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维生素的测定复习题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X型题1.中国药典(2000年版)采用第一法测定维生素A含量时,若最大吸收波长在326-329nm范围内,并由第15题项下计算出的吸收度比值的差值均不超过±0.02,则于328nm波长处测得的吸收度(A328)则应A.直接代入=A328/(C·L)计算B.直接代入A328(校正)=3.52(2A328-A316-A340)计算C.不能用本法,应改用第二法测定含量D.不能用本法,应改用皂化法测定含量E.应按A325(校正)=6.815A325-2.555A310-4.260A33n进行校正后计算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2.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维生素E中特殊杂质--生育酚的检查如下:取本品0.10g,加无水乙醇5ml溶解后,加二苯胺试液1滴,用硫酸铈滴定液(0.01mol/L)滴定,至终点时消耗硫酸铈滴定液(0.01mol/L)不得超过1.0mI。
计算维生素E中生育酚的限量为(生育酚的分子量为430.0,生育酚与硫酸铈的摩尔比为1:2)A.4.0%.B.2.5%.C.8.0%.D.4.0%.E.1.8%.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3.维生素C的分子结构特性部分是A.类似糖的结构B.二烯醇C.羰基D.内酯环E.多羟基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4.中国药典(2000年版)采用加硝酸呈色反应鉴别维生素E时,溶解试样的溶剂应为A.水B.乙醇C.无水乙醇D.乙醚E.无醇氯仿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5.三点校正法测定维生素A含量时的换算因数(1900或1830)是表示A.IU/gB.效价(IU/ggC.效价(IU/g)/ (λmax)D.效价(1U/g)/AmaxE.(λmax)×1900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6.中国药典(2000年版)采用等波长差法测定的维生素类药物应为A.维生素AB.维生素A醇C.维生素ED.维生素A1E.维生素A醋酸酯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7.维生素A不溶于以下哪种溶剂A.乙醚B.氯仿C.乙醇D.水E.环己烷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8.若[A328(校正)-A328]/ A 328 ×100%.所得值小于-15%.或大于+3%.,此时处理的方法是A.改用第二法进行测定B.按A325(校正):6.815 A325-2.555 A310-4.260A334式校正C.按A328(校正):3.52(2A 328-A316-A340)D.不用校正,可直接用于测定E.色谱法分除未皂化部分后再测定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9.《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检查维生素C中铜与铁的方法是A.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B.紫外分光光度法C.可见分光光度法D.TLCE.荧光分析法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10.第二法测定维生素A醇的重要步骤是A.皂化B.水解C.酯化D.氧化E.纯化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11.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维生素A的含量表示方法为A.百分含量(g/ml)B.单位含量C.百万分之几D.百分含量(g/g)E.生物效价[国际单位(IU/g)]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12.以下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中,不依据药物还原性者为A.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B.硫色素反应鉴别维生素B1C.硝酸反应鉴别维生素ED.GC测定维生素E的含量E.铈量法测定维生素E的含量或检查维生素E中游离维生素E的限量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13.每1国际单位维生素A醇相当于本品的重量为A.0.344μgB.0.300μgC.0.344mgD.0.344ngE.0.300mg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14.JP(14)采用HPLC测定维生素E含量时的具体方法为A.