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

合集下载

电力系统自动化新技术论文

电力系统自动化新技术论文

电力系统自动化新技术论文电力系统实现全面的自动化、一体化的管理是适应市场经济建设需求、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新技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电力系统自动化新技术论文篇一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摘要]电力系统实现全面的自动化、一体化的管理是适应市场经济建设需求、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电力系统的广泛运营中,自动化控制体系的建立是管理水平、制度水平、科技水平、智能化水平、人性化水平的最真实、有效的反应,也是电力系统生产效能、服务效率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控制中图分类号:F40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098-01电力系统自动化是对电能生产、传输和管理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度和自动化管理。

电力系统是一个地域分布辽阔,由发电厂、变电站、输配电网络和用户组成的统一调度和运行的复杂大系统。

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要实现电力在生产环节、供应环节的及时、稳定、安全、迅速、可持续,同时也是实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自动化、一体化、节约化、安全化管理的重要核心。

自动化系统的建立包含着现代化生产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共享技术的综合应用,对于电力系统而言,自动化的生产包含着发电厂、变电站、送电分配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网络覆盖系统等众多环节的综合摔制与协调,从而形成实时监控、指令及时传输、信息实时反馈的高实效性综合管理。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特点(1)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运行是建立系统全面自动化的重要保证。

因此我们首先应在电力系统送电服务的初期,经过系统的调研,努力的收集、严密的检测对电力系统的各个单元、部件、安全运行参数进行科学的处理。

(2)接着我们应参照电力自动化系统建立的相关技术要求,根据可行性分析及电力系统实时运行状态的考察进行合理的调控及提供有利的决策支持,对各个部件、整个系统进行微观及宏观的综合调控。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引言概述: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控制、通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测、控制、保护和管理的一种技术手段。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电力需求的增加,电力系统自动化在电力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相关内容。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概念与意义1.1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定义: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测、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过程。

1.2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意义: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性、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础技术2.1 控制技术:包括自动控制、调度控制、分布式控制等技术手段。

2.2 通信技术:包括电力线载波通信、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等技术手段。

2.3 信息技术:包括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技术手段。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关键技术3.1 监测技术:包括电力系统状态监测、故障监测、设备监测等技术手段。

3.2 控制技术:包括电力系统调度控制、自动化装置控制等技术手段。

3.3 保护技术:包括电力系统过电流保护、差动保护、接地保护等技术手段。

四、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领域4.1 电力系统调度与控制:通过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调度和控制,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4.2 电力系统保护与安全:通过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4.3 电力系统管理与优化:通过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管理和优化,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与展望5.1 智能化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

5.2 增强型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将注重提高保护技术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实现对电力设备的精细化保护。

5.3 网络化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将更加注重通信技术的应用,实现电力系统的网络化管理和控制。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论文共2篇]电力系统自动化介绍论文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论文共2篇]电力系统自动化介绍论文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论文共2篇]电力系统自动化介绍论文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论文共2篇第一篇1自动化系统安全监视能力电力系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需要24小时的专注,但是由于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造成值班人员无法24小时专注。

因此,电气系统自动化安全监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和其他的监视系统相比,电力系统自动化监视系统有着独特的地方,不仅仅是和其他监视系统一样反映客观事实,还要对潜在的风险发出警报。

比如某发电机组在本应该温度较低的用电低谷反常升高,发点功率明显增大,这时候我们的监视系统就需要及时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排查故障。

2自动化安全保障能力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要保证各种数据的安全性,就要做到以下几个要求:(1)电力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电力系统智能调节整个生产状况,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风险。

(2)电力系统的及时储存与修复,自动化系统需要具备记录数据、存储数据及更新数据的功能,可以自动预算修改各项指标,方便及时更新系。

(3)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

当工作状态异常时,自动化系统不仅可以发出警报,还可以自己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危险。

