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论文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论文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论文

探究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能需求的“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等指标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阐述了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的基本要求,并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控制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分制析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目前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主要呈现出远程化、分布式和图形化的趋势和特点。

1.1自动化技术的远程化

传统的rtu在设计上通常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做为系统的硬件平台,并通过扩展测控硬件接口电路完成“四遥”功能,这种方法具有设计周期短、扩展性好,开发方便的优点,但是设计的rtu 成本高,体积大,功耗大,结构不够灵活。目前随着微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远动终端也在朝着小型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对这种新的系统架构方案的研究,不断的提高改善远动终端的整体性能,具有工程实际意义。

1.2自动化技术的分布式

随着能源的日益枯竭,作为一种集约式发展的电力运行方式,分布式发电系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分布式发电系统是指功率为

计算机控制技术及应用论文

浅谈计算机控制技术及应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用计算机来实现控制。近年来,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与传感器技术、CRT显示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给计算机控制技术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然而,设计一个性能好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还需要考虑系统的抗干扰性能,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力是关系到整个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技术、系统、应用 Chat computer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people use computers to achieve control. In recent years, computer technology, automation technology, detection and sensor technology, CRT display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 technolog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icroelectronic technology, a computer control technology has brought great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design of a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for good performance is very important.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is mainly composed of two major components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a complete control system also need to consider the anti-interferenc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the system is related to the anti-jamming capabilities and reliabl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key. Key words:computer control technology、system、apply 正文: 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概述 1、计算机控制的概念 (1)开环控制系统 若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则称该系统为开环控制系统。在开环 控制系统中,既不需要对系统的输出量进行测量,也不需要将它反馈到输入端与输入量 进行比较。 (2)闭环控制系统 凡是系统的输出信号对控制作用能有直接影响的系统都叫作闭环控制系统,即闭环 系统是一个反馈系统。闭环控制系统中系统的稳定性是一个重要问题。

电气控制技术论文5000字

word文档整理分享 电气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班级:机制091 姓名:柳有伟 学号:3090101132 指导老师:周力

word文档整理分享 前言 通过三十个学时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电气控制技术的一点基本知识和组成,从中也知道了电气控制技术在机械行业的重要性,三十个学时的学习远远不是我们需要完成的任务,为 了更好的掌握机电一体化,我们应该更深入的学习电气控制技术的知识,以满足综合型人才的 培养要求,在本学期的学习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1),继电器控制系统 (2),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 在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可编程系统的可靠性等方面都优于继电器的传统控制技术,我们应该在继电器的基础上加强可编程控制技术的学习.可编程控制器是在继电器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工业自动控制装置。早期的可编程控制器在功能上只能实现逻辑控制,因而被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简称PLC。随着微电子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微 处理器用于PLC,使其不仅可以实现逻辑控制,还可以进行数字 运算和处理、模拟量调节和联网通信等,因此美国电气制造协会于1980年将它正式命名为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Controller),简称PC。但近年来 PC又成为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的简称,为避免发生混淆,我们仍把可编程控 制器简称为PLC。

word文档整理分享 PLC简介及在常用电气控制线路中的应用 [摘要]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技术,是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PLC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机床电气,本文简述了PLC的发展和几种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的PLC控制。关键词::继电器控制系统;基本电气控制线路;PLC控制 1引言 近年来,PLC正越来越多地用于电动机的运行控制,为了便于采用PLC对继电器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和设计新的控制系统,本文以OMRON公司的SYSMAC—C系列P型机为例,介绍其在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中的应用。这些程序通常是整个控制系统的一个模块。 2PLC简介 2.1PLC由来 PLC即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 ,是指以计算机技 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在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icalCommittee )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做了如下定义:PLC 英文全称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 中文全称为可编程逻辑控 制器,定义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 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是可编程逻辑电路,也是一种和硬件结合很紧 密的语言,在半导体方面有很重要的应用,可以说有半导体的地方就有PLC “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 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参考资料

