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弹[散文欣赏]] 欣赏苏州评弹

合集下载

浅析苏州“评弹”的音乐特色

浅析苏州“评弹”的音乐特色

浅析苏州“评弹”的音乐特色苏州评弹是中国江南地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音乐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它以苏州方言唱词,以琵琶伴奏,以“朱门酒肆论英豪,古今多少事...”为开场白,讲述了情节曲折的故事。

它的音乐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苏州评弹中,音乐悠扬婉转,节奏慢而稳定。

评弹曲调受到了古琴音乐的影响,曲调优美、舒缓,旋律流畅。

评弹中的音乐节奏较为缓慢,强调音符的每一节都要发挥悠长的颤音,这种细腻的表现方式使得评弹在表现情感时更具感染力。

苏州评弹注重音律的变化,富于变化性的唱腔设计使评弹的音乐丰富多样。

评弹唱腔灵活多变,常常通过改变音高、音量、音调等方式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变化。

评弹演唱者的声音要柔美、富有穿透力,能够在表演中准确地切换各种角色和情绪。

苏州评弹的伴奏方式独特。

伴奏乐器主要是琵琶,古琴,瑟等,其中琵琶是苏州评弹中最重要的伴奏器乐之一。

评弹中的琵琶演奏技巧独特,音色饱满,变奏多样。

琵琶在评弹中既充当了伴奏的角色,同时又有时承担了独奏的部分,为整个演唱增加了变化和层次感。

苏州评弹还注重声腔的处理,唱腔要求柔和细腻,咬字要清晰明了,富有吴侬软语的特点。

评弹中的字句处理讲究华美诗意,追求词曲的和谐统一,这种特点使得听众能够更好地欣赏到诗词的美妙与深意。

苏州评弹以其独特的音乐特色在中国文化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悠扬婉转的旋律、丰富多样的唱腔、独特美妙的伴奏方式以及细腻华美的声腔处理,使得苏州评弹成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

它不仅表现了江南地区人文历史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传承了中国古代音乐艺术中的丰富内涵,对于推动中国戏曲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版)苏州评弹精选12篇

(完整版)苏州评弹精选12篇

苏州评弹精选12 篇苏州评弹;苏州评弹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

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

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

最著名的艺人有王周士,他曾为乾隆皇帝演唱过。

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四大名家。

咸丰、同治年间又有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等,之后名家流派纷呈,使苏州评弹艺术历经200 余年至今不衰。

简介苏州评弹演出形式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

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

评话和弹词均以说唱细腻见苏州评弹长,吴侬软语娓娓动听;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妙趣横生。

弹词用吴音演唱,抑扬顿挫,轻清柔缓,弦琶琮铮,十分悦耳。

经过历代艺人的创造发展,曲调流派纷呈,风格各异。

近40 多年来,评弹从内容到形式推陈出新,传统书目得到整理提高,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编书目陆续涌现,中篇和短篇等新。

演出方式苏州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个档。

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

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主要曲调为能演唱不同风格内容的〔书调〕,同时也吸收许多曲牌及民歌小调,如〔费伽调〕、〔乱鸡啼〕等。

〔书调〕是各种流派唱腔发展的基础,它通过不同艺人演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流派唱腔。