例如:当工作车间的温度超过35度时可以自动打开通风系统,降低温度;当系统感觉到明火的存在,可以自动打开雨淋系统,消除火灾隐患;当发电机过热时,会自动降低功率,避免发生意外。

因此,电力系统自动化安全保障能力可以很好的保护人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3我国的电力自动化的前景和发展方向近年来,电气自动化逐渐与国家接轨,提高了我国企业的综合效率。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一方面满足了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方便了管理层对数据存储、数据传递等方面的操作。

这就是现代总线控制系统。

这种系统让工业自动化的控制网络更加简单。

降低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业效率。

电气系统自动化在工业上有如此大的运用,同时,在商业领域的应用也是非常多的。

商业间的交流越来越多,随着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商业间的交流变得十分方便,带动我国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完整版)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完整版)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本科)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设计题目220kV降压变电所电气部分初步设计函授站班级学生姓名指导老师日期2011.12前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电力能源已成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资源之一,近年来,我国的电力工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对电业生产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作为一名电力企业职工和一名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要科学合理地驾驭电力,就得从电力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上来理解和掌握其精髓,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运行效率,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巩固、提高所学知识的目的。

本次毕业设计是继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后的总结和运用,是一次综合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来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训练。

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将所学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综合复习和运用一遍,可以培养我们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可以通过方案的比较查阅各种手册、规程、资料、数据等来扩大知识面,了解国家的方针和政策,以便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

本毕业设计论文共包括设计的任务、说明、计算、图纸等几大部分,内容是关于220KV变电所电气部分初步设计,作者通过参考电力系统毕业指导书及老师的帮助,进行了主接线方案的设计;选择了主变的容量和型号;然后再通过短路计算,选择和校验了电气设备及母线;最后,为全厂配置微机继电保护、进行防雷的规划等等。

通过本次毕业设计,可以熟悉国家能源开发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技术规程、规定、导则等,树立工程设计必须安全、可靠、经济的观点;巩固并充实所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的设计流程和方法,能独立完成工程设计、工程计算、工程绘图、编写工程技术文件等相关设计任务;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和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

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得到南京工程学院陈跃、程桂林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此深表感谢!鉴于本人水平及时间所限,本设计书难免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作者2011年12月目录毕业设计任务书 (1)设计说明书 (2)一、概述 (2)二、主变压器的选择 (3)三、主接线的确定 (4)四、短路电流计算 (6)五、电器设备的选择 (7)六、所用电的接线方式与所用变的选择 (20)七、配电装置 (21)八、电压互感器的配置 (22)九、继电保护的配置 (25)十、防雷规划 (27)毕业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220kV降压变电所电气部分初步设计二.待建变电所基本资料1.设计变电所在城市近郊,向开发区的炼钢厂供电,在变电所附近还有地区负荷。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论文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论文

探析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电路运行的成本的不断提升,我们需要寻求一种更加高效合理的电力系统控制技术,来实现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

这种情况下,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自动化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通过对电力系统自动化与智能技术的分析,发现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领域非常多,并且应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智能技术最初需要融入到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随着智能技术地不断发展,模糊控制方式、神经控制、综合性的控制方式等都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各个部分,尤其是在医学方面和交通、日常生活的应用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而现在的智能技术要朝着智能技术的集成化进行发展,将各种智能控制技术科学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智能化技术体系,更好地应用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的概述智能技术与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的有效融合,更深层次地健全和发展了电力系统的科学配置。

智能技术在电力领域的合理应用,不但调配了电力体系发展的单一性与其自身的波动性,而且还给人们提供了更加便宜、便捷的电力体系。

因此,智能技术被有效地融合在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中。

但是它很难模仿创造性的控制,只能进行表面知识的引用,缺少具有深度的设计,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也很差。

