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猪技术的特点及方法

合集下载

(完整版)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总结

(完整版)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总结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小结1 前言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是猪排泄的粪尿通过锯末、稻壳等垫料吸附并经微生物降解,从而控制粪污直接排出场外,大大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日本开展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优化菌种及组合,发展垫料微生态平衡繁殖技术,并注入新的科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规范。

1999年在鹿儿岛大学农学部附属农场召开了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观摩会,1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和农户参加了会议。

从此,发酵床养猪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2006年省畜牧兽医局从福建引进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在南昌县进行了试点,并逐步在全省推广,近几年取得了较大进展。

2009年5月省农业厅把生物发酵床养猪作为畜禽清洁生产一项主推技术。

2010年7月省畜牧兽医局下发《关于开展发酵床养猪技术示范与推广的通知》,要求全省进一步开展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示范,加快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推广普及。

目前,全省运用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养猪场200多家,生物发酵床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养猪规模超过50万头,其中遂川嘉裕牧业有限公司、江西五丰牧业有限公司、全南现代牧业有限公司、江西中宝农业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大型养猪企业和定南县农业局在栏舍设计、菌种分离、管理技术等方面有许多创新。

2010年9月,委托省养猪行业协会,召开了全省生物发酵床养猪经验交流会,总结生物发酵床养猪的经验,分析生物发酵床养猪存在的问题,研究在适应范围内大力推广的方案。

2 生物发酵床养猪的特点及适用范围2.1 特点从我省推广应用的情况看,生物发酵床养猪有以下特点:2.1.1 利用微生物发酵降解粪尿,不需要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不同于一般的规模养猪,猪粪、尿可长期留存猪舍内,不向外排放,不向周围流淌,靠着拌入垫料中的芽孢菌、酵母菌、乳酸菌、光合菌等微生物的分解、转化,实现了粪污无害化前置处理,变双环节投入为单一环节投入。

一般规模养猪是“养猪生产”后再进行“粪污处理”,而生物发酵床养猪很好地将“粪污处理”前移到“养猪生产”环节一次解决,减少了粪污的排放,不需要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工程。

养猪技术大全

养猪技术大全

养猪技术大全第一章猪的营养与饲料第一节猪的营养需要一、能量二、蛋白质和氨基酸三、矿物质四、维生素五、水第二节猪常用饲料一、青饲料二、青贮饲料三、粗饲料四、能量饲料五、粗蛋白补充饲料六、矿物质饲料七、添加剂饲料第三节日粮配制技术一、配制原则二、猪饲养标准三、配制方法四、典型日粮配方第二章仔猪生产第一节猪场建设一、场址选择二、猪场布局三、猪舍建设四、工厂化养猪圈栏数量计划第二节公母猪的选择一、品种选择二、种猪的选择三、后备猪的培育第三节商品猪生产杂交方式确定一、杂交方式二、杂交优势三、杂交亲本的选择四、我国商品瘦肉猪生产的杂交模式第四节猪的配种一、性成熟与初配年龄二、母猪发情与发情鉴定三、促进母猪发情排卵的措施四、适时配种五、母猪配种前的饲养管理六、种公猪的饲养管理第五节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一、妊娠诊断二、预产期推算三、胚胎生长发育四、妊娠母猪的日常管理第六节母猪分娩与接产一、产前准备二、接产与助产三、母猪产后的饲养管理第七节泌乳母猪的饲养管理一、泌乳母猪的营养需要特点二、猪乳房的特点和泌乳机制三、泌乳母猪的日常管理第八节初生仔猪的护理养育一、初生仔猪的生理特点二、初生仔猪的护理和养育三、适时断奶第三章肉猪生产第一节肥育前准备一、圈舍的消毒二、仔猪的准备第二节配制肥育日粮一、肉猪生长发育和营养需要特点二、注意问题第三节肥育猪的饲养管理一、肥育猪的饲养二、饲粮调制三、管理要点四、适时出栏第四章猪病防治第一节猪场的卫生管理一、猪场的消毒制度二、猪场废弃物的处理三、猪的疫苗免疫四、猪的用药五、猪群发病后的紧急处理六、猪购入与卖出时的检疫第二节猪的病毒性传染病一、猪瘟二、口蹄疫三、猪伪狂犬病四、猪细小病毒感染五、猪繁殖障碍综合征六、猪传染性胃肠炎七、猪流行性腹泻八、猪轮状病毒感染九、猪流行性感冒十、非洲猪瘟十一、猪传染性脑脊髓炎十二、猪血凝性脑脊髓炎十三、猪痢疾第三节猪的细菌性传染病一、猪丹毒二、猪肺疫三、仔猪副伤寒四、猪大肠杆菌病五、猪链球菌病六、猪气喘病七、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八、猪梭菌性肠炎九、猪坏死杆菌病十、猪李氏杆菌病十一、猪破伤风十二、猪布氏杆菌病十三、猪钩端螺旋体病十四、猪炭疽病第四节猪寄生虫病一、猪囊虫病二、猪旋毛虫病三、猪弓形体病四、猪球虫病五、猪疥螨病第五节猪普通性疾病一、感冒二、仔猪营养性贫血三、仔猪低血糖症四、产前瘫痪五、产后瘫痪第六节猪中毒病一、有机磷中毒二、酒糟中毒三、食盐中毒四、猪亚硝酸盐中毒五、磷化锌中毒六、氟乙酰胺中毒七、猪赤霉菌毒素中毒八、马铃薯中毒九、菜籽饼中毒十、棉籽饼中毒十一、呋喃类药物中毒十二、磺胺类药物中毒十三、蓖麻籽中毒土方防治猪瘟蛇1条,捣碎一次喂给。