编辑本段流派苏州评弹大致可分三大流派,即陈(遇乾)调、马(如飞)调、俞(秀山)调。

经百余年的发展,又不断出现继承这三位名家风格,且又有创造发展自成一家的新流派。

如"陈调"的继承人刘天韵、杨振雄;"俞调"的继承者夏荷生、朱慧珍,他们均自成一家。

其中“马调”对后世影响最大,多有继承并自成一派者,如薛(筱卿)调、沈(俭安)调、“琴调”(朱雪琴在“薛调”基础上的发展)。

周(玉泉)调是在“马调”基础上的发展,而蒋(月泉)调又出自“周调”,如此发展繁衍形成了苏州评弹流派唱腔千姿百态的兴旺景象。

苏州评弹赏中秋

苏州评弹赏中秋

苏州评弹赏中秋中秋佳节,不少人都会选择聚在一起赏月、赏花、赏月饼,并享受美好的家庭团聚时光。

而在苏州,人们还有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庆祝中秋节,那就是欣赏苏州评弹。

苏州评弹是苏州地区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流传已久。

它是通过评话与弹词相结合的一种形式,既有说唱,又有弹唱,非常有地方色彩和民间风情。

苏州评弹的表演者多为女性,她们通过韵律优美的声音和动人的表情,生动地演绎苏州地方传统戏剧中的故事和角色。

在苏州的中秋晚上,不少人会选择到院子或庭院里搭起个小舞台,邀请评弹艺人来演出。

观众们坐在一起,边享受美味的月饼、茶水,边聆听评弹的演唱,仿佛走入了古老的传统故事中。

评弹曲艺家们在演唱时会配以各种乐器的伴奏,如古琴、筝、笛子等,使整个演出更具有古韵和民俗气息。

苏州评弹的故事内容多种多样,有历史传奇、红楼梦、西游记等。

每个故事都有其深刻的寓意和情感,在演唱时能够引起观众共鸣。

而评弹艺人们在演唱时常常运用吐字清晰、唱腔细腻的唱腔,通过表情和态度的刻画,让观众更能理解和沉浸其中。

苏州评弹的演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

通过观赏评弹,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苏州地方的习俗和传统价值观,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而且,评弹艺人们在表演时往往也会穿上传统的服装,加上舞台的布置,给人一种回到过去的感觉。

在苏州评弹的表演中,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演唱的艺术,还能够感受到文化传统的融合和传承。

同时,观众们也可以通过演出与评弹艺人们进行互动,在欢乐的氛围中庆祝中秋佳节。

总之,苏州评弹是苏州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独特的中秋庆祝方式。

它通过演唱和故事讲述,引起观众的共鸣,并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展示出苏州地区的风土人情。

在中秋晚上,欣赏苏州评弹,既能够享受艺术的熏陶,又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不失为一种别样的中秋庆祝方式。

浅析苏州“评弹”的音乐特色

浅析苏州“评弹”的音乐特色

浅析苏州“评弹”的音乐特色苏州评弹是中国传统音乐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而苏州地区是其发源地。

评弹以苏州方言演唱,以琵琶和二胡为伴奏,以吟唱、弹奏、做模拟演技为主要表现手法,故得名评弹。

苏州评弹的音乐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剑外知音:苏州评弹的演唱技巧独特,以清澈高亢的嗓音,咬字清晰,发音准确为特点。

唱法中使用了大量的滑音、颤音、音色变化等技巧,使得歌曲的含义更加丰富,情感更加深沉。

2. 手法独辟:苏州评弹的琵琶和二胡伴奏技法丰富多样,琵琶不仅可以弹奏和弦、高音、低音等多种音色,还可以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和自然景物的声音,如流水、鸟鸣、风声等,使得音乐更加生动有趣;二胡则以其独特的弓弦技法和扬、泣、颤的特殊音色表现出苏州评弹独有的音乐韵味。

3. 曲调婉转:苏州评弹的曲调婉转优美,旋律多变,以悠扬优美的曲调为主导,常常采用小调,并结合浓郁的苏州地方音乐特色,使得听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苏州的独特韵味。

4. 故事情节:苏州评弹的演唱内容多以古代长篇小说、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为素材,叙述情节复杂、人物众多、情感起伏的故事。

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会通过唱腔、音调、音色的变化,再结合表情和动作等手法,将故事中的情感、冲突、喜怒哀乐等表达地淋漓尽致地传达给观众。

5. 技艺高超:苏州评弹演唱者需要具备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演唱经验,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唱腔技巧,驾驭琵琶和二胡的伴奏,同时还需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艺术背景,能够理解和表达演唱内容的情感和意义。

