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课件(共50张PPT)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课件(共50张PPT)

中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民党一大
时间 地点
1924年1月 广州
主要 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 内容 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
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意义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的发展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新三民主义
强调反帝 一般平民享有 增加节制资本
国民党“一大”旧址位于文明路215号的钟 楼礼堂。原为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礼堂
孙中山说:中国革命之所以迟迟不能 成功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的革命武 装队伍;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 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 国的危亡! 诸位已看到校门上的对联“升官发财 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 批“革命者来”。请诸位谨记!
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1)孙中山领导的多次反对北洋 二大规定:中共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 军阀统治运动均告失败 产主义。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打倒军 阀,摆脱帝国主义压迫,建立真正的 民主共和国。这是党的最低纲领,也 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 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 (2)共产党成立初期力量弱小, 需要寻求盟友
从1924年5月至 1927年7月,黄 埔军校招收了六 期学生共2万多 人。为国共两党 培养了一批著名 将领和军事人才。
(1)政治准备: 1、准备(背景): 召开国民党第一全国代表大会,接受共 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实现国共第 一次合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2)军事准备:
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建立 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 创建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7分钟与阅读课本P70—P74勾画、标注、记忆下列问题 1.国共合作的原因、中共三大的时间、内容 2.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参加的共产党人物、 内容、标志 3.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地点、领导人、作用 4.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目标、斗阵对象、主战场、 主要战役、英雄军队、战绩、影响下的工农革命运动。 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5.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标志; 6.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时间、地点、性质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11课-北伐战争 课件 (共18张PPT)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11课-北伐战争 课件 (共18张PPT)
作用:培养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奠定基础。
动脑筋
❖孙中山为什么要创立黄埔军校?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 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 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 蒋介石(1887-1975年), 原名瑞元,又名中正, 字介石。早年就读保定 军官学校。1908年到日 本振武军校学习。1911 年回国。1913年加入中 华革命党。1917年奉孙 中山命主持东南各省的 党务和军事。1922年到 永丰舰随侍孙中山。 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 任黄埔军官学校校长。
二、北伐战争
北伐时间:1926年 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中国。 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进军路线:(1)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南京
(2)福建——浙江——上海 主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英雄部队: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战果: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
第11课
北伐战争


革命者来 升



畏 死
发 财

勿 入
请 往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1. 背景:国共首次合作
1924年 广州 国民党一大
2.目的: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3.建立
1924年 广州黄埔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国民党——校长:蒋介石
合作: 共产党——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苏联
蒋介石像
❖ 周恩来(18981976年)字翔宇, 笔名恩来。生于江 苏淮安。1913年在 天津南开中学就读。 1917年毕业后东渡 日本留学。1919年 五四运动时回到天
津,参加五四运动。 1921年参加共产党。 1924年11月任黄埔 军校政治部主任。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课件(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课件(共19张PPT)
(3)这个学校为国民革命作出了哪些贡献?
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 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写一篇50字的 短文,谈谈你对黄埔精神的 认识。
谢谢大家!
再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北京 直

山东
奉天

湖北
江宁(南京)

上海
武昌
汀泗桥 贺



桥 江 南昌
西


广州
独立团的 辉煌战绩,为 国民革命军第 四军赢得了 “铁军”的光 荣称号。
你抢我答
北伐时间 1926年7月—1927年7月 北伐目的 打倒列强,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北伐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敌我态势 敌强我弱 战略方针 集中兵力,各个歼敌 北伐先峰 叶挺独立团被誉为“铁军”
三 、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视频欣赏








立 “四·一二共”产反党革人命被政砍变头中被屠杀的共产党人
三 、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旧址
巩固小结
国共合作 ——前提
国 民
创办黄埔军校 ——发展


北伐战争 —— 高潮
四一二政变——转折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失败
课堂检测
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政治创部校始主长人任 孙周蒋恩中介来山石



军 校
时 间
地 点
的 1924年5 创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课件

本振武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师资力量雄厚
文素松:黄埔军校管理部主任。先后就读于江西陆军测绘学堂、组河织北机保构定健军全官学校。
周骏彦:黄埔军校军需部主任。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曾赴日留学,就读于日本警
监学校、东京法政大学。
李其芳:黄埔军校军医部副主任。上海同济德文医学堂、德国柏林大学毕业。
邓士章:黄埔军校军械处处长。同济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毕业,时任广州石井
国共合作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也有利于两党自身的发展。
必须坚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方向,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
必须充分发动和武装工农,使革命获得深厚的群众基础。
在统一战线中,共产党人必须坚持自己的独立性,掌握对革命 的领导权。
1927年4月
南京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张 作霖被日本人炸死。1928年底,______宣布 “东北易帜”,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在20世纪20年代传唱 大江南北的《国民革命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当 时人民为什么会发出“打 倒列强,除军阀”的呼声?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仍然处于军阀割据、四分五裂的状态。在各派军 阀中,以曹琨、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势力最强。他们在英、美等国支持下,于 1920年的直皖战争和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取得胜利,控制了中央政权。 1923年3月,他们在洛阳召开军事会议,加紧推行武力统一全国的计划,再次挑 起军阀混战。到1924年,参加混战的兵力达45万人,战火燃遍了全国大部分省区。 随着军费的激增,大小军阀在他们的统治区内巧立名目,增收捐税,滥发纸币, 肆意搜括,致使经济萧条,生灵涂炭。
……但是孙中山又看到,当时的国民党,党员构成“非常复 杂”,“大多数党员”都是以加入国民党为做官的捷径。国民党的 指导思想、政治纲领、组织纪律,都存在严重缺陷。因此,孙中山 痛感有必要彻底改造国民党。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知识点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旨在推翻北洋政府,结束军阀混战,统一中国。