对照品对照法B.内标法C.面积归一化法D.保留时间法E.内标加校正因子法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15.取某一维生素类药物适量,加无水乙醇溶解后,加硝酸,75℃加热15min,溶液则显橙红色,该药物应为A.维生素EB.维生素CC.维生素AD.维生素B1E.维生素类药物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16.《中国药典》(2000年版)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的药物有A.维生素AB.维生素A胶丸C.维生素CD.维生素EE.维生素B1正确答案:A,B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17.维生素C的鉴别试验是A.水解后氧化反应B.与硝酸银试液的反应C.红外光谱法D.与二氯靛酚钠的反应E.硫色素反应正确答案:B,C,D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18.维生素A的来源主要为A.植物中提取B.动物中提取C.鲸鱼D.鱼肝油E.人工合成正确答案:C,D,E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19.《中国药典》(2000年版)采用第一法测定维生素A醋酸酯时,其测定波长有A.325nmB.328nmC.310nmD.316nmE.340nm正确答案:B,D,E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20.常用于维生素A的鉴别试验为A.硫色素反应B.紫外吸收光谱C.三氯化锑呈色反应D.硝酸呈色反应E.薄层色谱正确答案:B,C,E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21.不能使维生素C褪色的试剂为A.碘试液B.亚甲蓝试液C.2,6-二氯靛酚钠试液D.甲基橙酸性指示液E.结晶紫的冰醋酸溶液正确答案:D,E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22.由维生素A被氧化而产生的杂质为A.环氧化物B.过氧化物C.维生素A醛D.生育红E.维生素A酸正确答案:A,C,E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23.三点校正法测定维生素A时,选择波长的原则为A.第1点的波长为维生素A的最大吸收波长(λ1)B.第1点的波长为维生素A的最小吸收波长(λmin)C.第2点和第3点的波长在λ1的左侧D.第2点和第3点的波长在λ1的右侧E.第2点和第3点的波长在λ1的两侧(λ2与λ3)正确答案:A,E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24.采用水解后氧化反应鉴别维生素E时,应使用的试剂为A.醇制氢氧化钾B.乙醚C.三氯化铁的乙醇液D.硝酸E.2,2’-联吡啶的乙醇液正确答案:A,B,C,E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25.维生素A的氧化物一般为A.维生素A醇B.维生素A3C.维生素A酸D.维生素A醛E.环氧化物正确答案:C,D,E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26.维生素B1的沉淀反应为A.与三氯化铁反应B.与硝酸反应C.与碘化汞钾反应D.与硅钨酸反应E.与苦味酸反应正确答案:C,D,E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27.三点校正法测定维生素A的原理主要基于A.杂质的最大吸收范围在310~340nmB.物质对光吸收具有加和性C.维生素A的最大吸收范围在325~328nmD.杂质的吸收在310~340nm波长范围内呈一条直线,且随波长增加,吸收度变小E.维生素A和杂质的吸收光谱互不重叠正确答案:B,D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28.水解后氧化反应鉴别维生素E所需用试剂有A.硝酸B.三氯化铁试液C.醇制KOH试液D.乙醚E.2,2’-联吡啶的乙醇溶液(0.5→100)正确答案:B,C,D,E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29.《中国药典》(2000年版)采用三点校正法测定维生素A含量的主要依据是A.维生素A中含有杂质B.溶剂油干扰测定C.杂质吸收在310--340nm范围内呈一直线,且随波长的增加吸收度变小D.物质对光吸收的合性E.Lmmbert-Beer定律正确答案:C,D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30.维生素A不具有的性质为A.紫外吸收B.还原性C.与强酸的呈色反应D.与硝酸银试液的沉淀反应E.与三氯化锑的呈色反应(Carr-Price反应) 正确答案:C,D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31.