这使得苏州评弹成为一门要求演唱者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艺术形式。

苏州评弹作为中国音乐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其独特的音乐特色,使得它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独树一帜。

它以婉转悠扬的曲调、清澈高亢的嗓音、丰富多样的伴奏技法和丰富的故事情节等特点,使得它成为了独具魅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苏州评弹也是苏州地区的一种重要文化遗产,它不仅是苏州人民的精神食粮,也是向世人展示苏州本土传统文化魅力的窗口。

浅析苏州“评弹”的音乐特色

浅析苏州“评弹”的音乐特色

浅析苏州“评弹”的音乐特色苏州评弹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源自苏州地区,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它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乐特色。

今天我们就来浅析一下苏州评弹的音乐特色。

苏州评弹是一种音乐形式极为丰富多样的剧种。

它既有独奏乐器演奏,又有伴奏乐器合奏,还有歌唱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

在演出过程中,演员们会配合演奏,情感饱满地表达剧情,给观众们带来视听的愉悦和艺术的享受。

苏州评弹的音乐特色一:音乐旋律婉转动听苏州评弹的音乐旋律婉转动听,富有江南地域特色。

其音乐旋律柔和流畅,具有江南水乡的气息,如江河般的起伏扭转、如微风般的柔情意味,给人一种温润婉约的感觉。

这种音乐特色与苏州地区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融合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成为苏州评弹独有的魅力所在。

苏州评弹的器乐表演灵巧伶俐,具有独特的音响效果。

在演出中,演员们会用笛子、琵琶、二胡等乐器进行独奏或合奏,表现出器乐的细腻和优美。

尤其是苏州评弹中的琵琶演奏技艺精湛,琵琶有“东方吉他”之称,其演奏技巧娴熟,音色高亢悠扬,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苏州评弹的歌唱表演婉转动听,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情感。

演员们在表演中会用清脆悦耳的嗓音,表达剧情的起伏和人物的情感,使剧情更加生动感人。

其歌唱特色在悠扬的旋律中融入了江南民歌的情感,使演出更有温情和人情味。

苏州评弹的音乐特色四:文学艺术的精湛表现苏州评弹的音乐特色还体现在其对文学艺术的精湛表现上。

苏州评弹的剧本大多选取了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中的精华,如《红楼梦》《西厢记》等,用音乐的形式进行表现,使整个演出充满了文学的韵味和艺术的气息。

演员们在表演中会用声音、乐器、动作等多种方式将文学形象展现出来,给观众们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苏州评弹的音乐特色集中体现了江南地域的自然风光、文学艺术的精髓以及民族音乐的魅力。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一朵奇葩。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苏州评弹这种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音乐形式,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

苏州评弹欣赏作文

苏州评弹欣赏作文

苏州评弹欣赏作文“哇塞,你们听说过苏州评弹吗?”我兴奋地问着小伙伴们。

那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去了一个古色古香的地方,说是要让我感受一下苏州评弹的魅力。

我当时心里还在犯嘀咕:“这能有啥好玩的?”一走进那个小园子,我就被那氛围给吸引住啦。

周围的建筑古香古色,好像一下子穿越回了古代。

园子中间有个小舞台,上面摆着琵琶和三弦。

表演开始啦!只见两位演员穿着漂亮的旗袍和长衫走上台来,女的手拿琵琶,男的怀抱三弦。

他们一开口,那声音简直太美啦!就像山间的清泉,叮叮咚咚地流进了我的心里。

我瞪大眼睛,竖起耳朵,听得入了神。

那女的声音又细又柔,好像在跟你轻轻地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男的声音则低沉有力,就像敲在鼓面上,一下一下地敲在我的心上。