电气自动化专业论文题目参考

电气自动化专业论文题目参考 1、130吨小型冷库设计与控制 2、专用可编程控制器的研制 3、基于VPVT控制算法的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研究 4、基于四卷筒电气差动的抓斗卸船机控制系统研究 5、高速全伺服热收缩膜包装机的电气自动化设计 6、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 7、成套电气控制柜总装课程实训课题设计研究 8、醋酸乙烯项目供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与实现 9、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研究 10、火电厂厂用电监控系统及纳入DCS应用的研究 11、火电厂电气监控中主控单元的研究 12、现场总线应用于发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研究 13、110kV变电所继电保护自动化设计分析 14、综合机械化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探讨 15、电控及自动化设备可靠性试验方法研究 16、发电厂电气监控系统发展的探讨 17、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及实现分析 18、巷道堆垛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19、分析电气的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 20、厚板厂冷矫直机区域全自动控制功能失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2、酰氯尾气吸收项目的仪电自动化设计 23、浅谈综合机械化在煤矿开采上的应用 24、电厂电气监控系统发展问题探讨 25、基于课程群及项目驱动的教学新模式探索 26、浅谈综合机械化在煤矿开采上的应用 27、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 28、火电厂厂用电监控系统的应用 29、发电厂电气监控管理系统应用方式研究

30、探析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中PLC技术的应用 31、基于低压电器的电气工程继电器自动化应用研究 32、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特点及其发展前景 33、浅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34、水电站自动化控制与应用 35、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应用分析 36、沈海电厂200MW机组励磁系统及自动化装置改造分析 37、电厂电气监控系统初探 38、楼宇自动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 39、高职自动化类专业的PLC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40、电器自动化调试系统探究 41、应用型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42、浅谈电力自动化节能设计技术 43、大型设备或构件高空从室外向室内吊装工艺 44、高职电气专业岗位化课程体系改革实践 45、提高自动化设备可靠性的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 46、探讨电气的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融合运用 47、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浅析 48、水电厂电气工程自动化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探讨 49、提高中职PLC课程教学效果的策略 50、火车站警戒线监控系统设计 51、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方向 52、关于10千伏线路越级跳闸的原因分析 53、对电厂小热电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探讨 54、钻井监控系统中PLC技术的应用 55、基于电力系统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应用分析 56、浅谈电力系统中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应用及发展 57、高职院校电气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58、现代煤矿机电设备在煤矿企业中的应用 59、浅谈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的设计与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 —————电子产品提高抗干扰能力的措施

时间飞逝,这一学期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结束了,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些意犹未尽的感觉,因为老师新颖的教学方法充分的调动了电动了我们的积极性,让我们融入到了学习的良好氛围中。针对这一学期的学习,结合我自身的了解和在图书馆查阅的书籍资料,我主要谈一下有关电磁干扰的一些问题。 一、要特别注意需要抗电磁干扰的系统: (1) 微控制器时钟频率特别高,总线周期特别快的系统。 (2) 系统含有大功率,大电流驱动电路,如产生火花的继电器,大电流开关等。 (3) 含微弱模拟信号电路以及高精度A/D变换电路的系统。 二、为增加系统的抗电磁干扰能力采取如下措施: (1) 选用频率低的微控制器: 选用外时钟频率低的微控制器可以有效降低噪声和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同样频率的方波和正弦波,方波中的高频成份比正弦波多得多。虽然方波的高频成份的波的幅度,比基波小,但频率越高越容易发射出成为噪声源,微控制器产生的最有影响的高频噪声大约是时钟频率的3倍。 (2) 减小信号传输中的畸变 微控制器主要采用高速CMOS技术制造。信号输入端静态输入电流在1mA左右,输入电容10PF左右,输入阻抗相当高,高速CMOS电路的输出端都有相当的带载能力,即相当大的输出值,将一个门的输出端通过一段很长线引到输入阻抗相当高的输入端,反射问题就很严重,它会引起信号畸变,增加系统噪声。当Tpd>Tr时,就成了一个传输线问题,必须考虑信号反射,阻抗匹配等问题。 信号在印制板上的延迟时间与引线的特性阻抗有关,即与印制线路板材料的介电常数有关。可以粗略地认为,信号在印制板引线的传输速度,约为光速的1/3到1/2之间。微控制器构成的系统中常用逻辑电话元件的Tr(标准延迟时间)为3到18ns之间。 在印制线路板上,信号通过一个7W的电阻和一段25cm长的引线,线上延迟时间大致在4~20ns之间。也就是说,信号在印刷线路上的引线越短越好,最长不宜超过25cm。而且过孔数目也应尽量少,最好不多于2个。 当信号的上升时间快于信号延迟时间,就要按照快电子学处理。此时要考虑传输线的阻抗匹配,对于一块印刷线路板上的集成块之间的信号传输,要避免出现Td>Trd的情况,印刷线路板越大系统的速度就越不能太快。 用以下结论归纳印刷线路板设计的一个规则: 信号在印刷板上传输,其延迟时间不应大于所用器件的标称延迟时间。 (3) 减小信号线间的交叉干扰: A点一个上升时间为Tr的阶跃信号通过引线AB传向B端。信号在AB线上的延迟时间是Td。在D点,由于A点信号的向前传输,到达B点后的信号反射和AB线的延迟,Td 时间以后会感应出一个宽度为Tr的页脉冲信号。在C点,由于AB上信号的传输与反射,会感应出一个宽度为信号在AB线上的延迟时间的两倍,即2Td的正脉冲信号。这就是信号间的交叉干扰。干扰信号的强度与C点信号的di/at有关,与线间距离有关。当两信号线不是很长时,AB上看到的实际是两个脉冲的迭加。 CMOS工艺制造的微控制由输入阻抗高,噪声高,噪声容限也很高,数字电路是迭加100~200mv噪声并不影响其工作。若图中AB线是一模拟信号,这种干扰就变为不能容忍。如印刷线路板为四层板,其中有一层是大面积的地,或双面板,信号线的反面是大面积的地

