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水产种质资源与保护介绍

合集下载

第二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第二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第二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在我国的国家战略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设立是非常重要的举措。

第二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确定,标志着我国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方面的政策取得了新的突破。

本文将深入探讨第二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背景、意义、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1. 背景第二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设立,是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举措。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养殖国家,水产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成功实施,为第二批的设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2. 意义第二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设立,意味着我国政府重视水产资源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维护水产生态系统的平衡。

3. 现状截止目前,第二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选址工作已经进入了关键阶段。

各地相关部门正在积极评估和确定可能的选址地点,以确保保护区的设立能够最大程度地覆盖重要的水产资源分布区域。

相关政策和措施也在逐步完善中,为保护区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4. 未来发展方向在未来,第二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将会成为我国水产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支撑。

政府将加大对保护区的支持力度,同时还将通过科研和技术创新,推动水产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增值。

保护区还将发挥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全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第二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设立,对于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水产资源遭受污染的情况下,保护区的设立将有助于提高水产资源的品质和产量,进而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对于维护水产生态环境的平衡以及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我期待着我国政府能够更加重视水产资源保护的工作,进一步加大对保护区的支持力度,确保其能够有效发挥作用。

水产养殖中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水产养殖中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水产养殖中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为了保护水产种质资源,首先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政府应加大对水产养殖业的监管力度,加快立法进程,形成完善的法律框架。

同时,还要对违反法律法规者进行惩罚,以起到威慑作用。

2. 建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系统为了保护水产种质资源,建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对水产种质资源进行分类、登记、管理,可以及时掌握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

3. 推进科研技术创新科研技术的创新对于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新的养殖技术和品种改良,可以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和稳定性,同时减少资源的损耗。

二、水产种质资源的利用1. 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养殖技术的提高是高效利用水产种质资源的关键。

通过培训养殖人员,提供先进的技术指导,可以提高养殖效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 加强养殖环境管理养殖环境的优化对于水产种质资源的利用至关重要。

要加强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养殖场地,确保水质清洁,避免水产种质资源的感染和污染。

3. 推广优良品种优良品种的推广是水产种质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

通过推广优质、高产的品种,可以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与对策目前,我国在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开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宣传活动,提高养殖人员和社会大众的意识,引导大家对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给予高度的重视。

2.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建立水产种质资源的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养殖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加强资源的共享和流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第二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

2第二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

第二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1.阜平中华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阜平中华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面积67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2000公顷,实验区面积4700公顷,核心区特别保护期为全年。

保护区位于河北省阜平县王快水库、王快水库-不老台村沙河河段(全长100公里)、王快水库-羊道胭脂河河段(全长80公里),范围为东经113°47′-114°31′,北纬38°43′-39°05′。

核心区位于阜平县城-王快水库交汇口沙河河段,石猴-王快水库交汇口胭脂河河段及王快水库入库口-黄家坡、北古洞段,地理坐标在东经114°12′-114°30′,北纬38°45′-38°50′。

实验区主要包括阜平县城-不老台沙河河段,石猴-羊道胭脂河河段及王快水库库区余部。

主要保护对象是中华鳖,其他保护物种包括青虾、黄颡鱼、草鱼、鲫、鲤、鲢、鳙等。

2.圣天湖鲶鱼黄河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圣天湖鲶鱼黄河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面积2952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467公顷,实验区面积2485公顷。

核心区特别保护期为每年的4月1日-7月31日。

保护区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圣天湖、天鹅湖及周边水域,范围在东经110°49′55"-110°54′58",北纬34°38′42"-34°44′17"之间。

核心区位于圣天湖内,南面靠近庄上,北面靠近柳弯,呈半椭圆形状,东面紧邻黄河河道,是由4个拐点顺次连线所围成的水域,拐点坐标分别为(110°54′58"E,34°44′17"N;110°54′34"E,34°42′24"N;110°53′34"E,34°43′19"N;110°54′11"E,34°43′59"N)。

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实施方案

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实施方案

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水产种质资源是指所有水生生物物种及其遗传信息。

它们是人类食品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水产种质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衰退。

因此,加强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目标与任务1.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网络,确保种质资源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2.加强水产种质资源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应用,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保护和修复水产种质资源的生境,提高生态系统的韧性和适应力。

三、具体措施1.建设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库。

在各个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多个保护库,采集和保存水产种质资源样本,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并进行定期更新和维护。