我扭头看看爸爸妈妈,他们也听得一脸陶醉。

我忍不住问妈妈:“妈妈,他们唱的啥呀?”妈妈笑着说:“宝贝,他们唱的是一段爱情故事呢。

”“爱情故事?”我好奇地眨眨眼,“那一定很浪漫吧?”这时候,旁边的一位老爷爷搭话了:“小朋友,这苏州评弹啊,可不只是唱唱故事,那里面的韵味儿,深着呢!”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继续听着。

哎呀,他们的表情也好丰富呀!一会儿眉头紧皱,好像遇到了什么烦心事;一会儿又眉开眼笑,像是问题解决了。

我心里想:“这可比看电视有趣多啦!”突然,那女演员弹起琵琶来,那指法快得呀,我都看不清楚。

只听见琵琶声像雨点一样落下来,好听极了!我忍不住拍手叫好:“太棒啦,太棒啦!”表演结束后,我还意犹未尽。

我拉着爸爸的手说:“爸爸,以后咱们能经常来听吗?”爸爸笑着答应我:“行,只要你喜欢。

”回到家,我满脑子还是那苏州评弹的声音和画面。

晚上睡觉的时候,我还在想:“这苏州评弹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让人越挖越惊喜。

”后来,我在学校跟小伙伴们说起这次经历,他们都一脸羡慕。

“你们不知道,那苏州评弹真的太绝啦!”我手舞足蹈地跟他们形容着。

“真有那么好听?”有个小伙伴怀疑地问。

“那当然啦!不信你们自己去听听!”我着急地说。

酥到骨子里的10首苏州评弹

酥到骨子里的10首苏州评弹

酥到骨子里的10首苏州评弹吴侬细语HAVE A NICE TRIP人生最好的旅行莫过于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提起评弹,人们耳边总会不由自主地扬起琵琶三弦的委婉旋律和呖呖莺啭的吴侬软语。

而吴侬细语又被称为“中国最美的语言”。

虽然曾经辉煌至“居家必备”的曲艺艺术也一度陷入落寞,但悉心的人们不难发现,伴随着评弹从题材到形式、从规模到包装的全方位创新,一场评弹的甜蜜风正在悄然发酵并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浸润到新一代人的生活。

大家都在看江南民歌小曲28首江南养生音乐30首“吴头楚尾水乡情,江左文采出评弹。

”比较经典的苏州评弹有:《杜十娘》、《芦荡情思》、《三笑》、《倭袍传》、《描金凤》、《白蛇传》、《玉蜻蜓》、《珍珠塔》等。

它们出自历史故事系列的有:《西汉》、《东汉》、《三国》、《隋唐》、《金枪》、《岳传》、《英烈》等。

不过,小编今天精心挑选了目前最为火爆的十曲苏州评弹哦,不多说了,直接为你奉上大餐。

01赏中秋- 弹唱:张怡晟&归兰 -这首弹词而最让人喜欢的还是歌词,朴实不雕琢的大众语言,几句话就写出了许仙得到白娘子的那种大为兴奋,不无得意,演员脸庞儿醉生春,情至缠绵笑语温,而更有几分感激惶恐之情。

而白娘子的略带规劝的贤惠,对爱情一心一意的坚贞,和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将传统女性的柔媚之美展露无遗。

在八月中秋的时候,他们未尝想到法海在九月端午的横加阻挠,以至于棒打鸳鸯,白娘子仙山盗草受尽了煎熬。

在八月赏中秋的时候,他们也未尝想到夫妻反目,水漫金山,最后雷峰塔下成永诀。

想到这一点,再听这首曲子,想象一下曲子中表现的快乐和期待,对比幸福幻灭后的痛苦和惨烈,真让人感慨好花不永,世事无常。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故事出自三言二拍,也许作者的意思也是提醒世人虽然大家总期待美好,但结果其实殊难预料。

02苏州好风光- 弹唱:高博文&刘雨欣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用来形容苏杭的美丽繁荣,典故出自宋·范成大《吴郡志》:“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