所以,要将专家体系和常规的一些工具相融合再进行使用。

2.模糊控制理论的应用所谓模糊方法,就是在自动化系统的控制过程中,通过建立模型来实现对电气的控制,这种方法因其操作简单的特点,通常被应用于家用电器中。

从应用效果和范围上看,这种方法具有更强的优越性。

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各种电冰箱、电磁炉和电风扇等电器,就是通过模糊控制方法来实现其控制和操作的。

国外著名学者也采用该方法对常规恒温器进行了改造和完善,使得这种方法的应用范围更加扩大,表现为如果原有的电热炉一般用恒温器来保持其自身温度,通过几个档的选择来进行温度的区别,但是其灵敏度并不是十分高。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电力工程领域的重要学科,涉及到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控制和保护等方面。

该领域的毕业论文需要学生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电力系统的相关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电力系统规划、智能电力系统、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规划是指根据电力需求和发电能力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电力系统的规模、布局、容量和结构等。

在电力系统规划方面,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研究:1.电力系统负荷预测: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规划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历史负荷数据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准确预测未来负荷的变化趋势。

学生可以通过建立负荷预测模型,并结合实际数据进行验证,提出改进方案。

2.电力系统规模和容量规划:电力系统规模和容量规划是确定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和容量需求,涉及到发电厂、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等各个环节。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电力需求和发电技术,提出电力系统的优化规划方案,包括新能源发电与传统发电的协同规划等。

二、智能电力系统智能电力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测、分析和控制的系统。

智能电力系统的研究内容广泛,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1.电力系统智能监测:智能监测是指利用传感器和智能装置,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状态和运行情况,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学生可以研究智能监测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包括故障检测、设备状态评估等。

2.电力系统数据分析与优化: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优化算法,对电力系统进行预测、调度和优化。

学生可以研究电力系统数据挖掘和优化方法,提出电力系统的运行优化方案,包括电力负荷调度、电力市场交易等。

三、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核心环节,研究内容包括电力系统的故障保护和控制策略。

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深入研究:1.电力系统故障保护:电力系统故障保护是指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及时切除故障点,保障系统其他部分的正常运行。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一、引言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监控、保护、调度等各个环节进行自动化处理,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电力负荷的不断增加,电力系统自动化在电力行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论文旨在探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现状、挑战和发展方向。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现状1. 自动化设备的应用目前,电力系统自动化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发电、输电和配电的各个环节。

在发电环节,自动化设备可以实现发电机组的自动启停、负荷调节、频率和电压控制等功能。

在输电环节,自动化设备可以实现线路的自动开关、故障检测和定位、电流和电压监测等功能。

在配电环节,自动化设备可以实现开关设备的自动控制、负荷分配和电能计量等功能。

2. 自动化系统的架构电力系统自动化通常由监控系统、控制系统和保护系统组成。

监控系统用于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各个设备的运行参数、故障信息等。

控制系统用于对电力系统进行调度和控制,包括发电机组的启停、负荷调节、线路的开关控制等。

保护系统用于检测电力系统的故障,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挑战1. 大规模数据处理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系统产生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

如何高效地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成为电力系统自动化面临的挑战之一。

目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 安全和可靠性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安全和可靠性是保障电力供应的重要因素。

自动化设备的故障或操作失误可能导致电力系统的故障,甚至引发事故。

因此,如何确保自动化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方向1. 智能化未来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将趋向智能化。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电力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学习、自适应和自主决策,提高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2. 网络化未来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将借助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网络化。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论文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论文

第1章绪论1.1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在电力系统中,电能的集中和分配、电压和电流的变换都是在变电站中实现的。

作为电力输配电系统中极其关键的环节,变电站通过变压器将各级电压的电网联系起来。

变电站故障诊断就是将故障征兆信息从变电站的某些检测量中提取出来,然后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与处理,判断出故障的位置和根源。

其中,包括保护开关动作、断路器跳闸等的故障征兆信息,由变电站监控系统和故障录波器的检测量提供,而判断出的故障根源一般是输电线路、变压器、母线和无功补偿设备等]2,1[。