养猪技术知识点总结

养猪技术知识点总结

养猪技术知识点总结一、养猪前的准备工作1、选择合适的场地:养猪场地应选择在通风良好、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远离污染源和污水流域。

2、建设合理的猪舍:猪舍应根据养猪规模、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建设形式,一般分为开放式猪舍和封闭式猪舍。

3、选购健康的种猪:选择健康、优良的种猪是养猪成功的重要保障,种猪的选择应考虑品种、育种性能和健康情况等因素。

4、准备充足的饲料和饮水设施:合理的饲料和饮水供给是猪健康成长的关键,应提前准备好高质量的饲料和合适的饮水设施。

5、合理的环境控制设施:根据养猪场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选择合适的环境控制设施,保障猪舍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

二、猪的饲养管理1、合理饲料配比:根据猪的生长发育阶段和品种特点,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比,保障猪获得充足的营养。

2、合理的饮水管理:保障猪随时获得清洁饮用水,避免水源受到污染,加强对饮水设施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3、定期进行体检:定期对猪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做好疫病防控工作。

4、合理的饲养密度:猪的饲养密度应根据猪的品种、体重和猪舍的大小选择适当的饲养密度,避免导致猪的行为异常和疾病传播。

5、合理的运动和活动空间:保障猪获得充足的运动和活动空间,促进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6、合理的排泄处理:做好猪舍内的排泄物处理工作,避免排泄物对猪和环境造成污染。

7、疾病防控措施: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病虫情况,制定合理的疾病防控措施,加强猪的健康管理和免疫工作。

8、合理的育种措施:选择优良的种猪进行育种,提高猪的遗传质量,促进猪的生长和繁殖。

三、猪的繁殖管理1、科学的配种时间:科学的控制配种时间,选择优良的母猪和种猪进行配种,提高后代的遗传质量。

2、合理的怀孕管理:给孕妇猪提供充足的饲料和饮水,注意保暖和保健,防止意外伤害和应激。

3、科学的产仔管理:产仔期间给予母猪适当的保暖和清洁,并做好产仔记录和饲养管理。

4、合理的断奶管理:断奶后对小猪进行适当的营养管理,提高小猪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

农村小规模生态养猪模式及其关键技术

农村小规模生态养猪模式及其关键技术

农村小规模生态养猪模式及其关键技术摘要: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态养猪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它不仅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生态养猪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牢记使用生产原则进行安全养殖。

关键词:小规模、生态养猪、关键技术引言科技的发展,引领我国生态养猪技术已经到达相对成熟的阶段,目前我国在生态养猪模式上,主要还是采用猪 - 沼 - 农连接循环。

这种模式通过猪的排泄物的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既解决了能源问题,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同时,沼液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料,可以用于农田施肥,以此建立生态循环系统,实现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自动化的养猪设备也在逐步普及,提高了养殖效率和管理水平。

1.农村小规模生态养猪模式1.1“四位一体”生态养猪模式四位一体的小规模生态养猪模式,是一种“种-养-产-销”多个环节的有机结合,涉及生物、经济、生态等诸多领域知识。

多在我国北方使用,以沼气为中心,对其进行整体的设计。

在自然环境和人为干预的基础上,乡村地区,有可能建立日光温室以维持猪舍、蔬菜种植区和沼气池的温度与湿度。

沼气的燃烧和猪的二氧化碳排放可以用于蔬菜的光合作用,而蔬菜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则为猪提供呼吸所需。

