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精密测量技术发展现状综述

现代精密测量技术发展现状综述
现代精密测量技术发展现状综述

现代精密测量技术发展现状综述

摘要:

现代精密测量技术是一门集光学、电子、传感器、图像、制造及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它的发展需要众多相关学科的支持。在现代工业制造技术和科学研究中,测量仪器具有精密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精密测量,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现代精密测量技术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先进的测量技术与测量手段,就很难设计和制造出综合性能和单相性能均优良的产品,更谈不发展现代高新尖端技术,因此世界各个工业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和发展现代精密测量技术。

1.国内外形势:

三坐标测量机:

三坐标测量机即三次元,它是指在一个六面体的空间范围内,能够表现几何形状、长度及圆周分度等测量能力的仪器,又称为三坐标

测量仪或三坐标量床。三坐标测量仪可定义为“一种具有可作三个方向移动的探测器,可在三个相互垂直的导轨上移动,此探测器以接触或非接触等方式传送讯号,三个轴的位移测量系统(如光学尺)经数据处理器或计算机等计算出工件的各点坐标(X、Y、Z)及各项功能测量的仪器”。三坐标测量仪的测量功能应包括尺寸精度、定位精度、几何精度及轮廓精度等。

三坐标测量机在机械、电子、仪表、塑胶等行业广泛使用。三坐标测量机是测量和获得尺寸数据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为它可以代替多种表面测量工具及昂贵的组合量规,并把复杂的测量任务所需时间从小时减到分钟,这是其它仪器而达不到的效果。

组成结构:

1、主机机械系统(X、Y、Z三轴或其它);

2、测头系统;

3、电气控制硬件系统;

4、数据处理软件系统(测量软件);

三坐标测量机在现代设计制造流程中的应用逆向工程定义:将实物转变为CAD模型相关的数字化技术,几何模型重建技术和产品制造技术的总称。

德国CarlZeiss公司最近开发的CNC小型坐标测量机采用热不灵敏陶瓷技术,使坐标测量机的测量精度在17.8~25.6℃范围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公司开发的坐标测量机软件STRATA-UX,其测量数据可以从CMM直接传送到随机配备的统计软件中去,对测量系统给出的检验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与管理,根据要求对其进行评估。依据此数据库,可自动生成各种统计报表,包括X-BAR&R及X_BAR&S图表、频率直方图、运行图、目标图等。

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青岛)有限公司是中国唯一的世界级坐标测量系统制造商。旗下有多款三坐标测量仪,不过技术上多少对国外存在依赖,以德国和日本的技术为主。

日本三丰高精度CNC三坐标测量机是FALCIO-Apex 系列中的高端产品,特点:

?高测量精度、高运动速度。

?全数字运动控制。

?三轴导轨均使用经改进的高强度气浮轴承。

三坐标测量仪的主要应用领域主要用于机械、汽车、航空、军工、家具、工具原型、机器等中小型配件、模具等行业中的箱体、机架、齿轮、凸轮、蜗轮、蜗杆、叶片、曲线、曲面等的测量,还可用于电子、五金、塑胶等行业中,可以对工件的尺寸、形状和形位公差进行精密检测,从而完成零件检测、外形测量、过程控制等任务。

非接触测量:

非接触测量是以光电、电磁等技术为基础,在不接触被测物体表面的情况下,得到物体表面参数信息的测量方法。典型的非接触测量方法如激光三角法、电涡流法、超声测量法、机器视觉测量等等。目前基于三角测量原理的非接触激光光学探头已经应用于CMM上代替接触式探头。通过探头的扫描可以准确获得表面粗糙度信息,进行表面轮廓的三维立体测量及用于模具特征线的识别。该方法克服了接触测量的局限性。将激光双三角测量法应用于大范围内测量,对复杂曲面轮廓进行测量,其精度可高于1μm。

微/纳米级精密测量技术:

20世纪末,测量精度水平开始向微纳米级发展。发达国家的计量院对基标准的研究是长期和连续不断的,投入很大。以美国的NIST,英国的NPL和德国的PTB为首,在亚洲,以日本的NIMJ和韩国的KRISS

为主,在近年来研究方面发展迅速,逐步步入发达国家行列。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近年来也取得一些重大成果,总体上还是存在差距。

微/纳米技术研究和探测物质结构的功能尺寸与分辨能力达到微米至纳米级尺度,使人类在改造自然方面深入到原子、分子级的纳米层次。纳米级加工技术可分为加工精度和加工尺度两方面。加工精度由本世纪初的最高精度微米级发展到现有的几个纳米数量级。金刚石车床加工的超精密衍射光栅精度已达1nm,实验室已经可以制作10nm 以下的线、柱、槽。微/纳米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微米级和纳米级的测量技术与设备。具有微米及亚微米测量精度的几何量与表面形貌测量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如HP5528双频激光干涉测量系统(精度10nm)、具有1nm精度的光学触针式轮廓扫描系统等。因为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用来直接观测原子尺度结构的实现,使得进行原子级的操作、装配和改形等加工处理成为近几年来的前沿技术。

显微镜测量技术:

主要利用各类高精密显微镜进行精密测量,比如起步较早的扫描探针显微镜,它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广泛应用于表面科学、材料