计算机控制技术论文

摘要 干扰问题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工作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电磁信号,如电网的波动、强电设备的启停、高压设备和开关的电磁辐射等,当它们在系统中产生电磁感应和干扰冲击时,往往就会扰乱系统的正常运行,轻者造成系统的不稳定,降低了系统的精度;重者会引起控制系统死机或误动作,造成设备损坏或人身伤亡。 抗干扰技术就是研究干扰的产生根源、干扰的传播方式和避免被干扰的措施(对抗)等问题。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中,既要避免被外界干扰,也要考虑系统自身的内部相互干扰,同时还要防止对环境的干扰污染。国家标准中规定了电子产品的电磁辐射参数指标。 由于工业现场的工作环境往往十分恶劣,计算机控制系统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这些干扰可能会影响到测控系统的精度,使系统的性能指标下降,降低系统的可靠性,甚至导致系统运行混乱或故障,进而造成生产事故。干扰可能来自外部,也可能来自内部;它可通过不同的途径作用于控制系统,且其作用程度及引起的后果与干扰的性质及干扰的强度等因素有关。干扰是客观存在的,研究抗干扰技术就是要分清干扰的来源,探索抑制或消除干扰的措施,以提高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章首先介绍干扰的种类及传播途径,然后根据硬件和软件抗干扰措施的不同,分别加以论述。 关键词:干扰的因素干扰源屏蔽滤波

目录 摘要................................................ I 1产生干扰的因素.. (1) 1.1干扰的定义 (1) 1.2形成干扰的三个要素 (1) 1.3干扰来源 (2) 2干扰存在的形式 (3) 2.1串模信号 (3) 2.2共模信号 (3) 3抗干扰的措施 (4) 3.1抗干扰方法 (4) 3.2屏蔽 (4) 3.3隔离 (5) 3.3.1光电隔离 (5) 3.3.2变压器隔离 (5) 3.3.3继电器隔离 (6) 4 系统接地 (7) 4.1一点接地 (7) 4.2多点接地 (8) 5软件抗干扰设计 (9) 5.1滤波简介 (9) 5.2低通滤波器 (9) 6提高系统抗干扰的措施 (11) 6.1逻辑设计力求简单可靠 (11) 6.2硬件自检测和软件自恢复的设计 (11) 6.3从安装和工艺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消除干扰 (11) 6.3.1合理选择接地 (11) 6.3.2合理选择电源 (12) 6.3.3合理布局 (12)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电气控制技术论文