《中国药典》(2000年版)采用GC测定维生素E含量的色谱条件是A.载气为氮气B.硅酮(OV-17)为固定相C.检测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D.热导检测器E.三十二烷为内标物质正确答案:A,B,C,E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32.维生素E的鉴别试验有A.水解后氧化反应B.与硝酸银的反应C.与二氯靛酚钠试液的反应D.硫色素反应E.与硝酸的反应正确答案:A,E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33.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时,需用的试剂有A.盐酸溶液(9-1000)B.稀醋液C.淀粉指示液D.碘化钾淀粉指示液E.碘滴定液(0.1mol/L)正确答案:B,C,E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34.中国药典(2000年版)采用等波长差法测定维生素A醋酸酯含量时所选用3个点的相应波是A.λ1=325nmB.λ2=310nmC.λ1=328nmD.λ2=316nmE.λ3=340nm正确答案:C,D,E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35.若第15题中计算得的吸收度比值与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的比值分别进行比较,有一个或几个超过±0.02时,则应A.直接用于328nm波长处测得的吸收度(A328)B.于326~329nm波长范围内选数个波长并分别测定吸收度后,求出平均值,计算结果C.按×100%.计算所得数/1328值在±3%.范围内,可直接用A328D.若按×100%.计算所得几328数值在-15%.~-3%.之间,A328必须按规定进行校正后方可用于计算结果E.若按×100%.计算所得数值小于-15%.或大于+3%.,则不能采用第一法,而应采用第二法(皂化法、6/7定位法、等吸收度法、几何法)进行测定正确答案:C,D,E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36.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的鉴别维生素E的反应为A.硝酸呈色反应B.水解后氧化反应C.与2,6-二氯靛酚反应D.硫色素反应E.与硝酸银反应正确答案:A,B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37.维生素E中特殊杂质生育酚的来源、检查原理与方法是A.维生素E酯键断裂生成生育酚B.生育酚具还原性C.以硫酸铈氧化生育酚D.用硫酸铈滴定法进行检查E.以消耗硫酸铈滴定液(0,01mol/L)的体积(1.0ml)控制其限量为2.15%.正确答案:A,B,C,D,E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38.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时,需用的试剂有A.丙酮B.甲醛C.淀粉指示液D.稀醋酸E.碘滴定液(0.1mol/L)正确答案:A,C,D,E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39.影响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A含量的因素有A.异构体B.氧化物C.溶剂油D.中间体E.共存物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40.维生素E中生育酚的检查所用试剂有A.硝酸B.三氯化铁C.乙醚D.硫酸铈滴定液E.二苯胺试液正确答案:D,E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41.规定检查维生素C中的铜与铁的原因在于A.铜与铁可和维生素C成盐B.铜与铁可与维生素C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C.铜与铁可促进维生素C的氧化D.铜与铁会加速维生素C的分解E.铜与铁会降低维生素C的生物活性正确答案:C,D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42.硫色素反应鉴别维生素B1时,所需试剂有A.NaOH试液B.醇制KOH试液C.正丁醇D.铁氰化钾试液E.三氯化铁试液正确答案:A,C,D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43.维生素B1(盐酸硫胺)的鉴别反应为A.水解后氧化呈血红色反应B.沉淀反应C.硫色素反应D.与碱性酒石酸铜的反应E.与碘的反应正确答案:B,C,E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44.维生素E含量测定的方法一般有A.