本文将从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意义三个方面,介绍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点。

一、北伐战争的起因北伐战争起因于当时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军阀割据:北伐战争前,中国军阀割据严重,形成割据割据局面,国家统一和发展受到阻碍。

2. 经济危机:北伐战争前的中国经济陷入困境,农业、工业和商业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3. 国民党内部矛盾:北伐战争前,国民党内部存在各种矛盾和冲突,统一战线形成困难。

二、北伐战争的过程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发动的一场武装革命战争。

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开始时,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推动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

2. 第二次合作:国共合作关系再度发展,北伐战争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

3. 前进路线:北伐战争中,以苏区为根据地,采取坚持游击战争和歼灭战相结合的策略,逐渐向内地进军。

4. 打破长江防线: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发生多次激烈战斗,最终击溃北洋政府军队,打破了长江防线。

三、北伐战争的意义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1. 推动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进展: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结束了军阀割据局面,达到了国家统一的目标。

2. 建立了南京临时政府:北伐战争成功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实现了政权的更替,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

3. 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北伐战争使中国共产党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认可,增强了党的领导地位。

4. 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北伐战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战术,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结起来,北伐战争是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

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意义都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革命历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2024版新教材)

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2024版新教材)

叛 民政府

成立


随堂练习 1. 国民党一大上确定的三大政策是( D )
A.旧三民主义 B.进行北伐战争 C.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2. 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 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 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
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B )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3. 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使南京政
府在名义上统一全国的是( D )
A.吴佩孚
B.孙传芳
C.张作霖
D.张学良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 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 建立“国民政府”。
南京政府建立之后,在“分共清党”,镇 压工农运动的同时,继续北伐。1928年6月,北 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东。北奉系军阀张作霖在 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易炸帜死。1928年底,张 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 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 统一了全国。
4.北伐军先锋: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连 克汀泗桥和贺胜桥。
北伐对象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军阀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控制地区
湖南、湖北、河南和直隶的一部 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
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 山东、察哈尔和直隶
5.北伐经过: 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
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 并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 城头。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
(2)汪精卫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课件[ha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课件[ha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11课《北伐战争》课件
北伐战争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场战争,它推动了国共合作的 进展,为中国的统一和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概述
北伐战争是指中国国共两党合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对北方军阀进行的 一系列战争。这场战争从1926年开始,结束于1928年。
北伐战争的起因
北伐战争的起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北方军阀割据,民不聊生;二是国共合作的建立,共同对抗帝国主义和北方 军阀。
和武装革命军队。
2
第二步
东征中山、广州保卫战,逐步夺取南方主要城市。
3
第三步
中原大战,攻克北京和天津,北方军阀势力崩溃。
北伐战争的结果
军阀割据结束
北伐战争结束后,北方军阀的割据局面得到了彻底的终结。
北伐战争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 的创造者和决定力量的源泉。
团结合作
北伐战争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 团结合作,才能前进和取得胜利。
国共合作进展
北伐战争加深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奠定了后来统一战线的基础。
国共力量对比
北伐战争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国内革命队伍中的地位得到提升,与国民党的力量对比发生了转 变。
北伐战争的影响
1 中国革命进程
北伐战争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为中国的统一和革命事业打下基础。
2 国际影响
北伐战争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加强了中国与外国的交流与合作。
3 革命精神
北伐战争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和革命精神,号召了更多人参与到革命事业中。
北伐战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
北伐战争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合作,使中 国革命事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北伐战争的启示
民族团结
人民力量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单元 北伐战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单元 北伐战争

民生主义
增加节制资本
国民党“一大”旧址位于广州文明路215号的 钟楼礼堂。原为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礼堂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场
孙中山与代表步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4.创建黄埔军校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黄埔军校)
时间 1924年5月
地点 广州黄埔
领导 人员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 为政治部主任
图为当时的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想一想: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为什 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北伐的目的是打到北洋军阀,统一中国。但是蒋 介石的上台,只不过是旧军阀被打垮,又出现了以蒋介 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 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
变。
本课小结
准备
国共第一次合作
2.北伐目标 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 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军阀
控制地区
兵力
吴佩孚 湖南、湖北、河南和直隶的一部 20万
孙传芳 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 20万
张作霖
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山 东、察哈尔和直隶
35万
张 作 霖
兵力 35 万
吴佩孚兵力20万