改革开放以来,电网的规模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越来越大,不同区域电网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各类电压等级的变电站数量历年递增,导致电网结构愈加复杂。

这也就使得变电所的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大大增加。

同时,各地电力公司正逐步建立和完善集控站系统,越来越多的变电站实现了无人值守,且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何令运行人员快速准确地找到故障位置,辨识、隔离真正的故障元件,使非故障区域迅速恢复至故障前状态,增强供电的可靠性和连续性,是目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与此同时,变电站不断提高其综合自动化的水平,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在变电站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这些二次设备会当变电站发生故障时产生大量诸如断路器跳闸、保护装置告警、保护动作、故障录波器动作等等的报警信息。

变电站发生故障的瞬间,这些报警信息会不加选择地出现在监控系统的异常窗口内。

如果出现复杂的多重故障、断路器或保护出现动作不正常(拒动、误动)、告警信号受干扰丢失等情况时,故障诊断的复杂性问题更会严重凸显。

这种情况下,调度运行人员在很短的时间内要阅读这么多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报警信息,理解其中的含义并抓住报警信息的实质是相当困难的]3[。

这将使现场人员极易产生误判断和误处理,以致扩大事故范围,拖延故障恢复时间,甚至发展成更为严重的停电事故。

因此研究变电站智能化故障诊断方法,为调度-1-及运行人员提供辅助判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指导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农业大学课程论文题目: 变电站遥视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课程: 电力系统自动化姓名: 胡旭涛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 电气072学号: 063736210指导教师: 石砦职称: 讲师20010年11月18 日变电站遥视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作者:胡旭涛指导老师:石砦摘要:变电站的遥视技术系统融合了网络视频和数据采集两大主要功能,本文介绍介绍当前无人值班变电站遥视系统的具体情况。

此项技术为集控站的调度人员更好地掌握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状况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可确保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充分发挥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变电站,电力系统自动化,监控系统The unmanned substations remote viewing system of specific situationAuthor:Hu Xutao Academic advisor: Shi Zhai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unmanned substations remote viewing system of specific situation. The technology is collect control station of dispatching personnel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operation status of unmanned substations provides a new technology, which can ensure substation integrated automation system, give full play to the saf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of the integrated automation system function and role[10].Key words: dispatching personnel, the integrated automation system, viewing system引言:变电站的遥视技术系统融合了网络视频和数据采集两大主要功能,集遥视系统、安全保卫系统、消防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和动力监测系统五大功能子系统于一身,构建多级监控网络系统构架,各级用户都能够实时、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其下属变电站的情况。

一旦变电站内部发生安全或者设备数据的报警,系统可对发生的情况及时作出反应,并可通过系统中的调度视频会议功能,及时进行可视化调度处理,便于应急指挥,摆脱了传统系统相互独立、各自应用的非智能化模式,实现变电站多层次、立体化的安防自动化系统[1]。

1系统设计原则遥视系统的设计原则是:建立以变电站为对象,以监控中心来实施监视和控制,并服务于各级主要生产管理部门的多级视频图像监控网络,并辅以适当的警戒功能以实现变电站“五遥”,为变电站实现真正的无人值守创造条件。

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节省投资,使系统发挥良好的经济效应。

1.1 可靠性硬件可靠性:系统采用高性能的工业级设备,保证硬件的7×24小时不间断运行。

软件可靠性:监控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监控图像上通过软件叠加时间和地点防止非法篡改录像资料。