硫酸铈滴定法B.HPLCC.GCD.TLCE.IR正确答案:A,B,C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45.维生素A的药用形式为A.维生素A醇B.维生素A醛C.维生素A酸D.维生素AlE.维生素A醋酸酯正确答案:A,D,E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46.三点校正法测定维生素A时,按照三点波长的选择方法不同又分为A.等波长差法B.代数法C.等吸收度法D.6/7定位法E.几何法正确答案:A,B,C,D,E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47.维生素B1的鉴别反应有A.与硝酸银试液的反应B.与三氯化锑的氯仿溶液的反应C.与硝酸的反应D.硫色素反应E.Cl-的反应正确答案:D,E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48.维生素B1能与碘、碘化汞钾、三硝基酚(苦味酸)、硅钨酸等发生沉淀反应的原因在于A.维生素B1分子结构中的氯离子B.维生素B1分子结构中芳伯氨基C.维生素B1分子结构中的杂环结构D.维生素B1分子结构中的嘧啶环E.维生素B1分子结构中的噻唑环正确答案:C,D,E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49.水解后氧化反应鉴别维生素E的原理包括A.维生素E于碱性溶液中水解为生育酚3+</sup>氧化为对-生育醌,Fe<sup>3+</sup>被还原为Fe2+” value1=“B”>B.生育酚被Fe3+氧化为对-生育醌,Fe3+被还原为Fe2+C.Fe2+与2,2’-联吡啶生成血红色的配位离子3+</sup>与联吡啶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 value1=“D”>D.Fe3+与联吡啶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E.Fe2+与铁氰化钾生成蓝色正确答案:A,B,C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50.维生素C规定检查的杂质有A.硒B.氡C.铜D.铁E.钙正确答案:C,D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51.中国药典(2000年版)采用GC测定维生素KB寸的色谱条件包括A.氮气B.硅酮(OV-17)C.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D.三十二烷E.热导检测器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52.维生素C的鉴别试验为A.与硝酸银的反应B.与亚甲蓝、高锰酸钾、磷钼酸、碘、碱性酒石酸铜等氧化剂的反应C.与2,6-二氯靛酚的反应D.糖类性质的反应E.紫外分光光度法正确答案:A,B,C,D,E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53.维生素E与硝酸反应生成橙红色的原理包括A.维生素E的还原性B.维生素正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成生育酚C.生育酚再被硝酸氧化为生育红D.硝酸氧化维生素E呈桃红色E.维生素E与硝酸生成盐正确答案:B,C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54.维生素A的含量测定方法有A.紫外分光光度法B.三点校正法C.第一法D.第三法E.第二法正确答案:A,B,C,E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55.影响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A含量的杂质为A.维生素A2B.鲸醇C.维生素A的异构体D.维生素A氧化物E.维生素A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体正确答案:A,B,C,D,E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56.维生素A中的杂质有A.异构体B.中间体C.氧化物D.聚合物E.去氢维生素A和去水维生素A正确答案:A,B,C,D,E 涉及知识点: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维生素C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多酚氧化酶的性质
• 多酚氧化酶的作用 :催化的反应 • 多酚氧化酶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 底物专一性(邻苯二酚,对苯二酚,间苯二酚 ) • 底物浓度 • 酶浓度 • 氢离子浓度 (移液管)
四、操作要点
• 公用试剂的使用、玻璃器皿清洁、定量、定时
离心机及其使用