科学和生命科学等研究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纳米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光学干涉显微镜测量是目前比较常用也是发展较为完善的一种测量手段。光学干涉显微镜测量技术,包括外差干涉测量技术、超短波长干涉测量技术、基于F-P(Ferry-Perot)标准的测量技术等,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利用亦具有纳米级测量精度。同样利用干涉的纳米测量的扫描X射线干涉技术能给出纳米级分辨率,国内清华大学测试技术与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1997年5月利用自己研制的X射线干涉器件在国内首次清楚地观察到X射线干涉条纹。软X射线显微镜、扫描光声显微镜等用以检测微结构表面形貌及内部结构的微缺陷。扫描X射线干涉测量技术是微/纳米测量中的一项新技术,它正是利用单晶硅的晶面间距作为亚纳米精度的基本测量单位,加上X射线波长比可见光波波长小两个数量级,有可能实现0.01nm的分辨率。美国NIST和德国PTB分别测得硅(220)晶体的晶面间距为192015.560±0.012fm和192015.902±0.019fm。日本NRLM在恒温下对220晶间距进行稳定性测试,发现其18天的变化不超过0.1fm。实验充分说明单晶硅的晶面间距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图像识别与传感器技术:

图像识别测量过程包括:(1)图像信息的获取;(2)图像信息的加工处理,特征提取;(3)判断分类。计算机及相关计算技术完成信息的加工处理及判断分类,这些涉及到各种不同的识别模型及

数理统计知识。随着现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类算法的不断优化,软硬件水平不断上升,对图像的获取与识别也变得更为迅速而广泛。以机械系统为基础,线阵、面阵电荷耦合器件CCD或全息照相系统构成摄像系统;信息的转换由视频处理器件完成电荷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计算机及计算技术实现信息的处理和显示;回馈系统包括温度误差补偿,摄像系统的自动调焦等功能;载物工作台具有三坐标或多坐标自由度,可以精确控制微位移。

CCD传感器技术

非接触电荷耦合器件CCD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一种图像信息传感器。它具有自扫描、光电灵敏度高、几何尺寸精确及敏感单元尺寸小等优点。随着集成度的不断提高、结构改善及材料质量的提高,它已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工业非接触图像识别测量系统中。在对物体三维轮廓尺寸进行检测时,采用软件或硬件的方法,如解调法、多项式插值函数法及概率统计法等,测量系统分辨率可达微米级。也有将CCD 应用于测量半导体材料表面应力的研究。

2.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1,精密化。2,自动化。3,智能化。4,集成化。5,非接触化。6多功能化。

3.个人见解:

现代精密测量技术是一门集光学、电子、传感器、图像、制造及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它的发展需要众多相关学科的支持。因此我国的精密测量技术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各学科上都要进行长期的发展,已经不单单是传统的机械行业了,在这里,机械这个古老的概念正在逐渐淡化,与之紧密相关的却是现代发展的高新产业。因此学习这门课程必须要放开远光,不单单集中于某一教材,而要学习各方面知识,把各个学科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

参考文献:

[1]李岩,《精密测量技术》》,中国计量出版社。

[2]赵伟,张小牛,孟浩文.网络化--测量技术与仪器发展的新趋势。

[3]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青岛)有限公司,日本三丰部分技术文档。

摄影测量学的发展状况

摄影测量学的发展状况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摄影测量学的发展状况 胡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校区,266555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摄影测量学的概念及发展状况。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3S技术的逐渐成熟,数字地球的逐步发展,以及先进的仪器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摄影测量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宽.定位技术,空三,DOM制作,影像匹配,自动变换匹配是摄影测量学的核心,围绕着这些方法技术,摄影测量学的发展更加完善。 关键词摄影;测量;数字地球;定位技术;空三;DOM制作;影像匹配;自动变换匹配 The State of The Photographic Surveying Hu Pe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Qingdao Campus)26555 Abstract This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the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of Photographic Surveying。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era,the maturity of 3S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art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strumen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application fields of the Photographic Surveying has become wider and wider. Positioning technology, aerial triangulation, DOM producing, image matching, automation matching are the core of the Photographic Surveying, around with these methods and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Photographic Surveying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complete. Key words :Photography, Surveying, Digital Earth, Positioning technology, aerial triangulation, DOM producing, image matching, automation matching.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摄影测量与计算机学科相互渗透交叉,摄影测量在经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两个发展阶段后,现已进入数字摄影测量阶段,这对整个摄影测量的教学、科研、生产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测绘学科而言,传统的摄影测量已发展为新兴的信息产业;从摄影测量学科而言,经典的摄影测量已发展为摄影测量与计算机视觉。数字摄影测量所使用的设备最终将是计算机加上相应的标准外设,它的产品形式是全数字化的数字产品。随着传感器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当代数字摄影测量不仅依然是遥感空间信息获取的重要分支学科,而且其研究及应用范围变得非常广泛。 现代测绘技术, 已向集成化、实时化、动态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经典的大地测量平面定位手段逐步被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所取代;传统的地图测制手段正向数字化测图技术过渡;传统的模拟测绘产品逐步向数字化地理信息产品转变;传统的测绘“老三仪”,即经纬仪、水准仪、平板仪开始向以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手段转化, 传统的测绘产业逐步向现代地理信息产业或现代测绘产业转变。尤其3S集成, 满足实时、准时要求的空间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 将大大加快空间信息获取、处理与更新的速度, 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管理决策提供更广泛、更有效的服务