北京 直 隶
山东
吉 辽
C.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D.工农运动发展
6.国民革命失败的依据是( )
A.这次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
C.国民革命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
知识点三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 政府的建立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先后发 动“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残酷地屠杀 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产党方面:领导工人运动的失败,使共产党认
识到,仅仅依靠工人阶级是不够的,
应该汇集一切革命力量进行国民革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孙中山训词 黄埔军校校徽
蒋介石校训
二、北伐战争
主体:国民革命军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方针:集中兵力,各个歼灭 进程:
原因:两党合作、官兵英勇作战、工农运动支持、
方针正确等
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蒋介石在北伐誓师大会上发表讲话。台上左一为蒋介石。
1926年7 月9日,北伐 战争开始,图 为部队从广州 出发 。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
会议的主要影响: 标志着两党的合作正式形成
国民党一大会场
孙中山(前排中)、 瞿秋白(后排左三)等 在国民党“一大”期间 的合影。
孙中山与国民党一大代表步出大会现场
民族主义
三 民 民权主义 主 义 民生主义 旧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三 民 创立民国 主 义 平均地权
民族:对外反帝;对内反民族压迫
黄埔军校
孙中山任总理
蒋介石任校长
廖仲恺任党代表 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讲话, 左一为廖仲恺,左二为蒋介石 。
黄埔军校校歌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 这是革命的黄埔, 主义须贯澈,纪律莫放松, 预备做奋斗的先锋, 打条血路,领导被压迫民众, 携着手,向前行, 路不远,莫要惊, 亲爱精诚,继续永守, 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第15课
北伐战争
课程标准
知道黄埔 军校的创建和 北伐战争的胜 利进军。
了解南京 国民政府成立 的主要史实。
知识与能力
了解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 伐战争两历史事件,探讨北伐 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
识读“北伐战争进军形势 图”,加强对北伐战争过程的 感性认识。培养读图能力。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的背景及其政策的了解讲述大革命时代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 壮烈之举,认识到先烈们的壮举是顺应时代发 展、敢为人先的英勇行为,培养立报效祖国志、 做现代文明人的情感。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 做出正确判断。
重点
1.黄埔军校的建立 。 2.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难点
1.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2.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国民大革命运动
1.前提: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2.任务:打倒列强、驱除军阀
3.高潮
黄埔军校的创建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4.转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5.失败: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发生,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6.意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 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1.两党的合作能够实现的原因
新三民主义 民权:民主自由权利,“一般平民
(目标)
所共有”
民生:“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联俄
三大政策 联共
(方法、手段) 扶助农工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创办时间: 1924年5月 创办地点: 广州黄埔
主要负责人: 孙中山、蒋介石、廖仲恺、周 恩来
办学特色: 实行政治课程和军事课程并重的原 则。
历史作用: 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军事人才,为国 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开展 奠定了基础。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命。
国民党方面:历经挫折的孙中山深感依靠军阀无 法实现真正的革命,他苦苦寻求新 的革命出路。
共产国际的帮助
孙中山
2.两党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会议召开的时间: 1924年1月 会议召开的地点: 广州 会议的主要内容: 确立了三大政策;
北伐军中黄埔同 学组成的宣传队 。
各路军总司令 祭陵后合影。前排 自右到左:鹿钟麟、 李宗仁、蒋介石、 冯玉祥、阎锡山 。
汀泗桥战役 中北伐军缴获敌 人的武器 。
湖北省咸宁 县汀泗桥附近北 伐军击溃军阀吴 佩孚部队的战场 旧址 。
贺胜桥战役
吴佩孚亲率湖北暂编第4师和陆军第8师及在汀泗桥战 役中败退的残部共2万余人,在贺胜桥及其以南的杨林塘、 桃林铺、王本立地区梯次设防,企图死守。国民革命军不 给吴军以喘息之机,于8月29日由第4、第7军发起贺胜桥 战役。第7军第8旅在袁家铺附近击退吴军约1个团的抵抗 后,向王本立前进,途中遭吴军反击,被迫后撤。第4军 第12师在杨林塘附近与吴军激战后,形成对峙。30日拂晓, 第4、第7军继续攻击,叶挺独立团猛打猛冲,在杨林塘突 入吴军主阵地,向桃林铺攻击前进。此时,吴军一部从侧 翼反击,企图对叶挺独立团实施包围。第10师第28团和第 12师第36团适时增援,协力抗敌,突破吴军桃林铺防线,向 贺胜桥发展进攻。第 7军攻占王本立后,迅即向贺胜桥东 侧的南桥攻击。吴军正面失利,侧背受敌,全线动摇,纷 纷溃退。国民革命军于当日上午占领贺胜桥,俘敌3 500余 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