电气控制技术论文 电气控制技术及其发展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科学技术的要求也上了一个新 的层次。其中电气控制技术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现在已经人们的日常生产 和生活融为一体,它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本文旨在通过讨论 电气控制技术,对它以后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提高我国电气控制技术的质 量和水平,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 【关键词】电气控制;控制技术;发展方向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科技水平实现了重大的飞跃,涌现出了一批新工艺,尤其 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为电气控制技术的革新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动力支持,使 得电气控制技术成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部分,使得电气控制技术与计算机技术 和电子技术不断交错融合。为了实现电气控制技术在各行各业更广泛的应用,有必要对电 气控制技术的概念、发展方向等内容进行进一步分析。一开始电气技术是靠强电、弱电两 个方向传播,后来改变了弱电和强电的并行状态,实现了弱点控制强电的突破。电气控制 技术经历了从手动化到自动化、从简单化到智能化、从逻辑化到网络化这三个发展阶段, 逐步实现了自动化仪表检测和电气传动控制这两类生产过程的融合。 1.电气控制技术的含义 电气控制技术是运用于电气工程中的一种科学技术,它是计算机技术的一部分,涵盖 了与电气相关的所有领域,如电子电力、电子通讯、电子电气、数字电子、模拟电子、船 舶电站等,与各行各业都有错综复杂的联系,信息含量巨大。电气控制技术在电气控制系 统中得到体现和应用,有利于实现电气技术的自动化目标。 2.电气控制技术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实现了长足发展,为电气控制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提 供了很大的技术支持,使电气技术实现了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不断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不可否认,与许多国外国家的先进电气控制技术相比,我国目前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但 我国电气控制技术已经取得的长足进步不容忽视,我国不仅实现了从简单化到自动化的变革,而且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智能化技术发展,如何让电气控制技术更加智能是摆在技术 专家面前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之所以智能化成为研究焦点,是因为智能化应用于电气控 制技术中所带来的巨大改变:人为失误大大降低,机器能够实现智能纠错,这可以大大提 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使我国电气工程的工作理念和工作经验得到不断的积累和创新,不断优化自动化程序,创新和改革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电气控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炉鼓风机、环保行业和电力行业之中。随着我国经济的 不断发展和社会水平的提高,企业对这些行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如何使电气控制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控制技术探析 温进荣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控制技术探析温进荣 发表时间:2019-07-19T13:42:27.8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温进荣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面向现代化的方向进行建设,我国的经济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国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升。 广东卓维网络有限公司广东佛山 528200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面向现代化的方向进行建设,我国的经济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国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升。但也正是在这种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用电需求量也在逐步上升。所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用电安全是电力系统运行中重要的环节。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控制技术被研制并广泛应用,它的出现为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使用这种技术可以对电网运行信息进行采集、监视和对运行状态进行控制。本文研究了这种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以及它的突出特点,探讨了应该怎样对这种技术进行改造。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 电力自动化控制技术是整个电力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专业技术,它是电力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电力自动化技术可以帮助调控人员对电力系统进行远程操控,可以监视电网的运行状态以及对它的安全性进行在线分析预控。