离心机是利用离心力对混合液(含有固形物)进行 分离和沉淀的一种专用仪器。 普通(非冷冻)离心机:转速小于4000rpm(Rotate Per Minute ),台式高速离心机最大转速可18000rpm。 低速冷冻离心机 :转速一般不超过4000rpm 高速冷冻离心机 :转速可达20000rpm,收集微生物、 细胞碎片、细胞、大的细胞器、硫酸沉淀物以及免 疫沉淀物等。 超速离心机 :转速可达50000rpm,能使亚细胞器分 级分离,并用于蛋白质、核酸分子量的测定等。
五、思考题
• 为什么滤液为红色时应重新取材提取多酚氧 化酶?
• 怎样可以使切好的土豆丝不变色? • 怎样配制1000ml柠檬酸缓冲液(0.05mol/L,
pH4.8)
O
C
14
HO C O
HO C
HC
HO CH
H2C OH
- 2H + 2H
O
C
14
OC O
OC
HC
HO CH
H2C OH
L-抗坏血酸
脱氢抗坏血酸
*若脱氢维生素C进一步氧化,则失去活性
维生素C的功能
维生素C是重要的 供氢体
促进胶原合成— 坏血病
新鲜水果及 蔬菜: 橙类 、番 茄 、辣椒
来源
转头
JA17 Rotor
JA 20.1 Rotor
JA-18 Rotor
(完整版)食品检验复习题(16)

食品理化检验题库一、选择题1、测定水分最为专一,也是测定水分最为准确的化学方法是(C)A 直接干燥法B 蒸馏法C卡尔•费休法D 减压蒸馏法2、在95~105℃范围不含其他挥发成分及对热稳定的食品其水分测定适宜的方法是(A)A 直接干燥法B 蒸馏法C卡尔•费休法 D 减压蒸馏法3、哪类样品在干燥之前,应加入精制海砂(C)A固体样品B液体样品C浓稠态样品D气态样品4、减压干燥常用的称量皿是(B)A玻璃称量皿B铝质称量皿 C 表面皿 D 不锈钢称量皿5、常压干燥法一般使用的温度是(A)A 95~105℃B 120~130℃D 500~600℃ D 300~400℃6、确定常压干燥法的时间的方法是(A)A干燥到恒重 B 规定干燥一定时间C 95~105度干燥3~4小时D 95~105度干燥约1小时7、水分测定中干燥到恒重的标准是( A )7A 1~3mgB 1~3gC 1~3ugD 两次重量相等8、测定蜂蜜中水分含量的恰当方法是( B )8A常压干燥B减压干燥 C 二者均不合适D二者均可9、下列那种样品应该用蒸馏法测定水分( D )9A 面粉B味精C麦乳精D香料10、样品烘干后,正确的操作是( C )10A从烘箱内取出,放在室内冷却后称重B 在烘箱内自然冷却后称重C从烘箱内取出,放在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量D 迅速从烘箱中取出称重11、蒸馏法测定水分时常用的有机溶剂是( A )11A甲苯、二甲苯B乙醚、石油醚C氯仿、乙醇D四氯化碳、乙醚12、减压干燥装置中,真空泵和真空烘箱之间连接装有硅胶、苛性钠干燥其目的是( A )A用苛性钠吸收酸性气体,用硅胶吸收水分B用硅胶吸收酸性气体,苛性钠吸收水分C可确定干燥情况D可使干燥箱快速冷却13、可直接将样品放入烘箱中进行常压干燥的样品是(A)13 A乳粉B果汁C糖浆D酱油14、对食品灰分叙述正确的是(D)A灰分中无机物含量与原样品无机物含量相同。
B灰分是指样品经高温灼烧后的残留物。
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样品”相关文档)共9张

➢ 量取样品提取液10mL于锥形瓶中。用微量滴定管,以2,6—二 氯酚靛酚溶液滴定样品提取液,呈微弱的玫瑰色,持续5秒钟 不退为终点,记录所用2,6—二氯酚靛酚的mL数。整个滴定过 程不要超过2min。
➢ 另取10mL用10%盐酸酸化的蒸馏水做空白对照滴定。
➢ 样品提取液和空白对照各做3份。
计算结果
V=滴定时所用去染料m1数 T=1m1染料能氧化抗坏血酸mg数
W=10 m1样液相当于含样品之g数
实验流程
1.制备含维生素C的样品提取液。
新鲜蔬菜和水果类:水洗净,用纱布或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 然后称取30g,置研钵中研磨,放置片刻(约10min),用2层 纱布过滤,将滤液(如浑浊可离心)滤入50mL容量瓶中。反复 抽提2~3次,将滤液并入同一容量瓶中。最后,用酸化的蒸馏水定
容,混匀,备用。
容量瓶、锥形瓶、微量滴定管、研钵、漏斗、纱布、药物天平、吸量管、滤纸 新鲜蔬菜和水果类:水洗净,用纱布或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 反复抽提2~3次,将滤液并入同一容量瓶中。 新鲜蔬菜(辣椒、青菜、西红柿等)、新鲜水果(桔子、柑子、橙、柚等)。 整个滴定过程不要超过2min。 另取10mL用10%盐酸酸化的蒸馏水做空白对照滴定。 新鲜蔬菜(辣椒、青菜、西红柿等)、新鲜水果(桔子、柑子、橙、柚等)。 抗坏血酸能还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钠盐,本身则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学习维生素C定量测定法的原理和方法。 最后,用酸化的蒸馏水定容,混匀,备用。 用微量滴定管,以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样品提取液,呈微弱的玫瑰色,持续5秒钟不退为终点,记录所用2,6—二氯酚靛酚的mL数。 最后,用酸化的蒸馏水定容,混匀,备用。 V=滴定时所用去染料m1数 容量瓶、锥形瓶、微量滴定管、研钵、漏斗、纱布、药物天平、吸量管、滤纸 整个滴定过程不要超过2min。 样品提取液和空白对照各做3份。
