝、肾灭活加快 B. C. 产生抗胰岛素受体抗体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 D. 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系统失常E.文档Word`38、胰岛素主要用于下列哪些情况?A.重症糖尿病B.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C.糖尿病合并妊娠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合并重度感染 E. 、精蛋白锌胰岛素作用持久的原因是: 39 不易经肾脏排泄 A. 肝脏代减慢 B.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C.微量锌使之稳定 D.E. 在注射部位沉淀,缓慢释放、吸收40、中效的胰岛素制剂有:A.胰岛素B.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珠蛋白锌胰岛素 C. 正规胰岛素 D. 精蛋白锌胰岛素 E.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0.C 8.A 5.E 6.E 7.E 9.D 4.D 2.B 1.A 3.A14.B 13.B 11.E 12.B文档Word`30.ABE 29.BCDE40.BC 38.ACDE 37.CDE 39.DE 36.CDE 34.BD 32.CDE 31.DE 33.BC 35.ABCE文档Wor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理学练习题:第三十七章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一、选择题
A型题
1、可以静脉注射的胰岛素制剂是:
A.正规胰岛素
B.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C.珠蛋白锌胰岛素
D.精蛋白锌胰岛素
E.以上都不是
2、用下列哪种氨基酸代替猪胰岛素β链第30位丙氨酸可获得人胰岛素?
A.精氨酸
B.苏氨酸
C.谷氨酸
D.甘氨酸
E.赖氨酸
3、胰岛素受体是:
A.糖蛋白
B.碱性蛋白
C.酸性蛋白
D.组蛋白
E.精蛋白
4、合并重度感染的糖尿病病人应选用:
A.氯磺丙脲
B.格列本脲
C.格列吡嗪
D.正规胰岛素
E.精蛋白锌胰岛素
5、糖尿病病人大手术时宜选用正规胰岛素治疗的理由是:
A.改善糖代谢
B.改善脂肪代谢
C.改善蛋白质代谢
D.避免胰岛素耐受性
E.防止和纠正代谢紊乱恶化
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宜选用:
A.精蛋白锌胰岛素
B.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C.珠蛋白锌胰岛素
D.氯磺丙脲
E.大剂量胰岛素
7、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宜选用大剂量胰岛素的原因是:
A.慢性耐受性
B.产生抗胰岛素受体抗体
C.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系统失常
D.胰岛素受体数量减
E.血中大量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存在妨碍了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8、糖尿病病人合并重度感染宜用大剂量胰岛素的理由是:
A.血中抗胰岛素物质增多
B.血中大量游离脂肪妨碍葡萄糖的摄取利用
C.产生抗胰岛素受体抗体
D.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
E.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系统失常
9、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病人易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是:
A.格列吡嗪
B.格列本脲
C.甲苯磺丁脲
D.氯磺丙脲
E.格列齐特
10、可降低磺酰脲类药物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是:
A.保秦松
B.水杨酸钠
C.氯丙嗪
D.青霉素
E.双香豆素
11、可使磺酰脲类游离药物浓度升高的药物是:
A.氯丙嗪
B.糖皮质激素
C.噻嗪类利尿药
D.口服避孕药
E.青霉素
12、双胍类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机制是:A增强胰岛素的作用
B.促进组织摄取葡萄糖等
C.刺激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
D.阻滞ATP敏感的钾通道
E.增加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数目
13、老年糖尿病病人不宜用:
A.格列齐特
B.氯磺丙脲
C.甲苯磺丁脲
D.甲福明
E.苯乙福明
X型题
29、口服降血糖的药物有:
A.精蛋白锌胰岛素
B.格列本脲
C.格列齐特
D.苯乙福明
E.阿卡波糖
30、磺酰脲类降血糖的机制有:
A.触发胞吐作用,刺激胰岛素释放
B.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C.降低食物吸收及糖原异生
D.延缓葡萄糖的吸收
E.提高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
31、胰岛素的不良反应有:
A.嗜睡、眩晕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B.粒细胞减少
C.肝损害
D.急性耐受性
E.慢性耐受性
32、磺酰脲类的不良反应有:
A.变态反应
B.慢性耐受性
C.粒细胞减少
D.胆汁淤积性黄疸及肝损害
E.嗜睡、眩晕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33、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可使磺酰脲类游离药物浓度升高的药物是:
A.氯丙嗪
B.水杨酸钠
C.青霉素
D.糖皮质激素
E.噻嗪类利尿药
34、可降低磺酰脲类药物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是:
A.保泰松
B.氯丙嗪
C.双香豆素
D.口服避孕药
E.青霉素
35、双胍类药物的特点有:
A.作用时间短
B.不与蛋白结合,不被代谢,尿中排出
C.促进组织摄取葡萄糖
D.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E.主要用于轻症糖尿病病人
36、对胰岛素可产生急性耐受性的情况有:
A.产生抗胰岛素受体抗体
B.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
C.糖尿病病人并发重感染
D.糖尿病病人并发创伤
E.糖尿病病人大手术
37、对胰岛素产生慢性耐受的原因可能有:
A.血中抗胰岛素物质增多
B.肝、肾灭活加快
C.产生抗胰岛素受体抗体
D.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
E.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系统失常
38、胰岛素主要用于下列哪些情况?
A.重症糖尿病
B.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C.糖尿病合并妊娠
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E.糖尿病合并重度感染
39、精蛋白锌胰岛素作用持久的原因是:
A.不易经肾脏排泄
B.肝脏代谢减慢
C.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D.微量锌使之稳定
E.在注射部位沉淀,缓慢释放、吸收
40、中效的胰岛素制剂有:
A.胰岛素
B.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C.珠蛋白锌胰岛素
D.正规胰岛素
E.精蛋白锌胰岛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A
4.D
5.E
6.E
7.E
8.A
9.D 10.C 11.E 12.B 13.B 14.B
29.BCDE 30.ABE
31.DE 32.CDE 33.BC 34.BD 35.ABCE 36.CDE 37.CDE 38.ACDE 39.DE 40.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