因此,加强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研究力度可以有效的提高电网运行水平并减轻调控人员的工作强度,相关的专业人员熟知此项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的运行维护水平。 1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必要性以及它的功能特点 1.1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必要性 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电力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这也迫切要求电力系统网络迅速发展壮大并安全、优质、经济、可靠运行,但是整个复杂的电力系统只有靠调度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才能实现对电网的有效监视、判断、分析、遥控(遥调)或自动控制,必须要使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控制技术符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才能够确保电网正常运行供电,所以这就需要电力调度自动化控制系统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对其进行研究和深化应用。 1.2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功能特点 1.2.1能够对电力网络进行安全分析 自动化控制技术网络分析包括状态估计、调度员潮流、静态安全分析、灵敏度分析等功能,网络分析功能是电网调度自动化控制系统重要功能模块,为调度员提供快速简便的计算分析手段,是调度运行值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快速、准确计算的同时,有效地协助调度员及时掌握电网危险点,以便及时采取预控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 1.2.2变电站集中监控功能应用 变电站集中监控功能是监控员实时掌控所辖变电站设备运行工况的主要手段。实现设备运行信息的分类、分站、分电压等级的汇总与现实,并通过颜色、声音、文字等多种手段进行提示预警及远方遥控功能。能够快速、准确地向监控员提供当前变电站真实运行情况及故障异常情况下设备遥测、遥信信息,能够有效提升监控工作效率,缓解监控员工作压力,使监控功能成为调度的“眼睛和耳朵”,进一步提升变电站集中监控安全运行水平。 1.2.3自动电压控制功能应用 自动电压控制(A VC)应用是在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前提下,保证电压和功率因数合格,并尽可能降低系统因不必要的无功潮流引起的有功损耗。A VC从网络分析应用(PAS)获取控制模型、从电网稳态监控应用(SCADA)获取实时采集数据并进行在线分析和计算,对电网内各变电站的有载调压装置和无功补偿设备进行集中监视、统一管理和在线控制,实现全网无功电压优化控制闭环运行。 1.2.4能够有效的降低运行成本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控制技术在保证电力系统能够安全运行的基础上,还能够保证整个系统在运行时的经济实用,保证电力有效性,防止浪费,从而节省了成本。 2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 随着电力系统科技迅猛的发展,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控制技术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为适应“大运行”体系建设需求,电力公司非常注重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研发及使用,并依托此技术实现省、地、县一体化运行,下面就让我们对以下几种不同阶段的自动化技术的使用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2.1电力调度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 此种电力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具体应用就是在电力系统运行时对其进行数据采集,然后再通过各分布点的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处理,并且根据这些数据分配所要负责的工作,在该技术下,电力系统会非常流畅的运行,在运行过程中很少出现事故,而且它的通用性比较广泛适应能力比较强,会使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稳定,更安全,因此在电力系统应用中十分受欢迎。 2.2能量管理系统的应用 该种系统的应用好处就是它具有很强的实时性以及开放性,这种系统的运行主要用系统中的卫星参与进行实时检测,从而保证运行的时效性。除此之外,人还可以与系统进行互动,以便实现对系统的控制,另外,此系统的其他几个功能也能够帮助电力系统更好的工作更好的运行,目前此种能量管理系统多应用于广州北京等几个城市。 这种管理系统是南京一家企业研制出来的,这种应用的具体操作以及它的特点结合了以上两种系统的优点,它既能够对数据进行收集并且整理,又可以对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调控整个运行过程。这些是其他系统不能够做到的,除了这些特点,它的技术以及性能也比较突出,所以在使用时受到了广大电力企业的喜爱。 2.3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应用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配置实时监控与分析、调度计划、调度管理及省地一体化、地县一体化系统应用功能,横向上,通过统一的基础平台实现三类应用的一体化运行;纵向上,通过基础平台实现省、地、县调系统一体化运行和电网模型、参数、画面的源端维护、全网共享。这是目前为适应“大运行”体系建设并全国推广使用的新型调度自动化控制技术。综合上面的内容,以上几种技术是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的比较广泛的,使用效果比较好的。除了这些国内的技术,一些国外的技术也具有极好的使用效果。所以在现在信息