供电可靠性:图像监控设备由UPS供电,在市电电压波动的情况下仍能够提供稳定的交流电压。

用户管理用户等级管理和密码管理相结合,不同的操作人员具有不同的权限,禁止越权操作。

用户操作有记录,系统过滤用户的错误操作。

系统自检测与自恢复:前端系统可以启动自运行,无需现场人员维护。

系统通过多种方式监视所有工作站和编码站的运行,并在发生故障时及时报警与恢复,保证系统7×24 h不间断运行。

守护进程自动监视图像编码站的运行状态并在故障时自动恢复。

用户也可以在监控中心通过图像工作站重新启动图像编码站,或者通过远程控制软件进行远程维护[2]。

系统故障可以按照“变电站单个摄像机”“单个变电站”“单个监控中心”三级进行屏蔽,局部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视频监视系统的故障不会影响变电站的正常运行。

1.2 先进性先进的视频压缩格式:采用 MPEG4格式压缩视频流。

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带宽占用大大减小。

在图像帧格式352×288,色彩24位彩色,帧速率25帧/s下,占用带宽平均为400 kbit/s,在图像帧格式704×576,色彩24位彩色,帧速率25帧/s下,占用带宽平均为1200 kbit/s,且图像延时小于0.5 s。

先进的音频压缩格式:采用PCM/GSM 或专用语音压缩算法压缩音频流,平均占用带宽为8 kbit/s[5]。

1.3 灵活性可升级的压缩算法由于采用软件编码/解码,如果有了更好的编码算法,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升级,以保证用户的投资。

即使在目前,用户也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压缩格式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可调节图像质量与占用带宽:由于采用了软件解码,因此图像质量(帧数、分辨率、图像质量)可以调节以适应用户的需求。

灵活的网络拓扑方式:整个系统建立在IP广域网上,因此具有非常灵活的拓扑方式[3]。

只要有足够的带宽和适当之授权,任何一个节点上的用户可以通过安装图像工作站或WEB浏览器查看任何一个图像编码站的实时图像。

1.4 可扩展性灵活的组网方式,方便被监控变电站的增加。

几个视频监控系统可以作为子系统组成更大的视频监控系统。

可以方便的嵌入其它系统中。

2 系统方案概述根据实际需要,拟利用现有传输网络,构建一个能够实现多级管理的树型网络结构的视频调度系统。

涉及市调、县调、变电站的多级网络结构视频调度系统,系统集视频监控、视频指挥调度、视频会议等多功能于一体,并辅以适当的警戒功能以实现变电站“五遥”,为变电站实现真正的无人值守创造条件。

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节省投资,使系统发挥良好的经济效应。

具体如下:多级视频监控,实现对变电站,运行重点区域的实时统一监控,使得从市调到县调各级电力单位都可实现对自己所辖变电站的实时监控。

各监控点的现场图像和现场环境(红外、烟雾、水浸、门磁等)监控,并产生告警联动。

监控的范围除了设备监控、运行状况监控、安防监控,还可扩展到对所属单位工作人员工作情况的监控。

系统监控设计是一个多级的监控系统,不仅实现对口监控,还可以根据具体地理位置,实现相关外派单位的监控,横向的监控。

视频调度,市调-县调-各变电站监控调度室,按照隶属关系可进行视频调度。

视频会议,各级单位监控调度中心可召开视频会议。

多客户端浏览,调度中心以外的监管机构可以依据权限登录系统,浏览各变电站、运行中心的运行状况[5]。

系统最大支持40个客户端同时访问一路摄像机的监控镜头,而不影响网络运行情况。

3 系统结构QUinfo系统是一个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型的系统,同时支持B/S构架,即浏览器直接浏览监视,整个系统主要由视频采集端、监控服务器端、客户端以及传输网络等几个部分组成,可实现视频存储、视频回放、摄像头遥控、报警检测、远程检索播放等功能。

监控服务器对视频采集端提供的数据进行处理,如数据压缩、数据传输、图像报警检测、视频存储等[4]。

同时,客户端有选择性地加入组播组并经过身份验证,可以访问监控服务器,查询监控视频资源,系统中的客户端可以随时加人或退出网络,整个系统的规模可以动态改变,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4系统构成系统构成图(如图1-1[5])图1-15 系统主要技术参数5.1 网络系统前端采集设备与网络相连,经过数字压缩后,经本地网络交换机,传送到电力信息网上,而网上的用户即可实现远程实时监控。