碰撞检测

二维碰撞检测算法 碰撞检测(Collision Detection,CD)也称为干涉检测或者接触检测,用来检测不同对象之间是否发生了碰撞,它是计算机动画、系统仿真、计算机图形学、计算几何、机器人学、CAD\ CAM等研究领域的经典问题。 碰撞物体可以分为两类:面模型和体模型。面模型是采用边界来表示物体,而体模型则是使用体元表示物体。面模型又可根据碰撞后物体是否发生形变分为刚体和软体,刚体本身又可根据生成方式的不同分为曲面模型和非曲面模型。目前对于碰撞的研究多集中于面模型的研究,因为体模型是一种三维描述方式,对它进行碰撞检测代价较高。而在面模型的研究中,对刚体的研究技术更为成熟。 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碰撞检测技术: 1:包围盒(bounding box)是由Clark提出的,基本思想是使用简单的几何形体包围虚拟场景中复杂的几何物体,当对两个物体进行碰撞检测时,首先检查两个物体最外层的包围盒是否相交,若不相交,则说明两个物体没有发生碰撞,否则再对两个物体进行检测。基于这个原理,包围盒适合对远距离物体的碰撞检测,若距离很近,其物体之间的包围盒很容易相交,会产生大量的二次检测,这样就增大了计算量。 包围盒的类型主要有AABB(Aligned Axis Bounding Box)沿坐标轴的包围盒、包围球、OBB(Oriented Bounding Box)方向包围盒和k-DOP(k Discrete Orientation Polytopes)离散方向多面体等。 AABB是包含几何对象且各边平行于坐标轴的最小六面体,两个AABB包围盒相交当且仅当它们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均重叠,只要存在一个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叠,那么它们就不相交。AABB间的相交测试和包围体的更新速度比其他算法

论精密工程测量及其应用

论精密工程测量及其应用 摘要:如今的工程施工技术快速发展,对工程测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保证工程测量数据的科学准确,才能更好的指导施工促进工程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论述了精密工程测量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关键词:精密工程测量;专用仪器;工程变形监测;测量软件 前言: 现如今的工程测量技术已远远超出了工程建设的应用要求,向更高的领域发展。在当前的工程测量中,主要表现在工程测量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精密工程测量、仪器越来越尖端、测量数据分析系统越来越科学、工程信息系统越来越完善四方面。随着工程测量技术以及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精密工程测量已成为工程测量中最具活力、影响力最大的部分,同时也代表着工程测量的发展方向,根据当前的发展趋势,对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以促进精密工程技术的发展。 1 精密工程测量的含义 所谓的工程测量指的就是在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之中,对地形进行测绘,对工程变形进行监测,对施工放样等方面进行监督的一项技术。因此可以说精密工程测量是工程测量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而精密工程测量是将毫米作为精密的程度,采用先进的测量方式和仪器等在特殊的环境之下开展特定的精密测量的工作。精密工程测量可以分成很多的种类,例如大型工程的测量等,应用的范围也十分的普遍,例如:军事领域、设备的安装以及三维测量等很多的方面。根据工程对测量精度需求的不同,可以将精密工程测量分成两种,一种是普通的测量一种是特种测量。根据工程测量学的相关理论来说,精密工程测量是一种研究几何实体测绘的一种方法,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对精度的要求很高,精度可以包括很多方面的含义,可以分成相对精度以及绝对精度两个类型。随着精度含义的不断增多以及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这就使得很难为精密工程测量作出一个准确的定义。这里给出的定义指的是采用一般的仪器难以满足工程的测量需求的测量那么就可以称之为精密工程测量。 在很多的大型工程之中并不是全部的测量都属于精密工程测量,但是在大型工程之中一定会包含很多的精密工程测量。从测量的精度方面来分析,在传统的工业测量之中或者是质量控制等方面,精密工程测量都有所应用。此外这种测量方式对测量的可靠性也有较多的要求,包括对测量仪器进行鉴定、对测量标志的稳定性进行测量,对测量的方法进行控制和选择或者是对数据处理工作进行严密的监督等。 精密工程测量的特点主要就是在工程精度的选择时一定要根据工程的具体需要来进行,由于作业环境比较的特殊,因此就对测量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精密工程测量对设备和仪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特殊的情况之下,还会对数据处理有一定的需求。在控制网布设的整个过程之中,精密工程测量同普通工程测量相比较具有很大的不同,它仅仅选择一个控制点和一个参考的方向,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精密工程测量工作的测量精度。 2 精密工程测量分析 2.1 GPS测量的特性 目前全球最为先进的定位系统就是GPS,这一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军事和工程等很多的方面。GPS测量的特性可以表现在很多的方面。首先就是GPS测量的范围比较小,因此中基线边相对比较短,通过制定合理的测量方案,就可以

浅谈测量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浅谈测量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摘要:测量技术的发展也同其他技术一样,由原始的、落后的方式,经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一步步的发展起来。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测量科学的发展,同时测量技术的应用又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最终服务于科学研究、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 关键词:测量技术;发展历史;现状;高新技术 1 引言 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测量科学也不例外,它是人类长期以来在生产、生活方面与自然斗争的结晶。测量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艰难的历程,且至今仍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本文主要对这一历程进行了总结概述。 2 测量技术的发展历史 2.1 地图测绘方面 目前见于记载最早的古地图是西周初年的洛邑城址附近的地形图。战国时管仲著有《管子》一书,书中第十卷专门论述了地图的重要用途和内容。但遗憾的是,秦代以前的古地图都已失传。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公元前168年陪葬的古长沙国驻军图和地形图是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古地图。图上有军事要素、道路、河流、山脉和居民地等。西晋时裴秀编制了《方丈图》和《禹贡地域图》,并创立了《制图六体》的地图编制理论。此后,历代都编制过各种地图,如明代郑和下西洋绘制的《郑和航海图》;清代康熙年间绘制的《皇舆全览图》;1934年,上海申报馆出版的《中华民国新地图》等。在我国历史上,能绘制出如此水平的地图,与测量技术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我国古代测量长度的工具有记里鼓车、步车、测绳和丈杆等。测量高程的工具仪器有水平(相当于现在的水准仪)和矩。测量方向的仪器有指南针和望筒。测量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数理知识的支撑。公元前问世的《九章算术》和《周髀算经》都记载有利用相似三角原理进行测量的知识。之后,三国时期刘徽所著的《海岛算经》,介绍了利用丈杆进行两次、三次甚至多次测量的方法求解河宽、山高的实例,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测量技术的发展。 2.2 研究地球大小和形状方面 早在公元前就已经有人提出通过丈量子午线上的弧长来推断地球大小和形状的方法。唐代在僧一行的主持下,实际测量了北极的高度及从河南白马,经扶沟、浚仪到上菜的距离,算得子午线上一度的弧长为132.3km,为正确认识地球做出了巨大贡献。17世纪末,惠更斯和牛顿从力学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地球是两极略扁的“地扁说”,从此与地缘说展开了一场大论战。直到1739年经过弧长