自动化控制系统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360docs.net/doc/8211749648.html, 自动化控制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一、自动化控制系统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基于主动频率跟踪控制的发电机多点自动顺序同期方法. 《电力系统自动化》.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 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2期.张辉.胡钋. [2].浅析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民营科技》.2011年1期.李修伟.陈广文. [3].PLC的PID控制器在MPS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液压与气动》.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12期.王京.龚秋兰. [4].渠道自动化控制系统及其运行设计. 《水科学进展》.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8年5期.吴保生.尚毅梓. 崔兴华.陈植元. [5].探析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制造业自动化》.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 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4期.陶权. [6].基于PLC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配置及组态分析. 《制造业自动化》.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 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6期.何富其. [7].OPC在啤酒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仪器仪表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4年z3期.林晟.张光新. [8].海上油田注聚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 《中国海上油气》.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 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0年5期.邹万勤.谢祥恩.刘敏.张君.续伟.王瑶. [9].综采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新元煤矿的应用. 《中国煤炭》.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9期.何勇华.

计算机控制技术论文 -

浅谈计算机控制技术 引言: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利用计算机(通常称为工业控制计算机,简称工控机)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它由控制计算机本体(包括硬件、软件和网络结构)和受控对象两大部分组成。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诞生并迅速蓬勃发展起来,其应用遍及国防、航空航天、工业、农业、医学等多种领域。本文将主要针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历史、当今现状以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一介绍,并结合它的具体实例介绍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一些主要应用领域。 正文: 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概述 1、计算机控制的定义: 计算机控制是自动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计算机控制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2、计算机控制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思想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TRW航空公司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个炼油厂合作,进行计算机控制的研究,他们设计出了一个利用计算机控制实现反应器供料最佳分配,根据催化剂活性测量结果来控制热水的流量以及确定最优循环的系统。这项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工作为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此,计算机控制技术迅速发展,并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也紧随其后,迅猛的发展起来。现如今,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使计算机控制技术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 1、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实例 在农业日趋机械化及自动化的今天,自动控制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管理控制农业生产已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重点。农业大棚、智能化养殖场等等都是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的鲜明例子。 智能温室大棚中利用计算机进行远程监控和操作,还可设计自动控制无人管理温室大棚。根据远程传感器搜集来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模拟信息,经输入通道进行AD转换,传入计算机,计算机既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监控,同时又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对大棚进行控制,进行加湿、加温、增加光照等控制,从而实现温室大棚的自动化智能控制。 2、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实例

电气控制技术论文5000字

电气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班级:机制091 姓名:柳有伟 学号:3090101132 指导老师:周力

前言 通过三十个学时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电气控制技术的一点基本知识和组成,从中也知道了电气控制技术在机械行业的重要性,三十个学时的学习远远不是我们需要完成的任务,为了更好的掌握机电一体化,我们应该更深入的学习电气控制技术的知识,以满足综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在本学期的学习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1),继电器控制系统 (2),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 在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可编程系统的可靠性等方面都优于继电器的传统控制技术,我们应该在继电器的基础上加强可编程控制技术的学习. 可编程控制器是在继电器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工业自动控制装置。早期的可编程控制器在功能上只能实现逻辑控制,因而被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随着微电子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微处理器用于PLC,使其不仅可以实现逻辑控制,还可以进行数字运算和处理、模拟量调节和联网通信等,因此美国电气制造协会于1980年将它正式命名为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简称PC。但近年来PC又成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的简称,为避免发生混淆,我们仍把可编程控制器简称为PLC。

PLC简介及在常用电气控制线路中的应用 [摘要]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技术,是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PLC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机床电气,本文简述了PLC的发展和几种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的PLC控制。 关键词: :继电器控制系统;基本电气控制线路;PLC控制 1 引言 近年来,PLC正越来越多地用于电动机的运行控制,为了便于采用PLC对继电器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和设计新的控制系统,本文以OMRON公司的SYSMAC— C系列P 型机为例,介绍其在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中的应用。这些程序通常是整个控制系统的一个模块。 2 PLC简介 2.1 PLC由来 PLC即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在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mmittee)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做了如下定义: PLC英文全称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中文全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定义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是可编程逻辑电路,也是一种和硬件结合很紧密的语言,在半导体方面有很重要的应用,可以说有半导体的地方就有PLC “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 “安全、可靠、经济、优质”的电能供应是现代社会对电力事业的要求,自动化的电力系统成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而且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也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从局部到整体。本文试对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作简要阐述。 标签:电力系统自动化探讨 1 电力系统自动化总的发展趋势 1.1 当今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正趋向于: ①在控制策略上日益向最优化、适应化、智能化、协调化、区域化发展。②在设计分析上日益要求面对多机系统模型来处理问题。③在理论工具上越来越多地借助于现代控制理论。④在控制手段上日益增多了微机、电力电子器件和远程通信的应用。⑤在研究人员的构成上益需要多“兵种”的联合作战。 1.2 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则趋向于: ①由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发展,例如从系统功率总加到AGC(自动发电控制)。②由高电压等级向低电压扩展,例如从EMS(能量管理系统)到DMS(配电管理系统)。③由单个元件向部分区域及全系统发展,例如SCADA(监测控制与数据采集)的发展和区域稳定控制的发展。④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例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⑤装置性能向数字化、快速化、灵活化发展,例如继电保护技术的演变。⑥追求的目标向最优化、协调化、智能化发展,例如励磁控制、潮流控制。⑦由以提高运行的安全、经济、效率为完成向管理、服务的自动化扩展,例如MIS(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近2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力系统已成为一个计算机(Computer)、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和电力装备及电力电子(Power System Equiqments and Power Electronics)的统一体,简称为“CCCP”。其内涵不断深入,外延不断扩展。电力系统自动化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直接可观可测的范围越来越广,能够闭环控制的对象越来越丰富。 2 具有变革性重要影响的三项新技术 2.1 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电力系统的控制研究与应用在过去的40多年中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基于传递函数的单输入、单输出控制阶段;线性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及多机系统协调控制阶段;智能控制阶段。电力系统控制面临的主要技术困难有:

机器人控制技术论文

摘要 为使机器人完成各种任务和动作所执行的各种控制手段。作为计算机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包括范围十分广泛,从机器人智能、任务描述到运动控制和伺服控制等技术。既包括实现控制所需的各种硬件系统,又包括各种软件系统。最早的机器人采用顺序控制方式,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机器人采用计算机系统来综合实现机电装置的功能,并采用示教再现的控制方式。随着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机器人应用范围的扩大,机器人控制技术正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出现了离线编程、任务级语言、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智能行为控制等新技术。多种技术的发展将促进智能机器人的实现。 当今的自动控制技术都是基于反馈的概念。反馈理论的要素包括三个部分:测量、比较和执行。测量关心的变量,与期望值相比较,用这个误差纠正调节控制系统的响应。这个理论和应用自动控制的关键是,做出正确的测量和比较后,如何才能更好地纠正系统。 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作为最早实用化的控制器已有50多年历史,现在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工业控制器。PID控制器简单易懂,使用中不需精确的系统模型等先决条件,因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控制器。 它由于用途广泛、使用灵活,已有系列化产品,使用中只需设定三个参数(Kp,Ti 和Td)即可。在很多情况下,并不一定需要全部三个单元,可以取其中的一到两个单元,但比例控制单元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机器人,机器人控制,PID,自动控制

目录 摘要.......................................................... I 第1章绪论................................................ - 1 - 1.1机器人控制系统 (1) 1.2机器人控制的关键技术 (1) 第2章机器人PID控制...................................... - 2 - 2.1PID控制器的组成 (2) 2.2PID控制器的研究现状 (2) 2.3PID控制器的不足 (3) 第3章 PID控制的原理和特点 ................................ - 4 - 3.1PID控制的原理 (4) 3.2PID控制的特点 (5) 第4章 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 ................................ - 5 -后记...................................................... - 6 -

电气自动化技术毕业论文

设计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 学院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班级电器10__3 姓名赵天星 摘要 单片机即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是集CPU ,RAM ,ROM ,定时,计数和多种接口于一体的微控制器。他体积小,成本低,功能强,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上和智能产品。时钟,自从它被发明的那天起,就成为了人类的好朋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时钟的应用越来越广范,人们对时间计量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怎样让时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怎样让我们的老朋友再次焕发青春呢?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设计出新型的时钟,来不断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然而市场上的时钟便宜的比较笨重,简单实用的又比较昂贵。那么,有没有一款既简单实用价格又便宜的时钟呢? 我们课程设计小组设想:可不可以利用单片机功能集成化高,价格又便宜的特点设计一款结构既简单,价格又便宜的单片机电子时钟呢? 基于这种情况,我们课程设计小组成员多方查阅资料,反复论证设计出了这款既简单实用,又价格便宜的——单片机电子时钟。 关键词:单片机;时钟;计时 前言 电气自动化是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工科专业。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主要学习电子技术、电工技术、信息控制、电气测量、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电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该专业是强电和弱电、计算机技术与电气控制技术交叉渗透的综合型专业学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出的毕业生,以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广、实践动手能力强、适应性强在国内有较好的声誉 主干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测量、电力拖动与控制等。 就业方向适合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也能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从事电气信息与自动化技术相关的研究开发、技术引进与改造及教学工作。 目录 目录 (1) 绪论 (2) 一 MCS-51单片机的结构 (一)控制器 (3) (二)存储器的结构 (4) 1程序存储器 (4) 2内部数据存器 (4) 3特殊功能寄存器 (5)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