根据本项目中的用户需求,在怀安县调的,网络环境要求如下:最大同时实现40路镜头的录像,最大16幅CIF(分辨率为:352×288),实时监控图像(4个变电站)或4幅4CIF(即DVD分辨率,720×576),实施监控图像(一个变电站),以及多个客户端,由于县调到各变电站以及到市调均为光纤通道,故传输带宽完全能满足[8]。

县调本地局域网我们使用带组播管理功能的快速以太网网络交换机,完全能适应大容量的信息传输及发送。

5.2 视频系统视频传输所需的网络带宽8 k~4 Mbps可调,视频帧率最高可达25 帧/s(PAL制视频)。

系统支持视频移动侦测功能,图像变化率可由客户根据实际经验设置,以保证移动侦测报警的准确性[9]。

系统支持Pelco-P和Canon等协议的云台控制解码器和球机,客户可根据需要选配。

6系统对电力安全运行的作用保证了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安全运行遥视系统可以使调度人员实现对变电站的远程正常巡视,实现了变电站运行环境的远程监控,保证了遥控操作的安全性,可以辅助进行事故处理,并可以对设备检修过程进行监控。

7系统的运行维护检查设备的散热和制冷附件。

检查连接处的松动、锈蚀问题。

对设备及摄像机防护罩定时清洗,防止灰尘阻碍设备运行,以及摄像机的清晰度。

定期检查连接处是否紧固,接触是否良好、接地引下线有无锈蚀、接地体附近地面有无异常,必要时应挖开地面抽查地下隐蔽部分锈蚀情况,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雷雨季节到来之前作防雷检查。

电力遥视设备标志规范化[7]。

遥视系统设备的文件资料应完整齐全电力系统是一切活动的生命线,加强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管理是一切社会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有力保障。

变电站遥视系统,由于其智能化、整合化、全功能、网络化的系统结构,可以使变电站的安全监控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上来。

张家口供电公司将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引入电力变电站遥视系统,实现了变电站的无人监控、少人值班,提高了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和安全可靠性,减轻了运行人员的负担[11]。

结论:遥视系统在集控站的使用,填补了以往集控站缺乏对无人值班变电站防火、防盗的实时监视手段,在监控站将遥视系统与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 S C ADA系统结合使用,增强了集控站对现场事故处理的指挥功能;加强了安全管理,安全监察人员可以远程监视现场操作执行安规的规范性,并可以实时给予指导;实现了远程实时抄表;符合近几年电力自动化技术和电网突飞猛进发展的新形势的需求,特别是满足无人值班变电网的运行要求,为集控站的调度人员更好地掌握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状况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手段,也使电网自动化系统技术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1]韩驰,刘晓伟.遥视技术在变电站的应用[J].吉林电力,2006,1:26-28.[2]张庆.无人值班变电所的遥视技术[M].东北电力技术,2008, 121-124.[3]李青文.无人值班变电站遥视警戒系统建设的探讨[M].青海电力,2005,156-161.[4]丁正生.无人值班变电站遥视系统的应用[J].电气世界,2008,11:11-12.[5]郑远峰.无人值班变电站遥视系统的应用[M].西安供电局,2008,210-216.[6]王利东.变电站遥视技[M]术.农业自动化,2007,86-90.[7]谭博荣.变电站遥视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报告[M].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2003,31-32.[8]周庆文.遥视系统在无人值班变电所的应用[M].西安供电局,2008,186-189.[9]张玉.无人值班变电站设计与应用[J].中国科技财富,2010,20:14-16.[10]M A R K S.R o b i n s o n.Remote viewing technique[J].U.S. Geological Survey,2002.02:56-57.[11]黄鹏程.浅谈无人值守变电站[J].电气世界,2008,08:20-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