食品分析《维生素的测定》(第8章)

注意事项:
★ 样品中的β-胡萝卜素会干扰测定,可将干样品用
正已烷溶解,以氧化铝为吸附剂,丙酮-已烷混合液为
洗脱剂进行层析分离;
★ 三氯化锑腐蚀性极强; ★ VA含量高的样品可直接加无水硫酸钠研磨后,加乙 醚提取,加三氯甲烷溶解后即为待测的处理样品; ★ 显色剂除用三氯化锑外,还可用三氟乙酸、三氯乙 酸。
三氯化锑比色法测定VD 说明与讨论: ★ VD常与VA、VE、胆固醇等在一起,且量要大大超过VD, 严重干扰其测定,因此要经柱层析去除这些干扰成分; ★ 操作时加入乙酰氯可消除温度的影响;
★ 此法不能区分VD2和VD3,测定的是二者的总和;
维 生 素 E 的 测 定
概述: VE有八种,又称生育酚,属于酚类化合物;其中以α-生育酚的
荧 光 法 测 定 维 生 素 B1
基本原理: VB1在碱性高铁氰化钾溶液中,能被氧化成一种蓝色的荧光化 合物——硫色素,在没有其它荧光物质存在时,溶液的荧光强度与 硫色素的浓度成正比。所含杂质需要用柱色谱法处理,测定提纯溶 液中VB1的含量。 操作步骤: (1)样品处理: (2)提纯: (3)氧化: (4)标准与标准空白制备: (5)测定:
第8章:维生素的测定
Chapter 8 Analysis of Vitamin
浙江科技学院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刘铁兵 tbliu@
食品分析
浙江科技学院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刘 铁 兵 tbliu@
概
述
1)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天然有机 化合物。其种类很多,目前已确认的有30余种,其中被
1分钟,或再加4滴0.5%淀粉,水呈蓝色;去除方法:பைடு நூலகம்蒸馏时,瓶内
维生素

第九章 维生素类药物分析练习思考题1.将维生素A溶于无水乙醇-盐酸溶液中,测定紫外吸收光谱,在326nm波长处有一吸收峰,而将此液置水浴上加热,冷却后,在300-400nm范围内出现3个吸收峰,这是为什么?2.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A含量时,采用三点校正法的目的是什么?3.药典规定以什么表示维生素A的质量,它与重量关系如何?4.维生素A用紫外法测定含量时,要应用校正公式,此校正公式的推导有哪两种方法?分别说说每一种方法中λ2、λ3是怎样选择的?5.按照中国药典维生素A测定法测定时,什么情况下需应用校正公式?什么情况下需用第二法测定?6.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A中的换算因数1900的含义是什么?含量计算公式中的E1%cm与通常意义的E1%cm有何不同?7.维生素E具有怎样的结构特点和性质?8.维生素E中游离生育酚的检查原理是什么?9.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日本药局方分别采用什么方法测定维生素E的含量?10.维生素B1具有怎样的性质?可用哪些方法进行鉴别?11.盐酸硫胺的特殊反应是什么?说明其原理。
12.重量法测定维生素B1时,为什么要加盐酸?硅钨酸量对含量测定有何影响?13.硅钨酸重量法测定维生素B1时,其重量换算因数0.1939是如何求得的?14.硅钨酸重量法测定维生素B1中,生成的沉淀为什么要依次用煮沸的盐酸溶液、水和丙酮洗涤?15.维生素B1除用硅钨酸重量法、非水碱量法测定含量外,还可采用什么方法测定含量?试举2~3例,并说明测定原理。
16.维生素C具有哪些鉴别反应?17.药典采用什么方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该法测定时应注意什么问题?18.用2,6-二氯吲哚酚测定维生素C含量时,如何判断滴定终点?19.维生素D的含量测定中国药典采用HPLC法,该法所用的色谱柱和流动相与一般反相色谱法有何区别?药典收载了几种测定方法,分别用于什么情况下维生素D的含量测定?选择题一、最佳选择题1. 维生素A具有易被紫外光裂解、易被空气中氧或氧化剂氧化等性质,是由于分子中含有( )A、环已烯基B、2,6,6-三甲基环已烯基C、伯醇基D、乙醇基E、共轭多烯醇侧链2. 维生素C能与硝酸银试液反应生成去氢抗坏血酸和金属银黑色沉淀,是因为分子中含有( )A、环已烯基B、伯醇基C、仲醇基D、二烯醇基E、环氧基3. 维生素C一般表现为一元酸,是由于分子中( )A、C2上的羟基B、C3上的羟基C、C6上的羟基D、二烯醇基E、环氧基4.中国药典测定维生素E含量的方法为( )A、气相色谱法B、高效液相色谱法C、碘量法D、荧光分光光度法E、紫外分光光度法5.下列药物的碱性溶液,加入铁氰化钾后,再加正丁醇,显蓝色荧光的是( )A、维生素AB、维生素B1C、维生素CD、维生素DE、维生素E6.紫外法测定维生素A含量时,测得λmax在330nm,A/A328比值中有一个比值超过了规定值±0.02,应采用什么方法测定( )A、多波长测定B、取A328值直接计算C、用皂化法(第二法)D、用校正值计算E、比较校正值与未校正值的差值后再决定7.