新疆农业大学 课程论文 题目: 变电站遥视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课程: 电力系统自动化 姓名: 胡旭涛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电气072 学号: 063736210 指导教师: 石砦职称: 讲师 20010年11月18 日

变电站遥视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作者:胡旭涛指导老师:石砦 摘要:变电站的遥视技术系统融合了网络视频和数据采集两大主要功能,本文介绍介绍当前无人值班变电站遥视系统的具体情况。此项技术为集控站的调度人员更好地掌握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状况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可确保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充分发挥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变电站,电力系统自动化,监控系统 The unmanned substations remote viewing system of specific situation Author:Hu Xutao Academic advisor: Shi Zhai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unmanned substations remote viewing system of specific situation. The technology is collect control station of dispatching personnel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operation status of unmanned substations provides a new technology, which can ensure substation integrated automation system, give full play to the saf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of the integrated automation system function and role[10]. Key words: dispatching personnel, the integrated automation system, viewing system 引言:变电站的遥视技术系统融合了网络视频和数据采集两大主要功能,集遥视系统、安全保卫系统、消防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和动力监测系统五大功能子系统于一身,构建多级监控网络系统构架,各级用户都能够实时、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其下属变电站的情况。一旦变电站内部发生安全或者设备数据的报警,系统可对发生的情况及时作出反应,并可通过系统中的调度视频会议功能,及时进行可视化调度处理,便于应急指挥,摆脱了传统系统相互独立、各自应用的非智能化模式,实现变电站多层次、立体化的安防自动化系统[1]。 1系统设计原则 遥视系统的设计原则是:建立以变电站为对象,以监控中心来实施监视和控制,并服务于各级主要生产管理部门的多级视频图像监控网络,并辅以适当的警戒功能以实现变电站“五遥”,为变电站实现真正的无人值守创造条件。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节省投资,使系统发挥良好的经济效应。 1.1 可靠性 硬件可靠性:系统采用高性能的工业级设备,保证硬件的7×24小时不间断运行。软件可靠性:监控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监控图像上通过软件叠加时间和地点防止非法篡改录像资料。供电可靠性:图像监控设备由UPS供电,在市电电压波动的情况下仍能够提供稳定的交流电压。用户管理用户等级管理和密码管理相结合,不同的操作人员具有不同的权限,禁止越权操作。用户操作有记录,系统过滤用户的错误操作。系统自检测与自恢复:前端系统可以启动自运行,无需现场人员维护。系统通过多种方式监视所有工作站和编码站的运行,并在发生故障时及时报警与恢复,保证系统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结业论文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结业论文 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年级:2009级 班级:电气5班 姓名:余刚 学号:20094073525 2012年06月21 日

摘要 采用AT89S51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将增量式PID算法和PWM脉宽调制技术相结合,通过光耦控制双向晶闸管导通角的大小实现热水器的恒温控制。解决了传统的电热水器用冷热水闸门调节温度出现的温度不稳定,不易调节的缺点。 关键词:PID算法单片机脉宽调制电热水器

目录 摘要......................................................... I 1引言 . (1) 2 系统的硬件组成与设计 (2) 2.1系统的硬件组成 (2) 2.2系统硬件设计 (2) 3 系统软件设计 (4) 3.1增量式PID控制算法 (4) 3.2软件设计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附录 (8)

1引言 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又称PID调节。PID控制器问世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它以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而成为工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当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掌握,或得不到精确的数学模型时,控制理论的其它技术难以采用时,系统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必须依靠经验和现场调试来确定,这时应用PID控制技术最为方便。即当我们不完全了解一个系统和被控对象,或不能通过有效的测量手段来获得系统参数时,最适合用PID控制技术。PID控制,实际中也有PI和PD控制。PID控制器就是根据系统的误差,利用比例、积分、微分计算出控制量进行控制的。 针对传统的电热水器用冷热水闸门调节温度出现的温度不稳定,不易调节的缺点,本文设计了以AT89S51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将PID算法和PWM脉宽调制技术相结合,通过光耦来控制双向可控硅导通角的大小来实现热水器的恒温控制的控制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