此外,人和猪的粪便也可以在沼气池中发酵,生成沼气,为农户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提供清洁的能源。

发酵后的沼气残渣和沼气液可以被视为种植蔬菜的废弃物,从而实现生态绿色生活的健康循环。

1.2猪 - 沼 - 果生态养猪模式在这样的生态养殖模式下,农户们在自家的农田里,山上,或其他地方修建沼气池,猪舍和果园。

将猪舍、厕所与沼气池相结合,创建了“养猪-沼气-种植”相结合的农业生态养猪新模式。

从而保障了农户在园林立体生态链中的种植的优越性。

以我国南方的自然条件为基础,以繁殖速率比较慢为特征。

该模式具有以下优势:沼气可供农户使用,沼气化肥可供果树等农作物生长,沼气污泥可在鱼池、果园种菜。

猪养殖技术课件

猪养殖技术课件

一、猪的生物学特性
猪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因自然和人 工选择2的作用,形成许多特有的生物 学特性。不同的猪种或不同的类型, 既有其种属的共性,又有它们各自的 特性。
一、猪的生物学特性
1、多胎高产,世代间隔短 • 猪一般4-5月龄达到性成熟,6-8月龄就可以初次
配种。 • 妊娠期短,平均114天,即3月3周又3天;预产期
料时饮水量约为干料的两倍,即水与料比为3∶1。 • 吃混合料的小猪,每昼夜饮水9―10次,吃湿料的平均
2―3次, 吃干料的猪每次采食后立即需要饮水。 • 自由采食的猪通常采食与饮水交替进行,直到满意为止,
限制饲喂猪则在吃完料后才饮水。 • 月龄前的小猪就可学会使用自动饮水器饮水
二、猪的主要行为特点
都能嗅到和辨别。 • 猪的听觉相当发达,猪的耳形大,外耳腔深而广,
即使很微弱的声响,都能敏锐地觉察到。另外, 猪头转动灵活,可以迅速判断声源方向,能辨声 音的强度、音调和节律,容易对呼名、各种口令 和声音刺激物的调教可以很快建立条件反射 • 猪的视觉很弱,缺乏精确的辨别能力,不靠近物 体就看不见东西。对光刺激一般比声刺激出现条 件反射慢得多。
群猪争食
跟我争食?我咬你!
不同类间 互咬
二、猪的主要行为特点
5、性行为
性行为包括发情、求偶和交配行为,母猪在发情期,可以见到特异的 求偶表现,公、母猪都表现一些交配前的行为。 • 母猪发情主要表现卧立不安,食欲减退,发出特有的哼哼声,爬跨其 他母猪,或等待其他母猪爬跨,频频排尿,阴户红肿,粘膜充血、湿 润并有粘液流出。发情旺盛期,表现出静立不动的交配姿势,即“静 立反射”。发情母猪主动接近公猪,嗅闻公猪的头、肛门和阴茎包皮, 并站立不动,让公猪爬跨。 • 公猪一旦接触母猪,会追逐它,嗅吻,向上拱母猪;口吐白沫,皱缩 鼻孔,抬高并翻卷上唇,时时发出连续的、柔和而有节奏的喉音,还 出现有节奏的排尿。 • 有些母猪表现明显的配偶选择,对个别公猪表现强烈的厌恶,有的母 猪由于内激素分泌失调,表现性行为亢进,或不发情和发情不明显。

养猪技术猪病防治措施

养猪技术猪病防治措施

养猪技术猪病防治措施养猪技术猪病防治措施养猪业是我国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养猪数量的增加和养猪方式的多样化,猪病的发生和传播也变得越来越频繁。

因此,采取有效的猪病防治措施,对于保障猪群的健康和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猪病的预防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

良好的饲养管理是保障猪群健康的基础。

要保持猪舍的清洁、干燥、通风,注意饲料营养均衡,加强猪的免疫力,提高猪的抗病能力。

2.实行封闭式管理。

封闭式管理可以减少外界疾病的传入,减少猪群之间的接触。

养猪场应设置消毒设施,进出人员和车辆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3.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是根据猪的品种、日龄、母源抗体水平、疾病流行情况等因素制定的,目的是使猪只对相应的疾病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4.定期进行药物预防。

一些疾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关,可以根据疾病的发生规律进行药物预防。

如球虫病的预防可在断奶前后使用抗球虫药物。

二、猪病的治疗1.诊断要点。

在诊断上,首先要了解猪病的流行病学、症状、病理变化等特点,结合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确诊。