精密测量技术

《精密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Precisio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课程代码:M106103 总学时:54 学分:3 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 本课程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光电检测与控制方向的专业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融会贯通各门专业基础课程,系统掌握各类几何量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现代计量测试新技术。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计量测试的基本知识,能够依据被测量的技术要求拟定合理的测量方案,实施测量并分析处理测量结果,完成一个测试的全过程,从而具有初步解决工程测量中几何参量精密测试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绪论4学时 1、精密测量技术的发展概况 2、公差基础知识 3、测量的基本概念 4、测量方法的选择 第二章长度尺寸的测量12学时 1、长度的基准与标准 2、量块的检定 3、线纹尺的检定 4、光滑极限量规 5、轴类零件测量 6、孔类零件测量 7、大尺寸测量及新技术发展 8、微小尺寸测量及纳米测量技术 第三章角度测量6学时 1、角度的实用基准 2、角度和锥度的测量 3、小角度测量技术 4、新型角度传感器 第四章表面粗糙度的测量6学时 1、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2、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 3、微观形貌测量新技术的发展 第五章形位误差测量12学时 1、直线度误差测量及准直技术的新发展 2、平面度误差测量 3、圆度误差测量 4、平行度位置误差测量 5、垂直度位置误差测量 6、同轴度位置误差测量 7、误差分离技术 8、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 第六章螺纹测量6学时 1、螺纹测量基础 2、普通螺纹的综合检验 3、螺纹的单项测量 4、丝杠的测量 第七章圆柱齿轮测量8学时 1、概述 2、齿轮单项测量 3、齿轮综合测量 4、齿轮整体误差测量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精密计量与测试发展概况,熟悉量值传递系统,掌握长度计量检定基本内容。 2、理解几何量测量的基本原则,对拟定测试方案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掌握工程测量中各种几何量参数的测量原理、数据分析及误差分析,了解各种常用仪器的技术指标。 4、了解几何量计量测试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课内54学时,课外自学内容16学时; 每章完成习题2-4题 四、课程实践环节 由专业实验和生产实习两个环节完成。专业实验为开放性实验计2学分;生产实习为综合性训练及生产实践计4学分。 五、先修课程及推荐教材 先修课程:《物理光学》,《应用光学》,《传感器原理》,《机械设计

精密测量技术 (2)

精密测量技术 一、背景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普通机械加工的加工误差从过去的mm级向“m级发展,精密加工则从10 p,m级向炉级发展,超精密加工正在向nm级工艺发展。由此,制造业对精密测量仪器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同时误差要求也越来越高。精密测量是精密加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密加工的误差要依靠测量准确度来保证。目前,对于测量误差已经由“m级向nm级提升,而且这种趋势一年比一年迅猛[1]。 二、概述 现代精密测量技术是一门集光学、电子、传感器、图像、制造及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它和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相辅相成,为精密超精密加工提供了评价和检测手段;精密超精密加工水平的提高又为精密测量提供了有力的仪器保障。现代测量技术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它的发展需要众多相关学科的支持,在现代工业制造技术和科学研究中,测量仪器具有精密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作为下世纪的重点发展目标,各国在微/ 纳米测量技术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应用研究[1]。 三、测量技术及应用特点 3.1扫描探针显微镜 1981年美国IBM公司研制成功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将人们带到了微观世界。STM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平行和垂直于表面的分辨率分别达到0.1nm 和0.01nm,即可分辨出单个原子),广泛应用于表面科学、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研究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纳米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与此同时,基于STM相似

原理与结构,相继产生了一系列利用探针与样品的不同相互作用来探测表面或界 面纳米尺度上表现出来性质的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用来获取通过STM无法获取的有关表面结构和性质的各种信息,成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有力工具。下面 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扫描探针显微镜。 (1)原子力显微镜(AFM):AFM利用微探针在样品表面划过时带动高敏感性的微悬臂梁随表面起伏而上下运动,通过光学方法或隧道电流检测出微悬臂梁的 位移,实现探针尖端原子与表面原子间排斥力检测,从而得到表面形貌信息。利用类似AFM的工作原理,检测被测表面特性对受迫振动力敏元件产生的影响,在探 针与表面10~100nm距离范围,可探测到样品表面存在的静电力、磁力、范德华力等作用力,相继开发磁力显微镜、静电力显微镜、摩擦力显微镜等,统称为扫描力显微镜。 (2)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PSTM): PSTM的原理和工作方式与STM相似,后者 利用电子隧道效应,而前者利用光子隧道效应探测样品表面附近被全内反射所激 起的瞬衰场,其强度随距界面的距离成函数关系,获得表面结构信息。 (3)其它显微镜:如扫描隧道电位仪(STP)可用来探测纳米尺度的电位变化;扫 描离子电导显微镜(SICM)适用于进行生物学和电生理学研究;扫描热显微镜(STM)已经获得血红细胞的表面结构;弹道电子发射显微镜(BEEM)则是目前唯一 能够在纳米尺度上无损检测表面和界面结构的先进分析仪器,国内也已研制成功。 3.2纳米测量的扫描X射线干涉技术 以SPM为基础的观测技术只能给出纳米级分辨率,不能给出表面结构准确的 纳米尺寸,是因为到目前为止缺少一种简便的纳米精度(0.10~0.01nm)尺寸测量 的定标手段。美国NIST和德国PTB分别测得硅(220)晶体的晶面间距为 192015.560±0.012fm和192015.902±0.019fm(飞米fm也叫费米,是长度单位,1fm相 当于10~15m)。日本NRLM在恒温下对220晶间距进行稳定性测试,发现其18 天的变化不超过0.1fm。实验充分说明单晶硅的晶面间距有较好的稳定性。扫描 X射线干涉测量技术是微/纳米测量中一项新技术,它正是利用单晶硅的晶面间