2.加强水产种质资源的收集与整理。

组织专业人员对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调查和整理工作,建立水产种质资源的全国数据库,为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3.根据不同水生生物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指南。

建立和完善水产种质资源的评价体系,对水产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分类和评估。

通过高科技手段,进行遗传改良和品质提升。

4.开展水产种质资源的繁育和培育工作。

优选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良好遗传特性的品种,进行繁育和培育,提高其产量和质量,并进行适应性试验和推广。

5.加强水产种质资源的生态保护。

加强水产种质资源的生境保护工作,减少人为污染和水生生物的生境剥夺,保护水产种质资源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

6.引导和扶持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从事水产种质资源的研发和利用工作。

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和技术团队。

7.加强水产种质资源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建立和加强合作关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水平。

四、预期效果1.水产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撑。

水产养殖中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水产养殖中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水产养殖中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为了保障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水产养殖中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水产种质资源的现状水产种质资源是指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用于繁育和培育的各种遗传基础材料,包括鱼类、虾蟹类、贝类等。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水产种质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减少和退化。

首先,水生环境污染导致了水产种质资源的流失和受损。

其次,不合理的养殖管理和过度捕捞也加剧了种质资源的破坏。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和利用水产种质资源。

二、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1.建立种质资源库建立水产种质资源库是保护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该资源库应包含各类水产物种的种质信息、遗传背景等相关资料,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数字化管理和存储,以确保资源的长期保存和利用。

2.加强监测和调查及时了解水产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状况,通过全面的监测和调查工作,为科学合理地保护和管理种质资源提供依据。

此外,还应关注水生态环境的改变和其对种质资源的影响,采取措施避免环境因素对种质资源的破坏。

3.推动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强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对于推动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养殖场及其周边环境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和销售行为,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三、水产种质资源的利用1.科学遴选优良品种通过对水产种质资源的评价和筛选,选育出更适应环境和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进行遗传改良和基因编辑,提升种质资源的遗传优势,使其更适合养殖和市场需求。

2.推行良种推广通过推广良种,加强品种的推广应用,提高水产养殖业的整体效益和质量。

建立良种示范区,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和培训,推动优质种质资源的广泛应用。

3.促进国际合作交流加强与国际间的种质资源合作交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经验,提高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水平。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鱼类的遗传多样性与种质资源保护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鱼类的遗传多样性与种质资源保护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鱼类的遗传多样性与种质资源保护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渔业的商业化发展,养殖渔业在满足人们对鱼类产品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其中之一便是如何保护养殖鱼类的遗传多样性与种质资源。

本文将探讨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鱼类的遗传多样性与种质资源保护,并提出一些有效的保护措施。

一、养殖鱼类的遗传多样性养殖渔业的发展使得针对养殖鱼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日益重要。

遗传多样性是指一个种群或物种内部的基因型以及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程度。

养殖鱼类的遗传多样性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增强适应力以及疾病抵抗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养殖鱼类的遗传多样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漂变、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等。

在饲养过程中,鱼类的基因型可能会发生变异,从而导致遗传多样性的减少。

因此,保护养殖鱼类的遗传多样性尤为重要。

二、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种质资源是指存在于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包括基因、基因组和遗传信息。

种质资源是维持物种进化和适应环境变化的基础。

对养殖鱼类来说,种质资源的保护对于提高养殖品质、培育新品种以及促进养殖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种质资源的保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建立种质资源库、培育纯种种群、开展基因保护与整合工作等。

同时,加强对养殖鱼类的监测和评估,确保种质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不断提高,也是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养殖鱼类遗传多样性与种质资源保护的相关挑战在养殖渔业工作中,养殖鱼类遗传多样性与种质资源保护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养殖鱼类的遗传多样性造成了威胁。

其次,种群的管理和繁殖技术的不当使用可能会引起养殖鱼类的基因污染和基因流失。

此外,养殖鱼类的基因监测和评估工作也存在着技术和资金上的限制。

面对这些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来保护养殖鱼类的遗传多样性与种质资源。

四、养殖鱼类遗传多样性与种质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1. 建立种质资源库:建立养殖鱼类的种质资源库,收集和保存来自不同地区的种质资源。

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对策及建议

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对策及建议

S h u i c h a n y u y e水产种质资源是重要的农业种质资源。

作为重要的遗传物质,种质资源能够切实推动水产育种、养殖的发展。

本文试图结合相关案例,研究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对策,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关建议,以推动对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