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已知维生素C的分子量为176.13,每1mL碘滴定液(0.1mol/L)相当于维生素C的量为( )A、17.61mgB、8.806mgC、176.1mgD、88.06mgE、1.761mg3.需检查特殊杂质游离生育酚的药物是( )A、维生素AB、维生素B1C、维生素CD、维生素EE、维生素D9.重量法测定时,加入适量过量的沉淀剂,可使被测物沉淀更完全,这是利用( )A、盐效应B、酸效应C、络合效应D、溶剂化效应E、同离子效应10. 2.6-二氯靛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终点时溶液( )A、由红色→无色B、由蓝色→无色C、由无色→红色D、由无色→蓝色E、由红色→蓝色11.硫色素荧光法测定维生素B1溶液,测得对照液荧光强度为45%(浓度2.0μg/mL),空白液荧光强度为5%;样品液荧光强度为55%,空白液荧光强度为5%。
实验三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6-二氯靛酚滴定法)

实验三维生素C 的定量测定(2, 6-二氯靛酚滴定法)一、 原理维生素c 又称为抗坏血酸,其还原型能还原染料 2,6-二氯靛酚钠盐,本身则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在酸性溶液中,2, 6-二氯靛酚成红色,被还原后变为无色。
因此可用 2,6-二氯靛酚滴定样品中含有的维生素 C ,当样品中的维生素C 被 完全还原后,在滴加过量的 2, 6-二氯靛酚,溶液变为淡红色,即为终点。
如无其他杂质干扰,则样品液所还原的2, 6-二氯靛酚的量与样品中所含有维生素 C 的量成正比。
二、 实验仪器新鲜水果、吸管、容量瓶、滴定装置、锥形瓶、研钵、漏斗三、 实验试剂1、 标准抗坏血酸溶液:准确称取 50毫克纯抗坏血酸,溶于1%的草酸溶液中,并稀释至 500毫升,即浓度为0.1mg/ml , 贮棕色瓶,冷藏保存,最好临用时配制。
2、 2%草酸溶液:草酸2克,溶于100毫升蒸馏水中。
3、 1%草酸溶液:1克草酸溶于100毫升的蒸馏水中。
4、 0.01% 2,6-二氯酚靛溶液:溶50毫克2,6-二氯酚靛于300毫升含有104毫克NaHCO s 的热水中,冷却后加水稀释至500 毫升,滤去不溶物,贮于棕色瓶内。
(4C 约可保存1周)每次临用时以标准抗坏血酸溶液标定。
四、 实验步骤(一) 提取水洗净新鲜的蔬菜(水果),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然后称取 5克剪碎加2%的草酸5毫升,置研钵中研成浆,倒入 100 毫升的容量瓶内,用2%草酸洗涤数次,最后定容至刻度,充分混匀后过滤。
(二) 滴定1、 标定2, 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浓度:量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1ml 和9ml 1%草酸于50ml 锥形瓶1中,同时量取10ml 1%草酸加入另一个50ml 锥形瓶2中作空 白对照V 2,用已标定的2 , 6-二氯酚靛酚滴定至粉红色出现,15秒不退色。
记录所用的毫升数,计算每毫升 2, 6-二氯酚靛酚所 能氧化抗坏血酸的毫克数(K )。
2、 样品的测定:取50ml 锥形瓶2个,分别加入滤液10ml (V 3),用已标定的2, 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至终点,以微红色能保持 15秒不退色为止,整个滴定过程宜迅速,不宜超过2mi n ,记录两次滴定所得的结果,求平均值 V ’。
食品分析复习题(较全面)

食品分析复习题专业年级:10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2、3班任课教师:李国胜第一章绪论1、食品分析检验所包括的内容是什么①食品安全性检测②食品中营养组分的检测③食品品质分析或感官检验2、食品分析检验有哪些方法?每种方法的特点是什么?感官检验、仪器分析、化学分析特点:感官检验法直观方便,比较依赖检验人员的主观分析。
仪器分析法方便准确,精确度高,但成本也高。
化学分析法一般精确度没有仪器分析法高,且一般操作起来不那么方便。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名词解释:采样;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
采样: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材料。
检样:由整批食物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
检样的量按产品标准规定。
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样品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
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检验用者称为平均样品。