摄影测量的发展与趋势(作业)

一、摄影测量的发展历史: 摄影测量学发展至今,经历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三个发展阶段 摄影测量学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 我国摄影测量的发展历史 中国的摄影测量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当年的北洋大学曾用进口的摄影经纬仪做过建筑摄影测量试验。 中国的航空摄影测量始于1931年,浙江省水利局航测队与德国测量公司合作进行首次航空摄影,摄取了钱塘江支流浦阳江一段河道的航片,随后,国民党政府成立航测队。主要测制了中国局部地区1:1万和1:2.5万军事要塞图,以及湘黔、成渝一带l:5万地形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航空摄影得到飞速发展。国家测绘局、林业、农业、地质、铁道、石油、水利等部门都积极开展了航空摄影。1980年前,中国利用航空摄影测量主要制作1:25000-1:100000各种比例尺地形图,采用的是分工法和全能法测图。 1980年后,利用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方法,全国范围主要制作1:50000地形图,各省市主要制作1:10000和1:5000地形图,城市则是制作1:1000和1:2000地形图,构成各类GIS的地形数据库。 21世纪初,数码摄影仪面世之后,城市大比例尺航测制作正射影像图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在已经发展到制作三维城市电子地图。目前,中国已经构建了1:1000000、1:250000和1:50000全国空间数据库,包括的数据产品有DOM、DEM、DLG和DRG四类,还有地名数据库和土地利用数据库等,各省市已经或正在建立1:10000全省空间数据库。许多大中城市已建立了1:500-1:2000空间数据库。这些都成为构建“数字中国”、“数字省区”和“数字城市”的重要基础。 2006年国家测绘局启动了西部测图计划,使用了一批新设备、新技术、新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将改写中国西部200多万平方公里无1:50000地形图的历史。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公开招聘研究人员公告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公开招聘研究人员公告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以及我院工作需要,拟公开招聘研究人员1人。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招聘岗位:科技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十级专业技术岗位) 二、应聘条件 1.政治思想素质好,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身体健康; 2.具有全日制高校博士研究生学历和学位,专业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经济管理、科研管理、科技法律等,具有博士后工作经历者优先; 3.具有敬业精神、研究能力强,理论基础和文字功底扎实,熟悉国家科技政策与制度,有国际合作项目组织经验或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经验丰富者优先; 4.具有北京市户口(出站博士后除外)。 三、招聘程序 1.自愿报名:应聘人员须填写《应聘报名登记表》(详见附件),在2015年5月5日17时前将((应聘报名登记表》及相关材料(包括简历、2寸免冠照片、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户口本等的

电子版)用电子邮件发至zhb@https://www.360docs.net/doc/8211217217.html,。 2.资格审核:由院领导、人事干部和用人部门组成招聘工作小组,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核,确定选择考试人选,在科技部网站(www.most.gov.cn)和我院主页(www.casted.org.cn)上公布参加笔试的人选名单和笔试时间、地点。 3.考试:考试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笔试主要测试专业知识、政策法规掌握程度等。通过笔试者,原则上按1:5的比例参加面试。面试人选及面试时间、地点将在科技部网站和我院主页公布。面试主要测试应聘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4.考察:对通过面试的应聘人员,我院将对其思想政治表现、 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业绩等情况进行考察,并对应聘人员资格推荐进行复查。 5.身体检查。 6.确定拟聘人员、公示招聘结果。 7.签定聘用合同。 公示后,院领导班子根据公示结果确定拟聘人员,通知本人并签定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 四、有关注意事项 1.请应聘人员按时限要求填报《报名登记表》,过期不予受理, 恕不接待来访。 2.应聘人员在应聘工作过程中的一切费用自理。 3.笔试人选和时间、地点,将于2015年5月11日前在科技部 网站和我院主页上公示。面试人选和时间另行通知。

行人检测专利技术综述

行人检测专利技术综述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汽车、智能监控和安全领域的迫切需求,行人检测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成为当前研究人员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从行人检测的全球专利申请量、全球主要申请人分布、在中国提交申请量、中国主要申请人分布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梳理了行人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行人检测;行人检测应用 1 全球专利申请分析 1.1 全球专利申请量分析 自2000年起,行人检测技术在全球的申请趋势按照申请量可分为三个阶段:技术启蒙期、稳健增长期、快速增長与技术产品化期,下面将具体给出三个阶段的数据分析。 技术启蒙期(2000-2004年):2000年至2004年行人检测技术刚刚启蒙,申请量较少,这期间年均增长大约维持在20件左右。由于此期间计算机视觉技术发展也刚刚起步,行人检测技术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其涉猎的应用领域还很少。这期间主要的申请人还局限于汽车领域的领头企业,例如尼桑、瑞典奥拓立夫、本田等公司。此阶段行人检测技术,还较为落后其检测还主要是基于对物体的检测结合物体行进速度对行人进行检测,检测准确率低。 稳健增长期(2005-2012年):2005年至2012年,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视觉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此阶段由于与行人检测相关的技术智能汽车、智能监控和安全领域也得到了相关企业重视。行人检测技术申请量增长率有抬头趋势,在此期间年申请量50-80件左右,其主要涉猎的领域也较一阶段也涉及更多的应用领域,例如,一些新兴的企业单位也申请了相关专利申请。且此阶段,行人检测技术采用的技术也有所改进,行人检测的准确率有了一定的提升[1]。 快速增长与技术产品化(2013-2016年):在此期间,计算机视觉、图形图像等相关技术显著提升。2013-2016年,全球专利年申请量迅猛增至年申请量200件,尤其是在近三年其增占率更是实现了翻倍增长。其主要原因为:视频监控、自动驾驶技术、互动娱乐与人机交互、家庭监控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促进了行人检测技术的发展,技术产品化成为可能。行人检测技术也逐渐走向成熟,其主要相关技术行人识别、背景去噪、算法效率等方面均得到了显著提高。 1.2 全球专利申请国家分布分析 本文通过对DWPI数据库的国别字段进行申请量统计,并通过Microsoft Excel进行了申请百分比统计。截止2016全球行人检测技术排名前三位的申请国