2021年整理 欣赏戏曲之美——苏州评弹

2021年整理 欣赏戏曲之美——苏州评弹
第六页,共八页。
苏州弹词的书目十分丰富,有目可稽的传统长篇有65部,新编 历史题材172部,还有一些现代题材的新长篇。中华人民共和 国建立以后,记录了大量的演出本,并作录音、录像,整理 出版了周玉泉的?玉蜻蜓?和?中篇弹词选?。有关历史艺术资 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也次第展开,出版了?苏州弹词旧 闻钞?、?评弹艺人谈艺录?。
第八页,共八页。
苏州弹词的表演通常以说为主,说中夹唱。唱时多用三弦或琵琶伴 奏,说时也有采用醒木作为道具击节拢神的情形。弹词的艺术传统 非常深厚,技艺十分兴旺。讲究“说噱弹唱〞。“说〞指叙说;“噱〞 指“放噱〞即逗人发笑;“弹〞指使用三弦或琵琶进行伴奏,既可自弹 自唱,又可相互伴奏和衬托;“唱〞指演唱。其中“说〞的手段非常丰
苏州评弹是盛行于江南一带的
地方曲艺,系评话和弹词的总称。 它产生并流行苏州及江、浙、沪
一带、用苏州方言表演。评弹的历 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 2006年5月20日,苏州评弹经批准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页,共八页。
评话又称大书,有说五唱,演出大都为单档〔一人〕。演员凭一 把折扇,一块醒木,边说边演。内容一般是演义、公案、武侠及英 雄史诗。
第五页,共八页。
苏州评弹大致可分三大流派,即陈〔遇乾〕调、 马〔如飞〕调、俞〔秀山〕调。经百余年开展, 又不断出现继承并创新,自成一家的新流派。 如"陈调"的继承人刘天韵、杨振雄;"俞调"的 继承者夏荷生、朱慧珍,他们均自成一家。其 中“马调〞对后世影响最大,多有继承并自成一 派者,如薛〔筱卿〕调、沈〔俭安〕调、“琴调 〞〔朱雪琴在“薛调〞根底上的开展〕。周〔玉 泉〕调是在“马调〞根底上的开展,而蒋〔月泉〕 调又出自“周调〞,如此开展繁衍形成了苏州评 弹流派唱腔千姿百态的兴旺景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评弹[散文欣赏]] 欣赏苏州评弹
我不是苏州人。

我喜爱苏州评弹。

我是刚刚喜欢上的。

吴侬软语那软绵绵的腔调我特喜欢。

为了能听到原滋原味的苏州评弹,我曾大老远的从千里外的苏北专门跑到苏州山塘街老戏台那儿听评弹,可惜苏州评弹操吴语,结果一句也听没听懂。

这便让我对她一直敬而远之。

前日,实在闲的慌,打开中央戏曲频道,可巧苏州评弹节目,戏刚刚开始,演绎的是曹禺先生的名著《雷雨》,演绎者也恰是苏州的名家。

不知是因为对苏州评弹心底的模糊喜欢还是对《雷雨》的一贯喜爱,我居然再没有换频道的意思。

谢天谢地,屏幕上有字幕,我能看懂,我也能听明白了!那柔婉的三弦,那清越的琵琶,那绵软可口的腔调……怎一个“爽”字了的!我心里想:苏州评弹,我终于找到了让我爱你的理由了。