水产种质资源作为极为重要的农业资源,保存了水产生物繁衍的重要遗传物质,密切关系到水产养殖、育种业的发展。

保护水产种质资源有利于推动我国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密切影响着人们生活所需的水产食物的供应。

一、保护水产种质资源的重要性水产种质指的是水产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遗传给后代的重要物质。

保护水产种质资源能够推进水产业在推进育种、养殖工作的过程中培养出优良的水产物种,从而切实推动水产业可持续发展。

另外,水产食物是人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用产品,保存水产种质资源能够切实也保障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水产食品,并且能够维持水产产品生产链的稳定,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同时,保存水产种质资源有利于推进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推动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水产种质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人民生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保护水产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除此之外,当前,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生态环境收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水产生物的生存环境也收到了破坏,严重的环境问题威胁着水产生物的生存状态,水土流失、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扰乱了水产生物生存的生态环境,影响了水产生物的繁衍生殖,同时,人们过度的捕捞也导致了水产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保护水产种质资源有利于保护水产生物多样性,维持水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水生生物生存环境恶化阻碍了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

由于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缺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人们的过度捕捞、围湖造地等行为导致水生生物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生存空间不断缩小,从而导致水生生物的繁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甚至出现物种灭绝的问题。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管理制度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管理制度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水产种质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和经济资源,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管理和保护水产种质资源,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水产种质资源的定义和分类水产种质资源指的是水产生物具有遗传代谢信息的质料,包括鱼类、虾类、蟹类等各类水生生物的种类及其遗传多样性。

根据不同的特征,水产种质资源可分为野生种质资源和人工驯养种质资源。

三、水产种质资源的重要性1.保证食品安全: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有助于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养殖环境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2.推动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种质资源有利于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养殖效益。

3.生态保护: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也是对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保护。

四、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要求1.法律法规的完善:建立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原则,确保其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利用。

2.建立科学的保护管理机构:成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管理机构,负责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和管理等工作,确保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加强资源调查和监测:对各类水产种质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监测,掌握资源的分布、数量和遗传特征等信息,为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4.建立资源保护区和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划定资源保护区和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区,限制开发和捕捞等行为,保护水产种质资源的生态环境。

5.促进科研与技术创新: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水产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推动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最大化。

五、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管理制度的实施与效果评估为了确保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管理制度有效执行,需要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各级保护管理机构的督导和指导。