虚拟手术中实时碰撞检测技术

虚拟手术中实时碰撞检测技术研究 彭 磊 张裕飞 王秀娟 (泰山医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16) 摘 要: 碰撞检测是虚拟手术的关键技术,为提高检测速度,满足系统实时性的要求,提出空间剖分和层次包围盒相结合的方法。使用八叉树表示法对虚拟场景进行空间剖分,在叶节点构建层次包围盒。进行碰撞检测时属于不同八叉树节点的几何元素不会相交,否则使用层次包围盒算法继续进行检测,对于有可能相交的几何元素再进行精确相交检测。 关键词: 虚拟手术;碰撞检测;空间剖分;层次包围盒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1120029-02 进行碰撞检测时从八叉树的根节点开始,计算两几何元素0 引言 是否属于同一节点,如果不属于同一节点则不相交,如果属于虚拟手术是集医学、生物力学、材料学、计算机图形学、同一节点,递归的到下一级节点进行检查,直到发现两几何元虚拟现实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交叉研究领域。虚拟手术在医学素属于同一叶节点,则需要进一步使用层次包围盒进行检查。 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手术计划与过程模拟、术中导航与监护、 2 层次包围盒 手术教学与训练等。碰撞检测是虚拟手术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贯穿于虚拟手术的整个过程。 对于八叉树的每个叶节点包含的几何元素,建立层次包围虚拟手术系统中的对象根据材质可分为刚体组织和软件组盒(Bounding Volume Hierarchy ,BVH )。相对于单纯的层次织。骨骼、手术器械等属于刚体组织,而人体的许多器官如肌包围盒技术,使用空间剖分与层次包围盒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碰肉、血管、肝脏等属于软体组织。以往大部分碰撞检测的研究撞检测,构建的层次树规模更小,计算量更少。层次包围工作都是针对刚体对象的。与刚体相比较,软体组织由于其特殊的物理性质,在外力或某些操作的作用下会发生几何形状、位置甚至数量上的变化,因此基于软体组织的碰撞检测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和更多的处理。 最简单的碰撞检测方法是对场景中的几何元素进行两两相2交测试,其时间复杂度为O(n ),虽然这种方法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但是当场景中的几何模型稍微增多些,其实时性便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参与相交测试的几何元素的数量,提高系统的实时性,目前碰撞检测技术使用的主要算法有:层次包围盒法,空间分割法,基于网格剖分的方法[1]。但是这些经典的算法也都存在着构造难度大、紧密性差、相交测试复杂、效率低等缺点。 本文采用空间剖分和层次包围盒相结合的方法,简化了几何信息的表示,进行碰撞检测时可排除明显不相交的几何元素,无法排除的再进行精确相交检测,从而减少计算量,加速碰撞检测速度,提高系统实时性。 1 空间剖分技术 整个虚拟手术的场景空间递归的剖分成若干个网格单元,每一个几何元素都属于某个网格单元,处于同一网格单元内的几何元素才有相交的可能,不在同一网格单元的几何元素一定不会相交。采用八叉树的表示方法进行空间剖分。即包含整个场景的立方体作为八叉树的根节点,立方体的3条棱边分别与x ,y ,z 轴平行。递归的将立方体剖分为8个小块,如图1(a )所示,生成8个子节点,直到达到指定的剖分层次为止,如图1(b )所示,每个叶节点包含有限个几何元素。 图1 八叉树表示法 盒包括包围盒和层次树两种数据结构。 2.1 包围盒 包围盒技术是减少相交检测次数,降低碰撞检测复杂度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用几何形状相对简单的封闭表面将一复杂几何元素包裹起来,首先进行包围盒之间的相交测试,排除明显不相交的几何元素,无法排除的几何元素,再进一步进行精确的相交测试,从而达到减少相交测试计算量的目的。常见的包围盒类型有:包围球(Bounding Sphere )、沿坐标轴的包围盒(Axis Aligned Bounding Box ,AABB )、方向包围盒(Oriented Bounding Box ,OBB )。离散方向包围盒(k-Discrete Orientation Polytopes ,k-DOPs )等[2],如图2所示。 图2 包围盒 由于虚拟手术对实时性要求较高,本文选择AABB 型包围盒,AABB 是平行于坐标轴的,包含几何元素的最小正立方体。其优点是:1)易于构建,只需要计算所包含几何元素的顶点的x ,y ,z 坐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存储6个浮点数即可;2)相交测试计算量小,相交测试时只需对两个包围盒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分别进行比较,最多6次比较运算即可。 2.2 包围盒层次树 包围盒层次树即包围盒的层次结构,层次树的根节点包含某个八叉树叶节点几何元素的全集,向下逐层分裂,直到每个叶节点表示一个基本几何元素。常用的构建策略有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种。 自顶向下的方法首先建立根结点,利用基于全集的信息递归地将每个节点分裂为两个或多个子集,直至生成只包含一个 基本图元的叶结点为止,从而建立一棵自顶向下的包围盒层次 ( )八叉树结构 ( )节点的剖分