精确度:精确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n次重复测定结果的相互符合的程度。
精确度的好坏常用偏差表示,偏差小说明精确度好。
(精确度是指多次重复测定某一样品时,所得测定值的离散程度。
精确度通常用标准差或相对标准差来表示)准确度:准确度指实验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相符合的程度,其高低常以误差的大小来衡量。
(准确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实值相符合的程度。
准确度通常用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表示。
)灵敏度:2.采样的原则是什么?采样的步骤有哪些?采样的原则:代表性原则、典型性原则、适时性原则、程序性原则采样的步骤: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检验样品,复检样品,仲裁样品)3.样品预处理的原则。
①消除干扰因素②完整保留被测组分③使被测组分浓缩4.常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有哪些。
有机物破碎法、蒸馏法、溶剂提取法、色层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浓缩法5.提高分析精确度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2)、减少测定误差(3)、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少随机误差(4)、消除测量过程中的系统误差(5)、标准曲线的回归第三章食品的感官检验法1.感官检验的种类;2.感官检验常用的方法;第四章食品的物理检测法1常用的物理检验方法有哪些?如何进行测定;2液态食品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10维生素的分析测定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维生素是从营养观点归纳而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属于溶性维生素。
2.测维生素C通常采用草酸溶液直接提取,原因是:在一定浓度的酸性介质中,可以消除某些还原性杂质对维生素C的破坏作用。
3.测定食品中维生素C方法之一是2,6-二氯酚靛酚法,其原理是染料2,6-二氯酚靛酚在酸性中呈红色,被还原后颜色消失。
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2,6-二氯酚靛酚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用标准的2.6-二氯靛酚染料溶液滴定含维生素C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于15秒内不褪色为终点。
二、判断
1.(√)比色法检测维生素A 时,必须在比色槽内反应。
三、选择题:
1. (A)“GB/T5009.159-2003”中规定的还原型总抗坏血酸的测定方法是。
A. 固蓝盐B比色法
B. 2,6-二氯靛酚滴定法
C. 荧光法
D. 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四、简答题
1.测定脂溶性维生素时,通常采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是什么?
答:皂化样品→水洗去除类脂物→有机溶剂提取脂溶性维生素(不皂化物) →浓缩→单样→溶于适当的溶剂→测定。
↓
多样→分离(纸层析、薄层层析、柱层析)→单样(同上)
五、综合题
1.请详细介绍实验室中测定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时的样品预处理方法以及用比色法测定的原理、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答:皂化样品→水洗去除类脂物→有机溶剂提取脂溶性维生素(不皂化物) →浓缩→溶于适当的溶剂→测定。
在皂化和浓缩时,为防止维生素的氧化分解,常加入抗氧化剂(如焦性没食子酸、维生素C等)。
在氯仿溶液中,V A与三氯化锑可生成蓝色可溶性络合物,在620 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其吸光度与V A的含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成正比,故可比色测定。
•适用范围及特点
本法适用于维生素A含量较高的各种样品(高于5—10μg/g ),对低含量样品,因受其他脂溶性物质的干扰.不易比色测定:
该法的主要缺点是生成的蓝色络合物的稳定性差。
比色测定必须在六秒钟完成,否则蓝色会迅速消退,将造成极大误差。
注意:
1. 维生素A见光易分解,整个实验应在暗处进行,防止阳光照射,或采用棕色玻璃避光。
2. 三氯化锑腐蚀性强,不能沾在手上,三氯化锑遇水生成白色沉淀.因此用过的仪器要先用稀盐酸浸泡后再清洗。