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腹泻、皮肤病变等。

2.选择合适的药物。

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如抗生素可以治疗细菌感染,抗寄生虫药可以治疗寄生虫病,抗病毒药物可以治疗病毒感染。

3.制定治疗方案。

4.观察治疗效果。

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猪的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三、猪病的传播与控制1.猪病的传播途径。

猪病的传播主要通过空气、接触、食物、水等途径传播。

一些疾病还可以通过人员和工具的流动传播。

2.控制措施。

控制疾病的传播,首先要隔离病猪,防止健康猪与病猪接触。

同时,对病猪舍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消灭传播源。

对于已经发生的疫情,要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目前,一些养猪场存在饲养管理不善、防疫措施不到位、治疗不当等问题,导致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3.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养猪场应加强饲养管理,实行封闭式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和药物预防方案,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养猪场的防疫水平。

畜牧业的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

畜牧业的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

养殖品种选择与优化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品 种
注重品种的抗病性和抗逆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考虑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采用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技术,提 高品种性能
养殖饲料选择与优化
选择优质饲料原料,保证饲料质量 合理搭配饲料配方,满足动物营养需求 采用先进加工技术,提高饲料利用率 注重饲料安全性,避免污染和环境影响
模式的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 养殖企业应承 担社会责任, 积极参与环保
事业
公众认知提高: 通过教育和宣 传,提高公众 对环境友好型 养殖模式的认
知和接受度
社会参与:鼓 励社会各界参 与环境友好型 养殖模式的推
广和应用
THANKS
汇报人:
生态养殖模式
概念:利用自然环 境和生物多样性进 行养殖,减少对环 境的影响
特点:低投入、低 污染、高效益
技术:包括生物技 术、生态工程、环 境科学等
优点:保护生态环 境,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
循环养殖模式
概念:通过循环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特点:资源高效利用,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应用:猪-沼-果、鸡-沼-菜等模式 优势: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国外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已经较为成熟,如欧洲的生态养殖、美国的有机 养殖等
国内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正在逐步推广,如生态养殖、循环养殖等
发展趋势:环保法规的严格执行、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增加、科技创 新的推动等
挑战: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养殖技术的改进、市场对绿色食品的认可度 等
Part Two
环境友好型养殖模 式的类型和特点
政策和法规支持力度