数字摄影测量发展现状和趋势

数字摄影测量发展现状和趋势 【摘要】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摄影测量不可避免的进入了“全数字摄影测量”阶段,本文介绍分析了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应用,并研究了数字摄影测量和遥感测量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数字摄影测量发展和应用遥感测量发展趋势 1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状况 摄影测量的发展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即模拟摄影测量阶段、解析摄影测量阶段和数字摄影测量阶段。目前数字摄影测量已经开始在实际中大量应用,但全数字摄影测量作为更先进于数字摄影测量的一种技术,已经开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初步应用。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是以数字影像为基础,利用计算机和专业的摄影测量软件分析和量测来采集被测物体的三维空间信息,已经成为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地球空间数据获取的重要技术手段。其数据采集测量仪器主要包括纠正仪、正射投影仪、立体坐标仪、转点仪等,另外还有各种类型的解析测量仪器。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可以替代进行测绘中的识别被测物体和识别测试点,而且已经完全可以替代人工来进行大量的计算,其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是人工计算多无法比拟的,从而为摄影测量实现了真正的自动化发展。 数字摄影测量的数据获取主要是通过数字摄像机,但是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虽全面替代了传统的解析测图仪,但摄像结果仍然是以胶片为主的,另外对胶片的后期处理并没有出现新的突破,这种测绘方式只能称为数字摄影测量。目前,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已经将全数字测量技术作为研究的重点。数字摄影测量所获得的大量数据处理是通过数字摄影测量软件来完成的,不但可以节省人力,还具有速度快和精度高等特点。 2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 (1)首先获取数字摄影对象及其相关的数据参数,主要包括地面控制点坐标和相机参数。获得的参数一般是数字摄影参数,如果是航片,需要先转换成影像文件,进而导入影像文件参数软件。(2)将获得的模型初始化并设置各种相关的各种参数,所获得的的每个模型即为一个航空对象。(3)模型定向分析:①首先内定向,其目的是为了确定扫描坐标系和所获得相片坐标系之间的数量和参数关系以及数字影像可能存在的变形。数字影像的变形主要是在影像数字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的类型是仿射变形。②然后是相对定向,其目的是为了恢复构成立体相片的相对方位,从而建立被测量对象的几何模型。③最后是绝对定向,就是要将模型点在空间辅助坐标系的坐标变换为地面参考坐标系。(4)影像匹配预处理.影像匹配预处理主要用于自动影像匹配前的预处理,主要是针对某些匹配比较困难的地区所作的一些处理。例如:山脊、沟谷,被黑影遮盖地区、大片居

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简介:工程测量学科就是一门应用学科,它就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服务,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就是测绘学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工程测量有着悠久的历史,近20年来,随着测绘科技的飞速发展,工程测量的技术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取得很大的成就。 关键字: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展望 前言工程测量学科就是一门应用学科,它就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服务,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就是测绘学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工程测量有着悠久的历史,近20年来,随着测绘科技的飞速发展,工程测量的技术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取得很大的成就。主要原因有:一就是科学技术的新成就,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测绘科技本身的进步,为工程测量技术进步提供新的方法与手段;二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各种大型建筑物与构筑物的建设工程、特种精密建设工程等不断增多,对工程测量不断提出新的任务、新课题与新要求,使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有力地推动与促进工程测量事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面向21世纪的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方向就是: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格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GPS技术、RS技术、GIS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以及先进地面测量仪器等将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中,并发挥其主导作用。 工程测量就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既古老又年轻的应用科学与技术,它研究与服务范围贯穿在现代工程建设与国防建设的规划与运营的整个过程中。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就是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整个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从理论体系到应用范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进步,亦为工程测量学科的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各种高、大、重、深、特的工程建设不断增多,这些都向工程测量提出了新的