就这么一直的坚持了两个多小时,直至曲终人散,我仍意犹未尽。

我之所以爱看苏州评弹,还因为我不可告人的“爱美之心”。

老早老早我就知道“苏杭二州出美人”,到苏州跑了几多趟,种种原因没机会细赏苏州美女。

看评弹,是绝佳的机会。

不知是苏州果真俊男靓女实在多,还是鄙人实在不够上档次没见过真正的俊男靓女。

在我眼里,那些个在台上捧琵琶、操三弦的评
弹演绎者个个都是那么温文贤淑、风采照人。

我就想,苏州评弹界在收徒授业的时候是否要经过比较严格的面试关凡是不够靓、不够帅的主儿谢绝入行。

反正甭管怎么着,那些个登上评弹舞台的角儿,特别是女角儿都很养眼,最起码最起码不会造成视觉污染。

有时候,我也私下感慨:太湖美,太湖养育的人儿更美!苏州评弹的演绎者们不仅人美,衣着也挺光鲜。

男人不说,都是清一色的长袍,文雅斯文,很有些国人的传统。

女士们的穿戴可就考究的多了去了:各种花纹、色彩、质地的新式旗袍,很很女人味,很很苏州女人味、很很中国女人味、很很东方女人味!
但是,品味苏州评弹如果仅仅停留在听吴侬软语、看苏州美女的层面上绝对算不得真喜欢、真欣赏、真在行、真高手。

苏州评弹的内在美还应在它的戏词上。

鄙人没经过专业性的研究和考察比较不敢下权威论断,但据我对其他一些地方戏的了解,戏词能和苏州评弹的戏词叫的上板的还真没见过。

我不知苏州评弹与昆曲有没有亲戚关系,如果硬要我说还能有什么戏词堪与苏州评弹相媲美,愚意只有昆曲了。

苏州评弹最最令我赞赏的应是她的角色塑造。

也许这么说并不确切,有人可能会说我外行:苏州评弹只是评书、弹词而已,谈不上角色不角色,弹词演员不过是在演绎故事和角色。

其实,我的赞赏也正是因此而生的。

别的形式的评书、鼓书、快书、琴书等等讲说者、演绎者大多停留在说“书”的层面,但苏州弹词的表演者在说“书”的同时,也进入了“角”的内心世界、倾诉
者“角”的内在情感。

就以我所看到的《雷雨》为例,许多的细节和情节简直让人分不清他们到底是在“说书”还是在“演戏”。

语气语调的把握、人物情感的揣度、场景环境的拟设……叹为观止呀!有的时候我就有一种错觉,演绎者是在演绎故事吗?他们不是在明明宣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诉求吗?戏里戏外,无障碍出入,只有嘴上功夫没有高超的“演”技应是无法做到的。

而且,演绎者们在“演戏”时是绝对不操吴语的,纯正的普通话!相信不懂苏州话的观众也会喜欢的。

苏州评弹了不起的地方还在她的时尚。

衣着的问题前面已经说过,很具有传统和时尚的因素在里面。

她的语言其实也是与时俱进、时尚新潮的。

论理说,苏州评弹作为地域色彩浓郁的地方戏,其语言保有地方性特点,继承并发扬地方性特点应是她的“本职”抑或“天职”。

但苏州评弹在我看来似乎有些不安分,或者叫做不守本分,她一点也不排斥时尚。

在苏州评弹的演绎过程中我们不时能见到“理解万岁”之类的新词或者次新词的身影儿,而这类时尚新潮的词儿也总能在最需要最需要她们一展容颜的时候来个“华美转身”,立马就起到取谑观众、提神醒场的奇效。

最后不能不说的是弹词编写者的匠心和大手笔。

为适应听众的需要,编写者们创造了由三四回书组成的中篇形式。

这种中篇大多都改编自名家名著,例如前面提到的《雷雨》。

但是,你如果认为苏州评弹只是原原本本的在演绎话剧那就大错特错了。


编者自有自己的构思和匠心,在改编过程中他们既不迷信所谓名家更不拘泥于原著的结构,而是刻意寻求最适合弹词的表达形式和结构安排,进行第二次创作。

通俗地讲,改编者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名著的精髓,也最大程度的诠释了自己的理解,更最大可能的展现了自己的才华。

苏州评弹的舞台虽小,但她做的是大文章,天下文章。

苏州评弹,我喜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