同时,还应定期评估制度的实施效果,对资源保护工作进行总结和改进。

六、国际合作与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管理制度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动物育种学
刘巧林
18374893286 27701139@
第二章 水产动物种质资源与保护
一.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研究概况 二.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 三.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的保护 四.繁育群体的养殖现状 五.繁育群体遗传性能的保护
2
一、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研究概况
• 种质资源的基本概念
1. 种质:由德国生物学家维斯曼 August Weismann 于 1892年创立的“种质学说”中提出。 种质即遗传物质 种质是指决定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 代的遗传物质或遗传材料。
• 长江中下游的珍稀水生动物资源:中华鲟、白鲟、白 鳍豚、胭脂鱼、扬子鳄、大鲵等
12
产量占养殖总量50%
13
• 全世界现今养殖的淡水鱼类根据种质资源研究和遗传改 良程度可分为四大类:罗非鱼类、鲑鳟鱼类、鲤科鱼类 和鲇形目鱼类。
• 罗非鱼类和鲑鳟鱼类都开展了群体遗传研究和保护, 并进行了系统选育并育成了遗传改良品系。相比而言, 作为中国养殖产量居首的“四大家鱼”相关方面的研究 却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主要养殖品种,仅有育成“长丰 鲢”一个改良品种。
6
研究概况:种质资源问题的提出
年份 1980
1980 1982 1988 1992 1992 1995 2001 2002 2005
地点 瑞典,斯德哥尔摩
意大利,罗马 澳大利亚,堪培拉 美国 巴西,里约热内卢 意大利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 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 亚洲发展银行
事件 天然鱼类种群种质资源保护——鱼类基因库国际 学术会议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鱼类遗传资源专家咨询会 南极海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大会 国家科学委员会设立全球与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 生物多样性联合国大会 水生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专家咨询会 组织制定《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 提出“生态系统水平的渔业管理”战略目标 “自然资源保护可持续管理和负责任渔业”议题 设立专项基金资助压制养殖鲤科鱼类种质资源与 遗传改良研究
20
四、繁育群体的养殖现状
• 繁育群体分类:
群体品种:指品种繁育群体大、以随机交配方式进行繁殖 后代的品种。
杂交种:指经过严格筛选后配制的杂交优势组合的F1群体。 纯系品种:指生产利用的遗传基础基本相同、基因型基本
7
我国水产种质资源的研究
淡水资源
时间 1972/1974 1973/1981 “六五” “七五” “八五” 1990 以来
地点
事件
湖北沙市/湖南株洲 全国淡水养殖优良品种选育和基础理论研究协作会议
长江流域
组织大批科技人员对长江渔业资源进行调查
长江、珠江、黑龙江 鱼类育种技术及繁育体系的研究
淡水鱼类种质鉴定技术研究
白鲟
16
遗传多样性
• 基因杂合性(杂合度):基因座 • 形态变异:金鱼、锦鲤 • 染色体多态性:核型,马口鱼、泥鳅不同群体核型和臂
数不同 • 蛋白质多态性:同工酶 • DNA序列多态性:序列突变 • 数量性状变异:鱼的体长、体重,变异系数物种质资源的保护
9
二、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
1. 物种多样性 • 中国调查有记录的:水生生物:20200种;鱼类:3862种
占世界鱼类的20% • 海水鱼类:>2200;内陆淡水鱼类:>800 • 过河口洄游性鱼类:≈30;河口半咸水鱼类≈60
• 海洋虾蟹类>1000;头足类>90;贝类>10;哺乳动物>39 • 淡水虾蟹类>20;螺贝类>20;两栖类和爬行类>10 • 人工培育品种>50;引进各类水产生物>100
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保存技术研究
湖北监利长江水系“四大家鱼”种质资源天然生态库; 湖北鄂州梁子湖团头鲂原种场;黑龙江方正县方正银 鲫原种场;安徽繁昌河蟹原种场等(附录四)
8
海水资源 • 1954年,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和海洋研究所对南海
鱼类区系进行调查 • 开展3次全国性海洋生物资源调查:
第一次:1959-1961 第二次:20世纪80年代 第三次:20世纪90年代
2. 资源:资产的来源,是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利用价 值的材料,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 和非物质的要素。
3
3. 种质资源:即遗传资源,我国称品种资源 生物多样性公约:种质资源是对人类具有实际或
潜在用途或价值的遗传材料。 3. 水产动物种质资源:对水产养殖和水产动物的遗传改
良有实际或潜在的利用价值的遗传材料,包括水产动 物的家养种(品种、品系)和野生种(变种)。
同一群鱼 种质资源:强调遗传品质和种用价值 渔业资源:强调生产价值或食用价值
4
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的类型
根据来源 和性质分
自然种质资源
本地种质资源 外地种质资源
人工创造种质资源
5
研究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雄性不育株
美国金鳟
带有黄色斑点的变异个体


异 育 银 鲫
发 育 的 方 正


育种工作的突破性成就取决于关键性种质资源的发现与利用!
14
其他经济水产动物 • 甲壳动物:中华绒螯蟹、日本沼虾、罗氏沼虾、
秀丽白虾、克氏原鳌虾 • 龟鳖类:乌龟、中华鳖、山瑞鳖 • 两栖爬行类:扬子鳄、大鲵 • 哺乳动物:白鳍豚
15
濒危种类:
国际自然 保护联盟 (IUCN)
白鳍豚
灭绝
长江鲥鱼
极危 濒危:《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鱼类92种,两栖类31种 易危
10
中国特有种:
• 特有鱼类:440种,如“四大家鱼”,占已知鱼类的14.6% • 特有两栖类:300种,占10.8% • 特有爬行类:26种,占6.9%
11
经济种类(主要指淡水):
鱼类:
• 青、草、鲢、鳙、鲤、鲫、鳊、鲇、鮰等共140种主要 经济鱼类。
• 长江水系 > 44种;黄河水系 > 22种;珠江水系 > 30种; 黑龙江水系 > 40种
启动濒危鱼类保护
18
我国水产动物种质资源面临的问题 ◇水域污染 ◇过度捕捞导致资源衰退 ◇濒危物种数量增加,濒危程度加剧:2000年
数量 是1988年的两倍
19
濒危物种资源的保护
• 保护水域自然环境:水利工程建设、水体资源调查、流 域环境保护、产卵场所环境保护
• 合理捕捞:制止酷捕、实行禁渔期 • 开展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学研究 • 建立自然保护区 • 坚持合理引种 • 开展人工繁殖和放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