计算机视觉各种方法

第33卷第1期自动化学报Vol.33,No.1 2007年1月ACTA AUTOMATICA SINICA January,2007 车辆辅助驾驶系统中基于计算机视觉的 行人检测研究综述 贾慧星1章毓晋1 摘要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行人检测由于其在车辆辅助驾驶系统中的重要应用价值成为当前计算机视觉和智能车辆领域最为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其核心是利用安装在运动车辆上的摄像机检测行人,从而估计出潜在的危险以便采取策略保护行人.本文在对这一问题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基于视觉的行人检测系统一般包括两个模块:感兴趣区分割和目标识别,本文介绍了这两个模块所采用的一些典型方法,分析了每种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最后对性能评估和未来的研究方向等一系列关键问题给予了介绍. 关键词行人检测,车辆辅助驾驶系统,感兴趣区分割,目标识别 中图分类号TP391.41 A Survey of Computer Vision Based Pedestrian Detection for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 JIA Hui-Xing ZHANG Yu-Jin Abstract Computer vision based pedestrian detec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test topics in the domain of computer vision and intelligent vehicle because of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It aims at detecting pedestrians appearing ahead of the vehicle using a vehicle-mounted camera,so as to assess the danger and take actions to protect pedestrians in case of danger.In this paper,we giv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di?culties lying in the problem and review most of the literature.A typical pedestrian detection system includes two modules:regions of interest(ROIs) segmentation and object recognition.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typical methods of the two modules and analyzes their respective pros and cons.Finally,we give detailed analysi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propose some research directions. Key words Pedestrian detection,driver assistance system,ROIs segmentation,object recognition 1引言 车辆辅助驾驶系统中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行人检测是指利用安装在运动车辆上的摄像机获取车辆前面的视频信息,然后从视频序列中检测出行人的位置.由于它在行人安全方面的巨大应用前景,成为智能车辆、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欧盟从2000年到2005年连续资助了PROTECTOR[1]和SAVE-U[2]项目,开发了两个以计算机视觉为核心的行人检测系统;意大利Parma[3]大学开发的ARGO智能车也包括一个行人检测模块;以色列的MobilEye[4]公司开发了芯 收稿日期2006-3-14收修改稿日期2006-6-17 Received March14,2006;in revised form June17,2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573148),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60003102)资助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P.R.China(60573148),Specialized Research Fund for the Doc-toral Program of Higher Education(20060003102) 1.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北京100084 1.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100084 DOI:10.1360/aas-007-0084片级的行人检测系统;日本本田汽车公司[5]开发了基于红外摄像机的行人检测系统;国外的大学如CMU[6]、MIT[7,8]和国内的西安交通大学[9]、清华大学[10]也在该领域做了许多研究工作. 车辆辅助驾驶系统中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行人检测属于计算机视觉中人体运动分析的研究范畴,其主要任务是在运动摄像机下快速准确地检测行人.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特定领域对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重点分析常用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以期对相关的科技人员起到指导作用.对监控系统和体育运动分析领域中人体检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综述文献[11~14]. 行人检测除了具有一般人体检测具有的服饰变化、姿态变化等难点外,由于其特定的应用领域还具有以下难点:摄像机是运动的,这样广泛应用于智能监控领域中检测动态目标的方法便不能直接使用;行人检测面临的是一个开放的环境,要考虑不同的路况、天气和光线变化,对算法的鲁棒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时性是系统必须满足的要求,这 c 2007by Acta Automatica Sinica.All rights reserved.

实验四:基于BSP技术的室内场景渲染和碰撞检测

实验四:基于BSP???碰撞检测 姓名:班级:学号: 一、实验目 掌握BSP?原理; 熟悉Ogr?e中基于S P??法。 二、实验仪器 pc、visua?l studi?o 2010 、实验原理 ?过程 //网上检索B?S P相关 //利 Ogr?e实现基于B SP? 程?实现 ???A PI进行详细说明1、BSP相关? (1)BSP? BSP Trees??B i nar?y Space? Parti?o ning?trees? 二 ? 二 ?。 : ?; 中?光照运算;BSP?预 。 (2)BSP原理? 顺 判定 BSP:二 ?。 ?????? 。 ??定过 ??? 一 ?B S P。 ?上 于 ?件Z Buf?f er?后向前画。

?于?Z B uff?e r?前向后 ? 于后画 ??遮挡而 Z?B uffe?r CUT 而 ?高。 筛选优化 ?进行顺 判?定? 中 ?上?? 过?筛选。 PVS ?减外BSP?过?进行进一 ?筛选优化?。 理?解Po?r tal: ??。Porta?l?于 一? 进行 ? 算 算 ?; 二 法??集合PV?S?候 同 ??? 关 候 ??PVS? 关 ? 。 前 ?D 候?BC?过PVS?测试 A一 ??C U T。

(3)BSP? BSP?流程: 1) ???PVS?信息; 2) ?; 3)??判 ????理; ? 中 判 上级 ?。 4) ????? 理( ) 后 ?理 ; ? 理 ? 后 理? ; 5) ? 判 PVS??中? 进?行。 2、程 实现 ??相API? 详细?说明 多边 A 一 顶 位于多边 组 一 说多边 A位于多边 “前 ”参考左图。 想象一 一 盒 6 组 朝向盒说盒 一“凸多边 ”朝向盒 盒 “凸多边”。 图1.2 让 一 何确定一 图元集合 否一 “凸多边 ” 伪算法 : (1) - 参 : o n –确定一 D 中 相 位置 参考多边 。 –待确定 D 中 。 返 值: 位于多边 哪一边。 功 : 确定一 位于 多边定义 哪一边。

现代测量技术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现代测量技术 学号084812099 姓名钱杰 班级08机自A2 院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2011 年11 月 5 日

目录 前言 一、激光传感器简单介绍及其优点 (3) 二、激光测距传感器 (5) 1.激光测距的原理 (5) 2.激光测距传感器的优势: (5) 3.测距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6) 三、激光测长传感器 (6) 四、激光精密测量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6) 五、参考文献 (7)

激光测量 摘要:激光传感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国防、生产、医学和非电测量等各方面,激光传感器正以自己独特的优势焕发勃勃生机,本文简单介绍了激光测距传感器工作的原理和用。 关键词:激光测距、望远镜、激光测距原理与应用、应用实例 Laser measurement Abstract: laser sensor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national defense, manufacturing, medica l and non electric measurement etc, laser sensor with its own unique advantages of vi gour and vitality,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laser ranging sensor working principle a nd use. Key words: laser rangefinder、telescope、laser ranging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examples 一、激光传感器简单介绍及其优点 激光传感器是利用激光技术进行测量的传感器。它由激光器、激光检测器和测量电路组成。激光传感器是新型测量仪表,它的优点是能实现无接触远距离测量,速度快,精度高,量程大,抗光、电干扰能力强等。 激光具有4个重要特性: (1)高方向性(即高定向性,光速发散角小),激光束在几公里外的扩展范围不过几厘米; (2)高单色性,激光的频率宽度比普通光小10倍以上; (3)高亮度,利用激光束会聚最高可产生达几百万度的温度。 (4)高相干性,两束光交迭时,产生明暗相间懂得条纹(单色光)或彩色条纹(自然光)的现象称为光的干涉。只有频率和振动方向相同,周相相等或周相差恒定的两束光才具有相干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