利用发酵床养猪的基础建设、特点及日常管理

利用发酵床养猪的基础建设、特点及日常管理

于发酵。北侧建 自动给食槽 , 南侧建 自动引水器。
发 酵 床 分 地上 和 地 下 2种 方 式 ,地 下式 发酵 床 应该下挖 5 0厘米 左 右 ,铺 上 垫 料后 与 地 面 平 齐 , 地
源, 又降低了劳动成本。猪从断奶到出栏 3 个半月到 4 个月 , 发酵床可 以继续使用 , 每隔 3 ~ 5 年, 清理 1 次 圈, 整个发酵床形成完善的小生物圈。
无污染的有机畜牧业 。保护环境 , 节能减排是关系人
类 生 活环 境 可持 续 生存 发 展 的前 提 条 件 ,也 关 系 国 家 社会 民生 可持 续 发 展 的头 等大 事 。环保 生 态 养 猪
2 模式 的特点
减 少 对 环境 的污 染 ,变 废 为 宝 ,提 高 饲 料 利 用
不但妥善解决了畜牧养殖环保的问题 ,也彻底解决 了畜 牧养 生 问题 ,创 造 了双 赢 的
便, 使粪便和垫料充分混合 , 垫料中的微生物 以猪粪 便栖息而生存 , 猪的粪便被分解。菌种吸收了粪便的
营 养 物质 而 且 不 断地 分解 繁 殖 , 形 成 高蛋 白的菌 丝 , 猪 吃 了以后 不 但有 利 于 消化 , 而且 还 提高 了免疫 力 , 增 强 了猪 只抵抗 疾 病 的能力 。 改 善 猪 舍环 境 , 节 省 成本 , 提高 效 益 。由于 菌 种
3 日常管理
发酵床养猪 的 日常管理总体来讲 与常规养猪 的
日常管 理相 似 , 但 应 注 意猪 的饲养 密 度 , 单 位 面 积饲
水渗入床 内。地基过湿的应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 。 制作 垫 料需 要 的材 料 有垫 料 原料 ( 锯末 、 玉 米等
植 物秸 秆 和 树 叶 ) 、 菌 种 和其 他辅 料 ( 如黄 土 、 鱼 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提高了猪肉品质
发酵床生态养猪优化了猪生长发育的环境,舍内温度湿度适宜,发酵床舒适温和,猪爱活动,状态佳,生活形成良性循环。由于土著微生物和各种营养剂的作用,抑制了有害微生物和病菌的侵入,猪的体质显著增强,抗病能力明显提高,猪的发病大大降低,不需再使用大量的药物防治,也大大减少了抗生素用量。猪在一个温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育成健康的肌体,提高了自身的体质,也提高了猪肉的品质,从而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无公害猪肉。
生态养猪技术的特点
(1)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利用有机物做垫料的发酵床,含有大量的有益土著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具有很强的活性和分解能力,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将猪粪尿迅速有效地分解转化,猪粪尿直接消解在发酵床内,不需要人工清扫、冲洗圈舍,使圈舍没有一点臭味,没有大量的冲刷污水和粪便排出舍外,对周围河流、地下水、土壤等环境不再产生污染,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养殖污染物的零排放,从根本上解决了养猪的环境污染问题。
生态养猪技术的特点及方法
概述:生态养猪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生猪养殖模式之一,也是比较新兴的模式,很多养殖户对此还不是很了解。为了方面养殖户了解生态养猪技术,本文就根据相关专家的意见对生态养猪技术是特点及方法,做个简单的介绍以供大家参考。
生态养猪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生猪养殖模式之一,也是比较新兴的模式,很多养殖户对此还不是很了解。为了方面养殖户了解生态养猪技术,本文就根据相关专家的意见对生态养猪技术是特点及方法,做个简单的介绍以供大家参考。
(3)充分利用农业废弃有机资源
在发酵制作有机垫料过程中,将木屑、稻壳、花生壳、玉米秸秆等原料,通过添加微生物发酵,制成垫料铺入发酵床。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床内有机物和猪粪便被分解转化为微生物自身的营养物质,形成微生物蛋白,部分被猪重新摄食利用,变无用为有用。发酵床垫料一次投入可多年利用,在长期的微生物作用下发酵床垫料可形成优质的微生物有机肥,应用于果树,蔬菜等农业生产,实现了农业废弃有机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生态化。
(4)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应用该技术可节约饲料10%~15%,减少用药40%,节约用水80%~90%,节约用工50%以上,缩短育肥周期10~15天,省去了排污管道和猪粪尿及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出栏1头猪可增效40~60元。
生态养猪技术的方法
所谓“生态养猪”,是将以往的几十头猪集中在一个较小空间圈养的传统方法,改变为野外放养,饲养密度限制为每公顷土地只能养十头肉猪,这十头猪的吃、喝、拉、撒全在这片土地上进行。这相当于每年向这片土地里释放170公顷的氮元素,与农民一年在地里施用的氮肥数量相当。饲养者还必须经常驾驶着拖拉机,拉着“活动猪圈”换地方,以便让猪粪较为均匀地分布在这片土地上。这等于是在给这片土地施肥,而不是污染地下水。
以上就是火爆兽药饲料招商网总结的生态养猪技术的特点及方法的介绍,从以上可得之,生态养猪可有效的省工省力,提高效益。但由于生态养猪对猪舍环境的要求很高,因此,养殖户要注意猪舍的建设猪舍环境的保持。
根据介绍,这种野外放养的新方法,不仅使用于生态农庄,就是按常规饲养猪的农民也可以采用。其好处是不再盖昂贵的猪圈,只要搭个棚,架个饲料罐,再加上一些简陋的“运动设施”就行了。而清理粪便、打扫猪圈等又脏又累的活,也一并被省略了。
除此之外,还必须对放养的猪群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例如在饲养圈周围拉上带电的铁丝网,以防野猪的侵袭,因为野猪不仅会带来争食,还可能带来猪瘟。
在这里,搞好猪肉品质的关键是饲料。据试验,给猪喂一种含有部分羽扁豆成分、厚度为3毫米的片状饲料,能使猪肉里的脂肪含量增高,这种脂肪长在肌肉里面,而不是肌肉周围。这些微小的脂肪块用肉眼几乎看不见的,但是它们确能使猪肉更嫩、更香、更有味道。
饲养者还可以给猪提供一运动、玩耍的设施,比如在地里插木桩,在上面装上一条链子、一个旧轮胎或一块木头,以便吸引猪来玩耍。然后,每隔两到Hale Waihona Puke 个星期,再把这些设施挪到其他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